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建一路150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中和建一路150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汪軍寫的 碳中和時代:未來40年財富大轉移 和史蒂芬.施奈德的 孤獨與掙扎才是天堂路:賈伯斯及150位領袖人物沒說的體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裕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說明:登記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建一路150號6樓之1. 公司狀態, 核准設立. 每股金額, 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3,300,000. 資本額, 33,000,000元. 實收資本總額, 33,000,000元.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本事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沈明室所指導 黃超興的 我國海軍陸戰隊的角色與定位再省思 (2020),提出中和建一路150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軍事轉型、變革、戰略、角色、定位。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 李亞明所指導 張勝裕的 中共反恐機制研究—以新疆問題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反恐、維穩、新疆工作、維吾爾族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和建一路150號的解答。

最後網站找工作-- 職缺介紹 - 台灣就業通則補充:工作待遇: 月薪28000 - 30000 元; 工作性質: 全職日班:自09時00分至18時00分; 工作地專區別: 工作地非屬專區; 上班地點: 新北市中和區建一路150號5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和建一路150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碳中和時代:未來40年財富大轉移

為了解決中和建一路150號的問題,作者汪軍 這樣論述:

碳中和代表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這個時代中,所有人的財富都將通過碳排放這個媒介進行重新分配,高碳企業的財富會流向低碳企業,增碳行業會流向減碳行業,這些企業的財富重新分配又會逐漸滲透到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讓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本書從氣候變暖的歷史背景和國際氣候談判進程出發,詳細講述了碳中和提出的原因、現狀,以及從國家和企業層面如何實現碳中和。 同時,本書詳細介紹了碳中和帶來的一個新興金融市場——碳交易市場的機制及參與方法,以及一個新興的行業——碳管理行業的業務內容及市場空間。最後,本書以個人角度出發,講述在碳中和時代下,個人應當如何從日常生活、學習就業和投資理財方面為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貢獻。

汪軍 四川成都人,留韓碩士,四川大學碳中和客座講師,公眾號“老汪聊碳中和”作者。資深碳管理諮詢師、培訓師,韓國碳市場專家。2007年加入碳管理行業以來,曾在中韓氣候變化領域相關政府、交易所、審定核查機構和諮詢機構任職多年,曾任韓國三星、現代、浦項制鐵等大型企業的低碳顧問。 在從事碳管理的多年時間裡,曾主導過多項國家及省市級碳管理相關課題研究及碳中和標準開發,參與了包括中國、韓國、肯亞、奈及利亞、迦納等多個國家的碳資產項目開發,以及國內多個地區企業的碳核查。 曾在英國Climate Policy、韓國農村規劃學會、韓國能源氣候變化協會、《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科技與創新

》等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開設公眾號“老汪聊碳中和”,著有碳中和原創文章近300篇,是碳中和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自媒體。   第1章 碳中和的時代已經到來 / 001 1.1溫室氣體——工業文明的副產品 / 002 1.2公地悲劇,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博弈 / 010 1.3碳中和——氣候危機下的人類選擇 / 025 1.4碳中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 040   第2章 中國的碳中和雄心 / 047 2.1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 / 049 2.2碳中和與2222 / 054 2.3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關係 / 062 2.4碳中和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 / 065   第3章 中國的

碳中和路徑 / 071 3.1中國的碳中和總體框架 / 072 3.2能源領域碳中和路徑 / 075 3.3其他領域碳中和路徑 / 090 3.4《巴黎協定》第六條與中國的全球佈局 / 098 3.5實現碳中和後的碳排放構成 / 099 3.6實現碳中和的一些關鍵技術 / 101   第4章 企業的碳中和之路 / 117 4.1從社會責任到 ESG,碳中和的企業訴求 / 118 4.2如何界定企業碳中和 / 122 4.3他山之石,先進企業的碳中和戰略解讀 / 135 4.4企業如何制定一個好的碳中和規劃 / 150   第5章 碳市場——碳中和的資本助力 / 173 5.1為什麼需要碳市場

