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三十而立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台灣犯罪作家聯會寫的 詭祕客Crimystery2022 和MihalyCsikszentmihalyi的 心理學大師講座,限量套書(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行動改造大腦:行為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何意思?三十而立指的是事业有成吗也說明:1、三十而立,指的是确立自己的目标,同时,拥有自立的基础,能够面对困难,承担自己的责任。 2、三十而立对应上文的“十有五而志于学”,对于学问,经过十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尖端 和行路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何重誼、齊莉莎所指導 王琦堯的 卑南語學習的批評分析:法語與卑南語之語言教材比較 (2022),提出三十而立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卑南語、族語學習、法語學習、語言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體育學系探索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林耀豐所指導 呂孟怡的 跑步運動介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與身體自我概念之研究 (2022),提出因為有 跑步運動、運動介入、運動參與程度、身體自我概念、高年級學童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十而立意思的解答。

最後網站书之旅:一个出版社30年的故事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规划师》来看它、解读它,这样才全面、深刻,我想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吧。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十而立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詭祕客Crimystery2022

為了解決三十而立意思的問題,作者台灣犯罪作家聯會 這樣論述:

  台灣犯罪文學專屬的   創作‧閱讀‧研究──     ★全台第一本從本土犯罪文學出發,提供創作者與國際接軌機會的專刊。   ★多位「愛倫坡獎」與「匕首獎」得獎作家、「犯罪作家協會」主席、日本知名推理作家聯合推薦。   ★定期舉辦線上講座、競賽活動等,詳請請參閱官網 www.the-cwt.com 。     【在地 X 國際】     觀看地景——台灣犯罪文學・名場面13作   本期的「年度十三作」專欄,表面上是精選了台灣犯罪文學發展至今,長篇的小說創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這些描述可能含括「場景」的描繪、「角色」的塑造、「詭計」的佈局……等等屬於故事情節文本的精采內容,然而,如何

避免太過主觀的閱讀偏好或情境影響,從「名場面」的架構中,看見台灣犯罪文學中值得再深入一探究竟,甚至能夠碰觸長久以來的「在地書/譯寫」的議題,遂成為本期的關注重點。     跨越國境的犯罪文學航路   本期除了依然有來自不同地域的世界犯罪作家座談,毫不藏私分享自身寫作經驗,更專訪了兩位在英國占有相當重要地位的作者/主編。而犯聯本身也增加許多新成員,各自暢談遊戲創作、IP經驗以及對犯罪文學的觀察,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齊聚一堂──

三十而立意思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噓……
天空墨黑,厚雲沒星。手錶上指針是凌晨二時,大部分人已熟睡就寢,街上一片寂靜,黑暗滿佈街角,昏黃街燈,照得人睡意濃濃。

嗞嗞……
機器的轉動聲卻在深水埗福華街,一排關閉的鐵皮小排檔叢後,一間鋪頂上書「坤記士多」四個大字,在鐵閘縫中透出幾扇白光,聲音就從這製糕工場發出,訴說着眾人皆睡我獨醒,明碼實價的起早摸黑,辛勤的一天就從這嗞嗞作響揭開序幕。

「由晚到朝,由早到夜,循環不息,兩三點鐘起身開工磨米,做埋洗埋嘢賣埋,兩更人,收埋鋪夜晚八點幾,年中冇息休㗎!不過唔緊要,慣㗎啦!」半頭白髮的傳永祥一口沙啞地說。

傳永祥是坤記老闆和掌舵人,64歲,對這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勞已司空見慣。還有弟弟傅永康,三個協力的阿哥阿姐夥計,同時在凌晨開工,默默無語。守在四五十度高溫的火爐邊,人人揮汗如雨,各佔各崗位的忙着磨米、抽出抽入竹筲簊、提上提落重甸甸的石頭壓漿,誰也沒注意到這百忙的街外上一絲靜態。


咔嚓……
一手拉開了店面的鐵閘。時為早上七時許,深水埗地鐡站B2出口旁,這不過百呎,80年代士多的舊模樣,汽水、香煙、啤酒、土炮……,老士多的產品。然而主角是陸續放到店門當眼處的各式老糕,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紅豆糕……琳瑯滿目,吸引途人。連銷售也數十年不變。現時外面的糕都早已包裝好,這裏卻依舊即切即放磅上秤重量,再入小袋給客,這樣的動作常惹客人投訴慢。

「件糕幾重就收幾多,冇呃秤,夠均真!幾廿年都係咁,冇變過,舊時啲人冇投訴㗎!」

隨時代變遷,深水埗生活改變了,舊的事物正在消失,他仍竭力保留這裏的一點一滴。分毫不動,緊握着舊。

「我都後生過,輕佻過,試過變新,錯咗一次,唔可以再錯!」像他的白糖糕,水靈模樣,心眼兒透亮,會有點調皮。他也曾稚氣未脫,違反父旨,背叛自己,陷於迷惘,卻終歸是貼心的。還不忘父訓:「做人做生意要對得住天地良心。」


