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書法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台灣當代書法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駱明春寫的 愛古不非今:駱明春的書法世界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湾当代书法家排名也說明:书法培训. 当前位置:书法 > 现代书法家 > 地区 > 台湾 >. 省份: 北京上海天津 ...

華梵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班 黃智陽所指導 徐鵬順的 1949年後臺灣書法家的隸書風格發展之整理與研究 (2015),提出台灣當代書法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1949年、臺灣書法家、隸書。

而第二篇論文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 郭令權所指導 林志翰的 潛意識行為的建構美學 (2015),提出因為有 鐵窗圖騰符號、身體行為、動態影像、3D列印、影像投射、場所空間、服裝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當代書法家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當代書畫家選介」課程介紹則補充:「台灣當代書畫家選介」這個課程的教科書介紹台灣當代的書畫家,有水墨. 畫家:李奇茂、胡念祖、孫家勤、劉國松、歐豪年;書法家:陳雲程、汪中、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當代書法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愛古不非今:駱明春的書法世界

為了解決台灣當代書法家的問題,作者駱明春 這樣論述:

  他一直過著謙遜、真實、單純地喜歡著書法的生活。對他來說,書寫是沒特別目的的,每當毛筆涵滿了墨色,就可以在宣紙上畫出偉大的藏寶圖,帶他潛入那已經存在了百千萬年的時光隧道,開展一段又一段從未重複的秘密探險。   雖然叱吒書壇從來不是他的計劃,然而人生際會、因緣和合,他就這麼帶著一枝毛筆,走到了城市的中央,走進了中正紀念堂的展廳,卯盡全力,把他過去三十年來在書法世界裡的奇遇故事,化為一場短暫卻美麗的煙火,希望這些彈藥被點燃、發射、劃亮夜空的同時,也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讓大家都體會一下隨著線條轉折與墨色流動而穿梭古今、自在悠遊的快意經驗。   藉著這次展覽、透過這本專輯,很高興您(更)認識了駱明春

── 一位用超過半輩子歲月來寫書法和教書法的台灣當代書法家。 作者簡介 駱明春   苗栗通宵人,乙未年生,師專美術科畢業後進入教育界服務,並開始正式面對書法藝術,先後獲全國語文競賽等大小獎項,教學相長,寫意生活,秀雅自放,主持雲心草堂三十餘年,頗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之情。 序作者簡介篆刻者簡介鶴舞(草書)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行書)屈原《 離騷》(小楷楷書)蕭蕭《月色是茶的前身》(草書)龐居士禪詩(楷書.柳公權)王十朋《題湖邊莊詩》(楷書.歐陽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行草)楊慎《臨江仙》 .三國演義開卷詞(行草)風雨(現代書藝)竹陰花氣聯(行

草)蘇東坡《琴聲》(行書)倪瓚題畫詩(行草)花月正春風(楚簡)涼(楚簡)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楷書)修行語錄(簡)歐陽詢《書論》句(金文+楷書)文章詩賦聯(隸書)為人處世聯(隸書)地敞山深聯(隸書)幽亭野閣聯(隸書)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隸書)集詩(甲骨文)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行書)耳順(現代書藝)五言絕句十六首(簡)喜延明月詩(甲骨文)褚朝陽題畫詩(行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小楷楷書)陶淵明《飲酒》 二十首(行楷)范仲淹詞三首(行楷)月白風清(隸書.曹全碑)七言絕句十八首(簡)驚濤裂岸陳義芝《有贈》(簡帛)張子野《天仙子》(草書+行草)參徑壹船聯(行書)書無筆有聯(行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行