/ 175 5.2碳交易市場的五大要素 / 178 5.3如何設計並運營一個碳交易市場 / 189 5.4資本在碳市場中的作用 / 193 5.5如何投資碳交易市場 / 195 5.6其他碳減排交易市場 / 202 5.7全球典型碳市場解讀 / 204 5.8其他環境權益交易市場 / 216   第6章 碳中和時代的碳管理行業 / 227 6.1中國碳圈興衰史 / 230 6.2碳管理行業六大業務板塊 / 240 6.3碳排放核算 / 244 6.4碳管理諮詢 / 256 6.5環境權益開發 / 258 6.6 碳金融 / 264 6.7 碳中和 + / 266   第7章 碳中和背景下的個人

選擇 / 275 7.1個人對於碳中和的貢獻 / 276 7.2碳中和趨勢下的個人定位 / 284   後記 / 291 附錄 碳中和相關術語解釋 / 293 參考文獻 / 302     可再生能源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標實現   聯合國發佈的最新氣候分析報告指出,自19世紀以來,人類通過燃燒化石燃料獲取能源,導致全球溫度比工業化前的水準高出了1.1攝氏度,而在未來二十年則繼續升溫,屆時將比工業化前的水準高出1.5攝氏度以上。世界各地極端天氣將更加頻繁和明顯。報告指出,在本世紀末將氣候穩定在工業化水準前1.5攝氏度的溫升、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困難重重。要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未來1

0年需要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因此指出,此份報告是“人類的紅色警報。在煤炭和化石燃料摧毀地球之前,必須要敲響它們的喪鐘!”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自然災害頻發、資源不可持續問題,已成為當前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2020年 9 月 22 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宣佈:中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莊嚴承諾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全球190多個國家再次形成高度共識,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一場以人類呼喚綠色低碳為核心,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能源革命已在全世界展開。在全球氣候變化管控

當中,中國承擔了很大壓力,任務重、體量大,這也意味著中國將為全人類二氧化碳的排放積累做出更大貢獻。作為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無疑將是一場硬仗,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但中國言必行,行必果,已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全面推行綠色低碳迴圈經濟發展。   綜合對比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目前人類可使用的能源中路徑最短、效率最高、可持續利用的能源。在未來幾十年看得見的技術路徑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將會成為碳中和進程中能源供給的主角。有研究報告指出,未來能源組成的40%或80%將由光伏提供,在大概率範圍內,大家認

為這個比例將達到60%到80%。 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1%,提前實現了2015年提出的“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標,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單位GDP能耗強度大幅度降低。在此背景下,加快發展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轉型升級,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是治理我國環境問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根本路徑。實際上,隨著中國光伏產業自身的良性發展和政府部門的堅決落實,再加上良性的經濟迴圈,中國雙碳目標有可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前5到10年實現。 在巨大挑戰和壓力

面前,這次轉型也是很好的機遇。加快低碳發展是落實我國安全戰略的迫切需要,是推動全球一體化,體現大國擔當的必然選擇,更是推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據研究分析,可再生能源將會成為碳中和路徑下主力電力或是所有能源的主要來源。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大國,中國製造的光伏產品和相應資本走向世界,不但支撐且大大加快了發達國家的能源轉型速度,更重要的是,為“一帶一路”沿線及廣大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路徑,説明他們跨過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一步踏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我們相信,“藍天白雲常在、青山綠水常伴”這個美好願景,會在中國製造的推動下,在全人類的共識下,很快在二、三十年變成現實。這個過程中,我們

由衷地感到自身參與環節的重要,也為我們所作出的努力感到自豪。 2021年是中國碳中和目標啟動元年,在未來的30到40年裡,碳中和將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基調,所以每個人都有必要對碳中和進行一些瞭解。《碳中和時代》一書從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說起,針對中國碳中和戰略和路徑、碳市場介紹、碳管理行業介紹及個人碳中和等方面,圍繞碳中和是什麼、為什麼以及怎麼做三個議題,通過大量資料及案例進行了詳盡地介紹,對現實的工作和生活有切實指導意義。希望通過這本書,大家能更多地瞭解碳中和對於我們的生活、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深遠意義。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全國人大代表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  劉漢元    

