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13缺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三國志13缺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照寫的 不一樣的中國史(全13冊) 和南門太守的 三國冷知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Re: [三13] 遊玩10小時,一點優缺點看法- 看板Koei也說明:總體上我覺得三13是好玩的評價理由是它做到了前12代都沒有做到的但偏偏又是三國志遊戲的核心=>收集武將統一天下這八個字是我在網上看到的起初覺得很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華文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李志宏所指導 張雅涵的 《西遊記》之「趣」研究 (2019),提出三國志13缺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西遊記、趣、演義、諧讔、世變、人欲、大道。

而第二篇論文開南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張國聖所指導 陳純安的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採用行動即時通訊軟體Line進行行政溝通之研究—以桃園市蘆竹區某國小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即時通訊軟體 LINE、社會臨場感、行政溝通、溝通媒介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國志13缺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三国志13》系统界面优缺点评测 - 新浪游戏則補充:《三国志13》游戏怎样?有哪些优缺点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下《三国志13》系统界面优缺点评测,一起来了解下吧。 优点: 1 会议模.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國志13缺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一樣的中國史(全13冊)

為了解決三國志13缺點的問題,作者楊照 這樣論述: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第一冊簡介】   中國是怎麼出現的?近百年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讓我們比司馬遷更懂先秦。新石器時代如滿天星斗般的文化遺留,居所、食物、墓葬、器皿……,勾勒出鮮活的生存樣貌與部落演進。   夏、商、周是接續的王朝嗎?這三個同時存在、興起於不同地域、先後成為共主的三個強大部族,夏人發明最有效的「夯土技術」,宮室與城牆的突破性興建,如何重組以城為中心的人口分布?商人擁有馴服動物與遠途運輸的本領,它更是個「鬼神民族」,

又是如何設計出與祖先溝通、召喚靈異力量的神祕儀式?讓卜甲、卜骨上的文字,成為神力的媒介?周人則首先提出「天」的概念,神鬼退場,人文精神躍動昂揚,他們又是如何扭轉文明方向,走向一個禮儀的、文字的和記憶的社會?   【第一冊突破看點】   ●深入認識「挖死人骨頭」的考古學   ●村落遺址、陶器、青銅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的迷人解讀   ●新石器時代的演進脈絡   ●中國文字表意的真相   ●夏、商、周三大先後共主的部族性格與互動競爭     【第二冊簡介】   中國文明的主流是什麼?天命信仰、宗法親族、文字系統和地理基調,是周文化留下的長久印記,周人如何給予其堅韌的質地,得以抵抗時間的試煉?  

 中文字何其奧妙?不講究時態,喜歡省略人稱,少有抽象數詞等等,默化了文字使用者的價值觀;更重要的,你活在一個什麼樣的語言環境,就決定了你如何思考。   我們有好好認識孔子嗎?孔子並非被後世曲解的「真理製造機」,而是個有脾氣也有偏見,有巨大叛逆性格,更有強悍邏輯頭腦的人。他如何創造「老師」這個身分,又是如何定義「學」、內化「禮」?莊子的思考友伴是開闊無涯的天地精神,《老子》一書則是對應極端亂世的精巧智慧,老、莊的分別和其中的誤謬又是什麼?   西周到東周,一個動盪變遷的時代,也是思想學術的黃金年代!   【第二冊突破看點】   ●憂患意識、人本價值和統治手段,深入理解周文化   ●語言、文

字,和思想、哲學的微妙牽繫   ●「國」是什麼?周代的建「國」運動   ●從王官學到諸子學,亂局下的真理競賽   ●重新認識孔子、認識莊子、認識老子     【第三冊簡介】   春秋,是個人個性強烈發展的時代,服膺「賴活不如好死」的生命原則,這樣的信念何以被後世遺忘?戰國,是戰爭規模持續升級的時代,富國強兵是國君放不下的目標、人民躲不掉的日常,又如何衍生歷史詮釋權爭奪的現象?   雄辯,是戰國的風格標誌。墨家以「天志」保證兼愛;孟子讓「仁義」在戰國現實中還有用武之地;荀子講「禮」的約束訓練;國際秩序則取決於縱橫家的穿梭遊說;而在南方的楚文化,神話與異界交織的環境裡,還有個書寫個人極端情緒的屈

原。最後勝出的法家,靠的是現實示範,由此建立「絕對王權」的起點。   秦朝是個早熟的帝國。抗拒死亡、相信久長,是秦始皇的執念;雷厲執行一統、重今賤古,是秦始皇的野心。但法家的「輕罪重罰」,形成龐大的刑徒部隊,竟成為秦帝國快速滅亡的根本原因……   【第三冊突破看點】   ◆從《左傳》等自殺故事,看春秋人的生命情調   ◆戰國的主題當然是「戰」,看戰國人的動員生活   ◆深入諸子的雄辯現場,探訪癲狂的楚文化   ◆從兵馬俑考古,挖掘秦始皇「空前」的心事   ◆無賴劉邦和梟雄項羽的心理戰略成敗     【第四冊簡介】   漢初的朝政主流是「無為」,擺脫封建糾纏,對治過度動員,同時嚴苛的秦律仍在

。直到武帝朝,漢代才變身為嚴密運作、權力束攏的大帝國。設中朝、養酷吏、迷封禪、頒輪臺詔……,盡顯武帝的豪邁與哀愁。   西漢盛世的特點,就是昂揚、誇耀的時代氣氛,一種挑戰極限、對外擴張的浪漫精神。漢賦的華美誇張堪為代表,那是文字上的巨大奇觀,同時透露什麼樣的帝國矛盾?漢朝與匈奴的對峙征伐中,司馬遷為何將李廣視為最重要的「人物」?《史記》裡,司馬遷通書以「太史公」自稱,又是何其動魄的、以歷史來彰顯深刻人間道理的使命!   回到思想現場,西漢最特殊之處就是對經書的強烈信仰。今文經的開放現實、古文經的返本主義,讖的曖昧預言、緯的自由荒謬;儒家也變成被百家滲透的複合體,董仲舒援引陰陽五行,創造「天

人感應」新意識形態,利用「天」約束皇帝,也讓孔子變成活生生的怪物?   什麼是帝國的宿命?當皇帝愈來愈孤獨,身邊注定圍繞著精神扭曲的人,加上朝廷的聚斂機制、民間的土地兼併,中央集權產生的因果連動,終讓西漢成為第一個被這種宿命結構搞垮的王朝。   【第四冊突破看點】   ◆重新認識《史記》,尋索「太史公」三字深意   ◆重新認識「漢賦」,想像力的特技表演   ◆重新認識《鹽鐵論》,政治鬥爭的現場傳真   ◆重新認識王莽,偽詐下的真實復古決心   【第五冊簡介】   王莽的新朝有兩項第一,未經流血衝突改朝之平順,與前王朝斷裂之巨大,都在中國朝代史上排名首位。新朝到底怪在哪裡,又進行了哪些天翻