楷)愛古不非今(集金文)除熱得清涼(小篆)王羲之《書須存思》(大篆)修行(行書 )長壽無疆(現代書藝)退筆讀書聯(楷書)智者高人聯(楷書:虞世南)圓融(篆書+行書)此地其間聯(隸書)節錄《草書勢》(章草)劉禹錫《陋室銘》(章草)二十五言長對聯(大篆)李白《扶風豪士歌》(行書)洛夫《詩的葬禮》(行書)李白《將進酒》(草書)疾如驚鴻矯若遊龍(草書)曹操《龜雖壽》(楷書.褚遂良)奇松高木聯(楷書.張黑女)節錄《漢簡口訣》(漢簡)好書益友聯(漢簡)敦煌曲子詞(漢簡+行書)思無邪(簡帛)節錄《金文口訣》(金文)爛扇多風(草書)朱熹《觀書有感其二》(行草)詩書松竹聯(行書)王維《隴頭吟》(古隸帛書)庭有家

無龍門對(行書)翠竹清池聯(行草)不惑(現代書藝)雲心印譜 序 善學善教.功在書壇--駱明春的書法志業   板橋駱明春先生,出生於苗栗縣通霄鎮濱海之白沙屯。幼承庭訓,黽勉向學;為人樂觀開朗,謙恭篤實;待人尤忠愨誠懇,處事低調,而饒有古昔文人之雅範,與其字號「文謙」,正相契合。新竹師範專科學校美術科畢業後,先後任教於臺北縣金山國小與新埔國小。教學之餘仍不忘積極自我昇進,民國七十七年保送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進修。畢業後分發臺北縣福營國中,復調任臺北縣新埔國中擔任國文教師。恆於課餘,義務指導學生書法,提攜後進無數。退休後仍於所居齋中「雲心草堂」接續其書法教育志業。有感於書法領域博大精深,技法之外,

尤須加強書法知識與學理之探討,因而報考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深造,遂使原本之書壇好友,進而又有師生之情緣。   初識明春兄是在民國七十五年,當時本人受聘為臺北縣全國語文競賽寫字組指導老師,他是小學教師組代表,初見即感覺他筆力深厚,觀察能力、組織能力、領悟力均屬上乘,果然當次比賽榮獲全國第一。而後捷報頻傳,獲得台北市美展第二名、全省美展教育廳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第三名等,戰果輝煌。   明春兄年輕時曾師事王愷和、汪雨盦、杜忠誥等書法名師,自此打下深厚基礎。楷書從〈張玄墓誌銘〉入手,於〈張猛龍碑〉、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諸家用力最勤。後因脊椎手術,不便於久立,乃轉而臨寫鍾繇、王寵諸家小

楷,故其小楷功力堪稱一絕。行書初學米芾,後學倪元璐、王鐸等明末諸家。草書奠基於章草,於孫過庭〈書譜〉及懷素、黃山谷、祝枝山諸家等皆深具心得。隸書始臨何紹基,再上溯漢碑、簡牘。篆書由楊沂孫上追〈石鼓文〉、金文,並略涉甲骨文。經由漫長的學習研究之歷程,終於取得豐碩之成果。   明春兄三十年來盡心作育,培成無數書法菁英,亦造就許多書法良師。其夫人劉佳榮女史即是其中之一。劉女史近年屢以張猛龍碑、褚河南、虞伯施楷書,及王鐸行書、于右老標準草書等,於多項全國性書法比賽中技壓群英,名列前茅。而其門生,亦每於全國比賽中奪魁。其所領軍指導的新北市語文競賽寫字組選手,每年在全國競賽中更是成績亮麗,聲名遠播。遂使全

臺許多縣市皆爭相延聘為語文競賽寫字組集訓指導老師,至於受邀擔任全國及地區語文競賽評審,資歷亦豐。   對於歷代傳統的書法藝術,他不僅有一股狂熱,亦且極為「執著」。而於現今創新之書藝,亦持接納之態度。由此次個展主題「愛古不非今」即可見其寬博而無所不容之人生態度。此次展出的作品,不論是傳統書法藝術,或創新的書藝,在他筆下都不乏古穆典雅之神韻、遒美雍和的氣質。他認為創新必須是一種精熟內化後自然衍生的靈思,而非為創新而創新。   明春一生淡泊,不求自現。此次為學生們所極力勸進,乃首次舉辦個展,並將出版本專輯。本人與明春兄因緣既深,嘉其有成,因樂而為之序。 二○一二年歲在壬辰十一月陳維德於臺北洗梅齋

