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作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三國志作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覃仕勇寫的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三國史 和羅貫中吳羽的 圖解三國演義(新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四史比較也說明:後漢書. 三國志. 作者. 西漢司馬遷. 繼其父司馬. 談之職志發. 憤著成. 東漢班固繼其父. 班彪之志著書,其. 妹班昭續成. 南朝宋范曄. 西晉陳壽. 起訖. 朝代. 黃帝~漢武.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華威國際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王文進所指導 胡君暉的 《後漢書》與《三國志》中「漢魏嬗代」敘事研究 (2014),提出三國志作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後漢書》、《三國志》、歷史敘事、前三國、漢魏嬗代。

而第二篇論文玄奘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柯金虎博士所指導 麥語芹的 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周瑜形象之演變 (2012),提出因為有 三國演義、三國志、三國志平話、周瑜形象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國志作者的解答。

最後網站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 - 中文百科知識則補充:魏志有本紀,列傳,蜀,吳二志只有列傳,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 《三國志》為曹操、曹丕、曹叡分別寫了武帝紀、文帝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國志作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三國史

為了解決三國志作者的問題,作者覃仕勇 這樣論述:

  糾正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觀念,還原被影視、野史流言攪亂的真相。   依據史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三國歷史,   挖掘你所不知的歷史謎團,重構別具一格、被人忽視的三國真相!   「空城計」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心照不宣連袂上演的一齣好戲?關羽被殺,最應該找誰算帳?   呂布真如演義寫的高大英俊?諸葛亮真的七擒七縱孟獲?劉備、關羽、張飛到底長什麼模樣?   本書語言風趣精練,筆法輕鬆風趣,力求去偽存真,   把英雄請下神壇,使人物回歸本色,讓歷史恢復原貌,告訴你一段真實的三國歷史。   絕對是一部前所未有、引領年輕人正確打開三國歷史的通俗讀物。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大鼎盛

王朝,它們分別是漢與唐;   然而,大治之後,便緊接了兩場大亂。即漢末三國亂世和唐末五代十國亂世。   但與唐末五代十國亂世相比,漢末三國亂世亂出了水準,   亂出了層次,亂出了精彩,也亂出了藝術。   甚至有很多人認為,比這兩個亂世更亂的晉末五胡十六國亂世   直接就是三國亂世的延續。   然而人們對三國亂世的認知,主要都是受到演義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   虛妄和謬誤不少,本書著重據史實對演義進行還原,力圖展現一段真實的三國歷史。   ~本書精彩語錄~   ◎劉備到底長什麼模樣?   史書寫劉備「兩耳垂肩,雙手過膝」顯然是文學上的誇張了。寫劉備的耳朵大,就容易使人想到佛教裡面那些慈眉善

目的菩薩塑像,而適當地對劉備的耳朵進行誇張描寫,的確可以突出劉備悲天憫人的情懷。手臂長,也隱有抱天攬月的氣勢。由此,歷史上的劉備,應該是個大耳朵、臂展超長的「奇人」。   ◎諸葛亮為什麼娶醜女為妻?   諸葛亮取黃承彥的醜女為妻,既沒有普通人想的那麼不堪,也不像朱熹一類士大夫想的那麼高尚。諸葛亮腹藏經天緯地之才,申懷匡扶天下之志,但他沒有背景、沒有關係、沒有錢財,就擠不進上層人物玩的圈子,就談不上實現自己的濟世理想。諸葛亮只要與黃承彥結了親,就可以順利進入名士集團,又可以直接接觸到荊襄地區的上層人士。對諸葛亮來說,取黃承彥的女兒,絕對是一條攀上上層階層的捷徑。   ◎劉備真的借了荊州嗎?

