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台神盾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打造不沉神盾艦】建立精準打擊嚇阻中國犯台國防院 - 鏡週刊也說明:【打造不沉神盾艦】建立精準打擊嚇阻中國犯台國防院:台灣應做不沉神盾艦. 文|曾盈瑜 攝影|林煒凱. Mirror Media.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李大維所指導 李鎮宇的 我國對美軍購決策之研究(1992-2008) (2013),提出售台神盾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關係法、軍購、新古典現實主義、層次分析、外交決策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施正權所指導 孫弘鑫的 1950年以後台灣的國防觀點:從文化戰略到戰略文化的觀點分析 (2002),提出因為有 台灣、國防觀點、文化戰略、戰略文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售台神盾艦的解答。

最後網站美售日神盾艦、44枚公羊二型戰術飛彈附上維修保養、技術支援則補充:美國國務院在當地時間4日批准向日本出售武器,內容有「神盾級軍艦(AEGIS Class Destroyer)」及相關設備的軍用產品、「公羊二型戰術飛彈(RAM Block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售台神盾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對美軍購決策之研究(1992-2008)

為了解決售台神盾艦的問題,作者李鎮宇 這樣論述:

美國與我國軍事關係,始於韓戰期間為免共產主義擴散至台灣海峽所進行的軍事、經濟援助,在1970年代因應美國亞太地區政策調整由無償性援助漸轉為對外軍事銷售的方式提供援助,依據美國1976年的「武器輸出管制法」(Arms Export Control Act, AECA)規定,美國國內武器製造商所產製的武器裝備,可經由「對外軍售」(Foreign Military Sale, FMS)「直接商售」(Direct Commercial Sale, DCS)二種管道外銷。而自1979年美國與我國斷交後,依據其國內法《台灣關係法》出售我國防禦性武器,延續至今。 本研究透過比較並分析李登輝政

府(1992-2000)以及陳水扁政府(2000-2008)執政期間,除體系因素(中國軍事威脅、國際政治局勢)外,國內因素(包括決策者個人特質、國內政治制度、權力關係、政治文化、不同部門互動)對我國對美軍購決策之影響與其程度為何;並嘗試比較行政權立法權皆由同一政黨所掌握的多數政府及行政權立法權分屬不同政黨的少數政府(2000-2008)軍購決策之形成有何差異;第二,作為軍售提供者的美國亦為影響我國決策的另一重要因素,美國與我國政權輪替的時間相近,民主黨籍柯林頓政府(1993-2001),以及共和黨籍小布希政府(2001-2009)各自對台海問題與軍售議題的看法與作法也是另一個切入角度。

研究方法上採文獻分析、參考回憶錄及決策參與者訪談對軍購清單提出、軍購預算通過兩部分進行分析與比較。本研究發現在軍購清單方面,兩位總統時期我國軍購清單皆產自國防部內部,依據專業軍事人員針對國家整體戰略需求,並與美國軍方進行溝通、評估而決定,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擁有決策主導權,其透過軍事會談向總統報告情況,而總統亦尊重其專業判斷;軍購預算是否通過則受國內政治因素所影響。總而言之,兩時期整體軍購決策皆較符合外交決策模式中的政府政治模式(Governmental Politics Model)。

1950年以後台灣的國防觀點:從文化戰略到戰略文化的觀點分析

為了解決售台神盾艦的問題,作者孫弘鑫 這樣論述:

從1950年國民黨政府遷台以來,台灣經歷了不同國防觀點的轉變。然而各個時期國防觀點的提出或轉變,並不單純是軍事戰略指導所產生的。因此要探究這些國防觀點的差異和演變,必須更深入地探討其思想上差異的源頭。這個源頭除了各個時期不同政府戰略社群的戰略文化外,還包含了各該政府的文化戰略。因此,本論文探討不同政府時期,從「文化戰略」到「戰略文化」,對「國防觀點」的影響過程,並且分析各項外在環境因素對此一影響過程的作用和影響。同時比較不同政府的「戰略文化」對「文化戰略」回饋性影響。最後,分析當前情勢,並嘗試提出適合當前局勢的文化戰略與國防觀點。 本論文發現,從「文化戰略」到「戰略文化」

,對「國防觀點」的影響過程可以說明各個時期國防觀點的產出都和同時期的文化戰略與戰略文化有直接關係。前一個時期的「戰略文化」的確會影響後時期的「戰略文化」,這點獲得證明。後一個時期的文化戰略內容如果不夠充實,無法深化入自身的戰略文化時,前一個時期的戰略文化將持續影響後時期的戰略文化,並且產出和前時期戰略文化有關聯的國防觀點。同時,戰略環境對於「文化戰略」到「戰略文化」,對「國防觀點」的影響過程會產生影響。最後,除了美國和中共的因素外,國際與區域戰略環境較少對從「文化戰略」到「戰略文化」,對「國防觀點」影響過程產生作用。 關於台灣未來國防觀點的展望,本論文認為探尋一個符合台灣地

理環境和各種現狀的國防觀點是台灣人民應該追求的目標。不過,建立「全民國防」的觀念是政府的當務之急,也是全國人民應有的體認。因此,推行「全民國防」的運動是當前建設國防安全的最重要事項之一。至於台灣未來文化戰略的展望,本論文建議,未來的政府應該致力建構的是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建構「台澎金馬化」的文化戰略,使台灣人民能夠有效形塑「複數認同」或者「多重認同」,使「中國認同」和「台澎金馬認同」如同歐洲人民對於歐洲共同體、國家、地方的三種認同,不互相排斥或零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