我國海軍陸戰隊的角色與定位再省思

為了解決中和建一路150號的問題,作者黃超興 這樣論述:

一直以來海軍陸戰隊在一般社會大眾的觀感中是強悍且具侵略性的,也因為陸戰隊主要遂行的作戰任務是兩棲登陸作戰,所以被定位為攻勢作戰的部隊。但由於我國1993-1994年的國防報告書,已將建軍構想由攻守一體的作為,改為守勢防衛的指導,導致國人開始對陸戰隊存在的必要性與價值 產生質疑。因此,透過對美、日、中海軍陸戰隊變革內涵的探討,發現各國在評估執行任務的部隊編組和運作機制時,都會從環境與威脅出發檢討符合國家利益的國防,進而籌建相應的單位、武器、裝備與編組,再由統一的指揮作戰機制掌握運用 。最後提出在重層嚇阻指導下,海軍陸戰隊任務應該與海軍的任務相結合,接下以陸制海的作戰任務,及建構具備海上兵力投射

能力,且可立即出動作戰的艦隊陸戰旅與機械化陸戰旅,並增強其特種作戰能力,共同擔負起海上作戰、 搜救、反封鎖及本、外離島規復與作戰威懾的角色。

孤獨與掙扎才是天堂路:賈伯斯及150位領袖人物沒說的體驗

為了解決中和建一路150號的問題,作者史蒂芬.施奈德 這樣論述:

面對困難挑戰,凡是人,必有掙扎。 在各種不同的考驗中反覆練習,精進突破困頓的技術, 是改造自我、蛻變成領導者的必經之路。 你,也做得到。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五顆星評價   ★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系知名教授比爾‧喬治 ( Prof. Bill George) 專文推薦   ★商業長銷經典《一分鐘經理人》肯‧布蘭查 ( Ken Blanchard ) 推薦   ★美國 500 大企業創辦人、執行長齊聲說讚,包括 Target、 Imation、 Toro、 HealthPartners 等   ‧人事令發布,升官的不是你,要掛冠求去還是委屈自己與新主管共事?   ‧臨危受命接下一個專案,如

何帶領從未共事過的團隊成員成功達陣?   ‧一項你深具信心的創新合作案,客戶和公司內部之間意見分歧,該扮演何種角色?如何做?   職場裡,困難複雜的情況出現,帶來挑戰和困境,掙扎勢必發生,   如何面對掙扎,正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穿越、蛻變、邁向成功的關鍵,   一旦熟習這個過程,也將解開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領導力密碼。   正如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他不是完美的人,也不是完美的領導人,   和我們所有人一樣,他是個內心不時在困頓、掙扎的領導人,   他的一生和他的領導風格,可以說是從一個人到一個領導者的蛻變過程,   這種蛻變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選擇這麼做,以及在各種不

同的考驗中反覆不斷地練習,熟習掙扎的藝術。   本書是作者長期追蹤研究超過 150 位全球頂尖領導者所淬煉出集體智慧結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包括商業、軍事、醫療、藝術等,面對的處境涵蓋各式各樣挑戰性的情況,接受訪談時暢談困頓掙扎時的心路歷程,並回望人生如果重來將會有如何不同的處理方式。他們不否認掙扎,或覺得因此受到貶損,而是學習接受它,把它當作有待熟習的一種技藝,甚至發展出技巧、能力和熟練度,協助他們因應挑戰與逆境,能在逆境中愈挫愈勇。作者據此整理出職場面對「掙扎」的 SOP。   ◎認識掙扎的真義   領導的本質是掙扎。我們先是人,才可能成為領導人,為了讓我們所認為重要的價值得以在工作

