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地安人現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印地安人現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凱瑟琳.艾波蓋特寫的 許願樹(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 和加藤諦三的 為什麼他只想到他自己:渴求關注、無視他人,你我身邊的常見自戀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土地容許作養殖魚塭之申請條件?也說明:... 地主管機關及有關機關許可。 (三)逕以分區使用證明文件(申請人應敘明並請公所註記「作養殖使用」)及地籍資料向本府(水利處)申得水權後,得檢附分區使用證明、地籍資料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小麥田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民族音樂研究所 呂鈺秀所指導 張心柔的 idu lja vuvu先祖歸來兮——排灣族高士部落迎祖靈祭儀式與音樂研究 (2021),提出印地安人現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迎祖靈祭、高士部落、高士村、排灣族、五年祭、召亡靈、音樂研究、南排灣、張順枝。

而第二篇論文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海洋休閒觀光系碩士班 江欣潔所指導 丁雙慶的 登山越嶺古道生態旅遊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古道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玉山、八通關、古道、登山、越嶺道、生態環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印地安人現況的解答。

最後網站巴西印地安人爭取土地權抗爭到底則補充:巴西的印地安領袖在血腥的土地權衝突之中,挺身對抗武裝農民,同時表示自5月7日開始,他們會不顧生命威脅、政治壓力或是軍事方面對領土完整性的顧慮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印地安人現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許願樹(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

為了解決印地安人現況的問題,作者凱瑟琳.艾波蓋特 這樣論述:

  一棵承載淚水與歡笑的大樹 一部獻給這個時代的奇蹟之書   限量獨家!作者親筆簽名! 紐伯瑞金獎《八號出口的猩猩》作者最新力作 13項大獎肯定、名列《紐約時報》排行榜超過80週,持續進榜中 《書單》雜誌選為「21世紀50本最佳青少年小說」 ▍本書榮獲 E.B.懷特朗讀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好書獎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年度好書 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年度好書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秋季童書選書Top Pick 《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出版人週刊》年度好書 《紐約時報》值得關注年度好書 《亞馬遜網站》年度好書 《舊金山紀事報》最佳贈書指南 《洛杉磯時報》最佳贈書指南 版權銷售至德、西、日、韓、伊朗等超過15國

人們在許願樹上掛了紙條、碎布,甚至襪子, 每個小東西都代表一個夢想、一個願望、一個希望…… 兩百一十六歲的許願樹以為自己早就聽過了世界上所有的願望,直到有天,名叫莎瑪的小女孩來到許願樹身旁,她的願望令這老樹感到心碎。莎瑪家剛從遙遠的國度搬來,卻不受社區其他人歡迎。當莎瑪向許願樹說話,有生以來第一次,這棵沉默的大樹決定要做些什麼…… 人們將各種願望掛在許願樹上,希望考試滿分、希望家人恢復健康、希望晚餐只吃巧克力、希望擁有會飛行的滑板……有的願望很傻氣,有的很自私,有的很甜蜜,而你的願望是什麼呢? 一部關於友誼、包容差異、尊重多元,溫柔卻有力量的雋永之作。 *全球獨家──扉頁印製名句,獻上美好祝

福 *適讀年齡:小學中年級以上 *關鍵字:友誼、多元文化、新住民、反歧視 *領域:語文、社會、藝術與人文 ▍關於《許願樹》一定要知道的5件事 1. 影響力之書 因為這本書,許多美國社區、學校、書店紛紛搭建了屬於地方的許願樹,聚集人們的美好願望,為意見分歧的社會帶來新的希望。 2. 獻給新朋友的友誼之書 新來的孩子到了陌生的環境,可能會和書中的莎瑪一樣,安靜的單獨坐在不顯眼的位置,抱著「想要一個朋友」的願望,卻感到很無助。這本書試圖跨越藩籬、打破隔閡、踏出友誼的第一步。獻給所有新住民、新住民二代,以及溫暖迎接他們的人們。 3. 樹教人類的事 採用第一人稱「樹的視角」來說故事,解答樹的生態祕密,

像是樹有感覺嗎?樹有性別嗎?而每一顆樹都是一個小小生態圈,你還會讀到烏鴉、臭鼬、貓頭鷹這些生活在樹周圍的小動物的故事。 4. 大、小讀者都能感受到愛與溫暖 本書傳遞的溫暖訊息跨越年齡,感動了不同世代的讀者,美國出版社甚至設計了兩款書封讓大、小讀者典藏。 5. 新銳插畫家 本書穿插多幅插圖,細膩又厚實的素描,呼應了本書深沉的故事寓意,美國出版社將本書插畫改變為動畫版BV  https://reurl.cc/Qp9q6O ▍溫暖推薦 汪仁雅 繪本小情歌 林蔚昀 作家 邱慕泥 恋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 徐永康   臺灣兒童閱讀學會常務理事 張  正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陳培瑜   相信閱

讀力量大的人 許慧貞 花蓮縣閱讀推動教師 楊雅萍   見書店店主  藍劍虹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 ▍名家推薦 一本充滿哲理的故事,讓我們再次審視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是如此微妙,如此令人驚奇。與孩子一起讀這本書吧。一起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邱慕泥 戀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 《許願樹》不僅觸碰敏感的種族歧視議題,也含括人與自然的依存問題……讀到最後,或許你也會像我一樣重新定義「許願」這件事。──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 以如此輕盈、溫柔的手法處理沉重議題,使得兒少讀者能輕易融入的探入問題核心,化解與陌生族群、文化的隔閡……──藍劍虹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

