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英文怎麼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公雞英文怎麼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汪培珽寫的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和汪培珽的 管教小書:理智斷線前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千言万语 从何写起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有个孩子填成公鸡会(死)、母鸡会生(病),但相信我们都会反应为:公鸡就是会(啼),母鸡就是会生(蛋),这还不易吗? ... 以前我们念英文的方法,真是糟透。老师举个例子,love,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愛孩子愛自己 和愛孩子愛自己所出版 。

最後網站公鸡的英文則補充:公鸡 用英语怎么读音发音 · 公鸡英文单词 · rooster英语怎么读 · 母鸡英语怎么读 · 公鸡英语怎么读音播放; 公鸡先生的英语发音; 公鸡英语怎么读rooster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雞英文怎麼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為了解決公雞英文怎麼唸的問題,作者汪培珽 這樣論述:

五十封信,五十個議題, 橫跨了十五年的時間, 從孩子小時候,寫到孩子長大了。   不管結婚沒、生小孩沒、有疑問沒──任選一個議題,拿來聊天也不錯。   例如:「過胖的小孩,是誰的責任?」   例如:「做錯事,一定要處罰嗎?」   例如:「你會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嗎?」   例如:「限制小孩看電視,只會讓小孩更愛看電視嗎?」   如果結婚前,誰規定必須先跟另一半討論這些問題,以後家庭應該會更和樂。   或是,直接決定「這個婚不結了」。   例如有人問,「兒子才六歲,就會頂嘴,不吃軟也不吃硬,該怎麼教?」   汪培珽開始回想自己的經驗──她家的姊姊弟弟是喜歡吃軟還是吃硬呢?   結果發現他們兩

種都不吃,原因不是因為「挑食」,   而是媽媽從來不餵他們「不對」的食物。   什麼叫不吃硬?就是有人仗著優勢和權威,逼迫你就範,但是你不肯。   什麼叫不吃軟?就是有人死纏爛打求爺爺告奶奶地拜託你聽話,但是你不肯。   簡單來說,給人吃硬,用的就是威脅。給人吃軟,用的就是利誘。   她想問你的是:「你自己喜歡吃哪一種呢?」   例如有個大學生說,「將來我想賺大錢幫父母買房,讓他們過好日子。」   汪培珽卻說:「不要把孝順父母當成人生目標。」   每個人都只有一輩子好活。報答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活出你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的人生目標,就是賺大錢讓父母過好日子,那麼,當初他們根本不該

生小孩,   不生小孩省下的錢和力氣,他們的好日子早就開始了。   她想問你的是:「人生的重心,包括父母嗎?」   例如許多父母把小小孩送人二十四小時看顧,只在放假接回家。   她想問你的是:「如果孩子一生下來,就已經大學畢業,你要嗎?」   許多人會說,那是不得已的。   汪培珽說:「不得已,從來不在討論範圍內。」   不過她也想問:「人生的大小事,遇上一點選擇也沒有的機率,到底有多高?」   當我們把生命裡值得珍惜的東西全都擺出來,   每個人的優先順序怎麼排列,是自己的自由。   一旦排好了,就不要管三姑六婆怎麼說。   有人說她頂著高學歷卻每天餵奶換尿布犧牲太大。   汪培珽說

:「哼,哪來的犧牲,那叫享受啊。」   勇於對別人說不,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會是孩子將來能活出自己的榜樣。   十五年來,汪培珽根據她的近距離觀察,寫下了一封封的信。   寫信,有述說的對象時,你一定會更謹慎用字遣詞,和說話的語氣。   她希望給人意見時,能把難過和尷尬減到最小、幸福加到最大。   五十封信,五十個問句,如果能花些時間看看,或許能讓你更了解自己。   作者簡介 汪培珽   她愛看電影、愛種花草、愛喝咖啡、愛做瑜珈、愛打網球、愛爬山、愛跟媽媽撒嬌、愛陪他去釣魚、愛莫內的畫、愛復古傢俱、愛設計衣服、愛海邊散步。她最愛的是小孩,也愛把教養經驗分享出去。   專題作品有九

