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書店 走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三餘書店 走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文萱等寫的 喜歡讀書寫字的京都旅樂 和巴代的 散步讀冊好日頭:高雄作家帶路、在地讀物、獨立書店的美好旅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文化局重磅出版繪本與文化專書推出3場走讀活動遊歷書中場景也說明:12/31(六)蚵仔寮:來去港口邊的里長雜貨鋪。報名專線:三餘書店07-2253080。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設計學研究所 范國光所指導 馮婷婷的 後殖民主義下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策略研究 (2021),提出三餘書店 走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動畫電影、後殖民主義、敘事文本、身份認同、文化認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劉季倫所指導 邱旭玲的 戰後初期海派方型周報中的情感表達(1945-1947) (2021),提出因為有 戰後初期、海派方型周報、情感表達、情感性平民公共領域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餘書店 走讀的解答。

最後網站∵閱讀關鍵字∷【走讀】——書林王才宜ft. 三餘鍾尚樺| 獨立 ...則補充:書林書店行銷王才宜,以及三餘書店負責人鍾尚樺,分別在北台灣及南台灣,深耕地方走讀,用腳實踐他們對這塊土地的愛,兩人一同暢談這幾年在地方所做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餘書店 走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喜歡讀書寫字的京都旅樂

為了解決三餘書店 走讀的問題,作者王文萱等 這樣論述:

京都是古典的、日常的,更是喜歡讀書寫字的。 追隨作家足跡,漫遊藝文小店,在京都的每一天,都是遊樂。   ★  17位文學職人的文旅行事 × 日常詩意私拍攝影 × 京都文青遊樂提案 ★   京散策 ── 隨意漫步古今的物語導覽   京地圖 ── 適合緩慢移動的文旅路線   京文學 ── 隱身街邊巷弄的文學事情   京旅樂 ── 晃遊普通生活的藝文角落   京特色 ── 私藏祕密文感的京都選物   試想,京都的一天可以這樣過。   清晨醒來,沿鴨川散步,走進森見登美彥的舞台,在手づくり市挑選手作小物,再細細品味芥川龍之介、竹久夢二、中原中也筆下的京風模樣。   午後,走過夢浮橋,尋訪源氏

物語,別忘了嚐一口中村藤吉名物。   入了夜,搭乘叡山電鐵,惠文社的窗口映出暖亮燈光…… 名人推薦   「難得是這樣的路過,前後都有句子,只拿京都當一個過場……,挑幾間小時候心愛的店家──假裝,那些食舖也伴過我的青春期……。」── 孫梓評〈京都快閃〉   「宇治川上千帆過盡,千年戀路今猶在,宇治還是宇治,來來去去的,是旅人?或是難斷難捨難離的貪戀眷愛?」── 曾郁雯〈宇治戀路〉   「他的高瀨川上泛起的是紛飛的翠綠火星或者飄飄凋謝的櫻花香氣呢?是鮮紅如血的紅葉抑或是疏疏落落的雪花?」── 倉本知明〈飛舞高瀨川的螢火蟲〉   「看哪,夢二畫中彈著三味線的和服美人,以及身著洋服啜飲著咖

啡的摩登女性,似乎就在眼前呢。」── 王文萱〈在歷史都市中感受竹久夢二〉   作者簡介 神小風   編輯、小說家。畢業於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著有小說《背對背活下去》。 吳若彤   因川端康成的《古都》與古都京都結下多年之緣。台灣大學日文系畢業後,負笈至日本京都大學攻讀碩博士班,學習日本近現代文學。研究之餘,曾修習穿著和服、日本茶道、三味線等日本傳統技藝等身為京女的必須修養,參與京都在地人的生活點滴等等,發掘文字之外的京都之美與日本文化精髓。曾任《秋刀魚》京都採訪隨行口譯之一,線上誌《說書》撰寫「司馬遼太郎台灣紀行書評」,《

