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台灣水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焜霖薛化元游淑如寫的 逆風行走的人生:蔡焜霖口述生命史 和本書編委會的 中國水利史典:太湖及東南卷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灣水庫即時水情也說明: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即時水情資料係自記儀器自動產生,未經人工完整檢驗,僅提供參考。 根據水利署網頁公布,各項水庫資料由各水庫管理單位在每日輸入,更新時間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玉山社 和中國水利水電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系所 葉克家、石棟鑫所指導 黃偉勝的 短期一般沖刷與彎道基腳沖刷預測研究-以清水溪為例 (2021),提出台灣水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清水溪、短期一般沖刷、彎道沖刷、堤基沖刷、SRH-2D。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地理組 陳守泓所指導 李政賢的 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潛勢分析與植生復育環境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集水區、潛勢分析、不安定指數法、羅吉斯迴歸、極端降雨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水利的解答。

最後網站梅雨挹注水利署:已度過最嚴峻時期持續抗旱防汛| 生活 - 中央社則補充:因應近期各地水情變化及瑪娃颱風逐漸靠近台灣,經濟部水利署今天上午邀集各區水資源局、河川局及相關單位召開防汛整備會議及旱災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水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逆風行走的人生:蔡焜霖口述生命史

為了解決台灣水利的問題,作者蔡焜霖薛化元游淑如 這樣論述:

  他是《王子》、《儂儂》雜誌的創辦人,曾經負責出版百科全書、資助紅葉少棒隊出賽;他也是白色恐怖案件受難者,經歷了重病、失業、破產等種種困境;在白色恐怖平反運動與台灣民主運動中,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輩。   這位來自清水的少年,因為太喜歡讀書的關係,變成政治案件受難者。出獄之後,他努力工作、完成學業,創辦了《王子》雜誌,卻又陷入財務困境。他的一生充滿多重起伏,遭遇的困境也和台灣的威權體制和不合理的法律規定有關,但始終以樂觀積極的精神,在困境中開展人生事業。   每逢冬季,清水就會吹起東北季風,在逆風中行走就像是他的人生寫照。人生經歷許多波折,他說自己個性懦弱又遇事衝動,不僅讓自己遭遇災難,更是

牽連不少親友。訪談中娓娓道來的人生故事,除了平實的敘事之外,更多是對家庭、親友、人生,以及台灣的愛與關懷。即使曾經身陷困境與磨難,疑惑為何是自己遭遇這一切,但他歷經考驗的善良,依然溫柔、純粹一如少年。 本書特色   ◎蔡焜霖先生口述,薛化元教授採訪記錄,一本最令人動容的口述生命史。      ◎從愛讀書的少年到冤獄政治犯,之後創辦台灣最知名的兒童刊物,在不同行業中努力打拼。這樣的他為人仗義、心中充滿童趣,無論談到過去或未來始終充滿希望與熱情。      ◎這樣的人生路高潮起伏、充滿戲劇性,他的經歷,見證了台灣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和最光輝的人性。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 陳儀深 專文

推薦   作者簡介 蔡焜霖 口述   1930年12月18日出生,台中清水人,台中一中畢業後,進入台中縣清水鎮鎮公所擔任事務員。在白色恐怖時期下,被當局指涉因為參加讀書會「非法組織」等原因,而被判決有期徒刑10年,褫奪公權7年,並於1951年送往綠島關押,直到1960年9月出獄。出獄後,先後於《金融徵信新聞》、寶石出版社、《東方少年》、文昌出版社、國華廣告公司、《王子》雜誌社、國泰相關企業等單位任職,期間並曾創辦《王子》雜誌、《儂儂》雜誌與編製百科全書等出版品。作為經歷台灣日治、戰後戒嚴至解嚴後時期的蔡焜霖,透過其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所涉政治冤案、獄後婚姻與工作生活、轉型正義平反活動的