地覆的大改造?   東漢承繼西漢再起,表面上帝國運作模式一致,骨子裡卻與西漢有著根本差異。東漢皇后的角色與作用,顯示東漢的統治結構變成了「大姓共治」,皇權空洞化之下,如何一步步演變為外戚、宦官、士族的大亂鬥?   重視人才等級,是這個時代最主要的特色。「清議」是士族的精神武器、人物的品評說詞;章句之學沒落後,士人轉而追求浮華詭奇的「游談」;再到講究規矩、著意表演的「清談」,何以成為貴族社會維繫內部團結的重要形式?   漢末亂局,黃巾賊、五斗米道是在什麼樣的人心氛圍中崛起?三國的故事為何如此深入人心?而來自封閉親族組織的「門第」,又如何一躍成為社會真正的重心?   【第五冊突破看點】  

 ◆漢代人怎麼生活?窺看他們的食衣住行   ◆《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三國演義》特色剖析   ◆儒學轉玄學的關鍵《論衡》,為何一點都「不衡」?   ◆抽絲剝繭「身分決定一切」的時代特徵   ◆重新認識根本的、原始的佛教   【第六冊簡介】   漢帝國崩落,中國進入大分裂時代。這是一個軍事的、貴族的、異族血統大舉襲來的時代,也是一個土地關係翻新、莊園經濟崛起、誇張而無節制的時代。   《人物志》和《世說新語》是這時代的兩本奇書,標誌著「品」高於「用」的品鑑人物態度,名士崇尚清逸、風流,寧為棄才。在虛無生命心態下,佛教依附黃老東來,成為中國思想新鮮的元素。   世族是六朝最醒目的

現象,其地位與權力甚至凌駕皇帝之上,王朝來來去去,門第一直都在。與華麗炫耀的貴族文化相應的,是駢文的文字設計實驗,在規律中尋找自由的審美,為唐詩鋪出了新路。   北魏有其特殊意義,它聚攏了五胡亂華的種種元素,它帶給隋唐制度最深遠的影響,它徹底漢化甚至改造種族認同,一種草原民族與北方漢人互動涵化的新精神由此而生。   【第六冊突破看點】   ◆一次讀懂「中古」中國的獨特個性   ◆深度認識五言詩,以及無可取代的陶淵明   ◆以營造美文的態度,重新評價六朝駢文   ◆亂華的不全是胡,重新認識「五胡亂華」   ◆打破朝代史觀,好好看一看北朝      【第七冊簡介】   隋唐帝國是中國中古時代的

一個異數,是在分裂性格時代中的統合時期。從北朝到隋朝,像拼圖般一塊塊找到對的位置拼起了全新的國家體制,均田、府兵、開科舉士、建長安城……,成就了輝煌的大唐治世。   唐朝從來都不是貫通一致的時代,唐朝的文化、生活,甚至統治形態、經濟脈絡、社會活動,都應該分為四個段落來看待:武則天稱帝結束前的初唐、安史之亂爆發前的盛唐、憲宗死於宦官之手前的中唐,以及混亂不安的晚唐。   唐朝有著好動的身體意識、「不露骨」的審美觀、較平等的兩性關係;唐朝誕生了詩的巔峰,唐詩講對仗、重才氣,創造的是「尺幅江山」,更是連結文人集團的時代工具;唐朝也萌芽了復古運動,文章強調「有我」、以本真承載世間道理,召喚了後世理

學的思考。   唐太宗成為「天可汗」,其實是對朝代觀的一種退讓;幾乎傾覆朝廷的「安史之亂」,讓前後李唐判若兩朝;而藩鎮的武力割據,終致迎向另一段分裂……   【第七冊突破看點】   ◆重新認識北朝、隋朝在政制上的作為   ◆大唐的四階段性格,與所謂的「盛世詛咒」   ◆唐代的胡人、女子,和有趣的社會生活   ◆深入認識唐詩的黃金時代,及古文運動   ◆科舉如何打擊門第,藩鎮如何崛起     【第八冊簡介】     由唐到宋,中間有個古怪的五代十國。那是藩鎮的更高階段,是武人治國下荒唐又裂解的特殊時期。宋朝立國的「祖宗家法」,明顯是對五代亂象矯枉過正的產物,確立了「重文輕武」、「與士共治天下

」的信念,繼而誕生了空前絕後的文人文化。   唐代是外放的,宋代是內向的。由唐到宋,中國正式步入「近世」。棄儒入賈的自由民崛起,高度發達的城市生活,戲文小說等活潑創造;文人、商業、都市,成為最重要的近世元素。   作為宋代文人,不可能和琴棋書畫絕緣。文人的「琴」不假設聽者,只為知音而奏;圍「棋」簡單卻高度抽象,中國遊戲遂重視大腦超過重視感官;「書」追求框架中的自由,宋人好臨帖,蘇軾卻強調以個性寫字;文人「畫」則是將現實經過減形、減色後的心象反射。   禪宗和理學是思想上的兩大異彩,彼此競爭著助人安頓身心的權威。禪宗是「破」的運動,「棒喝」教法使其風格有一種瘋狂喜劇性;理學則從儒家觀念中尋

找新的存在解決,它不是文章之學,而是生命之學。   【第八冊突破看點】   ◆「近世」概念怎麼來的?它的最大特色?   ◆深入理解宋朝的「祖宗家法」   ◆琴、棋、書、畫,趣看中國的文人文化   ◆什麼是機鋒、棒喝?重新認識禪宗   ◆宋明理學為何是教人自由的學問?     【第九冊簡介】   宋代的關鍵詞是「士人與皇帝共治」。帝王的統治意識相對薄弱,武勇作戰幾乎不成選項。而黨爭帶來的最大破壞,是將道德修辭大量運用在政治上,成為沒有妥協空間的零和競爭;「陞官圖」反映的近世官場,是另一個抗拒變化的力量。   宋代的「市制崩壞」是城到處有「市」,聯繫天下財利;南北分裂後,南宋其實是以每年的「宋