聯合文學雜誌》訪問直木獎得主《流》作者東山彰良母親、谷崎潤一郎紀念館,京都採訪隨行與文章撰寫等。 陳明姿   日本東北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日本語文系系主任,台灣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日本京都大學邀請教授,日本國文學資料館客座教授,專長為日本平安朝文學、中日(台日)比較文學,著有《唐代文學與平安朝物語之比較研究》等。 曾郁雯   1986年臺大歷史系畢業,知名作家與珠寶設計師,因珠寶作品深具文學底蘊,充滿甜美詩意, 被台灣媒體譽為珠寶詩人。 美國寶石學院之研究寶石專家(G.I.A—G.G)。現任台灣珠寶創意設計師協會副理事長、TJDMA台灣珠寶金工創作協會會員。歌詞創作〈幸福進行曲〉獲

第36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劇本《天馬茶房》獲第36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提名。歌詞創作〈阿嬤的雨傘是一朵花〉入圍第16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入選96年、100年、101年年度散文選。著有珠寶專書《珠寶,女人最好的朋友》、《就是愛珠寶》、《美人紀─珠寶搭配美學》;及《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近作為攝影散文集《光影紀行》、《京都之心》、《和風旅人》、《綺麗京都》;小說《珠寶情人》。 王文萱   網路筆名Doco。京都大學博士,研究日大正時代畫家竹久夢二。譯作二十餘本,並主持日本傳統文化推廣組織【MIYABI日本傳統文化】。日本傳統文化相關資格:全日本和服顧問協會會員、和服顧問九級、日

本裝道禮法和服學院禮法講師、日本生田流箏曲正派邦樂會準師範、日本茶顧問等。個人著作《京都爛漫》(一起來出版社,2013)。 陳銘磻   曾任國小教師、電臺廣播節目主持人、雜誌社總編輯、出版社發行人、電影編劇。耕莘寫作會主任導師、救國團復興文藝營駐隊導師。獲二○○九年新竹市名人錄。大愛電視臺〈發現〉節目主持人。以〈最後一把番刀〉獲中國時報第一屆報導文學優等獎。曾獲金鼎獎最佳出版品獎。《情話》、《軍中笑話》、《尖石櫻花落》入選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香火》、《報告班長》、《部落•斯卡也答》為電影原著。   著有:《賣血人》、《最後一把番刀》、《父親》、《陳銘磻報導文學集》、《夢浮伊豆》、《花心

那羅》、《雪落無聲》、《新店渡》、《青雲有路志為梯》(中英文版)、《在旅行中遇見感動》、《微笑,花散里》、《安太郎の爺爺》、《我在日本尋訪源氏物語足跡》、《我在日本尋訪平家物語足跡》、《川端康成文學の旅》、《三島由紀夫文學の旅》、《跟著夏目漱石去旅行》、《跟著谷崎潤一郎遊京阪神》、《跟著坂本龍馬晃九州》、《跟著芥川龍之介訪羅生門》、《我在京都尋訪文學足跡》、《我在奈良尋訪文學足跡》、《作文高手大全集》、《片段作文》、《情緒作文》、《國門之都》、《誇飾作文》、《木藝師游禮海》等百餘部。 楊双子   本名楊若慈,一九八四年生,台中烏日人,雙胞胎中的姊姊。三十歲與妹妹若暉死別。楊双子原為雙胞胎共

用筆名,真正啟用時僅餘姊姊一人。楊双子所寫一切,都獻給若暉。近作為《撈月之人》、〈木棉〉。 倉本知明   生於四國的海灘小鎮。日本立命館大學博士班畢業,專攻比較文學。目前於文藻外語大學講授日本語、日本文化等課程。兼職翻譯,致力於台灣文學的譯介,已出版蘇偉貞的《沉默之島》、伊格言《零地點》日文譯本,明年預計出版王聰威的《生之靜物》譯本。 張東君   科普作譯者、推理評論家。臺大動物系學士碩士、日本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博士班結業。曾擔任公共電視節目《奇妙的動物》主持人。現任臺北動物保育教育基金會祕書組組長,餘暇從事科普寫作及口譯、筆譯等。著有《動物勉強學堂》、《是誰把驢子變斑馬》、《象什麼…

