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儀稿介紹貴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司儀稿介紹貴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旺台寫的 蕉王吳振瑞 和梁崇偉的 公商務活動專案與禮賓工作實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500件婚禮司儀稿2023年8月更新 - Srh33也說明: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恭請諸位貴賓踏著紅地毯登上典禮臺—— 迎賓曲起貴賓3 、司儀稿的撰擬: 根據確定的程序儀節,開始撰寫「開場白」、「注意事項」、「賓客介紹」、「程序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鏡文學 和博客思所出版 。

最後網站司儀稿範例- 司仪主持词大全婚礼纪則補充:司儀稿 範例; 会议主持稿的写法知乎专栏. 司儀稿範例 司儀在介紹致詞者出場時宜精簡不佔用流程時間,更不可干預他的講題除非致詞者要求作簡短的主題介紹,介紹主席或貴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司儀稿介紹貴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蕉王吳振瑞

為了解決司儀稿介紹貴賓的問題,作者李旺台 這樣論述:

  榮獲 2018 年第四屆台灣歷史小說獎   那幾年,錢是香蕉的形狀    染滿樹汁的襯衫是好額人的衣裝   那是他締造的黃金時代,也是黃金囚禁了他的時代——   台灣首位農村之神   以水牛的堅毅打造盛世的傳奇故事   日治時期,高雄中學畢業的吳振瑞原是可以保送到台北讀大學的優等生,卻因父親「作詩不如作田」「家用長子」兩句話而留在家鄉務農。隨後,在父親的介紹下,吳振瑞進入了「香蕉試驗所」,學習關於香蕉的種種知識。   戰後,他以香蕉試驗所的經歷成為青果合作社的監事、隨後當選理事。幾年間為蕉農爭取產銷出口的「五五制」,更讓台灣香蕉以超過八成的市占率獨霸日本,在那個年代,香蕉與相關產業

都富了起來。   水牛般的堅持性格讓他帶領南台灣農村起飛,卻也將他帶進了監牢。當政壇流傳著「皇后」和「太子」兩派內鬥的耳語時,吳振瑞以自身專業不斷拒絕李國鼎欲促成的律頓公司合作案,意外成為政治風暴下的犧牲品。媒體不斷抹黑,把曾經的「蕉王」打成自我圖利的「蕉蟲」,更遭大規模搜索、羅織罪名入獄。   「報紙寫的要倒反過來看」,農民都是這樣講「剝蕉案」的——吳振瑞出獄返鄉那天,地方鄉親蜂擁迎接,仍然將他當作恩人看待。然而,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台蕉和水牛的光輝歲月已然流逝,當吳振瑞牽著「馬沙」在田裡緬懷式的「做行」時,耕耘機也已開進了這個時代。 本書特色   ★榮獲二○一八年第四屆台灣歷史小說

獎   ★從日治時代到中國國民黨時代,台灣農村從發展、富庶到沒落的縮影   ★六○年代「剝蕉案」、「金碗金盤案」主角真人田調、真事改編,詳細記載戰後企業家面臨政權交替的辛酸與勤奮史 名人推薦   詩人 李敏勇      專序推薦   屏東縣縣長       潘孟安   國立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 余昭玟   前衛出版社主編     鄭清鴻 推薦   作者簡介     李旺台   資深媒體人,作家,一九七○、八○、九○「政論雜誌」風行的那個年代,是南台灣最活躍的一枝筆。近年勤於創作長篇小說,已發表《獨角人王國》(二○一五年,春暉出版)、《播磨丸》(二○一六年,圓神出版)、《馬賽這一家》(

二○一八年,鏡文學連載)。   曾獲第六屆懷恩文學獎、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第四屆台灣歷史小說獎、二○一七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獎入圍。   推薦序 隱藏的歷史、冤曲的台灣、黑暗的政治——序李旺台《蕉王吳振瑞》 ◎李敏勇 自序 蕉園小子寫了一本蕉王大傳 本書常用福佬台語詞彙   序幕 第一部 日本仔時代 第二部 島嶼的痛 第三部 中國國民黨時代   推薦序 隱藏的歷史、冤曲的台灣、黑暗的政治——序李旺台《蕉王吳振瑞》 李敏勇   吳振瑞是我熟悉的人物。從高雄旗山出生,在屏東的小學、初中,到高雄的高中,一九六〇年代正是我懂事之時。髙屏地區的香蕉出口日本,蕉農的經濟傳

