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職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健康促進職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蓓貞寫的 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第四版) 和Naidoo的 健康促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台灣愛思唯爾所出版 。

中華大學 工業管理學系 林靜華所指導 張筱菁的 市民跑者利用穿戴式裝置的科學化訓練法:園區工程師跑者的個案研究 (2021),提出健康促進職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穿戴式裝置、專項肌力訓練、跑步經濟性、週期化。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博士班 陳叡瑜所指導 張耀聰的 職場慢性病防治模式之探討 (一)、職場健康促進推動程度與職場健康文化之相關性 (二)、健康教練介入模式應用於職場慢性病防治之可行性 (2021),提出因為有 職場健康促進、職場健康文化、健康教練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康促進職場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康促進職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第四版)

為了解決健康促進職場的問題,作者張蓓貞 這樣論述:

  健康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而健康促進是一個行為改變、自主性管理的過程。   本書作者不論在教學研究或臨床實務上,皆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與深厚的心得,整合其多年來與職場、社區、學校、產學合作之專案編撰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對健康促進作系統性的整理與介紹。   全書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篇,引導讀者認識健康促進的相關學理及觀念,包括健康促進的概念與定義,以及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健康風險評估、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質,並闡述健康體適能的觀念和運動處方;第二部份為技能篇,介紹體重控制、飲食控制、壓力管理及另類與輔助療法等實際操作技能;第三部份則為應用篇,探討如何將健康促進的觀

念與技能應用於社區、學校、職場,內容包括社區健康促進等實際案例之分享,讓本書具有很高的實用性與參考價值。   作者以簡單明瞭的方式,配合精美圖片與案例說明以提高學習效果,十分適合初學者入門研讀。書中提供習題解答,讓讀者可即時檢視,方便讀者自學。   第四版除了對書中相關數據加以更新修訂之外,還更新了老年狀況調查報告、慢性病統計年報、健康促進策略、生活品質的滿意度等內容,提供讀者最新的健康資訊。  

健康促進職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居家防疫運動,一條彈力帶搞定7組上肢運動,輪椅族必看!!Home sports
相信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
所以已經很久沒有復健或運動了
我特別請了米蔚 Life & Health的林啟平老師教我一些動作
今天讓我來教大家
居家防疫的七組彈力帶上肢運動
一起來運動吧~


米蔚 Life & Health|健康生活全方位:
米蔚擁有一群專業治療師,服務項目跨足『長照復能』『輔具無障礙評估』『社區健康促進課程』『職場健康講座』『職場人因臨場服務』
歡迎關注他們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nZX7N0aDC0IJtBzgfu4Ig/about
【短腿千千拍片中】站在不同高度看世界的治療師:
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分享給正在受難的病友們,用熱情可以感染大家,自許要成為輪椅界的辣媽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pKsWenynJ6cfkyX6QmEQ/featured


chairman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aka.chairman?igshid=1mqu9z1qlnk2z

chairman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airman%E6%A4%85%E4%BA%BA-100705971605685/?ref=settings

chairman的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haAbtD6vFoE71FljSQFOA

市民跑者利用穿戴式裝置的科學化訓練法:園區工程師跑者的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健康促進職場的問題,作者張筱菁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的:為鼓勵企業落實關懷員工的社會責任、支持職工運動及相關之員工福利,政府單位持續主辦多項職工運動推廣活動,並選在新竹科學園區 (以下稱竹科) 進行首屆企業運動會,多家企業也因此開始以職場為基礎而發展運動計畫,跑步更是其中一項熱門的運動項目。隨著園區跑步人口逐年增多,休閒型的市民跑者也不斷進階,如何能以有別於土法煉鋼的方式進行訓練以節省跑步不必要的耗能 (提升跑步經濟性),除了初學者,也是進階型跑者所感興趣的議題。近來國外已有許多研究探討肌力訓練與跑步經濟性的關聯性,有賴穿戴式裝置的興起,現今市民跑者也能利用簡便且親民的方式取得量化的數據,以科學化的方式來衡量訓練成效,但跑步經濟性的相

關文獻在市民跑者的研究尚不多見。本研究利用管理科學中的人因工程學領域知識,藉由研究個案使用穿戴式裝置擷取人體活動數據,探討週期化專項肌力訓練介入市民跑者的跑步耐力訓練後,在肌肉力量與跑步步態週期的肌群交互作用下,人體生物參數的變化是否對於跑步經濟性有所影響。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在竹科擔任工程師的男性跑者為受試者 (40歲、159公分、57公斤、跑步年資17年)。受試者非職業運動員,長期有配戴穿戴式裝置的習慣,於2021年9月到12月加入肌力訓練,共計16週,期間進行長跑耐力訓練時,均攜帶穿戴式裝置進行數據蒐集。測得的各項數據傳輸至第三方資料整合分析平台做整合、運算及輸出衡量跑步經濟性各項變項後