1949年後臺灣書法家的隸書風格發展之整理與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當代書法家的問題,作者徐鵬順 這樣論述:

早期在臺灣擅長隸書的書法家們,在金石研究與呂世宜等隸書體的風氣影響下,逐漸演變成他們重視碑帖優劣,強調用筆、崇尚率真質樸的美感特徵 ,但在1949年政府遷臺後,不少書畫家也隨之搬到臺灣定居,造就臺灣書壇仕紳與菁英階層崛起、學校教育制度確立、報章、出版業、學藝書會設置、習字課程規劃、輿論影響發展、收藏講究真贋、承續文人雅逸生活等外在社會結構現象,書法家的價值觀也逐漸轉換。在接續前人所創造的成就下,以不凡的學養另闢蹊徑,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書法風格,改變了臺灣書法面貌的發展過程。如今,建立臺灣書法史當已獲得普遍認同,但探討方向多將焦點放在臺灣地區的書法史變動歷程,相關研究也多在探討各時期的書風或個別

書法家研究,相較之下,對臺灣的隸書風格影響的探討較顯得缺乏,1949年前後的書法家們隸書佳作流傳甚多,卻較少見專為近代隸書發展面向作論述的文章,為此,本研究決定參考各類資料,將觀察重心放在1949年後本土或渡臺,且隸書造詣比較高的書法家上,藉由蒐集他們的隸書作品圖片與個人生平經歷、學書背景為依據,漸次整理,探討代表性書法家在社會文化的衝擊下所轉化出的隸書風格特質與影響。另外藉由各書法家的作品圖片,作結體與用筆上的比對和探討,其勁挺書風、圓厚風格彰顯出書法家們自熟臨碑習帖,轉化為個人書風的融涉功夫,以及結合學術及書法研究的匯集應用特質。最後依其作品圖片歸納出擅於隸書風格表現的臺灣書法家名單,以作

為未來研究參考的基礎。關鍵字:1949年、臺灣書法家、隸書

潛意識行為的建構美學

為了解決台灣當代書法家的問題,作者林志翰 這樣論述:

  本論文研究最初的想法是在移動中進行都市觀察,以拍照紀錄生活周遭熟悉卻陌生的空間、物件,如不同歷史建築風格、延伸在建築外造型紋理各異的鐵窗、穿過鐵窗恣意生長的植物等、一般民眾接受的服裝顏色及書法的符號性,將這些從生活環境中觀察到的日常現象,透過不同設計方法媒介轉化呈現。其中作為一切基礎的鐵窗,先從建築鐵窗取樣抽離簡化後形成紋理,再將紋理結合服裝、平面、動畫等其他表現形式產生新的視覺意象,藉此改變原先對於鐵窗紋理圖像的既定印象,創造新的在地文化元素。  台灣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過去數百年來先後接受過許多文化的殖民,對於外來輸入的文化接受度高,但實際上或許只是隨波逐流,以致長久以來一直沒有清楚

的自我定位。台灣在諸多政權轉移中,從一個殖民世代誕生的經濟小島,到現在在亞洲被稱為最自由的民主國家,已經被植入許多不同文化的DNA,甚至出現如日本文化接受度高的隔代延續傳承,如何利用原本已經進入我們自身的多元文化DNA成分,結合當代人文思維,創造獨特的文化性格,做出文化性格的自我定位。  在論文操作上透過觀察,以放大鏡式的微觀角度觀察社會每個訊息、動向、行為、運作,模擬鐵窗影子投射在人身上的情境、利用動畫拆解建構投影模型、使用產品設計軟體將動畫建模實體化、重組靜態圖騰加入時間性變為動態圖像,並抽取每個序列圖檔成為新的圖騰,以創造出來的視覺性重新思考、檢視台灣的當代特性。透過思考所創造出來的設計

產物,反向從生活周遭熟悉卻陌生的空間或物件中找到答案,建構屬於台灣的文化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