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萊迪海默爾女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佛萊迪海默爾女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Nick Hornby寫的 High Fidelity (Penguin Essentials) 和亞當.席佛拉的 我,比不快樂更快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 和高寶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佛萊迪海默爾女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High Fidelity (Penguin Essentials)

為了解決佛萊迪海默爾女友的問題,作者Nick Hornby 這樣論述:

  一個開唱片行的男子喋喋不休地排著他各式的「排行榜」:最愛的書前五名,爸媽最愛電影而我最討厭的電影前五名,最愛的A面卡帶第一首前五名,……還有,傷害我最深的女友前五名。   在倫敦的一條小巷子裡,三十五歲的洛.佛萊明開了一家小小的二手唱片行。在三年同居之後,他的女友蘿拉棄他而去,搬離他塞滿唱片、錄音帶和CD收藏的家。洛因此開始依照年代排序,列出他自己有生以來最值得紀念的戀情:排列出最使他傷心難過的前五名女友,這是他的「失戀排行榜」。   洛和他唱片行的兩名怪咖員工迪克和巴瑞,最常做的事也是興致勃勃地排他們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top 5,像是最佳的前五名唱片第一面第一首,最佳的前五名葬

禮音樂,最佳的前五名有字幕的外國電影……。在自我嘲謔當中,洛看著他三十多年人生,就在一張張唱片專輯的名稱、歌名和曲目的記錄中流淌著:一旦對一個女孩有好感,就準備錄一張她會喜歡的卡帶給她,但是,隨著每段戀情的結束,曾經幫他陷入愛河的音樂,只會在失戀時使他悲傷。   即將邁向三十六歲的日子,洛發現與自己最熱愛的音樂共度的三十多年生活,只是世俗眼光下尚未脫離青春期的「不成材」:聽了太多音樂只是把人生搞砸,…..當同年的人擁有了事業、婚姻,只有千百萬首愛情的歌曲陪伴在人生與愛情裡都被判出局的他……   ---中文簡介擷取自中譯本《失戀排行榜》,麥田出版   Nick Hornby's inter

nationally bestselling first novel, available as a Penguin Essential for the first time.   Do you know your desert-island, all-time, top five most memorable split-ups?   Rob does. He keeps a list, in fact. But Laura isn't on it - even though she's just become his latest ex. He's got his life back,

you see. He can just do what he wants when he wants: like listen to whatever music he likes, look up the girls that are on his list, and generally behave as if Laura never mattered. But Rob finds he can't move on. He's stuck in a really deep groove - and it's called Laura. Soon, he's asking himself

some big questions: about love, about life - and about why we choose to share ours with the people we do.   A million-copy bestseller, and adapted into a 2000 film starring John Cusack, High Fidelity explores the world of break-ups, make-ups and what it is to be in love. This astutely observed and

wickedly funny book will be enjoyed by readers of David Nicholls and William Boyd, and by generations of readers to come.   'It will give enormous pleasure at the same time as expanding in a small but worthwhile way, the range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dependent on Sunday   'Leaves you believing n

ot only in the redemptive power of music but above all the redemptive power of love. Funny and wise, sweet and true' Independent   'A triumphant first novel. True to life, very funny and moving' Financial Times  

我,比不快樂更快樂

為了解決佛萊迪海默爾女友的問題,作者亞當.席佛拉 這樣論述: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及「必讀好書」 ★《出版人週刊》選書 ★ Amazon、《學校圖書館期刊》及Booklist年度好書 ★ 亞馬遜書店、《科克斯書評》、《書單雜誌》、《圖書館期刊》、邦諾書店、紐約公共圖書館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說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如果有機會讓你忘記生命中最悲痛的過往,消除心中不必要的記憶,你會願意冒險嘗試嗎?   自從父親離去之後,亞倫試著要將自己破碎的世界拼湊回來。   雖然他與同住的母親和兄弟之間有著隔閡,家人們彼此也都有各自的傷痛;但他的女友吉娜薇卻一直默默支持陪伴著他。   至於他的朋友們,亞倫無法和他們討論任何事情,直到他遇見了湯瑪士,這個新朋友

