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世界第二大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力民寫的 太平洋島嶼戰全書(1941-1945) 和潘美玲、陳世慧、童貴珊...等的 島國.人嶼(套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言實 和經典雜誌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 羅仕龍所指導 陳韻如的 漂流與突圍──廖鴻基海洋書寫意識研究 (2021),提出世界第二大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廖鴻基、海洋文學、海洋書寫、海洋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所 張瑋琦所指導 李秋雲的 蘭嶼達悟族的米食接觸歷程 (2021),提出因為有 蘭嶼(紅頭嶼)、達悟(雅美)、白米、飲食選擇的重點而找出了 世界第二大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世界第二大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太平洋島嶼戰全書(1941-1945)

為了解決世界第二大島的問題,作者黃力民 這樣論述:

《太平洋島嶼戰》全景式描繪了1941—1945年太平洋戰爭全部島嶼作戰史。作者以島嶼攻防立論,兩棲戰、地面戰、海戰、空戰由此展開,時間、空間脈絡分明,戰略意圖、戰場態勢清晰,詳列各方部隊、將帥、兵器、艦艇、軍機,評判戰術、戰法,兼及島嶼地理、生態各方面。 黃力民,中國計量大學教授。在《文匯報》《社會科學報》《社會科學論壇》《中國圖書評論》《二十一世紀》《軍事歷史》《軍事史林》《當代海軍》《抗日戰爭研究》《軍事歷史研究》《南方周末》等發表歷史、軍事論文數十種,出版專著《日本帝國陸海軍檔案》。 第一章 浩瀚大洋島嶼戰 島嶼戰主線 1 / 所謂“跳島戰術”

7 / 美國人的島嶼課 10 / 海洋 島嶼的形成 10 / 茫茫大洋一島難尋 11 第二章 日軍橫掃太平洋(1941年12 月7日—1942 年 6月8日) “馬來之虎” 14 / 第一次菲律賓之戰 18 / 侵華日軍南取香港 23 / 關島陷落 25 / 威克島奇跡 25 / 英屬吉伯特群島 27 / 澳屬俾斯麥 群島 28 / 英屬婆羅洲 28 / ABDA 無助荷屬東印度 29 / 日軍追加島 嶼目標 35 第三章 巴布亞半島日軍進攻受挫(1942 年 5月3日—1943 年1 月22日) 珊瑚海首次航母對決 41 / 日軍改從陸路進攻 46 / 海軍獨力登陸米 爾恩灣 48 /

科科達小徑南海支隊無功而返 49 / 布納—戈納之戰 51 / 南海支隊解散 53 第四章 瓜達卡納爾島爭奪大戰(1942 年 8月7日—1943 年 2 月7日) 從頭做起 56 / 美軍首次登陸戰 58 / 瓜島地面戰 61 / 六次大海 戰 74 / 白天航母戰、黑夜艦炮戰 91 / 航空戰 92 / 荒島大戰檢討 94 第五章 阿圖島“玉碎”(1943 年 5月11日—8月15日) 唯一的寒區作戰 98 / 阿圖島海戰(科曼多爾群島海戰) 100 / 攻佔 阿圖島 100 / 基斯卡島:史上最接近實戰的登陸“演習” 103 / 最早的“玉 碎”之說 104 第六章 新喬治亞群島蒙

達機場爭奪戰(1943 年 6月30日—10月9日) 新喬治亞群島大勢 106 / 盟軍戰略企圖與南太平洋指揮體制 108 / 中所羅門日軍 109 / 最後的山本五十六——“航空指揮官” 110 / 奪取蒙 達機場 112 / 海上對抗 114 / 日軍大退卻 118 / 中所羅門終結 120 / 日本絕對國防圈及其前衛線 121 第七章 新幾內亞島北岸西征 3000 公里(1943年6月30日—1944 年7月31日) 世界第二大島 122 / 俾斯麥海海戰 123 / 日軍放棄萊城、薩拉馬 瓦 127 / 爭奪芬什哈芬港 129 / 賽多爾:錫奧、馬當之中點 130 / 放過馬當韋瓦克

