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遺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史達林遺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ungChang寫的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修訂版‧限量作者親簽扉頁) 和JungChang的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修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麥田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中國文學系 仇小屏所指導 陳宣方的 論轉化格的新途徑:神/魔性化——以三種報紙(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為考察對象 (2019),提出史達林遺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轉化、神性化、魔性化、造神、妖魔化。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所指導 趙昌廷的 從兩岸戰略思維的轉變論我國之「嚇阻」戰略 (2003),提出因為有 預防戰爭、衝突、危機、嚇阻理論、軍事戰略、作戰藝術、有效嚇阻、台海危機的重點而找出了 史達林遺體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史達林遺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修訂版‧限量作者親簽扉頁)

為了解決史達林遺體的問題,作者JungChang 這樣論述:

他是中國極力擁戴的神話,其真實面貌卻也最鮮為人知。 全面揭示毛澤東一生,理解中國現代史最重要的傳記巨著! 【限量作者親簽扉頁版】 這本書的威力像原子彈!──《時代》週刊   《鴻》《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作者張戎與丈夫耗費12年寫成 震驚世界的代表作 中文版問世15週年全新修訂版 今天的中國,毛澤東的像仍然高掛在天安門城樓上,他的遺體停放在天安門廣場的中心。中共現任領導人自稱是毛的繼承者,竭力維持著毛的神話。真實的毛,依然鮮為人知。 ──摘自初版尾聲 (距離本書初版問世)⋯⋯十多年過去了,遺憾變得近乎絕望。名符其實的歷史研究已縮小到零,實事求是成了罪名,對毛稍有評說就要遭殃。

──張戎,寫於修訂版問世前夕   超越先前出版的同類著作  暢銷全球逾30種語文版本 布希、梅克爾、曼德拉都是本書讀者 歐美歷史學者、資深媒體工作者有口皆碑 長年高踞亞馬遜網路書店中國歷史類書籍排行榜    《紐約時報》《泰晤士報》《衛報》《每日郵報》 《星期日泰晤士報》《獨立報》《時代週刊》等 ★英美重量媒體一致讚譽★ ◎寫作12年、走訪11國逾30間檔案館、65幅照片揭露重大歷史場面! ◎採訪數百人!從毛身邊的親信宿敵,到各國元首、重要歷史見證人、史學家、中共黨史學者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林桶法         政大書城經理/李信賢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教師/黃春木         作家、節目主持人/謝哲青         作家、出版人/顏擇雅         ──學者、作家、歷史教育工作者、書店人員口碑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本書特色 ◎以《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暢銷全球的傳記作家張戎,與丈夫哈利戴合著的重量巨作,當年甫問世即震驚世界,中文版出版十五年來,依舊高踞英美亞馬遜中國歷史傳記分類榜。 ◎張戎夫婦為寫作毛傳,窮十二年之精力,鉅細彌遺解開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作者

走遍世界各地,訪問數百名毛的親友、與毛共事、交往的中外知情人、見證者及各國政要,包括六名總統、六名總理、四名外交部長、十三名前共產黨領袖。這些人物中,有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國前總統福特、英國前首相奚斯、達賴喇嘛、史達林與赫魯雪夫的翻譯、張學良、蔣緯國、陳立夫等。更走訪各國超過三十個檔案館,取得許多聞所未聞的史料,並加以認真嚴謹的考證。 ◎本書問世後,僅於英國就創下半年銷售破60,000冊的佳績,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三十種語言版本,長期高踞各國暢銷榜。美國總統布希向到訪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推薦本書,「滾石樂隊」主唱米克・傑格、足球明星貝克漢、前南非總統曼德拉都是本書讀者。 ▍內容簡介 毛澤