中展現、發生,必須透過掙扎的過程,真誠面對自己的人性、弱點及長處,學習穩住自己,激發潛力,並獲得成長。掙扎無需忌諱,是自我改造的必經之路。   ◎穿越掙扎的三部曲   1.站穩腳步,重拾平衡   ‧掙扎的起源:改變襲來,緊張,因而失去平衡   ‧盡速將精力轉化為調適的能量,啟動反省式頭腦   ‧畫出自己的緊張地圖   ‧找到自己的定心錨   2.探索新路徑   ‧穿越緊張地圖   ‧照亮五大盲點:經驗、個性、價值觀、策略、衝突   ‧穿越衝突,發現不同的觀點,從「我」變成「我們」   ‧在掙扎中發現目的與意義   3.深化調適能量   ‧眺望未來、培養提前為未來準備的能力   ‧調適的

能量與能力要定期補充更新 本書特色   1.每個領導者背後都有一個孤獨掙扎的身影,揭露成為領袖人物內在應該具備的質素   2.根據全球 151 位頂尖領導人面對困頓的心路歷程,淬煉出面對掙扎的 SOP   3.提供面對掙扎時可採行的各種劇本,因應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   4.每個 SOP 附有詳細案例解析,及練習   5.不只是面對掙扎的職場教練手冊,也是人生的指南   作者簡介 史蒂芬.施奈德(Steven Snyder)   雙子城公司施奈德領導統御集團(Snyder Leadership Group)的創辦人,這家企業諮詢公司致力於培養受到啟發的領導人。施奈德在《孤獨與掙扎才

是天堂路》一書中所介紹的突破性觀念,是根據多年的研究發展而成,這些研究包括大量地訪談主要企業的高階主管,以及他與比爾.蓋茲密切共事的個人經驗。   施奈德在一九八三年加入微軟,當時這家公司還只是初具雛形。他在那裡的工作表現獲得蓋茲讚賞,在微軟成長的關鍵階段穩固了與IBM的關係,並協助形塑個人電腦工業史。擢升為微軟第一位商業部門總經理後,施奈德領導該公司的開發工具業務,他的團隊三度贏得《PC Magazine》傑出技術獎的殊榮。   在微軟任內發揮影響力之後,施奈德在明尼蘇達大學取得心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他運用他跨越多重領域的背景知識,在全球人力資源諮詢公司人事決策國際(Personnel

Decisions International)推動人力資源發展軟體創新。   當網際網路(Internet)的進步引起施奈德注意時,他與明尼蘇達大學的電腦科學家攜手合作,率先開發出一項突破性的技術,稱為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身為Net Perceptions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他成功地把這項發明商業化,使即時個人化建議成真,而這種功能已成為線上體驗的核心要素。這個突破性的成就為施奈德贏得歷來首座世界商業科技獎(World Technology Award for Commerce),因為「對促進造福商業與社會的新興科技有貢獻」。   除了在施奈

德領導統御集團的職務外,施奈德也身兼明尼蘇達大學整合式領導力中心(Center for Integrative Leadership)駐校講座,目前也是聖湯瑪斯大學歐普斯商學院(Opus College of Business)的執行研究員。施奈德也在明尼蘇達大學的卡森管理學院(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了七年的商業道德課程。   施奈德是ABC-TV〈夜線〉(Nightline)節目的常客,也是經常受邀到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地的重量級演講者。他獲選擔任在印度哲雪鋪舉行的第十七屆JRD塔塔商業道德演講的主講人。   除了心理學學歷之外,施奈德也在卓克索大學

(Drexel University)取得數學學士學位,另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取得企管碩士學位,並獲得貝克學者(Baker Scholar)的殊榮。他目前與家人定居在明尼亞波利斯地區,在當地依然積極投入慈善事業與社群服務。   Twitter:@Steven_J_Snyder   LinkedIn:www.linkedin.com/in/stevensnyder   Facebook:www.facebook.com/artofstruggle   Website:www.snyderleadership.com 譯者簡介 湯淑君   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譯有《為什麼上街頭?新公民運動

