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艾美.艾麗.赫克斯特博嘉林.吳爾芙.博多納洛博士麗比.施曼克寫的 圖解藝術治療 和江學瀅的 藝術治療圖卡的100種應用(修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立臺灣大學也說明:郭大維教授膺選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 黃明蕙老師獲頒國際資訊系統學會(AIS)「2021 Fellow Award」 · 臺大百歲傳承美好-創校百年願景.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博物館研究所 陳佳利所指導 郭冠廷的 故宮跨專業團隊與榮民的文化行旅:《故宮・藝想世界》計畫之設計理念與實踐經驗 (2021),提出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平權、跨專業團隊、護理機構榮民、典藏品應用、藝術關懷行動計畫。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楊明磊所指導 吳天慈的 以助人者為底蘊結合團隊合作模式進行幼兒輔導之初探 (2020),提出因為有 學齡前幼兒、幼兒輔導、社工及心理跨專業合作、系統整合、SWOT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的解答。

最後網站嬰兒與母親 4月號/ 2016 第474期: 阿沁&花花 女兒是最美創作則補充:學歷:英國 HCPC ( Heath and Care Professions Councl)註冊藝術心理治療師編號 AS13984 ... 黃千千學歷:長庚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中華民國藝術治療學會專業會員 Leeds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藝術治療

為了解決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的問題,作者艾美.艾麗.赫克斯特博嘉林.吳爾芙.博多納洛博士麗比.施曼克 這樣論述:

助人專業者的第一本藝術治療指南 藝術治療是一門助人的學問,其中結合了許多學科的理論與實務操作,目前在國內方興未艾。 但你了解藝術治療嗎? ──藝術治療跟心理諮商一樣嗎? ──藝術治療有哪些理論? ──藝術治療的工作方法有哪些? ──藝術治療工作會使用哪些媒材? ──藝術治療可以應用在哪些族群上? ──如何取得藝術治療師資格? ──臺灣的藝術治療現況又是怎樣呢? …… 本書將以輕鬆易懂的圖畫為你一一揭密藝術治療的理論、工作方法和實務運作、教育等各個面向,是助人專業者了解藝術治療的必備指南。 【專業推薦】按姓名筆畫序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朱惠瓊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退休教授

 陸雅青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藝術治療組助理教授 黃凱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學系教授 賴念華 【好評推薦】 藝術治療的知識理論深且廣,這本書使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和有趣的圖畫來說明藝術治療的基本概念,讓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於藝術治療領域能夠有個清楚的理解。……是很值得推薦給新手入門的一本書。──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朱惠瓊 經過許多人的努力,藝術治療專業在台灣的推廣至今也已超過二十年。有幸看見一本以如此生動有趣方式介紹藝術治療的指南問世,全書讀來,處處充滿了藝術治療平易近人的本質與活力。本書除了提供對於藝術治療的基礎認識,也加入了許多近年來在藝術治療領域中的新興理論與觀點

,相信這是一本符合現今藝術治療師、助人工作者、教師在推廣藝術治療時不可或缺的口袋書。──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藝術治療組助理教授 黃凱嫈 這本圖解指南絕對令人愉悅,相當好地涵蓋了藝術治療的領域。它令人耳目一新,無派別,巧妙地做到既深又廣。獨特的視覺效果和深思熟慮的文字,是對藝術治療領域的良好概述。──美國藝術治療學會認證暨註冊藝術治療師、Expressive Media 總裁 茱蒂絲.魯賓博士(Dr. Judith A. Rubin) 作者簡介艾美.艾麗.赫克斯特博Amy Eli Huxtable2019 年獲得恩波利亞州立大學(Emporia State University)藝術治