參與等等之描述,除了將提供不少人對政治受難者的再認識,更重要的是也為日治與戰後臺灣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活史,有了更為深切的了解。 薛化元 訪問記錄   於1959 年出生,彰化人,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歷史學系合聘教授、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專攻台灣史、憲政史、近代思想史,著作有《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論(1861-1900)(修訂版)》(稻鄉,2001)、《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稻禾,1992)、《『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稻鄉,1996)、《戰後台灣歷史閱覽(修訂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15)及《戰後台灣人權發展史(合著)》(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2015)等書及單篇論文數十種。 游淑如 訪問記錄   台南永康人,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其碩士論文為〈台灣水利機關人事變遷之研究(1943-1960)〉,並曾於《桃園客家》(桃園市客家事務局)、《新北好客都》(新北市客家事務局)與《桃園文獻》(桃園市文化局)等刊物上,投稿撰寫文章。 推薦序 閱讀蔡前輩的「精彩」人生 陳儀深 推薦序 與台灣的政治社會經濟脈絡密切相關的蔡焜霖前輩 薛化元 自序 滿心的愧疚與懺悔 第一章  來自清水的少年 一、家族與原生家庭 二、兒時記憶 三、公學校(國民學校)生

活 四、戰時氛圍 第二章  戰後大環境的試探 一、戰後初期的生活 二、中學的學習經驗 三、清水鎮公所工作情形 第三章  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 一、逮捕經過 二、判決理由 三、關押情形 四、在綠島與人交往的情形 五、在綠島時的閱讀與學習經驗 六、綠島的思想改正 七、離開綠島 八、家人的心情 第四章  出獄後的經歷 一、我的婚姻 二、出獄後的求職經歷 三、淡江文理學院時期 四、國華廣告公司 五、創辦《王子》 六、與紅葉少棒的接觸 七、我對《王子》讀者的承諾 第五章  東山再起的王子 一、破產後的情況 二、我與王政雄 三、國泰人壽淡水教育中心 四、國泰建業廣告公司 五、籌劃出版「百科全書」 六

、創辦《儂儂》雜誌 七、十信/國信事件 八、再回國華廣告公司 第六章  我的人生路 一、社會運動的參與 二、我與孩子 三、我的思想體系   推薦序 閱讀蔡前輩的「精彩」人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人權歷史有關的研習營、會議或紀念活動,大家習慣稱呼政治受難者為「前輩」,以後不分場合,「前輩」普遍成了政治受難者的通稱。一般人並沒有被關過,哪有什麼前輩後輩的關係?不過受難者的青春和自由在戒嚴時代被不義的體制剝奪,實在是替廣泛的台灣人受過,值得感恩,所以敬稱其為前輩,可以說是一種民間先行的轉型正義吧。   我與蔡焜霖前輩結緣是晚近幾年的事,主要是常在景美人權園區審查各種案子(包括口述

史、展覽策畫、研究案等等)的場合相遇,會議中經常受教於他,因為他博學多聞、公正體貼,並不是只憑著受難經歷而已,難怪成為主辦單位較常邀請的審查人之一。如今他自己的口述訪問紀錄終於要出版了,而且是由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的同事好友薛教授主持、由修過我的課的淑如紀錄整稿,倍感親切。   蔡前輩是1930年出生於台中清水,台中一中畢業之後短暫就業,就在1950年九月被捕入獄,1960年九月從綠島「結訓」回來。他出獄後的人生算是幸運而且精彩,諸如1962年與學生時代暗戀的情人順利結婚,1966年創辦《王子》雜誌,雖因擴充太快等因素三年後遭逢財務危機、面臨破產,夫妻躲到屏東潮州幾乎要跳海尋短,但後來投身廣

告事業相當成功,曾經當上國華廣告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蔡前輩還半開玩笑說這是「名利雙收」,直到1999年三月正式退休。   不過,《王子》雜誌社聚集了不少政治受難者一起工作,因而受到警察機關關切;戒嚴時期經營一份兒童雜誌,也要受到〈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的干擾,從這個角度看,蔡前輩經歷的「兩段」人生其實也是「一段」,他都為我們做了難得的見證。   蔡前輩的判決書罪名是「省工委會台北電信局支部張添丁等案」、也就是紅帽子「匪諜案」,他告訴我們這個案子是「不斷在移送偵訊的過程中持續增加人數」,所謂同案的十幾個人他原本都不認識,其中有三位被判槍決、其餘判五至十二年不等有期徒刑、一位被判感訓。判決書

說他「參加非法組織」大概是指他高中二年級參加的讀書會讀的是左翼思想的書,而「曾為叛徒散發傳單」是根本沒有的事,只是被嚴刑逼供與承諾放人(威脅利誘)之下認的罪。   吾人為了理解戒嚴體制對政治犯的處置,很需要更多的受難者現身說法,本書所述蔡前輩的受難過程是:彰化憲兵隊→台南憲兵隊→台北東本願寺→保密局→青島東路軍法處大約三個月(1950年10月14日鍾浩東將遭槍決,希望現場難友為他唱「幌馬車之歌」,蔡前輩跟著唱了)→(軍人監獄人滿為患所以關押於)新店臨時看守所→青島東路軍法處看守所→內湖新生總隊→從基隆坐船出發到綠島(1951年5月17日)。蔡前輩對以上的時間順序與空間描繪至為清楚,可以做為5