援」支撐住了金朝。古文運動強調文章必須「致用」,但程頤等理學家反而認為「溺於文章」是天下三弊之首?宋詩躍動著打破唐詩規矩的活潑精神;宋詞則在音樂中誕生,文句解放的極致處站著蘇、辛。   遼、西夏、金,先後興起的「中介王朝」,從部落集體領導到二元統治體制,為草原帶來爭端與失序。蒙古以戰爭攻伐崛起,戰鬥就是他們的生活;保持強烈草原性格的成吉思汗,以個人獨大的領袖模式,創造有效的戰爭機器與威嚇力量。而此時的南宋,已淪為新興草原大故事中的一個角色。   【第九冊突破看點】   ◆解密宋代的黨爭和皇帝統治個性   ◆重讀宋詩、宋詞,與古文自覺運動   ◆遼、西夏、金,中介王朝探祕   ◆成吉思汗為何

是真正的英雄造時代?   【第十冊冊簡介】     蒙古帝國奉行低度統治,也是停留在中國漢化程度最低的王朝。普遍的身分制,宗教地位提高,異質外來文化,漢人面臨「重新選擇」的自由與壓力。能阻止蒙古人西征腳步的只有蒙古人,伊斯蘭、十字軍、驛站、海上絲路,十四世紀已然存在環遊世界的觀念。   草原習慣與農業文明的混搭,終究腐蝕了元朝,官軍無力鎮壓反亂,使得元末社會快速軍事化。白蓮教串連各地反抗勢力,民間蜂起並非訴諸民族仇恨;朱元璋最大的挑戰不是「殺韃子」,而是在地方普遍散架下收攏情勢。明朝初建,從《大誥》到「胡惟庸案」,士人集團備受打壓,官僚從此降等,只被皇帝當作「吏」來使用。   朱元璋想像

的天下秩序,是大家都安居在里甲制度中,反而使得城市與商業的自由愈發吸引人。晉商憑「開中制」坐大,徽商明確提出「士商異術而同志」的主張,建立門風價值觀。百科刊物、奢侈品市場、專業化百工……,明代商業以百倍的力量在發展,卻沒有沖倒文人文化,成為驅動歷史的關鍵力量。   【第十冊突破看點】   ◆跳脫民族本位,好好認識大蒙古帝國   ◆探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與東西交通   ◆朱元璋何以得天下?揭祕其政治天分與歷史作為   ◆明朝繼承宋?繼承元?稱得上「資本主義萌芽」?   ◆深入了解「商幫」和俗民文化的崛起   【第十一冊簡介】   十五世紀開始,西方海上而來的歷史力量已經在中國作用,近世後期由此

分野。窺看明朝的整體社會現象,充滿「逾制」心態,從衣裝、飲食、建築到公共空間,皆成為僭侈炫耀的展示場。原為統治工具打造的驛道,消除了中國人對「行」的禁忌,讓行旅普及於日常。   朱學定為官學,與士人內在修養的聯繫慢慢消失,直到王陽明悟出「知行合一」,那是對詐偽社會風氣的嚴厲批判。明代戲曲的精緻創新,源於專業觀眾的眼光品味及文人的關懷參與;從話本到章回小說,中國文字終於可以記錄長篇語言,開啟一段「新造字運動」。   文官用道德意識干預皇帝的私生活,宮中、朝中分際被打破,宦官擁有超越前代的掌權空間,幾個史上罕見的昏君也在明朝出現。國家財政有個不變的「兩千七百萬石」作為預算基礎,從朝廷到地方,數

字上無法管理,官僚系統隨之失能。流寇是明朝政治崩壞的總體現,與此同時,中國已被新世界體系置放在邊緣地帶。   【第十一冊突破看點】   ◆從食衣住行看明朝的「流行」文化   ◆理學到戲曲小說,明朝的思想、藝術躍動   ◆深度解讀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的「大歷史」視野   ◆擺脫選擇性扭曲重新認識滿洲崛起   ◆從「心理史學」探看崇禎皇帝     【第十二冊簡介】     清朝和明朝在三件事上不一樣。滿漢官並行、以八旗為滿洲命脈與統治基礎,以及「永不加賦」的祖宗家法,清朝歷史的變動主軸亦由此梳理。康熙完成史無前例的「政統」與「道統」合一,雍正有著折服天下的想像,延續至乾隆打造了百年盛世。   

但失去道統權威的士人,出現了知識結構真空。「實學」成為新的關鍵詞,卻因缺乏思想工具而回到古籍考索上,表現之一為乾嘉學派。太平天國是清中葉出現的一個內部挑戰,和來自西方列國對於中國中心的挑戰同時迸發。曾國藩所帶領的士人信仰雖力挽狂瀾,新的政治骨幹也抵擋不了官僚習氣的沉淪。   滿洲人必須進入漢人建構的「天下觀」中才能治理中國,這也是難以將自身放入「列國」新秩序的關鍵障礙。中國近代史的主題是「衝擊與回應」,開放通商口岸正是洋人與中國關係的突破點。西洋事物、制度、野心以驚人速度湧入中國,上千年文明無力再提供現實指引,如此迎來一個極其獨特的騷動時代。     【第十二冊突破看點】   ◆清朝立足中原

,何以稱得上「偉業」?   ◆從「內聖」、「外王」重新認識康熙皇帝   ◆《聊齋》到《紅樓夢》,看個人主義精神萌芽     ◆探看平等、狂想、價值撼動的太平天國   ◆深入理解東方帝國與西方帝國的根本差異   【第十三冊簡介】   晚清,或許對有些人來說,是與衰頹、騷亂、辱國、迷惘畫上同義詞的暗黑時代,也因史料紛雜而讓人難以親近。但在這本書中,作者用高度收束的線性描述,打造了一個讀史最迷人的世界:不是只當事實來讀,而是建立彼此間的連結,看到人事在個體或集體層次,會產生多少不同的因果關係。   此書罕見地從多個人物角度切入:慈禧太后、李鴻章、光緒皇帝、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由人物聯繫到置身

其中的大局勢,勾畫出愈來愈清楚的晚清面貌:這是一個皇權扭曲、帝制失能的時代;這是一個圖強思維下「保皇」與「革命」衝撞的時代;這是一個民間主動、官方被動,官民勢力消長的時代;這是一個封疆大吏探索時局出路、中國實質分裂的時代;這是一個與世界迅速接軌、和傳統價值辯證的時代;這是一個爆發集體想像秩序運動的時代,在頹弱中,仍激昂、積極地看向未來!   【第十三冊突破看點】   ◆深度解析慈禧角色造成的皇位皇權分離現象   ◆從平行角度看日本同時間的變革與壯大   ◆從康有為、梁啟超思路重新認識「戊戌變法」   ◆孫中山「領導」革命的真相   ◆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想像力發散時代:看晚清思想與晚清小說 系

