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最少的鄉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人口最少的鄉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橫石知二寫的 對了,就來賣葉子! 樹葉變事業!你不知道的「谷底成功術」! 和曹銘宗的 集集火車快開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灣地區城鄉人口遷徙狀況之探討也說明:比率最少且工商業場所家數最. 多者,命名為都會核心區;平. 均人口密度與工商業場所 ... 分鄉鎮從農人口比率降低轉為. 一般地區致個數減少外,其他. 2 區變化不大。都會核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高寶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 薛雅惠所指導 魏美珠的 集集鎮民宿群聚之研究 (2017),提出人口最少的鄉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宿、產業群聚、GIS疊圖、環域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賴志彰所指導 楊家彰的 龍崎地區開發的歷史變遷 (2010),提出因為有 龍崎、竹細工、漆造林、182縣道、地方家族、新港社番的重點而找出了 人口最少的鄉鎮的解答。

最後網站全台人口最少的鎮台東縣關山剩9156人則補充:台東縣縱谷鄉鎮人口再告急!繼所有鄉鎮近10年來陸續跌破萬人,池上、鹿野人口今年統計都跌破9000人,唯一仍在9000以上的關山鎮「僅」多出156人,這個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人口最少的鄉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對了,就來賣葉子! 樹葉變事業!你不知道的「谷底成功術」!

為了解決人口最少的鄉鎮的問題,作者橫石知二 這樣論述:

★日本亞馬網路書店讀者推薦五顆星★★★★★★媒體強力催生下,作者首度公開完整創業歷程! 落葉找到商機?歐巴桑拼出億萬業績!勇敢實現創意 ~ 激起你的「不景氣抗體」! 廢物=寶物,缺點=優點?!山村裡的「谷底成功術」,啟動你的逆轉能量! 一片葉子能賣多少錢?鄉下老阿嬤的時薪就連銀座媽媽桑也羨慕!  看似不具生產力的物與人,在無名小卒的帶領下,創造年近32億日圓的另類經濟奇蹟。   在日漸凋零,男人整天喝酒、女人愛說閒話、老人無所事事的頹廢村落,在三十年後的今日竟成了全日本唯一連老人都會用電腦做生意的地區。老阿嬤的時薪就連銀座媽媽桑也羨慕。   而這背後大功臣正是本書作者,當年他以一個外地青年的身

份,從不被歡迎,到全村慰留;從沒沒無聞,到舉國皆知。   近三十年來,作者帶領著一群七、八十歲的老奶奶,從無到有,扛起了年銷售額近32億日圓的事業,讓超過當地人口兩倍的外地人前來觀光。他的努力不只開創了自己非凡的生命歷程,更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活,也改變了世人對農村的看法,引起日本及國外媒體的關注。   本書可說是「樂在工作」的最佳典範,而本書即公開他窮盡三十年心血的谷底復生術,更是一部創意發想創業史。 作者簡介 橫石知二   一九五八年,出生於德島市。一九七九年,德島縣農業大學園藝科畢業後,為上勝町農協以農事指導員的身份錄用。一九八六年,開發販賣「妻物(裝飾料理用的植物)」。一九九一年,擔任特

產品開發室室長。一九九六年,轉職至上勝町町公所產業課。一九九九年,擔任第三部門「彩株式會社」(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二○○五年,擔任同公司的執行董事。為日本媒體經常採訪報導的對象,獲得無數的官方獎項,曾獲日文Newsweek選為「改變世界的創業家100人」。   *二○○二年,獲得日本安永年度創業家大獎的特別獎。   *二○○三年,獲得日本軟體化大獎。   *二○○七年,活性化地方擔當大臣選為「地方活性化傳道師」,內閣官房及經濟產業省選為「振興地方產業人士」。 譯者簡介 張凌虛   出生於台灣彰化。目前為專職譯者,熱愛日本文化。曾譯有多本小說、商業類書籍及學術著作,期許自己成為廣度、深度兼具的