的歷史、危機和進程》(合譯)、《同學,上課了!》、《甩掉壞情緒》、《哪裡出了錯?》、《深海潛航》、《比爾蓋茲開講》、《即時行銷革命》、《極限超速-微軟爭霸網際網路》等書。   序 導言 第一部 站穩腳步,重拾平衡 第一章 掙扎的三個要素——改變、緊張、失去平衡 第二章 運用調適的能量——啟動反省式頭腦 第三章 把精力轉化為調適的能量 【穩定練習】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穩定練習】保持韌性基本原則ABC——逆境、信念、後果 第四章 因掙扎而產生的四個緊張點——傳統、關係、抱負和身分認同 【穩定練習】描繪你的緊張地圖,從混亂中理出頭緒 第五章 重拾平衡——尋找你的定心錨 【穩

定練習】集中身心靈,保持專注 【穩定練習】找到你的支持系統 第二部 探索新路徑 第六章 穿越你的緊張地圖——自動化和反省式頭腦交互作用 【探索練習】重整處境,發掘新的創意路徑 【探索練習】改造自我,適應當前的局面 第七章 照亮五大盲點——經驗、個性、價值觀、策略和衝突 【探索練習】察覺和克服盲點的策略——交談與內省 第八章 超越衝突,尋找新視野 【探索練習】從破壞性衝突中自我療癒 【探索練習】想像彼此的共同點 第九章 經由掙扎發現目的和意義 【探索練習】寫下或修正你的個人願景 【探索練習】評估現狀和願景的差距,重新投入、轉彎或跳躍 第三部 深化調適能量 第十章 窺探未來 【深化練習】預想未

來挑戰,提前做好準備 第十一章 隨時更新調適的能量 【深化練習】定期檢視你的習慣是否有調適性 【深化練習】放慢腳步,擁抱生命中珍貴的事 其他資源 誌謝 關於作者   推薦序 說不出口的內心掙扎,成就一個「人」成為「領導者」 比爾.喬治(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系教授)   奮力掙扎會讓你成為更好的領導者嗎?克服嚴峻的挑戰,是成為傑出領導者的必要條件嗎?   是的,史蒂芬.施奈德在這本精采的書中這麼強調。他寫道:「掙扎和領導力顯然密切相關,偉大的領導者會把挫敗當作振聾發聵的警鐘。」   這是許多有領導潛能的人不願意接受的看法。在今日世界,人們往往渴求完美的領導者。一旦他們的舉止暴露弱點

和缺點,人們就會揚長而去,繼續尋找不可能找得到的完人。媒體專家口沫橫飛譴責各領域的領導人物,批評信手拈來。就像貝克特(Samuel Beckett)劇作《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中的那兩個流浪漢,巴望著救星現身帶領他們脫離苦海,人們也在痴痴尋找完美的領導者。許多人沒有勇氣大步邁前,自己當個領導者,終其一生隨波逐流,未能充分發揮自己具有的領導潛能。   在這本書中,施奈德採取截然不同的行動方針。他跟我一樣,都相信挫敗是良師。要從挫敗中學習,你就必須準備好面對痛苦的現實,而那正是賈伯斯(Steve Jobs)被自己創辦的公司開除後所做的事。若不是被迫面對自己的缺點,他絕不

可能捲土重來再創成功,領導蘋果公司成為史上市值最高的企業。對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來說也一樣,她面對小時候遭到性虐待的痛苦,她的勇氣給予人們力量,成為同時代最成功的媒體人物。   在一間坐滿一百二十五位重量級大企業執行長的會議室裡,我曾詢問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董事長兼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什麼經驗對他的影響最重大。他不提自己在摩根大通立下的豐功偉業,而是說:「我被結識二十二年的良師益友給開除了。」戴蒙從那個經驗學到教訓,東山再起,成為世界頂尖的金融服務業執行長。當被迫面對銀行虧損六十億美元時,他扛起責任。他上電視訪談節目Meet the