列特色   (共13冊,陸續出版中)   ◆這是為臺灣讀者而寫的中國通史──只看臺灣,不可能真正認識臺灣。從臺灣主體性出發,中國史是構成及解釋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既是「一家之言」,又超越「一家之見」──楊照自比為「二手研究整合者」,站在前輩同輩學者的龐大學術基礎上,為讀者進行有意義的選擇,建立有意義的觀點。   ◆全「新」的讀史方法──考古挖掘、敦煌文獻、大內檔案……,王國維、陳寅恪等開啟的新史學革命,以及中、臺、日和歐美學界的新研究成果,充分運用近百年新史料、新觀點,取代傳統舊說法。   ◆用問題邀請讀者──探討歷史運作的深層邏輯,不只學What(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更要探究

How and Why(這些事如何發生,為什麼會發生)。   ◆點燃思考的靈光──從社會型態、民生經濟、食衣住行、文化思想的角度切入,關注歷史變化脈絡,自然而然引導獨立思辨的能力。   ◆學習「活」的歷史──打破傳統帝王將相的「王朝史觀」,去除「中國同質性文化」的假設,改用「求異」的眼光,凸顯長久以來被忽視或誤讀的現象。   ◆清奇的「說史」方式──既有平易酣暢的故事感,亦有歷史的現場感,更有啟迪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文化界、教育界 磅礡推薦   小野(作家).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余遠炫(歷史專欄作家).   果子離(作家).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張大春

(作家).張鐵志(作家).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蔡詩萍(作家、廣播電視主持人).鄭俊德(「閱讀人」創辦人).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教師).陳婉麗(明道中學歷史教師).曾冠喆(薇閣中學教師).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蘇美月(高雄女中歷史教師).黑貓老師(網路說書人).     臺灣是臺灣,但唯有認識中國,臺灣才顯現更自在的位置。──蔡詩萍   這一系列的書,對於臺灣人了解自己「為什麼是現在的自己」非常重要。──小野   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是世界的一部分。了解臺灣

,認識中國,才能立足世界。──楊斯棓   歷史是思辨的題材,楊照老師以臺灣為本,提供嶄新的視角。──黃益中   學院中的歷史過於艱深,普及的又著重帝王將相,無法給予知識上的啟發。幸好我們等到了楊照。──胡川安   這是一套非常適合高中師生共同閱讀的好書。──曾冠喆(薇閣中學教師)   我的朋友楊照,以十年時光,透過漫長的「民間講堂」,爬梳中國史的層層迷霧,最終要推出一套十三冊《不一樣的中國史》!我衷心期待,也誠心推薦。   楊照是臺灣典型「公共知識份子」,博雅多聞,見識恢宏,能見人所不及見,敢言人所不敢言。在「去中國化」的臺灣史論述風潮中,他標舉多角度、多面向,客觀理解中國史,才可撥雲

見日,凸顯臺灣史的獨特性。這就是師承胡適之,不被人家牽著鼻子走的獨立思考,自由主義學風!   臺灣是臺灣,但唯有認識中國,臺灣才顯現更自在的位置。   ──蔡詩萍(作家、廣播電視主持人)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閲讀這一系列的書,也認為在此時此刻出版這一系列的書,對於臺灣人了解自己「為什麼是現在的自己」非常重要。記得三十年前陪伴兒子讀國中歷史時我非常焦慮,因為歷史課本中完全是刻板的,甚至帶有政治立場的中國史,臺灣幾乎是故事裡的路人甲,是不存在的。於是我決定矯正這樣的觀點,為兒子完成了一個「有臺灣」存在的歷史大表格。我本身也是在這樣的歷史敎育中長大,所以我的能力很有限,只能靠大量閲讀可以找到的臺

灣史料。多年以後,我陸續讀過楊照寫的關於臺灣歷史的觀點,有很多的啓發,也更加相信,要了解臺灣的歷史,中國歷史絶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拋開所有的政治論述和目的,中國史是臺灣史的一部分,這樣的說法是我最能接受的論點。想要了解臺灣,我們得先了解中國,這並不違背臺灣的主體性和尊嚴。   期待這一系列書籍的出版。   ──小野(作家)   過去臺灣人所受的教育,總被教導「臺灣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近年則以「去中國化」一詞挑動眾人的敏感神經。其實「去中國化」並不是指揚棄漢字(揚棄漢字的是共產黨政權)或和中國有關的一切,「去中國化」去的是「奉中國為正朔,視臺灣為邊陲」的史觀。   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臺灣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則是我們無法選擇的鄰居,我們不能閃避,甚至要深入了解,如此,才能用最高明的態度尋求相處之道。   了解臺灣,認識中國,才能立足世界。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歷史是一條延續的長河,知道從哪裡來,才能找到方向往哪裡去。問題在於,歷史的詮釋權往往落在政治權力擁有者手上,由此建構的史觀,不僅單一而且偏狹,淪為政治服務的工具。偏偏執政者樂此不疲,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生長在臺灣的我們,過去教科書裡所描述的中國史,自然也不例外。   歷史應該是思辨的題材,是啟迪人心的寶庫。楊照老師以臺灣為本,放眼中國千古歷史,提供嶄新的視角,給讀者重新省思,前事不忘,後事之

師。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如果我們看鄰近的日本,長期以來對於中華文化的理解是相當深刻的,不管在學院或一般知識界都是如此。然而,長期以來,臺灣缺乏引路人帶我們走進中國歷史。   臺灣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寶庫,中華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對於中國是何種態度,我們都要理解這個鄰居給我們的影響,透過歷史理解中華文化是一把很好的鑰匙。   然而,學院中的歷史過於艱深難懂,普及的又著重帝王將相的稗官野史,無法給予我們知識上的啟發。幸好我們等到楊照的這部通史,幫大家補了一堂不一樣的中國歷史課。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在戰後幾代人的體制教育中,我們從未好

好地認識中國史,而過去三十年來,當我們(正確地)典範轉移到臺灣史視角,更不重視中國歷史了。但誠如楊照所寫,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若能認識那漫長文明所留下的遺緒,如何作為一個外在力量與內在因素,影響或形塑了當下在臺灣的文化內涵與自我認同,我們才更能建立起新的主體身分。這個工作或許沒有人比楊照更適合,一位受過專業中國史學訓練又懂得跟大眾說故事的作家與民間學者。   ──張鐵志(作家)   中國歷史淵遠流長、浩瀚紛繁,想要從中梳理,有時望而興嘆,不知從何讀起。楊照先生這一系列《不一樣的中國史》,則巧妙地找到了詮釋的角度與觀點,不僅思辨歷史的意義,也讓過去的歷史鮮明地活在當代。  