對他敞開心胸、交心分享,不介意流露情緒、不會與他爭吵,並且和亞倫聊起他的過去。亞倫逐漸了解他對這位新朋友的感情不只是朋友,不過湯瑪士卻不這麼想…   亞倫無法抗拒湯瑪士帶給他的快樂和安全感,對他的感情已經產生無法解釋的關係變化。但是在他生活的社區中,同性之愛是無法生存的,於是他向一間充滿爭議的醫療公司求助,該公司宣稱能提供讓亞倫刪除不想要部分記憶的技術。忘憂河公司或許能壓抑他對湯瑪士的感情,但它能夠改變亞倫的性向嗎?   * * *     《我,比不快樂更快樂》是作者的處女作,以其曲折變化、深刻動人的故事情節,描繪出一個緊張刺激、危機四伏的夏天。出書立即攻占《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更榮獲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及「年度必讀好書」的佳績! 獲選紀錄   ●    榮獲《圖書館期刊》、亞馬遜書店、《書單雜誌》、紐約公共圖書館、邦諾書店、《科克斯書評》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說   ● 榮獲科克斯書評最佳圖書、英國觀察家報最佳青少年小說、Book Riot最佳小說、Pop Crush十大青少年小說、Paste Magazine 最佳青少年小說、Teen Vogue必讀青少年新人小說、BuzzFeed必讀小說、《紐約時報》編輯選書、《出版人週刊》選書及入圍Amazon、《學校圖書館期刊》及Booklist年度好書等   ● 榮獲《出版人週刊》、《圖書館期刊》、《書架通報》(圖書通訊公司)

、《書單》書評網、《克柯斯》書評網五大書評絕讚推薦 名人推薦   麻辣教師/曲家瑞   作家/陳安儀   作家/羅毓嘉   藝人/韋佳德Skanda   文學經紀人/譚光磊 各界讚譽   ‧好喜歡這本書呈現的成長故事——身為少數、身為「不被允許」——的掙扎與矛盾。當這一切人生的痛苦定義了你,有人給你一個選項去忘記痛苦,代價是忘記自己。《我,比不快樂更快樂》直逼核心,追問每個人成長過程當中都必須面對的,那關於愛與失去的魔鬼的交易。——作家羅毓嘉   ‧亞當‧席佛拉創造了一個令人感到痛苦的世界,並且用誠心與充滿信心的雙手把這個世界呈現出來。他用獨一無二的聲音和天才般的想法串聯起這一切,而

呈現在你眼前的,是一趟迷人而難忘的旅程。——普林茲文學獎首獎得主約翰‧柯瑞‧懷利   ‧《我,比不快樂更快樂》是亞當‧席佛拉的處女作,故事優美而吸引人。——紐約時報   ‧席佛拉的敘事結合了科幻故事與社會正義的批判,透過亞倫的自我探索,傳達引人入勝的故事。——洛杉磯時報   ‧這本書絕對會是我心目中青少年小說書單的第一名。它的主角亞倫‧蘇圖,及他的掙扎,都真實無比。此書探討種族與性向問題的手法,是我在青少年小說中從沒見過的。——全美時尚雜誌《Latina Magazine》   ‧亞當‧席佛拉創造了一個令人感到痛苦的世界,並且用誠心與充滿信心的雙手把這個世界呈現出來。他用獨一無二的聲音

和天才般的想法串聯起這一切,而呈現在你眼前的,是一趟迷人而難忘的旅程。——約翰‧柯瑞‧懷利(《失去的會再回來》與《腦袋瓜》〔Noggin〕作者)   ‧亞當‧席佛拉是青少年小說中消失已久的聲音。而字裡行間的真誠與說故事的能力,會讓你發現,原來你一直在等待的就是他。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荷莉‧高柏‧史隆(《數到七》〔Counting by 7s〕與《我一直都在》〔I’ll be there〕作者)   ‧在《More Happy Than Not》裡,亞當‧席佛拉創造了一個充滿熱誠而強烈的敘事者。他所創造的角色既獨一無二、又讓我覺得熟悉無比。我發現我能體會亞倫‧蘇圖的想法,也從故事的第一