東,這位一度主宰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統治者,曾導致至少七千萬人在和平時期死亡,其真實面貌至今仍在雲遮霧罩中。以《鴻》聞名全球的傳記作家張戎,與丈夫喬・哈利戴歷時十二年,走遍天下,搜集了難以數計的中外文獻史料,採訪了各國元首、毛澤東親友、歷史見證人、共產黨領袖等數百人,經過嚴謹考證,兼以引人入勝的生動文筆,完成了這部舉世震驚的傳記巨作,在全球引起強烈反響,《時代》週刊稱之為「威力像原子彈」。 這是一部中國現代史波瀾壯闊的長篇畫卷。它展示了毛澤東戲劇性的一生,揭示了大量聞所未聞的事實:毛為什麼會加入共產黨;他怎樣坐上了中共第一把交椅;他怎樣一步步奪取中國;他又如何籌劃運作,意圖進軍世界。毛澤東跌宕

起伏的上升史,中共最高層的具體決策過程,共產主義於中國崛起的完整內幕,毛發動包括文革等各種政治運動的前前後後,都一一再現。使讀者對中國的一系列悲劇,如大躍進時期三千八百萬人餓死的根源,有「原來如此!」的感覺。作者不僅還原了一個活生生的毛,跟他有關的其他人物──斯大林、蔣介石、毛的副手劉少奇、周恩來、林彪、鄧小平等──也在作者筆下各具特性,栩栩如生。關於毛的私生活,妻子兒女,本書更披露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包括毛的妻子楊開慧關於毛的八篇書信等迄今仍嚴密封鎖的珍貴史料。書中收錄的六十五幅照片,許多來自各國檔案館,囊括了毛人生關鍵片刻。 本書奉行秉筆直書、言必有據的宗旨,基於史料,精於細節。 人們在新

世紀中,要回首真正的二十世紀中國歷史,這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必讀傳記。 ▍媒體評論 這本書的威力像原子彈!──《時代》週刊唐納德.莫里森(Donald Morrison),資深記者 建立在十多年細緻入微的採訪和對檔案資料的研究之上,這部宏偉的傳記系統地摧毀了毛澤東的神話賴以存在的全部支柱。它提供了大量的新的發現,再加上優美的文筆,這將使它成為全世界的人都愛讀的書。──《紐約時報》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前駐北京記者站站長,專欄作家 自從張戎的《鴻》書獲得輝煌成功之後,我們一直翹首以待她和夫婿合著的關於毛澤東的宏偉研究成果問世,這部書人們感到張戎重寫了中國現代史。等待是

值得的,果然不負眾望。這是一部具有爆炸性效應的著作。──《泰晤士報》彭定康(Chris Patten),前香港總督 令人嘆為觀止的細節與文獻。張戎夫婦所講述的故事,既令人毛骨悚然,又具有迷人的魔力。在現代政治傳記中,這一部最具震撼力,最令人愛不釋手,揭示了最多的不為人知的故事。鮮有書籍注定能改變歷史,但這部書將改變歷史。──《每日郵報》華爾頓(George Walden),英國資深外交官,中國問題專家 空前的成功。對專制暴政、殺人如麻、糜爛的私生活等,有著令人炫目的描述。對看似已有定論的歷史,進行了砲火密集的修正。研究成果如波瀾壯闊。這是第一本充滿真實細節的有關這個最大惡魔的政治傳記。──

《星期日泰晤士報》西蒙.西巴格.蒙塔菲瑞(Simon Sebag Montefiore),歷史學家 張戎與哈利戴的貢獻是巨大的,超越了先前出版的所有同類傳記。──《獨立報》梅兆贊 (Jonathan Mirsky),資深記者,中國問題專家 張戎與哈利戴以全新的視野,刻劃了毛澤東動盪人生的每一階段。這是一部了不起的驚人巨著。──《衛報》邁克爾.亞呼達(Michael Yahuda),倫敦經濟學院中國問題教授 這本書的資料來源,既豐富又廣泛,其中包括有重要價值的俄羅斯檔案。張戎與哈利戴揭開了蒙住許多西方人眼睛的有關毛澤東的迷霧,使他們不再無知。──《星期日電訊報》馬克斯.哈斯丁(Max Ha

stings),歷史學家,英國幾家主要報紙前主編 ▍延伸閱讀 ◎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