療諮商碩士學位。目前在堪薩斯大學健康照顧系統馬里亞克校區擔任藝術治療師。嘉林.吳爾芙.博多納洛博士Dr. Gaelynn P. Wolf Bordonaro美國藝術治療學會認證暨註冊藝術治療師(ATR-BC)。恩波利亞州立大學藝術治療學程主任,也是輔導教育系的教授。麗比.施曼克Libby Schmanke, MS美國藝術治療學會認證暨註冊藝術治療師、藝術治療師合格督導(ATCS)、成癮諮商證照(LCAC)、成癮諮商專家(MAC)。自 2002 年以來一直擔任恩波利亞州立大學藝術治療研究生項目的教師和實習協調員。譯者簡介江學瀅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曾任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助理教

授、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藝術治療組兼任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教育博士、美國紐約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碩士。美國藝術治療學會註冊藝術治療師(ATR)、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會員、高考及格諮商心理師。著有:《藝術治療圖卡的100種應用》、《玩藝術,酷思考》(商周出版)、藝術治療圖卡《心文字:字字療心,畫畫理情》、《我的任意門:打開心門.看見自己》、《生命樹》、《貝殼卡》等。合著有:《12種場域的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分享》(商周出版)。 目 次 〈好評推薦〉 〈譯者序〉 〈致謝〉 〈作者序〉   一、簡介  .什麼是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的目標有哪些?

 .常見的誤解  .藝術治療、療癒性藝術、藝術課程  .為何是藝術治療?  .三角關係  .資格  .教育  .註冊認證(英國)  .註冊認證(美國)  .藝術治療師怎樣工作?  .工作環境  .創作工具與媒材   二、歷史  .藝術治療的專業發展  .灌溉專業的土壤  .撒種:文獻與期刊  .撒種:教育與專業認證  .撒種:認證與證照   三、工作架構與模式  .簡介工作架構與模式  .性心理發展階段  .馬勒的發展階段  .艾瑞克遜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  .羅恩菲爾的繪畫發展階段  .魯賓的藝術發展階段  .格倫布的兒童藝術發展模式  .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  .發展

取向藝術治療   四、理論取向  .各種理論取向簡介  .心理動力取向   ──佛洛伊德理論    治療關係/自由聯想/解析/心靈的三種結構/防衛機轉/佛洛伊德取向藝術治療/心理分析取向藝術治療   ──客體關係理論    過渡性空間和客體   ──榮格理論     原型/直接與間接思考/積極想像和心靈能量/榮格取向藝術治療  .人文取向   ──個人中心取向理論    治療關係/自我導向/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治療的七個階段/個人中心取向表達藝術治療/個人中心取向藝術治療   ──存在理論    共通經驗/向度/尋找意義/存在取向藝術治療   ──完形理論    完形治療/抗拒接觸/原則/完

形藝術治療  .認知與後現代取向   ──認知行為理論    認知扭曲/技巧/認知行為取向藝術治療   ──正念藝術治療   ──敘事治療    敘事取向藝術治療   ──焦點解決理論    焦點解決取向的原則/焦點解決藝術治療  .靜觀取向   ──靈性取向   ──自覺取向  .系統取向   ──女性主義理論    介入/多元交織性/女性主義藝術治療   ──家族治療    家系圖/家族藝術治療   ──團體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團體的案例/考量/亞隆的療效因子/團體動力/團體藝術治療取向  .統整取向   ──統整的類型   ──選擇哪一種取向?   五、特殊族群藝術治療  .特殊族群

簡介  .兒童  .兒童與青少年性侵害倖存者   ──侵害倖存者之案例故事  .自閉症譜系障礙  .注意力失調及過動症  .社會、情緒、行為問題  .學習障礙   ── 學習障礙的案例故事  .青少年  .同志族群和社群  .飲食疾患  .成癮者  .憂鬱症  .醫療場域  .人格疾患   ── 邊緣型人格障礙之案例故事  .思覺失調症  .悲傷與失落  .家暴倖存者  .街友  .退伍軍人   ── 退伍軍人的案例故事  .高齡者  .失智症  .災害應變   ── 災害應變的案例故事  .強制遷移   六、技術和指引  .技術和指引簡介  .直接與間接的創作引導  .暖身  .塗鴉和塗鴉遊

