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壽實在醫靠費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全球人壽實在醫靠費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宗岳(股素人)寫的 買對保險了嗎?:保險局外人幫你挖出埋在保單的地雷!把錢花在刀口上,讓你買對保險真正保障未來而 不浪費一分血汗錢! 和牛澤毅一郎的 把HONDA汽車賣給TOYOTA社長的方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全球人壽實在醫靠醫療費用健康保險附約-計劃4 - 試算與詳解也說明:bobe.ai 整理全球人壽實在醫靠醫療費用健康保險附約(XHB)-計劃4商品保障範圍、投保 ... 方案資料;每一張保單從給付項目細節、商品DM到費率資訊,都可以在這裡查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經傳訊 和大牌出版所出版 。

最後網站全球人壽- 實在醫靠醫療費用健康保險附約- XHB則補充:全球人壽 實在醫靠 醫療費用健康保險附約 - XHB. DM. 費率 ... 無論是因為意外或疾病而住院,隨之而來的住院費、手術費及醫療雜費都是醫療險涵蓋的範圍。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全球人壽實在醫靠費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買對保險了嗎?:保險局外人幫你挖出埋在保單的地雷!把錢花在刀口上,讓你買對保險真正保障未來而 不浪費一分血汗錢!

為了解決全球人壽實在醫靠費率的問題,作者何宗岳(股素人) 這樣論述:

保單中藏了多少地雷,你知道嗎? 直揭業務員絕不會告訴你的關鍵小細節!!!     舉例來說:   投資型保單到底幫你賺錢還是賠錢?   要留心!它極有可能變成「地獄保單」!   真要買投資型保單的話,作者建議你不妨這樣做──純保障壽險+投資金融股     投資型保單有一個內扣的費用,保險成本(簡單的說就是保險公司用來支付理賠的費用)。它是直接由你的保單帳戶價值中扣除。因此你很難察覺這筆支出。如果你的保單帳戶價值,小於保險成本,那麼你就要開始繳危險保費,否則保單就會失效。     保險成本幾乎是隨年齡而成等比級數增加,例如男性60歲的保險成本是30歲的10.3倍,作者初步估算,如果你的投資保

單的投報率是3%的話,保單價在87歲時失效。如果投報率是0%,會在67歲失效。許多投資人沒有弄清楚,到時白忙一場。說它是地獄保單,也許有點誇張,但不是全無道理!作者在書中公開友人的1,000萬元投資型保單,10年共繳了783萬元保費,但是,保單卻依舊失效,保費全歸零!     2019年台灣的人均GDP 25,539美元,全球排行第33,但是,壽險滲透度卻是連續12年全球第一,台灣人平均以五分之一的薪水買保險,不可謂不多!但是據調查自認為已有足夠保險保障的受訪者僅占53.1%。     由上觀之,台灣人的保險觀,明顯出了問題。作者認為以下為台灣民眾買保險的最大迷思。     (1)買保險,保障

項目要愈多愈好。   沒有錯!但是每月保費可能太高而影響基本的生活品質。   (2)買保險,要保障兼投資,一舉兩得。   保障兼投資?絕對是保障成份減少(理賠時方恨少),投資也未必賺錢,有虧本金的風險。    (3)買保險,到期未理賠時,要領回保費。   如果是儲蓄壽險,到期尚可領回比總繳保費稍多的錢(不考慮通膨率),但是,如果附加一大堆的附約,或終身醫療險,則必然領不回總繳保費。   (4)繳費20年、保障終身最划算。   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只不過將保障至110歲的保費,要你在20年內付清而已。     此四項觀念並非完全錯誤,而是有時候正確;但就因為這四項多數人的買保險觀,保險公司才