0年代白恐的標準案例。事實上,目前綠島新生訓導處部分牢房的復原,營舍寢室正常容納120人,超額關到140~150人時,就必須有人睡在後面水槽蓋板子上面,恰恰是蔡前輩所描述的狀況。     如今,民主化以後的台灣,轉型正義包括補償金發放、真相探求、不義遺址復原大致完成或至少有一定成果,要感謝蔡前輩等等勇於出面談論、熱心參與推動;至於威權象徵的轉型或移除,以及政治檔案開放的坑坑巴巴,都是未竟之路,前兩天新聞報導政治受難者去向執政黨要求加速「促轉條例」通過,就有看到蔡前輩的身影。我們後來者除了感恩,應該更加努力工作,才不辜負蔡前輩的犧牲和苦心。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與台灣

的政治社會經濟脈絡密切相關的蔡焜霖前輩   蔡焜霖前輩1930年出生於台中清水,1950年被與原本不相識的難友併為一案而羅織成罪。他的一生充滿了多重的起伏,既與台灣的社會文化脈絡有相當密切的互動,遭遇的困境也常常與台灣不合理的法律規定或是威權體制有密切的關係;而他樂觀進取的精神,積極在困境中開展人生的事業,此外又長期投入白色恐怖平反運動與台灣民主運動,在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歷史紀錄中,有其一定的代表性與重要性。   蔡焜霖前輩出生時家境不錯,歷經公學校畢業之後,考進台中一中初中部及高中部,畢業之後先進入當時清水鎮鎮公所擔任事務員,其後由於之前曾經參加讀書會等因素,被指控涉入「台灣省工委會台北電

信局支部張添丁等人案」,而於1950年9月10日在清水被捕,軍法判決有期徒刑十年,再於1951年被送往綠島,直到1960年9月出獄。對於所涉的案件同案的相關人士,蔡焜霖前輩在受難之前與他們並不認識,是典型羅織製造的政治事件。歷經在綠島的苦難之後,蔡焜霖前輩出獄後,經由其老師(岳父楊明發)的鼓勵,與青梅竹馬的夫人楊璧如女士重新取得聯繫,並且結婚共組家庭。另一方面,他也繼續尋求進修的機會,先後考入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專科學校及淡江文理學院。其中考上台北師專之後,由於誠實陳述過去白色恐怖的經歷,而被迫退學,因而在淡江完成西洋文學系法文組的學業,原本即具備中、日、英文的多元語言能力,此後更為豐富。   

 而在社會歷練方面,蔡焜霖前輩除短暫於《金融徵信新聞》工作之外,也與出版廣告業結緣甚早。在廣告業方面,他早年即在國華廣告服務;另外從事漫畫文學方面的工作,最後自己創立《王子》雜誌,在當時台灣兒童少年文學的領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後在《王子》雜誌不幸遭到天災肆虐,停業之後,再赴國泰集團服務,先在保險部門的員工訓練中心服務,得到蔡萬春、蔡辰男父子的賞識,後來負責百科全書及《儂儂》雜誌等業務,在台灣百科全書的翻譯、編撰、出版或是婦女雜誌方面都開風氣之先。   由於當時台灣的票據制度與其他先進國家不同,只要支票不能兌現,無論有無犯意,根據「票據法」,直接課以刑罰。因此之前《王子》雜誌社的債務,也讓蔡

焜霖前輩感到相當困擾,幸好得到蔡萬春的協助,先繳交罰金而免於牢獄之災,再用薪資無息分期償還的方式,解決此一票據的問題。其後又因為蔡辰洲、蔡辰男兄弟試圖衝破國民黨當局所限制的政經體制(如蔡辰洲集結「十三兄弟」立委進行全島性的串聯、蔡辰男則蒐購華僑銀行的股權,並曾一度掌握經營權)。而在蔣經國主導打壓不馴服的本土財團之時空脈絡下,原本蔡辰洲因「十信事件」導致其旗下事業整體崩盤,再順勢打壓蔡辰男主導的國泰信託集團,造成國泰信託的擠兌,導致國信集團下各公司全部宣布破產。而蔡焜霖前輩由於擔任國泰信託集團下百科文化事業公司的負責人,因而在公司貸款方面成為連帶保證人,受此牽連,直到陳水扁執政期間,由於慶豐銀行

