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山上咖啡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嘉義山上咖啡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巴代王家祥王聰威吳億偉李志薔李長青李進文言叔夏林哲璋林靖傑林達陽凃妙沂施百俊胡長松凌性傑凌煙夏夏孫梓評徐嘉澤郝譽翔郭漢辰陳雋弘馮寫的 來自陽光,帶有鹹味的筆 和周俊吉李明元戴勝益尤子彥的 大店長開講:店長必修12學分/ 50個開店KnowWhy(修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嘉義咖啡廳:玉山旅社咖啡,60年日式木造老房很值得來坐坐也說明:去年到嘉義,一直很想來玉山旅社咖啡,不過因為那時候是梅雨季,整個嘉義暴雨. ... 這次到阿里山,在開車上山的同時愈往山上雨愈大,大到連路都看不清了這時候,真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 和商業周刊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黃有傑所指導 黃郁婷的 輕食區顧客滿意度、知覺價值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例 (2018),提出嘉義山上咖啡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奧萬大、輕食、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再購意願。

最後網站【阿里山23咖啡館】鄒族縮影的隱世地點「阿將的家 ...則補充:嘉義 |阿里山“阿將的家23咖啡館”滿足的品嚐完阿里山特色鄒族風味餐後, ... 原來阿將的家主要以民宿、露營與咖啡廳多角經營,據說一開始只有住宿的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嘉義山上咖啡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來自陽光,帶有鹹味的筆

為了解決嘉義山上咖啡廳的問題,作者巴代王家祥王聰威吳億偉李志薔李長青李進文言叔夏林哲璋林靖傑林達陽凃妙沂施百俊胡長松凌性傑凌煙夏夏孫梓評徐嘉澤郝譽翔郭漢辰陳雋弘馮 這樣論述:

三十位您不可不知的, 高雄五六年級作家完整面貌一次呈現!   全彩作家影像+深度專訪+經歷介紹   作家懷鄉紀事+名家開卷導讀+個人風格解析   PLUS特殊拉頁  高雄作家作品全年表+分區文學地圖   在打狗的陽光和烈雨下   我們走舊日的城  渡來日的船   啜飲今早的新鮮咖啡   盤算晚間造訪的食肆   島南  海港  夜雨   市肆  老厝  鹹風   漁火搖動  時光漫流  河靜默   這如夢時代正出聲呼喚   高雄,到了…… 作者簡介 巴代 Badai   一九六二年五月於卑南族Damalagaw部落(泰安村)出生,目前定居高雄市岡山勵志新城。陸軍軍官學校七三年班

,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曾任陸戰隊基層軍官,高中、大學軍訓教官,大學講師,現專職寫作兼部落文史工作者。二○○○年小說〈沙金胸前的山羊角〉在世新大學「台灣立報」連載,開啟創作發表之路。曾入圍「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曾獲「山海文學獎」小說、散文、報導文學等獎項,二○○六年後專攻長篇小說創作,曾獲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吳三連獎(小說)、華文文學星雲槳歷史小說三獎。著作有長篇小說:《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斯卡羅人》、《走過:一個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下)》、《白鹿之愛》、《巫旅》、《最後的女王》;短篇小說集《薑路》;研究專書

:《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吟唱.祭儀: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祭儀歌謠》   目前創作以小說為主,短篇小說主要關懷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適應,長篇小說則以族群歷史、文化作為創作素材。作品具濃厚的歷史現場感,豐富的文化意象與細膩的戰爭情緒,辨識度極高。為近十年國內少見專攻歷史小說創作的好手,創作能量豐沛,質量俱佳。 王家祥   中興大學森林系。曾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極短篇小說獎、賴和文學獎正獎、吳濁流文學獎正獎、鳳邑文學獎貢獻獎。原舞者舞團高雄創團時期元老團員,臺灣歷史小說《倒風內海》被導演魏德聖改編成電影劇本:「臺灣三部曲」正籌拍當中。關懷環境議題

的自然散文多次入選年度散文選,被九歌出版社選為臺灣散文二十家。〈遇見一顆樹〉這篇散文入選國中國文課本,後成為大學、高中、國中競相選文的作家。重要著作還有《文明荒野》、《四季的聲音》、《魔神仔》、《關於拉馬達仙仙與拉荷阿雷》、《小矮人之謎》等十數本。 王聰威   一九七二年於高雄出生,在五甲住到五歲,搬至前鎮草衙,後又搬到鳳山。雜誌人與小說家,現任《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仁愛國小、前鎮國中、高雄中學、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大獎、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選書、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

選、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金鼎獎最佳主編入圍等。著有《編輯樣》、《作家日常》、《師身》、《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 吳億偉   一九七八年生,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目前為德國海德堡大學歐亞跨文化研究所與漢學系博士班學生。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出版著作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入圍金鼎獎與台灣文學金典獎,並連續兩年入圍臺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決審。曾出版小說集《芭樂人生》(聯合文學,2009),散文集《努力工作:我

的家族勞動紀事》(印刻,2010)、《機車生活》(九歌,2014)。 李志薔   本名李志強。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生,高雄人。交通大學機械系、台灣大學機械研究所畢業。畢業後,全心投入電影和文學創作,和周美玲導演、陳芯宜導演、樓一安導演等合開「三映電影公司」。另和太太蔡銀娟合組「冬候鳥電影公司」,擔任導演工作,並同時從事小說、散文等文學創作。文學創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青年文學首獎、「中國時報開卷」票選十大好書等三十餘個獎項。電影劇本《你現在在哪?》曾獲台北電影委員會劇本首獎。影像及文學作品分別收入高雄電影館及高雄文學館,現為中華編劇學會秘書

