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演義 人物 大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三國 演義 人物 大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曉磊寫的 卑鄙的聖人曹操 1-10(大全集) 和許暉的 身體的媚術: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刻 和商務印書館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林桂如所指導 許庭慈的 《禪真逸史》、《禪真後史》之成書、出版與傳播 (2021),提出三國 演義 人物 大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禪真逸史》、《禪真後史》、杭州出版、陸氏翠娛閣。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李豐楙所指導 謝達輝的 台灣時空堪輿學創新理論與實踐 (2021),提出因為有 易經、三合派、三元派、玄空、羅盤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國 演義 人物 大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國 演義 人物 大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卑鄙的聖人曹操 1-10(大全集)

為了解決三國 演義 人物 大全的問題,作者王曉磊 這樣論述:

曹操去世一千八百年來,曹操本人最服氣的曹操全傳 豪傑拚場,機智交鋒,一部男人版的「後宮甄環傳」! 讀者口碑盛讚,瘋狂銷售三百萬冊的曹操大全集     ◎全貌還原,細筆洞悉曹操的謀略、道德、情感與才情!   ◎戰場學問大,官場求生存,精準詮釋「忖度」一詞的歷史小說   ◎獻給所有三國迷和歷史迷最詳盡的曹操攻略本事   ◎文史學者、企業顧問、影劇名人、網路說書人等,聯名讚譽推薦   ◎當當網讀者好評刷破三萬則,好評率達99.4%     兩百萬字磅礡鉅作,揭露塵封千餘年的歷史心病   他是中國歷史上出手最快狠準的計謀家   他是三國電玩遊戲全平均能力最高的人物   聰明機智又貪才好色,野心爆棚

也心懷蒼生   他的敵人咒他,他的策士怕他,他的老婆都是搶來的   他的一生就是亂世生存法則的精準實踐!     三國題材歷久不衰,不管是小說、電玩、電視劇或電影各領域,情節自然精彩,人物刻畫傳神,其中最夯的群雄人物不外乎劉備與曹操了。劉備在三國演義的渲染之下,仁慈為懷、悲天憫人的良善形象自然吸引許多人的關愛;但被形塑成亂世之奸雄、奸詐狡猾、動輒屠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真的就是狼子野心、手段陰狠的梟雄嗎?在本套書中,我們將站在正史的角度,一窺曹操大傳,看他如何背負宦官後代的陰霾,在東漢末年朝野混亂的格局中脫穎而出;是怎樣的人格魅力和手段作為,讓許多原本瞧不起他出身的世家大族和頂尖人才們爭相

為他效命;又如何能在千年後,仍保持如此高人氣的祕密。如果你喜歡《三國演義》卻又不喜歡正史的瑣碎難讀,更不可錯過這部書,因為它用小說筆法的輕鬆易讀,讓我們更能貼近那個時代、人物的真實面貌。     各冊簡介     第一冊 青年縣令初試啼聲   當官的前一晚,他失手殺人   曹操的爺爺是宦官,在他懵懂的年紀,父親曹嵩已經是大鴻臚,位列九卿,位高權重,曹操可說是頂著官二代光環出生的,熱衷當官的曹嵩,一心想栽培兒子踏入政壇,他在權臣和宦官之間奔走,賄賂,兩面討好;然而,曹操並沒得到他想要的父愛,反倒是父親陰晴不定的情緒和算計,讓他無所適從。     曹操十九歲當上縣令,他治理有方,能籠絡人心,又抗詔

免除徵兵,廣受縣民愛戴。但是長期受到父親曹嵩的「薰陶」,使他對「能屈能伸大丈夫」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悟;終於,在「閹宦遺醜」陰影干擾下自卑且自傷的曹操,如東漢名嘴許劭所評「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紛亂的世局中踏上了一代梟雄的不歸路。     第二冊 鎮壓黃巾起義,理想破滅   這個世道,光有才能沒有用!     曹操二次出仕,任議郎坐了兩年冷板凳,眼見漢靈帝驕奢淫逸,朝政昏聵,黃巾起義如熊熊烈火般蔓延,大漢王朝已深陷更加艱難的泥淖。曹操領兵打仗,除了黃巾頭兒,卻又殺了無數的無辜百姓。此時,汝南陳逸來訪,邀他加入廢昏君、另立宗室合肥侯為帝的計畫!     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逼宮,漢帝劉宏駕崩,