一度無心之心,使他念茲在茲,謹遵此宗旨,勤懇守着,天荒地老。縱使父已逝,精神卻長存。

父技藝恭謹以待

嗯……
閉目沉思的他,想起父親,思緒如泉湧。他祖籍順德,鄉下作為魚米之鄉,河澤廣佈,水域通達,適於稻米生長。賦予了製作米糕的創造力。選粘米、糖、水這些家常材料製成的白糖糕、砵仔糕等,是稻米變身的傑作。

看來簡單,實際上製作十分繁瑣。父親傳承的技藝,他不怠慢,淘米、浸米、磨粉、壓水、和餡、發酵、灌籠、水蒸,做足八道工序,糕才爽香可口。

滴噠滴噠……
磨米的滴水聲,回應着石頭壓印米漿滴出的米水聲,格外清脆。他將用半新舊的泰國粘米按比例混合,浸泡一晚軟了的米放進磨機,扭動水喉,米粒漸研磨成漿,奶白的水柱細細流進布袋。紮好裝滿米漿的布袋,然後抬塊大石把米漿重重壓着,待水分全部流走,壓成半乾濕的米粉糰。以壓乾的米粉糰上秤,斤両才準確。

「用磨米壓出嘅米漿嚟蒸糕,啲糕有一種膠質,特別煙韌。」他一時忙着調校不同糕點的糖水米漿,這個要加黑芝麻漿,那個要放紅豆……一時又要磨糯米粉,做煎堆、包茶果。磨米機在一邊動,他也像機器一樣,沒有一刻停下來,多磨人!

最不容易是順德獨有的白糖糕,壓成的米粉糰,加入糖水搓勻,擺放到晚上,粉糰不停發酵,晚上變「老種」,又配搭新加了糖的米粉糰去,再發酵到第二日才蒸,往而復來,日日如是。白糖糕好不好吃?還是靠發酵。米與糖水的比例怎樣?發酵時溫度如何?全靠他拌和米漿時,一雙巧手去感應。

將發了酵的米漿倒在竹箕上,拿去蒸。「蒸起咗啦!蒸起咗啦!」隨着他揭開蒸鍋,熱氣上升,夾著帶酒味的甜米香,一股複合香氣撲面而來。剛蒸好的白糖糕白嫩蓬鬆,密密的小氣孔如同蜂巢一般,光滑剔透。嘗一口,軟滑爽口,甜甜的滋味帶着剛出爐的暖意在舌尖化開,口感綿密帶韌勁,微微似米酒的香氣,意想不到的清新吸引。

家傳秘方不易來

呼……
他大力地呼出一口煙圈。這個做糕的家傳秘方,是寶貴的經驗及睿智,都是他的父輩,順德人一代代口耳相傳下來的結晶。最初,也與一口煙有關。

「我老竇叫傅坤信,戰前喺順德嘅茶樓打工學整糕,佢個師傅做嘅白糖糕爽彈細膩,點樣整?佢就教啲唔教啲。不過呢個師傅係食大煙嘅!」

食大煙,即抽鴉片,當年是合法的,很平常,但價格高昂,普通打工的吃幾遍可花掉一個月人工。他父親知師傅有煙癮,出錢請食,期望師傅上足電,會過招教他。這樣的討好非一推即就,師傅一次不教、兩次不教,直到第八次才教少許。之後不斷請食,師傅才像擠牙膏般逐少逐少地教。

「請佢食個大煙,嗰份糧畀晒佢㗎啦!老竇先慢慢學到做糕竅門!」到他父親成功獲知箇中秘訣,幾已傾盡家財,可謂得來不易。和平後,他父親就帶着這秘方,到香港打工。

做米糕養家餬口

依呀﹗依呀﹗
石磨在轉動,轉一圈就依呀一聲,昔時就是用石磨磨米做糕。「我老竇嗰時喺香港嘅油器白粥大牌檔做糕,用石磨磨米,憑學番嚟嘅秘方整出好食嘅糕,其他師傅都冇佢整得咁好,啲客咪叫我老竇不如自己出嚟做生意!」

1965年,他家住唐九樓,在十樓的天台自立做糕,山寨原始,做批發生意。「點知攞貨買嗰啲商戶客,好生意就嚟攞,唔好生意就唔攞,落雨唔嚟攞又唔找數,啲糕剩喺度唔通倒咗佢,我阿媽咪拎出街賣囉!」山不轉路轉,他母親挑起擔挑,秤兩隻竹籮,糕點放在籮上,到福華街、北河街沿街擺賣。那時小小的傅永祥,已跟着媽媽一起上街。

「老竇真係好勤力,佢一個人,用手磨米、石頭壓水、米漿溝糖水、發酵、入爐蒸,嗰時仲用燒柴,乜都一腳踢!」父親就靠這糕養活一家九口,逐漸做到有生意,坤記的雛形就是這樣形成。

窮人孩子早當家

鈴鈴鈴鈴……
鬧鐘響起,早上六點,傳永祥兒時最痛恨這聲音,他不情不願的起床來。「起身幫老竇開檔,之後七點幾返學,到下晝三四點放學返嚟,又磨米、搓糕,整呢樣整嗰樣,到夜晚九點,先去做功課……」