會投大眾所好,設計許多高保費、低保障的①終身型、②還本型、③投資型、④類全委型及⑤附保證型等保險商品來賺客戶的錢。     其中終身型保單比較貴的可能原因之一是:「目前台灣人平均壽命是80.9歲(男77.7歲、女84.2歲),壽險業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是男81.11歲、女86.64歲(2021/7/1),但是,各保險公司的終身型保單卻依99歲、105歲或110歲年齡來計算保費」。所以,對相同保障而言,終身型壽險的保費,可能是10年期壽險的20倍以上。     作者是保險局外人,寫此書不是和保險公司有什麼過節,一開始純粹是因為小孫女出生後,媳婦要為她買一張0歲保單。「主約是20年繳的終身壽險

,加上7種附約,年繳保費23,932元」,引發他對保險的興趣。     『直覺上,覺得替「0歲嬰兒」買保險好像怪怪的,通膨效應無止境,等她到35、50歲時的保單價值剩多少?因涉及家人的權益,乃決定進一步研究保險商品,希望能了解「要保人究竟能由保單獲得怎樣的保障」』。     作者重視思考的邏輯。1985年在他35歲,因自感「學然後而知不足」,乃決定放棄11年的工作經驗,前往美國攻讀機械碩士。當時的系主任認為「工程師必須懂統計分析」,規定研究生須到數學系修統計學課程,他選了一門統計分析學(Statistical Analysis),上課第一天,教授列了一些參考書籍,其中一本迄今仍記憶猶新、受益無

窮的書是:《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如何用統計學說謊);這是一本出版於1954年的小冊書,全書僅約150頁,共有10個小單元,書中文圖並茂,列舉了許多玩弄統計數據的案例和利用統計學騙人的技巧。     作者2年的碩士學習生涯中,並未覺得該書有何用途,然而,回國重新就業後,卻逐漸啟發他的「常識邏輯思考」潛能,對於日後工作上的空調節能評估分析,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邏輯思考→比較分析→檢討改善,成為作者研究資訊/數據的三步曲,作者曾以此三步曲,寫過《拒當下流老人的退休理財計劃》等4本理財暢銷書,本書即是以常識邏輯思考,進行比較分析,探討(人身)保險商品之必要性與適用性

。     邏輯思考及常識貫穿全書的內容。作者一位40幾歲友人想買的保單如下,並問作者的看法。     這是○○人壽的「20年繳/終身意外險」,在16歲至50歲買此份「20年繳/終身意外險」的保費,同樣是17,390元/年。保費並無年齡上的差異,20年的總繳保費共347,800元;此份保單給付項目多,還有101歲祝壽金10萬元,看起來很吸引人。     作者告訴他,此是終身意外險,疾病死亡或疾病住院醫療非本保單之保障範圍,而且還得挑假日搭大眾運輸工具而意外身故,家人才能領得到800萬元的保險金,否則只好忍耐活到101歲領10萬元祝壽金,加減算一算,他就改買其他保單了。 姑且以常識邏輯來分析此份

保單:「住院2,000元/日,每次最高6萬元(※即住院30天×2,000元/日),需要住院174天(=總繳保費347,800元÷2,000元/日),才能花完總繳保費,可能嗎?看看自己父母及周遭親朋長輩,有多少人因意外住院超過174天?      本書作者在分析台灣保險市場的怪現象之後,也提出了他的保險觀念。     保險三訣:救急不救窮、錢花刀口上、保大不保小!   更具體而言:   以小於年薪5%金額,買500萬元保障險(10倍年薪)+日額5,000元住院醫療險。   任何想要買保險,或是已經擁有保險的人們,都應當看這本書,以把錢花在刀口上。   本書特色     ★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

細節   保險公司開保險公司目的是賺錢,因此設計了許多巧門,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只是保險業務員在拉保險時不會告訴你這些。例如:     1.買(還本)終身壽險、投資型保單或類全委保單存在一項風險,就是提前解約的損失:銀行定期存款解約時,頂多是利息打7折、8折,不會損失本金,但是,保險若提前解約,多會損失本金。所以,保險商品的DM中,多有一句小字注意事項:「投保後提早解約,將可能不利於消費者」。有些人在需要買房、創業時,可能需要解約一些保險來應急,偏偏保險業務員會說服您不要解約,改以保單借款方式來處理,於是您的保費/利息會愈繳愈多。     2.「終身壽險」是相當高明的保單,壽險公司以100歲、1