…》、《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等,目前著譯作超過一百五十七本,並開始朝譯著等身、著作拼年齡前進。為第五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少年組特別獎翻譯類、第四十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得主。 劉怡臻   生於台灣台中,台灣大學日文所碩士。歷經京都交換學生、日商工程事務所工作, 現就讀明治大學博士班課程中。撰寫論文以日治時期台灣文學與日本近代文學的交涉為主題,研究作家有石川啄木、王白淵、吳瀛濤等。2017年春天起於《幼獅文藝》撰寫亞洲消息日本篇。 左京都男子休日委員會   生活旅行創作團體,曾出版書籍《左京都男子休日》與《北海道央男子休日》,並持續以「你的生活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為概念,展開一連

串跟「休日」有關的創作計劃。 陳瀅羽   曾在日本走跳一年。返台後患有購書強迫症,目前在三餘書店治療中。 陳允元   一九八一年生於台南。台大台文所畢,政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曾任政大中文、真理台文、永和社區大學講師,早稻田大學外國人研究員。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等。著有詩集《孔雀獸》(行人文化實驗室,2011)。與黃亞歷合編有《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行人文化實驗室,2016)。 孫梓評   一九七六年生。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著有散文集《知影》、詩集《善遞饅頭》等。 宋欣穎   出生於台北。台大政治系畢業,曾於京都大學進修過電影理論,但最後在美國芝

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取得電影碩士,主攻編導。當過影劇記者、報紙雜誌專欄作家、偶像劇編劇、京都KTV店員…現職為編劇與導演。2010年回到台灣後,開始電影創作並擔任多部紀錄片剪接指導。2013創作動畫短片《幸福路上》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獎、金穗獎最佳動畫片、高雄電影節最佳觀眾票選獎等多項肯定並入圍多項國際影展。因此而延伸出的同名長片計畫,更得到2013年金馬創投的百萬首獎。2015年秋天,出版第一本散文集《京都寂寞 Alone in Kyoto》《幸福路上》動畫電影即將於2017年年底上映。目前正在籌備下一部劇情長片,有時擔任微電影或短片編導。   章一、古典的轉角 走吧!讓我們到宇治去!

《源氏物語》在宇治 千年之都的文藝流光 宇治戀路 《源氏物語》當中的日本傳統文化   章二、時光的星跡 在寺廟散步才是正經事 《平家物語》,京都的戰爭史詩 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麗──象徵幽玄風情的川端康成與古都 等不到滿開就自己散落的櫻花──象徵滅絕美學的三島由紀夫和金閣寺 雪金閣 壽岳章子──回憶往昔一切如翻閱長篇繪卷 宮尾登美子──京女的抉擇 「京嫁」之都──探訪宮尾豋美子文學中的京女舊事 川面倒影的人性疙瘩──森鷗外的高瀨川 飛舞高瀬川的螢火蟲 京都藝文地點   章三、異色的晃遊 京大的奇幻青春行 在京都,讀森見登美彥與萬城目學 京都錯置遊記 京都的推理劇場 跟著山村美紗遊京都 寺町通

裡的西班牙窗戶──吹向詩人中原中也的風 日本近代詩搖盪的異色─京都   章四、文青的日常 文青最裡想的書店散步路線 旅途中的心靈洗滌,逛京都獨立書店 最冷也最熱的京都──走讀良露 宵山夜遊 戀在京都──竹久夢二與彥乃 在歷史都市中感受竹久夢二 梶井基次郎──到丸善放置檸檬吧! 京都快閃 我的京都日常 時髦又古老的京都食魅力   跟著山村美紗遊京都 文/張東君跟著山村美紗遊京都,是件很容易辦到的事情。因為基本上,在她的小說中,已經把非去不可的名勝古蹟大都走過一遭,值得造訪的各種店也都介紹過一輪。而由於這是京都,不論山村的小說已經出版了多久,在作品中出現過的場景大多數也都還在,非常的歷久彌新。