新君登基,大局安定,但袁紹等人還有心願未了,那就是清除黨錮的幫凶和十常侍。然而大將軍何進不肯決斷,袁紹便拉曹操一同謀劃──清除宦官和外戚,由士人輔保天子。袁紹的餿主意引來了老兵痞董卓,他看上了九歲的劉協,趁亂奪走了傳國玉璽,踢走哭哭啼啼的皇帝劉辯,他要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三冊 起兵征討董卓,雄心暗起   滅黃巾,據兗州,曹操94狂!    董卓廢劉辯另立劉協為帝,幽殺太后,屠戮百官。袁紹先跑了,曹操也踏上了九死一生的亡命之路。蹇途中遇老丈呂伯奢收留,生性多疑的曹操竟殺了他一家老小!待回到沛國譙縣老家,方知曹嵩早就帶著家人遷往陳留避難,於是他直奔陳留,決心和關東諸州合力征討董卓。    

 十萬討董大軍各擁其主,都怕領兵輕進先遭暗算;曹操和鮑信兄弟率軍西進衝鋒成皋,卻在滎陽吃了人生中第一場大敗仗,人馬死傷殆盡,改投袁紹麾下,乘勢入主兗州。     第四冊 挾天子以令諸侯,獨攬大權   貪才好色的全民公敵!   曹操接獲天子詔書,將營救天子東歸洛陽視為第一要務,他掃平黃巾餘黨、震懾袁術。天時地利人和,曹操順抵洛陽,表面勤王,實則要把朝廷遷到豫州許縣,坐擁實權,在四十二歲這一年,他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     話說劉備、袁紹、呂布三人在徐州的勢力消長變化萬端,戰敗的劉備來投奔曹操。曹操對這個賣草鞋的小子頗感興趣,明明是個小角色卻有獨特的魅力,吸引許多大人物傾心與他。待見到

劉備本人,不禁在心中讚他相貌出眾;之後他又見到了朝思暮想的關羽,曹操絲毫不掩拉攏之意,但人家關羽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要死心塌地跟著劉備……。     第五冊 以少勝多的千年經典,官渡之戰   最會收攏人心的高手就是贏家   經過多年征戰,曹操和袁紹仍相持不下。只待袁紹解決公孫瓚,曹操幹掉呂布,北方大地誰是霸主,態勢就很明朗了。   曹操計劃一統中原的list順序是這樣的:荊州劉表、江東孫策、淮南袁術、南陽張繡──江北袁紹!     曹操以大將軍袁紹勾結袁術索取傳國玉璽圖謀不軌為由,上表要皇帝劉協下詔討伐,但皇帝根本懶得聽。就在曹操揮軍北伐袁紹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代誌大條了!劉備占據下邳自立門

戶,孫策在江東虎視眈眈,更令曹操不敢置信的是,天子劉協不滿老曹的獨斷專行,準備趁他提兵北上時宣布「誅此狂悖之臣」。大臣和宗室謀反,不但要除掉曹操,還擬另立王子劉服為帝!曹操一邊派夏侯淵追擊劉備,一邊要張遼說服關羽獻下邳城投降,又與袁紹在官渡交鋒、死纏爛打,一路計殺群雄!     第六冊 滅袁紹統一北方,野心爆棚   坐收鄴城,哭弔袁紹,用盡心計   官渡戰敗,倉亭再敗,兩場惡戰終於送了袁紹的命。曹操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而袁紹的燕趙之師再無昔日雄風。袁紹的二個兒子袁尚袁譚爭權,讓曹操坐收漁利;但是當荊州別駕劉先奉劉表之命來到許都朝覲天子時,乘機歷數曹操之過,曹操耐著性子沒當場發作,以為這樣就

能安撫天子劉協。沒想到劉協獨自留下曹操時,手指龍案道:「曹愛卿,你若真願意全心全意輔保朕,就請讓朕乾綱獨斷吧!若是不願輔保朕,就請高抬貴手放我走吧……這個位子你來坐!」曹操被天子的舉動嚇到了,他連滾帶爬出了大殿,心想再也不要來許都皇宮了!     第七冊 現場直播,赤壁之戰   慷慨當歌後才知騎虎難下   曹操力排眾議出塞遠征,擊敗少數民族烏丸、逼降遼東公孫康,結束了北方戰亂;劉表病逝、劉琮歸降,征伐荊州的過程也很順利。這讓曹操胸有成竹,他廢三公、殺孔融,自任丞相,意欲篡漢稱帝。然而由於缺乏水軍經驗,在長江赤壁一戰慘敗給孫權。從此之後,曹操、孫權、劉備三分天下的格局也成型;緊接著袁術餘黨叛亂、

西蜀劉璋斷交,西涼諸部也蠢蠢欲動。     就在此時,曹操之子曹丕、曹植之間的奪嫡之爭,也悄然展開。     第八冊 曹操暮年急竊國,曹丕曹植急相煎   擁兵恃權,曹操晉位魏公   建安十五年,曹操寫了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詳述了自己的仕途經歷,也首次向世人剖白自己的心跡。他說自己身為宰相,強調會永遠忠於漢室社稷。表面上曹操讓出三縣二萬戶,實則朝廷恩封他三個兒子曹植、曹據、曹林為侯,一點也沒吃虧。     曹丕坐鎮鄴城,後經劉備入蜀、冀州之亂,被老爸曹操罵到臭頭,也因此暗暗把弟弟曹植當成對手,開始了兄弟鬩牆「相煎何太急」的序幕。     曹操任命酷吏楊沛為鄴城令,嚴刑峻法讓曹營新貴和河北縉紳

