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門經典歌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卡門經典歌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艾蜜莉・柯列寫的 我的小小音樂世界:音樂帶我漫步巴黎 和劉雪楓吳斌的 雪楓文學音樂課:古典音樂中的文學名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全网搜 - 腾讯视频也說明:时间: 2020-08-30. 上传者: 北遇音乐. 简介: 刘德华经典歌曲《暗里着迷》,百听不厌的经典,满满的回忆! 普鲁申科×比才《 卡门》 0:04:54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禾流文創 和北京十月文藝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孫祖玉所指導 林素嫻的 用鏡頭來歌唱 - 音樂藝術與表演藝術的交響 (2021),提出卡門經典歌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音樂劇、音樂藝術、表演藝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黃俊銘所指導 陳頌誠的 香港電視劇與身份認同: 以《網中人》及《來生不做香港人》爲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港劇、身份認同、文化身份、本土意識、流行文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卡門經典歌曲的解答。

最後網站IATC | 卡門歌曲悅耳、戲劇張力弱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 ...則補充:除歌曲悅耳,四幕劇的《卡門》每幕均不乏濃郁戲味,且高潮一浪接一浪。不過今次所見,全劇雖然流暢, ... 其成功在於香港歌劇院的努力和不斷引進經典歌劇予香港觀眾。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卡門經典歌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小小音樂世界:音樂帶我漫步巴黎

為了解決卡門經典歌曲的問題,作者艾蜜莉・柯列 這樣論述:

★《我的小小音樂世界》音樂帶我漫步巴黎★ ★由法國知名童書出版社GRÜND獨家授權繁體中文版★ ★全球累積銷售突破200萬冊!★ ★一起跟著音樂,旅遊浪漫之都巴黎吧!★     ▌收錄關於巴黎的6首樂曲,漫遊巴黎的著名景點 ▌     ♪ 巴黎歌劇院 —— 歌劇《卡門》前奏曲   ♪ 蒙馬特 —— 輕歌劇《歡樂的巴黎人》前奏曲   ♪ 法國自然史博物館 —— 組曲《動物狂歡節》化石   ♪ 艾非爾鐵塔 —— 法國國歌《馬賽曲》   ♪ 聖日耳曼德佩 ——《雨中的聖日爾曼》   ♪ 巴黎聖母院 ——《感恩讚歌》    每首樂曲均有15~25秒的長度,可以清楚地聆聽完樂曲中最經典、大家最為耳熟

能詳的部分!     ♫ 歌劇 卡門【前奏曲】喬治.比才   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創作的歌劇《卡門》首次演出就是在1875年的巴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作品之一,也是歌劇史上演出最多的作品!《卡門》前奏曲充滿活力,表現出鬥牛士進場時的雄姿和鬥牛場上熱鬧的氣氛。     ♫ 輕歌劇 歡樂的巴黎人【前奏曲】奧芬巴哈   輕歌劇《歡樂的巴黎人》由奧芬巴哈創作,其輕歌劇情節輕快幽默,曲風優美,就和蒙馬特給人的氣氛一樣!蒙馬特位於山丘上,從聖心堂可以俯瞰巴黎市區景色,還有充滿可愛創意小店與街頭藝人的畫家村,是巴黎悠閒又充滿藝術氣息的地點。     ♫ 動物狂歡節【化石】聖桑   法國自然史博物館在179

3年正式建立,它的前身是皇家藥用植物園,來到這裡一定要參觀古生物的化石!說到化石,一定會提起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化石,這首樂曲使用木琴清脆的聲響製造出化石骨頭碰撞的景象,聽起來十分熱鬧生動,畫面感十足!     ♫ 【馬賽曲】白遼士改編   《馬賽曲》創作於法國大革命時期,是馬賽人民赴巴黎戰鬥時所唱的愛國歌曲,後來變成法國的國歌。這首曲子有許多版本,現今我們聽到的法國國歌是白遼士改編的版本。聽著這首曲子,腦海不禁浮現象徵巴黎,甚至是整個法國的「艾菲爾鐵塔」!     ♫ 【雨中的聖日爾曼】   聖日耳曼德佩區位於聖日耳曼德佩修道院附近,從1930年起,這裡就聚集了許多爵士樂手,甚至在2001年