論轉化格的新途徑:神/魔性化——以三種報紙(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為考察對象

為了解決史達林遺體的問題,作者陳宣方 這樣論述:

修辭學中的轉化辭格,歷來以分為「人性化」及「物性化」二類為大宗,雖有學者提出不同看法,然以人、物為轉化辭格的主要途徑仍是主流觀點。本論文於眾學者的理論基礎上,進行轉化辭格新途徑:「神性化」與「魔性化」之研究,因「神」與「魔」無法涵蓋於「人」或「物」的範疇,故理當具有成為轉化辭格新類別的潛能。本論文以報紙標題為研究對象,選定《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及《中國時報》共三家報社,自2018年11月份始,迄2019年10月份,進行為期一年的觀察,對標題中運用「神性化」與「魔性化」手法者做歸納整理並逐一說明。除了以修辭學的角度分析語料表現外,亦納入心理學理論,探討「神/魔性化」之語言表現與人類行為的關

聯。最後分析當代「造神運動」與「妖魔化」等趨勢之思維,以及如何對「神/魔性化」產生影響及促進作用。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修訂版)

為了解決史達林遺體的問題,作者JungChang 這樣論述:

他是中國極力擁戴的神話,其真實面貌卻也最鮮為人知。 全面揭示毛澤東一生,理解中國現代史最重要的傳記巨著! 這本書的威力像原子彈!──《時代》週刊   《鴻》《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作者張戎與丈夫耗費12年寫成 震驚世界的代表作 中文版問世15週年全新修訂版 今天的中國,毛澤東的像仍然高掛在天安門城樓上,他的遺體停放在天安門廣場的中心。中共現任領導人自稱是毛的繼承者,竭力維持著毛的神話。真實的毛,依然鮮為人知。 ──摘自初版尾聲 (距離本書初版問世)⋯⋯十多年過去了,遺憾變得近乎絕望。名符其實的歷史研究已縮小到零,實事求是成了罪名,對毛稍有評說就要遭殃。 ──張戎,寫於修訂版問世

前夕   超越先前出版的同類著作  暢銷全球逾30種語文版本 布希、梅克爾、曼德拉都是本書讀者 歐美歷史學者、資深媒體工作者有口皆碑 長年高踞亞馬遜網路書店中國歷史類書籍排行榜    《紐約時報》《泰晤士報》《衛報》《每日郵報》 《星期日泰晤士報》《獨立報》《時代週刊》等 ★英美重量媒體一致讚譽★ ◎寫作12年、走訪11國逾30間檔案館、65幅照片揭露重大歷史場面! ◎採訪數百人!從毛身邊的親信宿敵,到各國元首、重要歷史見證人、史學家、中共黨史學者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林桶法         政大書城經理/李信賢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

學歷史教師/黃春木         作家、節目主持人/謝哲青         作家、出版人/顏擇雅         ──學者、作家、歷史教育工作者、書店人員口碑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本書特色 ◎以《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暢銷全球的傳記作家張戎,與丈夫哈利戴合著的重量巨作,當年甫問世即震驚世界,中文版出版十五年來,依舊高踞英美亞馬遜中國歷史傳記分類榜。 ◎張戎夫婦為寫作毛傳,窮十二年之精力,鉅細彌遺解開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作者走遍世界各地,訪問數百名

毛的親友、與毛共事、交往的中外知情人、見證者及各國政要,包括六名總統、六名總理、四名外交部長、十三名前共產黨領袖。這些人物中,有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國前總統福特、英國前首相奚斯、達賴喇嘛、史達林與赫魯雪夫的翻譯、張學良、蔣緯國、陳立夫等。更走訪各國超過三十個檔案館,取得許多聞所未聞的史料,並加以認真嚴謹的考證。 ◎本書問世後,僅於英國就創下半年銷售破60,000冊的佳績,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三十種語言版本,長期高踞各國暢銷榜。美國總統布希向到訪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推薦本書,「滾石樂隊」主唱米克・傑格、足球明星貝克漢、前南非總統曼德拉都是本書讀者。 ▍內容簡介 毛澤東,這位一度主宰世界四分

