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與系統第二版習題解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信號與系統第二版習題解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基鑫寫的 自動控制(第二版)【附學習資料及試題光碟】 和(美)希梅爾的 現代體系結構上的UNIX系統:內核程序員的對稱多處理和緩存技術(修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訊號與系統第二版解答」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也說明:Page 8. Page 9. Page 10. Page 11. ,15677人阅读|306次下载. 标签:. 工学|; 信号|. 信号与系统第二章陈后金习题解答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信号与系统陈后金版的第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人民郵電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光電工程系研究所 林世聰所指導 蕭千祐的 使用四象限感測器之內差式雷射干涉測距儀 (2014),提出信號與系統第二版習題解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內差式雷射干涉儀、邁克森干涉模組、相位解調模組、二維光柵、四象限分析板、四象限感測器。

最後網站信号与系统(第四版)》习题详解(陈生潭- 图书 - 京东則補充: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信号与系统(第四版)》习题详解(陈生潭)》在线选购, ... 版>习题详解/21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仅对教材各章习题给出详细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信號與系統第二版習題解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動控制(第二版)【附學習資料及試題光碟】

為了解決信號與系統第二版習題解答的問題,作者楊基鑫 這樣論述:

  「自動控制」課程為電機、機械、自動化與機電等工程科系之重要專業科目,是研究各類控制系統共通性的一門技術科學。   作者累積多年大專院校「自動控制」課程教學心得,深覺紮實建立基礎原理的觀念對學生及初學者的重要性,因此編撰本書時,以二技電機類自動控制(含實習)的考試範圍為大綱,力求清楚解說基礎原理,不僅讓讀者學得紮實,也有助於準備參加二技電機類升學考試。   本書內容豐富詳實,敘述方式明快簡潔,適合做為「自動控制」的基本入門教材科書。為加強學習效果,本書在各章節最後均編列練習問題及模擬測驗問題,並在隨書光碟中也編有數份模擬測驗試題,方便讀者自行演練。   第二版修訂並

更新部份內容,同時將部份章節及較進階的題目、範例等收錄於光碟中,隨書附贈,減少頁數,定價也從第一版的690元大幅調降為500元。隨書光碟中也提供了練習題及所有問題之詳解,方便讀者自行演練並檢核學習成果。   自德國工業界制定了「工業4.0」的產業發展方向後,世界各國家相繼提出對應之產業策略,例如美國AMP先進製造計畫,中國製造2025計畫,日本工業4.1J…,也為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揭開序幕。我國為因應此波的產業革命浪潮,提出了生產力4.0發展方案,再轉型成為「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作為我國產業界下一波成長的新策略。「自動控制」的原理基礎在這一個新階段的產業革命中,扮演著重要關鍵的角色。工程

技術人員無論是在面對處理工作母機的數值控制系統、產業機械系統的輸出信號控制或是自動化機械手臂控制…等等,都必須要具備有紮實的自動控制系統基礎知識。本書也適合有興趣投入自動化相關產業的讀者自修研讀。

使用四象限感測器之內差式雷射干涉測距儀

為了解決信號與系統第二版習題解答的問題,作者蕭千祐 這樣論述:

本研究擬架構一套內差式雷射干涉測距儀,它包含一光源、一邁克森干涉模組及一相位解調模組。其中光源包含一雷射及一穿透軸在45度的偏極板;邁克森干涉模組之參考光為s-波、而量測光為p-波,且它包含一四分之一波板、二維光柵、及四象限分析板;而相位解調模組包含四象限感測器及信號處理電路。來自干涉模組的干涉光束經四分之一波板及二維光柵後,被分為四束;它們分別經過四象限分析板的四個象限後,產生四個相位相差90度的干涉信號;當這四個干涉信號分別被四象限感測器的四個感光元件接收後,干涉光的訊號可由解調相位模組分析出相位,從而求出位移量。此相位的變化與干涉儀量測距離變化呈現出週期性的關係。本研究實際完成該干涉儀

的架設,實驗結果說明,受測平移台在15公分位移內,且速度18mm/sec以下時,該干涉儀具有0.1微米的準度。

現代體系結構上的UNIX系統:內核程序員的對稱多處理和緩存技術(修訂版)

為了解決信號與系統第二版習題解答的問題,作者(美)希梅爾 這樣論述:

首先回顧了與全書其他內容切實相關的UNIX系統內幕。回顧的目的是增進讀者對UNIX操作系統概念的了解,並且定義隨后使用的術語。《現代體系結構上的UNIX系統:內核程序員的對稱多處理和緩存技術(修訂版)》接下來的內容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高速緩存存儲系統」介紹了高速緩存體系結構、術語和概念,詳細考察了4種常見的高速緩存實現——3種虛擬高速緩存的變體和物理高速緩存。第二部分「多處理器系統」討論了調整單處理器內核的實現,使之適合於緊密耦合、共享存儲多處理器上運行時所面臨的問題和設計事宜,還研究了幾種不同的實現。最后一部分介紹多處理器高速緩存一致性,這一部分通過研究高速緩存加入到一個緊密耦合、共享存

儲器多處理器系統時出現在操作系統和高速緩存體系結構上的問題,從而將前兩個部分的內容結合到一起。《現代體系結構上的UNIX系統:內核程序員的對稱多處理和緩存技術(修訂版)》適合於大學計算機及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使用。每一章都包含有一組練習題,問題都需要采用這一章所提供的信息以及一些額外學到的知識來解答,習題大都建立在這一章中所出現的例子的基礎之上。在本書的末尾有選擇地給出了習題的答案。Curt Schimmel 操作系統架構師,他曾經從事過針對各種系統(從微處理器到多處理器的超級計算機)的移植和增強UNIX內核的工作,他還參加過為高效支持UNIX環境而開發的新硬件系統的設計工作。他曾是

AT&T貝爾實驗室的UNIX開發小組成員,后來為SGI(Silicon Graphics, Inc.)工作,目前是蘋果公司高級軟件工程師。 第1章 回顧UNIX內核原理 11.1 引言 11.2 進程、程序和線程 21.3 進程地址空間 31.3.1 地址空間映射 51.4 上下文切換 61.5 內存管理和進程管理的系統調用 61.5.1 系統調用fork 71.5.2 系統調用exec 91.5.3 系統調用exit 91.5.4 系統調用sbrk和brk 91.5.5 共享內存 101.5.6 I/O操作 101.5.7 映射文件 111.6 小結 111.7 習題 1

11.8 進一步的讀物 12第一部分 高速緩存存儲系統第2章 高速緩存存儲系統概述 172.1 存儲器層次結構 172.2 高速緩存基本原理 192.2.1 如何存取高速緩存 192.2.2 虛擬地址還是物理地址 212.2.3 搜索高速緩存 212.2.4 替換策略 222.2.5 寫策略 222.3 直接映射高速緩存 242.3.1 直接映射高速緩存的散列算法 252.3.2 直接映射高速緩存的實例 272.3.3 直接映射高速緩存的缺失處理和替換策略 302.3.4 直接映射高速緩存的總結 312.4 雙路組相聯高速緩存 312.5 n路組相聯高速緩存 332.6 全相聯高速緩存 332

.7 n路組相聯高速緩存的總結 332.8 高速緩存沖洗 342.9 無緩存的操作 352.10 獨立的指令高速緩存和數據高速緩存 352.11 高速緩存的性能 372.12 各種高速緩存體系的差異 382.13 習題 382.14 進一步的讀物 41第3章 虛擬高速緩存 453.1 虛擬高速緩存的操作 453.2 虛擬高速緩存的問題 473.2.1 歧義 473.2.2 別名 483.3 管理虛擬高速緩存 503.3.1 上下文切換 513.3.2 fork 513.3.3 exec 543.3.4 exit 543.3.5 brk和sbrk 543.3.6 共享內存和映射文件 553.3.

7 I/O 553.3.8 用戶-內核數據的歧義 583.4 小結 593.5 習題 593.6 進一步的讀物 61第4章 帶有鍵的虛擬高速緩存 634.1 帶有鍵的虛擬高速緩存的操作 634.2 管理帶有鍵的虛擬高速緩存 644.2.1 上下文切換 644.2.2 fork 654.2.3 exec 674.2.4 exit 684.2.5 brk和sbrk 684.2.6 共享內存和映射文件 684.2.7 I/O 704.2.8 用戶-內核數據的歧義 714.3 在MMU中使用虛擬高速緩存 714.4 小結 724.5 習題 724.6 進一步的讀物 74第5章 帶有物理地址標記的虛擬高

速緩存 755.1 帶有物理標記的虛擬高速緩存的組成 755.2 管理帶有物理標記的虛擬高速緩存 785.2.1 上下文切換 785.2.2 fork 785.2.3 exec 795.2.4 exit 795.2.5 brk和sbrk 795.2.6 共享內存和映射文件 805.2.7 I/O 805.2.8 用戶-內核數據的歧義 805.3 小結 815.4 習題 815.5 進一步的讀物 82第6章 物理高速緩存 836.1 物理高速緩存的組成 836.2 管理物理高速緩存 856.2.1 上下文切換 856.2.2 fork 856.2.3 exec、exit、brk和sbrk 856