長。   文學著作有:《甬道》(爾雅)、《雨天晴》(麥田)、小說集《台北客》(寶瓶)和《臨海眺望—迎接歸來的人》(印刻)、《流離島影》(唐山)等。影像作品有:電影《單車上路》、電視電影《秋宜的婚事》、《十七號出入口》、《你現在在哪?》,以及擔任監製和生態導演的電影《候鳥來的季節》。二○一四年拍攝連續劇《新丁花開》,改編自方梓長篇小說《來去花蓮港》,在客家電視台及公視頻道播映。此劇入圍五十屆金鐘獎八個獎項,榮獲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攝影和美術設計等三獎。 李長青   生於高雄,曾住台南,現居台中。曾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中市青年》主編。現任教於小學,為《台文戰線》同仁,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

兼任講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生。   曾獲第三十二屆吳濁流文學獎新詩正獎(2001),文建會台灣文學獎新詩首獎(2004),第一、三屆海翁台語文學獎(2004、2006),第二十七、二十八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2005、2006),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2006、2010),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閩南語現代詩教師組首獎(2009),「阿却賞」台語文學創作獎台語現代詩首獎(2009),第五、七屆自由時報文學獎新詩獎(2009、2011),第2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台語詩首獎(2010),教育部台灣本土語言文學獎台語詩教師組首獎(2011),第一屆台文戰線文學獎台語詩首獎(2013),國

立台灣文學館臺灣文學獎創作類「台語新詩金典獎」(2014)等。詩作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文字,並選入國內、外多種選集,詩作手稿由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收入國家圖書館「名人手稿系統」。   著有詩集《落葉集》(爾雅,2005)、《陪你回高雄》(晨星,2008)、《江湖》(聯合文學,2008)、《人生是電動玩具》(玉山社,2010)、《海少年》(玉山社,2011)、《給世界的筆記》(九歌,2011)、《風聲》(九歌,2014)等。 李進文   一九六五年生,臺灣高雄人。現任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創世紀詩社主編。曾任職編輯、記者、明日工作室副總經理。   著有詩集《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

、《不可能;可能》、《長得像夏卡爾的光》、《除了野薑花,沒人在家》、《靜到突然》、《雨天脫隊的點點滴滴》等;散文集《微意思》、《蘋果香的眼睛》、《如果MSN是詩,E-mail是散文》;圖文詩集《油菜花寫信》、動畫童詩繪本《騎鵝歷險記》及《字然課》、美術詩集《詩與藝的邂逅》;編有《Dear Epoch─創世紀詩選1994~2004》等。   曾多次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以及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二○○六年度詩人獎、文化部數位金鼎獎、入選九歌版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之新詩三十家等。 言叔夏   一九八二年生於高雄。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

所博士班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獎項。創作計畫曾獲國家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著有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 林哲璋   台大中文系畢業、臺東大學兒文所。曾獲:鳳邑文學獎現代詩新人獎、國語日報牧笛獎、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獎、南瀛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獎、臺中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文建會兒歌一百優選、好書大家讀、小綠芽獎、九歌年度童話獎等及國家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   創作出版——屁屁超人系列:《屁屁超人》、《屁屁超人與飛天馬桶》、《屁屁超人與直升機神犬》、《屁屁超人與充屁式救生艇》、《屁屁超人與屁浮列車尖叫號》。用點心學校系列:《用點心學校》、《好新鮮教

室》、《老師有夠辣》、《學生真有料》、《香蕉不要皮》、《神氣白米飯》)。仙島小學系列(《桃花源大考驗》、《再來仙島夏令營》。不偷懶小學系列:《不摸魚老師》、《不可能奇蹟》、《不家村尋寶_暫訂》)   搶救邏輯大作戰系列:《有問題動物園》、《猜臉島歷險記》。其他:《神奇掃帚出租中》、《攀木蜥蜴與藤條先生》、《打敗宇宙魔王的無敵武器》、《壹圓銅板流浪記》、《福爾摩沙的月光小鎮》、《福爾摩沙惡靈王》、《斑馬大夫黑白醫》、《玄天上帝的寵物》、《大寶巨人倒楣鳥》、《不家村傳奇》、《童話狗仔隊》等。 林靖傑   一九六七年出生於高雄市鳳山區,魔羯座,筆名江邊,畢業於高雄中學及輔仁大學傳播系,曾擔任《

影響電影雜誌》編輯、《新新聞週刊》記者,小說、散文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小說評審獎及聯合文學短篇小說首獎,影像作品大量入圍國內外重要影展,除電影工業主流的劇情片之外,也時常以紀錄片拍攝都會底層人士的生命。作品有《我的綠島》、《台北幾米》、《尋找背海的人》、《我倆沒有明天》、《最遙遠的距離》、《愛琳娜》等多部。 林達陽   一九八二年生,高雄中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士,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作品以新詩、散文為主。就讀高雄中學期間,與高雄女中和道明中學等校校刊社幹部,合力創辦跨校性質的「馭墨三城聯合文學獎」。大學時與高雄中學校友創辦松濤文社出版坊,出版《擴張的盛夏──雄中十年詩文選輯》,後續

並繼續出版高雄地區新銳創作者個人創作選集十餘本。   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等,作品發表於海內外報章雜誌,曾出版個人作品集:詩集《虛構的海》(2006)、《誤點的紙飛機》(2011)、散文集《慢情書》(2010、2016)、《恆溫行李》(2013)、《再說一個祕密》(2014)、《青春瑣事之樹》(2015)。 凃妙沂   台南山上苦瓜寮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加州法界佛教大學研究所進修。曾任職出版社、民眾日報藝文組主編、台灣時報副刊編輯、加州中學華語教師,參與自然保育運動十多年,目前自由寫作

和畫畫,也是生態紀錄片編劇。詩作曾獲南瀛文學獎現代詩首獎、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打狗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等。二○一一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二度獲得高雄市文學創作獎助、府城文學獎散文類集結成冊正獎等。散文作品入選高雄縣中小學台灣文學讀本、靜宜大學閱讀文學讀本、幼獅青少年自然文學讀本《花紋樣的生命》、《岡山文選》。著有:散文集《土地依然是花園》。編有散文集《柴山主義》,合集有《鋼板在吟唱-台船歷史》、《有詩同行》、《在夢境的入口》、《高雄人文社區部落》、《港埔遺落的鹹味》、《夜合花》等,生態紀錄片劇本《櫻花樹上的紅寶石》、《黃金蝙蝠》(入圍二○一四日本綠色)。寫作包括詩、散文、小說、劇本、台