、躍進艾塔佩霍蘭迪亞 131 / 瓦克德島修建機場 134 / 第 18 軍:向西還是向東 135 / 攻佔比亞克島、農福爾島,跨過極樂鳥灣 137 / 跨過馬諾誇裡、攻佔桑薩波(Sansapor) 140 / 莫羅泰島直指菲律賓 141 / 新幾內亞島日軍殘局 142 / 新幾內亞島作戰點評 143  第八章 布幹維爾島兩軍對峙(1943 年11 月1日—終戰) 北所羅門概況 147 / 日軍態勢 148 / 登陸蜂腰部 149 / 奧古斯塔 皇后灣海戰 151 / 日軍空襲托洛基納、美軍空襲拉包爾 153 / 美軍鞏固 登陸場 155 / “31 節伯克” 155 / 1944 年日軍地

面進玫 156 / 1945 年 澳軍圍剿 158 第九章 吉伯特群島“恐怖的塔拉瓦”(1943 年11 月21日—11 月24日) 中太平洋首攻吉伯特 161 / 吉伯特的日本海軍 162 / 塔拉瓦血 戰 1 64 / 美軍再上馬金島 167 / “恐怖的塔拉瓦”反思 168 第十章 新不列顛島:合圍拉包爾(1943 年12 月15日—終戰) 外南洋日軍重鎮 172 / 盟軍新不列顛島戰略 175 / 攻佔阿拉維 176 / 攻佔格洛斯特角 177 / 對拉包爾的封鎖圈 178 / 拉包爾大結局 180 第十一章 馬紹爾群島:狂轟濫炸誇賈林(1944 年 2 月1日—2 月7日) 馬

紹爾群島日軍據點 182 / 美軍作戰計畫 184 / 麥哲魯兵不血刃 186 / 攻佔誇賈林島 186 / 炸垮羅伊—那慕爾島 187 / 尾聲 188 第十二章 埃內韋塔克環礁:日軍前衛線崩潰(1944 年 2 月17日—2 月24日) 中太平洋大勢 190 / 轟炸特魯克群島 192 / 攻佔埃內韋塔克環礁 194 / 日本絕對國防圈前衛線崩潰 196 第十三章 阿德默勒爾蒂群島:大型艦艇整備基地(1944年2月29日—3月25日) 阿德默勒爾蒂群島概況 198 / 倉促決定、歪打正著 199 / 麥克亞瑟 當天上島 200 / 外南洋作戰終結 202 / 希阿德勒灣基地糾紛 203

第十四章 南雲忠一命喪塞班島(1944 年 6月15日—7月9日) 馬利安納群島的戰略地位 206 / 日本人驚恐 B-29 要來了 207 / 中 太平洋日軍指揮中樞 208 / 登陸島南部 211 / 馬里亞納海戰 214 / 20 天地面激戰 222 / 塞班島“玉碎”、東條內閣下臺 224 / 今日塞班島 225 第十五章 美軍收復關島(1944 年7月20日—8月12日) 關島形勢 228 / 關島登陸戰 230 / 美國人重返關島 232 第十六章 原子彈從提尼安島出發(1944 年7月24日—8月1日) 第 1 航空艦隊司令部 234 / 狹窄海灘登陸 236 / 角田覺

治為何沒 有追晉大將 239 / 彩雲艦偵的牛氣 240 / 馬利安納群島的尾巴 240 / 日本陸軍失去進入中太平洋最佳時機 241 第十七章 帕勞群島:貝裡琉硬碰硬(1944 年 9月15日—11 月27日) 帕勞群島形勢 243 / 為何從關島向南 244 / 日軍作戰計畫與兵力 246 / 曠日持久的貝裡琉之戰 247 / 攻佔安加爾島 250 / 烏利西環礁前進基地 251 / 帕勞群島結局 251 第十八章 打回菲律賓、首攻萊特島(1944 年10月20日—12 月25日) 打回菲律賓、首攻萊特島 253 / 日軍如約來到萊特島 255 / 龐大陣 容、輕鬆登陸 257 / 萊

