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指數認售權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加權指數認售權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金鐵英,金鐵珊寫的 期貨與選擇權:衍生性金融商品(三版) 和金鐵英,金鐵珊的 期貨與選擇權:衍生性金融商品(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權證種類名稱眾多,傻傻分不清?最需先搞懂認購、認售權證也說明:其實對投資新手而言,最需搞清楚「認購權證」與「認售權證」。 看多買認購、看空買 ... 指數型權證:權證價格與指數連結,例如:台股指數、金融指數、電子指數……等。 牛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陸書局 和新陸書局所出版 。

亞洲大學 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庭彰所指導 黃培碩的 台指選擇權的<凸性>實務研究 (2018),提出加權指數認售權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指選擇權、凸性、投資組合。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郭一棟所指導 陳書宇的 台灣權證價格偏誤現象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權證、選擇權、放空限制、價格誤差值、BS模型、異質觀點的重點而找出了 加權指數認售權證的解答。

最後網站00878 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基金則補充:... 售)權證成交達十筆(含)以上;(3)最近一年內委託買賣臺灣期貨交易所上市之期貨 ... 國泰臺灣加權指數單日正向2倍基金及國泰臺灣加權指數單日反向1倍基金累積報酬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加權指數認售權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期貨與選擇權:衍生性金融商品(三版)

為了解決加權指數認售權證的問題,作者金鐵英,金鐵珊 這樣論述:

  本書的寫作目的,是定位在為私立大學及科技大學,提供良好的上課教材。本書具有下列特色:     一、台灣的市場,台灣的商品   目前市面上的原文教科書以美國市場為主。而美國的市場與商品,跟台灣的市場與商品差別很大!這對於台灣大學生和財金從業人員來說,學習起來就會產生障礙,使用起來就無法學以致用。台灣的經濟社會已經今非昔比,應該有能力、有自信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本書以台灣的市場,台灣的商品為主體。雖然台灣的金融環境目前還比不上美國,但只要我們願意一起正視,一起面對,一起解決,台灣的財金環境一定會卓然有成,成為世界的模範生。     二、長話短說,去蕪存菁   目前市面上教科書長篇大論,長達

六、七百頁者。這樣會造成ㄧ個學期教不完,以及同學買書的沉重負擔。事情是可以比較簡單的。本書擷取精華再三過濾,每個章節長話短說以求去蕪存菁。本書是希望達到,以最平價的方式用有效率的方法,來傳播學術知識的目的。     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本書本文雖然只有五百餘頁,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台灣衍生性商品的工具包括:期貨、選擇權與交換。標的物包括:利率、匯率與股票。這些內容全部都被涵蓋在內,包括深度的理論與實務。同學們必須擁有中等的數學能力,加上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夠融會貫通。     四、新資訊,新觀念,新方法   本書嶄新內容包括:說明2022年台灣上市的衍生物、彙整出股價指數的計算方法、

提出新的匯率計算觀念、提出新的債券期貨CF計算方法、提出除權除息保護的觀念、彙整出商品適用的除權除息保護機制、提出賣權提早執行的原因、求出賣權提早執行價格的方法、求出新的美式選擇權平價準則、求出新的利率交換評價公式、求出新的換匯換利評價公式、以及搭配最新全真測驗題庫。

台指選擇權的<凸性>實務研究

為了解決加權指數認售權證的問題,作者黃培碩 這樣論述:

選擇權市場蓬勃發展,尤其是股價指數選擇權,更是成長迅速。國際市場如此,台灣市場亦是如此。台指選擇權從2001年12月上市至今,一路大幅度的成長。2017年年度成交量已來到1.864億口左右,日成交量757768口,是台灣期貨交易所,目前所有的商品中交易量最大的。(2017年台灣期貨交易所,所有商品成交總口數是2.657億口)且未來亦呈現大幅度的成長態勢。有鑑於此,如何利用台指選擇權的商品特性,歸納整理出一套穩健實用的交易策略,不管是針對法人,個人,甚至是投資機構資產管理,都有其迫切性。 此次研究,主要針對台指選擇權。觀察大盤股價變化,相對於買權,賣權的權利金報價變化,進而發現台