對一個小孩,體力及精神都往做糕去,上學沒精神,成績也越來越差。「整整下無心機讀書,升唔到班,咪冇讀,一路跟住老竇去做糕。」中二就輟學,這遺憾一度令他無法釋懷。

「人哋放學就去玩去踢波,禮拜六禮拜日去露營、去旅行。我禮拜六禮拜日都要開工,好辛苦架!做糕有咩樂趣?」他很矛盾,對做糕,嘴裏說着嫌棄,實則卻又留有美好回憶。「當年冇咁多電子產品,我細個陪老竇開檔有得食,又同其他檔口嘅細路玩,賣出啲糕,老竇賞我零用錢,幾開心㗎!」多年後憶起與父親一起賣糕的時光,苦中有樂,很寶貴,他特別珍惜!

他與父母漸漸做到生意,從街頭做上排檔,他的工資也多了。「嗰時未識諗,冇儲低!啲錢淨係愛嚟行街睇戲食飯,唔夠咪問阿爸攞囉!」

人迹渺意興闌珊

轟隆轟隆……
地鐵行走聲音劃破寧靜的深水埗,時為79年起地鐵。坤記被迫搬到南昌街的大牌檔。「因為唔就腳,完全冇生意,做糕生意差,搵唔到錢。」同期麥當勞又進軍香港,市民多了選擇,坤記漸被擠到邊緣去。生意不佳,令傅永祥更加意興闌珊。

「我都要支人工,飲茶食飯都要錢。做糕冇前景,都諗轉吓行啦!由細對住呢行咁耐真係厭㗎,邊至想做?當然唔想做!」常言做那行,厭那行。他放下了做糕,離開父母和弟弟。當時他考到的士牌,就去揸的士搵食。

當了的士司機,他才發現爭食的士愈來愈多。「的士多,分薄咗,難搵食,我覺得揸的士已經唔合時宜。」他只好回家再做糕去。

人心之花散落時

哎呀﹗
這痛楚的嘶喊,如被一拳激中喚醒做糕的初心。他離去而再回來,父親沒有責怪,但最終也要靠父母,他感覺像欠了一個情。這時父親年事已高,還交付給他打理。他有感傳統磨米、壓漿、發酵,花工夫又費時,生產能力低。適逢工場拆樓,沒地方磨米,他打出如意算盤來。「新時代講求快,可以用現成嘅粘米粉,節省咗磨米艱辛嘅過程,慳番唔少成本。」

有不待風吹而自行散落者,人心之花是也。人心搖蕩、人性明暗,有跡可循卻難以理解。他騙得了自己,卻瞞不到客人,有些熟客吃過,覺得不是死實實,便是散收收,味道不同了。當他面前,把糕丟進垃圾桶,這恍如大力地摑了他一記耳光﹗「我好唔開心!」

客人騙不了,一個個離去,不單虧本,父親打下來的江山招牌也搖搖欲墜。他痛過,才領會,才醒覺。「老竇曾經同我講,做生意最緊要老實,對得住啲客,如果啲嘢唔得賣畀人,等於呃人。」

痛定思痛,自此,他堅持用傳統方法,磨米蒸糕,慢慢把客挽回來。

兵戎相見終告捷

傾哐!傾哐……
電視機傳來武俠劇的刀劍聲,短兵相接,仿如與同行舞刀弄劍的惡鬥……八十年代,大牌檔人稀少,父母接受他的提議,到較多人流的福華街租鋪,他可以邊看着電視邊賣糕。

如今他不辭勞苦,店仍維持磨米做糕,果然吸客,生意滔滔。那時深水埗有不少經營糕點的行家,見其客人川流不息,不免見獵心喜。某行家到來請教,叫他傳授做糕訣竅。「老竇當年都千辛萬苦先學識,而家問一問就要教你,有冇咁便宜嘅事?況且你又喺深水埗做糕,教咗你,咪搶自己嘅生意?傻㗎!」

他拒絕了,於是行家心生一計,急遽地將其租鋪買下。「佢買咗間舖,繼續租畀我哋,遲遲唔收,等我做旺咗佢先至要返,到時接收晒我啲客,賣佢嘅糕。」

他被擺了一道,但對方有鋪佔了優勢。他覺得租鋪不是長遠計,立意要父親買鋪。機緣下他們買到隔鄰的店,即現址的角落鋪,於是搬到鄰店繼續賣糕。行家業主收回原店,賣同樣的糕品,兩家並列打對台。「大家爭,佢鬥平,佢賣五蚊三件,我一件三個半。啲客嚟買,話我貴,但一樣幫襯,因為我嘅糕好食過佢。」