  孫權偷襲荊州,背叛同盟,已站在道義的反面,又招來了幾至滅亡大禍,人心動搖。為了挽回人心,就只有把罪狀反扣到劉備的頭上了。所以說,所謂借荊州,很可能是孫權為了不授人予撕毀同盟、偷襲荊州的惡名而杜撰出來的。亂世紛爭,講究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是不存在租或借的。 本書特色   ◎通俗易懂,輕鬆幽默——幽默講史,分析精到,引人入勝。   ◎根據史實,正史野讀——看點多多,在故事中發現歷史的真相。   ◎時間為序,主線明確——章節連貫,脈絡清晰,全景解讀王朝興衰史。   ◎視角獨特,生動有趣——多角度、深層次探索歷史。

三國志作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也過了一年了呢!

歡迎訂閱我的其他頻道
狐狸牧場 赤狐:https://reurl.cc/Ra7R9
赤狐遊戲場:https://reurl.cc/dKE7D
相關社群:
FB:https://goo.gl/KXBHdP
IG:https://instagram.com/foxranch1216?igshid=401mhp3kwo68
業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
如果還喜歡我的影片
歡迎訂閱,喜歡,分享。

未來會有更多的
遊戲介紹、遊戲影片、動畫介紹等。

加入大家一起遊玩:
https://discord.gg/nY5QQFS

贊助赤狐(加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4mpMSInbFxAIAGFk8e_JQ/join
進入後點加入

片尾圖作者:山米 Sammixyz
FB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ammixyz/

片尾音樂:
Journey by Declan DP Music https://soundcloud.com/declandp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zDVKg3riNGU

《後漢書》與《三國志》中「漢魏嬗代」敘事研究

為了解決三國志作者的問題,作者胡君暉 這樣論述:

治史學是困難的,治三國史尤為艱難,因為公認的正史往往存在很多不客觀的因素,特別是史家的歷史敘事之差異,是中國人文歷史的特色,也是歷史通向於文學的主因。 由於歷史敘事因史家不同的史識而有差異,因此存在著各家歷史敘事的不同視野與價值判斷,所以中國歷史帶著人文歷史特質,有著豐富的研究縫隙。本論文整體的構想是從史傳敘事切入漢魏嬗代這段「前三國」的歷史敘事,以觀察《後漢書》和《三國志》所凸顯的人物傳記及其不同的筆法,藉以梳理二書歷史敘事之異同。 全文分為五大章。首章「緒論」,敘明本論文的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疇、研究概況回顧等等。第二章論述「漢魏嬗代」之研究的歷史意義,分為「陳壽與范曄的

歷史意識」、「《後漢書》與《三國志》中『前三國』的人物擇取」、「《後漢書》與《三國志》的『前三國』範疇」與「『正朔』與『正統』觀的歷史意義」等四小節,以作為全文論述之綱領。第三章從三國序幕諸人物的敘事入手,歷論張角的反襯性,范曄對盧植、皇甫嵩、朱儁的立傳筆法,范曄書寫外戚與宦官之爭的筆法,范曄書寫董卓登場與滅亡的筆法等等,以看出二書對此嬗代時期的人物敘事之差異。第四章「漢丞亦漢賊-曹操的人物形塑」,分別從荀彧傳、孔融傳與楊彪、楊修父子傳中看二書對曹操的敘事。第五章結論,整體看出二書敘事之繁簡詳略處隱含的「正一代得失」的隱微線索與其中的正統意識。 《後漢書》與《三國志》的比較已經是明清以來

的史學議題,現當代更可以匯入「歷史敘事學」的分析法,重新梳理這段公案,其觀察的方式就不僅僅是傳統史學之史識、史筆、史法等視野而已,敘事學所帶來的敘事風格之比較、故事情節之增刪、敘事語言之分析等等,都可為此梳理工作增加豐富的文學詮析功能。本論文雖然以史書為論,所得結果其實是文學的。

圖解三國演義(新版)

為了解決三國志作者的問題,作者羅貫中吳羽 這樣論述:

值得一看再看的曠世巨著   《三國演義》是長篇歷史小說的開山之作。作者羅貫中用精彩的筆觸講述驚心動魄的三國歷史。從問世以來《三國演義》一直廣受大眾歡迎,對歷史文化產生深遠影響,被世人稱為最能代表華人文明的經典著作。   它塑造了曹操、劉備、關羽、諸葛亮等深入人心的英雄豪傑,其中關羽、諸葛亮還成為民間頂禮膜拜的信仰神祗。它為我們留下了諸多充滿智慧的精彩故事,對中國人的為人、處世、運籌、工作影響深遠,至今仍有難以估計的重大參考價值。   ˙《三國演義》和正史《三國志》有哪些異同?   ˙為何《三國演義》能夠成為一部膾炙人口的著作?   ˙《三國演義》在文學、社會、文化等方面,有什麼樣的影響?

  ˙從《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人生哲理?   ˙《三國演義》中運用了哪些經典計謀? 本書特色   遨遊三國演義中,武、勇、義、智的英雄傳奇   【全圖解.白話解析】華人史上最受歡迎的歷史小說   全世界都在爭相研究的章回歷史小說   ˙詳盡人物介紹:   精選四十二位三國重要人物,針對其性格、事蹟、背景,以及《三國志》作者陳壽點評等,讓讀者能輕鬆認識在三國演義中舉足輕重的要角。   ˙深入剖析:   擷取三國故事精華進行仔細的解讀分析,並延伸解析其寓意和《三國演義》對社會、文化、文學以及後世的影響,是人事、企業管理,人生智慧,生活休閒等必讀的精典之作。   ˙圖表解說:

  兩百多幅精美手繪插圖、一百多張濃縮精華示意圖,附有三國演義大事年表,化繁為簡,讓讀者透過圖表認識精彩的歷史故事。   編者序:挖掘三國的寶藏 本書內容架構 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 三國亂世的人生哲學 三國形勢全圖 三國的遺跡和景點 第1章 青梅煮酒話英雄:人物篇  1. 寬厚仁義的聖人君子:劉備  2. 鞠躬盡瘁的智慧化身:諸葛亮  3. 文武雙全的亂世梟雄:曹操  4. 義薄雲天的忠勇武聖:關羽  5. 勇而有義,粗中有細:張飛  6. 善於用人的東吳霸主:孫權  7. 庸碌無能,樂不思蜀:劉禪  8. 完美戰將,勇而有德:趙雲  9. 勇冠三軍,老當益壯:黃忠

10. 兼資文武,雄烈過人:馬超 11. 直率有謀,生有反骨:魏延 12. 諸葛亮遺志的繼承者:姜維 13. 定計取川,英年早逝:龐統 14. 轉瞬即逝的西蜀奇人:法正 15. 子承父業,篡漢自立:曹丕 16. 才高八斗,兄弟相煎:曹植 17. 多謀善斷,算無遺策:郭嘉 18. 曹操陣營的首席謀臣:荀彧 19. 奇謀頻出,一流智囊:程昱 20. 擇木而棲的生存高手:賈詡 21. 恃才傲物,禍及他人:楊修 22. 忠心英勇,曹室股肱:夏侯家族 23. 貼身保鏢,神勇第一:典韋 24. 威震東吳的曹魏虎將:張遼 25. 諸葛亮也忌憚的智將:張郃 26. 智勇雙全的曹操愛將:徐晃 27. 居功謀反

,自取滅亡:鐘會 28. 奇兵破蜀,反遭誣陷:鄧艾 29. 剛勇暴躁的東吳之祖:孫堅 30. 平定江東,奠定基業:孫策 31. 足智多謀,英雄氣短:周瑜 32. 大智若愚的一代儒將:魯肅 33.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呂蒙 34. 奪命書生,吳國棟梁:陸遜 35. 殘忍專橫,人神共憤:董卓 36. 有勇無謀,反覆無常:呂布 37. 捨身報國的絕世美人:貂蟬 38. 眾叛親離,沐猴而冠:袁術 39. 剛愎自用,雖盛而敗:袁紹 40.老謀深算,開晉基業:司馬懿 41. 篡逆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兄弟 42. 三國紛爭的最後贏家:司馬炎 第2章 三國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故事篇  1. 黃天當立:三國