究所副教授 ▍國際好評 這本簡單、優雅的小書,有力道的處理了偏見造成的衝突。──《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 這個時代所必要、需要的議題,震動人心。──《書單雜誌》星級書評 充滿了正向能量,以改變來鼓舞希望。很適合在課堂上討論。──《Voice of Youth Advocates》雜誌星級書評 這部溫柔卻有力量的作品適合所有年齡的人閱讀。傳遞了這個年代迫切需要的訊息。──《BookPage》書評 貌似簡單,其實以不凡的溫柔展現了堅韌與希望如何戰勝了一切。──《柯克斯書評》 讓人難以忘懷的紅橡樹做為主敘者,以獨一無二的方式招換了人們心中的善意。──《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 任何年齡的讀者,

都會將故事中美麗的文字、深刻的意涵銘刻在心。──《紐約時報》書評 凱瑟琳.艾波蓋特又一部精采佳作!──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星級書評 作者簡介凱瑟琳.艾波蓋特Katherine Applegate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是當代最受矚目的青少年小說作者之一,經常以溫厚有力的筆觸,探索人性最美的光芒、改變人們看世界的視角。她的作品豐富、主題多樣,二〇〇八年創作的《勇者之家》(Home of the Brave)敘說一名從非洲搬到美國的小男孩如何適應新生活、面對生命的冷暖,榮獲「金風箏獎」、「喬塞特.法蘭克文學獎」及「茱蒂‧羅培茲紀念獎榮譽圖書獎」。她與丈夫共同創作的科幻小說「動物變形人」系列(Th

e Animorphs)探討了戰爭、道德、恐懼與人性等議題,曾改編為電視劇。二〇一二年出版的《八號出口的猩猩》以一隻住在購物中心的黑猩猩之視角,反思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榮獲「紐伯瑞金獎」、「夏洛特‧佐羅托獎」等青少年文學界重要獎項。目前正在創作奇幻小說「移動島傳奇」三部曲(Endling)。艾波蓋特於受訪時表示,她相信孩子總是比大人更能接納多元,《許願樹》的創作背景是她看了新聞媒體上的種族主義、排外言論而非常沮喪,於是想要寫一本書和孩子討論「為什麼人類有時候會這麼殘酷」,而人們該如何做些讓世界更美好的事。譯者簡介黃筱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博士班〈文學組〉學分修畢,曾任編輯,翻譯過繪本與青

少年小說等超過一百七十冊,擔任過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審,撰寫過教育部「閱讀起步走」親子手冊,並為報章書本撰寫許多繪本與其他導讀文字。近兩年開始撰寫繪本專欄、擔任講師,推廣繪本文學與青少年小說。從故事中試著了解生命裡的歡喜悲傷,認識可以一起喝故事茶的好朋友。繪者簡介查理斯‧聖多索Charles Santoso居於澳洲雪梨,曾任職於動畫公司Animal Logic,為廣告公司或雜誌設計插圖,也畫過許多繪本作品,繪本作品《不是我,是小怪獸!》曾榮獲美國《出版人週刊》、《科克斯書評》星級推薦,曾於澳洲雪梨、美國、法國舉辦插畫特展。 名家推薦 一棵會說話的樹,你聽得見嗎? 邱慕泥(恋風草青少年

書房店長) 「友誼是怎麼開始的?」是一個簡單又複雜的問題。人與人之間因為種族、信仰、價值觀念的不同,偶爾有著歧見。但渴望交朋友、渴望傳遞友誼之情的心,人人皆有。怎麼開始?也許要一點點機緣。許願樹,願意提供這樣的機緣。一棵會說話的樹,你聽得見嗎?靜下心來,專心聆聽,也許奇妙的事就會發生在你的身邊。 一棵願意協助人們達成願望的許願樹、一本充滿哲理的故事,讓我們再次審視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是如此微妙,如此令人驚奇。與孩子一起讀這本書吧!一起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 名家推薦 原來自己就是最靈驗的「許願樹」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你也曾許過願吧!不論是向自己信仰的神,或者傳說中的神木、巨石

,繫上寫下心願的一塊布條或紙片時,總覺得特別平靜幸福。畢竟人生多數時候誰也幫不了誰,即使身旁親近的人備受折磨,我們想做些什麼,也完全無法幫上忙,因此我們只能許願,將自己的心意寄託在一個未來的希望,祈求還沒發生的事,總是有機會實現。 不過你曾想過這些問題嗎:我們生而為人,會說話、能行動,如果做不到或無法改變的事,那麼,不能動的樹或石頭,又如何能完成什麼呢?萬一收到某些充滿威脅、帶有惡意的願望,應該被一視同仁的實現嗎? 《許願樹》正是一本以紅橡樹「紅」的視角自述的故事,幽默有趣的口吻緩緩道來一棵樹的生命故事。這棵樹每年都得收下無數個願望,不過「從來沒有」許願要成為許願樹,許願的活動讓「紅」活像被超