噤若寒蟬。曹操懲治貪賄並沒有太大成效,他自己籌備興建的銅雀臺還高高矗立在鄴城西北苑囿之內呢!     建安二十一年,董昭向天子劉協提出恢復禹貢九州之議。恢復九州一旦恢復,曹操立刻就會恢復五等爵,不但官位遠邁百官,就是爵位也絕無僅有。董昭等人推舉曹操進爵「魏公」,但荀彧反對;不久之後,正好曹操南征孫權,派荀彧到譙縣犒軍,荀彧因病留在壽春,憂鬱而死。     第九冊 千古之謎,曹操為何棄曹植立曹丕   老爸出題,公子接招   既愛江山又愛美人的曹操,子嗣甚多,但最得他寵愛的曹沖死後,「誰是接班人」就一直讓他很困擾。曹植自幼喜好詩書通曉經籍,生性灑脫熱衷風雅,活脫脫是年輕曹操的翻版;曹丕對政務認真,

也很會揣摩老爸的心思,繼位的企圖心很強。曹操表面不動聲色,暗中卻經常出難題給兩個兒子進行測試。幾番考驗,曹操屬意曹植;力挺曹丕的大臣們雖不以為然,也不敢多說什麼。     就在曹丞相立嗣定調之際,傳來劉備已死的好消息,曹操於是準備再征江東,結果匆匆敗兵,徒勞一場。為了鞏固權力,他更進一步廢殺伏皇后,威逼天子劉協,把魏公這個位子坐得更穩。但是世事情總是難料,有一好沒二好,曹操發現楊修幫曹植在「考試」中作弊,於是他對立嗣一事又起了動搖之心。     大耳賊劉備根本沒死,不但沒死,還越混越好。曹操是個停不下來的人,二話不說出征漢中要壓制劉備。剛開始很不順利,沒想到就在準備撤軍的那一晚,「霧」打「霧」

撞地在大霧中打個個勝仗,平定漢中。這不是天意,什麼是天意!可是曹操認為蜀中之地險峻難進,心理建設不足,竟然決定撤軍,回到鄴城。     步入暮年的曹操,統一天下的目標依舊遙遙無期;兩個兒子到底哪個有能力繼承他的霸業,又一直搞不定。表面上看來,曹操已位極人臣,離稱帝只差一步,但這一步就是找不到冠冕堂皇的理由跨過去!老曹的偏頭痛不時發作,而且又有小中風的症狀,國事家事亂如麻……曹操究竟能否善終,還在未定之天。     第十冊 大結局,梟雄的宿命   若有天命,寧為周文王   曾經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不可避免地步入暮年,統一天下的目標依舊遙遙無期。大瘟疫毀滅生靈無數、南征孫權再度無功而返

、功勳老將夏侯淵戰死、關羽水淹七軍、魏諷鼓動叛亂,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曹操終於向現實低頭,選擇在「君不君臣不臣」的位置上結束一生。另一方面,在賈詡、陳群、司馬懿等幫助下,曹丕最終擊敗曹植登臨太子之位,沒想到曹彰卻因平叛烏丸異軍突起,成了另一個有力的競爭者……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於洛陽。他臨終之際有何令人感慨的遺囑?曹丕兄弟間又有怎樣的最後爭鬥?鄴城、許都、洛陽三地的臣僚如何渡過政權交接的危機扶曹丕上位?一代奸雄曹操又給那個時代乃至後世留下了怎樣的影響呢?   豪情推薦     朱祖德(歷史學博士;《三國人物特寫-—你所不知道的三國英雄》作者)   呂秋遠(律師)   祁立峰(中興大

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果子離(作家)   柳豫(說書人)   洪雪珍(yes123求職網 資深副總經理)    普通人(《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看的三國史》作者)     陳乃榮(全能創作才子,《終極三國》演員曹操)   陳茻(國文教師)     陳啟鵬(歷史作家、媒體專訪歷史名師)   馮翊綱(「相聲瓦舍」團長暨創意總監)   蔡宇哲(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賴以威(數學作家)   劉政和(台灣光榮特庫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鄭立(香港企業家)     龔敏惠(《終極三國》編劇統籌)   (依姓氏筆畫排列)

《禪真逸史》、《禪真後史》之成書、出版與傳播

為了解決三國 演義 人物 大全的問題,作者許庭慈 這樣論述:

    本論文是以明代小說《禪真逸史》、《禪真後史》為主要研究對象,分五章論述。  第一章由論文研究動機與目的言起,藉由小說版本的考釋確立研究方法,並綜合諸家前輩研究成果,將研究範圍界定在明代天啓崇禎年間,於杭州地區刊成之小說——《禪真逸史》、《禪真後史》,用以導出問題意識,探究禪真小說的編纂。第二章聚焦《禪真逸史》,考察小說原刊本十五人序文的編寫策略與其清刊本圖像的取材,兼涉其他清刊小說的插圖,以得知《禪真逸史》在明、清兩代的成書。第三章關注《禪真後史》及其出版者陸氏翠娛閣的出版品,釐清其與禪真小說作者清溪道人的關係,再結合《魏忠賢小說斥奸書》、《遼海丹忠錄》與《型世言》論《禪真後史》情節

素材之運用,發掘四部小說的共同書寫。第四章將禪真小說置於東亞漢文化圈中,探析小說於日本江戶時代、韓國朝鮮時期的傳播情形:於日本方面,運用眾多禁書目錄,考察渡來書籍與《禪真逸史》遭禁與解禁之由,還原小說東傳時之經歷;於韓國方面,對讀《中國小說繪模本》與《禪真逸史》明原刊本圖像,探究二圖像敘事的異同,以得知中朝對於小說情節呈現之傾向。第五章則是結論,將由小至大、由細而寬、由個別至整體、由本地至外地的將全文論述歸納與收束,期待能呈現更多新的風貌、新的課題。

身體的媚術: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

為了解決三國 演義 人物 大全的問題,作者許暉 這樣論述:

«訓詁考據 × 歷史人物 × 小說手法:史料之拓展和解讀之深入。   作者博學多才,為文恣意,融正史、野史(如《穆天子傳》《竹書紀年》)以至虛構的文學作品(如《西廂》)於一體,讓人讀來酣暢淋漓。上編側重後宮政治與身體媚術,從身體出發,蕩舟逍遙於歷史的五湖煙波浩渺深處;下編鉤沉敘寫,從嫦娥、娥皇女英到李清照的二十二對男男女女的愛恨情愁,從傳說到歷史,再到文學,是為愛情考古。而從身體與權力,到知識考古學,正是福柯的拿手好戲。 «選取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講述權力與身體的博奕和鬥爭。   捕捉中國歷史的細節,還原其原本的面目,賦予其靈魂和生命。從蛛絲馬跡裡求證、釋疑,從正史、野史和神話傳說裡正本清源

。面對強權,人從利用自己的身體,到剝奪身體的權利和尊嚴,後回歸自己的身體,是對深刻的中西哲學思想的通俗演義,展現身體與社會、自身與身外的複雜關係。   «350多處引經據典,後附白話文解釋和作者視角獨特的解讀。   作者旁徵博引,350多處引文皆出自《史記》《左傳》《漢書》《國語》《古史考》等史學著作,《周禮》《漢官儀》《禮記》《大戴禮》《夏小正》等建制典籍,《九章》《西京雜記》《南村輟耕錄》《風俗通義》《述異記》等文學名篇,《默記》《萬曆野獲編》《茶香室續鈔》《容齋三筆》《太平御覽》等朝野遺聞,並附有白話文解釋和視角獨特的解讀。   «首次整理刊印(南宋至明)古籍中所繪美人圖40余張,其中2

0余張難得一見。   如唐伯虎筆下的嫦娥像,出自《新刊古列女傳》的妲己像,漢畫像石中的西王母像,出自《明刻歷代百美圖》的褒姒像、息媯像、夏姬像、西施像、王昭君像、趙飛燕像、趙合德像、楊貴妃像和花蕊夫人像,改琦所作的的魚玄機像,娥皇和女英像,李清照像等。 許暉 1969年出生,自由作家。主編:《“六十年代”氣質》《中國歷史的後門》。主要著作:《亂世的標本:中國歷史上的亂世人格症》《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植物在絲綢的路上穿行》《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古人原來是這樣吃飯的》《100個漢語詞彙中的古代風俗史》《100個成語中

的古代生活史》。 上編 身體的媚術 異象 聖誕 自宮 自我閹割的第一刀 潔行 采薇的怨歌 放逐 兩個人的端午 殘身 四刺客:身體媚術的邏輯退卻 後宮 身體美學的第一次淪亡 生降 丈夫不能再辱 金蓮 遠觀與褻玩的精神分析 逼良 林沖夜奔 刺青 國家主義的刺青 苦節 海瑞道窮 下編 愛情考古 奪婚 羿和嫦娥 契約 牽牛和織女 陰謀 舜和娥皇、女英 入贅 禹和塗山氏女嬌 怨婦 履癸(夏桀)和末喜 離間 帝辛(殷紂王)和妲己 信使 周穆王和西王母 復仇 周幽王和褒姒 龜息 息侯和息媯 巫愛 巫臣和夏姬 沉江 範蠡和西施 詛咒 萬喜良和孟薑女 疑情 項羽和虞姬 意淫 呼韓邪單于和王