戲  .克拉瑪的第三隻手  .曼陀羅  .應用色彩  .感覺地圖  .涵容  .自畫像  .家族畫像  .拼貼  .熱縮片  .數位媒材和科技  .T恤畫  .視覺日記  .漫畫和卡通  .手偶和面具  .合作畫  .身體輪廓與描身畫  .畫橋  .安全之地  .島嶼畫  .畫馬路  .遊樂園技巧  .開放畫室   七、評估  .藝術治療評估簡介  .藝術本位評估  .藝術治療評估的類型   ──攸曼人格評估   ──系列診斷畫   ──魯賓的診斷面談   ──家庭藝術衡鑑   ──家庭藝術評估   ──家庭中心圓圈畫   ──家庭動力圖   ──鳥巢畫   ──學校動力圖   ──克拉瑪藝術

評估   ──屋樹人測驗   ──畫人測驗   ──畫一個人測驗   ──樹上摘蘋果測驗   ──臉部表情畫   ──西爾摩繪畫測驗   ──認知藝術治療評估   ──利維克情緒與認知藝術治療評估   ──班達完形測驗II   ──舊雜誌照片拼貼   ──畫雨中的一個人   ──信仰態度的藝術治療評估   ──藝術治療夢評估   ──電腦技術整合  .最後的提醒   總結  .總結  .特徵和活動  .多元文化的應變能力  .社會運動  .專業認同  .英國的藝術治療培訓學校  .美國的藝術治療培訓學校  .如何找到(美國或英國)藝術治療師  .有用的相關資源   註腳 參考書目 〈附錄〉臺灣

的藝術治療專業之發展 藝術治療的知識理論深且廣,這本書使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和有趣的圖畫來說明藝術治療的基本概念,讓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於藝術治療領域能夠有個清楚的理解。主題亦從歷史、工作模式、理論取向、特定族群、技巧與引導到衡鑑評估,雖然都是很簡單的文字內容,卻呈現出每個主題要表達的重點,也會讓人在閱讀過程,經由深入淺出的描述,讓人會更想要進一步去了解藝術治療的更深層的內涵,是很值得推薦給新手入門的一本書。──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朱惠瓊   經過許多人的努力,藝術治療專業在台灣的推廣至今也已超過二十年。有幸看見一本以如此生動有趣方式介紹藝術治療的指南問世,全書

讀來,處處充滿了藝術治療平易近人的本質與活力。本書除了提供對於藝術治療的基礎認識,也加入了許多近年來在藝術治療領域中的新興理論與觀點,相信這是一本符合現今藝術治療師、助人工作者、教師在推廣藝術治療時不可或缺的口袋書。──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藝術治療組 助理教授 譯者序 最初見這本書,來自於專業上的好朋友黃凱嫈老師發來一個訊息,告知新出版的圖解書很有趣。我們爭相買了西文書翻閱,為當中精簡清晰說明藝術治療專業的內容所吸引,更為本書作者圖文並茂的撰述方式感到佩服。誰知一段時日之後,竟有機會翻譯這本可愛的書,也真是要感謝正在翻譯另一本重量級著作的凱嫈老師和商周出版。 文字能清楚展現專業內容的脈

絡,圖像卻增加了許多閱讀趣味,並幫助讀者理解文字內容,更加快速精簡的傳遞知識之訊息。《圖解藝術治療》這本書便有這樣的特色:圖文並茂,文字精簡,讓讀者快速理解理論脈絡以及具體應用的樣貌。 譯者多年在臺灣耕耘藝術治療專業,時常面對學習者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有以下幾類問題。藝術治療的理論根據是什麼?藝術治療是不是像諮商領域那樣有著各種諮商理論的特定技巧和執行模式?藝術治療師跟什麼樣的對象工作?藝術治療師是不是看著人畫畫就知道對方內心想什麼?藝術治療師解讀圖畫嗎?我想要學藝術治療專業,要怎樣接受訓練?我需要會畫畫才能做藝術治療師嗎?我對視覺藝術媒材很不熟悉,這樣能做藝術治療師嗎?學藝術治療是

