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行音樂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台灣流行音樂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熊儒賢寫的 我的流行音樂病 和吳永吉的 最後一杯酒:董事長樂團的年少輕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時代迴音:記憶中的台灣流行音樂 - 博客來也說明:流行音樂 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深刻記憶了不同時代的台灣故事。 本書透過「物件、事件、地標、人物」四大主題,與一百五十幀珍貴照片,帶你穿越時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南方家園 和印刻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丁威仁所指導 王靜宜的 陳昇流行歌詞主題研究 (2021),提出台灣流行音樂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陳昇、陳昇歌詞、新寶島康樂隊、流行歌詞、主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劉昌德所指導 林沛茹的 以媒介化觀點分析疫情下的線上演唱會 (2021),提出因為有 線上演唱會、媒介化、新冠肺炎、主動轉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流行音樂史的解答。

最後網站從羅大佑到滅火器透視30年流行音樂史 - 今周刊則補充:台灣 現代流行音樂的重要起點,是一九七○年代中期的民歌,而民歌運動正是戰後台灣第一次的青年文化運動。在白色恐怖長期被噤聲後,年輕世代終於可以開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流行音樂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流行音樂病

為了解決台灣流行音樂史的問題,作者熊儒賢 這樣論述:

燒一把野火:照亮音樂的路 熱愛音樂是癮、是癖、還是病? 從台灣流行樂的鋒頭浪尖,到最本土又最國際的大獎之巔 她在台灣音樂產業中走出了獨特的一條路!   愛上了歌,註定無藥可救 因為活在流行歌裡的情懷,是永恆的!     「她的病,是一種貢獻,其病姿之好看,三、四十年來台灣流行音樂史上不作第二人想。」──李子恆     《我的流行音樂病》是資深唱片人熊儒賢的音樂筆記,從她任職於主流唱片公司到創立獨立廠牌,看台灣流行音樂的演變。     第一輯〈座標〉以城市為起點,帶我們以熊儒賢的視野看每座城市的音樂地景。   第二輯〈江湖〉談唱片公司、音樂生態、也談這些年來對音樂圈人事物的雜感。   第三輯

〈神遊〉選自《天下雜誌》獨立評論「聽台灣愛唱歌專欄」,談台灣重要的音樂人,也談對流行音樂圈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事件。     光鮮亮麗的流行音樂世界背後並非只有八卦,熊儒賢以幕後製作唱片的經驗,以及自己對流行音樂的病愛觀,帶我們一覽數十年流行音樂風格嬗遞、業界生態見聞,以及對於流行音樂的個人觀察。     在最好的時光裡,她見證了偶像、巨星,與實力唱將的誕生   當唱片業面臨轉型,她開墾一片有機的音樂之田     音樂是文化、生活,是我們的地景   台灣的流行音樂地圖,已然打開了多元的圖像   本書特色     • 台灣唱片史上最好的年代裡,無數重要流行音樂專輯幕後推手的音樂生涯自述。   • 一

覽數十年音樂產業故事、業界生態與見聞,以及知名音樂人的幕後小故事。   •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聽台灣愛唱歌」專欄精選文章,以專業角度分析流行音樂重要的人事物。   感心推薦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公廣集團董事長 陳郁秀   金曲獎創作者、製作人 李子恆   電影導演 侯季然   金曲獎創作者、製作人 陳秀男   跨界王 黃子佼   知名美術設計大師 蕭青陽   (依筆畫排序)

台灣流行音樂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怎麼貼近都只能 一個人前進
也許 放開才能抓得更緊

[有一種勇氣叫放棄] 丁噹

由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投資拍攝,改編自《步步驚心》作者桐華的小說《大漠謠》之經典華劇《風中奇緣》,為2014年最受注目歷史古裝戲劇,由劉詩詩、彭于晏及胡歌領銜主演,講述一段橫跨大漠與京城、將軍與素人的唯美曲折愛情故事。

相信音樂與唐人電影製作公司合作戲劇配樂和插曲,經過長時間的磨合討論,所有歌曲都是量身定做。「有一種勇氣叫放棄」是一首愛情歌曲。大漠與京城遙遙之隔,加上古代人講究門當戶對,在各種嚴苛的身心地理環境中,愛情並不是那麼的任性容易。
陳韋伶常以其敏感細膩的性格,寫出帶有特殊的冷調個性的作品;融合了想像世界與取材周遭真實世界的故事,譜出穿越千年的情感牽連。在這首歌裡,也充斥這樣對比與衝突的情愫:果斷中藏有無奈,獨立的決心裡卻藏不住被迫與憂傷。對比至現今社會裡的真實情感,歌曲背景顯得十分真摯,直搗人心。

