statistics for busin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教育研究所 張正杰所指導 許弘宜的 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節能減碳行為之調查研究 (2021),提出statistics for busin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小高年級學生、節能減碳覺知重要性、節能減碳行為、環境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楊意菁所指導 徐莉榛的 訊息框架與心理機制對說服效果的影響—以限塑政策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自我效能、限塑政策、訊息框架、問題限制認知、調節焦點的重點而找出了 statistics for busin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tatistics for busin,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節能減碳行為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statistics for busin的問題,作者許弘宜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為對象,探究學生「節能減碳無悔措施行為」覺知重要性程度與行為達成的現況,及在不同背景因素影響下是否造成節能減碳無悔措施不同的認同程度與行為達成現況,並進一步探討節能減碳度覺知重要性程度與行為達成兩者之間的差異情形。提供學校、教育相關單位以及後續研究者參考。本研究工具是參考2010年「行政院推動十大節能減碳宣言」,依「食、衣、住、行、育、樂」各生活面向區分問題,並參閱相關文獻編製而成之問卷調查。調查區域以基隆市七大行政區內所屬學校,隨機抽取各行政區內學校,再依隨機抽取五年級、六年級各一個班級的學生為樣本,共得有效問卷339份,回收率96.8%。資料以統計軟體進行描述

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Independent-Sample T 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Scheffe法檢定事後比較、成對樣本t-檢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如下:一、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節能減碳主要的知識來源現況,在人員類中,以學校師長、家長、親戚為主;書籍類中,課本評量較課外書籍多。顯示節能減碳知識宣導與推廣,在學校與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在媒體類中,以電腦手機最多,其次為電視廣播,報章雜誌完全非學童獲取節能減碳知識的管道。顯示電腦手機與電視廣播,也是學童獲得節能減碳知識的重要管道。二、學生整體節能減碳的無悔措施覺知重要性程度表現為正向積極,其「題平均數

」為4.36。表現為正向積極。三、不同背景變項的節能減碳無悔措施行為覺知重要性差異情形,在「性別」、「年級」變項有顯著差異。女生顯著高於男生;五年級顯著高於六年級。「主要照顧者」變項,「食」與「衣」構面有顯著差異,爸爸高於祖父母,且祖父母高於媽媽,而其餘構面皆為祖父母高於爸爸,且爸爸高於媽媽;在「主要照顧者的學歷」變項方面,只有「住」構面有顯著差異,高中高於國中,國中高於大學,大學高於研究所,其餘變項無顯著差異;在「主要照顧者的職業」變項方面,整體及各構面均無顯著差異;學童的「自然與生活科技學業成績」變項方面,在「食」與「衣」構面有顯著差異,90分以上高於70-89分,且70-89分高於未滿7

0分,其餘構面皆無顯著差異。四、基隆市國小高年級節能減碳無悔措施整體行為達成現況表現為正向積極,其「題平均數」為3.95。表現為正向積極。五、不同背景變項的節能減碳無悔措施行為達成差異情形,在「性別」變項方面有顯著差異,女生顯著高於男生;「年級」變項方面僅有「行」構面有顯著差異,五年級顯著高於六年級。「主要照顧者」變項方面有顯著差異,在「整體」、「食」構面與「衣」構面爸爸高於祖父母,且祖父母高於媽媽,而在「行」、「育」構面與「樂」構面皆為祖父母高於爸爸,且爸爸高於媽媽。在「主要照顧者的學歷」變項方面,「住」構面、「行」構面與「育」構面有顯著差異,前兩個構面大學高於國中,國中高於高中,高中高於研

究所,而「育」構面國中高於高中,高中高於大學,高中高於研究所,其餘變項無顯著差異;在「主要照顧者的職業」變項方面,在「整體」、「食」構面與「衣」構面、「住」構面、「育」構面與「樂」構面有顯著差異,僅有「行」構面無差異。雖然不同學歷和不同類職業之間有顯著差異,但並無家庭社經愈高,行動執行越好之傾向。六、基隆市國小高年級節能減碳無悔措施行為之覺知重要性與行為達成現況,在答題得分率方面,研究發現行為達成現況比起覺知重要性為低,無論整體或食、衣、住、行、育、樂構面,答題平均得分率皆明顯下降。其次,「覺知重要性」的認同程度與「行為達成」程度已達顯著差異水準,「覺知重要性」顯著高於「行為達成現況」。顯示基

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於節能減碳無悔措施行為之重要性認同雖高,但執行力與習慣養成略顯不足。本研究結果將可做為未來國小學生、教師、學校、教育單位以及研究人員,推動校園環境教育參考之用。

訊息框架與心理機制對說服效果的影響—以限塑政策為例

為了解決statistics for busin的問題,作者徐莉榛 這樣論述:

全球塑膠廢棄物造成環境問題日趨嚴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所估計,每年至少有800萬噸的塑膠進入海洋,我國自91年起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工作(限塑政策),108年開始規定限用塑膠吸管等相關限塑政策。政府推動政策時,並未針對不同消費者採用不同形式的說服訊息,故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不同的訊息框架,並以具有較完整資訊的宣導方式(懶人包),觀察是否會對於不同人格特質與心理認知之消費者產生不同的影響。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訊息框架,對民眾限塑政策及環境保護行為的認知、態度和行為之影響。此外,再從不同調節焦點的人格特質、自我效能、以及問題限制認知,探討是否會影響個人對

限塑政策的認知、態度和行為造成影響。本研究以限塑政策為主題,設計三種懶人包,觀察不同調節焦點、自我效能、問題限制認知的受測者其對限塑政策與環境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有何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訊息框架對環境認知有顯著的影響效果,但在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上則未有顯著的影響效果,且正面框架的訊息比反面框架及正反並行框架的訊息,對人們環境的認知產生更大的影響,而正反並行訊息框架與正面訊息框架相比,其環境認知最低。也就是說,在環境議題中,訊息設計的不同,人們對認知的程度就有差異,更加凸顯正面框架對公共環境領域有很大的影響。至於訊息框架與調節焦點適配時,根據本研究結果指出,若在攸關環境問題之下,兩者之交互效果不明

顯,且反面訊息反而成為反效果,此一發現為訊息框架與調節焦點在環境議題研究方面,提出了值得進一步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