Press時說:「我們犯了一個糟糕、離譜的錯誤,我們很蠢,沒有藉口可辯解。」   施奈德在書中所談論的,是培養致力於社會建設、造福人群,健全且有能力的領導者所必備的基本質素。唯有坦承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賦予他人力量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二○○四年我到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HBS)任職後,發起了一項研究計畫,想要確定真正的領導者具備哪些人格特質,以及他們如何培養領導能力。我的哈佛同僚鼓勵我找出成功領導者的特色、人格特質和個人風格。然而,研究夥伴告訴我令人氣餒的消息:已經有一千四百項研究試圖確定這些關鍵人格特質,卻都以失敗收

場,因為沒有辦法建立統計上的效度和信度。儘管如此,我們繼續進行計畫。兩名能幹的研究員和我一共訪談了一百二十五位領導人物,年齡從二十三歲到九十三歲,完成了三千頁的訪談逐字稿。令人失望的是,我們在確定領導者關鍵人格特質方面一無所獲。許多領導者都說:「讓我談談對我重要的事情就好。」   和研究團隊一起檢視這些訪談逐字稿時,我心生反感,覺得這些訪談簡直是一團醬糊。但是,當我們重讀這些領導者坦誠自述的個人經歷後,結論頓時躍然紙上。正是他們的人生經歷,成就了他們的領導能力。艱困的年代和嚴格的考驗,點燃了他們的熱情,激勵他們成為領導者,扭轉局面。他們幾乎都經歷過挫敗或重大的困境,有些人失敗是因為他們放棄了

自己的根,未能堅持做真正的自己,我們稱這為「自我迷失期」。其他人面對的挑戰雖然不是自己有意造成的,但仍舊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那些進一步締造更大成功的領導者,則更忠於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真我——他們的真北(True North)。   我們把這些結果發表在我二○○七年出版的《真北》(True North)一書,在企業與非營利事業領導者之間引起廣大的回響,從年輕經理人、中階經理人到資深主管莫不如此。尤其令我訝異的是,書中想法觸動了一些位高權重執行長的心弦,因為與當時所盛行的觀念差異甚大。   施奈德的書將這些相同的主題帶往更深層、更豐富的層次,也把極限往外推得比我更遠。他主張掙扎是一種「有待熟習的藝

術」,是領導能力的一個內在層面,也是領導者實現自我潛力的一個機會。這跟許多強勢領導者營造的男子氣概形象完全相反,他們否認自己的弱點和脆弱,反而失去了自省和進一步了解自我的機會。難怪許多高階領導者覺得自己像個騙子。一位史丹福大學教授發現,頂尖領導者的頭號恐懼是「被人發現」。因此,不令人意外的是,許多領導者遭遇失敗,最常見的原因是不能面對現實,否認失敗其實是咎由自取。   施奈德把這些基本的人性真相記錄下來,然後轉化成一套規劃周全的策略和練習,協助領導者「扎根現實」(become grounded)——我不敢在《真北》裡用這個詞,因為聽起來很柔弱。當然,有人性、能面對自我的領導者,對自己的優缺點

也能誠實以對,這是一件異常艱苦的事。   對我來說,我也是在多年以後,才敢公開承認自己的缺點、弱點和脆弱。之前,我在工作時對同事隱藏「真我」,擺出一副超有自信、積極進取的樣子,全神貫注,非達到目標不可。我後來才領悟到,當我與人分享我的弱點——沒耐心、不圓融、盛氣凌人——以及我生命中遭遇過的挫敗和難關時,身邊的人也開始敞開心胸,開誠布公,更能認同我的領導作風。我接受自己不可能握有所有問題的答案,也更常坦承:「我不知道。」願意流露自己脆弱的一面後,我更能察覺領導能力遭到否定時的恐懼,這種恐懼回溯到高中和大學時代,當時我一連七次選舉落敗,因為別人都不願意與我共事。   有許多年我試著否認自己的弱