奇被傳頌,香蕉大王吳振瑞更是傳奇中的傳奇。越戰在遠方,只一些美國軍人來台度假,在高雄港區街頭的酒吧街——七賢三路,異國的放蕩況味或說美國情調,襯托在鹽埕埔的大溝頂、賊仔市,形成某種舶來意味。髙中生的我們看《文星》雜誌,但彭明敏和兩位台大學生的〈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事件,並不那麼被一般人關切。戰後台灣,像是從二二八事件的夢魘走過來,在美援、經濟成長的社會情境,走向另一個時代。香蕉經濟在高屛除了致富的農村傳奇,也引發一些紙醉金迷的鄉野景況,像是郷土小説的情節——而吳振瑞無疑是焦點中的焦點。   流亡來台的國民黨中國蔣氏政權,拜韓戰之賜,已在冷戰時期鞏固了統治權力,更在越戰的共同防禦條約連帶中,形成

反共體制,確保了政權的穩定。五〇年代的白色恐怖,似已在穩定的政權暫時住。但蔣氏體制的蔣介石、宋美䶖、蔣經國,形成三角構造,後蔣介石的權力角力在宋美齡、蔣經國之間拉扯,或明或暗的鬥爭從來不斷。一九六四年的彭明敏事件壓制了,以䆁放特許權籠絡台灣新興資本家,形成附庸財圑,成為蔣氏政權的新統治手段。香蕉出口日本的暢旺形勢是台灣農業經濟的某種榮景,但背後的政治學錯綜複雜。   吳振瑞以香蕉合作社理事主席主導出口日本,既是台灣與日本的國際貿易,也在地方的政治權力、更在中央政治權力的體系,捲入政治經濟學的糾葛。吳振瑞的蕉王傳奇、金碗事件,本質上就是蔣氏政權、宋美齢與蔣經國權力鬥爭現象引發的效應。吳振瑞的故

事,突顯二二八事件、五〇年代白色恐怖之後,蔣氏政權黨國體制的內部權力鬥爭。這樣的鬥爭,阻礙了台灣香蕉出口日本的經濟榮景,蕉農受損自不待言。在香蕉產業一直無法再現奇蹟的現在,回顧已消失的時代傳奇,吳振瑞故事的歷史書寫在經過半世紀之後,出現在一些書册。   小說的歷史的書寫比一般歷史書寫,更引人興味。歷史小說將歷史虛構化,以小說的形式,更具大眾文化條件。歷史被失 憶化的台灣,認同的形成必須經由記憶的恢復。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的台灣歷史小說獎興辦,具有這樣的旨意。李旺台以《播磨丸》這本終戰時台灣人日本兵從中國返台的故事,在首奬從缺時,與另一人作品,同獲佳作。《蕉王吳振瑞》也是李旺台在歴史小說奬、首獎出

缺的佳作,在決選會議獲得許多佳評。   李旺台是我同世代,一樣成長於高屏,並是我短暫新聞記者工作的同僚。他的在地閲歴,熟悉吳振瑞,他也在一九六〇年代,親身體會香蕉出口的蕉王傳奇。新聞工作的歷練,蘊藏在腦海、交織著經濟與政治、穿插蔣氏黨國體制權力鬥爭的台灣人悲情歴史,在他的作家之路、以歷史小說呈現,有其特具的條件。歷史小說既有歷史、也有小説,新聞之眼和文學之心必須兼備。李旺台透過吳振瑞的人生經歷和香蕉出口貿易,以及蔣氏政權統治台灣政治控制、權力鬥爭,彰顯活生生的台灣人被殖民的戰後史。      李旺台說他以自傳體寫成這本小說。他的孩童時代正是家中種植香蕉,父親也是吳振瑞以理事主席領導青果合作

