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唱片西洋星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佳佳唱片西洋星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鐵志寫的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十週年紀念增訂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佳佳唱片行中華店-西洋部(@ccr_tw) • Instagram photos and ...也說明:992 Followers, 96 Following, 400 Posts - See Instagram photos and videos from 佳佳唱片行中華店-西洋部(@ccr_tw)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吳聖雄所指導 王怡方的 陳百潭閩南語流行歌曲聲情分析 (2020),提出佳佳唱片西洋星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陳百潭、聲情、實驗語言學、閩南語歌曲。

最後網站细数1983年娱乐圈最红的人是他们 - 联合早报則補充:张国荣出道第4年即入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刘德华也入围最佳新人,两人双双落败,但无阻他们的巨星旅途。 由黄日华(右一)和翁美玲(右三)主演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佳佳唱片西洋星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十週年紀念增訂版)

為了解決佳佳唱片西洋星和的問題,作者張鐵志 這樣論述:

影響華語搖滾世界重量著作!   搖滾成為整個青年反文化革命的先鋒,   因為它能挑起你的欲望,鼓動你的身體,刺激你的思想。   搖滾樂或許從來不能掀起革命,但當搖滾樂抓到了時代的噪音,這些音樂將不斷在被壓迫的人們的腦袋中迴響,將不斷在反抗的場景中被高唱。   尤其,任何政治行動、遊說或抗爭,都必須來自群眾的參與,而搖滾樂——不論是一首歌或一場表演,都可能改變個人的信念與價值,鼓勵他們參與行動。   當搖滾樂去感動人心、改變意識,並結合起草根組織的持久戰,世界就能被一點一滴地改變。   歡迎你加入抗爭行列   只要穿上抗爭標語的T恤   你便參與了革命等待大躍進的來臨   搖滾

改變了我,也改變了你,而當每一個個人被改變時,世界也就被改變了。   2004年,張鐵志用《聲音與憤怒》開啟中文世界的讀者對於搖滾與社會關係的新視野,成為中文搖滾書寫的經典,是每個世代搖滾青年的必讀之書。這本書讓純粹的音樂青年開始關心政治與社運,讓搖滾樂手更相信音樂的力量。   十年過去,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又會與這個時代產生怎樣的新連結?   2007年,在《反叛的凝視》中,反思當代西方政治和文化反抗行動。   2010年,《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抗議之聲》結合了搖滾與反抗精神,進一步書寫關於西方重要的抗議歌手以及他們所處時代。   2014年,時值時代最劇烈變遷的關鍵,全新

改版的《聲音與憤怒:十週年紀念版》嘗試與這個島嶼的聲音與憤怒對話。本書除了對原先內容──從六○年代至今音樂對於社會各種不同的介入與連結,挖掘音樂作為一種反叛能量的可能性和侷限外──的增添與改寫,更增加了從捷克、東德、俄羅斯到拉丁美洲的抗議音樂。 名人推薦   五月天瑪莎   專文推薦   黃耀明、何韻詩、Freddy(閃靈)、吳志寧、吳永吉(董事長)、吳柏蒼(回聲)、林生祥、阿凱(1976)、楊大正(滅火器)共同推薦   《聲音與憤怒》是我音樂歷程中讓我停下腳步重要的書本之一。在心裡混亂盲目的時候回頭想想初衷,在旁人喧譁指責的時候抬頭看看前頭。——瑪莎‧五月天樂團   社會運動需要音

樂嗎?占領運動期間,一個我們經常討論的議題。對於創作音樂的我與評論音樂的鐵志,答案明顯不過:音樂從來沒有在社會運動中缺席。尤其是對我這個害怕公開演說或喊口號的人,音樂是最佳的表達工具,因為音樂最容易感召人心。——黃耀明   音樂人的客觀創作背景、主觀創作理念,乃至於投入社會運動、參與政治改革的行動力,透過各種資料的分析、整理與呈現,鐵志讓音樂變得更立體,也讓音樂人更易於親近了。——Freddy,閃靈樂團主唱   《聲音與憤怒》是華文出版第一本以社會學角度出發的音樂書寫,將一個樂團或者一首歌作為case,對應一個運動、一個革命……至今仍無人出其右,十週年將屆,鐵志的增修讓人期待。——阿凱,1