特灣大海戰 260 / 日本陸軍“添油” 273 / 美軍 佔領奧爾莫克、日軍終止萊特決戰 276 / 萊特島日軍七零八落 278 第十九章 呂宋島大會戰(1945 年1 月9日—6月28日) 日軍最龐大的野戰集團 281 / 民都洛島作戰 283 / 山下奉文與麥克 亞瑟如何策劃呂宋島地面戰 285 / 艦隊艱難闖關、陸軍順利登陸 289 / TF38 離開菲律賓戰場 292 / 克拉克基地建武集團潰敗 293 / 收復馬尼 拉 295 / 馬尼拉以東與比科爾半島:振武集團潰敗 297 / 北呂宋持久作 戰 2 99 / 呂宋島結局 303 / 美軍參戰部隊 306 第二十章 血腥硫磺島

(1945 年 2 月19日—3月16日) 硫磺島日軍防務 307 / 美軍進攻準備 310 / 登陸硫磺島 312 / 折缽山與元山 314 / 日軍最後陣地 315 / 戰爭的數學 316 / 日本陸軍 晉升烏龍 318 / 小笠原群島日軍投降 319 第二十一章 沖繩島 24萬亡靈(1945 年 4月1日—6月21日) 日軍沖繩島防務 322 / 登陸前火力準備 324 / 登陸首日佔領機 場 326 / 陸戰隊攻佔北部 327 / 南線嘉數高地激戰 328 / 日軍反擊 失敗、美軍佔領首裡 329 / 糸滿摩文仁村最後激戰 330 / 日軍海空自殺 攻擊 333 / 24 萬死難者

337 / 地面推進還是機動登陸 339 第二十二章 中、南部菲律賓大清剿(1945 年 2 月28日—終戰) 巴拉望島與棉蘭老島三寶顏 342 / 班乃島與內格羅斯島西北部 344 / 宿 務島、保和島及內格羅斯島東南部 345 / 蘇祿群島 347 / 棉蘭老島 348 第二十三章 婆羅洲最後的登陸戰(1945 年 5月1日—8月15日) 澳軍為主 352 / 打拉根島 353 / 納閩、汶萊與北婆羅洲 353 / 巴 厘巴板 354 / 麥克亞瑟大巡視 355 第二十四章 日本列島作戰設想 日本本土決戰態勢與九州防務 356 / 日軍自殺特攻兵力 358 / 盟 軍的糾結 359

/ 盟軍登陸作戰計畫 360 / 未進行式懸念 362 / 最後 的海戰(附:太平洋戰爭海戰索引) 364 第二十五章 太平洋涉戰島嶼大盤點 戰爭陰影下的太平洋島嶼 366 / 交戰島嶼的不同開端 369 / 交戰島 嶼的不同結局 370 / 由艦到陸階段的對抗強度 372 / 死于島嶼戰、海空 戰的日軍將官 373 / 最後的島嶼日軍 374 / 盟軍地面部隊戰曆 379 附錄 Ⅰ 二戰美軍飛機、艦艇簡表 383 附錄 Ⅱ 二戰日軍飛機、艦艇簡表 392 參考文獻 401 4

世界第二大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解鎖地球第一個 Youtuber 來賓來啦!鼓掌歡迎「融融歷險記」的 Ben 帶我們一探西巴布亞食人族部落!你知道西巴布亞在哪裡嗎?不知道就趕快點開收聽這集,保證你愛到變成西巴布亞的形狀。

巴布亞島身為全世界第二大島,也是高度未開發的區域。巴布亞島東邊是獨立的國家巴布亞新幾內亞,西邊則是印尼的領土西巴布亞。雖然如此,西巴布亞跟印尼之間,可是有超過五十年的風風雨雨,自由巴布亞運動也從未停止。

雖然是印尼國土的一部分,西巴布亞跟印尼主流文化大不相同,種族、語言更是不一樣。在相對未開發的這裏,依然有成百上千的部落盤踞山頭與原始叢林,其中更有許多「食人族部落」!這種危險的地方最適合融融歷險記的精神,越是冷門越要去!Ben 這集就帶領我們解鎖西巴布亞原始的食人族部落,深入西巴布亞的核心區域一探究竟!

到底食人族部落裡面的情況怎麼樣?他們還有在吃人嗎?讓融融歷險記帶我們一起探險吧!