起舉辦了聖日耳曼區爵士音樂節,來自全世界的樂手都會來這裡表演。聽著這首爵士樂《雨中的聖日爾曼》,體驗這場音樂盛會吧!     ♫【感恩讚歌】夏邦提爾   巴黎聖母院從1163年就開始建造,直到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聖母院除了建築具有特色之外,教堂內的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適合演奏聖歌,夏邦提爾創作的《感恩讚歌》即是大量使用管風琴演奏。讓我們聽著這首樂曲,感受聖母院莊嚴神聖的氛圍吧!     最適合親子互動的按壓音樂繪本,一起徜徉在古典音樂的氛圍裡。可愛的音樂大師畫風、堅固耐翻不易撕破的厚紙板手工音樂書,真的是太棒了!所有的音樂曲調會餘音繞樑於孩子的耳

邊,自然而然讓音樂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的小小音樂世界》最大的魅力除了奔放的想像力外,還有從孩子們的角度來理解音樂所帶來的感受!   本書特色     ▌啟蒙孩子們的古典音樂靈魂 ▌   ♫ 美學與音樂完美的結合,以閱讀書籍的方式,將音樂呈現出來 ♫   《我的小小音樂世界》是一本美麗的故事書,優美的畫風讓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生動活潑的按壓音樂繪本就像是一個小小音樂盒,可以讓孩子自己撥放喜愛的樂曲。聽著音樂的同時,還可以看著書中的圖畫了解到每首樂曲所詮釋的意境,更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樂曲帶來的情緒、徜徉在古典音樂世界就像是環遊世界般的美妙。每一首樂曲就像處在不同的國度、跳著不一樣的舞步、玩著

不同的遊戲……。沉浸在充滿知性與感性的音樂中,不需要多餘的語言與解釋,孩子們最單純的心就可以接收到古典音樂釋放的力量,培養孩子們不凡的氣質與豐富的內涵     ♫ 引領孩子們漸漸地進入音樂的領域,讓古典音樂不再遙不可及 ♫   《我的小小音樂世界》系列按壓音樂繪本,是一套專為0-6歲的孩子精選設計的古典音樂圖畫書,這系列包含許多主題類型,爸爸媽媽可以針對孩子的喜好與用途去挑選。每本書中收錄該主題最為經典的的6首樂曲。可以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每種主題音樂不一樣的曲風。像是輕柔緩慢的搖籃曲、模仿動物習性的曲調、特色舞步的舞曲…,相信藉由每本書的傳授,絕對是啟蒙孩子對古典音樂敏感力的最佳幫手。若能一次

擁有全系列書籍,相信孩子能夠深層地感受出每種主題帶來的情感與歡樂。     ♫ 讓音樂來衝擊孩子心理與生理感受,提昇創造力與學習效率 ♫   《我的小小音樂世界》系列按壓音樂繪本囊括多種主題類型,透過這些古典經典樂曲不同型式的節奏、旋律,最能刺激並激發孩子腦部的創造力,加強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進而增加學習效率。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幼兒在成長時期聆聽古典音樂,能幫助大腦皮質中的神經元組織得到開發,特別是右腦的刺激,能增進孩子空間、時間、邏輯思考與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智商與效率。     ♫ 啟蒙孩子對音樂的敏感度 ♫   《我的小小音樂世界》系列按壓音樂繪本可以讓家長擁有訓練孩子聲音的專注力、

感受這個世界的重要利器。所以,這套書籍是不是學齡前孩子成為古典音樂的最佳啟蒙老師啊!     ► 高磅數的厚紙板手工書,不用怕書容易撕破、0歲寶寶都可以使用!   ► 可以更換電池繼續聽音樂喔!   ► 圓角設計,防止寶寶被紙割傷或被邊角刺傷,非常安全!   ► 音樂的按鍵只要輕輕觸碰就可以感應,再按壓就停止,小小孩也可以輕鬆成功操作! 