976樂團主唱   現在的青年不但對音樂的興趣更深厚;對政治也更加有感,……希望年輕的一代能藉由這本書更加理解他們未曾經歷過的和即將要面對的未來。——吳永吉,董事長樂團主唱   希望《聲音與憤怒》一直長長久久地發行下去,持續帶給每一代新的音樂人,多元與深度的想像空間。——吳志寧   搖滾已不只是對陌生國度的憧憬,也是土地與世代的共同記憶,在渾然未覺中,它徹底改變了我們身處的世界。而在這過程裡,《聲音與憤怒》不僅闡述改變,更是參與了改變本身的重要著作。     搖滾樂改變世界?也許更應該說:改變世界的,都很搖滾。——柏蒼,回聲樂團 Echo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張鐵

志十年前出版了這本書,拋下了這個問題,並在當年那個二十歲的搖滾少年心中搭建了一座橋,橋的彼端是音樂人的社會參與,我隨著書裡的章節,把每個年代的場景走了一遍,也推翻了心中曾存在的「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這種說法。——楊大正,滅火器樂團主唱 音樂人的推薦   社會運動需要音樂嗎?占領運動期間,一個我們經常討論的議題。對於創作音樂的我與評論音樂的鐵志,答案明顯不過:音樂從來沒有在社會運動中缺席。尤其是對我這個害怕公開演說或喊口號的人,音樂是最佳的表達工具,因為音樂最容易感召人心。   金鐘清場後的週末,我在台北華山區聽著滅火器唱起〈島嶼天光〉,然後他們用粵語唱起〈海闊天空〉,突然我領悟到我們追逐

自由之路是需要跨越占領區的。   聖誕後的週末,在九龍官塘聽着來自台東的巴奈,巴奈帶著台灣獨立樂手們灌錄的台版〈撐起雨傘〉來為香港打氣,當中夾雜著各地的方言和台東原住民的歌詠,令我覺得我們並不孤單,最後巴奈與家人更在台上用不算標準的廣東話唱起〈問誰未發聲〉(即〈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我已被感動得我淚流滿面。   這兩個場合,其實鐵志都與我一起在現場。無論是音樂人或寫作人,我們都用口,手與筆(或者鍵盤)去推動與見證時代的改變。——黃耀明   「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這是網路口水戰的陳年主題,但因為鐵志,讓這場陳年辯論遠超過口水戰的層次。音樂人的客觀創

作背景、主觀創作理念,乃至於投入社會運動、參與政治改革的行動力,透過各種資料的分析、整理與呈現,鐵志讓音樂變得更立體,也讓音樂人更易於親近了。其實,身為音樂人,看到鐵志這種作者,會有點害怕的哩!——Freddy,閃靈樂團主唱   流行音樂是時代的切片,也驅動著時代,在網路之前,搖滾樂或者搖滾樂團幾乎是唯一的型式,搭載著憤怒、青春、公平、正義的普世價值,將所有反抗者團結在一起。《聲音與憤怒》是華文出版第一本以社會學角度出發的音樂書寫,將一個樂團或者一首歌作為case,對應一個運動、一個革命……至今仍無人出其右,十週年將屆,鐵志的增修讓人期待。——阿凱,1976樂團主唱   很開心鐵志老師的大

