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術後存活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里程碑:開心1000例成果發表」記者會也說明:在這些醫師團隊共同努力下,逐步建立各式血管複合式手術、主動脈微創支架手術、 ... 足跡更遍及南桃園、新竹縣市及苗栗地區,成功脫離葉克膜之存活率不亞於醫學中心。

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施俊哲所指導 陳沂名的 乙型主動脈剝離行胸主動脈支架置入手術後主動脈重塑型及避免新破口之探討 (2016),提出主動脈剝離術後存活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主動脈重塑型、主動脈剝離、覆膜支架引發的新破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楊偉勛所指導 吳毅暉的 探討利用胸腹主動脈覆膜支架治療主動脈瘤的臨床幾何學及生物標誌 (2014),提出因為有 破裂腹主動脈瘤、血管內動脈瘤修復術、腹主動脈瘤、骼總動脈瘤、骼內動脈、煙囪支架的重點而找出了 主動脈剝離術後存活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靠近脊椎的主動脈剝離,36歲下肢癱瘓!罕見完全復原則補充:緊急送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然是乙型主動脈剝離! ... 相較之下,乙型主動脈剝離(Type B)患者的存活率比較高,且患者不一定需要緊急手術,建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主動脈剝離術後存活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乙型主動脈剝離行胸主動脈支架置入手術後主動脈重塑型及避免新破口之探討

為了解決主動脈剝離術後存活率的問題,作者陳沂名 這樣論述:

主動脈剝離是嚴重且致命的主動脈疾病。它起因於主動脈內膜的破裂導致主動脈有多個破口,並將主動脈撕裂分離成兩個腔室,一個是原本就存在的真腔,另一個是只由血管中層及外層所組成的假腔。乙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包含完善的藥物治療、傳統開放修補手術及血管腔內主動脈修補手術。根據目前的專家共識,完善的藥物治療是治療非複雜性乙型主動脈剝離的首選方法。由於傳統開放手術修補的風險過高,血管腔內主動脈修補手術在近十年來已成為複雜性乙型主動脈剝離(包含灌流不良症候群,剝離性動脈瘤最大直徑大於6公分,即使以完善的藥物治療仍然無法控制的疼痛及高血壓)的治療首選方法。使用血管腔內主動脈修補手術來治療複雜性乙型主動脈剝離的目的

在於將主動脈破口覆蓋、使動脈血流重新導入主動脈真腔、消滅假腔以及促進全主動脈重塑型以回到原本的主動脈模樣。 雖然血管腔內主動脈修補手術減緩了乙型主動脈剝離所可能帶來的遭難性病發症,有一些不在預期內的術後併發症仍然會在長期隨訪的期間發生。覆膜支架所引起的新破口就是一個覆膜支架置入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覆膜支架的邊緣可能會導致新的內膜破口,進而產生破裂機率極高的假性主動脈瘤。除此之外,覆膜支架所引起的新破口也可能會降低主動脈重塑型的速率而導致殘存剝離性動脈瘤的變大。因此,在本篇論文的第一部份,我們試著用術前及術後的電腦斷層影像及Osirix MD軟體去評估分析發生覆膜支架所引起的新破口的影

像學特徵及可能原因有哪一些。根據我們團隊之前的研究分析,我們調整了我們治療複雜性乙型主動脈剝離的手術策略,先釋放遠端小的覆膜支架再釋放近端大的腹膜支架,而經由這樣的調整,我們也完全地確認覆膜支架所引起的新破口的發生機率已大幅的降低(遠端先釋放:近端先釋放=36% : 4%,P = 0.004)。 以血管腔內主動脈修補手術來治療複雜性乙型主動脈剝離所帶來的主動脈重塑型被認為是病患存活及整體結果的關鍵。一旦完全的主動脈重塑型合併假腔完全消失可以達成,主動脈剝離相關的死亡率便會大幅降低而病患整體存活率便會大幅提高,然而完全的主動脈重塑型並不是每一個接受血管腔內主動脈修補手術來治療複雜性乙型主動

脈剝離的病患都可以達到的,血管腔內主動脈修補手術術後所造成的主動脈重塑型有三類:假腔完全消失、假腔部分退化合併血栓形成以及依舊通暢合併顯影劑顯影的假腔。因此,在本論文的第二部分,我們試著去分析哪些特性的複雜性乙型(Debakey type IIIb, 胸腹主動脈皆有剝離)主動脈剝離病患在接受血管腔內主動脈修補手術術後可以達到從胸主動脈到腹主動脈的主動脈全塑型。我們同樣利用術前及術後三個月、六個月、十二個月及二十四個月的電腦斷層影像及Osirix MD軟體去測量術前主動脈破口的數目以及在主動脈六個不同的切面的截面積大小。經由計算及分析,我們發現術前真腔的截面積比率、術前位於腹主動脈的破口數以及術