京都,是個連我這種超級大路癡也知道東南西北的地方。京都是個盆地,在每年八月十六日晚上的五山送火儀式中,從晚上八點起到八點一刻或八點半為止,在東山連峰上會燃起「大」、「左大文字」、「鳥居」、「船型」、「妙法」等字照亮西方的天空,讓在盂蘭盆時來到人世間的靈魂找到路回去。而在其他日子哩,只要看到山上有個大大的「大」字,那就是東邊。再看看貫穿京都市的鴨川,上游是北邊、下游是南邊。只要你知道水是從上游往下游流,就知道東南西北的方位了。假如還想要記得各條馬路的話,京都有首大人小孩皆朗朗上口的〈手毬歌〉,把京都東西向的路名從北邊的丸太町通一路唱到九条通,在不知道該往哪邊走的時候只要唱一下,立時分曉。這連《名

偵探柯南》電影的〈迷宮的十字路〉都用上了,想知道怎麼唱,請複習電影。京都全年都適合遊客造訪,但是假如想要看一些特殊的祭典或是展覽,就一定要事先做功課,確認那是在哪一天,或哪幾天。像我做研究看青蛙的法然院,一年只有四月一日到七日、十一月一日到七日的兩個星期有公開展示寺中珍寶的屏風畫等。京都大學旁的吉田神社,是想考上京都大學的學子們在入學考試之前都會去拜拜的地方。而她也是在二月二日到四日的節分祭看鬼,邊吃豆子邊用豆子丟鬼最有名的神社。去吉田神社之前,想買伴手禮,可以去日本僅剩的手工金平糖店「清水綠壽庵」,嚐嚐做一顆得花兩星期的季節限定水果金平糖;想吃麵包簡餐喝咖啡,就去有「百萬遍」暱稱的知恩寺旁的

進進堂。這樣一來,不只山村美紗而已,就連森見登美彥及萬城目學的小說場景也能夠一併解決。

三餘書店 走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透過雨果的詩,其實可以放大到整個生命的關照。」——#甘耀明

甘耀明老師將雨果的這首詩借用在新作《成為真正的人》中,將主角的思念表露無遺⋯⋯
一起聽甘耀明老師親自朗讀雨果的這首詩!

〈天明破曉時〉
天明破曉時分,田野微曦之際,
我將啟程,知道你在等我
我將穿越森林,穿越峻嶺
我再也無法與你遙遙相隔
我走著,關照著我的思緒
外面的一切,我充耳不聽聞
看不見也聽不見
獨自一人佝摟著背,交合著掌
傷心之餘,白天亦有如黑夜
我不去看夜幕低垂的昏黃
也不去看遠處歸來的帆影
當我到達時,將在你墳上
放上一束冬青與綻放的歐石南……

朗讀|甘耀明
詩作 | 維克多‧雨果

═════​

▋台灣文壇首部以1945年「三叉山事件」史實為基底​
▋甘耀明2021年灼人小說《成為真正的人》​
▋博客來選書👑誠品選書👑金石堂強推書👑​

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
博客來:https://reurl.cc/a5K4xZ
金石堂:https://reurl.cc/Xe8kOg(限量簽名藏書印版)
誠品:https://reurl.cc/Gd6dZZ(限量簽名藏書印版)
讀冊:https://reurl.cc/yn8g5M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甘耀明最新炙熱又動人的長篇小說​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後殖民主義下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三餘書店 走讀的問題,作者馮婷婷 這樣論述: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各國間的經濟、文化都在進行深入的交流,在國與國之間的頻繁往來中往往會夾帶異質的文化和價值理念,無形中對他國造成影響,文化的傳播已經成為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手段。而在當代以視覺為主導的社會中,文化軟實力的傳播與滲透更多的會倚仗於視聽語言,動畫電影作為文化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易於傳播,且受眾廣泛,不只承載了青少年的文化啟蒙,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文化價值觀念,因此其蘊含的權力話語和文化霸權不容忽視。美國作為動畫領域領先國家,其文化與意識形態也隨著動畫電影的放映在全世界進行傳播,在影片中甚至以異化“他者”的方式進行文化滲透,因此本研究將中美兩國中國題材動