本:《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管教啊,管教》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會讀書》《管教小書-理智斷線前》《相親相愛是什麼》   汪培珽手記有八本:《金湯匙裡的毒藥》《真的放手讓你飛》《別在半夜喊媽媽》《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偷偷愛著你》 《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壞人我當》《臭臉的歲月》   親手救回並翻譯的故事書有,九本:《想生金蛋的母雞》《弄丟飯糰的小婦人》《害怕沒什麼大不了》《踢踢踢踢 天寶》《好嚴肅的農場》《好大膽的小鴨子》《我要修理安東尼》《公雞公雞,別叫了》《老皮,快放鞭炮》     翻譯的青少

年小說有一本:《纖纖小手讓你握著》童同著   汪培珽的臉書goo.gl/kLSOtp   【輯一:小時候】 我家沒有電視機──可以不給小孩看電視嗎? 幾歲送寶寶上學──為什麼急著送小孩去上學? 留面子──臉皮的厚度,需要訓練嗎? 自由的代價──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童年,有多久? 給你三個願望──我有專心聽孩子說話的能力嗎? 十五台電腦──不給孩子電玩,有損失嗎? 為他生個孩子吧──有誰希望自己沒有兄弟姊妹? 感受不到愛──愛,能具體嗎? 飲食習慣哪裡來──過胖的小孩,是誰的責任? 玩比上課重要──玩是浪費時間? 勇氣的來源──你的父母對你有信心嗎? 二十四小時褓母──如果孩子一生下來,

就已經大學畢業,你要嗎? 為什麼不可以尖叫──你的教養方式,反應的是自己的童年嗎? 不常被罵的孩子比較膽小?──常常被打罵,就會變大膽? 執著不見得好──有志者事竟成?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公平不是物質──被愛灌滿了,還會抱怨不公平嗎? 爛好人──為什麼只欺負我? 不吃軟也不吃硬──你喜歡吃哪一種? 手機害了你的幸福──我會對孩子表現冷漠嗎? 我快被麵條撐死了──我曾經讓孩子臉上出現痛苦的表情嗎? 請多準備幾盒餅乾──你幫孩子收過幾次爛攤子? 活出自己──愛孩子和愛自己,是同一件事嗎? 【輯二:長大了】 做任何事都不是為了父母──人生的重心,包括父母嗎? 抽煙、喝酒、刺青──我瞞過父母多少

事沒說? 不能剝奪的是自制力──做錯事,一定要處罰嗎? 當鴕鳥的風險──你想多談幾場戀愛嗎? 可以不幫忙,但不可以阻擋──限制小孩看電視,只會讓小孩更愛看電視嗎? 觀棋不語真君子──看孩子的臉書,需要經過同意嗎? 回家不要打電動--下班後的家庭時間,怎麼消磨最幸福? 照單全收──我的童年遭受過什麼傷害? 領頭羊──看孩子不順眼時,我會先檢討自己嗎? 同一陣線──有成就的人,都有自信嗎? 你到哪孩子就跟到哪──運動習慣,可以培養嗎? 過得太好了──我會攻擊孩子嗎? 獨立──我會占另一半的便宜嗎? 給不了教訓--你會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嗎? 妹妹比我聰明──如果能改變自己一件事,你想變什麼? 大學生

打工不──有四十年可以賺錢,急於一時划算嗎? 青少年也需要關心──父母的時間花在哪,最不會後悔? 賀爾蒙作祟?──孩子在學校過得好嗎? 辛苦念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不用上學讀書? 沒事別看手機──如果老天爺每天多給你三十分鐘,你想拿來做什麼? 虛榮──為什麼強調「名牌、高價、別人買不起」? 愛告狀的討厭鬼──父母的許多憂慮,發生的機率會比中樂透高嗎? 不自省,不會愈來愈好──你在家裡被霸淩過嗎? 家庭氣氛會遺傳──我厭惡另一半的嘴臉,孩子看了會受傷嗎? 太快──你跟父母熟嗎? 不體諒父母──指責別人不體諒,是邏輯上的謬誤吧? 沒辦法也要有辦法──我的緊張個性,會造成孩子的負擔嗎

?   【勇氣的來源】──第11封信:你的父母對你有信心嗎?親愛的采我們終於有機會一起帶孩子去水上樂園了。你看著我的兩個孩子,在有些大人都不見得敢玩的滑水道裡,衝上衝下,忍不住對著你家寶貝抱怨起來:「你看阿姨家弟弟這麼小都敢玩,你已經一年級了,還這麼膽小,什麼事都怕!」媽媽啊,你不是他,不能體會他到底有多怕。或許他看別人玩得這麼有趣,正要鼓起勇氣去玩了,你這麼冷水一潑,不怕他心裡難過嗎?負面的話,是激不出勇氣來的。現在的不勇敢,不代表以後也不勇敢。孩子擔心的,不只是滑水道安不安全,他心裡的安全感夠不夠,也能從這些事情看出來。孩子是不是常常處在一個受鼓勵的環境裡,或是老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