點,責怪我的父親,好像這些弱點是他遺傳給我似的。這當然行不通。當我終於承認這是我自己而不是他的弱點,而且我就是這樣子的時候,包袱立刻從我身上解除。從那時候起,我才能夠安然做自己。那些缺點仍然是我的一部分,但遠不如以前那麼明顯,也不再像以往那樣控制著我。因此,我跟同事、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已有穩定的改善。   發現別人因此更願意信任我,我體認到「脆弱就是力量」,這是約翰.霍普.布萊恩(John Hope Bryant)在Love Leadership: The New Way to Lead in a Fear-Based World一書中愛說的格言。弔詭的是,承認自己的脆弱,你反而能保有力量,因

為別人就無法趁你試圖掩飾缺點和恐懼時占你便宜。承認別人的脆弱,你也讓對方變得更為真誠,更有力量。   我對高階主管傳授這些觀念時,最常得到的回應是一臉困惑的表情,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故作剛強、不願暴露自己的脆弱,唯恐別人可能加以利用。當然,真相恰好相反。拒絕承認自己也要為問題負一部分的責任,讓許多領導者一錯再錯,而不是從錯誤中學習。他們可能換一份工作,卻不曾面對自己,以為只要重新開始,他們的難題就會煙消雲散。   誠如正念大師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所寫的:「你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換句話說,我們盡管遊走各地,但我們的缺點會如影隨形,跟著我們,直到我們對自己和他人承認缺點為

止。一旦承認了,我們的缺點就逐漸減少,優點就愈來愈強。這也是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創始的正向心理學運動所傳達的訊息,但卻經常被錯誤解讀為隱瞞昔日的困境,而不是從中學習成長。   在本書中,施奈德針對這些問題提供明確的策略。每個策略都搭配一系列的技巧和練習,讓我們能夠坦誠且踏實地,從經驗中探索成長的新途徑。在本書中,他告訴我們如何培養調適能量,我們需要儲備這種能量,來因應身為領導者會面對的許多挑戰。透過這種嚴謹的過程,我們得以培養專注力和自律來解決問題,最終才能擁抱我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曾與和許多領導者共事過,他們都熱切踏上施奈德指引的旅程,我的建議是不

要指望立竿見影。發自真誠自我覺察,留意你的感覺、情緒和反應,可能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卸下層層的表層,顯露內在獨特的自我。通常也需要花上那麼長的時間,才能學會如何掌握內在的力量,把潛力發揮到極致。   獨自走完這趟旅程,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也可能備感艱辛。我們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結伴同行,在各自的旅途中相互幫忙。如同知名印度哲學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所寫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如一面鏡子,可以照見我們真實的自我。」你和多少人締結了坦誠相待而且歷久彌堅的關係?其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幫你拿鏡子?   我們需要一個支持團隊,協助我們度過人生中最艱困的時刻。我的

支持團隊由我妻子潘妮帶頭,她是我四十三年來忠實的伴侶,協助工程師出身的我學習心理學、人性,以及最重要的——我自己。我們的兒子傑夫和強、我的好友、我在哈佛商學院的同事,他們的智慧也讓我受益良多。   除了潘妮以外,我的兩個「真北團體」(True North Groups)給予我最堅定不移的助力。我所屬的兄弟會,過去三十九年來每週都碰面,我們的夫妻團契,三十年來每月聚會,還一起環遊世界。我們彼此分享私人和工作上的挑戰,一路上相互扶持,攜手共度歡樂時光,更一起走過艱困的歲月。你有沒有一個「真北團體」,和你一起進行這趟精采的人生旅程呢?   本書讓我們有機會從施奈德出眾的智慧,以及他訪談對象的經驗