對家乏人光顧,大拍烏蠅,結果結了業。「以前一直覺得老竇嘅手藝好平常,而家我知道係寶。」他深深感到做糕秘方的強悍和魅惑力,亦全憑這贏了漂亮一仗。

仍不敢須臾或忘

啪啪啪啪……
掌聲響起,在百般磨難過後﹗97年金融風暴後生意轉淡,他想到增加產品提升銷售。「試過加整老婆餅、合桃酥,同芝麻糕、紅豆糕、馬蹄糕。啲客都係鍾意食用磨米做嘅糕,麵粉做嘅老婆餅冇得留低,磨米嘅紅豆糕同芝麻糕都賣得,就繼續賣到而家。」

他將芝麻磨粉混合米漿倒進盤內,先蒸熟第一層,然後第二層、第三層,如此類推,蒸到第九層,做出芝麻糕。入口綿細軟滑,慢慢化開,不甜膩,飄散出芝麻香氣,細嚼還能感覺到點點的黑芝麻末,滿嘴生香。內裏沿用父親的磨米米漿,糕身特別柔韌有米香。

03年,《飲食男女》報道坤記,指明香港製造。「由嗰時開始旺,生意幾倍咁升。到15年攞米芝蓮推介,多咗好多外國遊客慕名嚟幫襯。」

店子紅了,親友都建議他擴大工場、增加產量。「要快就要機器生產,就冇咗手做嘅味道。」用手做糕,時間有所局限,快不得,產量不多,如白糖糕一天最多二十多底,砵仔糕一天只一千幾百碗。他斷然回絕。

「唔會大量生產!我一定唔會再犯錯!」他絕不容犯下些許錯,縱使別人不追究,自己卻不敢須臾或忘。堅持遵循父法,不粗製濫造。09年父親因年邁身故。「我會盡自己能力細心做糕。咁樣做係為咗品質,亦係為咗啲客。更大嘅意義,係為咗阿爸。」他回憶中的父親,為人正直,扛起家庭和事業,勤懇堅忍,從未埋怨過辛苦。做人忠誠,對客童叟無欺,因而儲落大批熟客。

入夜,他開啟門口射燈,照着坤記的招牌,淡淡的糕香,歷五十年而不散,讓人念念不忘,有燈就有人,延續父親的精神。

撰文:孟惠良
攝影:關永浩

坤記糕品專家
地址:深水埗福華街115-117號北河商場地下十號鋪
電話:2360 0328
營業時間:7:30am-8pm
詳情: http://bit.ly/2QLfzLk

卑南語學習的批評分析:法語與卑南語之語言教材比較

為了解決三十而立意思的問題,作者王琦堯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以外語教學的觀點比較卑南語以及法語教材。本論文架構分為六章,以下將分節摘要各章節。壹、緒論在第一章,我首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卑南語?或者說,為什麼要學習一門瀕危語言?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面向來回答:1.人權 2.文化多樣性。以人權觀點來說,聯合國在 2007 年通過《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宣言中第十三條與第十四條和原住民族語言權利直接相關:「第十三條1. 原住民族有權振興、使用、發展及傳授後代其歷史、語言、口述傳統、哲學、書寫系統及文學,並有權命名及保留其社群名稱、地名及人名。2. 國家應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前項權利受到保障,並於必要時提供翻譯或其他適當方法,確保原住民族

於政治、法律及行政程序中能理解他人並被別人理解。第十四條1. 原住民族有權建立及控制他們自己的教育體系及機構,而得以其語言提供教育,並採用適合自己文化的教學及學習方式。2. 原住民個人,尤其是兒童,有權不受歧視地享有各種階段及形式的國家教育。3. 國家應與原住民族共同採取有效措施,使原住民個人,尤其是兒童,包括居住於其社群外之原住民兒童,於可能的情形下,接受自己文化的教育以及其語言授課之教育。」《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一項規定:「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無論在國際或是國家的層面,原住民族語的學習受到國家及法律保障。另外一個層面為文化多樣性。保存多一

種語言,即是保存多一種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台灣為多語言多族群之社會,保存與學習本土語言有其必要性及正當性。以卑南族為例,卑南人學習卑南語是要更加了解自己的族群還有為了自己的認同,而非卑南人以及非原住民學習卑南語,則益於認識以及了解台灣多語社會之特質。接下來說明台灣的本土語言今天會瀕臨滅絕,是由於數十年來,日本及中國殖民政府計畫性滅絕語言的緣故。我檢視自1937年以降在台灣的語言政策,並且分為幾個段落討論:1937-1945、1946-1990、1990-2017及2017至今。自1937年開始,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實施皇民化運動,企圖使台灣人放棄自己的語言及文化,成文真正的日本臣民。不過這個計畫也

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而中止。戰後國民黨佔領台灣,為了讓台灣人「去日本化」語「再中國化」,自1946年開始開始進行「說國語運動」,強迫台灣人學習北京話。在原住民地區(時稱山地),因為沿襲日治時期的蕃地,管制更加嚴格,國語政策也推行得比其他區域更加徹底。1985年,教育部更提出語文法草案,企圖根除本土語言在所有公共場合出現的可能性。不過此草案因為過於激進,輿論反彈的關係,所以最後不了了之。1987年台灣解嚴,語言的使用變得較為自由。1990年開始,在台北縣烏來鄉(今新北市烏來區)烏來國中開始實施泰雅語教學,為台灣史上第一次在學校體制內教授原住民語言。自1998年開始,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每周教授一