(三陽集團接手國泰信託而成立)管理人換人,他甚至曾一度被凍結全部資產。幸好在親友們協助之下,再由蔡辰男解決原本由蔡焜霖前輩擔任保證人的公司貸款債務,才告一段落。從這樣脈絡中,我們可以發現蔡焜霖前輩此一人生經歷,實在與   台灣的政治社會經濟脈絡密切相關。   透過這本訪問紀錄的出版,期待可以與讀者共同見證白色恐怖期間人權遭到迫害的相關事例之外,並可以了解政治犯出獄以後由於過去的經歷,在求職、求學中所遭到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可以見證蔡焜霖前輩如何突破當時的困境,積極地開創人生,並在白色恐怖平反運動及台灣目前爭取政治主體性的過程中努力不懈的身影。十分幸運地,我和游淑如這

幾年有機會和蔡焜霖前輩密切互動,而有這本訪問紀錄的構想。感謝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協助,使這本訪問紀錄順利完成,也感謝玉山社出版公司願意協助,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推廣。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 序 滿心的愧疚與懺悔   首次有直接機會結識素所敬仰的薛化元教授,大約是五、六年前,國家人權博物籌備處一次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審查會議的場合。當時一見到我,薛教授就自我介紹說他是看《王子》雜誌長大的。《王子》雜誌創刊於一九六六年底,主要讀者對象是小學中高年級學童,照理應該是當年剛屆滿十歲的蔡英文總統那個世代的小朋友才是《王子》的主要讀者。而薛教授那時還幼小,頂多才要上小學的年齡。看我滿

臉存疑,薛教授順口講了一大段〈杜子春〉的故事情節,那正是當年《王子》雜誌依據日本文學家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改繪成的圖畫故事。   從此對薛教授有特別的親近感,且多次接受他的訪談。雖然我推說早年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已對我做過詳盡訪談且登載於《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一書中。然而還是拗不過薛教授的熱心勸說,要對我出獄後的種種際遇做更仔細的敘述。於是斷斷續續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接受了訪談,以為只是作為從前所做口述的補遺之用,從來沒有想到它終要印成書籍出版。   初聞口述訪問紀錄要編彙成書附梓,著實讓我驚慌。因心想個人白色恐怖際遇,緣自17歲高中二年級時期的讀書會,而被逮捕判刑送到綠島新生訓導

處服刑十年,也不像好多可敬前輩那樣有什麼英勇感人的故事可談。至於出獄後的人生旅程更是跌跌撞撞。由於自己個性懦弱又遇事衝動成性,結果越關心我且給我提供援助越多的人,反而受我牽累越多。每當深夜輾轉難眠反省種種往事之際,想到這位或那位受到我牽累的親人、老師、或朋友,又想往事已難挽回,對他們所造成危害也已不可挽救之際,我實在無法原諒自己,卻也苦苦找不到贖罪的方途。   據研究運動傷害學者的調查分析,比較容易受傷者有其心理因素—如遇事逃避(behavioral disengagement)以及自責心(self-blame)較高,且自尊與自信心(self-esteem)較低者。我就讀清水公學校時吊單槓摔

下來跌斷了左手臂,剛上台中一中玩棒球時跑壘滑倒又跌斷了右手臂,其他每次跟小玩伴玩耍,甚或自己一個人在自家門口玩泥巴,都常常會擦傷這裡、砍傷那邊,害得父母兄姐得隨時提心吊膽細心呵護。及長涉白色恐怖事件被捕更驚動了全家,而出獄後也挫折連連—失業、重病住院、破產、坐牢等等,人家一輩子也難得遭遇一次的災難,我全部遭受,然而自己受苦事小,因此使親人受累,那才是我畢生的愧疚與痛苦。   口述訪問紀錄成書出版之議如今既已無法挽回,只能衷心懇求各位可能的讀者,請多涵諒我個人因性格上缺陷所導致的糗事連連,並繼續賜予鞭撻與指教。全文如有語無倫次或前後矛盾的地方,也請諒解那是不同場合在自己沒有心理準備下接受訪談所