社、社?的代表,經歷香蕉而改善經濟的記憶,讓這本小說的作者性帶有特殊的感情。以一九七三年,在台北成立屛東同郷會的一幕,揭開吳振瑞經歷牢獄之災的世態炎涼、穿插擡面地方人士的形色,小說的裝置以日本時代、島嶼的痛、中國國民黨時代,以他記者身分與同鄉旅行團在日本東京陋巷見到吳振瑞之面的引子,再回敍自己成長時期所見,所思,具有台灣人水牛精神的吳振瑞行止,意氣風發的時代、落難經驗、流亡遁世形影,交織蔣氏政權權力鬥爭禍及台灣精英的戰後台灣政治、經濟、文化的社會像。戰前被日本殖民,戰後國民黨中國殖民,特殊歷史構造下台灣人的歷史隱含各種故事,正是台灣歷史小說源源不絶的傷痕之土。台灣人的歷史意識,或要因此而覺醒、

而深化。   從《播磨丸》而《蕉王吳振瑞》,李旺台的歴史小說家之路,逐漸印拓出形跡。 自序 蕉園小子寫了一本蕉王大傳   那時我只有十三、四歲,正在讀初一還是初二,家裡突然變成「香蕉家庭」。父親把兩大塊水稻田改種香蕉;還不夠,另外又去找地契作;這樣還不夠,還當起「香蕉單集散處」。蕉農把香蕉運交到合作社的集貨場,磅秤之後拿到的是一紙香蕉單,一個半月後才能領到錢,村內有急需用錢的農友,可以持單到我家先兌現。村民也可以先來我家借貸一筆錢,拿去向散農收購香蕉,割交後持香蕉單來依價折現還款。   那其實就是小農村裏簡易的「蕉農銀行」,只是我不想使用那麼堂皇的名詞。   我們家的小孩放學回家,

尤其是在週末假日,常被父親指派去這裏那裏的蕉園鋤草,那時還沒有除草機和除草劑,農夫與雜草對抗的工具,就是一把鋤頭,外加一支鐮刀。烈日當下要鋤,下午雷雨過後也不敢休息。學校要月考或期末考什麼的,全都沒有比照顧好香蕉園更重要。   真正做過農就會相信,草長的速度比人工鋤草要快很多。南台灣溫潤多濕,我家蕉園面積又大,因而,我的青少年光蔭很多是花在蕉園與草為伍又與草為敵,一些實際與不實際的幼時夢想,也多在一鋤一鏟中升起又幻滅。   香蕉使我家富裕起來。父親那些年渾身的幹勁和臉上的興奮,至今猶歷歷在目。我也受到鼓舞。一個禮拜有兩天或三天,在半夜三點多會被父親叫醒,跟他去蕉園。父親摸黑將香蕉樹上的香蕉

一串串割下,由母親和我負責用扁擔將它們一串串挑出蕉園。扁擔一頭吊掛一串,走在狹窄的田埂上,還要跨越一座小橋,才能挑到馬路邊,輕放在預先鋪好的棉被上。我一趟一趟的擔挑,通常要挑到天色微曉,再挑到天光大亮,然後快步回家,草草吃早餐,匆匆趕赴學校,那時我上學經常被記遲到,多是這個原因。   我曾向父親抱怨,為何總是要半夜爬起來幹活;他回答說,集貨場人車洶湧,大排長龍,不搶早不行。   那個年代,農家子弟都視幫忙家務為天經地義,沒人叫苦,也不知道應該訴苦。我一個蕉園小子,後來漸漸知道,原來那些年我是處在一個從未有過的「香蕉盛世」;高雄青果運銷合作社每一期都用很好的價格收繳香蕉,愈多愈好;也從長輩口

中知道一個名叫吳振瑞的理事主席。我父親後來出馬競選合作社社員代表,連選連任多屆,以作為吳主席的下屬為榮。   那時台灣農村尚未脫貧,是吳振瑞讓幾十萬蕉農先富了起來。   吳振瑞當然不會知道,在他創造的「香蕉盛世」中,有我這個小小的參與者。   在完稿那一刻,我起身在書房漫步,心裏想著,寫好這本書,對我青少年時期在香蕉園裏的那些歲月,算是有交待了。   長大後我在報社工作,有一個好機緣,在東京鬧區一條弄巷裏的小旅館內,見到吳振瑞本人,做了一次長時間的訪談,一老一少斷斷續續談了兩夜三天。那時他已年邁,想像中一位香蕉大王應有的樣貌和風華不見,只有在談起香蕉時,才精神上臉,健談起來。我把自己在