節(40分鐘)本土語言課程;2004年開始,本土語言課程從小學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每周一節課;2017年開始,配合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本土語言課程延伸至高中。民進黨政府於2003年推行語言平等法草案。不過此法案隨著2004年民進黨在立委改選中失去多數席次、2008 年國民黨在總統及立委選舉中重新掌權,使語言平等不見天日。直到2016年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語言平等法草案才重見曙光。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與國家語言發展法分別於2017年及2019年通過。自此台灣的本土語言終於獲得官方地位,為「國家語言」。本研究之所以選擇用法語外語教學,而非英語外語教學作為比較出發點,原因除了法語教學是一發展完善且細緻的

領域,另一個原因是,法語的動詞變化遠比英語複雜得多。期望可以藉由法語外語教學的視角來思考卑南族語的動詞教學。不只是卑南語,台灣南島語的動詞十分複雜,而至今還沒有較為完整的動詞教學教材。本論文之限制在於無法比較所有的族語教材,故以卑南語當作個案研究。且在比較方面,僅有介紹與比較發音、構詞句法方面的教材。本研究亦無編寫新的卑南語教材。貳、法語教學在台灣與外語教學理論回顧今日幾乎所有年輕世代的原住民都以中文為母語,族語反而成為一門外語。今日的族語教學勢必要以外語教學的方式來教學。而在討論外語教學方法之前,首先要討論台灣的外語教學狀況。台灣的外語教學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日治時期(1920年代至194

5年)與戰後(1946年後)。在台灣想要學習外語,首先得學會學校的教學語言,因為外語是透過教學語言來教授。在日治時期需要先學會日語;戰後則是要先學會北京話以後,才能夠開始進一步的外語學習。 日治時期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視外語教育,外語課的授課時數相當高。當時的台北高等學校學生,一周就有十二至十四小時的英語及德語課程。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文政學部的學生,有兩年的法文必修;若進入當時的南洋史講座,則還要學會西班牙文及荷蘭文,以便解讀史料,撰寫畢業論文。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的學生,除了每周十六小時的英文課,還有每周六小時的第二外語課程(德語、法語、支那語、荷蘭文及馬來文擇一)。 戰後因為受美國

影響的關係,外語教育基本上以英語為主。1946年起,英語為初中選修,高中必修;自1968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開始,英語成為必修。1999年起,英語自小學五年級開始教授。2017年起則自小學三年級開始教授。除了英語以外的外語教育,從高等教育才開始。1983年起,教育部開放高中第二外語之選修。 回顧完台灣外語教育脈絡,接著回顧外語教學理論之流變。介紹理論的同時,我也會介紹使用該理論的現行族語教材。參、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育 本章我分成兩個部分介紹: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學脈絡介紹,以及課堂觀察報告。我將族語教學脈絡分成兩部分介紹:一、族語作為教學科目 二、族語作為教學語言。課堂觀察報告我將就學校內的教

學與學校外的族語教學進行介紹。 如在第壹章所指出,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學每周只有一節課(40分鐘)。即使族語教育從小學延伸到高中,每周一節族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十分有限。 沉浸式族語幼兒園則提供以族語教學的學前教育。根據周軒辰(2016)的文章,幼兒的族語能力的確有顯著提升。不過幼兒園師資的族語能力有待加強。這些學生升上小學之後,就離開了族語環境。且至今幾乎沒有追蹤這些學生族語能力的後續研究。從紐西蘭的例子來看,紐西蘭的毛利族語幼兒園學生畢業進入英語授課的小學,幾個月後毛利語能力大幅衰退。 接下來是學校內的族語教學。黃美金2016年的科技部研究報告中,有參與三間學校的觀課,其中兩間位在都會區。

本文就兩間都會區學校的課程狀況分別介紹,分別是阿美語教學與卑南語教學。1. 阿美語教學這堂課的學生絕大多數為非原住民,或是父母一方為非原住民。課程大約有90%的時間使用華語,課程內容主要為介紹阿美族文化與一些相關主題單詞。2. 卑南語教學這堂課只有一位學生。授課的老師十分忙碌,每周需在大台北地區的20所中、小學授課共26小時。授課地點在小學的圖書館,只有一張小桌子及小白板,內容為千詞表的單字教學,幾無教學法可言。 學校外的族語教學,我舉謝雯穎於2018年發表的文章做例子。文章為建和卑南語之成人族語學習班。課程時2016年,由洪渟嵐授課。課程為一周兩次,平日晚上,有約15名學員。課程目標為