之一人口的統治者,曾導致至少七千萬人在和平時期死亡,其真實面貌至今仍在雲遮霧罩中。以《鴻》聞名全球的傳記作家張戎,與丈夫喬・哈利戴歷時十二年,走遍天下,搜集了難以數計的中外文獻史料,採訪了各國元首、毛澤東親友、歷史見證人、共產黨領袖等數百人,經過嚴謹考證,兼以引人入勝的生動文筆,完成了這部舉世震驚的傳記巨作,在全球引起強烈反響,《時代》週刊稱之為「威力像原子彈」。 這是一部中國現代史波瀾壯闊的長篇畫卷。它展示了毛澤東戲劇性的一生,揭示了大量聞所未聞的事實:毛為什麼會加入共產黨;他怎樣坐上了中共第一把交椅;他怎樣一步步奪取中國;他又如何籌劃運作,意圖進軍世界。毛澤東跌宕起伏的上升史,中共最高層

的具體決策過程,共產主義於中國崛起的完整內幕,毛發動包括文革等各種政治運動的前前後後,都一一再現。使讀者對中國的一系列悲劇,如大躍進時期三千八百萬人餓死的根源,有「原來如此!」的感覺。作者不僅還原了一個活生生的毛,跟他有關的其他人物──斯大林、蔣介石、毛的副手劉少奇、周恩來、林彪、鄧小平等──也在作者筆下各具特性,栩栩如生。關於毛的私生活,妻子兒女,本書更披露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包括毛的妻子楊開慧關於毛的八篇書信等迄今仍嚴密封鎖的珍貴史料。書中收錄的六十五幅照片,許多來自各國檔案館,囊括了毛人生關鍵片刻。 本書奉行秉筆直書、言必有據的宗旨,基於史料,精於細節。 人們在新世紀中,要回首真正的二十

世紀中國歷史,這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必讀傳記。 ▍媒體評論 這本書的威力像原子彈!──《時代》週刊唐納德.莫里森(Donald Morrison),資深記者 建立在十多年細緻入微的採訪和對檔案資料的研究之上,這部宏偉的傳記系統地摧毀了毛澤東的神話賴以存在的全部支柱。它提供了大量的新的發現,再加上優美的文筆,這將使它成為全世界的人都愛讀的書。──《紐約時報》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前駐北京記者站站長,專欄作家 自從張戎的《鴻》書獲得輝煌成功之後,我們一直翹首以待她和夫婿合著的關於毛澤東的宏偉研究成果問世,這部書人們感到張戎重寫了中國現代史。等待是值得的,果然不負眾望。這

是一部具有爆炸性效應的著作。──《泰晤士報》彭定康(Chris Patten),前香港總督 令人嘆為觀止的細節與文獻。張戎夫婦所講述的故事,既令人毛骨悚然,又具有迷人的魔力。在現代政治傳記中,這一部最具震撼力,最令人愛不釋手,揭示了最多的不為人知的故事。鮮有書籍注定能改變歷史,但這部書將改變歷史。──《每日郵報》華爾頓(George Walden),英國資深外交官,中國問題專家 空前的成功。對專制暴政、殺人如麻、糜爛的私生活等,有著令人炫目的描述。對看似已有定論的歷史,進行了砲火密集的修正。研究成果如波瀾壯闊。這是第一本充滿真實細節的有關這個最大惡魔的政治傳記。──《星期日泰晤士報》西蒙.

