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名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中國山水名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霖燦寫的 【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MENU - Pixelbread也說明:中國山水 立軸繪畫美學形式之意義── 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 正如《歷代名畫記》之云云:「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擳,或水不容泛,或人大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 林素幸所指導 蔡政杰的 高其佩的生平與繪畫研究──兼論高秉《指頭畫說》的成書 (2021),提出中國山水名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其佩、指頭畫、文人畫、高秉、《指頭畫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 林麗江所指導 盧冠蓁的 從〈洛神賦全圖〉看敘事畫傳統在宋代的融合與演進 (2021),提出因為有 洛神賦圖、宋代敘事畫、佛教敘事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山水名畫的解答。

最後網站一生必須知道的50幅中國名畫,收藏先人藝術則補充:一生必須知道的50幅中國名畫,收藏先人藝術. 2017/05/26 ... 劉松年四景山水圖春景 劉松年四景山水圖夏景 劉松年四景山水圖秋景. 劉松年四景山水圖冬景. 投稿郵箱.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山水名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

為了解決中國山水名畫的問題,作者李霖燦 這樣論述:

  山水畫一開始便有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傳達。不只拘限於對象的「描繪」,更不只是大自然一角的摘取;這也就是中國山水畫有長卷,西洋風景畫裝鏡框的原因。同樣的,西洋風景畫家要帶著畫架對著大樹來實地描繪,柯洛就曾經被一位農夫問過:還畫它作什麼?樹不是已經在那裡了嗎?因之,中國山水畫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全」字,每一幅畫都是完整的構圖而並不是對象的寫實,事實上也並沒有那樣的真山真水。而西洋的風景畫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裝在鏡框中就正如從窗口中透視過去,美景如畫的就在窗外...... ─李霖燦   本書內容是從李霖燦1970 至1980 年代,於各雜誌所發表的文章集結而成的。中國山水畫富

「隱逸思想」之內涵,所嚮往的是漁讀耕樵四逸四樂之理想境界。這是源自於三國諸葛亮至晉竹林七賢,一種消極退避之思想。後來,經由文學家的渲染鼓吹,人們開始輕鐘鼎(從政為官)而讚山林,也造就了山水畫漸成中國畫的主流。   第一單元〈進入中國山水畫的天地―源起、特色與功能〉:由「亂世隱逸與山林文學及山水畫興起的關聯」;「山水畫有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傳達」;「皴法的發明與特色」;「沈括《夢溪筆談》:凌空鳥瞰洞見奧曲的構圖滿全」;「點苔的重要性」等觀點切入,導讀山水畫的基本認識。   第二單元〈千古名筆―中國山水名畫欣賞〉: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搭配大圖及局部解說,一一賞析北宋畫家范寬〔谿山行旅圖〕、北

宋郭熙〔早春圖〕、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南宋馬遠〔山徑春行〕、南宋馬麟〔秉燭夜遊圖〕與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等山水名畫,在形式與內容上,對中國藝術史的關鍵影響性,還有畫家個人的特質及對中國畫史的貢獻。本書篇篇精彩,言近旨遠,是輕鬆進入中國山水畫的最佳導讀書。   為使讀者「讀畫」更上層樓,本公司特別企劃【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系列三書:《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獨秀:中國名畫之最》、《三絕:中國詩書畫》,讓永遠的博物館員李霖燦,帶領您暢遊歷代書畫家之藝術哲思與堂奧。  

中國山水名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買墨#找墨#墨條

今天想要介紹的是如何選購墨條。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製墨的原料及工序, 就保存狀態可分固態墨和液態墨。 就使用方向可分書墨、畫墨、觀賞墨和藥墨 。就原料來源可分植物性煙、植物性油煙、動物性油煙和礦物性油煙四大類 。

植物性煙有松煙和鍋底黑, 當物質較為缺乏時, 古人也曾經使用鍋底黑來製墨。 植物性油煙則有桐油 菜種油和胡麻油等 ,動物性油煙則以豬油為主,另外日本也曾用鯨油取煙。 礦物性油煙則是以石油取煙 。而墨條基本上是由煙料、膠料和藥物所組成, 曾用於製墨的膠料包含鹿膠、牛皮膠、魚膠和豬骨膠等, 而用藥則以麝香最為熟知, 再經過混合杵擣及墨模成型等工序, 並陰乾一年以上的時間 才能得以完成, 故能保存百年左右的時間, 值得我們有所珍藏使用。