大桶垃圾從頭倒下來,整身花綠雜亂的碎布和紙條,裡頭的願望更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 不過正如「紅」所說的:「樹會傾聽。這不代表我們有選擇。」他默默的接受這一切,直到某個男孩,以刀片用力將某個字刻在樹皮上。 那個字就是:滾開(Leave)。作者安排葉子的同音字,彷彿暗喻著,生命某個時刻就應該離開枝頭。包著頭巾的莎瑪一家人搬來之後,其他人不斷因懷疑、害怕而產生騷擾和排擠,連「紅」也必須用受傷的樹皮承接這樣的字眼;幸好身為一棵百年老樹,大自然教了「紅」很多事,比如說時間會撫平所有傷口,當有些不那麼好的事情發生時,那些時刻,除了筆直站穩、向下扎根,你能做的其實並不多。 社區的恐慌騷動,讓樹的擁有者法蘭西

絲卡決定在今年許願日之後砍掉「紅」;氣氛愈來愈緊張的同時,莎瑪某個深夜獨自跑到樹下許了「想要朋友」的願望。即將面臨死亡的「紅」,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決定不再那麼被動,想為自己愛的世界盡最大努力:他要打破大自然的規則,開口對人說話,幫助莎瑪交朋友。 作者功力深厚,不說教,不斷用豐富的對話與故事情節,讓我們從「紅」的身上想起自己:原本覺得自己無法做什麼的心態,像不像人類被束縛僵化的內心呢?覺得自己「不能做」哪些事、認為自己只能默默接受這一切?而「紅」決定冒險對人說話,並透過動物好友們團體合作,主動積極製造情境、讓莎瑪與鄰居男孩史蒂芬發展友誼。這些情節,也向我們一再示範為了傳遞愛與友誼,不斷突破自己

、改變現況的行動決心。 「人類究竟如何成為朋友呢?那到底有多難?」 「我想對這兩個人說說話!我想告訴他們友誼不需要這麼困難,有時候,是我們放任這個世界讓友誼變得困難。我想告訴他們:要繼續對話。」 莎瑪與史蒂芬一起聽見了樹說話的奇異經驗,開啟後續的互動與了解,再從兩個小孩身上擴染至同學、家庭,甚至最後也影響了「紅」的命運。 因為這個故事,我們有機會能像神一樣,從局外全觀的俯角,從一棵樹的記憶循線追溯一個家族史,再看見個體的行為如何牽動著群體的態度。在樹的眼裡,某些居民也曾是移居到此的「外來者」,多年以後,誰有資格說莎瑪一家人是應該離開的「外來者」呢? 《許願樹》不僅觸碰敏感的種族歧視議題,也間接

含括人與自然的依存問題。人看似自由聰明,卻經常「不作為」,只想許願,過度輕忽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驕傲自大,輕率的決定其他生物的生死,一棵樹上的完整動植物生態,也許一夕之間就蕩然無存。 這到底,人的力量是大還是小呢? 讀到最後,或許你也會像我一樣重新定義「許願」這件事。許願應該是對自己的一種承諾、一種叮嚀,我們靠自己的自由意志與行動就能完成心中所想,這是生而為人最珍貴的禮物,千萬別浪費了啊! 專家導讀 當兩百一十六歲的紅橡樹開口說話 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正義感的萌發並不是源自觀看,而是源自於傾聽。──《正義與差異政治》,艾莉斯.楊 凱瑟琳.艾波蓋特的《許願樹》是一部「舉

重若輕」的作品,而且難得的以溫柔、輕盈來化解仇恨。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許願樹》關懷當前的沉重議題——對伊斯蘭教穆斯林族群的恐懼與仇恨。此議題自二○○一年「九一一事件」之後加劇演變,成了二十一世紀以來最觸動人心、蔓延全球的問題。故事處理某個穆斯林家庭搬入了其實也是由移民所組成的社區,所遭受到敵意與威脅的問題。如此主題無疑複雜、令人糾結乃至揪心,艾波蓋特卻獨闢蹊徑,沒有選擇寫實、沉重的筆調來描述現實狀況,而是選擇以希望來對抗恐懼與仇恨。讓一棵許願樹來作為敘事者,這棵兩百一十六歲的紅橡樹,打破亙古沉默,開口說話,並與一群有趣的動物,聯手要來實現穆斯林小女孩莎瑪的心願。以如此輕盈、溫柔的手法處理沉重

議題,使得兒少讀者能輕易融入,並探入問題核心,化解與陌生族群、文化的隔閡,就如莎瑪許下的心願:「我希望有一位朋友。」 為何選擇一棵樹來說故事?讓樹開口說故事,就能處理宗教歧視、族群仇恨問題嗎?這是此篇小說的賭注所在,也是其成功之處。在輕盈、詼諧的筆法下,艾波蓋特沒有明言的是另一番歷史意蘊。這棵紅橡樹,書中名為「紅」,樹齡兩百一十六歲。為什麼是兩百一十六歲?作者於二○一六年間書寫此書,往回推兩百一十六年,正是「紅」萌芽時,那年是一八○○年。那時美國正經歷一次總統大選,選出來的第三任總統就是湯瑪斯.傑佛遜(一八○一年上任)。他是《美國獨立宣言》和〈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的主要起草人,後者更成為美國