 讀歷史學智慧,歷史不是教科書上的教條文字,更需要理解與善解,挖掘它的價值。《不一樣的中國史》就是這樣的好書,值得探閱。   ──余遠炫(歷史專欄作家)     有句話說:「歷史給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當中獲得教訓。」   楊照老師以十年時間「說史」,匯集出百萬字篇幅的大作,訴說曾經輝煌帝王將相、熱鬧尋常百姓人家,儘管早已化為塵土,留下的典故依舊震耳欲聾。   ──鄭俊德(「閱讀人」創辦人 )   無論從文化傳承、地緣關係或全球視野來看,中國歷史的重要性一直存在,可惜因為過往糾葛及現勢衝突,中國歷史的價值逐漸在臺灣遭到忽略或誤解。   楊照新著《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逆勢而起,

意義何在呢?   一、從臺灣主體性出發,展現對中國歷史的重新理解及詮釋。   二、重視意義脈絡的「通」,扭轉目前簡化、割裂中國歷史的學習方式。   三、統整海峽兩岸、日本及西方學術界跨學科研究成果,非一地、一家之見。   要真正認識臺灣,至少得連結中國史及東亞史脈絡來理解,楊照新著做了連結中國史的部分,但還沒結束,後勢值得期待。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授課與學習方式的變革,這些年來在臺灣如火如荼地展開,然而有限的中學歷史課堂數,加上升學仍然是重要目標,歷史課的進行多半還是偏重於「歷史知識」的傳授與學習。至於課本上的「歷史知識」是如何產出的,通常也只是一句「歷史知識是史家研

究的成果」簡略帶過,於是綜合各家研究成果的歷史課本內容就只是一堆看似有系統的知識堆疊。   讀《不一樣的中國史》,欣然看到史家梳理史料、比較推論的過程,在楊照老師的筆下生動展開,「歷史知識」有了活脫脫的生命歷程,而「製作歷史」的曲折和迷人,也讓史家們的經驗成了一部動人的精采人生。這真是一套好書!   ──陳婉麗(明道中學歷史教師)   這是一套非常適合高中師生共同閱讀的好書。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將高中歷史課程從過往的編年史編排,改為主題式的探究學習,雖然能啟發學生思考歷史事件的各個面向,但也可能讓學生忽略客觀事件的細節與結果。因此在課堂學習過後,若能選擇閱讀楊照先生這套《不一樣的中國史》

,必能深化學生自身的文史素養,也能對臺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更有時間縱深的理解,進而形成一套自我價值判斷的標準與主體性思考。   誠摯推薦給大家。   ──曾冠喆(私立薇閣中學教師)

三國志13缺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鴻圖之下 #三國策略 #SLG
《鴻圖之下》採用虛幻引擎 4 製作,在同類型題材產品中脫穎而出,真實的戰略世界內,收錄超過 500 位以上的三國武將供玩家招募麾下,與來自各地的玩家們展開一場場「極智謀略」線上較量的史詩級戰役,攜手共逐天下的夢想。
------------------------------------------------------------------------------------------
記得要按讚訂閱打開鈴鐺🔔🔔
加入Youtube會員:https://reurl.cc/d53Qq6
歐付寶斗內:https://reurl.cc/X61Daa
薄荷貓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intcat99
薄荷貓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ntcat1113
工商合作來信邀約:[email protected]
------------------------------------------------------------------------------------------
《破敵・三國志》 ► 介紹+試玩 王陽明代言 沙盤策略SLG三國爭霸
https://youtu.be/eKecC2YjPEw

2021年也太多新手機遊戲了吧!幾款薄荷自己私心推薦 全球尚未推出的手機遊戲
https://youtu.be/Pn5ZVcY9xrk
 
負評滿天飛?《Cyberpunk 2077》的缺點到底有哪些?到底值不值得購買?
https://youtu.be/hRd8VO-VHJE

超級致敬?遊戲風格抄襲《返校》?還以為返校出續作呢~
https://youtu.be/ZkRanM1w3SA

像素風格遊戲正夯?推薦2020年像素風格手機遊戲
https://youtu.be/jTdkZ0jQ5JI

政治正確 滿滿嘲諷國產遊戲 內建防盜版裝置 恐怖維尼病毒來襲
https://youtu.be/fuwcSymAPQk
------------------------------------------------------------------------------------------
#最新 #手遊 #轉蛋 #介紹 #試玩 #攻略 #動畫 #下載 #電玩 #遊戲 #事前登錄 #無課 #新手 #首抽 #新手首抽 #推薦 #刷首抽 #SSR #角色 #卡池 #2021手遊 #無課玩家 #課長 #玩法 #基本操作
------------------------------------------------------------------------------------------

《西遊記》之「趣」研究

為了解決三國志13缺點的問題,作者張雅涵 這樣論述:

本文以《西遊記》之「趣」為研究對象,「趣」是一種美感形態,能引發審美客體進行聯想、玩味的興致,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李卓吾批評西遊記》中,評點者即針對小說人物情態與情節事件,以「趣」來批點其中令人發笑、生愉悅之情、值得細細品味處。因此,本文選擇以「趣」來指稱《西遊記》的遊戲意味。關於《西遊記》的遊戲式筆法和喜劇精神之前行研究所在多有,然而,或僅視之為「無微言大義」的包裝,或未更深入探討小說的敘事及其寓意之間的關聯,實為可惜之處。因此,本文擬從「寓言」角度出發,探討小說家在「濁世不可以莊語」、「道之言不可以入俗」的演義編創思維下,如何透過有「趣」的敘事手法借此喻彼,傳遞對人心與世變問題的

思考,達到「通俗為義」、「寓莊於諧」的目的,表達對仁善大道的籲求。考察《西遊記》之「趣」,既可放在水平脈絡中,回歸至明代中葉以降,整體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哲學思想和文藝思潮都傾向關注個人情性的發揚,講究真性所發的「趣」也成為晚明人重要的精神指標。同時,市民階層興起,帶動審美觀念趨於世俗化,喜談笑謔成了士人風氣。另一方面,若往垂直溯源,諧讔文學傳統強調「善為笑言,然合於大道」的精神,其實亦為《西遊記》在轉化中繼承。這兩種觀察角度,亦為本文著眼的重點。職是之故,本文關注的問題主要有三:如何更全面地統整小說之「趣」的內涵?如何從「寓言」閱讀的角度洞察小說以「趣」的筆法所乘載的寓意?以及如何從從橫、