事被責備?如果沒了自信心,做任何事都會覺得怕怕的。你問自信心要怎麼教?自信心不是教出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父母先要相信孩子。姊姊剛上小一時,讀全美語幼稚園的她,注音符號落後同學許多,當她用羨慕的語氣說:「我們班的伯祥好厲害,唸書唸得好快哦。」我不會趁機說:「叫你多練習你不聽,當然比不過人家。」或是「你再不加油,考試如果不及格,看你怎麼辦。」孩子已經羨幕別人了,我會這麼說:「媽媽相信你,有一天你一定也會讀書讀得好快。」而且,我的心裡面也是這麼想的。其他什麼要努力、要用功的話,都比不上「你相信他」來得更有影響力。你的寶貝不是對溜冰有興趣嗎?從孩子有興趣的事情開始,多練習就多熟練,多熟練就多

信心;有了信心,自然更有勇氣嘗試新的東西,這是良性循環。別看我那一年級的女兒可以如此神勇地穿梭各滑水道,可是,晚上要她自己一個人睡,簡直比登天還難。半夜老是哭哭啼啼來找我,我的黑眼圈就是這麼來的。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你眼中的不勇敢,有可能只是時間還没到。別急著與別人比較。我們家女兒幼稚園中班就會游泳,縱身往深水裡跳,一點也不遲疑。可是小兒子現在已經小一了,卻連洗頭時水流到臉上都不行。但是,我尊重兒子的意願,時時刻刻尊重他,等他準備好了,心理上的和身體上的,自然會水到渠成。最後有人洗頭怕水的嗎?勉強來的,沒樂趣。沒了樂趣,也與你的初衷相違背,不是嗎?

管教小書:理智斷線前

為了解決公雞英文怎麼唸的問題,作者汪培珽 這樣論述:

  「小孩快要讓我抓狂了。請問:理智斷線前的三秒鐘,   我可以做什麼防止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和言語?   假想一下:一年後,地球就要毀滅了。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他的孩子,也抓狂大吼大叫。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老了,換成孩子對你抓狂大吼大叫。   我猜,第三個,最有效。   多數父母都知道怎麼教小孩   我們缺少的不是育兒方法   而是在「兒孫自有兒孫福」和「成就孩子」間取得平衡   200則隨筆   希望讓你找到讓日子過得更幸福的方向   *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乖?」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優秀?」   你這樣想過嗎?   問題不在孩子乖不乖、優不優秀

。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句好像是不得不說的廢話)。   父母得跳脫「跟別人比」的框框後,再來談教養。   我們總是先看別人的孩子,再看自己的,然後開始比較。   問題是,父母自己乖嗎?優秀嗎?   乖,和優秀,放到父母身上,可以是有耐心的同義詞。   「這孩子,怎麼這麼固執?」   我們會先反省自己固不固執嗎?   不。我們會先把自己不聽話的孩子,跟別人聽話的孩子比。   然後怪自己的孩子太固執。   「有主見」,明明是好事。   但是,當自己的孩子有主見時,多數父母卻不高興。   甚至把它當成缺點看。為什麼?   孩子犯錯被老師罵,如果你親眼看到,會難過得不得了。   但是

,自己罵小孩罵得更兇,卻不感到難過。   甚至愈罵愈覺得上癮,為什麼?   「怎麼讓小孩更有自信?」   「偶爾威脅一下小孩,有這麼嚴重嗎?」   「會讀書是很好,但不愛讀書,我也不勉強……」   「不乖,打一下有什麼關係?」   父母對教養的疑問,沒有盡頭。   如果我們把矛頭指向孩子,只能治標不治本。   問題的源頭,常常是父母哪裡需要改變──   可能是隨口批評孩子的習慣;   或是「我這麼倒楣才會生了你這麼難纏的小孩」的念頭。   會反省的父母,孩子的問題自然就會愈來愈少。   *   這麼多年來,收讀者的來信,已經變成生活的一部份了。   每一封,我都會看。   每。一。封。

