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侮辱罪追訴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公然侮辱罪追訴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熙寫的 實務最前線 刑法X刑訴(2版) 和奧立夫的 一本搞定 基礎刑法(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加重誹謗罪追訴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也說明:追訴期? 公然侮辱罪追訴期-2021-04-15 | 說愛你公然侮辱罪追訴期相關資訊,【生活】公然侮辱常見五個問題| 鈞誠法律事務所- 台南律師最優質推薦2016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學稔出版社 和學稔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徐育安所指導 石金堯的 仇恨性言論之刑事管制研究 (2019),提出公然侮辱罪追訴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仇恨性言論、言論自由、低價值言論、違憲審查、刑法法益、入罪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陳惠馨所指導 伍國璋的 我國數位犯罪之立法沿革和發展(1945~2019) (2018),提出因為有 電腦犯罪、網路犯罪、數位犯罪、妨礙電腦使用罪、刑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公然侮辱罪追訴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毀損罪追訴期 - Stroyka則補充:如果是刑法第354條的毀損罪,刑事追訴期是10年,從犯罪成立日起算。 ... 放火罪與毀損罪間屬想像競合或法條競合-最高院106臺上3119; 【生活】公然侮辱常見五個問題.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然侮辱罪追訴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務最前線 刑法X刑訴(2版)

為了解決公然侮辱罪追訴期的問題,作者林熙 這樣論述:

  本書詳盡蒐錄近期最高法院具有參考價值之刑事裁判,並將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判決與刑事大法庭裁定均一併納入,讓讀者能在考前的黃金期間速覽近期實務見解之趨勢要點,而有助於讀者精確掌握考試脈動。   【廣泛蒐錄實務見解】   本書主要蒐錄近三年對於考試上有正相關之實務見解,並輔以五年內具有重要性的刑事裁判,將刑事實體法及程序法之相關實務現況,完整呈現予讀者而不會掛一漏萬。   【橫向聯繫裁判要旨】   本書全面性篩選近期重要的刑事裁判,並統合相類似之爭點而以章節性、主題式之樣貌呈現,藉此凸顯刑事法中必讀的實務要點,使讀者得以有系統地獲悉相關實務趨勢脈動。   【縱向

建構思維邏輯】   本書蒐錄的最新實務見解,除有節錄裁判要旨外,並適度整理裁判之論理內涵,讓讀者能清楚瞭解實務見解背後的思維邏輯,以培養迅速的臨場反應而得應付詭譎多變的考試題型。   精選實務   沒收犯罪所得二層次思維案、發生交通事故逃逸案、性自主權內涵及同意效力範圍案、對肇事駕駛人強制採驗體內酒精濃度值案、 抗告權人範圍準用案……

仇恨性言論之刑事管制研究

為了解決公然侮辱罪追訴期的問題,作者石金堯 這樣論述:

仇恨性言論管制法的制定似乎是近年來的國際上趨勢,且內國法化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所衍生出的國家報告審查會議,亦要求我國政府應盡速制訂仇恨性言論管制的法律,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在無審慎地思辯及討論下,冒然地直接將特定單一或複數國家的仇恨性言論管制法整個移植或拼裝進我國中。本文首先從「行為」、「言論內容」及「傷害性」等三個要素來理解與建構法意義上的仇恨性言論,並認為各國的仇恨性言論管制法及學理上對於法意義上的仇恨性言論在立法及討論上可以區分成的三種類型,基本上都可以透過針對特定族群及其成員之仇恨性言論(第一類)來加以涵蓋,而我國相關可能涉及到的刑法條文,在適用上

也會因為現實的考量,造成未必能夠發揮到管制的效果,故制定新法的必要與需求。其次,就雙階理論及雙軌理論來看,仇恨性言論屬低價值言論,而仇恨性言論管制法在選擇合憲性審查之標準時,應當至少採取中度審查標準。最後,試圖主張以仇恨性言論罪來管制仇恨性言論,並得出仇恨性言論罪基本上具合憲性的結論。

一本搞定 基礎刑法(3版)

為了解決公然侮辱罪追訴期的問題,作者奧立夫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收錄大量題目(及考生大量的錯誤)、圖表及口訣,可以考前抱佛腳,也可以體系建構。   ●用字淺顯,內容精要,並提供作者信箱與IG帳號,不懂也讓你問到懂!   ●雲端增補新資料及大量的電子題庫,並提供手機及線上閱覽之方式,無論在何時何地皆可練習與複習!  

我國數位犯罪之立法沿革和發展(1945~2019)

為了解決公然侮辱罪追訴期的問題,作者伍國璋 這樣論述:

我國在資通訊科技的發展排在全球各國前段班,在網路普及度方面亦排名在全球前幾名,電腦及網際網路相關應用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腦及網路由少數白領人員才能接觸的高科技,到目前深入個人娛樂及通訊,甚至改變企業營運模式、生活、心理、社會、經濟及政治型態的生活必需品,但我國電腦或網路相關的立法卻顯得保守,不足以保護廣大數位產品使用族群的法益,更遑論預防或警告潛在的犯罪者。希望藉由梳理相關立法沿革,回顧數位科技、數位犯罪法與數位犯罪法的對應關係及數位科技應用及數位犯罪相關法令的發展脈絡,以結合科技及法律方式,檢視我國刑法有關數位犯罪相關法律條文發展的歷程,進而省思我國數位犯罪法未來如何與國際

接軌和發展。做為未來研究法律與社會領域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