縱兩條脈絡定位小說之「趣」的文學史意義?本文內容分為五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梳理前人研究成果,並確定研究方法,透過文本細讀和敘事分析,並結合西方的喜劇、幽默理論來解讀小說之「趣」。第二章主要探討「諧趣」,以《文心雕龍.諧讔》所論及「諧」的三種層次面向來分類論述小說之「趣」。第三章以「理趣」為核心,整理小說中具相同主題的事件,掘發在引人發笑之餘,其對世變處境下的人心事理所進行的思考。第四章以「機趣」為標,探討通篇小說對「人」、「道」的省思與寓意寄託。第五章為結論,總整研究成果,歸結《西遊記》之「趣」在文學史上的價值意義。

三國冷知識

為了解決三國志13缺點的問題,作者南門太守 這樣論述:

本書遴選抖音號“南門太守盤三國”已投放視頻內容,經整理、拓展、修訂而成。本稿內容共380節,通過一個個邏輯嚴密的小故事,簡明扼要地總結出或冷僻或與大眾認知大相徑庭的三國知識,短小有趣,引人入勝。 南門太守 本名陳忠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觀察》專欄作家和多家知名自媒體平臺的專欄作家,多年來致力於後漢、三國歷史的研究,窮搜廣集,遍訪各地歷史遺跡,自2009年起先後以“南門太守”為筆名創作出版了《曹操秘史》《三國往事》《孫權大傳》《劉備大傳》《諸葛亮傳》《呂布傳》《司馬懿》《三國全史》《三國英雄記》等作品。寫史態度嚴謹、考證詳實、忠於史實、文筆輕鬆,不戲說亦不正襟危坐

,獨具風格。 1.三國不是魏蜀吳…001 2.三國人物的年齡…002 3.三國人物多單字名…003 4.曹操少年時大戰水怪…004 5.史上並無“劉皇叔”…005 6.“歲在甲子”藏秘密…006 7.沒有“三英戰呂布”…008 8.“赤兔馬”應為“赤菟馬”…009 9.關羽不可能騎赤兔馬…011 10.貂蟬是虛構的人物…012 11.呂布的兵器不是戟…014 12.呂布兩次叛殺各有原因…017 13.關羽的兒子與女兒…018 14.諸葛亮夫人是“白富美”…020 15.“木牛”意思是沒有牛…021 16.“流馬”是微型集裝箱…022 17.八陣圖不是傳說…023 18.曹魏

“尖端兵器”落後於蜀漢…024 19.赤壁取勝是打了時間差…026 20.漢靈帝是“文藝青年”…027 21.“網紅上將”潘鳳…028 22.許褚沒有“裸衣戰馬超”…029 23.“零陵上將”邢道榮…030 24.甘甯曾是“黑社會成員”…031 25.左慈是古代最早的魔術師…032 26.周瑜的氣量並不小…033 27.曹操與蔡文姬並非青梅竹馬…034 28.曹操接回蔡文姬的真實目的…035 29.“文姬歸漢”的說法始於宋朝…037 30.說蔡文姬“歸漢”並不準確…039 31.半個郡被誇張成一個州…041 32.孔融編典故諷曹操…042 33.曹操“黑史”多與裴松之有關…043 34.“說曹

操,曹操到”的由來…044 35.曹叡差點兒成“袁叡”…045 36.曹操殺呂布的另一個原因…047 37.神秘消失的三國五大名將…049 38.漢末三國的“酒王”…050 39.戲臺上關羽穿綠的原因…051 40.曹操還是一位美食家…052 41.生活在三國能吃到什麼…053 42.曹操送諸葛亮雞舌香…055 43.曹操要喊袁紹“叔叔”…057 44.袁術是孫權的“老丈人”…058 45.孫權娶自己的侄女…059 46.曹丕也以“侄女”為妃…060 47.諸葛亮和王朗是親戚…061 48.朝廷初遷許縣住房緊張…062 49.魏延的“子午穀計畫”無勝算…063 50.曹操為程昱改名字…064

51.程昱把老家整個縣都搶了…065 52.陳壽是劉禪兒子的同學…066 53.曹操“七十二疑塚”由來…067 54.曹操打過“地道戰”…068 55.漢末三國三個曹節…071 56.曹操不是“盜墓祖師爺”…073 57.荀彧的岳父是宦官…077 58.劉備打曹操的“小報告”…078 59.諸葛亮未阻止東征的原因…079 60.劉備不發兵救關羽的真相…080 61.劉備借刀殺關羽之說不成立…081 62.劉封不救關羽的原因…082 63.關羽其實是“常敗將軍”…083 64.漢末三國的“全勤王”…084 65.司馬懿的確借刀殺張郃…085 66.司馬懿殺張郃的原因…086 67.孫權為什麼殺關

羽…087 68.關羽中的不是“烏頭之毒”…088 69.背疽要了眾多名人的命…090 70.劉備死於“拉肚子”…091 71.曹操身高約一米六四…092 72.曹操的頭風是高血壓…093 73.曹操向方士請教養生之道…095 74.諸葛亮死於脊椎性結核…097 75.陳登亂吃海鮮而死…099 76.為關羽“刮骨療毒”的不是華佗…101 77.華佗不願意當私人醫生…102 78.孫權兵敗逍遙津與瘟疫有關…103 79.“建安七子”五人死於同一場瘟疫…105 80.建安年間發生五次大瘟疫…107 81.史上第一位“坐堂醫生”…109 82.張仲景是“瘟疫剋星”…112 83.《三國志》不為張仲景

立傳遭質疑…115 84.劉備不長鬍鬚…117 85.被誤解最深的人…118 86.曹操多才多藝…119 87.曹操一高興喜歡跳舞…121 88.鄴縣有先進的城市供水系統…123 89.三國最隱秘的豪門…126 90.“莽張飛”是位書法家…127 91.馬謖失街亭另有隱情…129 92.劉備初見諸葛亮的另一說法…130 93.“以茶代酒”典故的由來…132 94.赤壁之戰只形成“三分荊州”…133 95.漢末三國少有主將“單挑”…135 96.漢末三國的“中央司令部”…136 97.漢末三國“四大戰區”…137 98.漢末三國的雜號將軍…138 99.漢末三國的中級武官…139 100.漢末三

國的“五大王牌主力”…140 101.漢末三國的“虎豹騎”…141 102.漢末三國的“白馬義從”…142 103.漢末三國的“陷陣營”…143 104.漢末三國的“無當飛軍”…144 105.漢末三國的“白毦兵”…145 106.“虎豹騎”由虎騎和豹騎組成…146 107.趙雲軍職偏低確實有原因…147 108.漢末三國“二十四名將”…148 109.最厲害的名將組合…149 110.“五虎上將”排名次序…150 111.魏延與“五虎上將”…151 112.馬超才是蜀漢武將之首…152 113.馬超比趙雲更厲害…153 114.關羽斬蔡陽用時五分鐘…154 115.“五子良將”缺李典…155