前主動脈剝離是否有展延至髂動脈是決定病患因複雜性乙型主動脈剝離接受血管腔內主動脈修補手術術後是否會達成完全主動脈重塑型的重要因素(P < 0.05)。 根據本篇論文的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治療複雜性乙型主動脈剝離所選擇的遠端主動脈覆膜支架的尺寸因取決於截面積的大小而非傳統的直徑。使用先釋放遠端小的覆膜支架再釋放近端大的腹膜支架的手術策略可以有效的減少遠端覆膜支架所引起的新破口的發生率,並降低主動脈重塑型不完全(假腔仍通暢)的機率;完全性主動脈重塑型在病患的術前真腔比率較大、術前腹主動脈破洞口數目較少以及主動脈剝離未展延至髂動脈的情況下比較容易達成。

探討利用胸腹主動脈覆膜支架治療主動脈瘤的臨床幾何學及生物標誌

為了解決主動脈剝離術後存活率的問題,作者吳毅暉 這樣論述:

本篇論文主要是探討胸腹主動脈覆膜支架治療主動脈瘤的臨床幾何學的臨床運用。內容包括(1)腹主動脈血管內支架植入後支架內血栓沉積物(2)破裂腹主動脈血管瘤(3)胸腹主動脈瘤(4)複雜性腹主動脈及骼動脈瘤,以及(5)煙囪式置放術中決定主要主動脈內套膜支架尺寸的方法(1)腹主動脈血管內支架植入後支架內血栓沉積物研究目的:探究腹主動脈內套膜支架的支架內血栓沉積物之發生率與危險因子。研究方法:回溯性檢視51名於2002年至2008年間接受經股植入分叉血管支架之腹主動脈瘤病患(44名男性;平均年齡76.3歲,全距:63-90歲)的臨床紀錄。病患於術後接受電腦斷層評估,執行時間為術後第1、3、6及12個月,

此後每年一次。抗血小板藥物使用相關之支架內血栓、術前動脈瘤內之壁血栓、支架主體/雙側肢截面積比值以及主體長度皆經過評估。研究結果:平均超過10個月的追蹤顯示,51名病患中有8名(15.6%,95%信賴區間:8.2-28)出現管腔內血栓沉積物,血栓形成的最初徵候平均發生於內套膜支架植入後9.8個月(全距:1-24個月),支架內血栓沉積物與術前壁血栓形成(p = 0.38)或術後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使用(p = 0.40)無關聯性。然而,其與支架主體/雙側肢截面積比值以及主體長度則有明顯關聯性(分別為p = 0.04及p = 0.01)。有三例因支架扭曲造成的支架肢體阻塞,此三例病患於阻塞前之電腦

斷層掃描未測得支架內血栓。一名病患在電腦斷層掃瞄追蹤測得支架內主體血栓後4個月,其左側淺股動脈之遠端出現栓塞。追蹤期間沒有個案的支架管腔內血栓沉積物完全清除。結論:此短期經驗證實,發現腹主動脈內套膜支架內有血栓沉積物相當普遍。血栓沈積大多受到主動脈血管支架的幾何構造影響,主體直徑較寬且肢體較小及主體較大者比較容易發生。大部分血栓皆無臨床症狀而不需要進一步治療(2)破裂腹主動脈血管瘤針對一中國人族群探究緊急性血管內修復是否適合用於替代開放性動脈瘤修復術治療解剖構造合適之已破裂腹主動脈瘤,以回溯性分式分析2005至2012年在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接受開放性手術或緊急血管內手術修復術的36名破裂腹主

動脈血管瘤病患。總計有35名病患(97.2%)接受治療,其中20名病患(57.1%)接受開放性手術治療,15名(42.9%)接受緊急血管內手術修復術治療。整體30天存活率為77.1%,兩組的30天死亡率(開放性手術15.0%比緊急血管內手術修復術33.3%,p = 0.201)與中期死亡率(開放性手術20.0%比緊急血管內手術修復術 46.7%,p = 0.093)並無明顯差異。單變數分析顯示,在兩種修復手術中,破裂至腹膜腔內出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