不是要去補習班補繪畫技巧?成為藝術治療師需要哪些學習內容?臺灣哪裡可以進修藝術治療專業?如何獲得臺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 以上問題在每一個繼續教育場合幾乎都會出現,顯見學習者對這個領域的好奇具有同質性。《圖解藝術治療》這本書的內容雖然以美國與英國這兩大培訓藝術治療師的國家之制度為主要敘述內容,卻能清晰地回應前段有關臺灣學習者的多數問題。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在還能愛的時候:癌症病房心理師的32則人生啟發」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珈瑋心理師
 
內容簡介:
「告別」是人生最重要、也最難的課題
無論你是病患還是家屬,心境是不捨還是遺憾
只要你願意,這裡有一個人願意傾聽,陪你哭泣,陪你想念
  
  在專業的臨床經驗,看到一則則真實的人生故事。也許那個人是你,雖然你還年輕;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有些人面對「生死」淡然面對,有些人找不到心情與情緒的出口。
  
──這裡的故事總是充滿淚水,但重要的是,我們還有能力把記憶化成力量──
  
■與爸爸的秘密通道 ─雖然愛的人不在了,但還是可以用你的方式與他們聯繫
  身為地表最強的母親,最困難的不是丈夫離世後的單親生活,而是要如何回應雙眼閃著淚光的孩子問,「爸爸怎麼還不回來?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
【心理師筆記】不同年齡層的兒童的死亡認知
  
■在媽咪的耳邊說再見 ─除了傷痛之外,在親人臨終前還有更重要的事──好好道別
  「我想跟媽咪好好地說再見,想在媽咪的耳邊跟她說,我們都很愛她,希望她不要痛了。」於是,我陪著這兩兄弟,引導他們把愛說出來。
【心理師筆記】如何陪伴兒童度過悲傷
  
■親愛的奶奶,妳在天上我會想妳的─不是不能接受妳病後狀態,而是怕忍不住淚崩
  想念情緒,對成人、兒童都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那個被想念的人,知道我們永遠、永遠不會忘記他。
【心理師筆記】󠄿兒童的悲傷
  
■被無法停止的想念吞沒─認識三十年、結縭二十年,叫我如何用一年的時間忘了妳
  「他們說她都離開了,叫我不要再想了,但我真的很愛她,怎麼可能不去想?當了二十年的夫妻……」面對愛人的離去,怎麼可能不想念?
【心理師筆記】關於失落悲傷
  
■我甘願照顧你但也需要喘息─我答應過會陪你走到最後,我就會做到,只是我也會累……
  若非身在其中,外人難以理解身為照顧者會多麼疲憊,即使甘願,但身心壓力卻龐大無比,所以我建議:讓主要照顧者適當休息,才能有最佳照顧品質。
【心理師筆記】照顧者疲憊
  
■想幫孩子梳頭髮到長大的母親─持續每日早晨幫妳梳頭的日常,是我最後的心願
  「一想到女兒才十二歲,不知道可以幫她梳頭髮到什麼時候,心裡就會抽痛、難過。」這是身為一位母親最大的心願,然而,她卻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心理師筆記】最佳陪伴態度
  
■優雅地活著,好好地告別─雖然很不捨,但仍想要好好地告別,因為家人是我一直守護著的
  當看見一連串的失落,就會明白生命難以完美。在這樣生命本質的缺憾中,唯有「關係中的愛」讓我們覺得有存在意義。
【心理師筆記】關於好好的告別
  
■現在悔改,來得及嗎?─請不要把他人的付出和照顧,視為理所當然!
  在醫院臨床工作裡若遇見「做自己」的家庭成員罹癌,會看見在這份任性後,其它家庭成員的照顧工作備感艱,用身心俱疲來形容也不為過。
【心理師筆記】患者與主要照顧者的充分溝通
  