  至於回覆呢?有點看緣份(抱歉)。   有人只寫了五句,但我覺得不馬上回,對方就要跳樓了。   有人寫了三頁,我猜寫完,問題可能就解決了一半。   整理讀者的問題時,有時候我會把父母的提問藏起來。   因為你可能沒有這樣的困擾,   但是我的回答,希望也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需要。   *   『當你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就是美好平和的。   我家姊姊弟弟十二歲之前,都是美好平和的。   十二歲之後呢?   在外人的眼光裡,不是。   但是,我還是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他們。   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給我的試煉,不要說換做別家父母,   只要換我家先生來管,都可能弄得烏煙瘴氣。   但是,

我從來沒有無助的感覺。   父母不能無助,因為孩子比我們還無助,   我們是孩子好好長大的唯一依靠。』   以上這段話,說的就是:父母要保持信心。   父母的信心,就是孩子自信的來源。   也是孩子的人生,可以走得更幸福的來源。   與你共勉之。   ──汪培珽 作者簡介 汪培珽   專題作品有七本:《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管教啊,管教》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會讀書》   手記系列有七本: 1《金湯匙裡的毒藥》2《真的放手讓你飛》3《別在半夜喊媽媽》   4《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5

《偷偷愛著你》 6《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   7《壞人我當》   親手救回來﹑並翻譯的故事書有九本:1《想生金蛋的母雞》2《弄丟飯糰的小婦人》   3《害怕沒什麼大不了》4《踢踢踢踢 天寶》5《好嚴肅的農場》6《好大膽的小鴨子》   7《我要修理安東尼》8《公雞公雞,別叫了》9《老皮,快放鞭炮》   翻譯的青少年小說有一本:《纖纖小手讓你握著》童同著     汪培珽的臉書    goo.gl/kLSOtp   汪培珽部落格    goo.gl/8A4IX6 序:少比較,保持信心    10 等等16 聽聽17 善意18 掉頭走人20 多體諒慢熟的孩子21 虧欠22 實

話要不要說23 孩子會跟人討東西嗎24 沒營養25 反射26 遇到了不禮貌的人27 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行28 後悔,不能預測29 無法判讀30 為什麼不要說「我沒錢」32 當青少年說讀書不要你操心時33 不要說拜託34 不珍惜35 不是不想負責36 小小孩的態度不好38 別批評,督促就好40 快點愛42 自信和自我44 孩子一定要有朋友嗎45 理智斷線前46 無所謂47 為什麼我不用DVD教孩子48 太尊重49 不能只想著說道理50 獨立51 多聽,就會背了52 幾歲就不能跟父母「坦誠相見」53 裝死54 借書比買書需要更多的毅力56 怎麼讓孩子愛看書57 快點丟掉58 源頭59 優先順序6

0 不要試探61 獨生子女不是錯62 出聲63 慢慢地,愈來愈好64 好難不罵孩子65 寧願玉石俱焚66 別誤用67 事後再教一次68 自己沒品70 衰敗的源頭72 別讓小孩有機會73 家人,不能口出惡言74 全班面前75 上幼稚園的目的76 你自己看著辦77 如果從大人變小孩78 競爭力80 不說81 沒有羞恥心82 被欺負的感受84 害怕85 不會失望就好86 小氣87 等待,分兩種88 對認字有幫助嗎89 看似繞遠路90 媽寶沒這麼容易培養91 太愛說話92 最後一道選擇93 喜歡看父母笑94 減損小孩自信心最快的方法95 不愛看書又不會怎樣96 只是在發洩不滿97 別人會笑你98 偶爾

100 沒手機101 尊重和沒規矩102 媽媽不在乎我的成績104 我也很同情你106 相信107 讓孩子自己去面對108 我會勉強孩子用功讀書110 讓小孩自己決定111 不贊成用表格來管理錯誤112 別弄得太複雜114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年紀116 不狠心沒辦法當好父母117 我不買118 我選公立小學119 有益120 友善教育122 以孩子意願為主123 你的事你要自己負責124 我是為了你好126 我不想再生128 時候未到129 誰固執130 管教的藝術    132 白色謊言133 沒有幾年134 死鴨子嘴硬136 無聲的教導137 變質138 不打小孩的理由139 沒