指選擇權的凸性。利用台指選擇權的凸性進行交易策略的測試研究,試圖找出可以長期實務運用的投資策略。

期貨與選擇權:衍生性金融商品(二版)

為了解決加權指數認售權證的問題,作者金鐵英,金鐵珊 這樣論述:

  本書的寫作目地,是定位在為私立大學及科技大學,提供良好的上課教材。   本書特色     一、台灣的市場,台灣的商品   目前市面上的原文教科書以美國市場為主。而美國的市場與商品,跟台灣的市場與商品差別很大!這對於台灣大學生和財金從業人員來說,學習起來就會產生障礙,使用起來就無法學以致用。台灣的經濟社會已經今非昔比,應該有能力、有自信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本書以台灣的市場,台灣的商品為主體。雖然台灣的金融環境目前還比不上美國,但只要我們願意一起正視,一起面對,一起解決,台灣的財金環境一定會卓然有成,成為世界的模範生。      二、長話短說,去蕪存菁    目前市面上教科書長篇大論,長達

六、七百頁者。這樣會造成一個學期教不完,以及同學買書的沉重負擔。事情是可以比較簡單的。本書擷取精華再三過濾, 每個章節長話短說以求去蕪存菁。本書是希望達到,以最平價的方式用有效率的方法,來傳播學術知識的目地。      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本書本文雖然只有五百餘頁,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台灣衍生性商品的工具包括:期貨、選擇權與交換。標地物包括:利率、匯率與股票。這些內容全部都被涵蓋在內,包括深度的理論與實務。同學們必須擁有中等的數學能力,加上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夠融會貫通。      四、新資訊,新觀念,新方法    本書嶄新內容包括:說明 2020 年台灣上市的衍生物、彙整出股價指

數的計算方法、提出新的匯率計算觀念、提出新的債券期貨 CF 計算方法、提出除權除息保護的觀念、彙整出商品適用的除權除息保護機制、提出賣權提早執行的原因、求出賣權提早執行價格的方法、求出新的美式選擇權平價準則、求出新的利率交換評價公式、求出新的換匯換利評價公式、以及搭配最新全真測驗題庫。

台灣權證價格偏誤現象之研究

為了解決加權指數認售權證的問題,作者陳書宇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在台灣發行的認購(售)權證的價格誤差之原因,資料期間為2010年到2016年,並使用台灣加權股票指數作為標的股票。我們發現誤價的現象符合Shleifer and Vishny (1997)的套利限制理論與Hong, Scheinkman and Xiong (2006)的資產浮動理論,所以本研究使用流動性與週轉率當作控制變數。Li and Zhang(2011)解釋香港的權證和選擇權價格之差,是基於流動性的不同。而本研究使用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的權證和選擇權資料,發現其價格之差是由於權證存在著放空的限制,在不同的看法(Different in opinion)下,投資人心中的價格都不相

同,且權證有賣空限制,想要悲觀的投資人無法放空,所以將使得權證價格高於合理價格,造成權證價格的波動,使得誤價擴大。本研究觀察隱含波動、成交量、剩餘期間與權證收盤價在不同的情況下,影響誤價之效果。結果發現在投資人不同的看法下,隱含波動率與價格誤差呈現正相關,使得價格有所波動,而導致價格誤差。剩餘期間與收盤價也大致與誤價呈現正相關,唯有在認售權證的剩餘期間一到三個月時,收盤價呈負相關,在五個月以上時剩餘期間呈現負相關。而成交量大的時候,價格能較快反應在權證價格上,使得誤差效果降低,而本研究的結果發現認購權證成交量與誤價呈現負相關,符合此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