陳韋伶與黃婷也在歌詞上下足了火侯。「有一種勇氣叫放棄」,開門見山破題,八個字道盡大漠裡莫大的無奈。彷彿統整了一整部愛情史詩的精華,濃縮在這十節段落的細膩篇章。「卻怎麼貼近都只能一個人前進,也許放開才能抓得更緊。」以退為進,用告別讓曾經擁有化為紀念,這宿命比愛情裡的任性更要任性,比相知相惜的決定更要絕情,比忍受孤獨的勇氣更需要勇氣。

丁噹,18歲時離家出走,隻身四處駐唱,受到挖掘。以絕佳嗓音、辨識度與穿透力,在華語女聲佔有一席之地。獨立不服輸的個性,是新世代女性獨立生活的楷模,「跌倒後要勇敢站起來」,自封正能量女王。這樣鮮明的態度,也受到偶像劇製作單位青睞,至今已受邀為超過17部的戲劇擔綱主題曲演唱,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第一人,「偶像劇歌姬」名號不脛而走。

這首歌在製作前期就已被選為重要插曲,丁噹也在時間內錄製完成,供戲劇拍攝時使用。等到全戲拍攝完成,進入後製期,已是大半年後,某天丁噹再回去聽錄好的版本,竟又有了新的體悟,覺得自己還可以唱得更好。唱片公司為滿足歌手追求完美的欲望,儘管上一個版本已獲得普遍讚賞,並混音完成了,老闆卻還是不惜多花成本,讓丁噹再錄一版,再重新混音一次。

重新錄製時,丁噹進錄音室一開口唱,製作人朱敬然就大感驚豔:真的很不一樣!這大半年丁噹在工作、情感上都經歷了許多事,對於「有一種勇氣叫放棄」這樣的概念多有感觸,也用她最擅長的歌唱,將生活帶來的感悟都唱了出來。巧合的是,對照「風月傳奇」女主角的心情,竟不謀而合,情感在時間的歷練之後,都要學會取捨,學會放棄。「愛一個人需要勇氣,聽說過有一種勇氣,就叫做放棄。」這也是牡羊座的丁噹在情感上想要表達的心情。

《風中奇緣》將於10月1日起,每週三、四晚10點於湖南衛視播出。


有一種勇氣叫放棄
詞|木蘭號aka陳韋伶+黃婷
曲|木蘭號aka陳韋伶

有好多事情不需要證明
就像怎麼去證明我愛你
如果錯過一時就會 錯過了一生
是否 該更誠實的面對感情

以為時間能融解你的心
固執地相信有一天你終會清醒
卻怎麼貼近都只能 一個人前進
也許 放開才能抓得更緊

我想我是真的可以 可以放棄 愛你的任性
我可以體諒你的決定
我可以接受我的宿命

我想我是真的愛你 再痛也會 真心地祝福你
愛一個人需要勇氣
聽說過有一種勇氣 就叫做放棄

以為時間能融解你的心
固執地相信有一天你終會清醒
卻怎麼貼近都只能 一個人前進
也許 放開才能抓得更緊

我想我是真的可以 可以放棄 愛你的任性
我可以體諒你的決定
我可以接受我的宿命

我想我是真的愛你 再痛也會 真心地祝福你
愛一個人需要勇氣
聽說過有一種勇氣 就叫做放棄

該怪你不夠堅強 還是我太怕受傷
情深緣淺 徒留天涯海角的眷戀

我想我是真的可以 可以放棄 愛你的任性
我可以體諒你的決定
我可以接受我的宿命

我想我是真的愛你 再痛也會 真心地祝福你
愛一個人需要勇氣
聽說過有一種勇氣 就叫做放棄

陳昇流行歌詞主題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流行音樂史的問題,作者王靜宜 這樣論述:

流行歌詞是當代文學的一種形式,不僅富有感染力更具有文化魅力。陳昇歌詞獨樹一幟的書寫特色,除了兼具情愛與社會 關懷,也描寫了社會底層平凡小人物的樣貌,更藉著不斷地旅行,將旅途上的所見所思記錄,用文字譜出一篇篇的樂章。本論文以陳昇其人及其歌詞創作,作為研究對象與研究文本。全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疇與義界,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相關文獻。第二章臺灣流行音樂與陳昇之發展,略述1987 年迄今的國語流行歌曲的發展演進情形及陳昇以及新寶島康樂隊的崛起與風格。第三章針對陳昇的愛情主題歌詞加以分析,並探討歌詞當中的愛情觀及書寫特色。第四章分析陳昇歌詞的在地與異鄉情懷,並探討歌詞中