經驗140 不乖打一下有什麼關係141 不會死142 不要叫小孩不要哭143 尊重和寵壞的區別144 我頭好痛啊146 愈惹愈毛147 後遺症148 孩子一點也不聽我的150 輕聲細語151 有父母關心的孩子152 愛和寵壞的區別153 是我太乖154 隨口罵孩子的壞處155 說道理和碎碎唸的區別156 反問157 求救信號158 比毅力159 那是為了自己好160 管教也要挑時間161 拍照162 不是太常說163 將心比心164 大哭大吼大叫的原因166 好父母的條件167 只是沒明說168 大人太早緊張了169 很喜歡罵小孩170 他的爸爸對媽媽好嗎171 保留母語能力172 對孩子要有

好心腸173 當孩子嫌我嘮叨174 恨鐵不成鋼的眼神175 不能看低176 怎麼彌補177 怎麼幫小孩過生日178 不小心說了謊179 想改也改不了180 調整自己最有用181 我是個失敗的媽媽182 源頭183 別說我是你爸爸184 失望,任何時候都別用185 說謊186 當小孩翻開了不適齡的書188 太急躁189 放輕鬆190 說重話191 不是說愈多愈好192 交換194 瞪人195 掉頭就走196 父母的苦口婆心,還是有用的198 還是需要提醒199 如果想逃避200 哭著要你抱201 來喝可樂202 別說沒錢203 威脅,別讓孩子隨口說204 大方很好205 讓你猜206 算了,隨便

你208 小孩願意聽話的關鍵210 不妥協,也不嚴厲212 冷靜且堅定213 如何對孩子不吼叫214 沒說父母不可以制止孩子216 說道理,又一例218 抓回來做什麼219 誰的執著220 父母的指導棋222 嫌棄223 回報224 在你眼裡225 多曬曬太陽226 變相的炫耀227 別為小事沮喪228 負面說詞230 當我們幫忙孩子時232 不跟孩子討論遺產問題233 有些事,不需要趕著教小孩234 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笑236 其實我好寵孩子237 無法無天238 別說「我不愛孩子」240 沒完沒了的源頭242 不是每件事都可以當獎勵244 被抓包是好事246 什麼意思247 誰愛完美248

跋:誰沒歇斯底里過    250 跋 誰沒歇斯底里過 ──汪培珽   這個小孩的媽媽說自己沒耐性,EQ低、偏激又歇斯底里。   只有一個孩子時,她還頗能控制自己。   後來生了老二,她失控的頻率愈來愈高。   她氣不過孩子對自己的索求,氣不過為什麼一定要哄著孩子,似乎再多的愛也不夠。   她說自己曾經在半夜起床發狂大罵,氣到整個人歇斯底里像個瘋子   (她特地強調不是誇張,是真的)。   她問自己這樣的個性,是不是當初回家帶孩子就是個錯誤?   孩子的童年,有媽媽的陪伴,永遠都是對的。   很多人不是不願意陪伴孩子,而是沒機會。   當個全職媽媽,當自己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時,   

不論這負面情緒是對小孩(氣不過小孩想折磨死媽媽),   或是只是懷疑問題都出在自己的個性時,它可能只代表了一件事:   你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只要你有足夠的精神,其他的一切就好說了。   小孩拼了命也要黏著父母,手足之間的打打鬧鬧戲碼,統統只是暫時現象。   但是,當父母「累過頭」的時候,頭腦是無法運作的,   於是很可能出現「鑽牛角尖」的情緒和行為。   你以為寫親子書的都沒有歇斯底里過嗎?有,還有很多次。   雖然現在回想覺得自己真是品性太差,   但是當時,我並不會花力量責備自己,一點也不會。   我只知道,「會反省的,都還有救。」   那一年,弟弟才一歲半,我帶著姊弟倆到美國

親戚家過暑假,   他倆從小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等級。美國的房子都鋪了地毯,當然不利過敏兒。   前幾晚還好,但是有一晚,媽媽到了崩潰的臨界點,再加上又是半夜……   當時應該是半夜兩三點,弟弟一邊睡一邊抓不停,   我一發現他抓自己,怕小孩的力氣太大抓破皮,就在半夢半醒之間幫他拍拍止癢,   如果一連好幾天都是這樣的睡眠……那晚,我徹頭徹尾發瘋了──   黑黑的房間裡,我開始破口大罵,我甚至不管隔壁房間還有睡人,   「弟弟,不要再抓了,我叫你不要再抓了,你有沒有聽到,   不──要──再──抓──了。」   當時我怒吼的力道,簡直就像有人欠我五百萬不還,又敢來跟我說要再借五百萬。  