畫電影作為研究對象,以後殖民主義的視角,將動畫電影作為文本進行分析,運用敘事學和結構語義學的相關方法,探尋了美國動畫電影文本背後所隱藏的文化權力關係,以及在動畫電影文本中對“他者”和“自我”身份建構的方式和目的。同時認清中國動畫電影文本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提出了當前中國動畫電影的自我文化身份認同可以從紮根傳統文化建構自我和在第三空間中與異質文化平等協商兩個維度進行的發展路徑,以期可以為中國動畫電影未來的創作與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散步讀冊好日頭:高雄作家帶路、在地讀物、獨立書店的美好旅程

為了解決三餘書店 走讀的問題,作者巴代 這樣論述:

一條蜿蜒小巷或一片寬闊山海,最愛偶爾一次的晴空眺望。 我們享受懷著書,跟著人,漫無目標的晃悠, 在幾處無名小攤流連貪吃,在一家書店佇足安歇, 就好像從來沒到過高雄似的,有一點點不想告訴他人的秘密,重新抵達一回。   透過高雄作家、創作者的回憶與高雄場景結合,讓讀者能用更多角度看待高雄。全書分成四大區域,每區都將有兩位作家導覽他們的私房地點、專文撰寫及作品文章摘錄等,並且每區都將介紹兩家特色書店,讓人們能更清楚地認識高雄的文學面貌。   走進高雄,認識臺灣最獨一無二的山海與城市景緻。   享用文學,讓我們經由文字創作與創意閱讀,啟發更敏銳的心靈。   練習風格,藉由鄉鎮庶民生活探訪,我們

將更懂得自己的幸福所在。   讓高雄作家來帶路,不僅增加高雄文學的能見度與影響力,也讓更多人因此深入城市、在地精神,發掘高雄的個性與內涵,構築出豐富多元、壯麗深厚的文學風景,從而能呈現當代高雄文化的一個面向,讓更多人認識高雄,愛上高雄。     23位作家、攝影、繪者邀你一起來走讀高雄   林生祥 江舟航 鄭順聰 郭銘哲   巴代   凌性傑 楊佳嫻 言叔夏   李慧宜 林崇漢 黃信恩 林靖傑   劉芷妤 王昭華 陳茹萍 蘇明如   劉書甫 鍾舜文 林欣昉 余嘉榮   施合峰 林建志 水瓶鯨魚     9間散布高雄各地的獨立書店   有間書店 第一書局 慶芳書局   絹窩 糧光書坊 意滿漁

  文仁書局 城市書店 MLD Reading   8篇高雄經典選摘   夏夏:「鳳山‧詩四首」        梁明輝:《大樹的辦桌》   焦桐:《味道福爾摩莎:焦桐精選高雄小吃地圖》   林佩穎、李怡志:《港都人生 鹽埕市井》   馮翊綱:《戰國廁》   李進文、張啟華:《詩與藝的邂逅》之〈醉在福聚樓〉與〈旗后福聚樓〉   潘弘輝:《水兵之歌》   李昌憲:《加工區詩抄》   這些是來自作家們對高雄的記憶……   巴代   「那一大片新穎的公寓大樓取名為『勵志新城』,成為北高雄各眷戶的新眷村,舊眷村拆除,從此成為歷史名詞。」──〈故事背後的故事與日常〉   言叔夏   「山頂有座巨大

的墓園倒是在霧中螁得像是蟬翼般輕巧。墓園的鐵柵門深掩,園子裡有一女子低頭看書。她是這個墓園的什麼人?為什麼要在這裡看這樣的一本書?女子發現了我們。」──〈造霧的鎮〉   林生祥   「『這是一條會唱歌的河』,站在高美大橋上,林生祥這麼說。」──王昭華〈我庄大地〉      凌性傑   「讀國中時,江西傳藝外省麵撫慰了我苦悶的口腹。沉重的升學壓力下,我倚賴食物與寫作來紓解壓力。」──〈少年遊──仁武、大社、文學夢〉   郭銘哲   「結帳時老闆娘對我露出了一個詭異又曖昧的眼神。當時的我們,正踩在各種狀態和狀態的交界,我無法確定這樣的交集只是貪戀對方所表現出的崇拜感,還是真的心動?」──〈年