頁開始就愛上了他和他的家人。這本書給了我難忘的閱讀經驗。──亞利克‧倫敦(《代理者》〔Proxy〕和《守護者》〔Guardian〕作者)   ‧亞當用無與倫比的勇氣和不變的真誠,敘述了亞倫的故事。儘管我的心都碎了,亞當還是讓我在故事的結局露出微笑。太難忘了。——貝琪‧亞伯塔利(《賽門的人類生存守則》〔Simon VS. the Homo Sapiens Agenda〕作者)   ‧亞當‧席佛拉的《More Happy Than Not》就像是一場特別的魔術表演,在我讀完後就無法停止思考。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會在我腦中盤據一段時間。——茉莉‧瓦格(《My heart and other bl

ack holes》作者)   ‧亞倫‧蘇圖非常獨特、聰明、年輕而充滿活力,並且希望能向全世界證明他自己是誰。他會深入你的內心,因此即便你沒有在看書,你也會想著他。故事、角色和轉折都非常高明。我愛這本書。——大衛‧阿諾(《Mosquitoland》作者)   ‧這本書既輕巧又銳利、既誠實又肯定,並且無與倫比地感人。席佛拉的出擊充滿了能量,大膽而緊湊,讓我像著了魔似的──並且再一次提醒我,為什麼喜歡閱讀。——艾黛爾‧葛莉芬(《The Unfinished Life of Addison Stone》作者)   ‧創新而大膽,席佛拉的處女作讓我一口氣就讀到半夜兩點鐘。他的寫作風格與富有挑戰性

的議題相互共鳴,炙熱而富有時代性。——亞倫‧海特勒(《 Rapture Practice》作者)   ‧《More happy than not》是趟活靈活現的旅程,帶我們進入記憶編織成的網中,透過一連串的抉擇,讓你屏氣凝神。亞當‧席佛拉是你絕對不會想要錯過的作家。——潔西卡‧泰勒(《Wandering Wild》作者)   ‧這是本會讓你在地鐵上痛哭的書,所以,小心了。——MTV   ‧席佛拉的處女作既是一記痛擊,又是個溫暖的擁抱。它的文字甜美、有趣且充滿創造力,透過一個社會階層底部的孩子,帶我們進入青少年的世界。——Barnes and Noble   ‧席佛拉是個優雅的寫手。亞倫

的故事既揪心又有趣,充滿激勵的正面力量,讓人耳目一新。這是本特別的作品,來自一位極具天賦的作者手中。——Bustle   ‧這是個關於愛情、期盼與自我探索的故事,向這個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儘管這個世界並不會讓你過得輕鬆。——Barnes and Noble青少年網誌        ‧這本書是這個世代永恆的陽光。──MTV.com   ‧許多讀者都會在亞倫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不論他們是否正在處理自身不安的議題。席拉佛細膩地描繪出複雜的角色及他們之間的感情。這本書最真實的美好,在於席拉佛輕巧地揭露主題的手法——亞倫在故事中逐步地在讀者眼中出櫃了。——VOYA      ‧慘痛的故事……引人入勝

,當你一翻開這本書,就沒有辦法停止。別說我們沒有警告你。——TeenVaogue.com 作者簡介 亞當.席佛拉   是一名獨立書籍銷售員,同時也是「Shelf Awareness書架意識」的兒童與青少年文學書評家。他曾經是「Figment創作網」的作家,接著他又轉職到「Paper Lantern Lit紙燈籠圖書公司」,負責行銷,也協助多項編輯發展的工作。他和青少年小說領域中的眾多作家都有良好的關係,像是蘿倫.奧利佛(《還有機會說再見》作者)、李•巴度格(《格里莎三部曲》作者),以及蘭森•瑞格斯(《怪奇孤兒院》作者)和其他人。   亞當目前是「我們需要多元圖書」這一兒童文學改革運動的

鼓吹者之一。他同時也沒來由地高。 譯者簡介 曾倚華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畢業。喜歡看書,喜歡寫作,走上翻譯的路是最大的驚喜。部落格 esther81828wwr.pixnet.net/blog 【兩大平面媒體專文推薦】 《紐約時報》專文推薦   單就《飢餓遊戲》對社會大眾所留下來的印象而言,我們的確能這麼說:青少年小說比所謂的「文學小說」,更強烈地抨擊了社會上不平等的現狀。青少年小說中創造出的階級社會、貧窮與工人階級的角色,幾乎是被社會忽略的邊緣人。舉例來說,青少年小說作者Lauren Oliver所寫的《Panic》,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一座毫無前途的小鎮,這裡所有的畢

