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同義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唯美同義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HoshiShinichi寫的 器子小姐(「極短篇小說之神」星新一最膾炙人口的跨世紀傳奇名作・繁體中文譯本首度問世) 和億瑞設計的 CorelDRAW X7中文版從入門到精通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啪啪三國2 疾風雲- 2023也說明:... 手機網游,疾風三國電腦版游戲採用360度自由視角,生動的人物、唯美的場景均可 ... 怎麼說,疾風三國的近義詞,疾風三國的反義詞,疾風三國的同義詞,跟疾風三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竺家寧所指導 陳佩妍的 許渾《丁卯集》七律詞彙風格研究 (2010),提出唯美同義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語言風格、許渾、數詞、色彩詞、水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何淑貞所指導 黃明誠的 才性情感與玄心--論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與發展 (2003),提出因為有 魏晉藝術、魏晉美學、比較美學、才性、藝術精神、玄學、玄風、玄心的重點而找出了 唯美同義詞的解答。

最後網站耽美- 维基词典,自由的多语言词典則補充:詞源编辑. 原是日語為翻譯“aestheticism”而創的新詞(與漢語唯美主義相等),而在1970年代日本BL漫畫,引伸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兩名男性之间的恋爱感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唯美同義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器子小姐(「極短篇小說之神」星新一最膾炙人口的跨世紀傳奇名作・繁體中文譯本首度問世)

為了解決唯美同義詞的問題,作者HoshiShinichi 這樣論述:

不到2,000字、銷售超過2,550,000冊的跨世紀傳奇極短篇 「極短篇小說之神」星新一自選50篇最強名作集 繁體中文版首度出版 作品收錄於日美韓台等多國教科書、讀者不分男女老少、跨世代國民作家 翻譯超過20國語言  跨越文化隔閡的現代《伊索寓言》 風行逾半世紀  數度改編為魅惑人心的影劇作品 楊照|專文導讀  吳季倫|譯者序   ★〈器子小姐〉──一部傳奇極短篇★ 1958年──發表於同人誌《宇宙塵》引發讀者迴響,數月後再次刊載於商業雜誌《寶石》推理雜誌。 1961年──以《人造美人》之名,與其他三十部精湛極短篇由新潮社首度出版成書。 1962年──以《人造美人》與入圍日本推理作家

協會獎。 1963年──翻譯為英文版刊登於美國科幻雜誌《奇科幻小說雜誌》(The Magazine of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 1965年──手塚治虫的漫畫《W3》出現與「器子」同名一角。 1971年──重新以《器子小姐》之名,由作家自選一共五十部極短篇再次出版。首刷達三萬冊。 2008年──日本NHK電視台改編為「星新一極短篇」真人動畫電視劇,獲獎無數。 2022年──日本NHK電視台改編為真人電視劇「星新一不思議不思議短篇劇場」。由水原希子飾演「器子小姐」一角。   ★作家自述──最強五十部短篇自選★  星新一如此說: 「本書的另一項特色,就是

在挑選作品時特意考量了多樣性。 有些具有推理性質,有些帶有科幻風格, 甚至呈現出不同的奇幻氛圍、寓言情感乃至於童話色彩。 這些都是我有興趣的寫作領域。或許不妨說, 正是這一本書將我──一個名叫星新一的古怪作家──形塑為極短篇的完成體。」 ★誰是星新一?──十張稿紙創造一個獨特宇宙★ ◎素有「極短篇小說之神」、「日本科幻小說先驅者」的星新一,畢生擅長極短篇,累積超過千部名作,作品廣為流傳,翻譯為超過二十國語言。 ◎作品堅持使用老少咸宜的常用漢字,排除指涉特定時代的設定與性愛或凶殺的情節,創造獨具透明感、超越時空的世界觀。他的小說平均僅使用十張四百字稿紙的篇幅,便能打造獨樹一格的宇宙,突破各年

齡層、跨越性別國籍等藩籬,深獲廣大讀者喜愛。由於簡練雋永的特質,又有「小說中的俳句」之讚譽。 ◎作品具有濃厚寓言特質,星新一也自稱自己的作品為「現代《伊索寓言》」,觀點理性透視事物本質,評論家淺羽通明曾認為其作品具備「無論什麼時代都通用的、對普遍人性的批評」。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在作品中用同名角色向他致敬,《日本沉沒》作者小松左京對他甘拜下風,《盜夢偵探》原著小說作者筒井康隆自稱永遠對他感到驚奇,晚年的谷崎潤一郎對他的作品愛不釋手,評論家大森望更稱他的名作〈器子小姐〉為「日本最重要的一部極短篇」,甚至啟發了人工智慧的發明。 ◎他的極短篇小說多次改編為電視劇、真人動畫、漫畫、落語,其中包含浦

澤直樹的漫畫作品,及日本最受歡迎長壽系列電視劇《世界奇妙物語》、《週刊故事樂園》。 ◎全部著作銷售至少超過三千萬冊,將近七百部作品均翻譯為外文,流傳於全世界。 ◎收錄於日本小學課本,常駐學校、師長、圖書館推薦給國中小學生的必讀書單。 ◎日本經濟新聞社以其名設立「星新一文學獎」鼓勵有志於短篇與科幻寫作的後進。 ▶▶▶〈器子小姐〉──日本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極短篇 人聲鼎沸的酒吧中,器子小姐憑著姣好容貌吸引許多酒客夜夜上門。誰也不知道她是酒吧老闆精心打造的機器人,只為她千杯不醉的姿態與冷若冰霜的應對而瘋狂。 「妳傷心嗎?」「我傷心。」 「妳是騙我的吧?」「我是騙你的。」 「世上再沒有和妳一樣絕情的

人了!」「世上再沒有和我一樣絕情的人了。」 那一夜,沒人知道這樣一段對話令所有人身陷危機…… ▶▶▶〈喂──出來呀──〉──刊登於英語教科書廣受歐美讀者喜愛 突然出現的大洞令村民震驚不已,既無法測量深度,也探勘不到洞中有什麼東西,想要填平它卻怎麼也填不滿。這個無用的大洞該如何產生功能呢?人們開始將想丟棄的物品傾倒入洞──待銷毀的機密文件、街頭無名屍、核廢料……這個神祕的洞穴就這樣無言地接納人們想要排除的一切事物。結局深富警世意味,彷彿為消費主義當道的今世敲醒一記警鐘。 ▶▶▶〈我是殺手唷〉──最常獲改編為電視劇的一篇 面對著自稱是殺手,卻又不是來取自己性命的陌生女子,男人百思不得其解。這位

「殺手」打包票可以除掉他的眼中釘,手法絕對自然不啟人疑竇,事後付款,而且──絕對能夠成功。男人雖然心生懷疑,卻也忍不住想起一位仇敵,打算與魔鬼交易……簡練清淡的筆觸、日常平凡的故事背景,使結局衝擊力倍增。 最初寫下〈器子小姐〉的星新一,自己也不曾預料從此將立足於文壇,從企業家之子搖身變為職業作家,而這部作品會在日後獲得「日本最重要的一部極短篇」之美譽。〈器子小姐〉初次發表後不久,即獲江戶川亂步邀約轉載於其主編雜誌,此後數十年內幾度與其他作品集結成書,不僅為經典長銷書,更多次改編為教人驚異的影劇作品。   除代表作〈器子小姐〉外,本書一共收錄星新一自選五十篇極短篇代表作,從直批消費主義的〈喂─

─出來呀──〉、主角遭陌生人買凶追殺的「當代怪談」〈包圍〉、故事直至最後一行才猛烈翻轉的〈溽暑〉,到曾經入圍直木賞的〈生活維護部〉、〈綁架〉,五十部作品跨越科幻、推理、幻想、怪談等文類藩籬,皆力透紙背,直視人心本質。星新一雖被尊稱為「日本科幻作家之先驅」,其實最喜歡自稱「寓言作家」,從其意味深長的精巧寓言中,讀者可以一窺人類存在之荒誕本質,挖掘現實世界的各種矛盾。星新一「永不過時」的小說世界永遠圍繞著一個哲學核心──存在必然就是一種自我扞格,荒謬即是現實世界的同義詞。 「篇幅長度類近於掌中小說,星新一卻有著和川端康成完全不同的寫作來歷與關懷。首先,他所受的文學影響,主要來自戰後的美國,尤其