故事的開端  2. 桃園結義:主要角色登場  3. 董卓專權:軍閥亂政的開始  4. 人多心不齊: 諸侯討董失敗  5. 美人連環計: 梟雄難過美人關  6. 董卓餘孽:李傕、郭汜亂長安  7. 曹操崛起:挾天子以令諸侯  8. 東吳開基:孫策平定江東  9. 忽敵忽友:劉備呂布爭徐州 10. 東征西討:曹操平定河南 11. 徬徨劉備:英雄無用武之地 12. 義薄雲天:關公千里走單騎 13. 官渡倉亭:袁紹一蹶不振 14. 隔岸觀火:曹操平定北方 15. 如魚得水:諸葛亮出山 16. 孫劉聯盟:大軍壓境下的決策 17. 三分天下:赤壁鏖戰 18. 站穩腳跟:孔明三氣周瑜 19. 割鬚棄袍:馬超

大戰曹操 20. 幡然翱翔:劉備西取益州 21. 相互鉗制:漢中、荊州、合肥 22. 雞肋之爭:劉備進取漢中 23. 驕兵必敗:大意失荊州 24. 曹丕篡漢:三國正式形成 25. 憤兵雪恨:劉備興兵伐吳 26. 火燒連營:蜀漢元氣大傷 27. 重修舊好:蜀吳互為脣齒 28. 攻心為上:孔明七擒孟獲 29. 興漢之夢:孔明北伐中原 30. 巨星隕落:秋風五丈原 31. 司馬奪權:高平陵之變 32. 回天乏力:姜維北伐 33. 分久必合:三分歸一統 第3章 深入三國腹地:寓意篇  1. 畢竟還是小說:七分實,三分虛  2. 尊劉抑曹:《三國演義》的思想傾向  3. 儒家倫理:仁政與忠義  4.

熱血兒郎的追求: 三國英雄氣質  5. 亂世的雙向選擇:君擇臣,臣擇君  6. 知人善任:三國的用人之道  7. 成敗關鍵:謀略  8. 三國外交:遊說  9. 暗潮洶湧:三國的內部爭鬥 10. 常用道具:美人與酒局 11. 戰場上的軍隊布置:變幻莫測的陣法 12. 三國爭奪的焦點:荊州 13. 興亡規律:一代創業,二代守業,三代失業 14. 老子英雄兒好漢:父子兵 15. 同生共死與萁豆相煎:三國的兄弟 16. 三國的半邊天: 巾幗也精彩 17. 明哲保身的亂世高人:隱逸 18. 奇幻三國:神祕文化 第4章 小說之外的三國:篇外篇  1. 一書成名,一派流行:《三國演義》的帶動作用  2.

《三國演義》的靈魂:《孫子兵法》  3. 演不盡的是三國: 三國戲  4. 從人到神:關羽的神化之路  5. 披堅執銳:三國兵器譜  6. 權力與責任:三國官制  7. 三國時期的文化:建安文學  8. 競爭的產物:戰亂中的經濟發展  9. 民族大融合前夕:三國中的少數民族 10.歷久彌新:當代的三國研究 11. 海外「三國熱」:《三國演義》的國際影響 附錄  1. 三國大事年表  2. 三國名號  3. 三國古今地名對照  4. 三國重要人物籍貫  5. 三國難讀字註解   義薄雲天 關公千里走單騎 徐州城破之後,劉、關、張再次失散。關羽不得已,「降漢不降曹」,隨曹操回了許昌,後來