■貓的溫柔陪伴─當我心累了,其實不需要太多鼓勵和幫助,只要最單純的陪伴就好
  「陪伴是保持靜止,而非急著向前行,是發現沉默的奧妙,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是用心傾聽,而非用腦分析。」
【心理師筆記】如同貓咪的同理心(empathy)
   
作者簡介:江珈瑋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畢,考取中華民國高考心理諮商師證照、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心理專家認證資格,至今從事心理臨床工作邁向第八年,現任童綜合醫院癌症中心、恩寧病房心理師,也不斷將心理學自我照顧的知識與習慣透過演講、工作坊推廣心理衛生。
  
  在的臨床工作經驗中,她接觸許多悲傷失落、複雜心理議題的個案,跟著個案一起學習,也因此在專業中不斷精進,目前為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會員、台灣藝術治療協會會員,也在國際研討會IPOS、TPOS發表國際論文。興趣為心理腫瘤學(Psycho-oncology)、榮格分析心理學、時尚心理學、催眠心理治療等。
  
  八年來她累積350場以上演講分享專業知識;這次她以文字方式,希望可以協助更多需要的人,期待每個心靈都不再受困。

故宮跨專業團隊與榮民的文化行旅:《故宮・藝想世界》計畫之設計理念與實踐經驗

為了解決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的問題,作者郭冠廷 這樣論述: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 典藏品與臺灣榮民均於二戰後輾轉遷徙來臺,共享錯綜的生命經驗與時代脈絡,成為故宮實施「藝術關懷行動計畫」之出發點。2018年,故宮跨專業團隊進行《故宮・藝想世界》計畫,針對新竹縣某護理之家榮民長者,設計系列典藏品近用與藝術創作館外服務,究竟《故宮・藝想世界》計畫之設計理念與活動內涵為何?榮民如何經由接觸複製典藏品與藝術創作活動,回顧個人歷史和生命內涵?又,計畫跨專業團隊成員的團隊合作與學習經驗為何?本研究以《故宮・藝想世界》藝術關懷行動計畫為個案,研究對象為計畫跨專業團隊成員,包含:故宮館員、故宮研究員、藝術治療師和護理之家單位社工,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照片引談

法,蒐集與分析研究資料。研究發現,計畫理念強調以人為主體,注重榮民身心需求,透過親民角度詮釋與應用典藏品,以及主題性藝術創作,使榮民連結中華文化身分歸屬,促進自尊、回憶與互動。而跨專業團隊成員經活動經驗,持續學習與交流,促進角色延伸和角色充實,顯示本計畫團隊從專業間團隊合作模式進展至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然而,基於專業差異,團隊成員對活動有不同定位與反思。因此,本研究建議跨專業團隊成員需增加事前溝通時間,並加入具文化平權理念之人力資源,成為未來跨專業合作的基石。此外,未來計畫也可由博物館出借典藏複製品,以護理機構主導進行回憶團體,並增加活動次數、多元感官刺激與服務對象,進而激發護理機構動能,從中

實踐博物館館外服務的文化平權價值與理念。

藝術治療圖卡的100種應用(修訂版)

為了解決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的問題,作者江學瀅 這樣論述:

本土第一本藝術治療圖卡應用書籍,理論與實務兼具 藝術治療圖卡全指南 或中或西,或絢麗或可愛,繽紛多樣的圖卡已經是藝術治療或諮商專業的常見工具。 作者是臺灣藝術治療圖卡應用的先驅者之一,並設計有多種藝術治療圖卡, 本書是她十多年實務經驗的無私分享。   市面上的藝術治療圖卡日趨蓬勃發展,幾乎專業人士手邊都有好幾套藝術治療圖卡,但要如何把手邊的藝術治療圖卡綜合運用,不僅能應用圖卡主題,同時應用不同圖卡,還能開發出具有創意的用法。   閱讀本書之後,你將可以瞭解: ──為什麼圖卡可以用於藝術治療? ──透過藝術進行會談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臺灣常見的藝術治療圖卡有哪些?可以在哪裡買到? ──藝術

