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中文系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文淇,吳方正寫的 觀展看影:華文地區視覺文化研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文系vs 英文系« 蘭妮的華語教學記事簿也說明:這兩天參加學校的會議, 看到在美國英文系老師人數及開課的規模, 同樣是主修本國語言的文化及文學典籍的我, 突然對台灣中文系的地位感到一絲絲感傷.

淡江大學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楊景堯所指導 楊文婷的 中國大陸高校英語教育現況之研究 (2012),提出中文系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英語教育、英語教學大綱、四六級考試、英語培訓業。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觀光事業研究所 劉元安所指導 王絡絹的 海峽兩岸高等教育中觀光教育之研究--從比較教育觀點 (2002),提出因為有 觀光教育、比較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文系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文系拚雙語留美念博士 - 英文資訊交流網-則補充:元智大學推動雙語環境,在校內餐廳用英文點菜享折扣;學生海報也要標示雙語;中文系的劉宣吟更善用「英語角」等學校資源,順利留美拿到碩士,暑假直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文系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觀展看影:華文地區視覺文化研究

為了解決中文系英文的問題,作者林文淇,吳方正 這樣論述:

  這本涵蓋近現代華語地區視覺文化不同領域的文集,乃是國內第一本在地學者關於這個研究主題,集結出版的第一本學術專書,希望引起國內學者對於視覺文化研究的重視。   全書收錄十一篇關於視覺文化不同藝術形式、媒介與議題的論文,分為藝術篇與電影篇兩大部分。藝術篇單元前三篇論文,主要探討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中國步入現代的關鍵時期,另兩篇研究比較是向視覺文化靠攏的藝術史研究。   電影篇共收錄五篇論文,研究面向包括敘事與國家寓言、表演與性別認同、文學改編、都市空間以及音樂與憂鬱主題,充分反映電影在視覺文化研究領域裡的議題的多元性。   事實上,藝術的作用,來自於觀看。   蔡明亮已然發展出一套帶有強

烈個人色彩的電影風格。他的電影極度重複,缺乏角色發展,大多時候是無聲的,過程中僅有極少的語言互動,僅仰賴身體、性愛、尿液排泄、飲水、眼淚、吃飯這幾項元素,敘述一則又一則往往哪兒都去不了的故事。《你那邊幾點?》是蔡明亮電影中最直接向楚浮致意的作品,那讓蔡明亮極簡主義式的電影成了一個回音,響亮地呼應著楚浮無邊無際的憂鬱。 ~ 白大維(David Barton)《水鐘:《你那邊幾點?》的液態憂鬱》   香港電影人皮亞以張國榮在《阿飛正傳》裡的角色旭仔的自述「沒腳鳥」為題,指出「張國榮的電影世界最與別人不同之處,是他在演戲的同時,也在演自己。很少演員會在不同類型的戲劇中,滲透出如此濃烈的自傳色彩。」《

家有囍事》(1992)、《霸王別姬》(1993)、《金枝玉葉I》(1994)、《春光乍泄》(1997),這四部影片僅是張主演的五十六部電影中的一小部份,但卻讓張成為現身華語電影演繹同性戀戲劇角色比例最高的明星;這四部電影見證了張對九○年代華語電影性別越界的貢獻與影響。 ~ 周慧玲《不只是表演:明星過程、性別越界與身體表演──從張國榮談起》   《紅玫瑰.白玫瑰》和《色.戒》原著小說橫跨了張愛玲從繁盛期轉向沈寂期的三十餘年,蘊藏其從熱戀到幻滅的感情世界。於此間,張的華麗文筆趨於平淡,評述則轉為含蓄內斂,唯不變的是理性與感性之辯證。張愛玲改編電影多在原著外混融作者其他文本,可謂華文小說改編電影中的

特殊現象:《黛綠年華》添入〈傾城之戀〉中范柳原稱白流蘇好低頭的對白;《傾城之戀》淺水灣酒店社交情境,取自〈第一爐香〉的派對描寫;《怨女》也插入〈金鎖記〉中七巧對媳婦的譏嘲。《紅玫瑰.白玫瑰》大量挪用張愛玲其他散文、電影、小說;《色.戒》在王佳芝的故事骨架滲入張愛玲的經歷和眼光,作者生平成為另一重要參照的原文本,並兼融胡蘭成與張愛玲其他著作,兩部電影透過大量挪用原文本,編導關注的不僅是原著題材,更著迷於「張看」的眼光。   張愛玲的悲愴感嘆在於「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 ~ 莊宜文《文學留白,影像召喚:論關錦鵬《紅玫瑰.白玫瑰》、李安《色.戒》和張愛玲原文本的多

重互涉》 作者簡介 呂文翠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晚清上海文化與文學、戰後台灣文學,即將於2009年底出版專書《海上傾城:上海文學與文化的轉異,1849-1908》(麥田出版社)。曾發表多篇晚清文學研究論文。 孫玫   美國夏威夷大學戲劇學博士。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少年時曾進專業京劇團學戲,演戲;曾先後供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紐西蘭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曾獲中英友好獎學金作為訪問學者赴英國學習、考察戲劇,也曾作為中國戲劇家代表團成員訪問印度並考察梵劇。主要研究領域為戲曲研究、比較戲劇研究、跨文化研究,著有《東西方戲劇縱橫》﹑《中國戲