10歲來規劃訂定保費。而多數人難免在壯年時,因資金需求而提前解約;此外,國人的平均壽命是81.3歲,壽險公司擺明吃定大多數的要保人撐不了那麼久,由此可知,(投資型)終身壽險是壽險公司的金雞母,保證獲利不吃虧。     3.別以為「繳費20年、保障終身」的保費永遠不變。保險公司不做虧本生意,照樣會調高保費;某繳費20年的「○○終身醫療險附約」,其合約條文中有「續期保費調整」條款:「本保險採平準保費,可調整費率。本附約依實際經驗損失率達到調整保費之標準時,經本公司簽證精算人員評估並於年終精算簽證報告意見書揭露後調整本附約之保險費率,每次調整後之新費率以不超過原費率的20%為限⋯⋯」。     保險

費分為平準型費率和自然型費率。理論上,自然型費率是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平準型費率是保險公司依年齡、通膨率等風險因素而精算出的費率,將20年的保險費平均分攤到每一年,所以,每一年的保費應維持不變。但是,仍會視狀況調整。     ★保險相關知識一次說明   保險有許多專有名詞,如果沒有相當的了解,很難看懂保險契約的真義。如宣告利率及預定利率。     宣告利率及預定利率多會揭露在保單DM中,只不過宣告利率字體大,而預定利率字體小,可能要在注意事項或備註中仔細找找看。通常,當實際的宣告利率高於預定利率時,保戶可獲得增值回饋金/分紅金等;若實際的宣告利率低於預定利率時,就沒有增值/分紅回饋金,對保險公司

是利差損,此時,保單價值準備金只能以預定利率計息增值,所以,預定利率又被視為保單的保證最低利率。     ★不只挖出問題,也提出明確的建議   作者並不否定保險商品的效用。只是要正確的運用。本書在最後兩章,提出明確的具體的建議。讓你把錢花在刀口上。

把HONDA汽車賣給TOYOTA社長的方法

為了解決全球人壽實在醫靠費率的問題,作者牛澤毅一郎 這樣論述:

  ◎什麼工作永遠有職缺?答案是業務員。  ◎什麼工作可以得到較高報酬、年薪百萬以上,答案還是業務員。   工作難找,薪水不漲,業務員成為門檻低、工作機會最多的職業,但也是挑戰性最高的工作。   在所有業務活動中,和關鍵人士見面最為重要。   許多企業以教育訓練,詳盡教導業務員約到顧客以後的種種應對技巧,卻沒傳授業務員該和誰見面、怎麼取得見面機會,才能有效提昇業務行銷活動的成果。   這正是多數業務活動的通病。   實際上,業務活動成果的好壞取決於能否約到有力人士,以及與有力人士的關係。   愈是有力人士,愈想和「優秀的業務員」打交道。   和有力人士見面的門檻,其實不如各位所想的高。  

 有關我如何拿下業務員冠軍的know-how與策略,都在本書徹底公開!   把HONDA汽車賣給TOYOTA社長是可能的嗎?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一般人以為業務工作是靠體力拼勝負,一聽到「賣HONDA的車子給TOYOTA的老闆」,鐵定會搖著頭說:「不可能」,但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創意比體力更重要。創意才是拉大勝負差距的關鍵。   ◎業務之道通往創業之道,許多創業的老闆,當初在上班族時代就是優秀的業務員。只要具備尋找客源的能力,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能成功。   17年業務經驗 + 50,000人體驗 + 統計心理學  業務冠軍大方解說業務科學的know-how!   顧客為什麼不跟你買

