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懷念老歌精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台語懷念老歌精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金池寫的 台語懷念老歌精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 黃玲玉所指導 宋梓菱的 解嚴後臺灣競選歌曲之研究(1987-2012) (2011),提出台語懷念老歌精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解嚴、政黨、歌曲、創作歌曲、競選、競選歌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臧汀生所指導 洪文傑的 台灣國台語流行歌曲之比較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日治時期、容納度、台語、國語、解嚴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語懷念老歌精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語懷念老歌精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語懷念老歌精選

為了解決台語懷念老歌精選的問題,作者林金池 這樣論述:

解嚴後臺灣競選歌曲之研究(1987-2012)

為了解決台語懷念老歌精選的問題,作者宋梓菱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解嚴後臺灣競選歌曲之研究」作為研究主題,以解嚴後1987─2012年為研究範圍。筆者目前蒐集到國民黨競選歌曲有146首、民進黨競選歌曲有207首、新黨競選歌曲有11首、親民黨競選歌曲有14首、臺聯黨有12首,以及無黨籍候選人使用的競選歌曲有60首。依政黨成立先後順序,將臺灣競選歌曲分為國民黨、民進黨、其他政黨(包括新黨、親民黨、臺聯黨、無黨籍)作研究。藉由蒐集並整理與競選歌曲相關資料,期瞭解臺灣競選歌曲之內容、意義、內涵,並分析競選歌曲之曲調形式(包括音組織、拍子、節奏、曲體結構、習慣音形、曲調特色等)與歌詞形式(包括歌詞內容、歌詞大意、歌詞類型、段式、句式、押韻、歌詞特色等 ),

比較各政黨競選歌曲之異同。本論文以「解嚴後臺灣競選歌曲之研究」為主題,透過實地調查、資料蒐集、文獻探討、分析、歸納、比較、研究等方法完成,期盼透過探討競選歌曲在選舉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競選歌曲之特質,瞭解候選人如何運用競選歌曲來達到行銷自我的目的,讓大眾對臺灣選舉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

台灣國台語流行歌曲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台語懷念老歌精選的問題,作者洪文傑 這樣論述:

國語代表的是官方語言,權力的宰制;台語代表的是母語,人生而學習擁有的語言。兩種語言的地位在台灣有根本上的差異,因此透過兩者的比較,可以發現語言使用者的習慣與思維,能更深入探討語言的影響力。流行歌曲帶有濃厚的商業取向,音樂人所創作的歌曲一定程度上必須迎合消費者的喜好,因此歌曲除了會表現出音樂人的個人思想特質外,大多也會反映出該音樂之聽眾的思想。以此為前提,則本論文之研究主題「國台語流行歌曲之比較」,比的非但是國台語音樂人的思維,同時也能探查國台語使用者的思想。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比較國台語流行歌曲的差異以及包容異己的程度,透過這樣的比較反映出國台語音樂人,甚至是國台語使用者的思維與盲點,以期能化解

島上由來已久的省籍情節及紛爭。當人們在使用母語時,能最完美的表達出腦中的思維與情緒,甚至會不自覺的以最真誠的態度來面對,是以本研究將國台語流行歌曲並列作為研究比較對象,並以統計歸納法將文本資料數據化,製成圖表,使其具體化,再就得出的數據詳細分析其背後所代表的含意,期望以連續性的縱向研究與剖面式的橫向研究做出比較,以歸結出國台語流行歌曲於容納度的差異有為何。最後經過「題材」、「曲」、「詞」等三方面的比較,以台語流行歌曲的容納度勝過國語流行歌曲,說明了台語使用者在語言、種族和文化上的包容、多元化程度都高於國語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