讓卑南語的使用可以重新進入日常生活中。 課程中的教材並不固定,主要使用族語E樂園裡面的句型、詞彙表以及族語辭典,也使用花環部落學校的歌謠及讀本。學員之間有創立LINE群組交流關於族語學習的問題。九階教材以及四套教材並沒有被提及。雖然課表的安排循序漸進,但是學員多因為工作、家庭或是居住地點等因素而時有缺課,對學習的連貫性有影響。肆、有關卑南語之出版品 本章分成兩部分介紹有關卑南語之出版品:參考書以及教材。參考書有兩個部分:辭典及詞彙表、語法。教材與教學方法則是使用族語 E 樂園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討論。台灣南島語的研究自十九世紀即開始,不過較為完整及深入的研究則比較晚。以卑南語為例,有關卑南語

的著作自日治時期即有出版,不過第一本參考語法遲於2008年出版,第一本字典則於1991年出版。本章節針對字典、詞彙表與語法著作所列的兩份清單包含所有的卑南語方言,以提供較為完整的視界。清單中包括筆者能夠找到的所有日治時期以降有關卑南語的詞彙表、辭典與語法。其中資訊包括篇名、出版年份、作者、描寫的方言以及使用的書寫符號。族語E樂園是在台灣最大的原住民族語教學資源平台。此處將會介紹九階教材、四套教材還有空中族語教室。其中九階教材是為了配合九年一貫而編輯的教材,由當時的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研究中心的林修澈教授指導編輯。由於這套教材之編輯涵蓋四十三種語言/方言,所以當時的編輯情況,是由一個中文底本出發,

讓各語言/方言的編輯者自行編譯。雖然當時的總編已經有向各語別的編輯者提到,可以根據語言特性或是文化差異做出修改,但各編輯因為大多沒有編纂過教材、或是沒有受過語言教學訓練的原因,九階教材仍以翻譯為主。2007年為方便原住民學生準備原住民族語認證測驗考試,編輯出版了句型篇初級版(國中版)以及中級版(高中版),分別對應族語認證的初級以及中級。族語E樂園裡面也提供線上練習題提供學生熟悉考試題型。2012至2016年間,四套教材出版問世,以補充九階教材的不足之處。這四套教材分別是:1. 字母篇、歌謠篇、圖畫故事篇 2. 生活會話篇 3. 閱讀書寫篇 4. 文化篇。第一套教材是為了學前幼兒的族語學習設計。

生活會話篇是為了加強族語在生活中的應用。閱讀書寫篇及文化篇則是為了教為進階的學習者或是語言使用者而編輯。這一套教材一樣也是所有的語別都有一套,所以也是用中文底本下去進行編譯。黃美金的報告就指出,在賽德克以及泰雅語的教材中,就包含了許多錯誤。空中族語教室則是為了一般社會大眾編輯的族語教材,內容涵蓋語言的方方面面。卑南語僅有提供南王卑南語。這套教材主要由一部 YouTube 影片、一份 WORD 逐字稿講義、線上練習題以及附有中文翻譯及發音的例句所組成。雖然這套教材的立意良好,但是授課教師在影片中使用過多語言學術語,對於沒有任何語言學基礎的學習者來說,構成很大的挑戰。伍、卑南語及法語教材比較 本

章節首先介紹卑南族的分布狀況,以及卑南語的概況、語言流失情形;而後再概略介紹法語外語學習(FLE),並針對南王卑南語、華語、法語語音進行對比。介紹華語語音的原因在於,如今主要的卑南語學習者多以華語為母語,所以針對華語音系進行介紹有其必要性。卑南的發音教材參考兩組教材,分別是四套教材中的字母篇以及空中族語教室的書寫系統單元。法語的部分我選擇Phonétique progressive du français做為參考對象。 接下來是關於構詞句法的教學。卑南語的教材我選用四套教材中的生活會話篇,其中含蓋三十個單元,皆與生活有關。教材中的內容為一段對話、單詞表、翻譯、錄音檔及對話影片。雖然有錄音檔,

不過裡面的語速、語調都是用念的,對話影片亦然。法語的部分則是選Communication progressive du français。裡面的編排分成幾個大主題,裡面又分成數個單元,每個單元裡面涵蓋一至三個不等的簡短對話,模擬日常生活。每一課的編排除了對話以外,還會針對特定語法特徵、主題詞彙還有句型舉例分析提供讀者參考。對話提供的錄音檔為模擬實際情況所錄,所以講者的語速及語調沒有刻意放慢或是咬字刻意清晰。 接下來介紹卑南語及法語的動詞系統。卑南語的動詞十分複雜,有特殊的焦點系統,還有不同時態的變化。而法語動詞也因為人稱、時態的不同有數十種變位。本研究介紹法語教材的Conjugaison p

rogressive du français。這套教材分為初級與中級。初級教材針對初學者介紹最為基礎的動詞及其變化;中級則有較多的時態教學,不過不包含虛擬未完成式(subjonctif imparfait)、虛擬逾過去式(subjonctif plus-que-parfait)以及過去命令式(impératif passé)。在卑南語的教學中,還沒有出現針對動詞變位的教材。期望能夠藉由此教材的介紹,對卑南語的動詞教學提供新的觀點。陸、結論 本論文旨在理解針對非母語者的原住民族語教材,並透過法語外語教材的觀點,期望對族語復振有所幫助。另本研究並無編纂新卑南語教材,亦無編寫卑南語動詞變化之教材。