是美國一度當令流行的科幻小說,相對和日本傳統文學,甚至和日本戰前的「私小說」、「自然主義」、「浪漫主義」等等都沒有直接的干涉。說星新一代表了戰後刻意脫離傳統,擁抱當下,同時肯定美國文化的價值,甚至積極看向未來的態度,應不為過。」──楊照 「星新一所鍾愛的極短篇小說文體,不僅是他個人的寫作風格,實際上亦映照出其成書於一九七○年代日本消費社會的面向。隨著大眾消費時代的來臨,順應潮流的各種商品開發製造成為日本社會一股銳不可當的趨勢。受薪族群人數暴增,通勤時間愈加冗長,在那個掌上型遊戲機還沒有進入大眾視野、輕巧的行動電話也尚未面世的時代,攜帶方便的口袋書正是消遣調劑的最佳文化商品。書冊的小而美進一步

延伸至文體的小而美,於是篇幅簡潔的極短篇小說,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搭乘電車時排遣枯燥煩悶的首選讀物。」──吳季倫 ▶▶▶麥田日文經典書系:「幡」 致所有反抗者們、新世紀的旗手、舊世代的守望者—— 你們揭起時代的巨幡,我們見證文學在歷史上劃下的血痕。 「日本近代文學由此開端。從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到一九八○年左右,這條浩浩蕩蕩的文學大河,呈現了清楚的獨特風景。在這裡,文學的創作與文學的理念,或者更普遍地說,理論與作品,有著密不可分的交纏。幾乎每一部重要的作品,背後都有深刻的思想或主張;幾乎每一位重要的作家,都覺得有責任整理、提供獨特的創作道理。在這裡,作者的自我意識高度發達,無論在理論或作品

上,他們都一方面認真尋索自我在世界中的位置,另一方面認真提供他們從這自我位置上所瞻見的世界圖象。 每個作者、甚至是每部作品,於是都像是高高舉起了鮮明的旗幟,在風中招搖擺盪。這一張張自信炫示的旗幟,構成了日本近代文學最迷人的景象。 針對日本近代文學的個性,我們提出了相應的閱讀計畫。依循三個標準,精選出納入書系中的作品:第一,作品具備當下閱讀的趣味與相關性;第二,作品背後反映了特殊的心理與社會風貌;第三,作品帶有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思想、理論代表性。也就是,書系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樹建一竿可以清楚辨認的心理與社會旗幟,讓讀者在閱讀中不只可以藉此逐漸鋪畫出日本文學的歷史地圖,也能夠藉此定位自己人生中的

個體與集體方向。」──楊照(「幡」書系總策畫) 幡,是宣示的標幟,也是反抗時揮舞的大旗。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仍需懂得如何革命。   日本文學並非總是唯美幻象, 有一群人,他們以血肉書寫世間諸相, 以文字在殺戮中抱擁。 森鷗外於一百年前大膽提示的人權議題; 夏目漱石探究人性自私的「自利主義」; 金子光晴揭示日本民族的「絕望性」; 壺井榮刻畫童稚之眼投射的殘酷現實; 川端康成細膩書寫戰後不完美家庭的愛與孤寂。   觀看百年來身處動盪時局的文豪, 推翻舊世界規則,觸發文學與歷史的百年革命。   ▶▶▶「幡」書系出版書目〔全書系均收錄:日本文壇大事紀‧作家年表〕 川端康成《東京人》:諾貝爾文學

獎得主‧川端康成畢生唯一長篇巨作 森鷗外《山椒大夫》:與夏目漱石齊名日本文學雙璧‧森鷗外超越時代的警世之作 壺井榮《二十四隻瞳》:九度改編影視‧以十二個孩子的眼睛所見,記錄戰爭殘酷的反戰經典 金子光晴《絕望的精神史》:大正反骨詩人‧金子光晴尖銳剖析日本人的「絕望」原罪 夏目漱石《明暗》: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揭露人類私心的未竟遺作 高村光太郎《智惠子抄》:日本現代詩歌史上最暢銷的作品.作家松浦彌太郎讚譽.全新中譯本 宮本百合子《伸子》:日本戰後抵抗文學先鋒‧宮本百合子宣揚女性解放的超越時代之作 野坂昭如《螢火蟲之墓》:一個少年最沉痛的懺悔錄‧焦土黑市派作家野坂昭如半自傳作品 尾崎紅葉《金色夜叉

》:三島由紀夫讚譽劃時代之作‧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國民小說」 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一部動搖國家尊嚴的事件級小說‧半藤一利譽為「夢幻名作」之人性墮落寫真 林芙美子《浮雲》:備受川端康成推崇的女流文學第一人‧林芙美子放浪人生最終長篇巨獻 井伏鱒二《黑雨》:太宰治文學啟蒙恩師井伏鱒二至高傑作・原爆書寫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殘酷手記・繁體中文譯本首度問世 星新一《器子小姐》:「極短篇小說之神」星新一最膾炙人口的跨世紀傳奇名作・繁體中文譯本首度問世 幸田露伴《五重塔》(即將推出)  

唯美同義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賦音樂 #FUMUSIC #王詩安 #DianaWang #一步成詩 #明天 #徠卡味


賦音樂 X 王詩安 X 徠卡味
作曲Composed by :Diana Wang 王詩安, Derrick Sepnio, Fergus Chow, Khalil Fong 方大同
作詞Lyrics by :C君


🎵 最新主打『徠卡味』:https://dianawang.lnk.to/Leica
🎵 全專輯數位發行:https://dianawang.lnk.to/poem



賦音樂、王詩安、徠卡味
「徠卡味」在攝影愛好者心中就是百年不敗的經典同義詞,也被廣泛運用到生活上去形容各種有品味、有美感的美好事物。當詩安將攝影領域的概念轉化成音符,談的是種更換鏡頭濾鏡便能轉換心境去面對各種人事物的生活態度,即使是同一個被拍攝對象,從不同角度、距離與聚焦點、快門時間去捕捉畫面,再包括到後製沖印成像的方式,都能產生不同的美感。有了品味,眼光便懂得捕捉事物最美的樣貌,心情都能跟著美麗起來。除了共同作曲,方大同還親自為這首歌擔任 MV 導演、並由詩安動手剪接,前往雲南大理取景拍攝,力求將畫面中的光影色調與音樂詞曲意境達成最完整平衡的呈現。

Director: Khalil Fong 方大同
Editor/colorist: Diana Wang 王詩安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Nathan Wong
Focus Puller: Chiu Law
Camera Assistant: Dion Chou
Gaffer: The Sun
Makeup/hair: 王俊凱
Crew: Fu Music Team



短短的焦距 看眼前人
淺淺景深 親一吻
慢慢的快門 留住時針 一秒 一分 huh

(Woo) 生活有點難度
(不) 如換個新角度
把痛苦 變焦到遠處
變模糊

生活 帶點徠卡味
怎麼 都不會乏味

天灰灰點點雨水讓底片都浪費
實在沒 甚麼好讚美

等天黑黑夜幕低垂稍微再看一回
有機會 看到最 唯美 心的花蕊

今天的心情陰陰沉沉
好好利用白平衡
用對的色溫 趕走煩悶 改變 氣氛

(Woo) 生活有點難度
(不) 如換個新角度
把幸福 主體的構圖
看清楚

生活 帶點徠卡味
怎麼 都不會乏味

天灰灰點點雨水讓底片都浪費
實在沒 甚麼好讚美

等天黑黑夜幕低垂稍微再看一回
有機會 看到最 唯美 心的花蕊

聽聞 鏡頭是從來都不沈悶
也可能沈悶的只是人
想這一生 色彩繽紛
快來按下快門


生活 帶點徠卡味
怎麼 都不會乏味

天灰灰點點雨水讓底片都浪費
實在沒 甚麼好讚美

等天黑黑夜幕低垂稍微再看一回
有機會 看到最 唯美 心的花蕊



Produced by Khalil Fong@JTW, Derrick Sepnio@JTW and Fergus Chow@JTW
Arranged by Derrick Sepnio@JTW and Fergus Chow@JTW
Recorded at Fu Music Studio by Derrick Sepnio and Jeff Li
All Instruments by Derrick Sepnio and Fergus Chow
Additional Programming by Khalil Fong
Vocal Arrangements by Diana Wang and Fergus Chow
All digital editing by Khalil Fong, Derrick Sepnio and Jeff Li
Mixed by Richard Furch 



Diana Wang王詩安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ianaWangOfficia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ianawangofficial/
微博:http://tw.weibo.com/dianawangshia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_dianawang



賦音樂Fu Music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umusicasi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fumusicasia/
微博:https://www.weibo.com/fumusicas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fumusicasia

許渾《丁卯集》七律詞彙風格研究

為了解決唯美同義詞的問題,作者陳佩妍 這樣論述:

許渾作品於歷代評價,有兩極化的意見。其詩歌有明顯的個人風格表現,如:詩聯多重用、講求對偶聲律、工於拗字……等。許渾的詩歌作品於歷代詩選裡被選入亦頗多,可見於歷朝歷代被重視的狀況。本論文主要以許渾作品《丁卯集》裡的211首七律詩作,於辭彙方面的「數詞」、「色彩詞」、「與水有關的字」作為三大分析方向,以條列許渾詩歌的詞彙風格。 於「數詞」部分,許渾七律「巧用一字豐富詩境」、「數詞多置於句首」、「一和千的數詞結對出現頻繁」;於「色彩詞」部分,則「多用青色系的色彩詞」、「常以色彩詞安排偶對」、「好用色彩詞借對修辭」;於「水字」部分,有「與水相關的字固定結對出現」、「與水相關的字水多置於

句首」、「以與水相關的字表現小家碧玉的個人詩風」等風格。 且綜合而言,許渾七律往往集中運用數詞、色彩詞、水字於一首詩裡,而提昇了整體辭彙表現的密度。

CorelDRAW X7中文版從入門到精通

為了解決唯美同義詞的問題,作者億瑞設計 這樣論述:

詳細介紹了CorelDRAWX7的基礎知識和使用技巧,主要內容包括CorelDRAWX7基礎、文件的基本操作、常用的繪圖工具、對象的高級編輯、對象的管理、填充與輪廓線、特殊效果的使用、文本、表格的制作、位圖的編輯處理和濾鏡的應用等知識,最后5個章節通過20個平面設計的綜合案例分別介紹CorelDRAWX7在招貼海報、創意廣告、畫冊書籍、產品包裝和企業VI設計中的應用。在介紹過程中均穿插技巧提示和答疑解惑等內容,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知識點,使這些案例成為讀者在以后實際學習工作中的提前「練兵」。 1.1 進入CorelDRAW的世界1.1.1CorelDRAW簡介1.1.2Cor

elDRAW的應用范圍1.2 CorelDRAW X7的安裝與卸載1.2.1CorelDRAWX7的安裝1.2.2CorelDRAWX7的卸載1.3 熟悉CorelDRAW 的工作界面1.3.1標題欄1.3.2菜單欄1.3.3標准工具欄1.3.4屬性欄1.3.5工具箱1.3.6繪圖區1.3.7泊塢窗1.3.8調色板1.3.9狀態欄1.4 圖形與色彩的基礎知識1.4.1認識矢量圖與位圖1.4.2什麼是分辨率技術拓展:「分辨率」的相關知識1.4.3圖像的顏色模式第2章文件的基本操作2.1 打開與新建文件技術拓展:認識「歡迎屏幕」2.1.1打開文檔2.1.2打開最近用過的文檔2.1.3新建文檔2.1

.4從模板新建文檔2.2保存、輸出與關閉文件2.2.1使用「保存」命令2.2.2使用「另存為」命令2.2.3另存為模板2.2.4發布至PDF2.2.5關閉文件2.2.6退出軟件2.3導入與導出文件2.3.1導入文件實例練習——使用導入命令制作度假區海報2.3.2導出文件實例練習——使用「導入」與「導出」命令制作兒童相冊2.3.3導出到Office技術拓展:Microsoft Office類型設置詳解2.4撤銷與重做2.4.1撤銷操作技術拓展:撤銷的設置2.4.2重做2.4.3重復2.5頁面的基本操作2.5.1在屬性欄中快速更改頁面2.5.2頁面設置2.5.3插入頁面2.5.4再制頁面2.5.5

重命名頁面2.5.6刪除頁面2.5.7轉到頁面2.5.8頁面背景設置2.5.9布局設置2.5.10使用標簽樣式2.6 視圖及文檔顯示方式2.6.1對象的顯示模式2.6.2預覽模式2.6.3使用縮放工具2.6.4使用平移工具2.6.5使用「視圖管理器」顯示對象2.6.6新建窗口2.6.7更改多個文檔的排列方式2.6.8工作區顯示設置2.7工作區設置2.8輔助功能的使用2.8.1標尺2.8.2網格2.8.3輔助線2.8.4自動貼齊對象2.9創建與使用標准條形碼實例練習——制作條形碼2.10網絡發布2.10.1導出到網頁詳解2.10.2導出HTML2.11打印輸出2.11.1印前技術2.11.2打印

設置2.11.3打印預覽2.11.4收集用於輸出的信息綜合實例——嘗試文件操作的基本流程第3章常用的繪圖工具3.1 繪制直線及曲線3.1.1手繪工具3.1.22點線工具理論實踐——使用2點線工具繪制直線理論實踐——使用2點線工具繪制垂直線理論實踐——使用2點線工具繪制切線3.1.3貝塞爾工具理論實踐——使用貝塞爾工具繪制直線理論實踐——使用貝塞爾工具繪制曲線實例練習——繪制卡通兔子3.1.4鋼筆工具3.1.5B樣條工具3.1.6使用折線工具技術拓展:折線工具的平滑效果3.1.73點曲線工具3.1.8智能繪圖工具實例練習——繪制卡通海星招貼3.2使用藝術筆工具3.2.1「預設模式」藝術筆3.2.

2「筆刷模式」藝術筆3.2.3「噴塗模式」藝術筆技術拓展:拆分藝術筆群組3.2.4「書法模式」藝術筆3.2.5「壓力模式」藝術筆實例練習——使用藝術筆工具為卡通畫增色3.3 繪制幾何圖形3.3.1繪制矩形理論實踐——矩形工具的應用理論實踐——繪制圓角矩形理論實踐——3點矩形工具的應用實例練習——使用矩形制作LOGO3.3.2繪制圓形理論實踐——橢圓形工具的應用實例練習——使用多種繪圖工具制作APP圖標理論實踐——繪制餅形和弧形實例練習——使用圓形制作吃豆人理論實踐——3點橢圓形工具的應用3.3.3繪制多邊形3.3.4繪制星形和復雜星形理論實踐——繪制星形理論實踐——繪制復雜星形實例練習——使用

星形繪制花朵3.3.5繪制圖紙3.3.6繪制螺紋理論實踐——對稱式螺紋理論實踐——對數式螺紋3.3.7基本形狀工具3.3.8箭頭形狀工具3.3.9流程圖形狀工具3.3.10標題形狀工具3.3.11標注形狀工具3.4形狀編輯工具3.4.1將圖形轉換為曲線3.4.2形狀工具理論實踐——使用形狀工具選擇節點技術拓展:「選取范圍模式」詳解理論實踐——在曲線上添加或刪除節點理論實踐——改變節點位置理論實踐——節點類型的轉換理論實踐——連接和斷開節點理論實踐——閉合曲線理論實踐——延展與縮放節點理論實踐——旋轉和傾斜節點理論實踐——對齊節點3.4.3平滑工具3.4.4塗抹工具實例練習——使用形狀工具與塗抹

工具制作多彩網頁3.4.6排斥工具3.4.7吸引工具3.4.8沾染工具3.4.9粗糙筆刷3.4.10自由變換工具技術拓展:自由變換工具的屬性欄理論實踐——自由旋轉理論實踐——自由角度反射理論實踐——自由縮放理論實踐——自由傾斜3.5 裁切工具 3.5.1裁剪工具3.5.2刻刀工具3.5.3橡皮擦工具理論實踐——使用橡皮擦工具擦除線條理論實踐——使用橡皮擦工具擦除形體理論實踐——使用橡皮擦工具擦除位圖3.5.4虛擬段刪除工具答疑解惑——什麼是虛擬線段3.6 度量工具3.6.1平行度量工具3.6.2水平或垂直度量工具3.6.3角度量工具3.6.4線段度量工具3.6.53點標注工具3.7 連接器工具

3.7.1直線連接器工具3.7.2直角連接器工具3.7.3直角圓形連接器工具3.7.4編輯錨點工具綜合實例——卡通風格兒童教育傳單第4章對象的高級編輯4.1選擇對象4.2.1剪切對象4.2.2復制對象4.2.3粘貼對象4.2.4選擇性粘貼4.2.5再制對象4.2.6克隆對象4.2.7復制對象屬性4.2.8使用「步長和重復」命令復制出多個對象4.3清除對象4.4變換對象4.4.1移動對象理論實踐——通過控制點移動理論實踐——通過泊塢窗精確移動對象4.4.2旋轉對象理論實踐——通過控制點旋轉理論實踐——通過泊塢窗精確旋轉對象4.4.3縮放對象理論實踐——使用選擇工具縮放理論實踐——使用「縮放和鏡像

」泊塢窗縮放4.4.4鏡像對象 理論實踐——使用選擇工具進行鏡像理論實踐——使用泊塢窗進行鏡像4.4.5指定對象的尺寸4.4.6傾斜對象4.4.7清除變換4.5透視效果實例練習——使用透視功能制作可愛的宣傳頁4.6 調整對象造型4.6.1使用對象的「造型」功能4.6.2焊接對象實例練習——使用焊接功能制作創意字體海報4.6.3修剪對象4.6.4相交對象4.6.5簡化對象4.6.6移除后面/前面對象4.6.7獲取對象「邊界」實例練習——使用裁剪工具制作多彩星形海報4.7使用圖框精確剪裁4.7.1將對象放置在圖文框中4.7.2提取內容4.7.3編輯內容4.7.4鎖定圖框精確剪裁的內容綜合實例——圖