語文學,因為體裁駁雜,在出版上步履緩慢,詩與小說的出版下半年陸續完成。 施百俊   常用筆名:施達樂、施曼妮。一九七○年三月十九日生於高雄市鐵路醫院,定居屏東。現任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曾參與創辦並顧問十餘家文化創意、數位內容、網路事業。著有《故事與劇本寫作》、《開心玩文創》、《美學經濟密碼》、《宅經濟全攻略》等,為國內重要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者與創業實務專家。從事小說、劇本及數位內容創作。   代表作介紹(暫定+三本書封)   《小貓》(施達樂,明日工作室,2008):描寫一八九五年抗日英雄林小貓生平的武俠長篇小說。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評審獎(2006)、二○

一○年台北國際書展年度之書入圍、二○一一年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台灣館優選出版品。   《本色》(施達樂,明日工作室,2010):以林小貓為主角,描寫台灣人性格與生活樣態的歷史武俠小說。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評審獎(2008)、改編劇本《流民本色》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一屆優良電視劇本徵選(2010)。   《浪花》(施達樂,明日工作室,2011):描寫大航海時代,台灣開拓英雄們的史詩作品。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首獎(2010)。另曾獲文化部電視劇本創作獎、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國家出版獎……等多項獎。 胡長松   一九七三年生,高雄市人。詩人、小說家。曾經擔任《

台灣e文藝》總編輯及台文筆會祕書長,目前是《台文戰線》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PPdM世界詩人運動組織成員。得過王世勛文學新人獎小說首獎、海翁台語文學獎小說類正獎及二○○八年台灣文學獎台語小說創作金典獎。一九九五年開始文學創作,初期以華語小說為主,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出版長篇華語小說《柴山少年安魂曲》和《骷髏酒吧》(以上草根出版社出版)。二○○○年開始從事台語詩和小說的寫作。目前台語著作有台語小說集《槍聲》、《燈塔下》(以上前衛出版社出版)、《大港嘴》、《金色島嶼之歌》(以上台文戰線出版)、《復活的人》(草根出版社出版),佮台語詩集《棋盤街路的城市》。 凌性傑   高雄人。天蠍座。高雄中學、

臺灣師大國文系、中正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曾任高雄中學校刊社社長、左營國中教師。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中學,麥田出版社「中文好行」書系特約主編,著有《慢行高雄》、《彷彿若有光》、《自己的看法》、《更好的生活》、《2008/凌性傑》、《找一個解釋》、《有信仰的人》、《愛抵達》,編著有《青春散文選》、《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 凌煙   本名莊淑楨,從小生長於嘉義縣東石鄉圍潭村,十歲才隨父母遷居高雄,故鄉廟會常有歌仔戲班來演出,熱愛看歌仔戲的她暗自立下志向,想要進戲班學戲唱,成為一

位受歡迎的歌仔戲小生,無奈遭父母長輩強烈反對,因為在傳統的觀念中有「父母無聲勢,送囝去學戲」的說法,且「戲子」這個行業屬下九流,沒有社會地位,備受歧視,不像現代將地方戲曲列為藝術推廣,為了追求理想只好鬧起家庭革命,離家出走跟著戲班四處流浪。   在戲班生活的那半年裡,她逐漸認清因為環境的改變,歌仔戲為了順應潮流而荒腔走板,脫序演出,令她心生時不我予的感嘆,黯然離開戲班。   除了喜愛歌仔戲以外,求學時期也很熱衷閱讀小說與創作,戲子夢碎後唯有寄情文學,適逢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徵文,她將進入戲班的經歷寫成一部十萬字長篇小說《失聲畫眉》參加徵文,希望藉此喚起社會大眾對傳統戲曲沒落的關注,卻意外得到

大獎,讓她從此在文壇安身立命。   她出生於民國五十四年,高職時期開始從事小說創作,屢獲學校舉辦的文藝獎,作品散見報社副刊,七十七年正式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泡沫情人》,七十九年以《失聲畫眉》獲得百萬小說獎,睽違文壇十七年,九十六年再以《竹雞與阿秋》獲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九十九年獲高雄縣鳳邑文學貢獻獎。 夏夏   集音樂、表演、文學於一身的新世代藝術家。曾發行「轉蛋詩」、「引火自焚行動──火柴詩雙月刊」,與許多詩友開創多元的詩發表平台,蔚為風潮,並有一年行腳計畫「夏夏剪到了──剪紙串聯行動」。曾獲時報文學獎人間新人獎,著有長篇小說《狗說》、《煮海》、短篇小說《一千年動物園》,詩集《小

女兒》、《一五一時》、《鬧彆扭》等,劇場與表演作品有《大海呀大海》、《小森林馬戲團》、《煮海的人》,廣播劇《攜帶播音員──契訶夫聽覺計畫》等。 孫梓評   一九七六年生於高雄。東吳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著有散文集《甜鋼琴》、《除以一》、《知影》。短篇小說集《星星遊樂場》、《女館》。長篇小說《男身》。詩集《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軍旅劄記《綠色遊牧民族》。以台灣經典文學作品為經緯所寫成的報導文學《飛翔之島》。並為已故版畫家蔡宏達作傳:《打開火盒子》。   二○○六年參與「張曼娟奇幻學堂」,改寫《鏡花