西巴格.蒙塔菲瑞(Simon Sebag Montefiore),歷史學家 張戎與哈利戴的貢獻是巨大的,超越了先前出版的所有同類傳記。──《獨立報》梅兆贊 (Jonathan Mirsky),資深記者,中國問題專家 張戎與哈利戴以全新的視野,刻劃了毛澤東動盪人生的每一階段。這是一部了不起的驚人巨著。──《衛報》邁克爾.亞呼達(Michael Yahuda),倫敦經濟學院中國問題教授 這本書的資料來源,既豐富又廣泛,其中包括有重要價值的俄羅斯檔案。張戎與哈利戴揭開了蒙住許多西方人眼睛的有關毛澤東的迷霧,使他們不再無知。──《星期日電訊報》馬克斯.哈斯丁(Max Hastings),歷史學家

,英國幾家主要報紙前主編 ▍延伸閱讀 ◎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  

從兩岸戰略思維的轉變論我國之「嚇阻」戰略

為了解決史達林遺體的問題,作者趙昌廷 這樣論述:

摘要   1996年中華民國舉行第十屆總統選舉,也是我國第一次實施「總統全民直選」活動期間,中共「文攻武嚇」的威脅一波波勒緊台灣人民的心弦。雖然政府一再宣稱我國已有萬全準備,但是惶惶不可終日的民情不僅見諸媒體、報端,更展現在囤積日常用品的行動上。 以「獨立號」、「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為首的兩支美國特遣艦隊,先後開抵台灣海峽南、北兩端,更彰顯了兩岸戰火一觸即發的危機。整樁事件的演變,有若馬奎茲的著作《預知死亡紀事》(Chronicle of A Death Foretold)般,衝突逐漸升高到似乎無法避免。   縱然,「危機」在總統大選結束後隨之煙消雲散,

其中的捭闔,亦如政府當局以往的行事風格般,仍是諱莫如深;然而當時的景況,卻值得我們深思、研究。西方俗語中有謂「捍衛民主」(Fight for Democracy)的說法,惟就兩岸的衝突而言,是否必須用「戰鬥」(Fight)的方式來解決?我國在政治上邁向「台灣獨立」的進程而言,事實上並非不可論述、甚至執行;然而操之過急,則結果孰難逆料。在這個「全球化」趨勢大開來的時代裡,疆界的區隔正快速消逝,一般人民對政府所要求的,只是社會正義的維持與公共設施的便利化;鼓動「民粹」去區隔族群以及統獨議題,對台灣未來實禍福難料。   手段與目的是必須相互配合的;「楚漢相爭」時,劉備以「吾寧鬥

智而不鬥力」終獲最後勝利。而就國共鬥爭的歷史觀之,除了中共於1948、49年對國軍發動的「總攻勢」、並獲得決定性的勝利外,戰爭往往代價高昂,卻非雙方角力真正的關鍵。因此,反思1996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機」前後,兩岸關係的尖銳化是何以致之?厥為當以慎思之事。尤其近期中共對台灣的許多舉措表面看來似乎沉潛,實則暗潮洶湧,這種發展趨向確切值得顧慮。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我國在反制中共的「文攻武嚇」所運用的嚇阻戰略方面,實無須僅是圍繞在「有效嚇阻」、「境外決戰」等等武力展示上。因此,本論文所要探討的「嚇阻戰略」將從國際、兩岸互動等方面著力;

並就作戰層面評析國軍在支持「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指導上,尚須致力及其可行的改進意見。不論以何種立場態度去定位台灣,最終還是要面對與中國研商處理「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議題。雖然就國際法的觀點而言,兩岸應同是中華民國的繼受者,屬「國家的分離」狀態。 但就國際政治的現實面而言,「台灣仍是中國領土之一部份」,卻是普世認同的事實。 台灣獨立的呼聲,雖然是中國最為敏感的禁忌,在李登輝主政的十二年裡,卻愈發展成為台灣政治生活的一部份。然而,既使「統、獨」議題如何被激化,台灣的主政者卻仍必須面對下列的事實: (一)國際現實環境只承認「一個中國」,尤指北京的中國。