昭君 誣陷 漢成帝和趙飛燕、趙合德 隱喻 呂布和貂蟬 殉情 喬知之和窈娘 兵變 唐玄宗和楊貴妃 亂棄 元稹和崔鶯鶯 妒忌 李億和魚玄機 流年 孟昶和花蕊夫人 怨恨 趙明誠和李清照   身體之軟與國家之硬 ——許暉的《身體的媚術》 《身體的媚術》有一個副標題: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許暉在封底的文字中如此解釋:“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表現為‘沒有自己的身體’,即身體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呼吸和悲喜的‘肉體’,而是被附加了人身依附、政治權謀和哲學理念的社會化了的身體。簡單來說,身體不是屬己的,而是屬他的。”這裡的“他”指向權力,或曰掌握權力的國家。許暉書中寫到的所有“

身體事件”,都表現出身體與國家之間的糾纏錯結。 顯然,在這場 “軟”與“硬”的歷史悠久的對話中,身體永遠處於下風,而國家始終高高在上,面目威嚴。 御用文人與聖誕異象 關於國家的威嚴與強硬,《詩經·小雅·北山》中有句名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們應該注意到,這句話並非出自帝王之口,它是第三人稱。如果是第一人稱,就意味著自上而下的要求和宣諭,比如法王路易十四所說的“朕即國家”。第三人稱與之相反,它表達著自下而上的認同與維護。於是,透過《北山》這兩句詩,我們看到了御用文人的身影。 在《身體的媚術》中,許暉考證了御用文人的源頭——王的禦者。禦者白天為王前驅,晚上還要在馬

圈裡刷馬,“伴隨著馬的擾動,禦者不免哀歎自己的身世……禦者在馬圈裡哀鳴的時間久了,言為心聲,歌以詠志,遂誕生了‘馬圈文學’,純粹幹體力活兒的禦者慢慢就轉變成了專事歌詠的‘御用文人’。” 許暉以辛辣的筆觸,將御用文人與自宮者等同而視。自宮者揮刀切去了男根,御用文人閹割掉了自己的精神,身體動作雖然不同,本質卻如一:他們都是“自願的取媚者”。取媚者付出高昂代價,收穫了豐盛的回報。自宮者進入幽深後宮,為帝王管理他的三千佳麗;御用文人走上前臺,為帝王高唱讚歌。 漢儒無疑是御用文人的模範。在漢武帝劉徹的全力支持下,漢儒發起大規模的文本闡釋運動,為先秦殘留文本注入嶄新的內容。在朱大可看來,這種文本闡釋運

動“是一種更機智的湮滅和焚燒”,比秦始皇的“焚書”厲害得多,它“用君王的歷史法則的陰險火焰,去塗抹(修改、編撰和取消)歷史本文中的事實與真理……闡釋大師們秉命而生,說出上古世界的秘密消息。而他們的姿態、聲音和語句,成為他們之後兩千年中所有臨摹者的範本。”(朱大可《中國神話的識讀革命》) 許暉的敘述,首先指向那一系列範本和摹本的開端。在歷代官修史書的堂皇話語中,帝王、聖賢的誕生神話突兀現身,以《本紀》《世家》《載記》之名,放射著令人迷惑的巨大輝光。許暉把它們摘出來,放在了《身體的媚術》一書的開篇,名為《異象:聖誕》。這種安排本身,就是對範本的戲仿,而許暉不加一句評論,僅僅將它們羅列並嚴格對譯成

現代語言的刻意的莊重,使《異象:聖誕》成為一個喬裝打扮的反面的摹本,為整本書奠定了批判和嘲諷的基調。 官修史書熱衷聖誕神話,目的無非是通過增加帝王的魅力,確認帝王的權威,強調帝王統治的合法性。在帝王遼闊的國土上,無數身體俯首稱臣,跪伏於最前排的,就是這些口吐蓮花、筆走龍蛇的知識份子們。他們通過捏造聖誕神話,將帝王塑造成為道德完美、權力無邊的救世主,以此領受帝王的恩賜。而在通向國都的大道上,更多祈求進入國家心臟的身體蜂擁而至。這些已經或者即將被國家徵用的身體,從此淪為權力的工具和媒介。 透過充斥國家歷史的聖誕異象,我們看到了御用文人柔若無骨的身姿,聽到了他們謹慎悅耳的聲音,讀到了他們閃爍其詞