-
附註:
1. 融融歷險記YT
goo.gl/RBEJ6e
2. Instagram☛goo.gl/cBS6U1
3. Facebook☛goo.gl/nn8nyh
4. 經典神書「槍砲、病菌與鋼鐵」: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8457

漂流與突圍──廖鴻基海洋書寫意識研究

為了解決世界第二大島的問題,作者陳韻如 這樣論述:

臺灣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其生活與著作皆不離海洋。在其每部作品中,皆可見其海洋哲思。不只是海與陸,離與返、寬廣與狹仄、小與大、遠與近、水面與水下、深淺浮沉,以至於山、岸與河口,都有其繁複辯證。而人與海洋生物、群己之間甚至是父女關係,都在海洋中獲得新的視野與相處。本文以「人」與「海」的關係為軸心發散,從空間、彼我以及文類與策略等面向深入討論。「漂流」與「突圍」,是廖鴻基的書寫中頻頻出現的語彙,「漂流」是心靈意識,也是其書寫中恆常出現的議題與元素;「突圍」則是海洋原鄉帶給他的動能與結果,也是梳理廖鴻基幾十本作品後可發現其逐漸推進的幾項書寫特色。「圍」,過去是人世帶給他的羈絆囿限,海洋的誘引使其入海

,突破陸地生活的圍困;雖然海上船舶亦具囿限性,卻也因為海洋,使其突破對於海洋的單一視角,由近而遠、由海面而海下、再由海返陸,看見並記錄海洋的繽紛,並賦予船舶更多象徵性與積極意義。而就其書寫文類及策略來說,可看出廖鴻基近年作品的開展與嘗試,無論是海洋文學選集、長篇小說或海洋寓言,又或是海洋書寫與海洋教育的並行。持續的行動與書寫,為臺灣海洋文學譜寫更深廣的題材與風貌,亦打造出一處極具其獨特風格的無域之海。

島國.人嶼(套書)

為了解決世界第二大島的問題,作者潘美玲、陳世慧、童貴珊...等 這樣論述:

  島嶼的故事,是家國的故事。在大洋上自成一體的島嶼,獨立、自治是一點也不陌生的政治議題。無論是尋求島上的自體分裂或者與母國大陸的切斷自立,分離與統一,動亂與和平,是島嶼歷史上的關鍵書寫。二○○八年當《經典》採訪團隊踏上印度洋邊陲的東帝汶時,它還是世界上最新獨立的島國,歷經辛苦爭取來的獨立,時局仍處動盪不安。除了東帝汶,北大西洋上的愛爾蘭,地中海上的賽普勒斯都曾為了獨立付出相當的代價。資源主權的爭奪,是島國難分難解的原因之一,宗教(南北愛爾蘭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糾葛對立)、族裔(南北賽普勒斯的希臘與土耳其族裔的不對盤)之意識型態認同,亦然。   從島嶼起家的大不列顛,原是北海一座不見經傳的大島,經

歷海洋上的無數征戰,甚至因此改寫歷史,成為世界中心的「日不落國」,東方的日本亦樂而效尤。島嶼的位置是兵家必爭,但島嶼的孤絕也可能是出發的動力,從孤懸一方到舉世揚名。《經典》採訪團隊亦分批深入世界第二大島紐幾內亞島,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由西巴布亞到巴布亞紐新幾內亞實地踏查。這座位於赤道南方的島嶼,也是人類學家田野研究的珍貴寶庫,這片古老的土地正面臨傳統與現代的衝擊,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由萬年前的石器時代緩緩擺渡到網路時代來。探訪南半球上的綠色島嶼紐西蘭、藍海上的觀光勝地馬爾地夫、島小志氣大的新加坡,都帶給我們不同的啟迪與發現。而遊走在大洋上的世界諸島,我們發現島國形勢的瞬息萬變讓人措手不及。  

 造訪經濟成就與居住品質號稱人間天堂的冰島,這個國民年均三萬八千一百美元的國家,平靜而富裕,孰知,採訪人員回國不到一年,就風聞冰島破產噩耗,冰雪裡的經濟奇蹟,竟搖身一變成為一則警世驚奇。金融信貸的快速膨脹,像吹泡泡一樣,在西方世界帶來了令人興奮的經濟榮景,然而泡泡破滅之後,希臘、愛爾蘭、英國等歐洲各國亦先後承受了苦果。二○一○年,由艾雅法拉火山所數度噴發的火山灰瀰漫著整個歐洲大陸,癱瘓的不只是歐陸的航運交通,更株連了亟待復甦的歐洲經濟。   儘管世界上百千多個島嶼的變化我們無法盡識,但無論身處偏遠的北國極地或觀光的熱帶島嶼,《經典》聚焦透視出的島嶼故事,始終角度獨特,終極的關切永遠在人,也在土