框精確剪裁制作房地產廣告第5章對象的管理5.1 對象的對齊與分布5.1.1對齊對象5.1.2分布對象實例練習——制作輸入法皮膚5.2 調整對象順序5.3 群組與取消群組5.3.1群組對象5.3.2取消群組5.3.3取消全部群組5.4 合並與拆分5.4.1 合並多個對象5.4.2拆分對象5.5 鎖定與解除鎖定5.5.1鎖定對象5.5.2解除鎖定對象5.5.3解除鎖定全部對象5.6使用圖層控制對象5.6.1隱藏和顯示圖層5.6.2新建圖層5.6.3新建主圖層5.6.4刪除圖層5.6.5在圖層中添加對象5.6.6在圖層間移動/復制對象綜合實例——制作會員卡綜合實例——甜美風格連衣裙款式圖設計第6章填

充與輪廓線6.1對象的填充6.1.1均勻填充理論實踐——使用調色板進行均勻填充理論實踐——去除填充色理論實踐——編輯填充效果理論實踐——使用「交互式填充工具」進行顏色設置..實例練習——制作訂餐卡6.1.2漸變填充理論實踐——使用漸變控制桿編輯漸變 理論實踐——使用「編輯填充」對話框編輯漸變理論實踐——使用填充挑選器填充漸變實例練習——使用漸變填充制作字母標志6.1.3向量圖樣填充6.1.4位圖圖樣填充6.1.5雙色圖樣填充6.1.6底紋填充6.1.7PostScript填充6.2使用滴管工具填充6.2.1顏色滴管工具6.2.2屬性滴管工具實例練習——使用滴管工具制作華麗播放器6.3網狀填充工

具6.4智能填充工具6.5編輯對象輪廓線6.5.1改變輪廓線的顏色理論實踐——使用泊塢窗改變輪廓線的顏色理論實踐——使用調色板改變輪廓線的顏色6.5.2改變輪廓線的寬度6.5.3改變輪廓線的樣式6.5.4清除輪廓線6.5.5將輪廓轉換為圖形對象實例練習——設置輪廓屬性制作宣傳海報6.6 編輯與應用圖形樣式實例練習——現代風格海報6.7顏色樣式6.7.1創建顏色樣式6.7.2創建顏色和諧6.7.3編輯顏色樣式及顏色和諧6.7.4應用顏色樣式6.7.5刪除顏色樣式綜合實例——時尚宣傳海報第7章特殊效果的使用7.1 調和效果7.1.1創建調和效果7.1.2編輯調和對象7.1.3沿路徑調和7.1.4復

制調和屬性實例練習——使用調和功能制作夢幻線條7.1.5拆分調和對象7.1.6清除調和效果7.1.7保存調和效果實例練習——使用調和功能制作明信片7.2 輪廓圖效果7.2.1創建輪廓圖7.2.2編輯輪廓圖效果理論實踐——設置輪廓圖的輪廓色理論實踐——設置輪廓圖的填充色7.2.3分離與清除輪廓圖理論實踐——分離輪廓圖理論實踐——清除輪廓圖7.3 變形效果7.3.1應用不同的變形效果技術拓展:「推拉」變形參數詳解技術拓展:「拉鏈」變形參數詳解技術拓展:「扭曲」變形參數詳解7.3.2清除變形效果實例練習——使用變形工具制作旋轉的背景7.4 陰影效果7.4.1創建陰影效果7.4.2在屬性欄中設置陰影效

果理論實踐——應用預設陰影效果理論實踐——陰影形態的調整理論實踐——陰影顏色的設置7.4.3分離陰影7.4.4清除陰影效果實例練習——使用陰影工具制作網頁廣告7.5 封套7.5.1使用封套工具7.5.2編輯封套效果理論實踐——應用預設封套理論實踐——調整封套的節點理論實踐——切換封套的模式理論實踐——封套映像模式實例練習——使用封套制作冷飲LOGO7.6 立體化效果7.6.1創建立體化效果實例練習——花紋立體字7.6.2在屬性欄中編輯立體化效果理論實踐——應用預設立體化樣式理論實踐——設置立體化類型理論實踐——立體化對象的變形理論實踐——立體化對象的旋轉理論實踐——設置立體化對象的顏色理論實踐

——照明效果的設置實例練習——制作多彩3D文字海報實例練習——使用立體化工具與陰影工具制作草地字7.7 透明效果7.7.1均勻透明實例練習——制作半透明彩色文字7.7.2漸變透明7.7.3向量圖樣透明7.7.4 位圖圖樣透明7.7.5雙色圖樣透明7.7.6底紋透明技術拓展:在屬性欄中設置透明度位置實例練習——使用雙色圖樣透明度制作員工名簽實例練習——利用底紋透明功能制作唯美卡片7.8 透鏡效果實例練習——使用透鏡工具制作炫彩效果綜合實例——使用陰影以及透明度工具制作活動海報第8章文本8.1 創建與導入文本8.1.1創建美術字實例練習——制作積雪文字8.1.2創建段落文本實例練習——使用美術字文

本與段落文本制作創意文字實例練習——使用段落文本制作畫冊內頁8.1.3創建路徑文本理論實踐——創建路徑文本8.1.4在圖形內輸入文本理論實踐——在封閉路徑中輸入文字理論實踐——在封閉路徑中添加已存文本實例練習——文字花朵8.1.5導入/粘貼外部文本8.1.6插入特殊字符8.2 編輯文本屬性8.2.1選擇文本理論實踐——選擇全部文本理論實踐——選擇部分文本理論實踐——選擇並調整單個字符8.2.2設置字體、字號和顏色理論實踐——設置文本字體理論實踐——設置文本字號理論實踐——設置文本顏色實例練習——制作文字海報8.2.3精確移動和旋轉字符8.2.4轉換文本方向8.2.5設置字符效果8.2.6「編輯

文本」對話框8.3設置段落文本格式8.3.1設置文本的對齊方式8.3.2設置段落縮進8.3.3行間距8.3.4字間距8.3.5自動斷字8.3.6添加制表位實例練習——使用制表位制作目錄8.3.7設置項目符號8.3.8設置首字下沉8.3.9鏈接段落文本框理論實踐——鏈接同一頁面的文本理論實踐——鏈接不同頁面的文本8.4 編輯文本框屬性8.4.1設置圖文框填充顏色8.4.2設置圖文框對齊方式8.4.3設置分欄實例練習——使用分欄與首字下沉制作雜志版式8.4.4與基線網格對齊8.5 文本環繞圖形8.6 轉換文本8.6.1美術字文本與段落文本的轉換8.6.2文本轉換為曲線8.7 查找和替換文本8.7.

1查找文本8.7.2替換文本8.8 書寫工具8.8.1拼寫檢查8.8.2語法檢查8.8.3同義詞8.8.4快速更正8.9 使用文本樣式8.9.1創建文本樣式8.9.2應用文本樣式8.9.3編輯文本樣式8.9.4刪除文本樣式綜合實例——制作卡通風格飲品標志綜合實例——使用首字下沉制作家居雜志版式第9章表格的制作9.1創建新表格9.1.1使用命令創建新表格9.1.2使用表格工具繪制表格9.2編輯表格屬性9.2.1設置表格背景填充效果9.2.2設置表格或單元格的邊框9.2.3設置表格邊框寬度9.2.4設置表格邊框顏色9.2.5調整行高和列寬9.3選擇表格中的對象9.3.1選擇單元格9.3.2選擇行9

.3.3選擇列9.3.4選擇表格9.4插入行/列9.4.1在行上方插入9.4.2在行下方插入9.4.3在列左側插入9.4.4在列右側插入9.4.5插入多行9.4.6插入多列9.5 合並與拆分單元格9.5.1合並單元格9.5.2拆分為行9.5.3拆分為列9.5.4拆分單元格9.6行/列的分布9.6.1行分布9.6.2列分布9.7 刪除行/列9.7.1刪除行9.7.2刪除列9.7.3刪除表格9.7.4刪除表格的內容9.8 添加內容到表格9.8.1添加文字9.8.2 添加圖像9.9 文本與表格的相互轉換9.9.1將文本轉換為表格9.9.2將表格轉換為文本綜合實例——使用表格工具制作商務畫冊第10章位