116.呂蒙暴斃之說無依據…156 117.唯一從不怵呂布的人…157 118.有蔣幹卻沒有“盜書”…158 119.孫堅十年三任“副縣長”…160 120.李儒不是董卓的謀士…161 121.沒有“周瑜打黃蓋”…162 122.張飛確實不適合守漢中…163 123.劉備一次賞出四個“億萬富翁”…164 124.董卓的金融掠奪…166 125.劉備搞“貨幣貶值”…167 126.孫權的“貨幣貶值”更狠…168 127.曹魏曾退回物物交換時代…169 128.司馬懿曾任“駐京辦主任”…171 129.孫策之死更大的主謀是曹操…173 130.三國助人為樂的楷模…174 131.漢末三國最大的蝴

蝶效應…176 132.三國最長壽的人…177 133.廖化活了八十多歲…178 134.漢末三國個子最高的人…179 135.漢末三國取外文名字的人…180 136.漢末三國射箭第一人…181 137.漢末三國四大愚蠢謀士…182 138.漢末三國升官最快的人…183 139.同時見過“三巨頭”的人…184 140.漢末三國擅長守城的名將…185 141.漢末三國最重的兵器…186 142.赤壁的位置有幾十種說法…187 143.漢末三國規模最大的戰役…188 144.真正“七進七出”的將領…189 145.“八百破十萬”的真相…190 146.漢末三國戰役兵力有限…191 147.曹操是“

特務”的鼻祖…192 148.董卓被殺前長安怪事頻發…194 149.九錫是九種特權…195 150.從“假節”到“假黃鉞”…196 151.吳蜀合夥“分天下”…197 152.曹操娶了兩位寡婦…199 153.漢末三國五大愚蠢決策…200 154.漢末三國四大草包…201 155.漢末三國最倒楣的五大名將…202 156.漢末三國五大遺憾…203 157.“嬸可忍,叔不可忍”…204 158.三國有兩位孔明…205 159.安徽出的三國名將最多…206 160.劉備的“七百里連營”…207 161.公孫瓚的奇葩政策…208 162.《後出師表》並非偽作…210 163.“快遞小哥”助劉備脫險

…211 164.孔融與曹操鬥勇鬥智…212 165.何晏是曹操養子也是女婿…213 166.曹操陣營也有“小幫派”…214 167.曹氏“立賤”出於政治考慮…215 168.青梅煮酒本意是想重用劉備…216 169.漢獻帝如果跟劉備會更糟…217 170.漢獻帝除曹操只有一次機會…218 171.劉備跟誰誰“撲街”…220 172.一個小人物差點兒改寫歷史…221 173.劉備是“克妻”的男人…223 174.劉備差點兒下海當漁民…224 175.徐晃的經典口頭禪…225 176.諸葛亮親自解釋北伐原因…226 177.諸葛亮並不輸韓信…227 178.司馬炎是諸葛亮的“粉絲”…228 17

9.蜀漢有六個“省級”行政區…229 180.蜀漢北伐成功的三個條件…230 181.劉備“秘密談話”屬偽造…231 182.小沛的作用如鋼盔…233 183.曹操不讓護軍出戰…234 184.曹魏後宮皇子多早夭…235 185.傳世諸葛亮像較真實…237 186.蜀漢最後多是投降派…239 187.對劉禪的看法都錯了…241 188.名字最穩定的城市…242 189.曹操沒有屠過城…243 190.曹嵩花三四億買太尉…244 191.許攸帶走了袁紹的運氣…245 192.曹操不喜歡曹丕的原因成謎…246 193.高平陵政變成功的關鍵…247 194.魏明帝稱日本為“倭”…248 195.曹操

父子三人鬧“緋聞”…249 196.諸葛亮的拜師傳奇…250 197.司馬昭兩招馭鄧艾…251 198.董卓擅行廢立有原因…252 199.孫權交重擔嚇哭嚴畯…253 200.劉曄因太圓滑而失寵…254 201.漢末三國最窩囊的“諸侯”…255 202.諸葛亮不是歷史罪人…256 203.魏延不是蜀漢的反臣…257 204.活到最後才是贏家…258 205.劉備比呂布還能跳槽…259 206.曹操和劉備領導風格不同…260 207.曹丕隨意羞辱大臣…261 208.司馬懿寫詩表忠心…262 209.語文課本裡的兩個曹操…263 210.曹魏缺少憂國之士…264 211.漢末三國口才最好的人…2

65 212.先主與後主稱謂由來…266 213.赤壁之戰故事多虛構…267 214.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268 215.荀彧扣下曹操的命令…269 216.曹操制止部下鬧矛盾…270 217.曹操的馭人術…271 218.曹操留下的政治遺產…273 219.曹操擅長打“閃電戰”…274 220.曹操“發現”《孫子兵法》…275 221.楊修死後父母受優待…277 222.龐統與劉備“鬧彆扭”…279 223.孫權的“白狐論”…280 224.劉備不擅長“唱白臉”…282 225.曹操一生有三大憾事…283 226.劉備生命中的貴人…284 227.曹操與郭嘉是“絕配”…285 228.郭嘉的

七大預言…286 229.曹操的爺爺是皇帝的同學…287 230.曹魏“農業系統”出人才…289 231.三國“父子接力賽”…290 232.曹爽不聽司馬懿兵敗…291 233.曹操殺人多因管的地盤大…292 234.張遼遇曹操大放異彩…293 235.關羽失荊州不只是大意…294 236.漢末三國最牛的臥底…295 237.都是投降差距卻很大…296 238.情商高低關係生死…297 239.曹操最霸氣的三句話…298 240.蜀漢內部派系多…299 241.諸葛亮強大的“朋友圈”…300 242.漢末三國徐州不適合創業…301 243.流傳數百年的神秘預言…302 244.三國魏晉三位美男

子…303 245.曹操也有“小心眼”的時候…304 246.袁氏疑有家族遺傳病史…306 247.董卓集團迅速滅亡的原因…307 248.漢末三國死得最悲壯的人…308 249.領導必須言而有信…309 250.打造屬於你的聲譽…310 251.兩場靠運氣贏的戰役…311 252.董卓借助流星雨取勝…312 253.孫堅曾勸張溫殺董卓…314 254.陶謙曾是“問題少年”…315 255.陶謙不願意跳舞…316 256.端午節的另一種傳說…317 257.失去制約的“一把手”…318 258.曹操一得意就要打敗仗…319 259.圍繞諸葛亮墓的“學術腐敗”…320 260.諸葛亮身上有“三忠