日文譯者。 前言 第一章 來到了一個不得了的鄉村1二十歲來到上勝町2受到嚴重打擊的農村3柑橘因為異常寒流而全部陣亡 第二章 對了!那就來賣葉子吧!1 從谷底重生2 一年工作四千五百個小時3 這種葉子?4 葉子變成錢了! 第三章 把葉子換成錢之前1 用自己的肚子去學2 薪水連一塊錢也沒給家裡3 彩事業創立了! 第四章 彩事業迅速成長1 銷路大增後的苦戰2 料理店的觀摩與講習會3 葉子帶來的改變4 全國首創導入防災無線電 第五章 轉機到來1 辭呈2 請願書3 特別的轉職;4 第三部門公司的設立 第六章 彩事業與重生的鄉村1 使用電腦的老奶奶們2 媒體、觀摩、得獎3 心肌梗塞發作之九死一生4 充滿

笑容的鄉村 第七章 成功的秘訣1 現場主義2 以女性與高齡者為主角 3 培養「氣」4 建立組織5 達到目標、創造場面、製造漩渦6 把「憂點」變優點7 人與人之間的羈絆8 「彩」的命運 第八章 來自上勝町彩事業的建議1 打造一個人人都有工作的社會2 真正的福祉3 農村是個條件非常有利的地方4 「彩」是生存的意義5 同心協力的重要性6 播下夢想的種籽 後記 前言   媒體曾以「葉子事業的創辦者」、「振興地方農村的推手」、「創造凋零農村的奇蹟」等標語介紹筆者的事蹟。雖然筆者內心對目前的成果頗感自豪,但各方的溢美之詞,令敝人實愧不敢當,總要擦著汗連忙解釋:「別這麼說,能有這樣的成果,簡直就跟作夢一樣

。」   德島縣上勝町這個農村,僅有兩千多人,在四國境內是人口最少的鄉鎮,今日能有如此不錯的成果,這都要歸功於共同經營葉子事業的老奶奶們、農協與町裡的居民、遇見的多位貴人,以及我的老婆和家人。   所謂的「葉子事業」到底是什麼呢?筆者猜想一定會有讀者感到疑惑吧?它是農業事業之一,主要由農家栽種、販賣,用來點綴裝飾日本料理的時令葉子、花朵、野生植物等,並在季節之初出貨至蔬果市場。   野地的葉子或花雖然不能食用,但特意裝飾在料理上,正可表現出日本人鍾情大自然,重視季節感的情懷。   在日語中,一般將日本料理的盤飾稱為「妻(Tsuma)」或者「妻物」,我一直到二十八歲才知道這個詞彙。在此之前,每每

看到裝飾在生魚片上的青紫蘇葉與食用菊,或者祝賀用的紅豆飯上的南天竹葉,都會覺得那本來就是該有的東西,完全沒有去留意。   不過,在二十一年前,因為某件事的發生,我初次體會料理中的裝飾葉子價值有多麼的高,在深受衝擊之後,突然靈光一現,腦中浮現出:「那麼就來賣葉子吧!」的念頭。那也是我頭一次聽到「妻物」這個詞彙。在那之後,我就和上勝町農家的老奶奶們一起努力開發,將町內生產的葉子與花商品化,並且取名為「彩」。   上勝町是個人口高齡化且嚴重流失的村落。當初之所以想到把葉子當成事業來經營,也是因為不斷地思考是否有農村女性或老長者也能輕鬆勝任的工作。葉子的重量輕,即使是上了年紀的老奶奶們也能輕鬆處理。上

勝町雖然沒有都市繁榮,但是擁有好幾座山頭。所以當靈機一閃時,我就深信「這一定行,會成功的!」但是,一開始事情並未如想像中那麼順利。   目前「彩」系列的商品,大多數是全年都可出貨的南天竹葉、?白、竹葉、青楓、葉蘭以及當令植物的葉子,另外還有梅花、桃花、櫻花、繡球花、山茶花等當令花類,甚至蜂斗菜、?木芽、薤白、蕨類等山菜,約有三百二十種。   每一間農家都是業主,皆由老奶奶們親自採收葉片,再整齊地裝入食品包裝盒後送往農協。接著,經由農協出貨至全國各地的蔬果市場,最後再送至日本料理店、溫泉旅館、飯店、便當工廠等等,裝飾全國的料理。   每個包裝盒大約可以裝十幾片葉子,出貨價格在二百五十日圓到三百日

