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109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法規及計劃書件 - 田園銀行也說明:臺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 · 總下載次數:0 ; 臺北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 · 總下載次數:0 ; 臺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補助社區既有建築物之綠建築或智慧建築改善作業須知 · 總下載 ...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賴怡成所指導 陳宥勳的 鏈結城市 - 建構社會住宅與閒置校園共享機制之研究 (2021),提出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109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住宅、閒置校園、新舊共構、族群混居、共享機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蔡育新所指導 林家靖的 都市「街區開放空間」「以自然為本(Nature-based Solutions , NBS)」規劃設計之氣候變遷綜效、權衡、共效益-社區道路 (2021),提出因為有 都市計畫、「街區開放空間」、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綜效、「以自然為本(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109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北市法規標準自治條例 - eurocar-auto.ru則補充:臺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 中華民國109年7月6日臺北市政府(109)府法綜字第1093031066號令修正公布. 第一條臺北市為建構節能減碳、綠化保水再利用、環保永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109,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鏈結城市 - 建構社會住宅與閒置校園共享機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109的問題,作者陳宥勳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以兩個面向作為議題探討的開端,第一,社會住宅在都市中面臨土地取得困難、受標籤化以及缺乏地域性的問題 ; 第二,都市中的校園空間因少子化與教學模式的轉變而面臨閒置的困境。啟發於超社區的概念 (林明地,2002),本研究企圖藉由居住(Living)、工作(Working)、學習(Learning)三種元素的整合,創造一個具有都市尺度的「鏈結城市」概念,此概念可以作為未來都市中閒置校園整合社會住宅,以及建構族群混居與共享機制的新可能性。 為達上述的研究目的,首先我們藉由文獻回顧暸解台灣社會住宅,以及校園空間與學習的發展背景與面臨的困境,並透過三種空間概念的相關案例研究(流動、共構、

再生),探索社會住宅與閒置校園空間相互整合的設計操作。架構在上述的文獻回顧與案例研究,本研究提出一個「鏈結城市」的概念,並藉由先期研究關於四種連結形式的探索,包括知識連結(D.School)、生活連結(地方涵構)、空間連結(動線與公共空間)以及族群連結(時間與作息),予以整合並建構社宅、學校以及地方社區之間的共享機制和空間型態。 最後,我們選擇萬華區的老松國小作為本研究的實驗基地,在設計策略上主要分為都市尺度、學校尺度、社宅尺度三個部分,主要透過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產業特色、慶典活動、空間特色元素等分析,並結合不同的空間概念,如開放空間的連結、穿廊動線的串連、教室空間的整合利用,以及新舊

量體與結構的對話等,將社宅及老松國小的空間與活動事件相互整合,進而創造一個具學習型態,且回應基地涵構和地域性的共享社區。本研究建構的「鏈結城市」概念,其多種形式上的連結創造新型態無邊界的共享模式之外,同時也賦予現今面臨困境的社會住宅與閒置校園新的契機與可能性。

都市「街區開放空間」「以自然為本(Nature-based Solutions , NBS)」規劃設計之氣候變遷綜效、權衡、共效益-社區道路

為了解決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109的問題,作者林家靖 這樣論述:

近年全球氣候變遷之影響愈加顯著,將「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 NBS) 」納入都市規劃決策中,日漸成為學者、政策擬定者的著重方法。本國現階段進入危險老舊建物重建的必要時點,提供建成環境「街區開放空間(Street open space)」重塑的可能,善用「以自然為本」的規劃設計可產生多項因應氣候變遷減緩、調適、與其他永續效益,以作為都市空間因應氣候變遷威脅之重要工具。本研究以台北市社區道路街區開放空間為實證範圍,透過敘述性統計、成對樣本t檢定、集群分析與質性分析,探討街區開放空間因應氣候變遷之空間規劃設計與產出效益,納入綜效(Synergies)

、權衡(Trade-offs)與共效益(Co-benefits)的分析觀點釐清永續導向重建策略間的交互關聯性。研究成果顯示,社區道路街區開放空間規模、「以自然為本」環境產出規模、與因應氣候變遷及其他永續效益皆於重建後有所成長,惟街區開放空間之規劃設計仍以灰基底概念為主,導致該空間無法完全發揮潛在效益,甚或衍生負面效益,顯示現行規範無法有效引導建物永續導向重建。本研究政策建議為:善用建物退縮政策增加社區道路街區開放空間規模、有效執行綠基底設計理念,並將必要灰色空間透水鋪面化,建立街區「以自然為本」的空間環境,落實永續導向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