的錦繡文章。他們,有些是自願的,有些是不自願的。自願者“身國合一”,內心充滿歡樂,不自願者將精神從肉體中分裂出來,面帶微笑,內心痛苦。但是,不管自願還是不自願,當他們投身於歌頌國家的唱詩班,誰都難逃“身體媚術”的指責。 “媚”與“臣” 所謂“媚術”,當即獻媚逢迎之術,或與中國古代的房*術絲縷相關。左民安先生解釋,在甲骨文中,“媚”是一個跪著的女人,頭部用一隻大眼睛表示,眼睛上部是兩彎長眉,表示好看。“媚”字的本義是“美好”,由此引申出“喜歡”與“討好”兩層意思。 後宮是身體媚術的起源之地,彙聚了天下女人之美,衣香鬢影,蕩心娛目。然而,作為身體美學的淵藪,後宮同時也是一座小型的戰場。許暉說

:“後宮的鐵律是爭寵、妒忌和因此導致的壽夭。”在《後宮:身體美學的第一次淪亡》和《金蓮:遠觀和褻玩的精神分析》兩篇,許暉極為詳細地描寫了後宮的帝王爭奪戰,以及由此導致的經久不息的身體改造運動。“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和起源于後宮的“三寸金蓮”,堪稱後宮身體媚術之極,而劉邦寵姬戚夫人慘絕人寰的遭際則成為後宮之戰最血腥的場面——它用身體醜學取代了身體美學。“自此之後,在後宮的範疇之內,為了鍛造對天下一人的媚術,對身體美學的戕害,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後宮,徹底完成了它的語義轉換。” 起源于後宮的身體媚術,在帝王的朝堂上被發揚光大。司馬遷在《史記·佞幸列傳》中說:“非獨女以色媚,士宦亦有之。”士宦者

,做官之人,帝王之臣,而“臣”字的本義乃是“奴隸”,在甲骨文中,也是用一隻大眼睛來表示,只不過這只眼睛是豎著的,表示它在俯首。包括御用文人在內的群臣跪伏於地,山呼萬歲,與後宮群芳美目流波爭相獻媚的場景遙相呼應,在“天下一人”的帝王看來,本質上並無區別。 “媚”與“臣”,在它們誕生之初,即呈現出驚人的相似性,這使它們擁有了彼此隱喻、替代的廣闊空間。翻閱史書,我們會發現,無論帝王還是他的臣子,都已習慣自如地運用這種隱喻。虞翻被孫權放逐到交州,喟然而歎:“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唐太宗李世民喜愛魏征,放聲大笑:“人言征舉動疏慢,我但見其嫵媚耳!”(《新唐

書·魏征傳》) 帝王樂見臣子“嫵媚”,因此高明的帝王力圖掌握一種支配人體的高超技術,以“使人體在變得更有用時也變得更順從,或者因更順從而變得更有用”。(福柯《規訓與懲罰》)這種統治技術與“三寸金蓮”上的裹腳布有著相似的功效。在《金蓮:遠觀和褻玩的精神分析》一篇,許暉寫道:“金蓮僅僅是一雙腳,層層纏裹的結果,女人非但不能淫奔,甚至連走路的功能都弱了,纏得比三寸還要小的女人,甚至走動都要人抱著才行。”喪失行走功能的三寸金蓮,在滿足男性的性期待方面,實際上變得更“有用”,就像“舉動疏慢”的魏征,使李世民擁有了善於納諫的美名因而更加具有帝王魅力一樣有用。 無疑,魏征是幸運者,所謂“喜逢知己之主,竭

盡股肱之力”,已是專制統治下最理想的畫面。只是如此“明主賢臣”的時代,在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大多數時候,如魏征這般不順主上之意、冒險進言者,下場都極慘,比如許暉寫到的伍子胥(被賜死)、屈原(被流放)、司馬遷(遭宮刑)……許暉懷著敬意“撫哭”這些國家的“流亡者”“叛徒”,以及為對抗強權而殘身、犧牲的先秦刺客,使之與蟻群般的取媚者劃清了界限。 一組對照 許暉重點關注的身體事件大略可以分為三類:放逐、殘損、消亡。顯而易見,這三類身體共用一個賓語,即身體,而主語都有兩個:國家和身體的所有者。以國家為主語的身體事件是相對容易評判的,其內涵清晰明瞭:國家對這些身體不滿意,因此施以“規訓與懲罰”。當主語

為身體自身時,身體事件的內涵便具有了多重性。 西元前99年秋天,漢將李陵在前有敵兵、後無援手的極端危險情況下,內心百感交集:當生死關頭國家棄臣于不顧時,臣該如何抉擇?是力戰而死,還是生降匈奴?李陵選擇了後者——這是一種嚴厲的自我放逐,李陵不出意料背上了叛臣的駡名。許暉寫下《生降:丈夫不能再辱》一文,以近40頁的篇幅,細考李陵事件的前因後果,為李陵辯護。此文是全書的華彩樂章,大開大合,痛徹肺腑,但儘管如此,許暉仍然將敘述儘量限定于追索歷史的真實面目,從現實人生的角度,剖析李陵驚心動魄的心路歷程。 作為一個參照,許暉寫到了與李陵有過交集的蘇武。蘇武是一個堅如磐石的愛國者,他被匈奴流放於遙遠寒冷