曲跨文化研究》﹑《滄海漂泊》(小說),另發表中文論文數十篇、英文論文十多篇。 曾少千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兼任中央大學藝文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與當代藝術,近來關注自然史與視覺文化的關聯,以及攝影與風景再現的議題,並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周芳美   美國紐約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藝術史,曾策展「日本浮世繪特展」和建置中央大學的「郎靜山資料庫」與「馬壽華資料庫」網站,並發表數篇有關近現代中西文化互相影響的研究論文。 許綺玲   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學博士,現任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

域為攝影、互文性與跨藝術研究、當代法語文學。譯有羅蘭巴特的《明室》,以及華特班雅明兩篇有關影像的文章,收於《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曾發表多篇論文探討攝影、羅蘭巴特研究等,並出版過一本有關攝影與文學的散文集,《糖衣與木乃伊》。近年主要以法國二十世紀作家培瑞克的文學創作與電影相關活動為專研對象。 吳方正   法國法蘭許—貢提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兼任藝術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中世紀建築與雕刻,近年轉向中國近現代視覺文化,曾編有《視覺藝術與文化》專書,並發表多篇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研究論文。 林文淇   美國紐約石溪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並於200

9年接受邀請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文系擔任客座副教授,現兼任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與電影研究室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影研究,曾編有《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與《生命的影像︰台灣紀錄片的七堂課》二本專書,並發表多篇華語電影研究論文。 周慧玲   美國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博士,現職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 / 所副教授,兼任戲劇暨表演研究 編者簡介 林文淇   美國紐約石溪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並於2009年接受邀請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文系擔任客座副教授,現兼任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與電影研究室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影研究,曾編有《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與《生

命的影像︰台灣紀錄片的七堂課》二本專書,並發表多篇華語電影研究論文。 吳方正   法國法蘭許-貢提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兼任藝術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中世紀建築與雕刻,近年轉向中國近現代視覺文化,曾編有《視覺藝術與文化》專書,並發表多篇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研究論文。

中文系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情人節來了!
空氣中到處都瀰漫著粉紅泡泡
男孩們,情人節都準備什麼禮物給女朋友呢?


【訂閱Youtube頻道】
噪咖EBCbuzz ►► http://bit.ly/1d923MR

【噪咖強打精選】
魯蛇辦公室系列►► http://bit.ly/1Fn2DjE
那個人系列►►http://bit.ly/1FtmTy8
內有羊蔥系列►http://bit.ly/1KNRaym

【按讚Facebook粉絲頁】
噪咖EBCbuzz►► http://on.fb.me/1eevkXo

【噪咖EBCBuzz】
最幽默有趣的生活娛樂內容都在這►►http://www.ebcbuzz.com/

中國大陸高校英語教育現況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文系英文的問題,作者楊文婷 這樣論述:

英語一直是被大家所重視的語言,許多國家的課程規劃中,英語皆是必備的課程項目。中國大陸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並且多往英語系國家為主,可稱為世界英語學習大國。 本論文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中國大陸英語教育快速發展之理論基礎。(二)探討中國大陸英語教育之歷史沿革。(三)分析英語教育校內外的發展現況及各方面之影響。 透過研究可以發現中國大陸外語教育的發展從一開始重視俄語,其他語種不受重視,到後來英語成為主要第一外語。中國大陸英語教育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大階段:(一)1978年至1984年-英語教育恢復及發展時期(二)1985年至1999年-英語教育蓬勃發展時期(三)2000年至今

-英語教育在21世紀的發展。 1999年教學大綱開啟英語進入正規教育之路,中國大陸外語教育以英語為主。同時四六級考試的實施提升了高校對於英語教育的重視,可是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像是「應試教學」、「裸考族」、「翹考族」、「刷分族」,及「社會過度關注度」,導致許多學校出現追求通過率,忽略了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此外,全球化使國際間的交流不斷增強,語言接觸更為頻繁,社會上出現英語的學習潮流。英語普及化現象,促使了英語教育產業龐大的市場,成為中國培訓業中的重要支柱。大多數學生認為不論本科是什麼科系,具備良好英語能力是極有加分效果,不僅在學生方面,社會上來說,英語學習熱潮一直持續,人們對於英語需求往

實用性增加。

海峽兩岸高等教育中觀光教育之研究--從比較教育觀點

為了解決中文系英文的問題,作者王絡絹 這樣論述:

論文提要內容: 世界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2000年版分析報告指出,「觀光事業」是多國外匯首要來源;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預估2010年前,將創造5千9百萬個工作機會(觀光局,2002)。各國致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符合產業需求,以獲取最大利益。因觀光產業人才需求持續成長,海峽兩岸皆意識到,高等觀光教育對於產業的競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台灣與大陸地區二者觀光產業起源,為因應當時旅客需求,台灣地區觀光產業1950年代開始發達;第一所觀光科系大專院校成立於19

65年,1989年起,各院校紛設觀光相關科系碩士課程。而中國大陸1978年對外開放,觀光產業迅速發展,同年成立第一所觀光專校;2002年底,已有407所高等觀光院校(中國旅遊網,2003)。大陸地區觀光產業發展迅速,將主辦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與2010年世界博覽會;而台灣地區自2000年,觀光產業已成為政策性發展產業;雙方都面臨著觀光產業人才需求的挑戰。 此外,海峽兩岸因政治,經濟以及教育體制的不同,高等教育中的觀光教育體制與發展也有所不同。本研究使用「比較教育法」探討台灣與大陸地區的高等觀光學校之異同,進而提出建議以改善台灣地區的高等觀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