農村底層的「香蕉經驗」告訴他,他也詳述他的一生榮辱給我聽。我的經歷只是一小條香蕉,他的是長長的一大串。   因而,本書所述各節,泰半是既存在腦中,現成的,真實的。   這是一本傳記體小說,在真實的情節中,也虛構了一些人事物。虛構是為了能更真切地刻劃書中幾位要角以及他們所身處的那個時代,使那段歷史更好地被書寫,更容易被記住。   有時我會感到自己很幸運。我生長的那個時代,是日本列車己經離去,火車隆隆隆餘音餘緒猶在,而中國列車已然抵達,正在忙著下車卸貨。我的腦袋裏裝著一座月台,月台上本來就會有許多悲歡離合,而吳振瑞他們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我這一代人走過從貧窮到富裕,從刻苦到逸樂的全程

,以前刻鋼板印刷滿手油墨,現在一根指頭瞬間複製傳輸;以前戒嚴森嚴朝會三呼萬歲,現在民主自由眾聲喧嘩。不是每一個世代都能完整閱歷這些變遷,有這些經歷是幸運,它們幫我順利記錄下本土精英在面對外來統治權貴時,那些刻進骨頭噴出血淚的生命故事。   本書為了還原故事發生時地的語言情境,在處理人物對話時,使用了許多福佬台語,但未必選用標準的台語文,有時刻意寫成半台半中,或只取其音,以方便不能使用福佬台語的人閱讀。   最後,在成書之際,要感謝幾位朋友:蘇天珍先生,他是一位老農夫,我稱呼他「牛博士」,是寫作本書時,經常請教的對象;林純美小姐,一九八九年為吳振瑞平反的推手之一,她為本書提供了若干珍貴資料;

黃旭初先生,他著述的﹁金蕉傳奇﹂是經常查閱的書籍;林翠儀小姐,現為自由時報駐日特派員,我在書中須要用日文表達時,總是找她;余昭玟小姐,屏東大學中文系主任,在出版前審閱此書,提出寶貴意見。還要感謝﹁鏡文學﹂編輯和我太太李錦珠,他們仔細校閱本書,不時指出疏漏之處。 李旺台 二○一九年二月 寫於屏東 一九七三年八月底,颱風剛剛來過,風尾還在輕輕搖擺的上午,一名年輕記者步入台北火車站前的王凱大飯店,逕上三樓。大廳裏的活動已經開始,最重要的來賓台北市長張豐緒正在講話,一會兒低頭讀稿,一會兒抬頭看看台下賓客。他的國語不標準,也不流利,那記者已經習慣他的演說風格。幸好他很快結束致詞,坐回台上右側

貴賓席,一朵胸花在他西裝右上方無風自動。 那記者站在舞台左前側,招待人員請他入座,他微笑站著不動,認真凝望台上台下賓客的眾生相。 這是台北市屏東同鄉會的成立大會。籌備小組成員之一的蔡秀雄是那位記者的好友,上前寒喧:「嘿!阿誠仔,你今仔日慢來哦!」 「歹勢!歹勢!不過,大會剛剛開始,張市長的致詞稿,我已經有啦。」 兩人只聊了兩句,台上司儀開始介紹創會發起人。「第一位,宋丙堂先生,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高材生,現在華江女中任教。」 「其次,徐傍興博士,我們屏東的外科名醫,徐外科醫院院長。」(註一) 「戴炎輝先生,我們屏東的才子,現任司法院副院長。」 「劉兼善先生,省府委員、考試院顧問。」 「吳文華先生,

從竹田來的實業家,萬家香醬園的董事長。」 司儀每介紹一人,被介紹者即起立,或點個頭或鞠躬,接受會眾的鼓掌。 唱名繼續。接著介紹「林菊瑛女士,中興大學副教授」「林成子先生,實踐家專教授」,接下來,當司儀喊完「蔡西坤先生,我們屏東來的大律師」時,阿誠記者瞄見蔡秀雄與舞台邊一名男子對看一眼,輕輕點個頭,之後,唱名的麥克風突然沒有聲音,只有站在舞台旁邊和坐在第一排的人才聽得見,阿誠記者隱約聽到的介紹詞是:「吳振瑞先生,屏東頭前溪人,前高雄青果合作社理事主席。」因為幾乎全場沒聽到司儀的聲音,阿誠記者沒有看到一個名叫吳振瑞的人起立致意,全場也沒響起掌聲。 唱完吳振瑞的名字,麥克風像人深呼吸後閉氣幾秒鐘又吐