中學習。這也是一本生活指南,每當新狀況出現,你可以回頭再讀一讀。你也可以和你的支持團隊一起踏上旅程,如此一來,你們就有機會分享彼此的掙扎故事,培養真誠和自我超越的能力,那是有智慧的領導者都具備的特質。   經歷這個過程會讓你更有活力、精力充沛,並且愈挫愈勇,是你以前所無法想像的。你會成為更稱職、更真誠的領導者,人際關係會更好、人脈網絡會更廣,你會更有能力,更有成就。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掙扎是一種藝術 第一次親眼目睹賈伯斯演講時,我為之著迷。那是一九八三年一月,賈伯斯正要發表麗莎(Lisa),也就是蘋果第一台具有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

e,GUI)的個人電腦。這場發表會在歷史悠久的新英格蘭生活館舉行,主辦單位是波士頓電腦學會,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電腦使用者團體。和觀眾席上的許多人一樣,賈伯斯的個人魅力、熱情和願景讓我驚艷,他讓我們覺得自己正站在電腦新時代的浪頭上,帶頭進攻的就是麗莎。 當時我沒看出來,在這場虛張聲勢的背後,是一個內在衝突劇烈的人物,他在許多方面都陷入掙扎。賈伯斯因為他破壞性、扯後腿的行為,已被逐出麗莎團隊。即使他公開歌頌麗莎的優點,卻在蘋果內部盡其所能阻撓它的發展,轉而力拱麥金塔電腦。更加諷刺的是,麗莎是以他女兒的名字命名,他拋棄了這個女兒,正如同他自己還是嬰兒時也被親生父母拋棄一般。一九八五年五月時,賈伯斯充滿

攻擊性、不尊重人、毫不留情的管理作風,導致他輸掉和執行長約翰.史考利的權力鬥爭;史考利是賈伯斯親自挑選並挖角的,曾經以朋友相稱。在理想幻滅、心情沮喪之下,他離開自己當初協助創立的公司。 二十年後,二○○五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現身發表演說的賈伯斯,已經脫胎換骨。他坦然面對內心的掙扎,包括個人的和事業上的,他也經歷過許多挑戰,正逐漸成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物之一。雖然他在二○一一年英年早逝,他的一生是個人成長、領導力養成,以及人類潛能的典範。賈伯斯不僅挑戰一般所認為的界線,他還徹底改變我們對領導力和創新的想法。他把自己的貢獻發揮到極致,讓我們不禁想問接下來還可能有什麼,他勇於轉換視角,不斷改變思

考的方式,也帶給我們許多啟發。在這段掙扎的歷程,賈伯斯重新定義了人生的目的,在達到目的的同時也展現了他的領導才華。 賈伯斯不是完美的人,也不是完美的領導者。和我們所有人一樣,他是個內心不時在掙扎的領導者,他的一生和領導風格歷經蛻變,我們每個人也都有可能經歷這種蛻變,我們需要的只是去選擇它。

中共反恐機制研究—以新疆問題為例

為了解決中和建一路150號的問題,作者張勝裕 這樣論述:

九一一事件後,中共因應國際打擊恐怖主義潮流,運用政策、法制、組織及武裝力量等方式,逐步建構反恐維穩機制,除藉此防範國際恐怖主義滲入境內等問題外,對內更可積極應處新疆維吾爾族沉痾難解的民族分離主義問題,建立該機制有助於中共在新疆推行各式反恐維穩工作,展現其不同於以往的策略。本文以「新制度主義」為研究途徑,探討新疆問題的根源並檢視中共運用反恐維穩機制摧折荼毒新疆維吾爾族的作為,尤其在中共黨同伐異的意識形態下,以反恐及維穩為理由,實施系列預防性措施及去極端化作為,使得新疆地區衍生諸多違反人權的舉措,引發國際齊聲撻伐,導致中共的新疆工作將面臨來自國內、外的挑戰,使「新疆問題」成為國際大國競逐的焦點,

本文藉以分析中共運用該機制管治新疆之影響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