圖的編輯處理10.1 導入與調整位圖10.1.1導入位圖實例練習——導入並裁剪圖像10.1.2嵌入和鏈接位圖理論實踐——嵌入位圖理論實踐——鏈接位圖理論實踐——中斷鏈接理論實踐——自鏈接更新10.1.3矢量圖轉換為位圖10.1.4使用位圖自動調整10.1.5圖像調整實驗室10.1.6矯正位圖圖像10.1.7編輯位圖10.1.8裁剪位圖10.1.9位圖的顏色屏蔽10.1.10重新取樣10.2位圖顏色的調整10.2.1高反差10.2.2局部平衡10.2.3取樣/目標平衡10.2.4調合曲線10.2.5亮度/對比度/強度10.2.6顏色平衡10.2.7伽瑪值10.2.8色度/飽和度/亮度10.3.9

所選顏色10.2.10 替換顏色10.2.11 取消飽和度10.2.12 通道混合器10.3 變換位圖效果10.3.1去交錯10.3.2反轉顏色10.3.3極色化10.4 校正 10.5 更改位圖的顏色模式10.5.1黑白模式10.5.2灰度模式10.5.3雙色模式實例練習——使用雙色模式制作懷舊照片10.5.4調色板色模式添加或刪除調色板預設10.5.5RGB模式10.5.6Lab模式10.5.7CMYK模式10.6 描摹位圖10.6.1快速描摹10.6.2中心線描摹理論實踐——技術圖解理論實踐——線條畫10.6.3輪廓描摹實例練習——通過描摹位圖制作拼貼海報綜合實例——光盤封面包裝設計綜合

實例——制作冰爽廣告字綜合實例——通過顏色模式的轉換制作歐美海報第11章濾鏡的應用11.1 初識濾鏡11.2 三維效果11.2.1三維旋轉實例練習——使用三維旋轉濾鏡制作包裝袋11.2.2柱面11.2.3浮雕11.2.4卷頁實例練習——卷頁濾鏡的應用11.2.5透視實例練習——使用透視濾鏡制作三維空間11.2.6擠遠/擠近11.2.7球面11.3 藝術筆觸效果11.3.1炭筆畫11.3.2單色蠟筆畫11.3.3蠟筆畫11.3.4立體派11.3.5印象派11.3.6調色刀11.3.7彩色蠟筆畫11.3.8鋼筆畫11.3.9點彩派11.3.10木版畫11.3.11素描11.3.12水彩畫11.3.

13水印畫11.3.14波紋紙畫11.4 模糊效果11.4.1定向平滑11.4.2高斯式模糊11.4.3鋸齒狀模糊11.4.4低通濾波器11.4.5動態模糊11.4.6放射狀模糊11.4.7平滑11.4.8柔和11.4.9縮放11.4.10智能模糊11.5 相機效果11.5.1着色11.5.2擴散11.5.3照片過濾器11.5.4棕褐色色調11.5.5延時11.6 顏色變換效果11.6.1位平面11.6.2半色調11.6.3夢幻色調11.6.4曝光11.7 輪廓圖效果11.7.1邊緣檢測11.7.2查找邊緣11.7.3描摹輪廓11.8 創造性效果11.8.1工藝11.8.2晶體化11.8.3織

物11.8.4框架技術拓展:預設的添加與刪除11.8.5玻璃磚11.8.6兒童游戲11.8.7馬賽克11.8.8粒子11.8.9散開11.8.10茶色玻璃11.8.11彩色玻璃11.8.12虛光11.8.13旋渦11.8.14天氣11.9 自定義效果11.9.1Alchemy11.9.2凹凸貼圖11.10 扭曲效果11.10.1塊狀11.10.2置換11.10.3網孔扭曲11.10.4偏移11.10.5像素11.10.6龜紋11.10.7旋渦11.10.8平鋪11.10.9濕筆畫11.10.10渦流技術拓展:樣式的添加與刪除11.10.11風吹效果11.11 雜點效果11.11.1添加雜點11

.11.2最大值11.11.3中值11.11.4最小11.11.5去除龜紋11.11.6去除雜點11.12 鮮明化效果11.12.1適應非鮮明化11.12.2定向柔化11.12.3高通濾波器11.12.4鮮明化11.12.5非鮮明化屏蔽11.13底紋效果11.13.1鵝卵石11.13.2褶皺11.13.3蝕刻11.13.4塑料11.13.5浮雕11.13.6石頭第12章綜合實例——招貼海報設計12.1清新風格房地產招貼12.2歐式風格房地產廣告技術拓展:元素的導出12.3飲品店傳單12.4甜美風格商場促銷廣告12.5 智能手機宣傳廣告13.1 設計感招聘廣告13.2繽紛紅酒創意招貼13.3制作

青春時尚風格招貼13.4插畫風格時裝畫13.5歐美風格混合插畫第14章綜合實例——畫冊書籍設計14.1企業畫冊設計14.2東南亞風情菜館三折頁菜單14.3香熏產品畫冊內頁14.4 卡通風格書籍封面設計第15章綜合實例——產品包裝設計15.1制作化妝品包裝15.2 糖果包裝設計15.3 盒裝牛奶飲料包裝設計15.4罐裝酸奶包裝15.5月餅禮盒包裝設計第16章綜合實例——企業VI設計16.1了解VI設計相關知識16.1.1什麼是VI16.1.2VI設計的一般原則16.2制作影視公司VI畫冊16.2.1畫冊封面與基本版式設計16.2.2基礎部分——標志設計16.2.3 基礎部分——標准色與輔助色16

.2.4基礎部分——標准組合16.2.5基礎部分——墨稿與反白稿16.2.6應用部分——名片16.2.7應用部分——信封、明信片16.2.8應用部分——信紙16.2.9應用部分——工作證16.2.10應用部分——事務類用品16.2.11應用部分——環境標識16.2.12應用部分——外景拍攝車

才性情感與玄心--論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與發展

為了解決唯美同義詞的問題,作者黃明誠 這樣論述:

  本論文的研究的目的,在立基於現代學術的基礎上,反省研究中國傳統藝術論及其背後的思想基礎、價值論以釐定藝術創作的根源,瞭解藝術創作所從出的精神內涵;並藉以理解魏晉藝術精神之內涵,進而探討中國藝術精神的根源及其在魏晉時代所呈現的風貌;復進一步探討魏晉藝術自覺的時代背景及緣由,並確認魏晉藝術精神與中國傳統生命哲學與藝術精神的關係,和它在中國藝術發展史的地位與影響。   本論文名之為《才性、情感與玄風──論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與發展》,是指所謂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就在才性主體、情感主體與玄學人格三者所構成的人格精神,而此人格精神正是魏晉藝術創作的根源,也因為有此人格精神的覺醒,魏

晉藝術乃呈現其不同於先秦兩漢的風貌,才性、情感、玄風三者所交融而成的有機整體人格層面,正是所謂「魏晉風度」的精神內蘊。   我們若將東漢末年至東晉這一時期視為一文化史研究之斷代,實可見出整個時代藝術精神的發展變化與士人如何尋求生命歸宿的心靈演變史。後起的南北朝,甚至更晚的唐、宋、元、明、清的許多藝術理論、士大夫生活情調與審美品味,都與這時代所奠下的士人人格心靈基型有關。魏晉時代不只是中國哲學發展的突破階段,也是藝術發展的重要時代,許多美學理論、藝術理論,諸如書法、音樂、詩文、繪畫的本體論、創作論、形式論、鑒賞論都得到某種程度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國士大夫的一些藝術品味、審美趣

味及生活情調都與這時期所奠下的基礎有關,諸如重雅輕俗,強調士人有別工匠庶人的審美趣味,重神輕形、重意輕言,自然任真、適性任情、表現自我、放情山水等美感品味、生活趣味都在此時期得到明確的行為實踐和理論論述。因此,魏晉時代確實是研究中國藝術精神特性的關鍵時期。   相較漢代文化,魏晉有一明顯的「文化轉向」 :由經學轉為玄學;由宇宙論轉向本體論;群體生活轉向個人生活;外在政治世界轉向內心感情世界;道德律令轉向藝術情調;德性論轉為才性論、情感論;建功立業的價值追尋轉向人存在的悲劇性處境省思。此時代精神與漢人相較恰為反差:漢人一派厚重、樸質、博大、篤實的儒者氣象,強調尊天崇聖、克己復

禮、通經致用,在大一統的制度下整個社會凝結、堅固,士人克盡職守,捍衛三綱五常,扮演忠臣孝子之角色,最後卻流於僵化閉塞的名教。而魏晉人則卸下國家沉重的責任感,脫掉禮教緊密的束縛,精神轉為輕靈、疏朗、飄逸、清新、脫俗的藝術情調,悠游於人世宴饗之樂與山野林園之趣,名士風流的神韻,是追求自然,率性任真,最後卻流於淺薄放蕩,以悲劇作收。 彷彿印證了德人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在《西方的沒落》中所主張的,文化有如生命體,自有其生、老、病、死的生長規律之文化有機論。當我們深入魏晉文化的底層,也宛如聆賞一首生命的樂章,其中有歡愉、瀟灑、輕靈、飄逸的節奏,也有感傷、苦痛、抑