圓。現在年銷售額達二億六千萬日圓,成為上勝町的代表產業。由於販賣山上的葉子是一項特殊的事業,町裡老奶奶們的收入相較過往也大為提升,因而受到媒體高度的關注,報紙、電視、雜誌等不斷前來取材報導。   托媒體的福,目前每年特地來上勝町參觀的人數,已有四千人之譜,幾乎是町內人口的兩倍,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也有外國人。   如何栽培葉子作為商品?銷售通路如何架構?到底用什麼方式能讓凋零的山村重生?他們都希望能得到這些問題解答的秘訣。   但是,因為觀摩的時間過短,或許沒辦法觸及答案的核心。   此外,如果只將「彩」事業視為一個「系統」,只把葉子當成商品的話,可以說是沒辦法發現這項事業成功的秘訣。因為把

「系統」與「商品」當成出發點是不太正確的。   為了讓大家能清楚瞭解「彩」事業是如何創立,本書將採取自傳體的方式,詳細敘述自筆者最初來到自己未曾聽聞的上勝町,一直到「彩」事業如何跨出一大步的過程,並說明曾遭異常寒流襲擊而陷入谷底的上勝町,究竟是以何種方式重生。   然後,第七章與第八章的內容,則是筆者從上勝町的經營模式中整理出來心得,這些建議雖有僭越之嫌,但期盼能對社會有些許助益。目前,日本各地的小型鄉鎮或村落,多半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即使接二連三出現財政赤字的情況,也不會讓人覺得驚訝。不過,無論鄉鎮或村落位於何處,如果懂得活用該地具價值的資源,那麼必定能創造奇蹟。   本書以「彩」事業為例,

敘述上勝町重生的過程,並介紹植基於「彩」事業經驗的營運模式,若能對各位讀者有所幫助,筆者不勝快慰之至。

人口最少的鄉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鳳凰古城Ancient Town of Fenghuang,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2010年底約5萬人口,由苗族、漢族、土家族等28個民族組成,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距銅仁鳳凰機場27公里;G209國道,S308省道貫穿全境,枝柳鐵路穿境而過。這裡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淨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湖南十大文化遺產之一。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景區。鳳凰古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雖歷經滄桑,仍保存完好。古城明清時代特色民居120多棟,各種廟祠館閣30多座,是中國西南文物建築最多的縣份。城內還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條。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鏽跡斑斑的鐵門。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璧輝門”,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曾是出城的唯一通道。 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的石板小巷,溝通全城。回龍閣古街是一條縱向隨勢成線、橫向交錯鋪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鳳凰古城地形複雜,東部及東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帶為第一級臺階,以低山、高丘為主、兼有崗地及部分河谷平地、地表切割破碎,穀狹坡陡,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從東北到西南的中間地帶為第二級臺階,海拔500~800米。西北部中山地帶為第三級臺階,海拔在800米以上。鳳凰古城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西北中山山原有北亞熱帶的性質。鳳凰古城處於湘西低熱區,年平均氣溫為15.9度,大於等於35度日數全年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鳳凰古城位於雲貴高原東側少雨地區,歷年平均降雨量僅1308.1毫米,年降水量為州內最少,也是全省少雨區之一。冬季盛吹偏北風,夏季盛吹偏南風。受大氣環流的影響,表現為最明顯的季風環流。湘西沱江為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裡、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至瀘溪縣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集集鎮民宿群聚之研究

為了解決人口最少的鄉鎮的問題,作者魏美珠 這樣論述:

集集鎮民宿群聚之研究摘 要集集鎮位於南投縣中央偏西的位置,為縣內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鄉鎮。以歷史悠久的集集火車站與綠意盎然的綠色隧道聞名,隧道所在的草嶺,將集集鎮的民宿分為東西兩部分,大部分集中在集集火車站與集集古街上,極少部分則在西半部區域,集中在龍泉車站周邊。利用點密度分析,搜尋半徑500公尺,網路值300公尺,發現集集鎮民宿主要分布在玉映里、集集里及吳厝里交接處。透過環域分析得知,道路100公尺範圍內有44家民宿,佔集集鎮全部民宿的83%。道路主要為八張一街、民權路和民生路,為火車站及古街熱鬧之處。以集集火車站為環域分析中心,環域4公里內的民宿有52家,佔集集鎮全部民宿的98%。得知九