卡門經典歌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Follow IG👉🏻
https://instagram.com/t.s.d_crew?igshid=dpbfv55h721v
Follow FB👉🏻
https://m.facebook.com/tsdtaiwan/

鐵四帝x香蕉新樂園
聯合出品

上個月底,在我們偶然得知香蕉新樂園因疫情衝擊,將於5月10日吹熄燈號時,在成員佳倫的號召下,團員們立刻動身前往台中,尋找如何為這間內部保有眾多台灣珍貴歷史文物的樂園餐廳,用我們的方式,替文化傳承盡一分心力。

多次討論後,我們選擇用最擅長的舞蹈與影像創作,將表演藝術結合場域,讓觀眾能一窺園內每一個角落和珍貴文物,達成「用影像紀錄歷史,用舞蹈訴說你我時代記憶」的目的,使一切美好的事物,透過影像和舞蹈能永遠流傳。

劇中透過創辦人的視角,與一首首伴隨你我成長的經典歌曲,讓觀眾和角色們一起回到早期台灣的美好年代,再次感受青春的美好和苦澀,同時也向這座陪伴台中30年的樂園,做最溫柔的道別。

從企劃、寫劇本、舞蹈編排、攝影、後製剪輯、音樂剪輯重製、服裝造型設計等⋯,皆由團隊成員親力親為,儘管過程十分辛苦,耗費了大量時間、金錢及人力,甚至要完成連夜拍攝的挑戰,但在看到成品後,所有成員皆難掩興奮的情緒,並以能參與其中感到驕傲,因為能利用興趣與專長,回饋給熱愛的土地,是身為表演藝術工作者,最幸福美好的事!

----------------------------------

出 品|鐵四帝、香蕉新樂園
導 演|余佳倫
舞 監|郭書瑞
製 片|吳仕邦
攝 影|比爾牛

演員名單
小學組|
張宸睿、吳禹芊、劉愷翰、詹彩緹、阿莉格 卡夫魯萬、凃品妍、林佑騏

高中組|
廖育槿、林毓茹、江詠晴、馬士超、潘冠儒、林律潔

售票員|
潘恩平、王明輝、黃冠傑

樓梯組|
廖育槿、林毓茹、陳浚倫、鄭皓議、許詠恩、廖芷淇、高嘉婕、廖珮伶、江詠晴、馬士超、潘冠儒、林律潔

舞廳組|
朱蕙琳、黃麗蓉、謝佳妤、李云心、林函豫、陳虹妤、康棠翊、周偉誠

合舞組|
周偉誠、朱蕙琳、廖育槿、林毓茹、黃冠傑、陳浚倫、鄭皓議、許詠恩、廖芷淇、高嘉婕、廖珮伶、江詠晴、馬士超、潘冠儒、林律潔

特別演出|
吳傳治

舞蹈設計
舞蹈總監|郭書瑞
音樂設計|郭書瑞
小學組編排|周偉誠
高中組編排|廖育槿、林毓茹
售票員編排|黃冠傑、潘恩平、王明輝
樓梯組編排|余佳倫
舞廳組編排|朱蕙琳
合舞組編排|郭書瑞

工作人員名單

導 演|余佳倫
編 劇|余佳倫
副 導|邱暐清
場 記|邱暐清

製 片|吳仕邦
演員製片|谷芯茹
生活製片|王渝方
場 務|張咸凱

攝 影|比爾牛
攝 助|球球、水水、沙士
燈 光|球球、水水
側 拍|Nick、鮭魚
花絮側錄|洪霈芹

美 術|郭書瑞
美術助理|陳亞苹
道 具|余佳倫 、廖珮伶
服 裝|謝銘峰、郭書瑞 、余佳倫
妝 髮|陳泯君 、耿佳綾

宣 傳|余佳倫、郭書瑞
公 關|余佳倫、吳仕邦
文 宣|郭書瑞
編 輯|邱暐清
視覺設計|陳亞苹

特別感謝
香蕉新樂園、比爾牛影像 、PARTY變裝、動手動腳、HRC KiDS、TDC偶像表演學院、Fingermosa、You&Me Dance Life

用鏡頭來歌唱 - 音樂藝術與表演藝術的交響

為了解決卡門經典歌曲的問題,作者林素嫻 這樣論述:

摘要音樂與藝術總是帶給許多生活的動力,研究者自小習琴,所以對於音樂藝術有著非常多的熱忱與興趣,音樂藝術是以一種有組織的聲音組成的聽覺形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和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形式。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塑造藝術形象的方式。而表演藝術就是用一種直接吸引人們視覺和聽覺的表演藝術型態,它是指必須透過音樂表演、歌曲、舞蹈、民間藝術等表演來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表演藝術的審美特徵,主要是透過表演者的演技和身體的表達,將各種藝術文學劇本提供的間接意象轉化為直觀的意象,如人們在現場,直接聆聽演員的聲音,能夠享受演技。看到聲音及其表像,創造情感交流,理解作品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和意識形態,

獲得審美享受。音樂藝術與表演藝術之間的關聯在於包容性,可以說表演藝術也包含了音樂藝術,但又不完全涵蓋音樂藝術。隨著網路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對於音樂藝術的展現從舞臺的現場觀看逐漸演變成影視鏡頭作品的展現。音樂作品的展現不僅僅只是透過聲音進行展現,也需要融入到表演藝術之中,將音樂藝術與表演藝術彼此呼應,形成一種全新的音樂美學領域。透過鏡頭的形式展現的音樂作品,既是表現了音樂藝術,又融合了表演藝術。具有典型代表的音樂表演藝術作品,比如說音樂劇。音樂劇是將音樂藝術與表演藝術融合貫徹的舞臺綜合藝術形式,將劇情融入其中進行人物表演,並結合了音樂歌唱和舞蹈形式,並用鏡頭記錄下來的一種綜合性表演藝術。本文挑

選了幾個具有典型代表的綜合性音樂表演藝術作品:《卡門》、《暗戀桃花源》、《羅密歐與茱麗葉》、《茶花女》和《歌劇魅影》這五個音樂劇作品,去分析音樂藝術與表演藝術之間的交響運用。

雪楓文學音樂課:古典音樂中的文學名著

為了解決卡門經典歌曲的問題,作者劉雪楓吳斌 這樣論述:

文學,是普通人開啟古典音樂大門的鑰匙。只要你對文學故事感興趣,就會對同樣內容的古典音樂充滿期待和好奇。無數歌劇、交響曲、交響詩、藝術歌曲,都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而來。   本書精選多部中外文學經典,從西方經典戲劇、小說,到中國古典詩詞曲賦,配以改編自以上文學經典的“有故事的音樂”。聆聽和剖析音樂中扣人心弦的章節,對應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帶領讀者和聽眾理解每段旋律的含義。   即使從沒聽過古典音樂的“小白”,面對“有文學故事的音樂”,還會說“聽不懂”嗎? ​劉雪楓   “音樂之友”創始人,音樂評論家,唱片收藏鑒賞家,文化學者。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史專業,師從週一良、田余慶

、祝總斌。先後就職於遼寧大學、三聯書店、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曾任《愛樂》、《留聲機》中文版、《交響世界》主編及“京師愛樂叢書”主編。著有《貼近浪漫時代》《日出時讓悲傷終結》《交響樂欣賞十八講》《穆特與秦腔》《耳根清淨》《音符上的奧地利》《和劉雪楓一起聽音樂》《德國音樂地圖》等。“得到”《雪楓音樂會》、“蜻蜓FM”《古典音樂怎麼用》、“三聯中讀”《陪孩子一起聽音樂》、“十點讀書”《雪楓文學音樂課》、“喜馬拉雅”《古典音樂輕鬆聽》《雪楓音樂親子課》主講人。   吳斌   資-深樂迷、撰稿人,網名十月石,多年來以其撰寫的一系列古典音樂評論受到愛樂圈的關注,文章散見於多種音樂刊物及古典音樂公眾號。其樂評