鬱、悲愴的曲調,這是魏晉文化的二重奏,也說明了古往今來生命存在的底蘊。   現今學術界研究魏晉藝術史,有些看法幾乎已成定論,諸如:魏晉是文學自覺、個體自覺、美的自覺與藝術自覺的時代;魏晉在哲學與文學、藝術上創造了重大的成就,開啟了一個新的里程碑。而探討這種現象的成因,有兩個常見的解釋:第一、認為導因於時代混亂、政局動蕩、天災人禍相尋及大一統儒家思想的崩解等社會因素所帶來的價值混亂、人心迷惘,繼而引發存在意義重新認可、追尋的活動,並由此興起個體自覺思潮。第二、認為魏晉以後的門第文化及莊園經濟形態,使得此時的士大夫更有餘暇、餘力及文化資源去從事藝術創作,乃至藝術化的生活追求。

這兩種解釋都是偏於藝術興起外緣因素的解釋,如果我們由文化社會學來看,精神宛如一顆種籽,如果時代背景、經濟因素、學術環境所構成的文化土壤合宜,種籽自然就容易開花結果、枝繁葉茂。魏晉的時代氛圍無疑為藝術精神種籽的成長茁壯、斑斕映發提供合適的環境。因此這兩種解釋自有其合理性。但如果由人內部的精神層面及整個藝術動力論的角度,進一步探討個體自覺與整個魏晉時代藝術自覺的關係,可發現因為個體自覺,所以珍視個人存在的獨特價值,並藉由藝術創作及表現個人獨特形貌精神所流露的美來肯定自我,尋求認同,自我實現;而且試圖為人的精神本質作哲學本體論的闡述,以確立人存在的獨特性及價值依據;加上起於漢末的

人物品鑑之風及繼起的才性理論,更助長這股個體自覺的思潮。 但進一步詢問個體自覺的精神本質為何,其實就是一種懷疑權威,肯並自我獨特情感、思想,尋求生命創造實踐與存在意義確立的精神。我們可以確立這種尋求存在意義的精神乃是出於人的天性,也是人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特質,只有人會為存在的意義所苦,其他的動物只要能夠生存即可,但人除了活下去外,他還會要求存在的意義,因此只有人會思考生命的意義,「人為什麼而活」乃是生命的終極問題,也只有人會為追求存在意義而從事文化的創作。而藝術就是一種人存在意義的詮釋與實踐的特殊活動,透過藝術,人表現了人對生命的理解與價值的渴望。可以說,強烈追求存在意義、尋

找自我精神的皈依其實就是一切藝術創造的根源,藝術是作為一種存在意義貞定的感性形式而確立的 。就此而論,漢末以來的藝術自覺就具有藝術學的普遍性價值,也有了作為研究人類心靈史之精神現象學價值。   魏晉承漢末大亂,面臨的是一個「價值重新評估」的時代,過去大一統政權下,儒術權威所提供的價值信仰系統面臨崩解,昔日許多被視為天經地義的事物開始面對質疑,朗朗乾坤下,所謂的天道、天理彷彿都已消失,「人活著是為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自己獨特的生存價值為何?」成為士人心中所亟於解答的終極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結為「人是什麼?」的永恆之謎,人不只是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形而上學的動物」

,他更是尋求意義、建構意義的動物,而這正是人類文化創造的終極動能。許多魏晉文化活動都是對這類問題的反思與回應,不同反思與回應形成不同的世界觀、價值信仰、意識型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信仰、意識型態又進而變成不同的生活行為、行動模式。魏晉士人面對此問題時,或在哲學的思考中建構一種逍遙自在、不受塵垢污染的精神樂土,追求與道合一的玄冥之境;或飲酒服藥,尋求自我麻痺,享受瞬間的歡娛;或者乾脆承認這個世界是無意義的,沒有來世,人沒有什麼形而上的事物值得追尋,只有「此在」才是可把握的,只有盡情的享受目前,才是永恆,笙歌達旦、縱情女色,任誕乖違、行為張狂,這些行徑都可以在魏晉士人身上發現,也成為後世對魏晉典型

士風的認知,某些史家也因此視魏晉為一個頹廢墮落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也有一群敏感的靈魂,不相信生命這種永恆的沉淪,他們相信有些東西可以令他們不朽,令他們的生命得到安歇,讓靈魂不再流浪,不再孤苦無依,生命的意義在這裡可以得到貞定,這就是宗教與藝術。   魏晉士人有人走向宗教,佛教在此時於中國本土落地生根,絕非偶然,它反映魏晉士人對存在迷惘的恐懼,他們希望進入一個無生無死、無思無慮、無苦無悲的涅槃境界,或超越現世此岸之痛苦,進入彼岸之淨土。也有人走向藝術,相較宗教所提供的精神慰藉,這些人不免有「佛道言人死當得復生,僕不信此之審」、「為道亦死,不為亦死,有何異乎?」(《牟子理惑論

》)的迷惑,他們不相信人可以無思無慮、無苦無悲,只有情感、只有具體感受到的生命才是其存在的本質,因此這些士人有了「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的存在自覺,他們毋寧相信只有藝術才能使精神不死,藝術可以把他們的迷惘、痛苦、血淚化為一種美的形式,使他們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這個世界,魏晉時代的許多詩歌只是純粹的眼淚,「就像玫瑰花從有刺的灌木裏生長開放一樣」 ,生命的苦難悲愴變成這些詩歌所以產生的土壤,他們在苦難中歌唱,用歌聲安慰別人,也安慰自己。透過藝術,彼此的苦難有了傾訴的管道,生命在這種藝術的觀照與理解中,遂有了交流的可能。    魏晉藝術的興起就是源於一種價值信仰失落的痛苦與解

脫,這種信仰失落迷惘的痛苦愈劇,那種藝術的創作之火愈是熾烈,魏晉可說是集「美麗與哀愁」於一身的時代,士人沉溺於存在的憂鬱中,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有限性及存在的悲劇境況,在痛苦中,如春蠶吐絲,作繭自縛,最後這些痛苦的糾纏終於化為藝術的彩衣,成為中國藝術史動人的形象。魏晉這種因為痛苦、徬徨、迷惘而生個體自覺,遂演成藝術的自覺,人的自覺與藝術自覺雙軌並行,可以說魏晉士人是先發現了人,才發現了藝術,因此人性論與藝術論是基於同一種思想的觀點而提出,許多人物品鑑的觀念也被用於藝術論上,對魏晉士人而言,藝術是人格的延伸,是人格的實踐,藝術論就是人論,最高的藝術就是自我生命的符號形式實踐。  

 人格美、才氣美、情感美、智慧美、生命美等內在美和流露於外的風姿美、文采美、藝術美,遂成為魏晉士人自我實踐和克服存在憂鬱的憑藉,成為痛苦的慰藉,寂寞的依靠。魏晉士大夫以表現個體之美贏得士階層尊重,並藉由藝術才能的展現,作為晉身更高階層的手段 ,因此藝術的地位遂由傳統工匠的地位,提升為士階層交往的社交工具,詩歌、書法、繪畫、音樂、論辯等成為表現自我生命獨特風姿、價值的客觀化活動。因此,藝術可說是當時士人自我實現、自我肯定的一種生命的實踐,也是為了滿足自我心靈的高層需求。魏晉美學遂以一種有別於西方純理論邏輯型態的美學出現,其重心乃由士人對生命的本質出發,將此生命體悟化為的美的感性形式,可說是一種生

命的藝術化描述,此乃一種生命美學的型態,即將生命視為藝術創造的根源,最高的藝術就是生命本身,就是自我的人格,藝術美是人格美的對象化,藝術就是自我生命的實踐形式。 魏晉這種生命藝術化、藝術生命化的美學型態,其終極意義在確立生命意識的表現與形式化實踐乃是體用關係,人格為體,藝術形式為用,用因體發,體因用顯,藝術成為自我精神生命的留存與人我生命交流的憑藉,因此本文反對將魏晉時代的美學比附西方「為藝術而藝術」 的思潮,因為魏晉藝術的終極目標其實指向生命的表現、交流與安頓,所以魏晉藝術家對「知音」的渴望是極其強烈的,也強調藝術形式所表現的風格與自我生命型態是合而為一,形式美即生命美的

