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工作心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兩廳院工作心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平珩寫的 「藝」想天開:平珩的創意工作學 和陳郁秀的 盧修一與他的時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兩廳院徵才也說明:一、計畫緣起為提早引進並積極培育歡迎加入我們!!! 國家兩廳院前台服務人員招募!! 工作內容如下, 配合節目演出,於前台觀眾區域擔任驗票、領位、播音、商品販售等各項相關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皇冠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趙玉玲所指導 吳雅涵的 臺灣沉浸式劇場初探 (2021),提出兩廳院工作心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沉浸式劇場、沉浸式、沉浸式劇場、跨領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 林如萍所指導 賴建岱的 成為自由的表演者 ──《大世界娛樂場 III:白日白晝》表演創作報告 (2021),提出因為有 窮劇場、高俊耀、鄭尹真、《大世界娛樂場 III:白日白晝》、賭的重點而找出了 兩廳院工作心得的解答。

最後網站寶島一村兩廳院 - Oxbridge則補充:讓「opentix」與你分享一個智慧互動、數位體驗的文化生活入口。 有著眷村爸爸的胡婷婷一接到演出邀約,立刻放下許多電影工作,而相聲瓦舍乾脆改變自己年度演出行程讓靈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兩廳院工作心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藝」想天開:平珩的創意工作學

為了解決兩廳院工作心得的問題,作者平珩 這樣論述:

用藝術家的心,做上班族的事。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兩廳院藝術總監平珩,凝鍊30年工作經驗的智慧結晶!   「人」沒有標準答案,   「心」沒有框架限制,   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   創意,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優秀的「行政者」必須嚴謹守序,按部就班地完成每項任務;傑出的「藝術家」能夠打破框架,用無窮的創意開創無限可能。若將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融合進一份工作中,就是「藝術行政」。   作為台灣舞蹈界「藝術行政」的開路先鋒,「國家文藝獎」得主平珩從創立「舞蹈空間」舞團開始,便發揮「無所不能」的多工能力,無論取名、訓練、監督,還是公關、宣傳、招攬觀眾,每件事都「事必躬親」。   

她一方面要針對不同性格、背景各異的編舞家和舞者妥善協商,調和鼎鼐;另一方面面對場內場外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更必須頂住壓力,隨機應變。而透過每個看似繁瑣的細節,她也逐漸領悟出「打破框架」的工作哲學。   「藝術行政」就像是一座橋梁,將每個藝術家的出類拔萃,轉換為每位觀眾生命中的一期一會,是專業,是事業,更是志業。不管是正在從事表演藝術工作或有志於此的你,還是想要深入了解舞台幕後不為人知秘辛的你,甚至只是在台下「看熱鬧」的你,這本書都能為你開啟嶄新的視野,為日常的工作創造價值,昇華為獨一無二的「藝術」。 名人推薦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北藝大藝管所所長/于國華 專文推薦  

臺灣沉浸式劇場初探

為了解決兩廳院工作心得的問題,作者吳雅涵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索「沉浸式劇場」在臺灣的發展,由歷史與劇場生態角度進行研究。首先、藉由「檔案資料分析法」廣納有關臺灣「沉浸式」演出的戲劇、舞蹈、音樂作品之「文字資料」、「視覺資料」、「聲音資料」以及跨領域理論。參考檔案資料分析法挑選出有助於個案研究之資料。最後、以「質量分析方法」從質性與量化的資料,呈現生態特色,萃取出不同類別之比較,從中看出「沉浸式劇場」在臺灣發展的特質與趨勢。研究者針對「沉浸」理論找出能構成「沉浸式劇場」之要素概念,製作「2000–2020 年臺灣沉浸式劇場節目年表」之分類與評判元素。依照「學者定義」的四大型態(「探索劇場」、「導引經驗」、「互動世界」、「遊戲劇場」)進行四大類的

加總統計,分析「沉浸式劇場」在臺灣如何發展與各個團隊使用手法及元素運用與其關聯性及分析作品特質。從一個質性描述的「年表」作宏觀分析,七個「量」的統計圖表作微觀分析,從中看出「臺灣沉浸式劇場」生態的變化。研究者從「2000–2020 年臺灣沉浸式劇場節目年表」,探討「臺灣沉浸式劇場」特質。分析「戲劇」、「舞蹈(含馬戲)」、「音樂」、「其他」類別呈現出的狀態與趨勢,深入探討跨領域之沉浸式劇場在臺灣的發展。透過七個統計圖發現「臺灣沉浸式劇場」趨勢,發現21 年間一共有57 檔,其中「戲劇類」超過一半,「舞蹈含馬戲類」近四分之一,「其他類」低於九分之一,「音樂類」只有1 檔。「臺灣沉浸式劇場」之發展可

以分為三階段:「萌芽期」2000-2008 年、「探索期」2009-2016年、「發展期」2017-2020 年。後者共有48 檔,接近總數的84%,以「導引經驗」、「互動世界」表演型態一向為大宗,以「戲劇類」為多,接著是「舞蹈含馬戲類」與新興的「其他類」。

盧修一與他的時代

為了解決兩廳院工作心得的問題,作者陳郁秀 這樣論述:

  盧修一博士(1941~1998)   盧修一,他精彩的五十七年生命歲月裡,他懵懂青年,二十七歲之前,是個黨國教育洗腦下的樣板,忠黨愛國。他留學歐洲,七年,從頭認識台灣,也找到相扶一生的摯愛伴侶。他被捕入獄,三年,徹底扭轉他對國民黨的誤認,重新找回自我。他立委從政,九年,三屆立委參選,每每高票當選,是選民的新寄望。   首任立委,廢除國大建立民主機制。他反對軍人組閣;他抗議國民黨濫用表決權,在立法院內遭駐警嚴重圍毆;為廢除「刑法100條」,無論議場、街頭,他無役不與。   第二任立委,他堅守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擘畫建立現代國家的法制基礎,作一位全職專業的立委,並成立白鷺鷥文教基

金會,實踐台灣主體文化之建構。他也樂於提攜後進,經驗傳承於從政的民代新秀。   三任立委,他在癌末之際,縣長大選前最後一夜, 抱病上台跪票,不為自己,只求選民,給民進黨一個機會,給台灣一個機會!   盧修一的一生最愛台灣。  

成為自由的表演者 ──《大世界娛樂場 III:白日白晝》表演創作報告

為了解決兩廳院工作心得的問題,作者賴建岱 這樣論述:

  這份創作報告奠基於筆者過往一路學習表演時所建立的心得感想,並就參與窮劇場《大世界娛樂場 III:白日白晝》的經驗,爬梳排練歷程及窮劇場的訓練方法,做一階段性的整理。  第一章介紹筆者這次參與窮劇場演出的機會緣由;第二章介紹本次演出內容;第三章整理窮劇場的訓練方式;第四章記錄實際和劇本工作的經驗;最後則以第五章的演後反思作為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