至於我們該如何選購墨條? 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一個事實, 也就是目前在市面上所能購買的墨條, 絕大多數是用礦物性油煙製成的墨品, 畢竟植物性油煙墨問世後, 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取得成本過高所導致,而松煙墨才是古人最常接觸的墨品, 直到19世紀末都還是這樣的情況。

因為松煙除了能製墨外, 還有一個產業必須大量使用, 那就是印刷出版事業。 古代用於印刷書籍的顏料幾乎都是用松煙來印製, 所以能讓墨廠取得松煙成本降低, 另外在台灣,我們通常是全用油煙墨作畫寫字, 這可能是與墨汁十分普及有關, 讓我們習慣了油煙墨的墨色, 僅在書寫篆隸時偶爾會使用松煙墨。

不過在日本 則是情況有點相反, 油煙墨主要是書道用, 而稱青墨的松煙墨 主要是作畫用途, 就目前保存的歷代書畫作品來看, 唐宋無論書畫都是用松煙墨, 而明代中期才有用油煙墨的作品出現, 但為數不多 ,直到清代 書畫家使用油煙墨的情況,仍然不算普及, 最後拜近代工業革命的機緣, 我們才有機會使用到價廉質精的油煙墨。

在台灣 雖然最容易購買的墨品還是墨汁, 但在專門的書畫材料店 例如小書齋、蕙風堂及國泰等 還是可以買到品質不錯的墨條, 中國胡開文墨廠和日本古梅園都有生產不錯的墨條 ,可供我們選擇。

如果以古梅園紅花墨為例, 其聖煙和五星紅花墨是用菜種油煙製成, 而四星紅花墨是菜種油和礦油煙混和製成 ,至於三星紅花墨則是純用礦油煙製成, 除了價格差異極大外, 所含膠質的粘性也不盡相同,五星會較三星更黏且硬。

植物性和礦物性油煙所製墨條的墨色, 到底有無明顯差異 ?除了淡墨呈現有些許的不同外, 其餘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所以不需要過於追求價高的墨品, 如果是寫字需求, 個人會建議 油煙墨的墨性會比較適合寫行草 ,松煙墨則是篆隸楷。 而如果是要畫水墨畫, 個人會建議 用墨條會比用墨汁好, 因為墨條的墨色會較墨汁分明, 而且墨條的墨性也會比墨汁好用 ,也因為沒有防腐劑的成份, 對紙張不會造成傷害, 所以還是磨墨作畫是比較正確的選擇。

至於要選用松煙墨還是油煙墨作畫? 如果要畫很黑當然要用松煙墨, 如果要墨色漂亮,則用油煙墨比較適合, 也可以畫山水用松煙墨, 畫人物花鳥用油煙墨。 其實松煙墨和油煙墨是可以混磨使用, 先磨哪一種墨都可以, 也能產生不同的墨色效果。

此外會決定這條墨條好不好磨的最大關鍵, 其實是跟製墨的用膠有關, 而專業人士使用的墨汁會較墨條的墨水難用, 也跟所用的膠質有關 。目前仍有些小墨廠會使用豬骨膠來製墨 ,用這種膠製墨 有成型容易及速乾的特點, 但製成的墨品會過於堅硬 ,甚至硬到無法出墨, 而買墨最麻煩的地方 就是不能試磨, 所以購買前還是必須有所注意 ,盡量到有信譽的書畫材料店 購買大品牌墨廠所製的墨品, 才能盡情享受磨墨用墨的樂趣, 以上就是我所要分享的 幾個挑選水墨用墨 需要注意的重點。

歷代名畫、法書及墨品圖像來源,故宮OPEN DATA專區: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index.aspx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高其佩的生平與繪畫研究──兼論高秉《指頭畫說》的成書