表現。這種生命美學當然有別於先秦德性生命的美學型態,而偏重於感性生命、氣質材性的自然流露,遂成為中國生命美學的兩種型態。中國藝術的核心恆指向人的生命存在,而與西方強調技術法則、邏輯形態、客觀結構的美學形成強烈的對比。   魏晉被視為中國藝術自覺的時代,已漸漸擺脫道德教條的束縛,重視「純藝術」的觀念,對藝術形式美的規律及藝術技巧、法則的探討,都較先秦兩漢更為細密深入,但其中心思想仍然強調藝術本源必須是某種超越技術層面的精神事物。魏晉思想家在人的道德人格之外,發現了人的氣質、才性、情感、玄風的主體人格,並將此種才性人格之美視為藝術的本質,使藝術開始擺脫道德教條的束縛,與人內在的

真實生命取得更緊密的關係,曹丕《典論.論文》的「文氣論」,在先秦兩漢的氣化宇宙論及人物品鑒之學的基礎上,畫龍點睛、千里來穴,精確地點出藝術與主體生命之關係,從此文氣說成為中國藝術思想的中心議題,貫串每個時代每個藝術項目。而當時的才性論代表作品──劉卲的《人物志》開宗明義就說:「蓋人物之本,出乎情性」(<九徵第一>)他所謂的「情性」雖然亦包涵道德的內涵,但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天生而就、不可學、不可改易的才性氣質人格,而人的才性氣質常表現在外貌舉止和不同的情感模式上,所謂「著乎形容,見乎聲色,發乎情味,各如其象」(同上),劉昺的注就說:「人物情性、志氣不同,徵神見貌,形驗有九」。不同情性的主體對客體世

界的理解感受也就不同,形諸於藝術形式時也就化為多采多姿的藝術形貌。人的動作、形貌、穿著及生活,就現代藝術的觀點來看,也是藝術的一個項目,所謂「行動藝術」、「身體藝術」即以行動及身體為符號媒介去表現主體對世界的詮釋與自我獨特的生命觀照,因此人本身的行為生活就是現代藝術研究的一個領域,日本三島由紀夫就曾說過:「我的作品就是我。」   魏晉時代的才性論及當時的人物品鑒之學,雖未以現代的術語道出這種看法,不過在其論述中,即將人體容止、形貌、風姿視為藝術而加以表現,魏晉名士致力將生命藝術化,將生活藝術化,將身體視為藝術加以表現,觀者也將其視為藝術品加以品味欣賞。中國的美學與這種人物品

鑒之學息息相關,學者甚至以為中國美學出發於人物品藻之哲學,美的概念、範疇、形容詞就發源於人格美的評賞 。可以說,中國的藝術論的核心是建立在人學之上,藝術學即人學,因此要瞭解中國藝術思想之發展,必須瞭解整個人格美的內涵的變化歷史。   魏晉藝術思想的核心就產生自當時的人性論及藝術主體精神內涵的思考上,陸機的《文賦》強調為文之「用心」,強調「詩緣情而綺靡」,劉勰《文心雕龍》則說:「若夫八體屢遷,功以學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體性篇>)他們皆將主體生命力所表現出的性格、氣質、情感視為藝術的本源,也是決定藝術風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人格氣

質表現出不同的情感反應,形成對世界不同的觀照態度,也就表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因此主體人格是一切藝術創造的核心,也是藝術鑒賞的關鍵。這時代的藝術創造論或藝術鑒賞論都將討論的中心置於作者的主體人格及心理、情感反映過程上。 中國思想強調「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易傳.繫辭上》語)、「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認為藝術創作最重要的是「匠心獨運」,「畫要吾自畫,書要吾自書」 ,相傳為王羲之所寫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也說:「夫紙者,陣也;筆者,刀鞘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揚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夫欲書者,.

..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爾。」他認為書法之所以成為藝術,在於超越點畫等技術層面的「藝術性」特質,而此「藝術性」特質乃源於創作主體獨特的審美意念,隨意所適,主體的「心意」才是書法藝術的本體。書法發展伊始,雖強調用筆的技術與書體之勢,因此有許多論「筆勢」的書論產生,但到漢末魏晉,漸漸以藝術家的主體意志為藝術品的本源,如東漢蔡邕其<筆論>已言:「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山中佳兔毫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認為唯有主體的情志處在自由的狀態下充份表

現,才能成就書法藝術。這種自由情志主體的覺醒,成為魏晉藝術自覺的最大動力。而曹丕的文氣論就是這種思潮的結晶。   曹丕的文氣論也肯定天才之實有與命定性。不過與西方浪漫主義重表現個體天才的藝術論相較,中國藝術論更加重視才與學的辯證關係,而不強調一種非理性的天才,所以《文心雕龍》修正曹丕文氣論的天才宿命論說:「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現,蓋沿隱以至顯,因內以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學有淺深,習有雅正,並情性所爍,陶染所鈞。是以筆區雲詭,文苑波詭者矣。故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事義深淺,未聞乖其學;體式雅正,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體性篇>)而宋代嚴

羽在討論詩學時也說:「詩有別才,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 這種重視主體才質在藝術中的主導作用卻又不廢學養功夫的觀念,成為中國藝術論有別西方表現理論最大的特質。   這種重主體性的藝術觀念源於中國哲學強調主體性的特質。藝術思想由哲學思想發展而來,此在中西藝術思想史皆然。西方美學發展伊始乃以模仿說為主流,模仿說的重心在客體世界,因此重視藝術主體人格的思想,在西方出現得很晚,而羅馬時代雖有朗吉弩斯的《論崇高》將「莊嚴偉大的思想」、「強烈而激動的感情」視為構成崇高風格的主要因素,但朗氏的學說在浪漫主義時期之前並未受到重視,西方傳統藝術論一直

是以模仿論為主流 ,所重視的是藝術的技術與法則。這種主體性與客體性的強調不只是中西兩種哲學型態,更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思想性格。   中國重主體性的藝術精神傳統,可以追溯自先秦儒、道兩家的思想。儒家往往將個體的真實德性視為藝術的本源,而在天人合一的思維下,主體之德乃是來自宇宙之道,因此「原道」乃成為中國藝術思想的重要核心觀念。而道家雖然對人性的本質看法與儒家不同,但將主體真實之德及德之所從出的道體視為萬有之本質的看法則與儒家無異,而藝術既是萬有之一,因此視德性與道體為藝術的本源。藝術被視為道體的自然呈現,成為中國傳統藝術論最重要的觀念,因此人格即文格,文如其人,乃成中國藝術之主

流思想,而既然天人合一,人格之真來自道體之真,則人格之表現即道體之再現,表現、再現不二,人文、天文,人心、天心為一的原道、原人觀念,乃成為中國藝術思想最鮮明的特質,而且有其一貫性,與西方主客對峙、表現再現分離、客觀主義美學與主觀主義美學爭論不休的情況恰為兩種不同文化傳統。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在<傳統和個人的才能>曾說:「每一個國民,每一個民族,不僅僅在創造方面,在批評方面也都有各自獨具的精神傾向。」 艾略特的文學批評可見出十九世紀哲學強調民族性的影子,所謂的「民族性」乃是認為人類的心靈在文化的各層面,諸如文學、藝術、哲學、審美觀、世界觀、價值

觀等,皆有結構化的傾向,各民族這些的思想常常是一「整體性」的「表現」,而顯現出其獨具的文化性格。   我們可以說重視人的道德主體性就是我們的民族性,而這種民族性乃是奠基於先秦儒、道兩家哲學。至於魏晉時代,由於才性主體及情感主體的覺醒,因此藝術論的本源由傳統的德性中心論,一轉而為才性與情感中心論。而魏晉玄學的核心觀念則是來自老莊思想,因此視道為萬有之本的觀念亦為其核心思想,道的本質就是無,也就是無限的有,也就是自然,也就是真,因此一種追求無限玄遠、自然任真的藝術思想於焉興起,這種玄心、玄風乃成為魏晉人格美的核心內涵,才性、情感與玄風遂成為魏晉藝術精神的主體內涵。

  在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惟下,人的主體人格,不論是道德理性人格或才性氣質人格,都是與整個宇宙的本質貫而為一的,這種天人合一思惟下的藝術主體人格論與西方浪漫主義以降的「表現說」並不盡然相同。儒、道皆視人的內在本質與整個宇宙本質是同出一源,主體真實生命的表現就是宇宙生命本質的再現,中國傳統哲學都重視一種實踐的存有論,宇宙的絕對的真實乃是出於生命的存在實踐體悟,透過這種存在的實踐,終極的實在才能呈現出來,如《莊子》所言「其德甚真」(<大宗師>),才能「極物之真」(<天道>)。儒、道所謂的「真」乃是主體、客體合一之真,透過修養後所呈現的主體真實性,也是客體真實性的呈現,道心、天心一體呈現,主客不