氣說話,全場清楚地聽到:「鍾德鈞先生,高等法院庭長」「蔡潔生先生,樂馬大飯店董事長」。(註二)

公商務活動專案與禮賓工作實務

為了解決司儀稿介紹貴賓的問題,作者梁崇偉 這樣論述:

  ◆ 現代職場「禮賓工作」無所不在!  本書告訴您形象塑造與管理、正確儀態、賓客接待、  禮賓工作人員面面觀,以及公商活動中禮賓排序的藝術!   ◆ 你也可以是辦活動的高手、禮儀工作的達人!  本書討論與分享所有公商務場合中常見的活動專案,  包括:會議及簡報、活動企畫的撰擬、舉辦典禮、宴會與記者會  等等,是現代職場人士的加分強項,更是公關、交際、秘書、幕  僚與禮賓工作等從業人員的必修學分! 作者簡介: 梁崇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從事國際禮儀工作與禮賓實務17年資歷,曾獲邀大學院校系所、社團及政府訓練機關講授國際禮儀、公商務禮儀以及禮賓實務演講課程,曾出版「公商務

禮儀─原理與實務」一書。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寫在前面的一些話4 壹、前言與導論 18一、現代禮賓工作的定義 21二、現代禮賓工作的精神與原則 21三、禮賓工作的範圍與對象 24四、禮賓工作的內容 25五、禮賓工作的重要性 26六、活動專案管理的意義與重要性 28七、公商務場合中常見的活動專案 31八、公關行銷的時代:活動就是將「活力」轉為「動力」 32 貳、禮賓人員形象塑造與管理 34一、行業形象塑造的多樣性 35二、禮賓人員的形象塑造 37三、 禮賓人員的靜態禮儀 39(一)儀容裝扮 391、男性人員 392、女性人員 40(二)服裝穿著 41

四 、禮賓工作從業人員的信念與工作認知 46(一)禮賓工作人員的「人格特質」與「學養知能」 46(二)「團隊精神」代替「個人主義」 51(三)「整體性」「一致性」與「紀律性」 52(四)禮賓人員的角色定位  52 參、禮賓接待工作人員的基本工作儀態 54一、培養正確儀態的觀念 55二、 基本練習 57(一)並腿練習  57(二)靠牆練習  58(三)頂書練習  59三、站姿 60(一)頭部動作  61(二)上身姿態  62(三)手部動作  62(四)腿部姿態 64四、靜態迎賓動作 65(一)立姿:等候時姿態  651、雙手前握式(男女通用) 652、單手後背式(男性專用) 653、雙手後背式(

男性專用) 66(二)賓客蒞臨時動作  671、雙手直立式(即立正姿勢,男女通用)672、鞠躬(男女通用) 673、握手禮(男女通用) 68(三)引導姿式  691、曲臂式(女性人員專用) 692、雙手曲臂式(男女通用) 703、直臂式(男女通用) 704、雙臂開展式(單人迎接) 71五、走動引導  72(一)帶位引導  721、神情與體態 722、引導賓客適當的位置與距離 72(二)上下樓梯與進出電梯引導  73(三)貴賓報到處接待儀態與工作實務  73(四) 禮賓工作人員姿態禁忌  74 肆、禮賓工作人員面面觀 76一、 禮賓工作人員的種類 77二、禮賓工作人員的定位 781、禮儀工作金字

塔 792、禮賓工作光譜 80三、一般接待事務人員 811、引導入座的禮儀實務 852、賓客到訪時正確的應對進退  853、奉茶禮儀  854、送客禮儀 86四、禮儀小姐 87五、參觀導覽人員  89六、活動司儀 931、司儀的工作項目  942、司儀工作的三項要求 953、司儀的種類 954、司儀搭配的型式  965、司儀工作的「角色」與「定位」 976、「司儀」與「主持人」有什麼不同?  997、「司儀」的人格特質與養成條件  998、談「司儀」的工作項目與重點 1019、 談「司儀」工作的誤區與禁忌 11210、司儀工作經驗與心法 119七、活動專案經理人 124 伍、活動專案的組織與管