的北海牧羊,身體遭受極大的痛苦,但始終不改對漢朝的忠貞。那麼,當蘇武與李陵在匈奴的土地上相對而視之時,兩人各自心緒如何?對身負勸降使命的李陵而言,與蘇武的相遇,無異於重溫當日抉擇之苦痛。雖然面對李陵的勸降,蘇武未加一句詈詞,但李陵終究無法避開自我的道德詰問。多年之後,面對漢廷的召喚,李陵拒絕回去,他的回答被許暉用作了此文的標題:“丈夫不能再辱。”這意味著,他認同了李陵抉擇:儘管痛苦縈懷,身負駡名,但人必須捍衛自己的尊嚴。 許暉說:“在背叛和守節的兩極,李陵和蘇武的形象對峙著,又互為補充,形成了中國史上兩種最為極端的人格症。況味難辨——只有這四個字才能形容盡兩人故事和兩種人格症中的複雜意味。”

張承志在評價李陵事件時說:“當他無家可歸,朝廷執行不義的時候,叛變也許是悲壯的正道。”(張承志《杭蓋懷李陵》)雖然國家不義,叛變卻只能“也許”是正道,而且悲壯。 李陵事件的言說困境,蘊含著一種深刻的無奈。 相比之下,嶽飛的遭遇更像一則寓言。嶽飛背上有一枚刺青,“盡忠報國”。《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還說:“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將不孝列為大亂的根源之一。因此,當岳母把“盡忠報國”四字刺刻于嶽飛背上時,已然違背了儒家的孝道,成為岳飛悲劇人生的鋪墊和隱喻。在《刺青:國家主義的刺青》一篇,許暉說:“這枚令國家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歡呼雀躍的刺青,從

此就沉甸甸地壓在嶽飛的背上,在每一處歷史的拐角,痛徹肺腑地提示著他的使命。” 嶽飛的使命就是他的宿命——“報國”必須“盡忠”,而“盡忠”的極致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許暉寫道:“永遠、永恆、永不退色、萬世不易是國家主義烏托邦的終極理想,它渴望把這枚刺青刺進每一個臣民的背上和心中。”通過岳母的行為,我們看到國家完成了這一壯舉,而嶽飛此後的政治生涯,正如他不惜毀傷身體一樣,成為“不斷越界的人生”。當他的越界行為終於超出帝王忍耐的限度時,他被國家徹底放棄。 岳飛面對一日接連而至的十二道金牌時,他的遭遇實際上與面臨著兩難抉擇的李陵有著某種深刻的相似性。李陵要回去,嶽飛要出去,從現實與公理的

角度看,他們都是對的,但國家都予以拒絕。嶽飛能否不顧一切,揮師北上?不能,否則他就是國家的叛徒,像李陵一樣。嶽飛背上的四個大字,成了他一生的夢魘,把他牢牢圈在國家嚴厲目光的審視之下,最終把他推上了國家的祭壇。 苟活于“胡地玄冰”之中的李陵縱然痛苦、寂寞,終究做了一次身體的主人,而身披刺青“慷慨赴死”的嶽飛,不過是國家祭壇上眾多祭品中最顯眼的一道。 兩種改寫 身體事件的複雜之處,不僅在於事件本身,還在於傳播這些事件的角度和策略。伯夷、叔齊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伯夷、叔齊兩兄弟是古代隱士的代表,司馬遷將其高置於《史記》七十列傳之首。在他們之後,更多層出不窮的隱士被歷史記載下來——因隱而顯

,道出了隱的秘密。假的隱士,我們可以拎出一大堆,比如高臥東山時刻準備複出的名士謝安,住在終南山裡翹首北望長安的盧藏用。伯夷、叔齊的隱,是“無道則隱”的真隱,他們以周朝不仁不孝得天下為恥,義不食周粟,采薇為食,最後餓死。 在《潔行:采薇的怨歌》一篇,許暉提出,伯夷、叔齊並非死於無食,而是死於不食,不食的原因是“他們的道德優越感出現了巨大的裂隙”——“野有婦人”指責他們說,你們不吃周粟,吃薇菜,可是薇菜不也姓周麼? 但是這個婦人的出現是可疑的,無論《史記·伯夷列傳》還是《莊子·讓王》,都沒有提到她,她的身影似乎最早出現在劉向的《列士傳》中,而劉向是西漢著名的儒學家,生活在司馬遷之後。我推測,這

