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及查核辦公室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崑山科技大學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研究所 胡學彥所指導 陳憲樟的 設置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之財務可行性探討 -以台南市住宅及工業廠房設置個案為例 (2017),提出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及查核辦公室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財務可行性。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政治學系 曹俊漢、蔡良文所指導 林治華的 我國再生能源政策參與者取向的發展策略研究:賽局理論的觀點 (2011),提出因為有 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政策、賽局理論、發展策略、政策策略、全球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及查核辦公室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及查核辦公室,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設置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之財務可行性探討 -以台南市住宅及工業廠房設置個案為例

為了解決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及查核辦公室的問題,作者陳憲樟 這樣論述:

近幾年來,由於氣候變遷對人類帶來的警訊,讓各國政府紛紛思考如何減碳節能,避開能源危機和高油價的出現,促使各國政府都在推動增加再生能源的立法。我國政府也積極推動綠色能源政策,但目前對於設置太陽能光電廠的條件與法規的部份,仍有相當的限制。為提升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的設置容量,讓民眾了解設置太陽能光電廠的基本條件、設置規模、法令規定、財務誘因等變的更為重要,也希望透過本研究讓大眾對設置太陽能光電廠有初步的認識。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設置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的財務上可行性,並以台南市住宅及工業廠房的兩個個案為例,依據分析不同個案的建物結構、建物規模、方位座向、設置成本等因素,分析影響投資方在投資太陽能光電廠的

選擇及投資太陽能光電廠的投資報酬差異。經研究結果顯示以19KW設置住宅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依現有台電躉售電價計算,預期IRR可達14.75%;另以499KW設置工業廠房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依現有台電躉售電價計算,預期IRR亦可達14.34%。顯示依本研選定個案之兩種不同規模屋頂型台陽能光電廠,預期IRR差異性不大。惟本研究進一步討論台電躉售電價調降趨勢來看,設置規模在1-19KW小型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依變化推估至民國108年其IRR將降至5.71%恐不具投資效益;反觀設置規模在100-499KW中型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依變化推估至民國116年其IRR才降會至7.72%。因此若依目前台電躉售電

價的調降趨勢,將不利與小型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的設置,未來政府要推動太陽能光電政策勢必受到考驗。

我國再生能源政策參與者取向的發展策略研究:賽局理論的觀點

為了解決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及查核辦公室的問題,作者林治華 這樣論述:

工業發展帶動經濟成長,而工業發展的成就,明顯地表現在能源使用量的增加上,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能源使用量呈現正比關係,而傳統能源絕大多數是屬化石燃料(fossil fuel),其大量使用,讓我們生存環境蒙受污染,造成人類永續生存的一項危機。聯合國於1992年簽署《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該公約得出二個主要的解決途徑,一是節能減碳,二是再生能源的推動,可見再生能源的推動勢在必行。本文的研究目的為探討出我國再生能源政策所面臨的環境因素及其發展始末;並闡釋再生能源政策賽局主要參與者所採取的策略及其關係;以及呈現出我國推動再生能源政策的經驗模式;最後針對政策賽局窘境,並試圖提出較佳或可行的發展策

略。主軸概念有再生能源政策、策略研究,以及賽局理論。其中,以賽局理論為主要的研究途徑,透過賽局的參與者、賽局規劃、賽局策略、及賽局結果四個主要變數,來探討再生能源政策的發展策略。並在架構設計之最基本的建構邏輯上,依循D. Easton的政治系統論邏輯,採其環境-系統間的輸入-轉換-輸出-回饋的互動理念。本文透過審視現行的策略輪廓後再予發展新的策略,故從參與者在資源投入以及市場行銷取向上所採取的現行策略,推演其發展策略並模擬賽局。 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在理論之外配合實務,透過對政府部門、再生能源團體、以及專家或學者共12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透過對於深度訪談的資料分析,瞭解參

與者所採取的策略。 本文之研究發現,一為政府在推動再生能源上,仍是以經濟壓力為主要考量,故意願仍屬不高;二為由於再生能源種類之差異,缺乏系統性與整併的情形下,難以促使再生能源的快速成長;三為政府與業者兩者間的共識多於衝突,如何執行共識,衝突則由此衍伸;四為再生能源政策的目標陳義過高並不實際,且常以目標下修粉飾,導致目標不明確;五為在業者資金不足的狀況下,倘若政府的投入意願不高,業者將沒有誘因,並降低其投入資金的意願;六為我國再生能源之技術人員流動量大,人力結構不足及不完備;七為再生能源的技術整併、合作,或者是企業的併購並未啟動,皆屬困難的議題;八為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必須考量到國

土問題;九為躉購費率逐年調降,業者投入意願無法提升;十為獎賞措施不足以吸引業者進場投資;最後若政府部門依然採不完全兌現承諾,定造成自我信任度下降,勢將間接導致業者用腳投票,出走及放棄投資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