憲法第一條修正案的條文基礎。 這紅橡樹,可以說是人人生而平等,以及宗教、言論自由的精神表徵,因此作者由「紅」來訴說一個對抗族群與宗教歧視仇恨的故事。然而兩百一十六年後,「紅」表徵的精神卻正受到嚴重的斬傷和威脅:因為那是另一場總統選舉,候選人之一就是現任的川普總統,而他於當選後,二○一七年一上任就接續簽署了兩道排外的行政法令(伊斯蘭禁令)。所以「紅」的樹齡,也是在召喚美國過往兩百多年,從擺脫英國殖民、經歷黑奴解放和黑人運動等一系列爭取人權自由的歷史,來對抗當前蔓延的族群恐懼與仇恨。小女孩莎瑪的心願——「我希望有個朋友」,無疑的,會讓人想起黑人運動領袖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 艾波蓋特書寫期間,

伊斯蘭恐懼症正蔓延著,並隨著當時大選而加劇。前此一年,二○一五年三位穆斯林青年在北卡羅萊納州教堂山市的家中遭到行刑式槍殺⋯⋯艾波蓋特於書出版後的訪談中直言不諱的指出,就是那充斥著對特定族群的排外仇恨言論,讓她下決心書寫此書。她在一穆斯林家中,甚至直接目睹一份報紙上的頭條,針對穆斯林移民,寫著要他們滾出美國的字眼:你們全部回家去吧(You Can All Go Home)。 故事中,一位不知名男孩則在「紅」的樹身上刻下「LEAVE」(滾開)。讓這棵表徵言論與宗教自由的橡樹再也無法忍受了。「滾開」,這是威脅,而不是心願!因此,「紅」打破了不可和人類說話的禁忌,決定開口向人說故事。喚醒那被遺忘的歷史

:美國,事實上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所組成。故事中的社區裡,從曾曾祖父母時期就講著不同語言:有中文、西班牙語、西非約魯巴語、英語和由不同語言混雜而成的克里奧爾語;吃著各地食物:墨西哥粽、印度水餅、非洲木薯糕和古巴風味的烤三明治……在「紅」的故事中,還可以聽到混合著義大利歌曲的古愛爾蘭歌謠,在這奇異迷人的混合中,傳遞著愛與希望。 人們知道樹會傾聽。「紅」作為一棵許願樹,傾聽一百多年來的人們心願後,在這次事件,「紅」感到困惑:「我們的社區歡迎過許多來自遠方的家庭。這次又有什麼不同?因為莎瑪的媽媽總是包裹著頭紗嗎?」於是他打破樹的沉默,介入行動,不再只是傾聽願望,而要實現莎瑪的願望。 作為說故事者,「

紅」有兩個特別的地方。第一,這是傾聽者在說話。在此立場說話,才是正義感的發言。如當代女性政治哲學家艾莉斯.楊:「正義感的萌發是源自於傾聽……只有藉著傾聽,才能說話。」書中「紅」則嘲諷人類自視「說話」為其專長,然而人類最缺乏的就是傾聽他人。缺乏傾聽,是誤解、恐懼和仇恨的根源。 第二,「紅」說故事是為了要改變現實的仇恨狀況。說故事作為一種敘述技藝,並不只在於說出好聽動人的故事。其真正技藝所在,戲劇家布雷希特(B. Brecht)如此表述:「改造現實世界的首要條件,不在於如實的描述世界,而在於將世界描述為可被改變的。」艾波蓋特的《許願樹》正是這樣一本要將現實描述為可被改變的作品;要以輕盈撼動沉重。

就如文學理論家羅蘭.巴特所說,批判的目的在於實踐出一個「輕輕的撼搖」,那是比全盤破壞、推翻來得更加實際,因為那會使得貌似自然的現實外殼產生裂縫,使得看似自然合理的邏輯無法運作。「紅」所說的故事,道出其實每個人都是外來移民,也都混雜著不同的血緣而生,這使得「本土/外來」的對立和「種族同一性」的論述邏輯無法成立,從而解消這些貌似真實、理所當然的觀念。 《許願樹》當然沒有因為其議題和批判性,而變成嚴肅說理的故事,不,截然相反的,這甚至是一部妙趣橫生的故事。因為,有著各樣的動物族群圍繞著「紅」,有時你甚至會以為這是本兒少讀者最喜愛的動物小說。這群動物雖各自施展技能協助「紅」的計畫,但是絕沒有任何誇大神

奇的成分。動物的感受平凡且動人,就如我們每個一般人一樣,以我們各自不同的平凡才能幫助莎瑪實現心願。 此外,這些動物各自殊異的命名方式相當有趣。所有的紅橡樹都叫「紅」、所有的糖楓樹都叫作「糖」。臭鼬是以香氣命名,比如有隻臭鼬叫作「玫瑰花瓣」,另一隻則叫作「剛出爐的麵包」。負鼠膽小,則以害怕的東西命名,比如「毛毛蜘蛛」和「小閃電」。浣熊媽媽善忘,幾隻小浣熊則統統叫作「你」、「你」、「你」和「你」。故事中最搶眼、聰明的烏鴉,則是興致一來就會改個名字,有隻換了十七個名字。有的從喜歡的東西,如「易開罐」、「死老鼠」或飛行技術「側翻」、「死亡螺旋」來取名;有的以喜歡的顏色、聲音命名,像是「茄子紫」、「風鈴

