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時期音樂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古典時期音樂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宮芳辰寫的 音樂欣賞(第三版) 和WolfgangAmadeusMozart的 所見皆靈思的純真天才:莫札特書信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古典主義音樂時期的三位著名作曲家? - 小鹿問答也說明:古典 主義早期:法蘭茲約瑟夫海頓. 古典主義中期: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 古典主義晚期:路德維希馮貝多芬. 另外,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時期作曲家. 古典主義音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八旗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萬靜伶所指導 郭霈彣的 貝多芬D大調第五號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一〇二之二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1),提出古典時期音樂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

而第二篇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音樂系碩士班 李錦雯所指導 黃婷君的 孟德爾頌《D小調莊嚴變奏曲,作品五十四》之分析與詮釋 (2015),提出因為有 孟德爾頌,變奏曲,D小調莊嚴變奏曲,作品五十四的重點而找出了 古典時期音樂家的解答。

最後網站音樂課程心得分享 - 東吳大學圖書館則補充:樂的和聲、調性、即興演奏與協奏風格都在這時候建立起來,成為巴洛克音樂的特. 徵。此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家有巴哈及韓德爾。 古典時期(西元1750 - 1820).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古典時期音樂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音樂欣賞(第三版)

為了解決古典時期音樂家的問題,作者宮芳辰 這樣論述:

  本書為作者累積多年音樂教學經驗與心得,針對非音樂專業的大專院校通識教育音樂課程設計編寫,著重於建立清楚的概念及興趣的培養,避免瑣碎細節。   全書旨在透過音樂加強美感經驗與情意教育,在架構上以西洋古典音樂與民族音樂的介紹為主軸,以口語式的文字簡要介紹不同時代背景的音樂風格與發展,避免流於音樂知識的填塞。   第三版補充最新音樂相關知識,精選出符合時下與生活相關音樂資訊,增加同學對學習音樂的興致,並於部分章節新增學習單,方便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此外,鼓勵讀者選擇正確出處,運用網路上有興趣之歌譜,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單上的問題不提供解答,自學讀者選購前請知悉。  

古典時期音樂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卡普斯汀:《鋼琴五重奏,作品 89》,第四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Nikolai Kapustin: Piano Quintet, Op. 89, IV: Allegro non troppo
2021 年 1 月 6 日 @ 國家音樂廳,台北,台灣 🇹🇼

小提琴 I:林一忻 https://www.facebook.com/artrichquartet
小提琴 II:張庭碩
中提琴:曾怡嘉 - https://facebook.com/violistIChiaTseng/
大提琴:李建樺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rRCHN36oWXcMRfJjeiHCw
鋼琴:官大為 - https://wiwi.video

---

尼克萊.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 1937-2020),是一位烏克蘭鋼琴家、作曲家。卡普斯汀的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傳統古典鋼琴藝術與現代的流行、搖滾、即興爵士音樂,可以說是獨樹一格,而因為卡普斯汀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出色的鋼琴家(而且有自己的 YouTube 頻道!),所以他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為鋼琴所作、或至少編制中是包含鋼琴的。

出生在蘇聯共產黨統治時代下的卡普斯汀,要接觸到西方的爵士音樂和流行音樂其實是很困難的,因為那些東西被視為是資本主義下的產物,是被共產黨禁止的,所有關於爵士音樂的資訊,都是以非常低調的方式被傳播和分享。

一直到 1953 年,蘇聯前最高領導人史達林逝世,蘇聯政治上對爵士音樂的排斥,才稍稍的緩和了一些,也是在這一年,16歲的卡普斯汀在朋友家中第一次聽到了爵士音樂,並決定開始學習這個藝術。

不過雖然在政治上爵士音樂慢慢被接受,卡普斯汀就讀的音樂院裡面的教授可沒有這麼開放,於是卡普斯汀在學生時期一直都是過著「白天大方彈古典、晚上偷偷練爵士」的音樂生活。

雖然卡普斯汀很喜歡爵士音樂,但他並不想要成為爵士鋼琴家。比起靈光乍現的即興演奏,他還是更喜歡像傳統作曲家那樣子,慢慢花時間精雕細琢寫出每一首曲子。所以他幫自己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出路,那就是利用古典音樂的曲式跟作曲方法,結合爵士音樂的和聲跟織度,寫作「有如爵士音樂即興風格,但是不需即興演奏的音樂」。

卡普斯汀音樂的獨特魅力,就是既能讓(通常不擅即興演奏的)古典音樂家待在他們的舒適圈,但又同時能夠享受爵士音樂特有的複雜和聲及節奏能量,因此說卡普斯汀是當今能讓古典音樂家們接觸爵士風格的最重要橋樑應該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很遺憾地,在 2020 年 7 月,卡普斯汀在莫斯科因病過世了,享年 82 歲。卡普斯汀一生一共留下了 161 部作品,今晚演出的《鋼琴五重奏》,是他在 1998 年完成的作品第 89 號,希望你會喜歡這首將傳統鋼琴五重奏結合爵士搖滾(jazz rock)風格的作品!