打聽到劉備消息後,立即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一路過關斬將,投奔劉備而去。 劉備見袁紹不發兵,只好硬著頭皮迎戰。張飛與劉備分兵劫寨,反而被曹操殺敗,張飛逃至芒碭山落草,劉備則逃亡青州依袁紹。曹操愛惜關羽之才,程昱便使計攻取下邳,圍困關羽於城外土山,並派張遼前往遊說。關羽顧及劉備夫人安危,被張遼說動,但約三事:降漢不降曹、保護劉備妻室,以及但聞劉備音信,雖遠必往。曹操愛才,便答應了。 於是關羽隨曹操來到許昌,曹操屢次給予厚贈,以拉攏其心,但關羽始終不為所動。 劉備為圖東山再起,便勸袁紹出兵許都,袁紹不聽田豐之諫,還將其下獄,並遣顏良為先鋒,發兵黎陽。曹操連出兩將都被顏良所殺,只好從程昱之言,任用關

羽斬了顏良。曹操大喜,表奏關羽為漢壽亭侯。 文醜領兵來為顏良報仇,先射翻了張遼,又戰退了徐晃,最後卻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當時黃巾餘黨劉辟、龔都正在汝南作亂,曹操便派關羽前往鎮壓。關羽不意捉得孫乾,知道了劉備下落。 關羽得勝回許都後,便準備辭行,曹操故意不見。於是關羽毅然掛印封金,護送二位夫人前往袁紹營中投劉備。曹操知道後,感念其義,不加阻攔,還親自贈金送袍。關羽一路過關斬將,在東領關斬孔秀,過洛陽斬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斬卞喜,在滎陽斬王植,在黃河渡口斬秦琪,最後終於渡過黃河,這時劉備卻已經前往汝南會合劉辟,關羽只好前往汝南。這時夏侯惇趕來要殺關羽,被曹操使者及張遼勸回。關羽繼續南行,在臥牛山收

了周倉,又在古城與張飛相遇。張飛大罵關羽投降曹操,關羽隨即斬殺前來追趕的曹將蔡陽以釋誤會。不料劉辟說劉備又已回到袁紹處,關羽又與孫乾回河北迎劉備。孫乾、簡雍獻計劉備,以聯結劉表為由,輕鬆離開袁紹,與關羽會合。關羽在關定莊上收了關平為義子,劉備又在臥牛山碰到了趙雲。在古城兄弟重新聚首之後,劉備隨即率領眾人前往汝南駐紮。

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周瑜形象之演變

為了解決三國志作者的問題,作者麥語芹 這樣論述:

摘     要 羅貫中以其個人愛憎、寫作意識與世俗見解,刻畫出《三國演義》鮮明且獨具性格的人物特色。其中,周瑜臨終前絕望之呼喊「既生瑜,何生亮!」,更展現其獨特之形象。然而,從蘇軾詞中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不難看出蘇軾對周瑜的推崇,與《三國演義》所形塑出的周瑜形象相去甚遠。本文先敘述研究動機、文獻檢討與研究方法。再以陳壽《三國志》中的周瑜為探討原點,兼採裴松之《三國志注》之說,就其生平事蹟予以紀年述實,並探討周瑜在《三國志》中的形象、評價以及地位,以及《三國志》中周瑜的形象成因,藉此推知後世衍生的周瑜形象轉變脈絡。之後主要以唐宋時代之文史資料為範疇,探討周瑜之

形象,其中唐宋時代之散文提到周瑜的部分付之闕如,故以唐詩為基礎,宋代則以《資治通鑑》中的周瑜形象與宋代詩、詞、賦為範疇,探討周瑜形象演變關鍵之處。其次就目前所能見到之元代雜劇有關周瑜的部分,探討周瑜在雜劇中的形象,以見其形象轉變之軌跡,以及探討《三國志平話》中周瑜的形象及《三國志平話》一書之特色與對周瑜形象形成的影響。再次殿以《三國演義》中所形塑出的周瑜之外在形象以及其內在形象,探討《三國志》至《三國演義》周瑜形象演變之因。試圖從多面向分析、解讀周瑜可能的精神樣貌。最後歸納全文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