」和「碎碎念計程車司機」等。 這顯然已經超出生物學範疇。「命名」是文化範疇,不同命名方式首先彰顯不同文化脈絡差異。其次,命名的多樣化給出自由流動的個體概念。這些動物活潑了整個敘事,也讓我們看到不同族群、社群共存的生動面向。其間的對話堪比小小的動物哲學話語,應多細思量。此外,他們與「紅」的共存,也點醒了前述獨立宣言的隱藏問題。宣言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是,句中所言的「人人(All men)」是有很大問題的。因為這個所謂的「人人」首先並不包含黑人:起草人傑佛遜本人家中就有數百個黑人奴隸,他們沒有被包含在內。其次,也不包含女性。美國女性要遲至一九二○年才有投票權。最後,美洲原住民族印地安人更不

包含在內!所以,「人人」指哪些人?就只有白種人、男性。 所以要留心提防那些以「所有人」開頭的句子。這種共同體是假的共同體,因為那是同質性的共同體。這正是不平等和不正義的起源。以「同質性」來召喚的共同體概念,才是壓迫的根源。真正的共同體是異質,存在著各種社會群體的差異。對差異的真正尊重,就是承認社會中存在著不同族群的文化差異性,而絕非宣揚認同!從此角度回過頭來看在「紅」這棵大樹上的不同動物族群,就可以了解:他們表徵著共同生活領域中有著性質殊異的生活群體。 這也呼應故事中來自各地的不同文化族群,更點出他們自身的混合異質性。就如那首百年多前傳唱的,混合著義大利和古愛爾蘭的稚趣歌謠。艾波蓋特以此突顯混

合異質的重要性。在表徵自由與寬容的樹上增添一群異質混合的社會群體,以其異質性來驅退「非我族群」的同質性——恐懼、仇外排斥的根源。此外,也藉由非人類的物種,植物與動物,詰問也是兩百多年來,破壞自然生態的「人類中心論」。在最後動人一幕,插畫家查理斯.聖多索以細膩冷靜的優美筆調,畫出動物群聚在「紅」的樹椏上,集體凝視著我們人類的畫面。 艾波蓋特在此書喚醒美國社會實乃由眾多移民和其異質性所組成,而臺灣也一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最早南島原住民族、十七世紀開始來臺的閩南、客家語族、一九四九年之後大陸各地不同族群,以及上世紀九○年代來自東南亞各國的新住民等移民所組成。需對我們自身的異質性有所反思。書寫此

文時,臺灣也正在經歷一場總統大選,而我們是否還在以族群認同的名義進行恐懼,乃至仇恨的政治動員,來撕裂群眾呢? 書中所提的穆斯林族群在臺灣也日益可見,除了定居的六、七萬伊斯蘭教徒之外,新進有超過三十萬穆斯林移工、學生、旅客在臺灣。對這個世界第大二宗教、也是成長最快的宗教,我們常是陌生的,當開齋節在臺北車站遇到他們時,或是在學校、社區中,有許多東南亞移民的第二代孩子們,面對不同的服飾、裝扮、面容、語言、口音和習慣風俗時,我們該如何呢? 相信這正是傾聽這棵兩百一十六歲的紅橡樹說故事的時刻,也是傾聽他者和反思自身的時刻:我們都是渡海而來的移民,也都曾遭遇「LEAVE」的時刻,思考艾波蓋特所使用的這個雙

關語:思考如何翻轉其仇恨意涵,使之成為「leave」(「葉片」),讓不同社群的每個人不再彼此仇恨,而都可以成為大樹上共生的每一片葉子。 艾波蓋特選擇紅橡木來說話,因為這是美國相當常見的樹種,她希望每個讀者都能容易在社區附近看到「紅」和傾聽其故事。紅橡木在臺灣雖然沒有那麼常見,但是臺灣有著更多樣化的樹種林相,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提醒我們需傾聽不同他人的聲音與故事。 1. 你很難有機會跟樹說話,因為我們不愛閒聊。 那不代表我們沒辦法做出神奇的事,那些人類也許永遠辦不到的事。 當軟綿綿貓頭鷹寶寶的搖籃。撐住其他脆弱的樹木,當幼苗成長的堡壘。行光合作用。 可是跟人類說話?我們不愛。 只要試試

有沒有辦法讓一棵樹講個笑話,你就知道了。 樹確實會跟某些傢伙說話,但只限於我們覺得可以相信的對象。我們跟膽子很大的松鼠說話,跟努力工作的蟲子說話,也跟華麗的蝴蝶、害羞的蛾說話。 鳥兒呢?很討人喜歡。青蛙哩?愛生氣,可是心腸很好。蛇啊?超愛嚼舌根。 其他樹怎麼樣?我從來不曾討厭任何一棵樹。 呃,好吧。其實我對街角那株楓樹有點意見。總是嘰哩呱啦、嘰哩呱啦,沒完沒了,那棵樹。 所以我們跟人類說過話嗎?真正的交談,那種「最人類」的技能? 好問題。 畢竟樹與人類的關係相當複雜。人類上一分鐘還在擁抱我們,下一分鐘卻把我們變成桌子或壓舌板。 也許你會納悶,上生物課或自然課時,老師從來沒提過樹會講話呀,只是說