少食代〉   楊佳嫻   「盤腿坐地上,低著頭翻頁,到底年紀小,從來也不會骨頭痛肌肉痠。平日還只能週末下午去,寒暑假那就不得了了,幾乎以書局為家。」──〈書與牆〉   鄭順聰   「我和獼猴對望,牠看著我,我看著牠;我看獼猴猶如動物園的生類,還是,獼猴待我如被山林圍困的走獸。」──〈柴山文學旅人〉   江舟航   「六龜隧道的外圍,沿途滋長的豔紫荊,是我回家路上最美麗的指引,也是每回從家外出求學、工作時最不捨的掛念。」──〈隧道旁的豔紫荊〉   23位高雄作家、攝影、繪者攜手呈現,重新譜寫各自記憶中的打狗樣貌,   滿懷熱望的文學演繹,帶你貼近南方文字體感!   高美橋下的荖濃溪畔‧

六龜穿梭時空的隧道   柴山裡頭奔跑的少年‧三民青春飲食回憶錄   岡山故事背後的日常‧仁武少年的文學夢遊   前鎮少女的閱讀童年‧林園天空造霧的小鎮   23位作家、攝影、繪者私家帶路X 9家在地獨立書店深入專訪 X 8種風格各異的經典選摘   探索高雄的多元可能與深厚魅力,專屬於你的高雄之旅就從本書開始!  

戰後初期海派方型周報中的情感表達(1945-1947)

為了解決三餘書店 走讀的問題,作者邱旭玲 這樣論述:

二戰結束後的最初幾年,上海誕生了一類大衆通俗流行刊物——海派方型周報。在戰後社會氛圍低沉、報業環境惡化、經濟蕭條的情況下,為求得自身生存,它努力探索自我風格,形成了兼具大報關注民生和小報縱情肆意的特點,以及私人性、平民性、自由性和情感性的話語特色。它憑藉著「為民服務」的自我定位和通俗化的情感性表達贏得大眾共鳴,將自身打造為一個情感性的平民公共領域。在海派方型周報眾多的書寫文本中,有三類社會性情感議題受到較多關注:對自我身份認同的迷茫感、對外族排斥又迷戀的矛盾感以及對漢奸群體高度一致的憤怒感。分別從自身、他者、群體三個視角展現了戰後上海市民的情感認知和價值觀念。這些情感表達的背後具有共同話語的

基礎,即敘述內容都與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大眾的情感和日常經驗通過這三個議題皆可有所反映。總體說來,海派方型週報中的情感表達具有以下特性:立場主導,態度鮮明;用詞豐富,情感充沛;形式多樣,敘述為主。面對時代共同的議題,方型周報用情感性的方式展露了它獨特的表達。方形周報中的情感表達實質上是市民對外展露自我經歷和感受的文本,可以從文本的形塑過程和社會意涵兩方面認識這些情感表達。要探析方型週報中情感表達文本的生成和形塑過程,必須要考慮在其中進行情感表達的群體,即作者群和讀者群。作爲方形周報的推動者,三四十年代的小報文人基於自身志趣和關懷,利用豐富的報業經驗、寫稿能力和關係網絡,打造出方形周報這一平臺

,引領並吸引著讀者大衆的參與,逐漸共同搭建出一個具有明確主體和獨特情感風格的情感共同體,生產出各類情感表達文本。同時,這些情感文本提供了一種在宏大敘事外的記述歷史的方式:私人敘事的視角、個體表達的形式和公共領域的呈現。這種方式從私人角度和個體體驗認識、理解與闡釋社會風貌,正反映了市民文化對於社會權威和主流話語的對抗和解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