?  商品賣不出去的真正理由!  顧客重視的不是商品,也不是價格!  「與顧客見面的準備」是提高成交機率的關鍵!  開頭「0.2秒」、「20秒」、「4分鐘」的意義!   讀完牛澤嘔心瀝血的經驗分享之後,我十分願意相信,只要掌握到作者從事銷售的心態、技巧和方法,互為競爭對手的汽車老闆,的確可能自掏腰包購買對方產品的! ~ 陳武剛,克緹國際集團總裁 1這是一個需要真本事跑業務的時代   2008年、2009年在金融風暴肆虐全球下,台灣失業率也達到新高,但根據人力銀行資料,越是不景氣企業越需要業務人員在第一線衝鋒,因此業務人員的職缺反倒增多。   業務員沒有什麼是不能賣的。   身為業務員就是要什

麼都能賣。把HONDA的汽車賣給TOYOTA的社長聽起來像是痴人說夢,但絕非天方夜譚。這是我(牛澤毅一郎)當首席業務員十七年的體驗與結論。   很多業務員賣不出商品,是因為不了解不賣的理由。而我自己一旦了解不賣的理由,就有辦法把商品賣出去。所以我能變成公司裡的首席業務員,就連高單價的商品也能在談笑中輕鬆賣出。   跑不出業績的原因是什麼呢?在此我可以直截了當地說,是業務方法論本身出了問題。   這是日本企業在跑業務模式方面的通病。的確,多數企業很積極傳授業務員約到顧客之後該怎麼做,其技巧、理論無不嚴謹,卻沒傳授該和誰約,又該怎麼約。竟然少有業務員知道:成交關鍵在於和誰見面,而華麗的說話術對於成

交其實沒那麼重要。   另外,每位業務員都很清楚,顧客的「口碑」很重要。但令人遺憾的是,企業的教育訓練幾乎沒傳授該和什麼人接洽,或是和顧客建立何種關係便能得到有效的口碑。   就跑業務而言,和關鍵人士接洽是最重要的一環。掌握愈多有力的關鍵人士是成為暢銷業務員的關鍵。因為這麼做可以讓自己打進頂級顧客圈,強而有力的信用招牌自然豎起。   愈是有力的關鍵人士,愈需要值得信賴、能提供各種協助的「優秀業務員」。會見有力關鍵人士的門檻其實不如各位所想的高。   事先提供對方所關心主題的書籍或冊子以供參考,就是很強力的見面理由。資料是任何業務員都能利用的簡單道具,也是釣起大魚的有效魚餌。只要查明那位關鍵人士

需要何種資料,然後想辦法裝進自己的腦袋,並在適當時機吐露出那些必要資訊就行了。當關鍵人士少不了自己時,就算自己不特意推銷,也能成交。   《把HONDA汽車賣給TOYOTA老闆的方法》毫不保留地公開如何成為頂尖業務員的實務面know-how,例如如何擄獲關鍵人士的信賴,以及取得下次見面機會的方法等。   只要善用書中的50個方法,成為公司裡的首席業務員不說,還可能因此替自己開闢出一條康莊大道呢!參閱《把HONDA汽車賣給TOYOTA社長的方法》 2.超業想的和你不一樣   業務員不能只懂、只賣自家的產品。展現專業、客觀的建議贏得顧客的信賴才是成功的關鍵。   我(牛澤毅一郎)在美國人壽當業務員

時,曾極力推薦顧客購買美國家庭人壽保險公司的癌症險。各位或許覺得,幫對手公司推薦商品,對自己的業績一點貢獻也沒有,不是在做白工嗎?這舉動看起來好像是在繞遠路,其實不然,因為這樣做反而讓我有效和顧客建立良好關係。   以癌症保險來說,儘管各家保障內容相同,相同年齡的保險費率卻因公司而異。當顧客投保美國人壽明顯吃虧時,我就會坦白建議顧客:「以您的情形來看,您向美國家庭人壽投保會比跟我們公司投保有利。您可以選擇向他們公司投保。」   顧客對於能得到相同保障,又能省錢的建議,哪裡不感激呢?於是我當成既能替顧客著想,又能提供適當建議的專家呢!願意推薦非自己公司商品這一點,更讓顧客開始信任我,覺得終於找好