業生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在一場遊戲中爭奪最終的獎勵:六萬七千美元的龐大金額。而在Laurie Halse Anderson的作品《The Impossible Knife of Memory》中,一名青少女與她身為卡車駕駛的父親,一起開著車公路旅行了好幾年,終於回到家鄉。她的父親是伊拉克戰爭的士兵,患有創傷症候群。換句話說,我們相當不了解現實生活中經濟無援的社會階級。   在這串書單上,我們可以再加入這本《More Happy Than Not》。這是亞當‧席佛拉的處女作,故事優美而吸引人。作者來自紐約布朗區,他用細膩的手法將社會階級政治、性別取向及沉重的創傷記憶,透過充滿野心的敘述編織在一起

。   故事的中心角色名叫亞倫‧蘇圖,他熱愛藝術與漫畫、喜歡結交朋友,是個有趣而充滿靈性的孩子。他與哥哥、母親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一個臥房的小公寓中,母親兼了兩份工作,在醫院與超市之間奔忙。小說的開頭是亞倫的父親對他們造成的傷害:他在自家浴室自殺,將殘酷的現實留給他的家庭,讓亞倫的肩上扛著深深的罪咎感。我們可以從這裡看見,兒童文學中處理的問題總是關於家庭中缺乏照顧的後果。   這本小說捨棄了紐約市的其他部分,只專注在屬於亞倫‧蘇圖的紐約布朗區。席佛拉在這樣的環境中同時注入了夢幻與寫實感。亞倫擁有朋友,儘管他們並不是真正的摯友,但他過著還算過得去的生活。也就是因為他極其有限的物資,才帶出他對他人

的驚嘆與忌妒。故事中,亞倫是這樣形容他朋友的臥房:「這裡聞起來像剛洗好的衣物與剛削好的鉛筆……他的床沒有鋪整齊,看起來卻很舒服,和我的床完全不同。我的床只比草蓆高級了一點。他甚至擁有自己的書桌,而我唯一能用來畫畫的空間,則是放在大腿上的課本。」   儘管席佛拉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傳達住在貧民區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對於那些寒假去不成法國就覺得自己遭受虐待的青少年來說,這的確是深具價值的一課。但本書更重要的目標,卻是在討論那樣的環境下出櫃有多麼困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張開雙臂歡迎你,成年人也並不總是能提供適切的照顧。亞倫在自己對男孩產生的感情中掙扎,試著向一所名叫忘憂河的爭議公司求援——這間公司的主要

業務就是運用「革命性的手術」,除去讓人痛苦的記憶。他不禁想道,如果它真能抹除他的過去,也能抹除自己的不安嗎?   這個手術不只是象徵著現今社會中醜惡至極卻流行的「性傾向治療」,也象徵著現代社會對同性戀者各種的介入與干涉——不管是學術的、精神層面的、神經層面的、藥物治療面的——現在的父母們總認為性別傾向是能被塑形的、被改造的,他們總想在孩子們的青少年時期出力,使他們變得更趨完美。   從最基本的角度來看,《More Happy Than Not》說得是自我接納,這是百分九十的青少年小說都會提到的議題。但它同時也給了別的觀點:儘管悲劇總是與羅曼史扯上關係(當然,對十五歲的青少年而言,把悲劇和羅

曼史牽扯在一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同一時間,悲劇並不是能徹底擺脫的事物。這似乎在傳遞著這種概念,「讓我們痛苦的事物,總是能使我們更強壯。」但是席佛拉想要表達的概念是另一種,並且更基本,「我們不該排拒苦難,這樣當幸福出現時,我們才能辨認出來。」 《洛杉磯時報》專文推薦   「魔法的問題,」童書作者與社會運動者Zetta Elliott在二○一三年得獎的文章中這樣寫道,「在於它僅存在於一個只屬於孩子們的世界。」   有色人種的孩子們在許多文學場合中幾乎不存在——科幻小說、奇幻小說、童話與漫畫——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兒童文學的危機。所幸過去幾年,已經有許多作者注意到這個問題。儘管這些問題在市場中