些大自然之母是人類的朋友之類的。 不要怪你的老師。也許他們根本不曉得樹會說話,畢竟大部分的人類都不知道。 儘管如此,如果在某個感覺特別幸運的一天,你站在一棵看起來特別友善的樹旁,不妨認真的傾聽一下。 樹不太會說笑話。 可是,我們很會說故事。 如果你還是只聽得見樹葉沙沙作響,別煩惱,因為大部分的樹都很內向。 *** 3. 我的朋友叫我「紅」,你也可以這樣叫。不過,長久以來,這附近的居民一直都叫我「許願樹」。 這是有原因的,得一路回溯到很久以前,那時候,我還只不過是一顆胸懷大志的小小種子。 說來話長。 每年五月的第一天,鎮上的人們都會從四面八方湧入,在我身上裝飾各式各樣的紙片、標籤、形形色色的布料

、一截一截的紗線,有時候甚至還有運動襪呢。每個小東西都代表一個夢想、一個願望、一個希望。 不論是掛上來、拋上來,還是打了結的,全部在盼望什麼變得更好。 許願樹的歷史既光榮又悠久,早在好幾世紀以前就存在了。愛爾蘭有很多許願樹,通常是山楂樹,偶爾也會有白蠟木。不過,世界各地都有類似許願樹的傳統。

idu lja vuvu先祖歸來兮——排灣族高士部落迎祖靈祭儀式與音樂研究

為了解決印地安人現況的問題,作者張心柔 這樣論述:

迎祖靈祭(icacevung)為屬於南排灣paliljaliljaw群的屏東縣牡丹鄉高士部落近八十年來唯ㄧ每年固定舉辦之祭典,是排灣族中少見以「迎靈」、「送靈」為完整祭典,並在農曆除夕與初二舉辦。目前部落僅剩下一位靈媒張順枝女士有能力舉辦此祭典。本論文根據文獻與田野考察,分析迎祖靈祭與五年祭(maljeveq)、召亡靈儀式(zemala)之關係,指出迎祖靈祭相當可能為擷取自五年祭的部分儀式,又融合了靈媒召喚亡靈的儀式而成。在日據時期文獻記載中的高士五年祭,有「男祭司持祭竿面北招呼祖靈,靈媒瓢卜詢問祖靈是否到來」此項儀式,且此儀式為南排灣paliljaliljaw、tjakuvukuvulj兩

個群體所特有,如今只見於高士迎祖靈祭。 迎祖靈祭以音樂作為儀式的核心與媒介,以靈媒(pucemas)演唱的祭歌、男祭司(parakaljay)呼喊祭辭來招請祖靈,並透過歌舞來表達族人與祖先歡聚的心情。在迎祖靈祭歌的曲調上,高士部落的祭歌與現今舉辦五年祭的代表部落古樓、土坂部落的五年祭迎靈歌並不相似,而在樂曲結構上與土坂部落召亡靈儀式的召魂曲較接近。高士部落地處排灣文化的邊陲地帶,其文化也融合了鄰近的東排灣、斯卡羅、平埔族,客家人的特色,本研究除了記述迎祖靈祭之儀式與音樂,也梳理高士頭目家系與歷史脈絡,以此呈現高士傳統文化豐富美麗的樣貌。

為什麼他只想到他自己:渴求關注、無視他人,你我身邊的常見自戀者

為了解決印地安人現況的問題,作者加藤諦三 這樣論述:

為什麼有一種人,永遠都只想到他自己!   ◇ 「日本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繼暢銷書《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之後,又一最新著作!     ◇ 從個人自戀到集體自戀,現代社會究竟產生了什麼變化,讓高度需要讚美、認同,對於「自己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的自戀者日益增多!   ◇ 當看似無比自信的背後是充滿不安,高度希望獲得他人認同來確認自我存在,內心深處受傷的自戀,該如何痊癒?   「沒有人瞭解我」、「沒有人理解我的痛苦」自戀者在心中大喊!   「想被讚美」、「想獲得認同」,但只要一點點批評,就會玻璃心碎滿地。   你身邊一定遇過這樣的人:   □對自身以

外的事情不關心,只在乎自己,儘管他們看起來好像人很好。   □他們總是期待獲得稱讚,得不到想要的讚美時,就會陷入憤怒的情緒裡。   □無法與他人進行良性溝通,卻在他人做出自己意料外的行為時感到生氣。   □聽到不中聽的話時心生不滿;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會立刻「變臉」。   □總是在猜測別人怎麼看他、在別人心中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喜歡引人注意」。   事實上,他們對於「自己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甚至自私、傲慢、不太聽別人說話……而這樣的一群人,往往就是我們說的「自戀者」。   現代社會隨著社群網路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人崇尚拜物主義、拜金主義及自戀,無時無刻只在意自己的髮型、打扮等外表的

心態。不努力在生活中達成任何目標,只想從美容院漂漂亮亮的走出來,滿足自己的自我陶醉。   無法面對現實付出努力,看看你我周遭和現代社會,儼然就是一個自戀的時代。   ★難以在社會中生存、可悲的自戀者   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外表顯露出無比的自信,自戀者往往是在社會中最難以生存的人。因為他們毫不關心他人,所以完全不自覺自己的行為已經造成別人的困擾。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因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的裝飾自己,確定自己真的存在。   ‧因此,當自戀者說「沒有人瞭解我」時,其實是在說「多希望別人能瞭解我。」   ‧當自戀者自吹自擂,只顧著吹捧自己時,其實是在說「你覺得我這個