心理學大師講座,限量套書(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行動改造大腦:行為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

為了解決三十而立意思的問題,作者MihalyCsikszentmihalyi 這樣論述:

<<心理學領域必修概念+《快思慢想》康納曼力薦讀物>>   ▎《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   出版三十年暢銷不墜,過去三十年最引人入勝的心理學概念,   啟發《刻意練習》、《異數》與《深度工作力》等著作的心理學經典。   心流,是一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境界,   這經驗如此美好,以致有人為了擁有它而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建基於十數萬筆經驗取樣研究,提出「心流」概念並以科學方法探索的開創之作。   啟發心理學、神經醫學、社會學、運動學、人類學、宗教學……眾多研究,   影響近四十年個人生活提升與文化建構的暢銷、長銷經典。   契克森米哈伊,   美國心理學會

主席馬汀.塞利格曼譽為全球正向心理學研究的領航者。   40年前,他觀察到超過需求門檻以上的物質條件,再多也不會讓人感到快樂。   於是,他開始研究擁有創造力或卓越表現的人們,   像是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等,   試圖理解是什麼驅使他們不以獲取名聲或財富為目的,   而為生命意義與價值感行動。   研究中發現,他們在從事日後為人稱頌的事務時,   都進入了另一種現實,一種有別於日常活動的精神狀態,   在這種狀態中,時間感、存在感皆彷彿暫時消失了,   人們專注投入並從中獲得喜悅與滿足感,   如同進入了一種「自動運轉」的模式中,   這種體驗像是自動流發而來,故稱之「心流」。   在

心流中,人們擁有最佳的內在感受。   專注,讓他暫時忘卻其他事情,藉以建立意識秩序,   自身技能與行動契機得以互相配合;   而努力克服挑戰,更往往是最充滿樂趣之刻。   本書將帶領讀者走一趟心靈之旅,不只認識意識的運作,還要學會駕馭它,   從而控制經驗反應在大腦裡的資訊,進而決定自身的人生樣貌;   最終結合所有經驗,打造一個有意義的模式,   讓一個人可以駕馭生命,並感受到它的意義。   最美好的幸福時刻,   發生在一個人有意地將身體或心智能力發揮到極限,   進而完成某件具有難度或有價值的事的時候;   而真正能夠滿足人心的,是對自己的生命真實感到滿意。   最優體驗需要個人的

努力與創造力,以及隨時隨地掌控意識的能力。   讓更多日常生活進入「心流」,你將擁有更快樂的人生。   ▎《行動改造大腦:行為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   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推薦:   「流暢練達,讓您與博學而迷人的心靈相會,沉浸於一對一的交流。   本書引導你檢視自己的經驗,告訴你思索(人類)思考的新方式。」   ——美國心理科學會會長芭芭拉・特沃斯基最新力作——   ●頂尖心理學家為人類認知提出重大嶄新理論:思維的基礎是行動,而非語言。   ○分類式思考具備什麼特點與好處,使得我們特別偏好它?它又有什麼樣的缺陷?   ○《真確》的作者羅斯林用哪兩種深植於空間認知的方法,修正分類式思

考和誤解?   ○比起許多研究推崇的心神漫遊,共感方法不只更有助於發掘創意,創意也更為實用。   ○我們的語言思考和視覺思考很大程度上是獨立的,而且視覺思考很可能先於言語。   ○與思考契合的手勢能提升思考品質,因此善加設計手勢有助於理解、學習和解決問題。   ○漫畫太簡單了,算不上閱讀?不,實際上已有幾十份研究顯示,漫畫對教學有幫助。   ○研究發現,動畫並未比靜態圖示更有助理解和學習;另外,好圖比好敘述更有助學習。   ○人說話時會隨意切換觀點,然而聽者依然聽得懂,這牴觸了心理學和語言學的舊主張……   長久以來,學界的主流看法是「思考是語言式的」,有人甚至形容「語言是思考的原料」。可是

,圖像遠比文字好記,圖像描繪面貌、場景和事件的能力更非文字能及。每當你在心中默想捷徑、下棋、打籃球或調整家具位置,你都是在做一件很特別的事:進行抽象思考——但不用文字。   歷年來諸多實驗所得的數據,已使得越來越多人相信,語言植根於空間世界,因此我們感受空間中人事物動態所養成的空間認知,才是思考的基礎。我們在現實空間的行動,會轉化為思維裡的心理活動,而空間認知又回過頭幫助我們從周遭事物的動態中獲得意義。此外,空間思考亦是繪製和使用地圖的基礎,也是組合家具、規劃球賽戰術和設計場所的根本。沒有空間思考,我們難以了解人流、交通、水流和觀念的流動;空間思考甚至是釐清語言結構與意義的基礎。   在這