治療圖卡和藝術作品應用於會談時有哪些原則? ──不同的藝術治療圖卡,如何交互運用? ──藝術治療圖卡的延伸創作引導方法有哪些? 書中不僅闡明藝術治療圖卡的應用通則,更有延伸使用技巧與應用實例,是專業工作者必備工具書。   擁有藝術治療師與諮商心理師證照的作者,在書中不僅說明為何圖卡能用於藝術治療,加上她個人教學開創的獨特設計與用法,引領使用者能統整善用手邊的各類藝術治療圖卡,協助個案探索心理過程與生命故事。 【專文推薦】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 管貴貞 心理治療/藝術治療圖卡設計者、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陳盈君 【專業推薦】(按姓名筆畫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田

秀蘭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朱惠瓊 心理學家、榮格分析師 呂旭亞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藝術治療組助理教授 黃凱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學系教授 賴念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諮商中心兼任藝術治療師 蔡汶芳  【心理治療/藝術治療圖卡設計者】 王釋逸、李泓、林維良、林盈君、周詠詩、姜亞岑、胡綺祐、陳怡婷、賀孝銘、康依婷、黃子琳、孫守宏、賴麗筠、蘇銘昌 〈好評推薦〉 本書極具實務性,是學瀅將多年在專業工作上的心得,不論是教學、團體或個人諮商的經驗寫入這本書中,造福藝術治療師與相關專業工作者。這是一本藝術治療師必備,心理師更要擁有,助人專業者必看的好書。──中國文化大學心理

輔導學系副教授 管貴貞   藝術治療圖卡的豐富與有趣,只有身歷其中的你才能明白,相信所有喜愛圖卡的朋友們,能透過閱讀學瀅老師的這本書,讓內在產生新的理解,更豐厚扎實有底蘊!──心理治療/藝術治療圖卡設計者、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陳盈君 作者簡介江學瀅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曾任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助理教授、臺北市立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教育博士、美國紐約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碩士。擁有美國藝術治療學會註冊之藝術治療師資格(ATR),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會員,高考及格諮商心理師。著有:《玩藝術,酷思考》(商周出版)、藝術治

療圖卡《心文字:字字療心,畫畫理情》(商周出版)、《我的任意門:打開心門.看見自己》、《生命樹》、《貝殼卡》等。合著有:《12種場域的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分享》(商周出版)。相關著作:《12種場域的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分享》《藝術治療圖卡的100種應用》《心文字:字字療心,畫畫理情(中英對照)(拆封不退)》《玩藝術,酷思考:親子一起學藝術,培養美力與思考力》 〈推薦專文〉既學術又實用的無私分享 管貴貞 〈推薦專文〉在牌卡世界中,我與自己相遇 陳盈君 〈前言〉以圖像引導創作   第一部 藝術、藝術治療與藝術治療圖卡  第一章 藝術能應用於治療?  第二章 臺灣的藝術治療圖卡發展與應

用   BOX 何處找圖卡 第二部 面對作品.理解圖像  第一章 現象直觀法的藝術治療實務應用  第二章 現象統整與現象詮釋循環  第三章 四個濾鏡與其應用  第四章 強調美學觀點的藝術評論法之應用  BOX 作品象徵意義的探索  第五章 藝術治療與諮商會談  BOX 藝術治療過程的行為觀察  第六章 圖解藝術治療歷程  BOX 個別藝術治療與團體藝術治療   第三部 不只是圖卡  第一章 圖卡的藝術治療應用  第二章 全圖像圖卡應用於藝術治療的原則    1.情境引導   2.象徵性表達引導   3.投射引導   4.敘事引導   5.綜合圖卡應用   BOX 圖卡基本引導方法  第三章 