地。島國之旅,有以教我。這一段長達二年半的島國之旅,採訪人員得以到臨一般人一輩子不可能親訪的極地、斧斤未施的原始雨林,面對島國的極貧、極富、極苦、極樂的對比,增長了難得的國際視野,這樣的豐富收穫,《經典》將之結輯成書,希望也能帶給讀者同樣的觸動。 推薦序 大海湧出的粒粒珍珠:鑑賞《島國人嶼》中的無價珍品  王端正  推薦序 蕞爾小島到蓬萊仙島  王志宏  大不列顛(尋找新方向)撰文/郭怡青 攝影/徐安隆愛爾蘭(堅持作自己)撰文/居芮筠 攝影/徐安隆冰島(冰火淬煉)撰文/童貴珊 攝影/安培淂日本(和而不同的共鳴)撰文/郭怡青 攝影/徐安隆紐西蘭(共生之島)撰文/楊駿北 攝影/杜志剛賽普勒斯(

雲霓已至甘霖未降)撰文/陳世慧 攝影/安培淂馬爾地夫(即沒之島)撰文/居芮筠 攝影/陳弘岱新加坡(小國大志)撰文/潘美玲 攝影/蕭耀華巴布亞紐幾內亞(憂鬱熱帶)撰文.攝影/安培淂西巴布亞(新石器時代)撰文/田哲榮 攝影/安培淂東帝汶(重整中的新島國)撰文/童貴珊 攝影/安培淂 

蘭嶼達悟族的米食接觸歷程

為了解決世界第二大島的問題,作者李秋雲 這樣論述:

本文聚焦於達悟族如何適應「白米」這個外來食材,取代芋頭成為日常主食。本文分作三個時期進行討論:「不食白米期(1895年以前)」、「米食引入期(1895-1945 年)」以及「米食盛行期(1945 年至今)」。本研究第二章進行地圖分析及歷史資料分析,1895年雖曾有西班牙人、荷蘭人、美國人、漢人、巴丹島人的登島紀錄,但幾乎沒有白米交流的事實,族人仍沒有食用白米,可稱作「不食白米期」。第三章著重於分析日治時期相關史料,1895至1945 年期間日本軍方及學者對蘭嶼展開多項研究,與族人有比較緊密的接觸,除了給予工作者白米作為酬勞,亦將族人帶往臺灣大島進行觀光。這時期雖與白米有接觸但生活中依然沒有依

賴白米,可稱作「米食引入期」。第四章進行多方面的資料統合,因1945 年後大量外移人員及宗教進駐、族人前往臺灣大島工作、現代化發展及國家政策的影響,白米在族人的生活中奠定成為「必需食材」基礎。此時,全島通電、電冰箱的運入、交通運輸便利、餐廳設立更為激烈,白米與族人的關係越加密不可分,可稱作「米食盛行期」。第四章最後一節透過民族誌書寫以呈現現今族人的飲食方式及影響飲食選擇的因素。本研究結論是:大部分達悟族長輩仍以芋頭地瓜為主食,接受長照照護者或年長無法到田裡農務的會隨家人食米。若同住家庭仍種植芋頭,回流的族人縱然依舊懷著旅台時的食米經驗,亦會日常食用芋頭,而家中無種植芋頭或未與原生家庭同住的回流

族人則趨向食用白米飯。本研究發現家庭對食用芋頭支持度較弱,將促使孩童直接選擇食米。學校開發民族教育教導傳統文化之餘,營養午餐亦儘量安排每周一次的食用傳統飲食,以提升孩童恢復食用芋頭。白米造成達悟族的飲食變遷並非一朝一夕所成,需從歷史脈絡去追尋族人的身體經驗,無法單憑檢討現在重不重視芋頭文化來解釋之。達悟族對白米的適應歷程雖不長,但族人食用白米是經過了飲食的選擇,而人口流動對飲食的改變往往超過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以白米為主食」在年輕的達悟族人生活當中早已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