”…322 261.讓曹操耿耿於懷的事…323 262.三國最有名的貪官…325 263.龐統也有看走眼的時候…327 264.曹操唯一的“越級指揮”…329 265.孫吳的“大都督”…331 266.有伏龍鳳雛卻未能得天下…332 267.漢末三國最能忍的人…333 268.劉表為別人培養人才…334 269.許褚未入配太廟的原因…335 270.三國“第一灰姑娘”…336 271.曹丕專寵莫瓊樹…338 272.“唯才是舉”有前提…339 273.不應曲解《出師表》《隆中對》…340 274.法正與諸葛亮的爭論…341 275.郭嘉之死重創曹操…343 276.曹沖不是曹丕害死的…344

277.曹操選無名之輩任刺史…345 278.劉巴與諸葛亮…346 279.曹操打擊黑惡勢力保護傘…347 280.曹操禁止社會上拉幫結派…348 281.鄧艾死後幾年即獲平反…349 282.袁術看劉備不順眼…351 283.“傳國玉璽”的傳奇經歷…352 284.曹操不取益州有道理…357 285.四句話總結《三國演義》…358 286.劉備的厲害之處…359 287.曹操與橋玄開玩笑…360 288.董卓觸碰了兩個底線…361 289.三國第一“杠精”李邈…362 290.蜀國前期不設大將軍…365 291.“小關張”事蹟多虛構…366 292.蜀漢綜合國力有限…367 293.《三國志

》裡沒有陳宮傳…368 294.曹叡在洛陽建“銅駝大街”…369 295.曹魏大臣多節儉…370 296.諸葛亮的確是位音樂家…372 297.《曹全碑》上的黃巾起義…373 298.曹操不會把貂蟬占為己有…376 299.《三國志》揚魏未抑蜀…377 300.劉禪只是個平常人…378 301.袁術是眼高手低的公子哥…379 302.單刀會的主角是魯肅…380 303.“回合”是車戰用語…381 304.漢末三國的“黑山軍”…382 305.馬超的父親是伐木工…384 306.越有本事的人越沒架子…385 307.董卓杖殺老領導妻子…386 308.丁原和劉表都是何進部下…387 309.地方

豪族的“代理人戰爭”…388 310.蜀漢滅亡時的孫劉聯盟…389 311.劉備並非假仁義…390 312.三句話概括曹丕…391 313.孫策遇刺非孫權指使…392 314.曹操父親被殺有四個版本…393 315.劉備跟朋友吃“麻辣燙”…395 316.桑樹秋天再生葚救百姓…396 317.諸葛亮真正做到了無私…397 318.魏延是蜀漢政壇的孤鳥…398 319.漢末三國能文能武的典型…399 320.謀事在人但實力更重要…400 321.馬超地位高但不受重用…401 322.荀彧沒變但曹操變了…402 323.九品中正制的優缺點…403 324.三句話總結袁紹的缺點…404 325.關羽

身上的忠義精神…405 326.諸葛亮一家各為其主…406 327.諸葛亮能去的地方並不多…407 328.李傕欲霸佔皇妃…408 329.諸葛亮可以自稱“孤”…409 330.袁紹主持“學術辯論會”…410 331.曹操讓原配夫人改嫁…411 332.智商情商皆一流的人…413 333.若荊州不丟,劉備有望成大業…414 334.呂布也不失人格魅力…415 335.公孫瓚“出借趙雲”…416 336.華容道沒有“義釋曹操”…417 337.于禁未能入配曹魏太廟…418 338.朱元璋讓孫權為自己“守墓”…419 339.曹操想讓老部下們陪陵未實現…420 340.中國佛教史西行求法第一人…4

22 341.孫吳刮起一股“圍棋風”…423 342.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畫家…426 343.三國時期的一起外星人事件…428 344.孫權的潘皇后死于宮女之手…429 345.孫權晚年被“神醫”耽誤…431 346.曹操較劉備更勝一籌…432 347.實力不足是夷陵之戰的敗因…433 348.劉表臨終前已難以控制荊州…434 349.諸葛亮曾通過陸遜“走後門”…435 350.劉表年輕的時候很厲害…436 351.劉琦並非劉備害死…438 352.張魯的實力很有限…439 353.“死諸葛走生仲達”…440 354.徐庶不可能“一言不發”…441 355.曹操所登碣石或在山東…442 356

.浦元為蜀漢造刀…444 357.記錄漢魏禪讓的“三絕碑”…446 358.劉禪的一段傳奇經歷…447 359.最讓孫權頭疼的人:山越…449 360.曹操對畢諶的安排有深意…453 361.曹操發狠誓要抓住的人…454 362.被曹操揪住鬍子罵的人…455 363.李世民批評曹操“萬乘之才不足較”…456 364.漢末三國最有見識的女人…459 365.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不容懷疑…461 366.《出師表》貢獻出二十多個成語…462 367.姜維不可能成為權臣…463 368.名將陸遜的“三大戰役”…464 369.刺史和州牧的區別…465 370.曹叡只能托孤給司馬懿…466 371.穿越回

三國去創業…467 372.大臣給皇帝造緋聞…468 373.最“親密”的敵我關係…469 374.孫皓上演荒唐“北伐”…471 375.孫皓把恩人丟進河裡喂魚…472 376.孫皓一語成讖…473 377.三國的正史與野史…474 378.“七分真實,三分虛構”是錯覺…475 379.“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476 380.讀出三國的“正能量”…477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採用行動即時通訊軟體Line進行行政溝通之研究—以桃園市蘆竹區某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三國志13缺點的問題,作者陳純安 這樣論述:

在資訊科技持續推陳出新的年代,現今臺灣最廣為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 LINE 也逐漸成為行政溝通的媒介,以其具有如同面對面溝通的社會臨場感及其資訊形式的豐富多元性,應該可提高行政溝通滿意度,並促進行政溝通的效能。本研究以國民小學使用 LINE 作行政溝通的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過程採用質性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觀察收集相關資料;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瞭解 LINE 的溝通特性是否能克服行政溝通障礙,有助於行政的溝通,並瞭解行政人員對用 LINE 作行政溝通的滿意度及可能產生的問題與限制。本研究主要的結論如下:一、LINE 是訊息豐富度高的溝通媒介。二、LINE 能提升行政溝通之效率,並兼具省時、省錢又省

力之效。三、LINE 提供社會臨場感的溝通模式,故溝通成效較佳。四、LINE 有助於行政關係的優化,拉近行政同仁間的距離。五、使用 LINE 溝通能突破傳統行政溝通的障礙。六、六種常用的行政溝通媒介之優缺點,行政人員可依溝通的需要權宜使用。七、LINE 在實際面仍有不足之處,多數行政同仁會兼採其它溝通媒介補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