 我還記得,因為媽媽的怒吼,弟弟真的突然不抓了。然後我也睡著了。   照理說,我不可能記得這件事才對,   但是第二天,睡在隔壁的姪女問我,弟弟昨天晚上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   我才「恍然大悟」自己前一晚有多惡劣。   弟弟是故意的嗎?皮膚發癢到睡不著覺,已經夠難受的了,   我沒有同理心也罷,竟然還做出雪上加霜的事情來。   孩子既沒有調皮搗蛋,也沒有頂嘴不聽話,我都可以發瘋到如此的地步。   而且弟弟當時才一歲半哪,多麼小啊!我真是個可以直接下地獄的媽媽了。   所以啊,在沒有別人提醒的情況下,如果你還知道反省,   那你是很好的媽媽啊,不是嗎?   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很少花力氣在

「自責」。   通常睡一覺起來,我已經裝備好力氣準備再出發了。   擔不擔心小孩因此心靈受傷?天哪,小孩沒這麼脆弱的。   除非你歇斯底里的時間比正常的時間多,   不然你千萬個「沒有發瘋」的日子,會彌補這一切。   如果親生媽媽都不適合陪伴自己的孩子,又怎能祈求其他人更適合呢?   或許這些現象只是提醒你需要休息,或是需要幫手,   或是你對另一半有所不滿,或是你將養兒育女這件事,看得太過緊張了。   做父母的,不需要放大自己的「不良德性」,只需要謙虛和反省。   做錯了就修正,沒什麼大不了的。   等有一天再回頭,你會納悶自己怎麼可能有品性如此差勁的時候。   別擔心,我們都是五十步

笑百步。 【後悔,不能預測】 「你怎麼講不聽。」小孩三歲時,你習慣這麼對他說話。小孩十三歲時,句型就會變成,「你將來一定會後悔。」 老天爺都不敢保證的事,你這麼肯定?其實不管會不會後悔,我們都不應該這麼說話。 姊姊弟弟進入青少年後,給我的挑戰不會比其他孩子少。我時時刻刻告訴自己,不論心裡有多著急,都不要說出「等後悔就來不及了」這樣的話來。(我可能還是說過兩次。) 因為很多成年孩子根本不後悔,但是心裡卻很懊惱:「為什麼父母總是這樣說我?」被最親愛的人「預測」將來「悲慘的命運」,是不是人生裡最該被避免的事?當孩子說也說不聽時,我們有兩個選擇: 一,不要再說了。二,繼續找機會苦口婆心。我選擇後者

。 苦口婆心的重點是,我可以怎麼幫助你,而不是罵孩子不聽話,或是唱衰孩子的未來。因為這些不好聽的話,形同廢話,對事情的改變,一點作用也沒有。 【好難不罵孩子】  好難,是因為自己也是被罵大的。我覺得很容易,是因為從小到大我沒被爸媽罵過一句。一。句。都。沒。有。 是我很厲害嗎?不,是我爸媽。 不要有罪惡感。時時提醒自己,「我不喜歡被罵,所以我也不要隨意罵孩子。」能做到這樣,就是好爸媽了。 【喜歡看父母笑】 「念故事書時,她的小腳腳總是會故意抬高,用腳指碰一下書,遮住我的視線,我就會把書放下來說,要聽故事書嗎?她會含著奶瓶說,要。我說,那把腳收起來。她就會把腳放下伸直,很可愛。之後還是會故意抬高幾

次,我再把書放下來,轉頭看她,不用問,她就會說,要。我女兒應該是喜歡我念故事書的吧?」 哎呀,這麼有幽默感的孩子,真難得。她是想跟你玩,逗你開心哪。盡情地大笑吧。你會發現,不論多大的孩子,都喜歡看父母笑的。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緊張兮兮地說,我的孩子怎麼不專心聽故事呢?孩子的幽默感,是被父母「欣賞」出來的。 【別人會笑你】 你可能會同意:愈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愈能活出自己。但是,真要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好像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能說自信心愈強的人,受別人眼光影響的機會愈小,因此他們的情緒,也比較不容易受別人影響,所以活出自我的機會也愈大。 「怎麼讓小孩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