緣》,出版《花開了》;二○○八年參與「張曼娟成語學堂」,以親情啟示為主題,完成《爺爺泡的茶》。二○○九年參與「張曼娟成語學堂2」,以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十週年為背景,述寫單親家庭少年故事,《星星壞掉了》。二○一○年,以唐代邊塞詩為引,創作花蓮民宿少年的故事《邊邊》。2008年與香港插畫家bubi合作圖文書《我愛樹仔》。   此外,與導演侯季然,曾合作影像詩《購物車男孩》,於公共電視和金馬影展播放。另一與侯季然合作詩歌短片《使景遷》,獲台北詩歌節影像詩首獎(2008)。 徐嘉澤   迷你馬身高,頭髮短短和身高一樣長不高,只好努力出書來把自己墊高,台客混搭日系野狼風,ㄓㄗㄢㄤ嘴裡永遠分不清,出過

散文和小說,熱衷旅行來探索外在風景也樂於寫故事來深掘人性。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聯合報散文首獎、Ben Q電影小說首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著作有短篇小說《窺》、《大眼蛙的夏天》、《不熄燈的房》、《孫行者,你行不行》;散文《門內的父親》、《城市生活手帳》;長篇小說《類戀人》、《我愛粗大耶》、《詐騙家族》、《下一個天亮》、《秘河》、《他城紀》、《第三者》等書。《詐騙家族》、《討債株式會社》已賣出電影版權。《下一個天亮》、《討債株式會社》、《第三者》曾獲書展電影媒合平台推薦。 郝譽翔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開設「創意

寫作」等相關課程,是台灣文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兼學者,曾經獲得金鼎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等重要獎項。   她熱愛旅行、潛水和帆船,並且將之化為創作的主題,如小說《逆旅》、《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以及散文集《一瞬之夢:我的中國紀行》等,便在透過返回她外省籍父親的故鄉:中國的旅行,去叩問個人的家族記憶,並從移民的角度重塑台灣島嶼的歷史。而她也嘗試從海洋和南島的角度去詮釋台灣,如《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及電影劇本《松鼠自殺事件》,則在探究二十世紀太平洋海島的命運。   她同時也從事現代文學及戲劇的學術研究,相關專著有《情慾世紀末──當代台灣女性小說論》及《儺:中國儀式劇場研

究》等。而她目前則正在寫作一本同樣是從「旅行」的概念出發,關於二十世紀初年中國文人如何離開故鄉,進入現代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的專著《長路漫漫:現代中國文人的城/鄉旅程》,即將完成。 郭漢辰   一九六五年生,屏東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碩士,目前為文字工作者。四十歲離開記者工作,受到台灣文學耆老葉石濤陳冠學等人的啟蒙教誨,以文學為信仰與職志,近年來投入地方書寫及各類文體創作,作品豐富多樣,成績裴然。曾獲台北文學獎年金類正獎、寶島文學獎、宗教文學獎、高雄打狗文學獎、台中文學獎、玉山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等,多次獲得國藝會出版創作類、書寫高雄創作計畫出版計畫補助,被視為南台灣重要的中生代作家。

  出版詩集《每天帶著一點遺憾在轉動》、《屏東詩旅手札》;長篇小說集《記憶之都》;中篇小說集《回家》(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短篇小說集《封城之日》、《誰在綠洲唱歌》、《剝離人》;散文集《和大山大海說話》、《幸福迎向死亡》、《沿著山的光影》、《穿走母親河畔》、《揹山的人》(二○一四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 陳雋弘   六十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生,水瓶座,現為高雄女中教師,定居高雄。大學時期發表新詩,陸續得過「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吳濁流文學獎新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打狗文學獎新詩首獎」、「大武山文學獎新詩首獎」等。目前在明日報經營個人新聞台「貧血的地中海」。著有詩集《面

對》、《等待沒收》。 馮翊綱   劇作家、劇場表演藝術家。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關渡)戲劇藝術碩士。魁梧英偉的身形,蘊含著澎湃的纖細情感,舞台上風采淳厚。早年加入「表演工作坊」,多次參與集體即興創作,演出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包括《我和我和他和他》、《紅色的天空》、《又一夜,他們說相聲》、《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九三年版、《暗戀桃花源》九九年版、《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尤以二○○八年起,主演的精裝巨著《寶島一村》,出身眷村的原生緣份,將來台老兵的形象,相貌音容刻畫鮮活,分秒令人動容。   也是散文名家,霹靂直言,行文簡潔,情真意切。曾擔任「聯合副刊」、「時報周刊」、「幼獅文藝」專

欄作家。已出版影音光碟數十種,研究文集、文藝創作、劇本、有聲書二十多部,近年將文字著作多委託「聯合文學」出版。   馮翊綱的戲文以歷史文化為素材,借古諷今,鏡鑑春秋。自一九八八年開始,創辦並經營、領導「相聲瓦舍」,是人生的代表作,以不間斷的演出、風行的影音光碟、劇本,成為華文世界家喻戶曉的人物。經典作品《戰國廁》、《鄧力軍》、《東廠僅一位》、《狀元模擬考》、《惡鄰依依》、《情聖阿弱》、《說金庸》、《賣橘子的》等,是青年學子朗朗上口的名著,表演影音檔也被編為中學人文課程輔助教具。   現任「相聲瓦舍」團長暨藝術總監,兼任台師大、北藝大副教授,慈濟大學駐校藝術家。因長期在創作、演出、出版、教學

的總體貢獻,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中國文藝獎章、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黃信恩   一九八二年生。高雄中學、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現為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及斗六分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醫學系兼任講師。學生時代開始寫作,作品以散文為主,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獎項,並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天下散文選等。二○○九年出版首部散文集《游牧醫師》(寶瓶),集結醫學生、見習醫師、實習醫師、醫官等階段生活作品;二○一三年出版第二本散文集《體膚小事》(九歌),將身體部位及器官逐一發想為文,並獲二○一四年第卅八屆文化部金鼎獎優良文學