作《聲音與憤怒》要發行十週年的增訂版了,這真是讓人感動的事。   回想起第一次認識鐵志老師這個人,就是透過這本書,那時候光看到書名,就讓我們這群抱著搖滾夢的玩團青年感到興奮,因為台灣鮮少有這樣的書,可以從自己的觀點與角度,深度去論述西洋搖滾樂背後精神與跟社會運動,政治還有經濟的影響與連動關係。   更重要的是,在《聲音與憤怒》出版以後,鐵志老師更是投身台灣本土獨立創作音樂的觀察與書寫,讓這些取經自西洋搖滾的精神與概念,和在地玩團的台灣青年有了更直接的連結,鐵志老師偶爾會書寫我身為創作歌手參與社運的一些故事,但其實我才是因為他的文字與為人,讓我在參與任何的社運事物,感到有信心,感到被支持,感到驕

傲!!   謝謝你,鐵志老師!希望《聲音與憤怒》一直長長久久地發行下去,持續帶給每一代新的音樂人,多元與深度的想像空間。——吳志寧   轉眼間,鐵志的《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已經發行了十年。   經過這風風雨雨的十年,當初看來煽動的標題如今看來似乎不再需要為其背書。   我們都知道音樂當然可以撫慰人心,但我認為沒有一種音樂能像搖滾樂這樣可以形而上的改變世界。   現在的青年不但對音樂的興趣更深厚;對政治也更加有感,所以很開心看到鐵志這本書即將要發行十週年紀念版,希望年輕的一代能藉由這本書更加理解他們未曾經歷過的和即將要面對的未來。——吳永吉,董事長樂團主唱   世界從來都不是

在一夕間改變的。   從前,搖滾是對西方的鄉愁,對家鄉的盼望。大學時的我們,在春天吶喊遙想著伍茲塔克 Jimi Hendrix 那把燃燒的吉他;在地下社會尋找著 CBGB 裡 The Ramones 和 Patti Smith 的身影;期待屬於我們自己的 Bono,我們的搖滾英雄;然後,反覆聽著從 Napster 上搶先抓下的《Kid A》mp3,為了成為 Radiohead 而努力著。   十多年後,春天吶喊讓我追憶的是六福山莊舞台上,濁水溪公社那支暴走的乾粉滅火器;地下社會和 CBGB 一樣成為歷史,但記憶早已被賽璐璐阿義蒼涼的 slide 吉他聲占據;台灣的獨立音樂百花齊放著,不再活在巨

人的影子下;而社群媒體和公民運動,則讓那些對英雄的遐想顯得幼稚無比。搖滾已不只是對陌生國度的憧憬,也是土地與世代的共同記憶,在渾然未覺中,它徹底改變了我們身處的世界。而在這過程裡,《聲音與憤怒》不僅闡述改變,更是參與了改變本身的重要著作。   搖滾樂改變世界?也許更應該說:改變世界的,都很搖滾。——柏蒼,回聲樂團 Echo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這個問題依然時常出現在我腦中,多數的時候我仍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又有些時候,我會感受到搖滾樂正在改變些什麼,甚至覺得,就這樣繼續下去也許真的能把世界翻轉過來。   十年了,這問題存在腦中十年了,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   《聲音與憤怒:

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張鐵志十年前出版了這本書,拋下了這個問題,並在當年那個二十歲的搖滾少年心中搭建了一座橋,橋的彼端是音樂人的社會參與,我隨著書裡的章節,把每個年代的場景走了一遍,也推翻了心中曾存在的「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這種說法。   於是我告訴自己,要把音樂做好是可以慢慢去努力,去累積的,但是身體裡絕不能繼續住著對於這個世界袖手旁觀的靈魂。   熱切的參與這個時代吧!去探索,去思考,並且發出自己的聲音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我會繼續努力,而且希望他可以。——楊大正,滅火器樂團主唱

佳佳唱片西洋星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A-Lin找回初心的創作「光之海」
《 Romadiw 》立即購票▶ https://wenk.in/04CmBi
🔔支持A-Lin訂閱開啟小鈴鐺► https://sonymusic.pse.is/A-Lin
📌更多訊息➔ https://linkby.tw/imalin920