的諮商對象。雖然推薦他公司商品之舉並不能為自己帶來業績,卻一舉提昇了我這業務員在顧客心中的份量。   我也常幫顧客注意其他保險公司的理賠是否有遺漏。我曾遇過一位顧客,因為胃潰瘍入院,卻死於心衰竭。乍看之下,這案子似與癌症理賠無關。但我找醫師重新了解之後發現,那位顧客生前已罹患惡性腫瘤。於是我趕緊請醫師開立診斷證明,協助家屬順利領得癌症理賠。事後家屬連聲向我道謝說:「多虧牛澤先生幫忙」,自然也比以前更信任我了。   獲得顧客信賴以後,接下來的進展又快又順利。利用上次癌症理賠時培養的良好印象,我進一步問顧客:「有需要幫你們看一下其他保險嗎?」顧客爽快地表示:「既然牛澤先生都這麼有心,那就拜託了!」

之後我便利用情勢把話題帶到自己公司的保險商品上。這種情況下的成交機率有九成九之高。   也就是說,業務員販賣身為業務員該給顧客的安心,顧客就會以絕對的信任回報業務員。在某種意義上,當顧客願意信任業務員,再下下階段就能導入實質的商品獲服務話題了。   所謂賣HONDA車給TOYOTA老闆,就是要把「絕對的安心」和「絕對的信賴」賣給顧客的意思。業務員的最高境界就是讓顧客覺得,只要是某某業務員推薦的,一定是好東西,「聽某某業務員推薦準沒錯」。能到達這種境界,要顧客購買對手公司的商品也沒問題。參閱《把HONDA汽車賣給TOYOTA社長的方法》 3.人脈存摺 加法運作   我們常聽人說要利用人脈。但如果

跑業務僅局限於自家人、親戚、朋友,或舊同事等過去培養的人脈,三個月或半年就用光了。   我(牛澤毅一郎)和多數人一樣,剛進美國人壽跑保險業務的時後,也以為熟人的保險比較好做,就去找小時候的玩伴,衝著多年交情認為對方一定會向我投保的心理前去拜訪的,沒想到他竟然說:「你居然來找我拉保險」,不但斷然拒絕,連拒絕的理由也沒給我。   那之後我又去找爸媽、兄弟、親戚,也就是去找所謂的最佳市場拉保險,結果都不如預期,使我陷入進公司三個月,可望成交案件掛零的悲慘狀況。   正確的作法是利用「舊人脈」拓展新人脈,就是要先讓舊人脈認同自己,然後再請對方幫忙介紹新人脈。而且,真正要談業務的時候,還是要和新人脈談會

比較好。   面對初次見面的顧客,不妨表明:「我是○○○介紹來的」,好拉近彼此的距離,緩和對方的警戒心,讓對方有意願繼續聽下去。如果日後關係有培養起來,那麼那人就會幫忙介紹其他人脈,人脈就能如連鎖反應般拓展開來。 拓展人脈的要領:融合新舊人脈,加上水平展開   開拓新的人脈相當辛苦,因此不可把現成的人脈置之不理。而是要融合新舊人脈,讓人脈不斷拓展,這才是對人脈的最有效利用。參閱《把HONDA汽車賣給TOYOTA社長的方法》方法16、方法17。 作者簡介 牛澤毅一郎   1964年生。1989年進入外商保險公司工作,利用統計心理學作為業務與行銷拓展的方法,拿下世界第三、日本第一強業務員榮銜。  

 2002獲升業務部門最高執行顧問職位,為四千五百名業務員之首。曾創下業績七次以上達到「百萬圓桌協會(業績在前六%以內的業務員才有入會資格的國際性組織,簡稱MDRT)」標準的記錄。   2005年榮獲經營者權威雜誌《週刊東洋經濟》介紹,譽為頂尖業務員。   2006年退出業務最前線,自立門戶。目前從事顧問與演講工作,是日本各大保險、外商公司爭相邀請的對象。此外,牛澤還積極開發、宣傳融合非科學性隨機發掘潛在顧客,與科學性統計心理學的「直接銷售法」。亦為日本產業心理顧問協會認定的顧問。   作者網站ushizaw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