理 128一、活動企劃書的撰擬 129二、活動組織的建立 138三、時間與工作進程管控 139四、現場工作的管控與活動流程管理 144 陸、各種場合禮賓排序與位次的藝術 146一、什麼是禮賓排序? 147二、禮賓次序的重要性 148三、國際間對於「禮賓次序」原則的確立 152四、安排禮賓次序與位置的基本原則 153五、「會議」座位安排 168六、「餐宴」座位安排 171七、「大會舞台」座次安排 184八、「會見」座位安排 185九、「照相合影」位次安排 186十、有關國際掛旗的次序禮儀安排 187(一)「右」為尊原則  188(二)「中」為尊原則  188(三)「高」為尊原則  190(四)「

前」為尊原則  190(五)有關於所謂「讓人不讓旗」的慣例與原則 190(六)有關桌上立旗的「定位」與「原則」191(七)國際外交掛旗禮儀的軼聞趣事  1921、法國禮賓官真糊塗  1922、美國禮賓官也糊塗  1933、國際間旗幟懸掛與擺放,都一定是「讓人不讓旗」嗎? 194十一、禮賓排序與座次安排:是靈活運用的「藝術」,不是一成不變的「技術」 196 柒 、各項活動專案的辦理 199一、會議專案 200(一)「會議形式」的種類 200(二) 什麼是「國際會議」?  202(三) 策劃與執行會議專案的組織工作  204(四) 辦理會議的工作心法  217二、簡報專案  218(一)先確定5個

W 219(二)前置作業:簡報檔案的組織與編寫  2221、「發想」與寫下內容節點:運用「魚骨圖」與「心智圖」的工具 2222、編寫的材料 2273、編寫的佈局 2294、編寫的方法與技巧 232(三)預演練習 234(四)現場的發表:簡報的技巧與表現 236(五)「簡報技巧」在其他公眾口語表達的延伸運用 244三、拜訪與會談工作安排 246(一) 什麼是「拜訪」? 246(二) 迎接的禮儀 250(三) 會客室座位安排禮儀與攝影位次安排禮儀  251(四) 安排會見前的秘書作業 251(五) 會見、會談進行中的禮儀要點提醒  251(六) 拜訪與會見之後的禮儀 252四、宴會籌辦 252(一

) 宴會種類:國宴、正式宴會與便宴 252(二) 招待會 254(三) 工作餐會 255( 四) 餐宴專案實務的「前」、「中」、「後」 2561、 宴前的準備工作 2572、宴會進行中的工作 2623、宴會結束之後 263(五) 其他辦理「餐宴專案」工作的重要提醒 264(六) 對於辦理「餐宴專案」的進階補充 2641、餐桌擺設實務 2652、談談「飲食禁忌」與相關處理 2723、談中式宴會菜色的安排原則 2784、談菜名設計原則與案例 2825、談菜名的英文翻譯原則、經驗與技巧 288五、公商典禮活動專案 298(一) 什麼是「公商務典禮」? 2981、開幕剪綵 2982、職位交接典禮 29

93、落成典禮 2994、物品(動產)交接儀式 2995、動土(開工)典禮 2996、簽約儀式 300(二) 公商務典禮專案的籌辦重點 3001、籌備階段 3002、典禮現場程序儀節 301六、新聞發表會與記者招待會 302(一)決定活動辦理的5個W 303(二)事前文稿準備 304(三)為記者準備「新聞資料袋」 305(四)事前設備儀器準備 305(五)事前場地與影音設備檢查 306(六)媒體追蹤與提醒 306(七)誰來主持記者會? 306(八)確定記者會調性與表達態度  306(九)回答記者問題的關鍵技巧 307(十)記者會後相關事項的追蹤與效益評估 307七、方寸間的禮儀實務:「由小見大

」~談公商務活動專案中的「座位卡」308(一)方寸之間學問大 308(二) 「座位卡」製作原則與實務 309 捌、外賓接待實務 313一、接待時一定用得到的基本問候外語 314二、國際稱謂禮儀 316(一)一般的稱呼 316(二)三種「終身稱謂」 316(三)談英文尊稱(Prefix) 316三、國際餽贈禮儀 318(一)送什麼給國外賓客? 318(二)不要送什麼給國外賓客? 319(三)國際商務餽贈的「名片禮儀」 320四、「中外大不同」VS「兩岸有差異」 321 玖、禮賓工作人員的修練與心法 325一、禮賓工作人員的「放」與「收」 326二、禮賓工作人員的「苦」與「樂」 329三、禮賓工作