圖書推薦獎。 楊佳嫻   一九七八年生,臺灣高雄人。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台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論述《懸崖上的花園: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1942-1945》、《方舟上的日子:台灣眷村文學》,編有《臺灣成長小說選》,合編有《青春無敵早點詩:中學生新詩選》(與鯨向海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與凌性傑合編)、《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與鄭政恆、宋子江合編)。 劉芷妤   無糖,半透明,雙份酒精。   曾在不同產業擔任

不同職稱的工作,但其本質不脫「認真的異想天開」。曾出版《迷時回:無糖城市迷路指南》與《To:西子灣岸 我親愛的永無島》,恰好,都是關於高雄的故事;恰好,都半真半假;恰好,都關於一件我始終關注的主題:一個人怎麼對待另一個與自己不同的人。   其他那些關於人間的事,如果你想知道的話──我從瑞祥國小念到瑞祥高中,逢甲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小說組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現代舞台劇劇本首獎、二○○九年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小說組首獎,其他不是首獎的就無需再提。   雜文隨筆散見於個人部落格與其他網路內容平台。 潘弘輝   高雄小港出生,小港國小、小港國中畢業

、前鎮高中畢業,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服役於海軍中型運補艦353號一年十個月。曾獲吳濁流文學獎、西子灣副刊年度最佳小說家獎、鹽份地帶文藝營小說第一名、寶島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等。多次擔任小說獎評審於;高雄師範大學南風文學獎、東吳大學文學獎、中山大學文學獎等。曾於自由時報自由副刊擔任編輯、文學台灣基金會專案執行等。出版《恆星物語》(春暉出版社,1999)、《脫軌的牌戲》(月冠出版社,1999)、《迴旋木馬女孩》(探索出版社,1999)、《拜月》(亞細亞出版社,2000)《夕陽山外山──李叔同傳奇》(聯經出版社,2001)、《人馬記事》(麥田出版社,2002)《水兵之歌》(寶瓶出版社,2

002)《黑暗中尋找心裡的亮光》(高雄市勞工局,2014)、《海風吹過港仔墘》(高雄市小港區公所,2015)。 蔡素芬   一九六三年生,淡大中文系畢,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雙語言文化研究所進修。高中開始小說創作,大學起屢獲文學獎項。一九九三年以《鹽田兒女》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並改拍為公共電視開台戲劇,隨後一九九八年出版的第二部《橄欖樹》獲中興文藝獎,二○一四年完成此系列的第三部《星星都在說話》,歷時二十年,主題各異、人物相繫的作品系列反映了不同世代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其人生處境。   其他主要著作為長篇小說《姐妹書》、《燭光盛宴》,短篇小說集《六分之一劇》《台北車站》、《海邊》及譯作數本。

由於長期擔任媒體文學編輯人,亦編選了《九十四年度小說選》、《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小說30家》。《燭光盛宴》獲二○○九年亞洲週刊十大華文小說、金鼎獎及多種選書推薦。二○一四年最新推出的鹽田兒女系列第三部《星星都在說話》,不僅在讀者的期待下出版,這三部曲也成為作者撰寫長篇小說的新里程。 鄭順聰   嘉義縣民雄鄉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現專事寫作。獲台北市文學獎,高雄市打狗文學獎,高雄縣鳳邑文學獎,新竹縣文學獎,蘭陽文學獎,花蓮文學獎,基隆海洋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雜誌編輯金鼎獎,行政院新聞局電影創意故事入選

等。   入選九十六年散文選,二○○八及二○○九台灣詩選,二○一○年飲食文選。著有詩集《時刻表》,記錄午後、向晚、夜黑的情思變化,是作家的第一本書。家族書寫《家工廠》,寫客廳即工廠、台灣經濟成長年代的童年憶往。野散文《海邊有夠熱情》:是以高雄蚵仔寮為核心,寫梓官、永安、彌陀等地的田野調查。長篇小說《晃遊地》:以嘉義市為原型,陳澄波為核心,敘述一個高中生的青春成長故事。 騷夏   出生於高雄前鎮,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現居台北,養貓兩隻一黑一橘。曾任周刊記者,咖啡廳、花店、書店店員,文學書編輯、企劃,目前擔任出版社行銷經理。   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大專

生文學獎、台北市捷運公車詩文、入選2011臺灣詩選。出版詩集《騷夏》(麥田出版)、《瀕危動物》(女書文化)。創作類型為詩與散文,散見於《自由副刊》、《聯合文學》、《印刻文學生活誌》,曾擔任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專欄「生活課」專欄作家。 *推薦短序 *編輯委員的話   宇文正‧陳素芳‧彭瑞金‧焦桐‧鴻鴻 *導讀   陳芳明 *高雄作家地圖 巴代    簡介‧淵源 專訪:攀登文學大山的壯旅 評析:建構原住民的多重史觀 王家祥    簡介‧淵源 專訪:毛小孩菩薩 評析:從自然的守護到歷史的追尋 王聰威    簡介‧淵源 專訪:以不存在對抗存在的逆書寫 評析:從技藝到記憶:土法煉鋼的

創作歷程 吳億偉    簡介‧淵源 專訪:不停轉彎的人生書寫 評析:搶救貧窮大作戰 李志薔    簡介‧淵源 專訪:臨海眺望的人 評析:從人生到文字再到影像 李長青    簡介‧淵源 專訪:鄉愁與風聲 評析:詩壇雙刀流 李進文    簡介‧淵源 專訪:「情意」比「意義」來得動人 評析:剪裁滿山的霧,月亮沒有失手 言叔夏    簡介‧淵源 專訪:流動的窗口 評析:隙縫中的探險與聆聽 林哲璋    簡介‧淵源 專訪:「禁止遛狗」為什麼是狗? 評析:兒童文學應該老少咸宜 林靖傑    簡介‧淵源 專訪:尋找生命的空景 評析:邊緣便是我的主流 林達陽    簡介‧淵源 專訪:讓文學扎根高雄 評析:贖回