(二)中國從來不否認以武力迫使台灣就範。 (三)統獨議題尚未顯示出某一方佔有絕對多數的支持,並合理說服另一方表示同意。 (四)「台灣獨立」的另一困境是金門、馬祖等諸離島的未來將如何解決? (五)目前美國仍然具有處理「台灣問題」的關鍵地位;「台灣獨立」就現階段而言,並不符合其國家利益。   兩岸的互動就目前情況,以及可預見的未來觀之,台灣仍亟需美國為後盾,以嚇阻中共「以戰逼和」之威脅。中共則需美國對台灣擁有巨大影響力之下,驅迫台灣重回「一中」原則。而美國仍將扮演兩岸衝突的緩衝者;在國家利益的考量下,希

冀兩岸能在和平的前提中處理主權之爭,時間問題則非主要的考量。 就上述的背景概念中,本文將探討以下的問題: (一)美、台關係究竟屬於「依附」性質?還是「聯盟」性質?而台灣當如何應用這種關係以「嚇阻」中共的武力恫嚇? (二)美、中關係是「戰略夥伴關係」?亦或「戰略競爭者」?在「台灣問題」上,美、中會不會短兵相接? (三)就兩岸關係持續外弛內張的狀況下,在「有形」、「無形」戰力整備方面國軍支持「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指導方針能力如何? (四)若兩岸不可避免的爆發戰爭以解決「統獨」議題時,中共

犯台與國軍應戰能力如何?戰爭的局面是任其發展?還是適度終止戰爭? 基於前列所示之問題,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演變,則必須回溯到國共鬥爭,中共在「逐鹿中原」上獲得最後勝利,而美國試圖與之建立外交關係受挫;雙方稍後在韓國戰場上武力交鋒,使美國視中共為真正的敵人,並且藉由重新支持老蔣總統,形成「台灣問題」起始。   而在所謂的「三次台海危機」中, 美國均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1996年「飛彈危機」期間,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是我國可以有驚無險渡過這次兩岸間的「準戰爭」狀態的重要支柱。當時的國軍各級部隊是否做好戰備整備,目前仍不得而知;倒是美國唯恐兩岸的衝突形勢升

高,即刻派遣兩支特遣艦隊分駐台灣海峽南北,以防台海不意爆發戰爭。因此,美國在兩岸間的地位與角色有其不容輕忽的重要性。   中共將如何去衡量與處理「台灣問題」,則必須從國共鬥爭經驗,以及其處理滿清政府所遺留下來疆域糾紛,甚至於其對外用兵方式中去研判其可能依循的模式。根據國共戰爭的經驗顯示,中共並不會立即實施所謂的「真面目」戰鬥,而是從控制「戰爭面」著手;直到形成「戰略包圍」的情勢後,方以「最小的代價,獲致最大的戰果」。東北的「遼西會戰」很可以說明這種「加乘」效果。另外,就其對外用兵方式,則可以用「先制奇襲」、「見好就收」來形容之;「中印邊界戰爭」、「珍寶島事件」、「懲越戰爭」

,均可以窺見這種操作模式。   近年來中共「軍事現代化」努力的成果也是不容忽視的;雖然就美國的觀點而言,其武器裝備仍然落後先進國家20、30年,但是這種「科技」取向的評估畢竟僅是參考之一部,並無法有效描述出中共整體戰力表現問題。而且當代許多戰事中,劣勢挑戰優勢亦不乏其例;美國介入「越戰」、以及蘇聯入侵阿富汗,最後均造成這兩大超強的鎩羽而黯然撤軍。1993年中共發表了「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四戰戰法」書籍後可以了解到,「人民解放軍」正逐漸從傳統的「人民戰爭」思想,過渡到其將如何因應未來戰爭形勢的努力。另外,中共軍隊「作戰意志」之傳統也是值得重視的要素。總之,以上的探討均有助於理

