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社大課程表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碩士班 張原謀所指導 梅慧玲的 臺灣暗蟬的羽化模式、若蟲棲地利用與發展相關環境教育教案之研究 (2021),提出中和社大課程表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暗蟬、溫溼度、繁殖期、族群數量、防風林、羽化、保育、環境教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和社大課程表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暗蟬的羽化模式、若蟲棲地利用與發展相關環境教育教案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和社大課程表2022的問題,作者梅慧玲 這樣論述:

臺灣暗蟬是台灣的特有種蟬類,然而其分布不同於大部分的蟬類,主要棲息於都市和淺山地區,而是以海邊的防風林為主。由於棲息於海邊的防風林,族群呈現不連續與零星分布的情形。台江國家公園內與周緣地區為目前暗蟬較大的一個分布區域。僅管過去臺灣暗蟬已經累積不少的研究資料,還是有些基礎生態學知識尚未被了解,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另外,隨著台江當地的民眾對於暗蟬的了解與認同,暗蟬逐漸被認為是一種可以用來代表地方特色的物種。儘管臺灣暗蟬有台江國家公園提供的庇護,台江地區的開發還是讓暗蟬的棲息地面臨一些衝擊,面臨保育上的壓力。然而透過環境教育的實施,相關知識技能的傳遞有機會可以轉變大眾的環境保育概念,進而達到保育

暗蟬的目的。本研究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希望了解臺灣暗蟬的羽化模式與若蟲的棲地利用情形,以作為發展環境教育教案之參考。第二部分為發展環境教育教案。教案的設計依循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將其融入於環境議題設計成環境教育教案,從學校的環境教育為起點建立暗蟬的保育觀念。研究結果顯示臺灣暗蟬的雄蟬的羽化會比雌蟬來得早;雄雌性比為1.22:1,雄性數量明顯高於雌性。暗蟬若蟲從森林邊緣到內部數量變化沒有顯著差異,顯示台灣暗蟬非屬於森林內部物種,也不是邊緣物種,另外也發現和環境因子如空溫、土溫、土壤濕度和樹徑大小無相關。透過整合前人的研究與本研究成果,發展出的教案分為三個單元:(一)區別暗蟬與其他蟬的不同及

其特徵。(二)辨認雄雌、先雄後雌的現象及優勢。(三)了解何謂防風林,以及為何要保育暗蟬,進而以解說員進行推廣。期望本教案的設計能讓民眾從小建立相關的環境保育的觀念,深根於參與者的內心,並落實臺灣暗蟬的保育工作。另外也希望本教案在未來也有機會成為社區或NGO團體以及台江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