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曲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台灣作曲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美蓮寫的 江文也傳:音樂與戰爭的迴旋(增訂版) 和林衡哲的 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蕭泰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刻 和遠景所出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孫巧玲所指導 涂馨文的 台灣作曲家徐世賢弦樂四重奏 《窯匠與泥土》 之樂曲分析與詮釋 (2020),提出台灣作曲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徐世賢、弦樂四重奏、窯匠與泥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研究所 顏綠芬所指導 謝亞娟的 馬水龍《無形的神殿》表演實際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馬水龍、《無形的神殿》、表演實際、李魁賢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作曲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作曲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江文也傳:音樂與戰爭的迴旋(增訂版)

為了解決台灣作曲家的問題,作者劉美蓮 這樣論述:

  本書收錄多幅珍貴照片與史料圖片,為作者歷經數十年蒐集整理的江文也完整專書。   增訂版新增多幅彩色照片,並全新收錄【Fans 的Cadenza】分享各界粉絲回饋,以及江文也影音資訊來源以饗讀者。   這位大才子,一生揹負著日本殖民台灣(童年),跨足廈門(少年),傀儡滿洲、佔領北京(青年),以及國共內戰(中年)的紛亂,仍能於東京脫穎而出,橫跨聲樂、作曲、詩人、研究、評論的藝術成就,並以1936 Berlin Olympics Music Awards,成為亞洲首獲國際榮譽的音樂家。   江文也在世73載,與三位才女牽引感情線,妻子是日本望族千金,愛人是北京大學生,還有一代妖姬白光說

出:「我17歲就愛慕的、這一輩子最心儀的男人、最有才華的人!」   台灣人第一面奧林匹克獎牌   台北出生 廈門成長 東京出名 北京憧憬   漢奸疑雲 反右被鬥 文革浩劫 曲繫蓬萊 名人推薦   王德威、向陽、李永得、周凡夫、汪其楣、林瑞明、黃 仁、黃英哲、陳中申、陳澄雄、陳耀昌、俞國基、謝里法、謝志偉、戴寶村、虞戡平、韓國鍠、趙士儀神父  共同推薦   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中研院院士)稱:江文也是二十世紀最有原創力的台灣作曲家兼詩人   虞戡平導演說:「江氏一生是台灣、日本、中國的近代史縮影,絕非漢奸之浮面。」   影評人黃仁說:「才高命舛的江文也身陷台灣、日本、中國的『近代三國

演義』,是台灣大才子之中最具電影張力的。」  

台灣作曲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台灣作曲家徐世賢弦樂四重奏 《窯匠與泥土》 之樂曲分析與詮釋

為了解決台灣作曲家的問題,作者涂馨文 這樣論述:

徐世賢博士(1953–),是位作曲家、小號演奏家、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第十屆音樂系系主任。本論文研究的弦樂四重奏《窯匠與泥土》,是作曲家徐世賢於2011 年為臺灣藝術大學駐校弦樂四重奏而創作的第一部作品,由五個段落所組成的單樂章作品,身為基督徒的他,將造物主上帝與人比擬成窯匠與泥土來作為標題,音樂則是以弦樂四重奏的四個樂器,分別來比擬人的四個肢體與靈相互合作又競爭的關係。全文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第二章闡述徐世賢的生平與創作歷程。第三章,筆者將弦樂四重奏《窯匠與泥土》的創作手法作為切入點,針對每個段落中的風格與特色進行詳細的樂曲分析。第四章,筆者以演奏者的角

度來看待這部作品,並透過當面與作曲家的訪談及親自演奏的經驗,整理出最貼近作曲家創作語彙的詮釋方式。第五章為結論,是綜合上述所有研究內容的總結。

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蕭泰然

為了解決台灣作曲家的問題,作者林衡哲 這樣論述:

  蕭泰然(1938-2015)是作曲家、鋼琴家兼指揮家,有「台灣拉赫曼尼諾夫──最後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美名。生平創作致力於將台灣本土音樂融入西方音樂,也將多首民謠改編為演奏曲,如《望春風》、《思想起》等,更有不少具有濃厚台灣味的創作,述說當年台灣在外遊子的心境,如《出外人》、《點心擔》等,他的膾炙人口的三首協奏曲和表達民族心聲的《1947序曲》,樹立了他「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的地位。     蕭泰然遺留下大量珍貴作品,讓大家取用不盡。他的音樂如今已被傳送全球,將永續感動世人。蕭泰然的音樂,曲曲皆念茲在茲於宣敍台灣的歷史、台灣人歷經滄桑而奮發鼓舞的精神。國際樂壇經由他的音樂,認識台灣並聆

賞台灣民謠,海外台美人更在他的音樂中,得到慰藉與榮耀!     蕭泰然不謹是虔誠的基督徒,也是宣揚台灣音樂之美的使徒,他和本書作者林衡哲成為南加州推動台灣文化工作上的知音,透過作者催生TUF(Taiwanese United Fund),他們與無數愛樂者,一起舉辦國際水準的音樂會(例如林昭亮與聖地牙哥交響樂團,世界首演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到全美各地巡迴演出十二場音樂會;並且南征北討到莫斯科、溫哥華、聖地牙哥、東京宣揚台灣音樂之美。最後在欣賞2018年8月9日,由蕭泰然五十年摯友許丕龍催生的「蕭泰然音樂節」在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盛大演出之後,作者感動之餘,開始創作這本詳細記載蕭泰然酸甜苦辣一生的

傳記。因蕭泰然生前曾經交待作者:「Dr.LIN,你可以替我寫一本像你的馬勒傳,那麼精彩的傳記嗎?」     此書不但是作者第一手歷史的忠實記錄,更可貴的是十八位蕭泰然知音感人肺腑的推薦序,這是大家對這位台灣國寶級大師的真誠禮讚。作者把此書獻給蕭泰然在天之靈,以及所有熱愛蕭泰然音樂的朋友們!

馬水龍《無形的神殿》表演實際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作曲家的問題,作者謝亞娟 這樣論述:

馬水龍於 2003 年 11 月參與登玉山的活動,在過程中被玉山的雄偉撼動,因而得到靈感,並借用詩人李魁賢的詩句作為音樂標題,於2006-2007年創作了男聲合唱與管弦樂作品《無形的神殿》。作曲者在此部作品的音樂裡,表達出內心登玉山的感動,使用了布農族與鄒族的原住民音樂素材,彷彿群山環繞四周,並以編制龐大的男聲合唱團唱出玉山給予作曲者的震撼。 本文就此作品創作背景和樂曲結構的分析,並以實際演出錄音(影)與總譜作對照,針對樂曲進行的速度、強弱表現、朗誦及合唱團的一些表演實際問題做探討,並進一步的透過訪談擔任首演指揮的邱君強及朗誦者的孫文凱,進而深入理解當時演出及彩排練習的實際情況,同時運

用出版總譜及手稿總譜對照的方式,考證影音資料中的演出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