遺憾之前的光亮 凃妙沂    簡介‧淵源 專訪:農村與土地的記憶 評析:土地依然是花園 施百俊    簡介‧淵源 專訪:武俠是唐吉訶德式的想像 評析:台客武俠小說家 胡長松    簡介‧淵源 專訪:佇台語小說中做幼路的經營 評析:尋回台灣人真正血統、語言、歷史的文學家 凌性傑    簡介‧淵源 專訪:尋找一個自在的位置 評析:在全世界遇見你 凌煙    簡介‧淵源 專訪:從自我的流離淬鍊救贖之筆 評析:本土的酷異之花 夏夏    簡介‧淵源 專訪:無關乎其他,只是想寫作而已 評析:複現與直觀 孫梓評    簡介‧淵源 專訪:詩像舞蹈,散文像散步,童書和小說是馬拉松 評析:讓溫柔在風中輕輕揚起

徐嘉澤    簡介‧淵源 專訪:沐浴在南國的陽光下 評析:當生活藏不住一名寫作者 郝譽翔    簡介‧淵源 專訪:從女兒到母親:母女關係的清理與探究 評析:異女身體的窺探與展示 郭漢辰    簡介‧淵源 專訪:計畫寫作,混搭文類 評析:被追趕的人 陳雋弘    簡介‧淵源 專訪:終於無法變成鳥,與你們一起遠走高飛 評析:本色天真 馮翊綱    簡介‧淵源 專訪:一種聲腔 評析:相聲儒俠 黃信恩    簡介‧淵源 專訪:散文是生活的不斷開發 評析:航行於肉身靈魂 楊佳嫻    簡介‧淵源 專訪:跨越界線 評析:伊卡勒斯城市夢遊 劉芷妤    簡介‧淵源 專訪:火熱的人很難冷靜客觀 評析:如果精靈

會寫小說,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潘弘輝    簡介‧淵源 專訪:返航 評析:炮輝 蔡素芬    簡介‧淵源 專訪:用小說寫詩 評析:壯闊的日常史詩 鄭順聰    簡介‧淵源 專訪:以文字酬謝生命中的每段時光 評析:活潑溫暖的野書寫 騷夏    簡介‧淵源 專訪:寫詩是,沿路放餌 評析:家族與情慾圖像的女女詩篇 *高雄作家年表 導讀   南方,是光與熱的源頭   1   我永遠無法忘懷,十八歲時,清晨站在左營樓上的陽台,向東望去,看到天邊有一道綿延的山稜線。青春時期的南方記憶,就永恆地停留在那時刻。那時朝陽可能還停在水平線上,強烈的光正好被大武山遮蔽了,所以站在嘉南平原的末端,只能看到龐大

的山影。中央山脈迤邐到南邊時,以一座高聳的山形彰顯它的存在。那雄偉的意象,正好定義我離鄉前的心情。晨起讀書,是我聯考前養成的習慣。那時曾經默默向大武山發誓,有一天我一定要超越它。這樣的誓願,終於應驗。果然我後來就被放逐在海外,很久以後才得以返鄉。   大武山與嘉南平原,是我在海外漂流時的終極信仰。懷著肅穆的山色,揣著平原的燈光,是我在海外時期可以活下去的理由。南方,是我生命中光與熱的源頭。即使離鄉那麼久,我的城市,我的故鄉,總是以最生動的面貌回到我夢中。從海外悽愴回到台灣時,第一個願望就是立即回到左營。縱然十八歲那年考上大學就離開高雄,但是每年寒暑假都一定回到自己的家鄉。那裡的蓮池潭,以及帶

著時間顏色的古老城牆,都是我眷戀徘徊的地方。整個童年時期,一直到我的啟蒙階段,都是在那寧靜的地方過渡完成。如今進入晚天時期,高雄從來都是我永遠的認同。   每當國外新聞提到台灣或是高雄,都一定牽動了我敏感的神經。我常常把自己視為台灣土地所伸出來的一株觸鬚,在陌生的水域探索全新的感覺。曾經在一個不眠的晚上,我寫下一篇散文〈深夜的嘉南平原〉,那是我熾熱懷鄉的一個副產品。浩瀚的海洋,殘酷的政治,切斷我與自己土地的聯繫,但是切不斷我在靈魂深處的擁抱。畢竟我早期的知識啟蒙,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都是在那平凡而溫暖的土地孕育而成。那個城市,有山,有海,有河,那是上天賜與這地方住民的最好禮物。放在國際景觀來

看,很少有一個大城市擁有如此的條件。甚至放在台灣的版圖上,幾乎沒有一個城市可以望其項背。這樣具有優勢的自然環境,常常使我感到驕傲。   2   我在一九六五年離開家鄉,而這本書所介紹的青年作家,正是在那段時期出生。我好像與他們交錯而過,當我向成年、中年的階段邁進時,他們才正要展開對這個城市、這個世界的認識。捧讀書稿之際,我與他們都是屬於同一個城市,卻分屬兩個不同的世代。離開高雄時,城市面貌還保留著許多殖民時代的建築,甚至壽山與高雄港都是屬於禁區,那樣開闊的城市,我們卻被囚禁在山的另一邊,全然看不到海洋,當然也望不見海平線。一九六○年代以後出生的新世代,開始迎接民主運動的浪潮。他們的心靈,就

是開闊的海洋。   我還在故鄉的時期,還可以看見美軍顧問團的宿舍,那是冷戰時期的印記。高雄港從來都不是開放的空間,而是一個軍事禁區,永遠隱藏著巨大的秘密。而我們那個世代,總是神秘地被關在外面,只能從愛河的終點或西子灣的岸邊,看見秘密禁區的一角。因為那是黨國的城市,許多建設都掌控在當權者手上。至少到我遠赴台北之前,家裡的自來水永遠是帶著臭味。如果說我的青春時期是次等公民的待遇,並不為過。我的不幸,其實就是台灣命運的一個縮影,而且一直都覺得,這樣的命運無法改變。   我在故鄉缺席的時候,新世代誕生,也慢慢迎接一個就要改變的時代。很多朋友告訴我,高雄是一個非常生猛的城市,說話方式非常豪邁,語言表