人員的性別「成見」與「迷思」 332四、培育禮賓人才的搖籃:談大學校園裡的「親善大使」 334五、國際間有關禮儀事務與禮賓工作的發展趨勢 340六、對機關企業禮賓公關部門建置資訊作業系統的建議 343 ◎參考書目 347 寫在前面的一些話   個人從事國際禮儀與禮賓事務工作已將近17年,除了累積實務經驗之外,對禮儀與禮賓的相關課題與知識,也一直保持著研究的熱情。而在「公商務禮儀-原理與實務」專書出版問世之後,獲得許多讀者的鼓勵、提問與迴響,而這也是個人有信心繼續寫作這本專書的動機。在現代的公務與商業職場上,如果將「禮儀知識」實際應用在工作中,便成為廣義的「禮賓」工作,更是一種除了專業之外的必

備涵養,除了公關人員、秘書、幕僚等等工作必須具有「禮賓」知識與能力,一般職場上的上班族,也需要修煉「商務禮儀」與「禮賓工作」的素養,因為對於「人際關係」的往來處理,以及「辦活動」的能力,在當今的職場上,成為了一項增加競爭力的成功關鍵。   有感於現今在國內出版市場上,對於「活動籌辦」與「禮賓工作」相關的書籍相當欠缺,而相關的禮儀事務工作已逐漸受到各界重視,甚至人才的培育也已經從大學校園中植根,歷史也將近十年;因此,基於對「禮儀學」與「禮賓工作」的研究,以及結合多年實務經驗與心得,希望能夠有系統的將禮賓工作的各種面向一一介紹給讀者,不管是作為企業界人力訓練的教程,或者是對於大學院校中的學科教學,

以及相關學習性與服務性社團學生的學習材料,也是本書寫作與編輯的目的之一。   本書各個章節的主要內容,主要是針對公商務禮賓活動中相關的專業工作人員,討論儀態的養成、具備的禮儀學識,以及相關工作要點與分享技巧,再加上商務場合中常見的活動專案,包括活動企畫書的撰擬、賓客接待、會議及簡報、舉辦典禮、宴會與記者會等等,並且討論禮賓排序的原則與藝術,最後分享在禮賓工作上的心得與體驗。對一般的讀者來說,多加熟悉後在職場生涯上可以有「加分」的效果;而對於公關、交際、秘書、禮賓等從業人員來說,本書的各個章節與字裡行間的每個細節,可都是必修的課程,必須多加充實、反覆練習並且不斷培養寶貴的經驗。   這本書既然稱

為實務,就不敢放入太多的學理與理論,而儘量以實務心得作為分享並且舉出實例。當然,基本的原理還是不可缺少的,畢竟還是要有些根本的依據,但是編寫的方式則希望用簡單易懂、擷取關鍵重點的方式來加以條列整理,至少讓讀者們再次查閱時,能夠迅速的找到要點的所在。   回想在寫作編稿期間,遭逢父喪之慟,哀傷中有一段時間久久無法繼續撰稿的工作,所幸在各方人士的慰勉與鼓勵之下,書稿章節才能一一完成,其中也得到許多朋友對本書內容的幫助,使得資料與細節能更為正確翔實。例如,在司儀稿中英文範例部份,獲得國家級的口譯專家陳珮馨小姐的熱心斧正,既榮幸也深表感謝!之後,再歷過經許多次的核稿、修改與定稿後,終於付梓出版!謹以本

書出版的成果獻給敬愛的父親。   最後,承蒙社會各界賢達與讀者對於個人前作「公商務禮儀-原理與實務」的指教與愛護,以及許多大學院校同學們的支持,而這本「公商務活動專案與禮賓工作實務」,更期盼能將「禮儀學」的知能,實際運用在各位讀者的工作之中。也特別感謝數年來邀約作者個人前往演講授課的政府機關、學校團體與公司企業,當我看到聽眾或學員們專注聽講的眼神,還有熱誠的發問以及想法的分享,我想,這就是給我最大的鼓舞與動力的來源!   在禮儀工作的路途上,期勉大家一齊來努力! 作者 梁崇偉 於臺北21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