人怎麼樣?」   ‧當自戀者對於喜歡的事物,嘴裡卻批評「低俗」時,其實是在說「只有我是與眾不同的。」   內心充滿不安,所以希望藉由別人認同,來確認「自己在這裡」。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會幫他們確認自己的存在。所以,他們聲嘶力竭的叫喊「沒有人瞭解我的痛苦」,他們自我憐憫、陷入被害者意識,淪陷在各種負面情緒中。   「8個問題」:測量自戀者傾向   □1. 無時無刻想要知道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印象。   □2. 訕笑、閒言閒語,都能輕易傷害自己。   □3. 將話題圍繞在自己身上。   □4. 喜歡成為全場焦點。   □5. 認為自己與眾不同。   □6. 寄望別人服務自己。   □7. 憎

恨他人的幸運。   □8.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無法產生滿足感。   ★需要特別留意「受傷的自戀者」   除了一般最顯而易見的,外顯的自戀者之外,本書也從多種觀點去思考隱形的自戀行為。   「外顯的自戀者」和「內隱的自戀者」即使看似不同,但他們都有心理問題,並衍生出各種心理障礙。前者為愛出風頭、擁有誇大自我形象的自戀者;後者為高度敏感、容易受傷的自戀者。高度敏感、容易受傷的自戀者,性格內向,對他人表現出防衛的態度。   自戀者受傷後產生的憤怒非比尋常。重傷更可以能造成他們長期的心理創傷。所以,不如意的事都會變成導火線,再度激起過去的憤怒情緒。事情的嚴重程度和他們的怒火不成比例。一點

平凡的小事,就能讓他們暴怒,「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自覺受傷的自戀者,將怒氣囤積在心裡,無法宣洩,成為一顆標準的「火球」。當自戀者的自我價值觀遭受威脅的時候,也就是當他們覺得被傷害時,就會產生暴力傾向。   書中參考了國內外與自戀相關的著作,同時,也提及許多過去被忽略的部分。   在社會加速發展的現在,身為社會群體的我們若未曾發現或檢討自戀的問題,那麼無疑將會為社會及個人帶來諸多預想不到的問題。   透過作者在書中以日本現況為例,深入探討「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人如此不幸?」提供讀者借鏡,以及當自我覺察或身邊有自戀者時,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在生活中改變及注意提防。 名人推薦   審定推薦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作者簡介 加藤諦三(Kato Taizo)   心理學家。一九三八年出生。東京大學教養學院畢業。並修完同大學碩士課程。目前為日本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賴世和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及廣播節目《話談人生(テレフォン人生相談)》主持人。   著作作品多本,在台出版過的書籍有:《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遠流)、《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寶瓶)、《為何我們總是如此不安》(方舟)等等。   [加藤諦三官方網站]www.katotaizo.com 譯者簡介 楊毓瑩   臺大日文研究所畢業。喜歡旅行、塗鴉、閱讀。覺得從事文字工作,分享知識是一件愉悅的工

作。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前言──現在領略這一點,未來就能無憂無慮 1為什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讓他立刻「變臉」 心裡產生了什麼變化? 外表「自信滿滿,強勢的人」。其實,……  為他人著想的「寬容」  矛盾的情感  答案與期待不符   相信「有人會幫助自己」  「兩種自戀者」的共通點   攻擊性越強,傷得越重   美國印地安人的智慧   「清點記憶」   不可蒙蔽雙眼,逃避現實   「做不到」、「太勉強」的真意   「真心接納他人的人」才是贏家   用「傷害過濾器」看世界   除掉「卡在喉嚨上的魚骨」   2什麼是「自戀者」? 這不是單純的「自

負」,而是更深層的心理問題 「想被讚美」、「想獲得認同」,但是,討厭努力   沒錢還是要穿金戴銀   看似「充滿正義感的人」   對你而言,到底誰真的重要?   「8個問題」測量自戀程度   全世界都是「為我」而存在 必須克服的課題   3追求「無條件的愛」、「言聽計從的另一伴」 哪裡有「通往幸福的最短捷徑」? 如何滿足心靈需求? 治癒「讚美成癮症」 天使的外表,暴君的內在  不要一味選擇「輕鬆快樂」  「堅強意志」派得上和派不上用場的時候   熱愛自己的工作嗎?還是辦不到? 被煽動就輸了   4變本加厲「愛自己」的日本人 從「經濟富裕」到「心靈豐收」 明明在一起,卻活在「不同世界」的兩個

人   與他人產生共鳴的體驗   為什麼「心」比「財富」更重要   相信未來的力量   綜觀世界各國   向賈伯斯學習「人際關係的真理」  停止「苦行人生」  別流露出「不幸」和「沒自信」的模樣   5簡單生活的唯一方法 自由自在,收起狂傲之氣,活出更輕盈的人生 想改變──但是,該怎麼做?   說句「幫幫我」就夠了   寫出心裡所有的「負面」情緒   「活著」等於「相信別人」   尋找「夢想」之前   打造「健康心靈」的守則   如何有效對話   一點一滴接納過去的自己   珍惜每一天的「好心情」   承認這一點,就再也不害怕   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意識「感恩的心」  找到一件喜歡的事