本書中,全球知名的認知科學學者芭芭拉・特沃斯基,整理了讓我們得出上述理解的諸多重要研究、各文化的事例與解讀,內容廣博、結構細密,輔以豐富易解的圖例,闡述其主張的理據,幫助讀者了解最前沿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從而對於人類思考模式有最新的認識。   ●本書各章要點(更詳細內容可參見目錄的小標)   ○第一、二、三章:基本要點,以及感知和行動如何形塑我們對生活空間的思考;   ○第四章:探討空間思考和空間能力的多樣和變化;   ○第五章:探討姿勢如何反映及影響我們的思考;   ○第五、六、七章:關於空間和其他幾乎一切事物的討論和思考;   ○第八、九、十章:關於設計和運用認知工具、地圖、圖表、標記、圖

示、圖解、視覺化、說明、漫畫、簡圖、設計和藝術。   ●本書行文中闡述的影響思考傾向的九大認知習性:   ○認知第一定律:好處必有代價。   ○認知第二定律:行動形塑感知。   ○認知第三定律:感覺先行。   ○認知第四定律:心智能蓋過感知。   ○認知第五定律:認知反映感知。   ○認知第六定律:空間思考是抽象思考的基礎。   ○認知第七定律:心會填進遺漏的資訊。   ○認知第八定律:當思考超出心的負荷,心便將思考放入世界。   ○認知第九定律:我們怎麼組織心裡的東西,就怎麼組織外界的東西。 各界推薦   ▎《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   ►契克森米哈伊提出了一個大多數人都

可以不假思索領受地見解,儘管我們不斷的(並受到文化支持)否認這項事實,那就是決定我們是否幸福的,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而是我們如何解讀現實狀態……對文化深切的批判……契克森米哈伊這本書一舉整合了意識、個人心理學與心靈研究,內容充滿了啟發性。——《洛杉磯時報》   ►至關重要……照亮通往幸福的道路。——《紐約時報》書評   ►探索處於快樂的心理狀態——心流,沉浸在充滿創造力或樂趣的活動中,渾然忘我的感受。——《時代雜誌》   ►「心流狀態」的研究先驅……契克森米哈伊重新審思激勵人心的方法。——《新聞週刊》(Newsweek)   ►激勵人心。——《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

-Times)   ▎《行動改造大腦:行為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   ►「流暢練達,讓您與博學而迷人的心靈相會,沉浸於一對一的交流。本書引導你檢視自己的經驗,告訴你思索思考的新方式。」——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著有《快思慢想》   ►「本書作者是相關研究的世界翹楚,對空間思考與推理、語言和文化的之間的緊密關連,提出耐人尋味的探索。」——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心理學系莊斯東(Johnstone)講座教授,著有《心智如何運作》(How the Mind Works)   ►「本書引人入勝。特沃斯基告訴我們:動作、行動和身體是人類思考方式

的根本。心智從大腦和身體延伸到世界和環境,建立起感知和操控自身身體和周遭事物的方式。本書不但令人著迷,也相當重要。」——唐・諾曼(Don Norman),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設計實驗室主持人,著有《設計的心理學》(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對於我們的身體動作和周遭的人的動作如何形塑我們的意識,本書提出十分詳盡的解釋。內容扎實,資訊豐富,有心深究的心理學迷一定會感興趣。」——《科克斯書評》(Kirkus)   ►「靈活遊刃於資料、科學理論及傑出的個人洞見之間。特沃斯基優雅鋪陳空間思考的重要性,指出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本書精緻而廣博,橫跨物理學、

語言學和設計,將作者的專才精鍊為令人信服的事實幾何學。不論專家或一般讀者都能樂在其中。」——寶拉・安東涅利(Paola Antonelli),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與設計部資深策展人  

跑步運動介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與身體自我概念之研究

為了解決三十而立意思的問題,作者呂孟怡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跑步運動介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與身體自我概念之影響。方法:以準實驗研究法,採前、後測,採立意取樣選取臺南市官田區某國小高年級四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男生17人,女生16人。平均年齡11歲,平均身高143.2公分,平均體重40.6公斤),進行八週跑步運動課程,每週3次、每次30分鐘,於晨間活動實施;控制組(男生22人,女生11人。平均年齡12歲,平均身高149.2公分,平均體重47.3公斤),則不實施任何運動訓練,採靜態晨間閱讀活動,合計66人。實驗組及控制組分別在實驗前、後接受運動參與程度與身體自我概念量表的前測及後測,以不同組別(實驗組

與控制組)及測驗別(前測與後測)為自變項,各量表之得分為依變項,研究採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Mixed design two-way ANOVA)分析進行考驗;若交互作用顯著差異,則進行單純主要效果(Simple main effect)考驗,以驗證其差異性,統計顯著訂為α=.05。結果:一、跑步運動介入後,實驗組的運動參與程度優於控制組。二、跑步運動入後,實驗組的身體自我概念優於控制組,除了外表構面外。三、跑步運動介入後,身體自我概念的五個構面,實驗組前、後測達顯著差異。四、控制組未接受跑步運動介入,在運動參與程度與身體自我概念方面,其前、後測皆無顯著差異。結論:一、跑步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的

運動參與程度有正面助益。二、跑步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身體自我概念(外表除外)有正面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