達也近乎粗野。這就是高雄,就是沒有教養的南部。我的日本朋友曾經說,台灣的高雄就像日本的大阪,舉手投足的方式全然不同於優雅的東京。他那樣的譬喻並沒有傷害我,相反的,我感到驕傲。於我而言,高雄人是特別大器而豪放,直來直往,毫不修飾。必須是具備這樣的性格,所以才會在民主運動中,創造了美麗島事件。   高雄的新世代在成長過程中,確實見證了城市面貌的轉變。我去觀賞林靖賢導演的影片《愛琳娜》,有許多場景完全是我陌生,但是看到高雄港時,情緒特別激動,幾乎欲淚。那是我所不認識的故鄉,卻是新世代文學孕育的地方。在影片裡,看見廢棄的工廠,也看見煙囪林立的工業區。我在心裡暗暗告訴自己,我就是從那裡出來,那也是我認

同的標誌。那種草莽的氣息,正是高雄文化寄託的所在,而且也是培養年輕寫手的重鎮。他們的作品不是為高雄而寫,但是字裡行間總是帶著南方的光與熱。   在人口流動特別旺盛的後現代,似乎很難確切定義什麼是高雄作家。貼近他們的文字時,似乎可以聽見夜裡火車穿越平交道時的敲打聲,似乎可以聽見海港的什麼地方傳來輪船的笛聲。這本書介紹了三十位高雄作家,那是世代交替的莊嚴儀式。尤其高雄從城市升格為都會時,作家筆下所能傳遞的信息就更加豐富。文學不能用城市的格局來框限,但是我相信,他們的想像力想必也帶著城市的魂魄。從靜態文字,可以看見年輕生命所呈現的城市活力。作品的形式橫跨詩、小說、散文、影劇,總是會傳出帶有南方城市

的氣味。王家祥、王聰威筆下的港區風情,李進文筆下的漁村,言叔夏的工業區,胡長松所眷戀的柴山,凌性傑記憶中的摩托車,凌煙所關切的歌仔戲,夏夏以詩彰顯颱風的災難,許嘉澤無法忘懷的中央公園,郝譽翔難忘的山,林達陽所珍惜的青春戀情,孫梓評熟悉的橋下風景,郭漢辰回望的霓虹燈,馮翊綱的眷村記憶,黃信恩的左營故事,楊佳嫻徘徊的夜市,潘弘輝的小港青春時期,騷夏念念的小港機場,蔡素芬的鹽埕童年,鄭順聰的西子灣夢想。他們作品的內容之豐富,正好定義了高雄文學的特質。無論是感傷、悲痛,或熱愛,一定是帶著南方城市陽光的顏色,也夾著港口襲來的海風。高雄文學的入口,就從這本書開始。 陳芳明 2015.11.6 政大

台文所 從技藝到記憶:土法煉鋼的創作歷程──專訪王聰威徐漢明/文除了身為《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以外,王聰威也是一位優秀且的小說家。前期充滿才思與詩意和思辯文字的《稍縱即逝的印象》,一轉而到父母輩記憶中的老高雄地景書寫──《複島》和《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再到《師身》中畸戀間的細膩描寫。我們還在期待,他能給我們更多故事和技藝的展現……徐漢明(以下簡稱「徐」):你的作品《複島》、《濱線女兒》都被貼上了「新鄉土小說」的標籤。兩部作品的背景分別是高雄旗津和哈瑪星,這樣作品中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展現想必都和從你生活經驗中的地理、人文風景有關。想請你以這兩本作品為出發,談

談你的作品和你的出身地高雄之間的關係。王聰威(以下簡稱「王」):其實我的小說和我的出身/生地是完全無關的。我出生的地方是高雄市,五歲以前是住在高雄縣五甲,之後搬到高雄市前鎮區的草衙,最後搬到鳳山。但是搬到鳳山時,我已經到台北市唸書、工作,也很少回去了。《複島》和《濱線女兒》所描寫的地理場景,一個是高雄旗津區,一個是鼓山區的哈瑪星。這兩個地方我從來都沒住過,所以這跟我個人的成長史沒有關係,對我來說其實都只是「回鄉」去探訪親戚的地方;不過因為我父親是旗津人、我母親是哈瑪星人,這兩個地方對他們而言是充滿故事的地方。因此這兩部作品的寫成,主要是透過「人」──我想寫我的父母與他們過去的成長經驗──而非我

自身與這兩個「地方」有什麼關聯。等我真正著手開始要開始寫這兩部作品時,我才開始做田野調查:實地探訪、收集資料、拍照等等。在我著手蒐集資料時,才發現無論是旗津或是哈瑪星在地的文史資料其實不算很多;但這幾年來相關的資料蒐集、建構,以及社區營造的工作已經開始越來越充足了。好比說,我們家有一位朋友(我都稱呼她「阿姨」),是哈瑪星當地郵局的支局局長,她一直很努力保存在地的一些文化、歷史資料,也是哈瑪星文化協會的成員。

嘉義山上咖啡廳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水水最愛!阿里山網美咖啡廳必吃茶風味甜點,蜜香紅茶聖多諾用1斤4000元茶葉製成
店家資訊👉https://supertaste.tvbs.com.tw/food/327661

本集完整版內容👉https://youtu.be/SVYqtJEboDA
網路獨家版內容👉https://reurl.cc/7oEY4N
本集完整店家資訊看👉https://reurl.cc/Q32NYZ

每週一至四 晚間10點 TVBS歡樂台42頻道 / MOD TVBS精采台
📣食尚玩家最新集數隔日立即看

★食尚玩家網路版限定內容★節目資訊看過來
熱血48小時👉週一中午12:30
食尚玩家👉週二不定期上線直播喔
2天1夜go👉週三中午12:30
瘋狂總部👉週四中午12:30