成民宿以集集火車站為中心,而車站本身是集集鐵道觀光小鎮的復古懷舊熱門景點。921地震後,集集為振興觀光舉辦火車好多節,經常把集集小鎮擠得水洩不通。而住宿設施方面為了因應旅遊的人潮,開始興建許多飯店及民宿。地震後的集集,民宿如雨後春筍般開著。2012年集集獲得台灣十大觀光小城榮譽,多樣化的活動吸引遊客造訪小鎮,是民宿至今不斷增加的原因。集集鎮文化交流及發展協會與集集鎮形象商圈觀光發展協會成立於921地震後,協會的成員有民宿業者,有食農教育的業者,有文史工作者以及關心集集的居民。民宿業者為拓展客源,會與附近鄉鎮遊樂園合作,如九族文化村及日月潭遊湖搭纜車專案套裝行程,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導覽活動或是

其它的優惠方案。業者間即使沒有合作關係,仍會主動建議遊客到民宿附近的景點參觀,店家間彼此互相支持與幫忙。關鍵字:民宿、產業群聚、GIS疊圖、環域分析

集集火車快開了

為了解決人口最少的鄉鎮的問題,作者曹銘宗 這樣論述:

  集集鎮是台灣人口最少的鄉鎮,只有一萬兩千多人,旅遊業本來占鎮內收入極小的比例,然而,在集集人的努力下,觀光小鎮的夢想逐漸實現,假日遊客可達一兩萬人,「集集線火車之旅」的營運,更使得集集鎮的名聲愈來愈響亮。想不到,一場天搖地動的「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卻把集集人的夢想震碎了。集集車站,集集鎮的經濟命脈、精神堡壘,成了重建的指標建築。新集集車站,不但保存了歷史的原貌,也融入了現代的科技,看起來與過去一樣典雅美麗,卻更堅固無比。本書記錄集集車站重建過程用心的施工及動人的故事,也圖文並茂介紹了集集鎮的歷史、古蹟、人文、景點等,正式宣告集集車站重新出發,集集火車將繼續載滿遊客,遊遍集集與沿線的美景

勝地。

龍崎地區開發的歷史變遷

為了解決人口最少的鄉鎮的問題,作者楊家彰 這樣論述:

明鄭時期,龍崎地區是平埔族新港社番活躍的地方,尤其與高雄縣內門鄉接壤的龍船地區,和與田寮鄉接連的大坪地區。漢人入墾的時間最遲在乾隆初期,由於地處偏僻,地方政府控制力薄弱,社會風氣與治安敗壞,因此必須聯合附近的聚落共同防禦盜匪。農業是本區主要的經濟命脈,但由於缺乏水利設施,農田幾乎都為看天田,不利稻作,加上土壤貧脊,因此農作物以能耐旱的作物為主,而聚落的建立更是倚溪發展。位於番社地區的興化店為清末最熱鬧市街,但日治初期,由於慘遭清庄,遂使興化店發展逐漸沒落,終至敗庄。日治時期,是臺灣自然聚落過渡到行政聚落的關鍵階段。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正,以「龍船」、「崎頂」首字為庄名,稱龍崎庄,屬

新豐郡管轄。大正末期是龍崎地區建設最快速的時期,從市場的建立,到關廟至旗山間的道路(182公路的前身)修築,促使庄役場位置由番社遷移至崎頂,從此崎頂地區成為政治、經濟、教育發展中心,人口不斷穩定成長。由於本地區山林原野面積廣大,當局對境內廣植竹林,結果竹材產量增多,成為新豐郡最重要的竹材產地,竹器加工業也隨之蓬勃發展,為居民重要的副業之一。戰後初期,以農業為經濟發展重心,人口不至於大幅減,然而隨著工商業社會的來臨,本區受限於地形與開發法令的嚴格限制,使得工商業發展有限,無法提供鄉民就業機會,以致於人口外流嚴重,為台南縣人口最少的鄉鎮。加上平坦腹地有限,交通不便,大型公共設施付之闕如,發展日益邊

區化。由於各地開發遲緩,保留了自然景觀,成為本區發展觀光休閒業的最佳資源。牛埔農塘,在水土保持局的整治開發下,一躍成為知名的旅遊景點;虎形山公園內林木蓊鬱,綠意盎然,為民眾健身休閒的好場所。其他知名的景點尚有308高地與窩鏡窗,然通往這兩處地點,路面狹窄、坡度起伏大,行車頗具危險性,成為發展上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