為了解決中國山水名畫的問題,作者蔡政杰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清初畫家高其佩(1661 - 1734)為研究對象,旨在梳理高氏的生平、思想與藝術生涯發展。高其佩出自鐵嶺高家,該氏族自晚明起多有人丁投奔後金勢力,並在清代得到朝廷重用。高其佩在高家的餘蔭下,自青年時便得以出任知州,爾後更累官至刑部右侍郎、正紅旗漢軍都統。  高其佩一生多次出任官職,其亦認同自身為文人。然而,文人的身分卻與其審美與創作愛好相互掣肘。在康熙朝正統畫派、文人畫家普遍追捧對南宗正派筆法傳衍之際,高其佩的創作養分不僅根源於世俗、職業繪畫的風格與題材。尤甚者,他更捨棄了自唐代張彥遠(815 - 907)以降文人畫論賴以為繪畫本體的筆蹤,而以手指沾墨進行創作。然而,其種種鶴立

雞群的手法與思想卻招致其他文人同儕的傾軋與非難。  本論文以為,正是高其佩種種特出於其時主流文人畫論的審美、雅俗與繪畫理論觀點,使之終其一生的指畫創作皆在反覆與文人畫傳統進行辯證與對話,從而聲明自身為文人畫家的合法性,最終更擴展了文人畫的思想。然而,高其佩的文人畫理念在其當代並未產生濃墨重筆的影響。另一方面,出於自身對繪畫去物質性的概念,高氏中晚年時大量地應畫導致部分作品的品質下降。加之贗品與真品的混雜,自18世紀中葉起,人們對於高其佩創作的真實面貌與成就已產生疑義。對此,高秉(1721 – 1775以後)寫作了《指頭畫說》企圖導正世人對於其從祖父乃至於指畫創作的誤解。再者,高秉寫作《指頭畫說

》的總總資訊來源,多半反映著中晚年的高其佩藝術形象,此也致使該書的內容多與高其佩早年的創作面貌不相吻合。

從〈洛神賦全圖〉看敘事畫傳統在宋代的融合與演進

為了解決中國山水名畫的問題,作者盧冠蓁 這樣論述: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佚名〈洛神賦全圖〉是一卷根據曹植〈洛神賦〉文本情節,以連環畫構圖逐一詮釋賦文的敘事畫長卷。對比其他〈洛神賦圖〉摹本,〈洛神賦全圖〉以其精巧的圖繪風格、新穎的視覺效果和獨特的敘事手法突出於眾摹本之間,是為宋代畫家的創新表現。本文將探討〈洛神賦全圖〉當中新的表現元素之可能來源,嘗試釐清中國敘事性繪畫到了宋代有甚麼特殊的發展,並試圖理解宋代畫家選擇了何種敘事方式重新詮釋〈洛神賦〉故事。論文首先就〈洛神賦全圖〉的圖文敘事部分作分析,解讀〈洛神賦全圖〉當中承繼自六朝類型〈洛神賦圖〉的構圖特色及情節敘事,同時挑揀出其中不屬於傳統的創新表現,包含榜題的運用、情節分景、山水布置,以及相

對多元的時空表現,推測這些新元素有一部分是受到佛教敘事繪畫的影響。同時,〈洛神賦全圖〉的筆墨風格、圖像特色和裝飾母題則凸顯出與宋代宮廷繪畫、宮廷版畫的連結,加強了〈洛神賦全圖〉的當代性。前人學者指出,中國繪畫受佛教敘事繪畫影響的時間差不多發生在六朝時期,然而在檢視〈洛神賦全圖〉的過程中,發現畫家運用榜題和異時同圖、異景同圖的作法鮮見於其他宋代敘事畫,卻與宋代寺觀壁畫上的佛教經變畫有所接近,促使本文回顧佛教敘事繪畫中對於異時同圖等時空表現手法的描寫。藉由敦煌壁畫各朝洞窟和宋代寺觀壁畫所遺存的圖繪資料,試圖梳理出佛教敘事手法的表現脈絡,並對比〈洛神賦全圖〉的表現手法,發掘出該卷畫家對於佛教繪畫敘事

手法的引用及修正,為宋代敘事性繪畫的視覺敘事機制提供一種新的研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