A-Lin《 Romadiw 》一起來唱歌
◉演唱地點:ATT SHOWBOX
◉演唱時間:PM 19:30
◉活動日期:(共10場)
2021/05/7. 8. 9. 12. 14. 15. 16. 21. 22. 23



以當年在海邊無憂唱歌的心情
感謝人海中每一位支持的光點
海嘯收聽:https://alin.lnk.to/ALin


「光之海」是A-LIN同名專輯製作過程晚期才完成的歌曲,A-Lin起心動念想寫一首歌紀錄自己一路上追夢努力的過程,也藉此感謝一路以來支持她的歌迷。來自台東阿美族的她從小聽著父母唱原住民古調,也聽兄姊們帶回來的西洋歌手卡帶,因此經常一個人跑到三仙台海邊,對著大海又唱又跳,想像自己是瑪丹娜,並且立志當歌手。從一望無際的大海,直到站上點點星光的人海,A-Lin對海的情感很深厚。

為了呈現這絕美夢幻的氛圍,A-Lin跟著攝影團隊遠赴三芝秘密海灣拍攝專輯封面,赤腳踩在滾燙的沙灘上卻「超模魂」上身,時尚5連拍,2個小時就收工,她表示因為從小常在台東家鄉的海邊唱歌,看著海就有種莫名的安全感,並感性地說:「大海是我人生的第一個歌迷。」

該曲是A-Lin與製作夥伴荒井十一共同創作,A-Lin笑說:「聽到完成的demo自己都感動起雞皮疙瘩!」A-Lin把自己闖蕩樂壇的心路歷程寫進歌裡,期盼鼓舞每個正在努力尋找舞台的朋友,用歌聲做為最溫暖的陪伴,並告訴他們:「你並不孤單!」。她回想起自己曾只是個愛唱歌的女孩,義無反顧離鄉背井到台北尋找機會,幸好有歌迷一路陪她度過困頓和挫折,歌詞「時光洗過的海/淚水洗過的海/溫暖在胸懷/感激你一直都在」,作詞人李焯雄老師則將A-Lin的心聲轉化成每個人都有的心情寫進歌裡,以「星光」與「海」的意象串連起人生歷程。歌詞中說「浮浮沈沈光之海 點點孤島連起來」,從外太空看地球,海將所有的島嶼陸地連起來,A-Lin說:「能夠藉由自己的歌,接觸到世界上這麼多未曾謀面的人,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也希望透過這首歌,將每顆孤單的心連起來。」

但為了尋找「光之海」,攝影師光是勘景就費盡心思,最後找到北海岸三芝一處秘密海灣,且為了搶光拍日出,A-Lin凌晨2點開始妝髮,清晨5點跟著團隊趕赴當地取景,8月酷暑逼人,39度艷陽把團隊20名工作人員曬到眼花,A-Lin卻樂得像小女孩,愈曬愈起勁,連鏡頭外也不放過任何一刻日曬的機會,還數度被阻止深怕曬傷曬黑,工作人員驚呼她是「大海的女兒」!