已達飽和,但是在奇幻與科幻作品中,主角很少不是白人、性別取向正常、中產階級或有錢人;這個問題需要被處理妥當,因為每個青少年都有權享有魔法的可能性與美好的未來。在奇幻世界中保持多樣性,對於青少年想像力的養成與自我意識的形塑是非常重要的。   在《More Happy Than Not》裡,拉丁裔的孩子們不再處於敘述視角與都市生活的邊緣,而是主導整個故事走向的主角。他們在自我價值中角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奇幻故事……席佛拉筆下的亞倫住在一個近代未來的世界中,生活於紐約的布朗區,而忘憂河公司(以西班牙語的「忘憂河」命名,是希臘神話中掌管遺忘的神祇)則貫穿了整個故事,做為小說的背景設定。 亞倫歷經父親的

自殺與自身的自殺未遂,試著要將自己破碎的世界拼湊回來。與此同時,他突然間發現自己愛上了他的新朋友。但湯瑪士並沒有同樣的想法。一時間,幾乎與「無瑕心靈中的永恆陽光」畫上等號的忘憂河公司,似乎沒有那麼可怕了;相反地,它充滿了吸引力。它提供了亞倫唯一與自己內心共處的途徑。此書的最後三分之一揭露了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真正發生過的悲劇。   《More Happy Than Not》是一部二合為一的小說。前半段說的是亞倫的性向覺醒與成熟的過程。第二段則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你所生活的文化環境有能力抹除你不愉快的記憶,我們真的該這麼做嗎?讀者們得到最後三分之一才得以瞥見忘憂河公司的內部,提供我們

遲來的真相。席佛拉的敘事結合了科幻故事與社會正義的批判,透過亞倫的自我探索,傳達引人入勝的故事。 第一部快樂 第一章    出其不意的記憶重擊 所以,顯然忘憂河(Leteo)的手術並不是唬人的。 當我第一次在地鐵裡看見那張海報,宣稱忘憂河公司可以消去人們的記憶,還以為那是什麼科幻電影的促銷廣告。而在看見那句「今日存在,明日消失!」寫在報紙標題上時,我以為它是某種無聊的東西,像是新的流感疫苗之類的──我不知道它們指的是記憶。那整個週末都在下雨,所以我和我的朋友們在自助洗衣店附近閒晃、聚集在社區保全的舊電視機前。每一個新聞頻道都在訪問忘憂河公司不同的發言代表,試著搞清楚「改變與抑制記憶的革命性

科技」到底是什麼東西。 在每一條新聞結束時,我都對著它喊了一次「唬爛」。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這東西百分之百是真的,毫無唬爛成分。因為我們這群人的其中一員已經動過了那個手術。 至少,就某方面來說,那是我最好的朋友──布蘭登告訴我的。我確定布蘭登說的是實話,就像我確定小佛萊迪的媽媽有多執著於證實她所聽見的八卦那樣。(傳言她學了一點基礎法文,就因為她聽聞,和她住在同一條走廊上的鄰居與已婚的所長有婚外情,而這條八卦對她來說有點語言障礙。嗯,不過,這也只是八卦而已。) 「所以,這個忘憂河是合法的?」我在沙坑旁坐下。由於皮癬病大流行的關係,這個沙坑早就沒人在用了。 布蘭登來回踱步,在雙腿間運著我們的朋友迪

恩的籃球。「所以,凱爾和他的家人要搬家。」他說,「全新的開始。」 我甚至不需要問他選擇遺忘了什麼。凱爾的同卵雙胞胎兄弟肯尼,去年十二月時遭人槍殺,理由是他睡了一個叫做喬丹的人的妹妹。事實是,凱爾才是那個睡了她的人。我很清楚悲傷是怎麼一回事,但我無法想像要怎麼日復一日地承受這種罪惡感──這個和我長著一樣的臉、和我擁有共同祕密語言的人,就這樣從生活中被硬生生拔除,而那發子彈要擊中的人應該是我。「嗯,祝他好運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