致而賜予寬恕,這是懦弱一生卻享盡眾多貴人恩惠者衷心卑微的願望。   蔡焜霖  2017年11月16日 第四章 出獄後的經歷 一、我的婚姻我認識我妻子楊璧如一家人,是從我讀清水幼稚園開始,妻子的媽媽盧素貞女士是我幼稚園老師,她就讀台中高女,當年的學生都是日本人居多,其中台灣人只有三名,她就是其中一名。我的岳父叫作楊明發,他在公學校畢業後讀台北師範,師範畢業後再續讀一年演習科,他後來成為我五年級及六年級時的老師。上課期間,他觀察到我的眼睛狀況並不好,所以還帶我到台中市區的宮原眼科檢查一番,也是他發現我近視,我才開始了戴眼鏡的人生。我一直認為楊明發老師是一位很好的老師,雖然嚴格,但他每天都會免費幫

學生補習為學生們著想。也由於他的鞭策管教,那一年清水南國民學校考上台中一中的學生共有八位,其中就有我和我妻子的哥哥,升學率算是相當的高的。妻子的哥哥楊坤生,我們從清水公學校(清水南國民學校)、台中一中就是同學,總共當了十二年的同學。 當時讀台中一中時,有一陣子我是坐火車通學,而我妻子的哥哥是住在台中的宿舍,至於她是彰化女中的學生,也是每天必須坐火車去彰化讀書,有時候我們會在車站碰到面,如果她家裡或是她哥哥有什麼要交代的話都是由我來傳話。每次我們碰面講話的時候,我都羞答答的紅著臉,旁邊的同學看了都在唱歌嘲笑我。總之從幼稚園就認識了她,再加上這些層層淵源使我更加認識她,而漸漸埋下暗戀的種子,後來我

妻子的堂兄楊景隆因為有看過我的日記,而知道我喜歡他堂妹,因此一直鼓吹我寫信,也自告奮勇的要幫我傳遞信件,不過即使有這樣的機會,但我還是不敢對她表白。就這樣維持著純純的單戀,直到我被逮捕,一段青春少年的美夢並未完成。之後,我也只能在綠島的山上和海邊唱歌寄深情,當時最愛哼的歌就是〈歸來吧蘇連多〉,儘管她聽不到,但就隨著歌聲的悠揚,似乎也能稍微平復我那熱烈卻禁閉的情感。

台灣水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三天3000毫米是什麼概念,南台灣一年的降水量是1500毫米,我們把兩年的雨量在三天下完了,這就是那個概念。」

2009年8月8日,中度颱風莫拉克挾帶近一年的雨量肆虐南台灣,造成681人死亡,其中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滅村,活埋474人,也讓行政院長劉兆玄因此辭職下台。而就在這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患之前,台灣才剛經歷七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危機。這種劇烈、迅速翻臉的天氣,幾乎已經成了台灣人生活中的「新常態」。

台灣每年平均降雨量,是世界平均值兩倍半,老天一年降給台灣9百億噸雨水,可以把40幾座大小水庫灌飽45次,但為什麼台灣還不時會缺水?有時一場大雨又讓市區街道成了河道?當氣候變化愈來愈極端劇烈,台灣該如何與水共處?

前內政部長,也是台灣知名水利專家李鴻源教授認為,受氣候變遷影響,未來我們勢必會遭遇更極端的天氣,人類面對大自然應該更謙卑,沒有「人定勝天」,也必須付出更多行動善待地球。

這集節目,李鴻源教授也分享他在荷蘭、越南與台灣的公職經驗,為台灣水利問題提供一個完整的思考。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前內政部長 李鴻源

#李鴻源 #八八風災 #颱風 #莫拉克 #小林村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短期一般沖刷與彎道基腳沖刷預測研究-以清水溪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水利的問題,作者黃偉勝 這樣論述:

具坡陡流急卵礫石之清水溪河段為濁水溪重要支流之一,於洪水上漲過程發生急劇短期一般沖刷,並促使斜向流於河道堤防基腳沖刷。根據濁水溪水系歷史災損情形,清水溪福興圳護岸為近年河道沖刷潛勢較高河段。為了瞭解堤防基礎沖刷災害與河道水砂條件間之關係,本研究採用 SRH-2D 二維水理輸砂模式執行動床水理演算,並根據四河局 (2017) 埋設之無線沖刷追蹤粒子之沖刷深度監測,以2016~2017年颱洪事件作為模擬條件,並完成檢定與驗證。經由一系列模擬結果,影響河道沖刷之因素包括:有效洪水稽延(tp)、來流含砂濃度(SSC-Q)、地形高程之改變。此外,河道短期一般沖刷(dgs)與彎道基腳沖刷深度(dbs)