解中共是否在「台灣問題」上,敢於挑戰美國、並給予台灣何種程度的武力制壓。   在對我國「嚇阻戰略」的自我評估上,除了從有限的公開論述、文件中,取得一些訊息外,並無意引用官方之內部資料,尤其是軍方對其限閱文件仍然維持嚴格的保密等級。主要係依據實務經驗中所覺察到的問題,去印證理論上的可行性,或者提供可以改善的建議。就目前台灣所面臨的情勢而論,可能非僅缺乏可資依循的理論、方策;甚且連近程規劃也看似紊亂。美國近年來不斷拉高層級的對我國政府處理「統獨」議題的批評,可以覺察到其對兩岸關係態度的轉變。而陳水扁總統在公開場合倡言「境外決戰」,則彰顯出軍方對本身如何因應中共的武力挑釁缺乏對策

。就專業立場而論,這些罅隙均無需文件即可證明。   雖然我國之軍事戰略指導自80年代即已從「反攻大陸」逐漸調整為「確保復興基地」;《民國八十一年國防報告書》更將「戰略守勢」形諸於文字。然而,國軍思維的調整卻是緩慢的;這可以從武器裝備採購上稍見端倪。另外,國軍在作戰與戰術概念轉變的研討方面,相較於美國、中共也是態度相當保守;這也可以從國軍大型演習的記者會簡報、以及「青年日報」新聞稿中看到許多新詞,但是有關的討論卻非常稀少可見一斑。就以本文所探討的「有效嚇阻」乙辭而論,如此重大的戰略指導方針,僅在《國防報告書》、《國軍軍事思想》的官方文件中,看到字句近似的敘述外;而國軍公開發行

的刊物或者學界能夠獲得的相關論述,不但少見,也多偏重於「科技」取向的討論。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證明了清朝辛苦運作數十年的「船堅砲利」政策,是空洞且無謂的浪費,實可為借鏡。因此,本文在評述上項事務後,也將提出個別意見以具建設性。 縱言之,本文將從國際層面論述美、中、台三邊關係,次從區域穩定層面以及未來發展探討兩岸和、戰問題。最後則從作戰層面考量中共犯台能力與我國支應「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能力與作為。   依據美、中、台三邊互動關係的現象顯示,本文將採用「現實政治」(Realpolitik)為研討主軸,並輔以「安全研究」、「國際衝突」

及「軍事戰略」思維來探究「戰爭與和平」。就美、中、台三邊的制衡關係而論,則以「現實主義」的觀點,從「權力平衡」、「國家利益」方面著眼。再則,以「歷史研究途徑」及「文獻分析法」,探討台海間數十年的武裝衝突與冷戰情勢演變進程,以及中共自1949年以來對外用兵模式。如是經由前述的演繹、及歸納分析後,評述我國「嚇阻戰略」必須的認知,以及支持「有效嚇阻」應有的努力。   基於前述的鋪陳,本文章節的區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則引述並探討相關的理論文獻;除了緣引國際政治理論上有關「安全」的研究外,並針對理論與實務方面探討「嚇阻戰略」的問題。另外,以「軍事戰略」概念的探討,說明作戰目

標與手段的選擇。第三章首以對國共戰爭之「遼西會戰」一例,管窺國共個別在戰略指導以及作戰決策上的差異經驗,分析敵我優劣,藉以提示中共目標選擇與我國必須革除的歷史遺毒,如是方不致重蹈覆轍。次則從國共分隔兩岸後,數十年個別的國防政策與建軍備戰的發展趨向,提示中共威脅實質所在,以及我國目前努力與不足之處。最後,則以中共建政後對外用兵之歷史,以及其處理「三次台海危機」的作為,試圖獲得中共對台用兵的能力與可循模式。第四章為本文之重點,即承接前述理論舖陳與歷史文獻的分析,探討我國就國際層面-美、中、台三邊關係,區域層面-兩岸和、戰選擇問題,探討國家階層的「嚇阻戰略」。其次就作戰層面論述國軍支應「有效嚇阻,防

衛固守」的能力與整備問題;並提出對其興替之意見。第五章結論除了對前述各章概念作一整理外,亦將本文所示之重點與興替意見在作最後之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