  脫下「心靈盔甲」   結語──答案很簡單。「找到」後,一切煥然一新 前言  現在領略這一點,未來就能無憂無慮 人的煩惱、亂世的根源都來自於自戀。 自戀包含各種症頭。 當然,大部分是眾所皆知的症狀。例如,有些女性早上上班前,一定要站在鏡子前面一小時,把全身照過一遍。 除了這些大家習以為常的普遍症狀以外,其實很多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都屬於自戀的核心要素。 比如說,我們三不五時就聽到的「沒有人瞭解我」這句話,其實就顯現出自戀的心態,至於詳細原因,我會在本文中說明。 簡單來講,自戀者強烈的渴望「別人更瞭解自己」。 自戀者被「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渴望迷惑了心智,失去看清現實的能力。過度「希望別人瞭

解我」,以致於將他人當作空氣。 「沒有人瞭解我」這句話的真正含意,其實是「救我!」 尤其自戀者被自己的情緒困住。困於心裡的苦悶,逃不開又走不了。 自戀者心煩意亂之際,就是他們「大顯神威」的時候。自戀雖然是「自我陶醉」的行為,不過,正確來講,應該是陶醉於自己的煩惱中。 自戀者沉迷於自己的煩惱。他們認為自己的煩惱無比重要。全世界都應該圍繞著自己打轉,想辦法替他解決煩惱。 但是,很抱歉,他們不是世界的中心,整個社會也不以解決他們的煩惱為優先。 所以自戀者才會抱怨「沒有人理解我的痛苦」。所以他們才會吶喊「救我!」 自戀者在心裡喊著「永遠只能愛我」。可是現實生活卻無法讓他們稱心如意。因此,自戀者總是玻璃

心碎滿地,扮演受害者。老是不開心。內心總是怒氣騰騰。 最後,內心的糾結消耗掉生命的能量,導致身心疲乏。 因此,他們總是喊苦說「沒有人瞭解我有多痛苦」。 自戀者很容易因為別人一句話就受傷、發火、心情慢慢變差,所以活得很痛苦。 療傷中的自戀者在未獲理解的狀態下,怒吼「沒有人瞭解我的痛苦,」對外請求協助。 本書將告訴你,這樣的心理狀態究竟是怎麼來的。 尋求「真實的自我存在」 自戀者還有一個特徵。他們可以在朋友的聚會上,連續一小時自吹自擂、說別人壞話都不累,遇上這種人,也要小心他是不是有自戀特質。 只顧著自捧,但其實就像是在詢問別人「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完全只想到自己,把別人晾在一邊。 自戀者不

清楚自己的定位。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對方心裡的地位。 寫信的時候,自戀者整篇都在寫自己的事,而他本人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溝通。

登山越嶺古道生態旅遊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古道為例

為了解決印地安人現況的問題,作者丁雙慶 這樣論述:

臺灣島嶼因板塊運動而形成了狹長、高聳的地形,塑造了268座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其因跨越亞熱帶但歷經溫帶、涼帶及寒帶氣候,形成特殊的生態景觀,擁有豐富不同溫帶層的動、植物生態,是全球少見,且歷經數十次反覆的冰河期,使一些遷移的動、植物留存在臺灣,為了生存及延續後代,漸往高山拓展。然而,在冰河期暖化後,為了適應環境及延續後代,使一些生存在緯度高的動、植物必須往高海拔地區遷移生長,也因為地質的變動,隔絕與大陸陸地之間的通道,造就了一些臺灣獨有的原生物種,與生態景觀特色。日治時期,因為要掠奪臺灣豐富的林業、礦業及生物種類等自然資源,開拓鐵路、林道以便運輸、利用、管理及控制原住民,開闢不少古道,

尤其是八通關古道,沿途設置警備駐在所,防止原住民的反抗以及資源的調查、開發,而遺留下許多歷史、人文與設施。清治時期開闢之古道與日治時期之越嶺道,因動機及目的地不同,雖有相交,卻路線有異。目前大家所稱之古道,實為日治時期開闢的越嶺道,而清制時期開闢之古道,應更具歷史意義及豐富生態,卻鮮為人知及拜訪。本研究採用訪談法與文獻蒐集分析法,探討八通關古道的生態特色,並規劃八通關古道的生態旅遊遊程,期能讓更多人了解臺灣山脈之美與八通關古道生態旅遊之特色。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八通關清古道擁有豐富完整的生態環境及地質景觀,東段林相優美多山澗、吊橋,上下落差起伏大,大分地區是哺乳類動物的聚集地,呈現良好地保育成

果。西段沿陳有蘭溪上溯八通關草原,有地質崩塌變化的特色。日越嶺道富含日治時期,勦蕃、抗日的歷史遺跡與平緩舒適的古道訪幽。第二,建議相關單位儘速完成清古道的開放及整建,落實玉山國家公園(第三次通盤檢討)計畫,整治完成郡大林道,觀高坪的基礎規劃建設;以推動民眾前往清古道生態旅遊。第三,建議相關單位增闢以觀高坪為遊客中心之八通關古道體驗的健行路線,與南安遊客中心、南橫梅山遊客中心及塔塔加遊客中心,形成一個完整的國家公園遊憩體系,永續發展山林古道生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