以主題為主軸之應用圖卡具體引導   延伸探究的十種主題:   1.我   2.我的內在外在   3.我的童年   4.今天我想說OO   5.我的生涯   6.我感覺很OO   7.我對OO(事件)感到很OO(感覺)   8.我與我的朋友   9.我的家人   10.我與我的環境   結語:最高境界之自發性創作 附錄:學術性讀本的實務應用範例 〈推薦專文〉既學術又實用的無私分享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管貴貞   我喜歡這本《藝術治療圖卡的100種應用》。 這幾年圖卡(牌卡)在心理治療領域流行,實務界與學術界都有高度的興趣與好奇,實務界的夥伴期待知道有那些好用的圖

卡?如何用於工作中?學術界想知道它的理論基礎在那裡?有效嗎?在眾說紛紜中依然有許多治療師紛紛地投入,也覺得運用上是有實用性和意義性的,如何學習這些圖卡只能透過各種工作坊提供大家嘗試的機會,卻沒有相關書籍提供我們在使用這些圖卡的參考工具,讓學術界感到不安,實務界卻又充滿疑惑。 終於出現了契機,學瀅寫了這本書,看到這本書讓我又驚又喜,它為現在這個模糊狀態提供說明,讓藝術治療圖卡的運用有所依據,也讓學術界和實務界對於圖卡的運用有更深入的認識。這本書說明了藝術治療理論基礎,介紹了臺灣目前的圖卡,更有意思的是把會談技術整合於藝術治療圖卡,讓藝術治療師能善用助人技巧的部分,心理師也可以在圖卡中妥善掌握各

種助人技巧,讓圖卡能充分發揮其效能,這是這本書非常有意義的部分。透過這本書,完整且清楚地說明如何運用藝術治療圖卡在治療工作上。 那幾年有幸與學瀅共事,那真是美妙的日子。學瀅是一位學養深厚的藝術治療師和諮商心理師,能兼具這兩種身分的大學教師不多,她能把藝術治療概念巧妙的融入教學和實務上,常常令我嘖嘖稱奇。這本書極具實務性,是學瀅將多年在專業工作上的心得,不論是教學、團體或個人諮商的經驗寫入這本書中,造福藝術治療師與相關專業工作者。這是一本藝術治療師必備,心理師更要擁有,助人專業者必看的好書。   〈推薦專文〉在牌卡世界中,我與自己相遇 左西人文空間、學爾國際教育機構創辦人/陳盈君   從第一

次接觸牌卡,我就深深的著迷。從此一頭栽進牌卡的世界,開始自己創作各種牌卡,結合心理諮商、藝術治療、心靈療癒的概念,在台灣開始進行本土化的出版,並在牌卡教學中傳遞力量。 投射牌卡,是擁有魔法般的工具,能夠直接帶出內心想望,引導出潛意識的隱藏訊息,帶領我們進入更深的探索。這是一個與自己相遇的過程,更是一個看見自己的歷程。 在輔導諮商的運用中,經過引導,讓抽卡者能夠有一個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機會,投射出自己內在的所思所感,並進而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帶出解決策略以及智慧力量。透過投射及敘說,內在產生心理位移,說著說著,生命板塊能進行重組,建立新的生活架構。 目前的許多牌卡都自國外進口,而台灣創作者的

作品,也在這幾年開始蓬勃發展,產量與輸出,有不小的累積。然而,在使用方式及相關書籍的參考上,目前還是少之又少。 很開心,學瀅老師出版了《藝術治療圖卡的100種應用》,詳細羅列了台灣創作者的出版作品集,不僅解答了我們在使用上可能會有的疑問,並有系統地整理了透過圖像對談的內容,整合了各個層面的資訊,對於牌卡愛好者,真是一大福音。 書中篇章層次分明:藝術能應用於治療、現象學方法之應用、四個濾鏡與其應用、強調美學觀點的藝術評論與其應用、藝術治療與諮商會談、圖解藝術治療歷程⋯⋯等等。 我特別喜歡其中現象學與四個濾鏡的應用,不只滿足了我研究的好奇心,更讓我能從不同層面去思考,帶出新的高度與切入角度。