位發出嚴厲指控的婦人,很可能是漢人添加的。漢人之所以這麼做,正如張承志在《滿山周粟》中所說:“不食周粟的典故,潔則潔矣,卻使聰明的中國人對它感到顧忌。因為它和中國人的歷史,有那麼一股子彆扭。”周革殷命,從此開闢正統的譜系,而伯夷、叔齊竟以之為不義,漢儒如何能接受? 這個半途出現的婦人身後,依稀閃過御用文人的嫵媚面容和國家嚴峻的目光。她的尖銳指控,類同于國家的道德脅迫,讓兩位不合作者變成了被嘲諷的物件。因此,與其說伯夷、叔齊陷入了道德困境,還不如說他們陷入了儒家的改寫和闡釋。 屈原遭遇的是另一種改寫。 被昏昧國家放逐的屈原,懷抱“甯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的高潔之心,懷石自投汨羅,以決絕的一躍,完成了對國家的無情嘲諷。在《放逐:兩個人的端午》中,許暉說:“和專制國家的意識形態相左,這兩個國家的敵人(只屈原和伍子胥,許暉考證,端午節起源于紀念伍子胥)卻得到了民間的一致懷念,以至於兩千多年來端午的傳統從未中絕。這是一個深刻的提示:端午從來是民間的節日,只要專制尚未*除,它就永遠不可能被官方意識形態所稱許,更不會進入官方節日的譜系。” 但是,端午節終究還是進入了官方節日的譜系,因為國家意識形態改寫了端午節的內涵,“端午節在今天蛻變成了單純的粽子節和龍舟節,核心價值消散了,形式取代了內容。人們在吃粽子的時候,僅僅想起了一個圖騰化的會寫詩的騷客,同時還

在擔心自己吃到的是不是假冒偽劣的黑粽子。” 事實上,國家意識形態改寫的不只是端午節的內涵。在一年一度的浩大紀念活動中,叛國者(伍子胥)和流亡者(屈原)被推入幽暗的角落,一枚枚隱約的刺青在五月五日的人群中露出燦爛的笑容。 結語 《身體的媚術》是一本令人沉痛的書,閱讀的過程,如同在觀賞一部身體戕害大全,場面絢麗、荒誕而殘暴。即便本書的後半部命名為《愛情考古》,寫盡歷史上的妖嬈女子,卻依然充斥著陰謀、仇恨和死亡,仿佛是為前半部《身體的媚術》填漏補缺。我們如同進入了一個國家主義的“無物之陣”,幽閉黑暗,戕害無處不在,令人絕望。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身體媚術的歷史,就是我們今天面對

的現實,你可以在各種場合發現它的身影:官場、職場、風月場……一個新舊雜陳的“無物之陣”。 有學者認為,魯迅最終找到了反抗“無物之陣”的三種策略:用“真的聲音”彌合語言與真實的裂縫;用看對付被看;用權力對抗權力。作家的權力就是寫作,許暉的策略就是這本《身體的媚術》。  

台灣時空堪輿學創新理論與實踐

為了解決三國 演義 人物 大全的問題,作者謝達輝 這樣論述:

自明末先民由大陸移居台灣帶來風水概念和習俗,分三個階段傳入臺灣,第一階段始於明清時期,因地緣關係以三合派為主流;第二階段約自民國初年由大陸來台的楊藏華帶來《三元地理乾坤國寶》,後乾坤國寶派也在台灣佔一席之地;第三階段是民國38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帶來大量人才,其中不乏風水奇才。各種不同派別風水術開枝散葉,百鳥齊鳴,大放異彩。在多重複雜派別中互相衝擊、干擾,台灣遂成堪輿學大熔爐,各種派別、著作林立,甚至於各自開宗創派,百花爭艷。 民國六十年代後堪輿著作更如雨後春筍,堪稱空前。如三合派、乾坤國寶派、玄空大卦派、抽爻換象派、六親爻神派、玄空飛星派、玄空六法派……其中尚有自創派別、魚目混珠,或

語不驚人死不休者不在少數。台灣因堪輿學術大鳴大放,在不同派別多重視角下,良莠不齊,正統學術與偽學難分。本研究舉2001至2022年之間陰宅、陽宅、企業、工廠等營建案例,有台灣、美國、中國、越南等筆者主庚規劃之實際案例,並以三合、三元等六家派別兼容並蓄,找出最佳促使財丁兩發之合理風水術,期能以《詮釋學》之「視域融合」提出新的方法與新的理論。 2022案例中乃堪輿大師仙逝之埋藏風水實例,陳大師徒弟有數百之眾,但大多僅專通某一門派,他希望以玄空為主,並兼容各家派別,完成他身後大事。因此,指定筆者主庚,期望不負陳大師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