貝多芬D大調第五號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一〇二之二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古典時期音樂家的問題,作者郭霈彣 這樣論述: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是橫跨古典和浪漫時期的代表性音樂家,儘管生命帶來很多磨練,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展現了堅強的意志,於創作上,承襲古典時期音樂家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及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音樂風格與創作手法,並加以創新發展,同時影響了後代的作曲家。 本論文將以貝多芬《D大調第五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一○二之二為研究內容,藉由了解作曲家生平與其創作時期之音樂特色,分析樂曲形式和探討演奏詮釋,進而對全曲架構及創作手法有更

深的掌握,並將作曲家的想法於演奏中呈現出來。 全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包含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第二章為貝多芬生平概述與創作時期;第三章到第五章為三個樂章的曲式分析與演奏詮釋;第六章為結論,歸納筆者對此曲的研究,以供讀者參考。

所見皆靈思的純真天才:莫札特書信選

為了解決古典時期音樂家的問題,作者WolfgangAmadeusMozart 這樣論述:

爛漫直率的獨白,宛如音符般躍動, 奏出他短暫卻閃亮的生命之歌。   本書選自「音樂神童」莫札特在他短暫的人生中與友人、親人間的往返書信。信中毫無掩飾的筆觸與口吻,揭露出了莫札特自己對於音樂藝術、家國情操,乃至道德信仰等人生觀。這些書信片段如同一張張泛黃照片,拼湊出了他細膩、豐富的性格與情感,更充分透露出他才華橫溢、天真爛漫、不按牌理出牌等特質。   「只需一張白紙讓我把旋律寫下,一首新曲便可誕生。」──莫札特   對莫札特而言,音樂如人,人如音樂,兩者密不可分。因此,他總能從生活見聞中得到感動,將之轉化為創作熱情,挹注到匠心獨具的美妙旋律當中。書中所選的私人信件不只真實描繪出一位古典

時期音樂家的處境及十八世紀的社會光景,提供了讀者一窺音樂發展的珍貴線索,更重要的,這些字句無疑也展現了一位儘管生命短暫、卻仍散發萬丈光芒的藝術家呈現在音符之外的純真靈魂。  

孟德爾頌《D小調莊嚴變奏曲,作品五十四》之分析與詮釋

為了解決古典時期音樂家的問題,作者黃婷君 這樣論述: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 1847)為浪漫樂派音樂家。孟德爾頌由家庭影響接觸到許多各方面才藝的薰陶,如音樂、繪畫、文學等,但是在音樂領域最為突出。孟德爾頌在音樂學習歷程中,除了經由老師的帶領及指導下接受到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音樂家作品的影響,另外他也於歐洲各地旅演出,在旅遊過程中獲得許多創作靈感的來源,因此,讓身處於浪漫時期的孟德爾頌創作出多元且獨特的音樂作品。 《D小調莊嚴變奏曲》(Variations Sériouses in D minor, Op. 54)為孟德爾頌晚年,創作時期的音樂作品。此創作呈現出孟德爾頌來自他人的影響以及自己獨

特的想法:一、受到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以及創作手法上的影響,在作品的第四變奏出現卡農的創作手法,以及第十變奏中的賦格手法。二、受到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與曲式影響,像是主題變奏。三、保有當代浪漫時期的音樂風格及曲式,像是性格變奏。四、同時,保留個人創作特色的痕跡,如在作品中第十一變奏,聽起來呈現出類似無言歌的音樂風格。五、孟德爾頌使用固定和聲創作,全曲除了第十四變奏是D大調外,其餘皆為d小調。 《D小調莊嚴變奏曲》整體作品架構為主題與十七個變奏,加一個尾奏;樂曲結構清晰,皆為二段體,大部分變奏與主題皆是十六個小節。孟德爾頌精巧的利用速度、織度、音響、音域、強弱、觸鍵的變化與組合,發揮個人特

色,創做出別出心裁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