二,物我合一。   因此,中國藝術論中幾乎沒有美的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爭辯,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自始即奠基於這種主客不二、天人合一、物我一體的哲學性格,這種藝術精神不是主觀主義,也不是客觀主義,可以名之為「境界型態的藝術精神」。道家境界型態的哲學精神,在魏晉玄學發揮得更加徹底。魏晉玄學因「體無」所開出的觀物哲學,可以說把中國境界型態的哲學特質發展得淋漓盡致,在「虛靜玄覽」、「無心玄感」、「無我以應物」的審美觀照下,宇宙的終極實在就能呈現於人的心目之前,而此終極實在與人的內在之真性,乃是同出一源,因此表現了人的真性,就是再現了宇宙的最高實在,「與天合德,體道大通」 ,此即魏晉玄學

自然思想之核心精神。魏晉玄學奠基於王弼,而在郭象《莊子注》達到理論巔峰,錢穆先生曾說:「俟有郭象之說,而後道家之言自然乃是到達一深邃圓密之境界。後之人乃不復能深邃圓密之境界。後之人乃不復能駕出其上而別有增勝。故雖謂中國思想中之自然主義實成立於郭象之手,亦無不可也。」 「自然」成為中國哲學與藝術思想最重要的觀念,實是成立於魏晉。魏晉所謂的「自然」乃是貫通天人之真立論:「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 、「萬物以自然為性,故可因而不可為也」 、「知天人之所為,皆自然也;則內放其身而外冥於物,與眾玄同」 、「自然生我,我自然生,故自然者,即我之自然,豈遠之哉」 、「內保其明,外無情偽,玄鑒洞照,與物無私」。

在道家思想中,「道」、「自然」、「天然」、「真」、「素」、「朴(樸)」可視為同義詞,「自然」、「天然」、「真」、「素」、「樸」乃是作為道體性質的指涉語,也被視為人性的本質,「自然任真」、「平淡素樸」被視為人格美的最高境界,而成為後代審美理想的最高境界。   魏晉玄學的自然思想容有本體論之歧異,但這種自然思想透過無心以應物的直覺觀念,皆追求物我合一、心物不離的玄境,而自然任真乃成為人格美的核心價值。這種玄學精神就是一種藝術精神,一種審美的心靈。這種自然思想又進一步影響當時的人格審美觀及繼起的山水詩、山水畫所蘊涵的藝術思想及文學理論,「自然」成為美的最高標準。又因為不同的人對

自然與個體真性的內涵有不同的體會,因此玄學思潮與當時的才性論及情感主體的人性論就在「自然」思潮下有了溝通之處,而彼此互相影響;這種自然任真的人格論與當時的才性、情感主體自覺的風潮相結合,士人表現自我獨特個性情感姿態的審美風潮更為熾烈,後人所謂的「魏晉風度」 乃建立在此強烈追求自然任真的人格理想上。 魏晉玄學把自然任真視為人格美的核心價值,這種玄學人格在陶淵明的詩歌中具體實現為一種藝術的典型,陶淵明的人格與詩歌本身就是魏晉玄學所追求理想人格的實現。魏晉玄學才士一方面嚮往極高超、極自由的人格境界,但其人格與行徑不是「為人淺而不識物情」, 就是「為人薄行」 ,他們的哲學雖然亦強調

實踐性的重要,但最後卻往往流於「戲論」,無法落實於生命實踐中,而陶淵明則把玄學追求的理想人格變成具體真實的生命典型,所以朱熹才會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箇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陶淵明去世後,蕭統撰<陶淵明傳> 表達他對這位偉大詩人的推崇,說陶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說明陶淵明的詩文乃其人格最真實的流露,文如其人,「真」字成為後世評論淵明其人其詩的最高評價。魏晉玄學名士哲學與人格實踐有隔、言行不一的問題,在陶淵明身上得到解決,陶淵明用他的詩歌、他的生命實踐了魏晉玄學

所追求的自然任真人格及藝術典範,而「自然任真」這四個字也成為陶淵明千古以來的定評,明代焦竑就說:「靖節先生人品最高,平生任真推分,忘懷得失,每念其人,輒慨然有天際真人之想。」(《陶靖節先生集序》) 「任真推分」即為玄學人格的核心觀念,「忘懷得失」即是玄學所追求非功利的玄心境界,而「天際真人」正是魏晉人物品鑒語中用以賞譽人格美的最高「題目」,《世說新語》就載:「或以方謝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馬曰:『諸君莫輕道,仁祖企腳在北牖下彈琵琶,故自有天際真人意。』。」(<容止>)因此,我們不能夠把陶淵明當成那個時代的特異現象,陶淵明當然有他特殊的稟賦與生命涵養,但是他也深受那個時代文化的影響,他的人格與詩歌

正是魏晉時代精神的精純結晶,正要擺在魏晉的文化背景、哲學思潮、藝術思潮下,才能真正彰顯出他的時代意義。   魏晉藝術自覺乃是透過人性論與價值論的轉變而發生的,魏晉士人透過藝術追求某種人生的境界,也是透過藝術形式表達了他們對生命的感受與存在的省思,藝術是作為他們生命的感性形式表現而確立其價值的。所謂的藝術自覺其實就是生命覺醒的產物,因此可以說魏晉藝術仍與先秦生命美學一脈相承,藝術的核心就是人。 西方美學的觀物哲學乃是為知識求根據的思辨產物,而中國哲學所追求的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為了安頓生命,瞭解生命真正的本質與歸宿,因此這種境界乃是超越語言而訴諸實踐,而其關鍵則在主體心靈的

修養上,因此重視主體人格的真實感悟恰為中國藝術哲學的主流。這種主體性的藝術論特質,恰與西方美學重客體、現象之真實鮮明對照,表現為兩種不同的文化性格。中國傳統思想所謂「真」往往是就主體體證感悟而言,因此「真」往往是「誠」的同義語,與西方注重客體客觀規律、原理法則、邏輯形式之真,表現了中西文化一重主體性與一重客體性,一重實踐性而一重分析性的區別。西方哲學所謂的客觀性是建立在主、客分離的二元思惟上,強調純粹就客體的性質結構加以分析,而不涉及主體個人的主體意識;而中國哲學之主流,則本天人合一、主客不二的思惟,認為唯有訴諸主體內在真實的體悟,才能真正突破客體之表象,瞭解其本質,因此所謂主體之真,反而是讓

客體之真能呈現出來的基本要件。在中國哲學中,並不強調天與人、物與心、主體與客體的對立衝突,而是將之視為同構共應的和諧體,因此西方那種表現與模仿、主體與客體、物與心、靈與肉對立的二元思想,幾乎很少在中國思想史出現。   中國藝術思想的核心精神就是重視主體性,認為主體人格、情感、意志才是藝術的本源,因此所謂藝術與非藝術的區判,常決定於作品是否出於作者真實人格的流露,這個條件被視為藝術之所以成立的必要條件,借用西方哲學術語來說,這是一種本質主義的假設,強調本質的優位性,作者的創作意圖及心靈主體內涵成為藝術的本源。 如果我們對「藝術」的定義採一個較為全面的看法,

自可顧及作者、作品、讀者及宇宙四個要素之間的關係來立論 。問題是這幾個要素雖然彼此可能互相影響,也對藝術產生不同的意義,但總有個先後的順序;藝術作品產生根源的第一序,總是在藝術家本身對其所在世界的反應,或借用現代學術術語──對世界的詮釋,及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動機上。本論文之所以名之為《論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與發展》,即著眼在藝術產生順序的邏輯推演研究,不管是藝術家對世界的反應或是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與動機(無論再現或表現)都是一種精神的活動,因此藝術精神可說是藝術的源頭。   本論文即研究這種主體性的哲學思想在魏晉時代的變化發展,及這種哲學思想與價值觀如何引導當時士人生命行為及情

感反應,士人生命結構產生如何的變化,及此變化對當時藝術發展的影響。本論文將由才性主體、情感主體及玄風文化三個角度切入,呈現出魏晉時代士人對生命本質內涵的理解,及士人在面對漢末以來王綱解紐、儒學衰頹、戰亂不斷所產生的價值危機的情況下,如何重思生命的意義與理想人格的內涵,這種存在意義的反思理解深深影響到士人生命的自我形塑及行為表現,也就深深影響到當時藝術思想的發展,甚至對往後中國士階層生命價值、審美趣味、生活理想及整個藝術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人類一切的文化就是人類生命自我追尋與形塑的過程,藝術即作者透過某種符號訴說他對生命的瞭解與存在意義的追尋。一切文化的根源總要回到生命本身,回到人的身上,人才

是一切文化的根源。因此,作者希望本論文的研究不只是客觀資料的呈現,也是生命真實的存在重現,是生命對生命,心靈對心靈,希望能入乎魏晉藝術精神的核心,亦能出於其外,透過現代語言,重新理解魏晉藝術所表現的心靈史、人格精神及人類對自我存在追尋的某個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