作詞:李焯雄 作曲:A-Lin、荒井十一

別說不能 非常可能
渺小的認真 撼動 每個相同的靈魂
浮浮沉沉 沒有保證
就是這份 信任 堅持才可能 成真

那一年那女孩 一個人看大海
懵懂的期待 還不曉得何謂愛
月光灑落大海
半夜的電台 有種青澀化不開

我想我能 我信你能
唯有這份 天真 堅持才可能 成真

後來那個女孩 獨自一人在外
窮得只剩愛 沒人在意的存在
還有許多男孩 尋找自己舞台
別問哪裡來 仍需忍耐在人海
陽光曬過的海
溫暖在胸懷 仍需等待在人海

不知道名字 卻又那麼的相似 想要飛
我們就是彼此肩上那位天使 不說累

星光化作大海 站上自己舞台
痛過才痛快 終於盛開憑著愛
時光洗過的海 淚水洗過的愛
溫暖在胸懷 感激你一直 都在

憑著愛
浮浮沉沉光之海 點點孤島連起來
曲曲折折光之海 點點孤獨連起來
浮浮沉沉光之海 點點孤島連起來
曲曲折折光之海 點點孤獨連起來

--
Song Credit |
作詞:李焯雄
作曲:A-Lin/荒井十一
製作人Produced by 荒井十一/A-Lin
編曲Arranged by Ruth Ning
鋼琴Piano by Ruth Ning
低音吉他Bass by陳兆基
弦樂Strings by國際首席愛樂樂團
和聲編寫&和聲Backing Vocal Arranged and Performed by A-Lin,荒井十一
主唱&和聲錄音Vocal & Backing Vocal Recorded by荒井十一,單為明@Lights Up Studio
弦樂錄音Stings Recorded by李巍@中國劇院錄音棚
弦樂監製Strings Directed by李朋,劉胡軼
音頻編輯Audio Edited by A-Lin,荒井十一
混音Mixed by趙靖@BIGJStudio

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生歌姬A-LIN同名專輯》
睽違3年 天生歌姬A-Lin華麗變身
首挑大樑擔任製作人 挑戰多元音樂類型
回歸初心的「A-LIN同名專輯」誕生

A-Lin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提醒自己 不忘愛唱歌的初心
找回那份純真 與 簡單的快樂

《實體專輯購買》
博客來
https://goo.gl/ZhY7Hz
https://goo.gl/zXYNAZ
五大唱片
https://goo.gl/CuU2ps
https://goo.gl/YjZw7j
佳佳唱片行
https://goo.gl/WtmLhG
https://goo.gl/6dnM8G
PChome 24h購物
https://goo.gl/QfDChE
https://goo.gl/yUoEKH
風谷
https://goo.gl/qEb8th

-
★更多A-Lin活動詳情請上 https://alin920.com
A-Lin官方FB→http://goo.gl/E9qqCS
A-Lin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lulin168/
A-Lin官方Weibo→ https://weibo.com/avexalin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onymusic_taiwan/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CPOP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TaiwanCPOP/

陳百潭閩南語流行歌曲聲情分析

為了解決佳佳唱片西洋星和的問題,作者王怡方 這樣論述:

陳百潭是閩南語歌壇的奇葩。他不但能作詞、作曲,還身兼男歌手與製作人。他創作的多首閩南語流行歌曲,至今仍膾炙人口。本文根據陳百潭創作的80首閩南語流行歌曲,由聲韻學的角度,進行音韻成分分析,與出現頻率統計,觀察字調與曲調的搭配關係,試圖探討這些歌曲的音韻特色,解釋它們受歡迎的原因。首先利用PRAAT及SPPAS程式將陳百潭親自朗讀的歌詞作全面的聲學分析,用國際音標轉寫,分析陳百潭的閩南語音韻系統。再搭配曲調,作成歌詞成分分析與曲調走向對照表。再分別針對聲母、韻母、聲調、句式、曲調等方面,進行統計與相關性分析。藉著多種統計表格,具體描述陳百潭所作閩南語流行歌曲在「聲情」方面所展現的特色,總體來說

,「聲情」的表現組成是透過許多元素搭配而成的,在交互組成下,必然形成各種妥協,而陳百潭歌曲之所以朗朗上口深得聽眾喜愛,主要原因在於使用半唸半唱的模式「唱歌」,且音域多落在一般人所接受的中音域,故這樣的唸唱調和成為其主要風格。本文不但在文章風格學方面,完成了一項具體的個案分析。藉著訪談的機會,錄製了陳百潭親自朗讀的歌詞,也記載了他創作的心路歷程與作詞作曲的理念,為閩南語流行歌曲發展史,留下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