理念深受法蘭克福學派哲學家阿多諾的影響,注重音樂與哲學的聯繫對比,剖析音樂本體背後所承載的社會文化意識,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音樂解讀方法和鮮明的個人特色。 序/1 前言/1 第一課浪漫主義的“戲劇交響曲” ——柏遼茲《羅密歐與茱麗葉交響曲》(上)/1 第二課浪漫主義的“戲劇交響曲” ——柏遼茲《羅密歐與茱麗葉交響曲》(下)/11 第三課莎劇改編最成功的抒情歌劇 ——古諾的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20 第四課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交響詩篇 ——柴可夫斯基的“幻想序曲”和普羅科菲耶夫的“芭蕾組曲”/26 第五課一次文學與音樂的朝聖之旅 ——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37 第

六課與李白隔空舉杯的“塵世苦難飲酒歌” ——《悲歌行》與《大地之歌》/48 第七課“寒秋孤影”與“快意青春” ——關於唐詩原作的“哥德巴赫猜想”/58 第八課採蓮美女和春天裡的醉漢 ——被李白附體的馬勒/67 第九課帶著無限的希望與夢想和這個世界說再見 ——孟浩然的“等待”與王維的“送別”/77 第十課我心中對愛的熱情被他喚醒 ——《茶花女》:從小說到歌劇/87 第十一課善良的犧牲與自私的誤解 ——音樂的偉大魅力對原著的超越/96 第十二課“再見了,昔日甜美的夢” ——威爾第的歌劇達成了小仲馬的意願/101 第十三課“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 ——小說第三章撐起歌劇《卡門》全部劇情/106 第十

四課“為何我命中註定要遇見你?” ——音樂戲劇中的悲劇“加速度”/115 第十五課“即使耗盡我的生命,我們的命運也是連在一起。” ——從“非愛情小說”到“愛情悲劇”/126 第十六課“我愛他,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 ——小說與歌劇的“悲劇大結局”/132 第十七課唐詩與古曲的天作之合 ——從《潯陽簫鼓》到《春江花月夜》/139 第十八課獻給人世間每一個有愛的人 ——《少年維特之煩惱》:從小說到歌劇/150 第十九課灰燼和贖罪 ——形形色色的“灰姑娘”/163 第二十課“善有善報”的喜劇結局 ——義大利歌劇的黃金年代/174 第二十一課嚴格遵從佩勞原著的舞劇《灰姑娘》 ——芭蕾舞是童話故事的“標

配”/185 第二十二課新奇的聲音和諧謔的浪漫 ——舞劇《灰姑娘》的音樂多元性/194 第二十三課可以向歌德《浮士德》“叫板”的偉大詩劇 ——古典音樂最理想的入門曲目/205 第二十四課文學與音樂的“天作之合” ——浪漫主義與民族樂派/215 第二十五課從“戰爭與和平”到“戰爭與愛情” ——祖國生死存亡之際誕生的史詩歌劇/223 第二十六課拿破崙與庫圖佐夫在音樂中登場 ——“戰爭”與“愛情”的頌歌/235 第二十七課昆德拉與村上春樹最愛的作曲家 ——果戈理的史詩悲劇《塔拉斯·布林巴》/244 第二十八課管弦樂隊色彩的極限 ——樂隊狂想曲與《死屋手記》組曲/254 第二十九課管弦樂濃縮的性格悲劇

——莎士比亞的《李爾王》與兩首“序曲”/262 第三十課但丁《神曲》中的愛情悲劇 ——柴可夫斯基的“交響幻想曲”/272 第三十一課在地獄中感受愛的絕望 ——李斯特《但丁交響曲》之“地獄”/282 第三十二課從安寧的“淨界”遠眺天堂的光明 ——李斯特《但丁交響曲》之“煉獄”/290 第三十三課《浮士德》:從戲劇到“音樂傳奇” ——柏遼茲的《浮士德的天譴》(上)/296 第三十四課愛的甜美與悲劇後的昇華 ——柏遼茲《浮士德的天譴》(下)/307 第三十五課一個浮士德式的人物用音樂“現身說法” ——古諾的歌劇《浮士德》(上)/316 第三十六課將戲劇性高度濃縮的歌劇 ——古諾的歌劇《浮士德》(下