,係根據既有現場觀測資料與模擬成果,並納入有效洪水稽延(tp)與河道幾何因子(B/R)-水面寬與曲率半徑之比值,經與國內外相關研究做比較,初步顯示本研究推導經驗式適用於本土化之河川。

中國水利史典:太湖及東南卷二

為了解決台灣水利的問題,作者本書編委會 這樣論述:

本書共收錄了八個編纂單元,分別是《東錢湖志》《四明它山水利備覽》《通濟堰志》《莆田水利志》《木蘭陂集節要》《續刻木蘭陂集志》《視察台灣水利報告》 《台灣省之農田水利》,皆為記錄太湖流域和浙閩台地區流域河流及海塘的歷史文獻,描述了當地的河湖面貌和河防工程,備載了歷代官民修浚河湖惠及千秋的光輝 事跡,部分還收錄了當時文人騷客相關的詩詞文賦,富於文學色彩。總之,本書給讀者展示了當地歷目前湖泊河海的自然狀況,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潛勢分析與植生復育環境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水利的問題,作者李政賢 這樣論述:

臺灣受到板塊擠壓而成狹長島嶼,具有高山多及坡度陡的地形特徵,居民生活與山地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不只全球降雨的強度和頻率發生改變,進一步加速了侵蝕的過程,也使集水區的崩塌風險加劇,為維護與保育水土資源,將水庫集水區劃定為特定水土保持區,惟其劃定範圍與民眾的生活範圍重疊,使得區內的民生活動增加了對地層的擾動。在極端的降雨、劇烈的地表晃動,以及人為的交互作用下, 是造成坡地崩塌的主要因素。極端降雨最著名的例子即為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由於其主要降雨中心以嘉義與高屏山區為主,所帶來的降雨量超越了臺灣的年平均雨量,造成許多坡地災害,其中以臺南縣最為嚴重,位於臺南縣南化區的南化水庫

集水區,也因為其特殊地質特性與人為的土地使用,該颱風事件後造成水庫大量的淤積。政府為其訂定特別條例與編列集水區保育經費以提升水庫集水區設施與植生復育,惟其條例與經費分別結束於2016年和2015。因此,後續對其分析崩塌潛勢,有助於面對未來的天然災害。現今多以事件崩塌目錄評估集水區內崩塌潛勢區域,若能夠利用該地區未發生重大的災害事件下的崩塌地,分析並製作崩塌潛勢圖,詳細地瞭解該地區的基礎崩塌特性,並在天然災害發生之前提前準備,減少災害事件後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為此本研究使用平日的崩塌目錄,以不安定指數法和羅吉斯迴歸分析南化水庫集水區內的基礎崩塌特性,於篩選後選定9項基礎地文因子(高程、坡度、坡

向、地質、地形粗糙度、地形濕度指數、NDVI、距水系距離、距道路距離),並增加促崩因子(0822豪雨事件與0611豪雨事件,2場降雨事件的總雨量因子)分析。經分析後,主要影響區內坡度穩定度的潛勢因子為坡度、NDVI與地形粗糙度,加入總雨量因子後,距道路距離因子上升幅度最為明顯。依據上述地文因子與促崩因子以不安定指數法與羅吉斯迴歸,製作區內1個獨立崩塌潛勢模型和2個事件型崩塌潛勢模型。於不安定指數法繪製的模型中,可發現加入降雨條件後,區內的崩塌門檻由潛勢值5至6降至潛勢值4至5的區段間,而羅吉斯迴歸所繪製的模型中,變化較為明顯地則是低潛勢區域與中低潛勢區域。以分類誤差矩陣和ROC曲線評估兩個方法

繪製的模型精度,預測崩塌的正確率皆達到50%以上,但模型總正確率則是以不安定指數繪製的模型精度較高,而ROC曲線下的面積(AUC面積)皆達到優良的鑑別力,代表可利用平日崩塌目錄評估區內的基礎崩塌特性,並用於預測南化水庫集水區的崩塌潛勢區域,也建議利用不安定指數法分析區內的潛勢區域,較能夠呈現出平日下的易崩塌區位。另為瞭解南化水庫集水區的植生復育成效,利用兩期分別是2009年與2019年衛星影像,以分析其上、中游的NDVI值,發現集水區經過10年後的NDVI值有顯著上升,顯見其植生復育的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