藝術治療圖卡的豐富與有趣,只有身歷其中的你才能明白,相信所有喜愛圖卡的朋友們,能透過閱讀學瀅老師的這本書,讓內在產生新的理解,更豐厚扎實有底蘊!無限祝福。   〈前言〉以圖像引導創作 受訓成為一名藝術治療師的過程當中,實習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依稀記得,我的實習場域在紐約市立療養院系統底下的一個日間留院機構,樓下是藥酒癮患者中心,樓上是因毒癮引起之思覺失調者長期心理復健的機構。紐約市政府提供給這裡的成員很好的福利,裡面有完整的醫療團隊,藝術治療團體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藝術治療師必須參加晨會,和醫療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開會討論各種最好的處遇做法。若藝術治療師在藝術治療團體發現成員什麼樣的特殊狀況,透

過會議報告與討論,共同形成最好的治療方法。 每週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的藝術治療團體是機構內的開放團體,只要機構內成員有意願參與,隨時可以加入。團體以自發性創作引導為主,參與者被視為具有創作能力的個體,能夠自由取用創作媒材,自由決定創作主題。團體結束後,無論作品有沒有完成,都會收在一個個人作品檔案夾當中,課程進行時,參與者可以自由取用前一次沒有完成的作品繼續創作。機構的牆面上掛滿了成員在藝術治療團體當中創作的各式藝術作品,整個走廊和公共空間就像一個小藝廊。 藝術治療團體在這個機構是長期且常態進行的團體,持續的進行之下,參與成員從未因為擔憂自己不會畫畫而無法參與。每次課程開始,藝術治療師會把參與成員

的作品資料夾拿出來,讓參與者決定要繼續畫未完成的作品,或是開始新的作品。他們多數都很有創造力,可以直接拿起自己想要的媒材開始創作,能夠很有信心的以圖像表達,也能支持其他成員的作品表現。 樓下和樓上的成員們雖然診斷上的分類不大相同,但藝術治療團體的自發性藝術創作引導模式是一樣的。參與成員通常不會表示自己不會畫畫,有時候他們會很委婉的說「今天不想畫」,或是「今天不知道畫什麼」,通常藝術治療師就會推出各種各樣的畫冊供欣賞。 猶記得機構有一部行動推車,上面滿滿的畫冊和攝影集,提供不想畫畫和不知道畫什麼的人,隨意取用與翻閱。有些人享受翻閱並欣賞藝術作品,有些人則很快地從畫冊中找到靈感。這一部作品集推車是

團體成員找資料和增廣鑑賞眼界的好去處。

以助人者為底蘊結合團隊合作模式進行幼兒輔導之初探

為了解決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的問題,作者吳天慈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行幼兒輔導領域之助人工作者跨專業團隊合作之經驗,並歸納於幼兒成長環境中幼兒輔導專業領域之助人工作者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所扮演之角色,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建議。為達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現行幼兒輔導領域中相互密切合作之三位助人者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運用半結構深度訪談的方式蒐集訪談資料,每位研究參與者接受一至二次的訪談並加以分析,共得五筆訪談資料進行經驗整理歸納。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幼兒輔導工作者跨專業團隊合作的經驗,大致可分為(一)學習同時具備社會工作及心理輔導雙專業,拓展助人者之本質。(二)引進外部督導資源,提升專業知能、自我專業認同及團隊建構之技巧。(三)

整合社會福利網絡資源,提升幼兒整體系統的平衡;二、幼兒輔導工作於幼兒成長環境(幼兒園)所扮演之角色,大致可分為(一)社會工作整合心理輔導之洞見的「督導者」(二)傾聽、建立關係,持續與幼兒系統對話之「協調者」(三)幼兒系統整合工作取向之「學齡前的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三、影響此團隊合作成效的關鍵因素,藉由內部及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類,主要可區分「合作」、「關係」及「意識」三大層面。最後以SWOT策略模型進行市場推廣之分析。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論與發現,針對幼兒輔導領域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