)/325 第三十七課五大主題對應浮士德人生五大屬性 ——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第一樂章“浮士德”/333 第三十八課李斯特和浮士德心目中的“瑪格麗特” ——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第二樂章“葛麗馨”/340 第三十九課從地獄到天堂 ——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第三樂章“梅菲斯特”/346 第四十課宇宙運行之聲,歐洲文明的見證 ——馬勒《第八“千人”交響曲》第二部分/351 第四十一課奠定文學名著音樂基調的戲劇配樂 ——弗雷與梅特林克的戲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356 第四十二課預示音樂的偉大未來的交響詩 ——勳伯格的《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365 第四十三課莎士比亞在“法國大歌劇”的最高成就

——湯瑪斯的歌劇《哈姆雷特》(上)/376 第四十四課不死的哈姆雷特與俄羅斯幻想序曲 ——歌劇《哈姆雷特》(下)與老柴的《哈姆雷特》/384 第四十五講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堂吉訶德》 ——主角成了擺設的芭蕾舞劇/392 第四十六課交響詩篇的巔峰之作 ——理查·施特勞斯的變奏曲《堂吉訶德》/400 第四十七課英雄末路,音樂緬懷 ——《項羽本紀》與《十面埋伏》/408 第四十八課離亂年代的泣血之作 ——蔡文姬與《胡笳十八拍》/420 第四十九課靈感來自拉馬丁的“人生序曲” ——李斯特的交響詩《前奏曲》/427 第五十課恩底彌翁:最美的希臘神話 ——從濟慈的詩到孔威爾斯的樂隊浪漫曲/441 第五十一課

浪漫主義愛情小說的開山之作引發的歌劇大戰 ——馬斯涅的歌劇《曼儂》/454 第五十二課敢於和馬斯涅同題材PK的義大利作曲家 ——普契尼的歌劇《曼儂·雷斯戈》/464 第五十三課英國人的小說,蘇聯人的電影音樂 ——肖斯塔科維奇的《牛虻》組曲(上)/472 第五十四課英國人的小說,蘇聯人的電影音樂 ——肖斯塔科維奇的《牛虻》組曲(下)/481 第五十五課為拜倫的敘事長詩而譜寫的“配樂” ——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486 第五十六課拜倫詩劇的四大“交響樂場景” ——柴可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響曲》/492 第五十七課用泰戈爾的詩篇與唐詩“對標”(上) ——策姆林斯基以《抒情交響曲》向馬勒致敬/500

第五十八課用泰戈爾的詩篇與唐詩“對標”(下) ——策姆林斯基以《抒情交響曲》向馬勒致敬/508 第五十九課音樂告訴我們這是一部“愛情悲劇” ——《馬克白》:從戲劇到交響詩/514 第六十課“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音樂童話 ——孟德爾松為莎士比亞的戲劇配樂《仲夏夜之夢》/524 後記/532

香港電視劇與身份認同: 以《網中人》及《來生不做香港人》爲例

為了解決卡門經典歌曲的問題,作者陳頌誠 這樣論述:

香港回歸中國多年,不少報導及研究指出香港奉行的「一國兩制」受到中國崛起的影響,逐漸失去高度自治、港英時期的自由及光輝。曾幾何時,「獅子山精神」(Spirit of Lion Rock)是上一代引以自豪的歷史,源於香港電視劇(港劇)透過反映真實民間故事,將昔日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養育一代的香港人,成為香港歷久不衰的文化符號及無形凝聚力。本論文採用文本分析、敘事分析的方法進行《網中人》、《來生不做香港人》兩部香港電視劇在香港身份認同的研究,探討現實題材類型劇的香港人意識的型塑,從主題表達、敘事特點、人物塑造等方面研究香港身份認同。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形象隨着年代慢慢被改善,從負面轉向於正面。香港的形

象高尚,同時產生更多的社會問題。在敘事手法上,近代的港劇更善於利用時間、歷史、空間的論述,增加港人對國家、自身身份的反思。另外,流行文化符號如文字、歌曲、電視劇等再現一種本土性,透過流行文化文本及視覺,能夠呈現香港人的意識以及其當下香港社會的矛盾,反映香港從歷史到現代的身份認同與本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