,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針對肌力訓練介入前 (對照期,2020年9月到12月) 及肌力介入後 (介入期,2021年9月到12月) 的跑步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以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數及標準差呈現;以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比較肌力訓練介入前後是否有顯著差異;再以逐步迴歸分析最能夠預測跑步經濟性的變項,並以中介分析檢定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因果效用是否來自於中介因子。本研究將顯著水準臨界值訂為α = 0.05。研究結果:在獨立樣本t檢定的部分,腿部剛性、觸地時間、騰空時間、步幅與平均跑步經濟性皆出現顯著差異,同時肌力訓練的介入與不同的練跑型態對平均跑步經濟性產生交互效果,不同的練跑型態在肌力訓練介入後的跑步

經濟性,均與肌力訓練介入前有顯著差異;逐步回歸分析顯示步幅對跑步經濟性有顯著的差異,擴大步幅對提升跑步經濟性有所助益;中介分析檢定顯示步幅對腿步剛性與跑步經濟性間存有中介效果,腿部剛性必須藉由步幅才能正向影響跑步經濟性。研究結論:本研究藉由穿戴式裝置擷取的數據發現個案於長跑耐力訓練之餘,同時加入週期化專項肌力訓練,對跑步經濟性有正面的影響效益外,也進一步推高整體運動表現。冀望本研究方法與結果可供想讓訓練事半功倍的市民跑者做為提升跑步經濟性及訓練成效的參考。關鍵字:穿戴式裝置、專項肌力訓練、跑步經濟性、週期化

健康促進

為了解決健康促進職場的問題,作者Naidoo 這樣論述:

  廣受讀者歡迎的《健康促進》已被大幅度地更新至第三版,它在重要的健康促進實務上,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理論架構與基礎訓練。   本書深入淺出的文字解說與獨特、友善的編排方式,配合活動方框(BOX)的範例說明,十分適合國內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學生研讀與學習,更適合作為各場域健康促進現職人員其工作上的標竿。 審閱者簡介 黃松元 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譯者簡介 賴秀芬   現職 台中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管理師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

職場慢性病防治模式之探討 (一)、職場健康促進推動程度與職場健康文化之相關性 (二)、健康教練介入模式應用於職場慢性病防治之可行性

為了解決健康促進職場的問題,作者張耀聰 這樣論述:

由於我國人口老化快速、慢性病盛行率逐年增加,為有效促進全民健康、降低社會與醫療成本,職場健康促進已是我國刻不容緩的工作。本研究基於原始研究設計:「假設健康促進介入能改變員工健康行為,進而塑造集體健康風氣與職場健康文化」之概念,在我國職場尚未導入健康教練介入方案下,進行以下兩部分研究:第一部分係發展我國職場適用的「職場健康文化量表」,並探討其與職場健康促進推動工作、職場員工之健康生活習慣與個人健康狀況之關聯性;第二部分研究則從醫療臨床場域導入健康教練,探討其成效以及未來推展至職場之可行性。在第一部分研究中,問卷之發展共收集2,431個有效樣本,來自六家規模不一、健康促進推動程度不等之企業,發展

出一份信效度良好的職場健康文化量表(共計25題)。其後,再自27家職場進行問卷調查,共計1,732個有效樣本,發現職場健康促進推動程度確實顯著與健康文化有關,且健康文化亦與員工健康生活習慣如運動習慣、蔬果攝取等有關,也與員工健康狀況如自評健康、慢性病個數、BMI等有關,健康文化程度越好,員工健康生活習慣與健康狀況亦越佳。在第二部份研究中,於某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進行糖尿病健康教練之測試,分為兩年期。第一年期以準試驗設計之方式進行前驅研究,收取共計116個有效樣本,發現在六個月的介入中,能確實使介入組參與者的糖化血色素降低平均0.64%,且顯著優於對照組,並顯著改善自我效能與運動習慣。第二年

期的試驗則進一步基於前驅測試之經驗,設計嚴謹的隨機對照試驗,收取114個有效樣本,並發現在六個月的介入中,能顯著使介入組參與者降低其每日熱量以及水果、肉類與油脂類的攝取量,同時增加蔬菜攝取量,並顯著改善其糖化血色素達0.68%,顯著優於對照組。此外,在本研究期間,受到COVID-19全球大流行之影響,因此第二年期試驗中,亦分析疫情對本試驗的可能影響,發現有教練輔導之介入組,能因為有設定明確的行為目標,而使健康行為較不受疫情相關的防疫政策等環境因素影響。因此,本系列研究證實健康文化確實與職場健康促進有關,而我國亦能於醫院臨床提供實際的健康教練行為輔導,本研究測試之結果將有助於未來進一步測試是否能

基於現行的員工健康檢查與後續服務之方式,由醫院端提供健康教練輔導,從而改善職場員工之健康生活習慣,進而塑造出健康文化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