的漂泊意識及書寫特色。第五章探究陳昇歌詞的人物書寫,並以長者形象及流落江湖的年輕人形象為剖析的重點,而陳昇歌詞中對社會的關懷也列入探討。第六章結論,歸納陳昇歌詞的意涵,書寫特色及其歌詞在流行樂壇上的重要性與價值。關鍵詞:陳昇、陳昇歌詞、新寶島康樂隊、流行歌詞、主題

最後一杯酒:董事長樂團的年少輕狂

為了解決台灣流行音樂史的問題,作者吳永吉 這樣論述:

董事長樂團阿吉的青春事件簿 九○年代地下搖滾的集體記憶   這是搖滾阿吉抒情寫作的初體驗,從小時的蕃薯人生寫至董事長樂團發行首張專輯的宣傳初期。青春江湖的徬徨少年們,不打不相識地一起走上音樂這條路,歷經重金屬的歲月與LiveHouse的洗禮,穿越八○至九○年代吶喊的音符,刺客/直覺/骨肉皮/四分衛/閃靈/亂彈/脫拉庫/夾子/五月天……這些渾身樂魂的搖滾鐵金剛們,青澀的初登場,共同寫下地下搖滾的實驗、激盪,不斷奮起的集體記憶。 名人推薦   資深樂評人翁嘉銘 ──── 專文推薦      Freddy   ( 閃靈樂團主唱)/  怪獸  (五月天樂團吉他 手)/  李明道 

 ( 藝術大師)/ 馬世芳 (作家)/ 陳 文彬 (導演 )/張四十三   (角頭唱片負責人)/ 葉雲平 (資深樂評人)/蕭青陽(設計師)──── 跨界齊 聲吶喊   阿吉所描繪的故事,有荒唐的悲涼的機車的慘痛的義氣的豪爽的百般滋味,幾乎都是失敗的墮落的無奈的,沒有什麼是教科書會鼓勵的上進典型,卻是很多人的生命寫照,以僅剩的勇敢和夢想向殘酷的現實反撲,輸贏都沒關係,日子要繼續過下去。── 翁嘉銘   台灣真正的搖滾硬漢,勝利組的組長,我只能跟隨!─── Freddy   關於那些來不及參與的時代、一再錯過的酒攤聚會趣事、想知道又不好意思問的八掛、搖滾漢子的堅持與溫柔,我跟著吉董全部

補齊了,說的跟唱的,一樣好聽。──怪獸   吳永吉用文字帶我們回到他的過往,進入他的生活;原來這棵台灣音樂大樹的土壤是那麼豐富又營養。──李明道     交織的不只血淚,還有音符間各種才氣義氣酒氣鳥氣運氣,才得凝煉成阿吉與董事長們,如今這條沛然莫之能禦的命氣。很多事,不是唬弄「搖滾」、「漢子」或「堅持」,就能輕巧帶過;很多事,不是一聲「乎伊乾」就能輕易吞落腹內。很多很多事,都在裡頭了。──葉雲平

以媒介化觀點分析疫情下的線上演唱會

為了解決台灣流行音樂史的問題,作者林沛茹 這樣論述:

線上演唱會在2020年因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受到音樂產業的重視而快速發展。在此社會環境的脈絡下,本研究透過Schulz所提出的媒介四個關鍵角色為研究架構,探討線上演唱會的發展及媒介化現象,另一方面,也針對線上演唱會相關的數位科技、如何衝擊演唱會產業的問題進行討論。本研究使用深度訪談法與論述分析法來搜集資料:前者訪問具有線上演唱會觀看經驗的7位消費者,以及曾參與製作線上演唱會的5位生產者;而後者則針對在新冠疫情期間內、符合研究條件之十場演唱會進行論述分析,並透過截圖紀錄的方式,觀察其中參與者間的互動以進行質性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消費者以過去參與實體演唱會的經驗,轉化為對於線上演唱會的期待,隨後

在體驗線上演唱會的過程感知與實體之間因媒介化所產生的差異,進而透過再媒介化的方式或其他方式來增加體驗的沉浸感;而生產者則以線上演唱會作為實體演唱會在疫情期間的替代,但因科技符擔性與環境改變的影響,生產者主動對演唱會的形式進行延伸轉化。是以,本研究認為,科技與社會環境只是提供行為人對於媒介物轉變的驅動力,而行為人的自由意志才是在整個脈絡下推進演唱會形式轉變的重要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