.2.4 共享內存和映射文件 866.2.5 用戶-內核數據的歧義 866.2.6 I/O和總線監視 866.3 多級高速緩存 916.3.1 帶有次級物理高速緩存的主虛擬高速緩存 916.3.2 帶有物理標記的主虛擬高速緩存和次級物理高速緩存 936.4 小結 946.5 習題 956.6 進一步的讀物 96第7章 高效的高速緩存管理技術 977.1 引言 977.2 地址空間布局 977.2.1 虛擬索引的高速緩存 977.2.2 動態地址綁定 1007.2.3 物理索引的高速緩存 1017.3 受限於高速緩存大小的沖洗操作 1027.4 滯后的高速緩存無效操作 1037.4.1 帶有鍵的

虛擬高速緩存 1047.4.2 沒有總線監視機制的物理標記高速緩存 1047.5 緩存對齊的數據結構 1057.6 小結 1077.7 習題 1077.8 進一步的讀物 108第二部分 多處理器系統第8章 多處理器系統概述 1118.1 引言 1118.2 緊密耦合、共享存儲的對稱多處理器 1138.3 MP存儲器模型 1148.3.1 順序存儲模型 1158.3.2 原子讀和原子寫 1158.3.3 原子讀-改-寫操作 1178.4 互斥 1198.5 回顧單處理器UNIX系統上的互斥 1208.5.1 短期互斥 1218.5.2 帶有中斷處理器的互斥 1218.5.3 長期互斥 1228.

6 在MP上使用UP互斥策略的問題 1248.7 小結 1258.8 習題 1258.9 進一步的讀物 127第9章 主從內核 1299.1 引言 1299.2 自旋鎖 1309.3 死鎖 1319.4 主從內核的實現 1339.4.1 運行隊列的實現 1339.4.2 從處理器的進程選擇 1369.4.3 主處理器的進程選擇 1379.4.4 時鍾中斷處理 1379.5 性能考慮 1379.6 小結 1399.7 習題 1409.8 進一步的讀物 142第10章 采用自旋鎖的內核 14510.1 引言 14510.2 巨型上鎖 14510.3 不需要上鎖的多線程情況 14710.4 粗粒度上

鎖 14810.5 細粒度上鎖 15010.5.1 短期互斥 15010.5.2 長期互斥 15110.5.3 帶有中斷處理器的互斥 15210.5.4 鎖的粒度 15310.5.5 性能 15410.5.6 內核搶占 15410.6 休眠和喚醒對多處理器的影響 15510.7 小結 15610.8 習題 15610.9 進一步的讀物 159第11章 采用信號量的內核 16111.1 引言 16111.1.1 采用信號量的互斥 16211.1.2 采用信號量的同步 16211.1.3 采用信號量分配資源 16311.2 死鎖 16311.3 實現信號量 16411.4 粗粒度信號量的實現 16

711.5 采用信號量的多線程 16811.5.1 長期互斥 16811.5.2 短期互斥 16911.5.3 同步 16911.6 性能考慮 17011.6.1 測量鎖爭用 17011.6.2 結對 17111.6.3 多讀鎖 17311.7 小結 17711.8 習題 17711.9 進一步的讀物 178第12章 其他MP原語 18112.1 引言 18112.2 管程 18112.3 事件計數和定序器 18312.4 SVR4.2 MP的MP原語 18512.4.1 自旋鎖 18512.4.2 休眠鎖 18712.4.3 同步變量 18812.4.4 多讀鎖 19012.5 比較MP同步

原語 19112.6 小結 19312.7 習題 19312.8 進一步的讀物 194第13章 其他存儲模型 19713.1 引言 19713.2 Dekker算法 19813.3 其他存儲模型 19913.4 完全存儲定序 20113.5 部分存儲定序 20413.6 作為存儲層次結構一部分的保存緩沖區 20613.7 小結 20713.8 習題 20713.9 進一步的讀物 208第三部分 帶有高速緩存的多處理器系統第14章 MP高速緩存一致性概述 21314.1 引言 21314.2 高速緩存一致性問題 21414.3 軟件高速緩存一致性 21714.3.1 共享數據不被緩存 21814

.3.2 選擇性的高速緩存沖洗 21914.3.3 處理其他存儲模型 22214.4 小結 22314.5 習題 22314.6 進一步的讀物 224第15章 硬件高速緩存一致性 22915.1 引言 22915.2 寫-使無效協議 23115.2.1 寫直通-使無效協議 23115.2.2 寫一次協議 23115.2.3 MESI協議 23415.3 寫-更新協議 23515.3.1 Firefly協議 23515.3.2 MIPS R4000 更新協議 23615.4 讀-改-寫操作的一致性 23615.5 多級高速緩存的硬件一致性 23715.6 其他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