✨《不推怎麼行》第三季✨ 網路首播限定►https://bit.ly/2Ku72eZ
✨食尚玩家開賣啦!無雷美食手刀搶GO👉http://bit.ly/35UwXo7

錯過會哭!食尚粉經典必看👉https://goo.gl/FXv79V

●訂閱《食尚玩家》YouTube👉https://bit.ly/2Hf8UYO
●加入《食尚玩家》LINE🔍店家資訊不漏接👉https://goo.gl/aUBhqD
●《食尚玩家》官網最新吃喝玩樂指南一手掌握👉https://bit.ly/2GOPJ4O
●按讚《食尚玩家》FB粉絲頁👉http://bit.ly/2fX2IUg
●下載《食尚玩家》APP👉https://bit.ly/37kOfww

輕食區顧客滿意度、知覺價值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例

為了解決嘉義山上咖啡廳的問題,作者黃郁婷 這樣論述:

隨著時代變遷,都市人口越來越密集,在生活步調快而精神壓力緊繃的狀態下,使人們更加需要找尋放鬆身心、紓解壓力的管道。隨著戶外旅遊頻率的增加與教育水準的提升,休閒活動越來越多元化,加上交通便利,讓人們更嚮往親近大自然。「吃」一直在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即便是山上的風景園區也是如此,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在2016年7月在園區內新增了「輕食區」,讓顧客了有不同的選擇。本研究以「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輕食區」作為對象,探討顧客對遊樂區輕食區的滿意度、知覺價值與再購意願之影響關係。 本研究採立意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一共回收有效問卷262份。結果顯示受訪者背景變項「居住地」在顧客滿意度

及再購意願有顯著影響,其他背景變項則無顯著影響;知覺價值對再購意願有顯著影響;顧客滿意度對再購意願有顯著影響;知覺價值對顧客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本研究根據研究之結果,建議業者應在餐點選項上做增加及變化,以提升顧客滿意度及再購意願;推出季節性菜單增加顧客新鮮感,來增加顧客對輕食區的期望;增加較經濟實惠的套餐組合,讓顧客下次到園區時將輕食區作為優先選擇的用餐場所。

大店長開講:店長必修12學分/ 50個開店KnowWhy(修訂版)

為了解決嘉義山上咖啡廳的問題,作者周俊吉李明元戴勝益尤子彥 這樣論述:

周俊吉、李明元、戴勝益――三大店長 指點50個實戰案例,探討開店問題背後的問題 不只學know How,更教你想know Why   自2012年出版以來,已銷售創下亮眼佳績,再次推出[修訂版]!   除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封面以外,作者尤子彥重新詮釋「成功開店不可或缺的DNA」,並新增「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的成功心法」,絕對超值!   《商業周刊》自2011年1月起,推出「店長學堂」專欄,由各行業店長提出各式經營問題,邀請三大店長--王品董事長戴勝益、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親自解答。本書為專欄精華集結,並由記者尤子彥採訪三位服務業教父級CEO,專文闡述經營店面的k

now Why,協助各行業店面經營者,徹底分析思考店面經營的要訣。   本書不是告訴你開店如何能成功的步驟一二三,而是,和三大店長一起思考小店經營的Know Why。因為,唯有掌握Know Why,才知道怎樣的Know How適合你的店,以及如何運用大店長的成功心法,不致犯了撿到一對翅膀就以為能高飛的錯誤。   全書概分為店長角色、店鋪經營與成長挑戰,共三大部分十二學分,每學分皆有來自全台店長曾向《商業周刊》「店長學堂」專欄提問的實戰案例,以及由大店長輪流分享經營心得的精彩開講。 本書特色   1.三大服務業店長破天荒合著。   2.以理論結合實務,專文闡述加上問題解析(cases s

tudy),形式創新。   3.不同於坊間創業書或管理書,針對實際問題解決,幫助讀者思考問題根源,體會經營要訣,非常實用。 作者簡介 李明元   1958年出生,台東人,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美德州大學企管碩士。1984年台灣麥當勞成立同年即加入麥當勞,為創始元老之一,從門市基層服務員工做起,隔年出任台北館前店第一任店長,1997年被拔擢為台灣麥當勞首位本土總裁,領導本地研發團隊,開發出的麥脆雞、板烤米香堡系列等產品,獲亞洲地區麥當勞全面採用。2011年升任麥當勞亞洲區副總裁,為全球麥當勞管理階層位階最高的華人。2012年10月起出任頂新集團餐飲事業群副總裁。 周俊吉   1953年

生,嘉義人,文化大學法律系、政大企家班畢業。28歲那年,向父親借30萬元創業資金,承自儒家與「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實踐經營哲學》,成立「信義代書事務所」,1986年成立「信義房屋」仲介公司,在台北市新生南路開出第一家門市店面,1993年「信義房屋」跨出台灣進軍上海,1999年成為國內第一家股票上市櫃的房仲公司2010日本東京展店。2011年集團佣收突破新台幣100億元,隔年個人捐款6億元,於政大商學院成立「信義書院」,推動企業倫理教育。 戴勝益   1953年生,台中清水人,台大中文系畢業。38歲離開家族事業自行創業,1993年在台中市文心路開出「王品牛排」第一家店之前,曾創業9次失

敗。以「立即分享、即時獎勵」的海豚領導哲學,以及多品牌策略,打造王品集團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餐飲事業體。2012年王品掛牌上市,集團營收挑戰新台幣100億元,並入榜經濟部主辦的「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前20大品牌。旗下兩岸11個連鎖餐飲品牌,其中,「陶板屋」於2010年進行海外品牌授權,進軍泰國市場。 尤子彥   台中人,大學修心理,研究所念新聞,曾任臨床心理師、報社財經記者,現為《商業周刊》資深撰述,著有《沒有唯一,哪來第一:捷安特劉金標與你分享的人生思考題》。 推薦序為商之道  徐重仁 作者序一從本書中品味經營「人心」的承傳  李明元 作者序二  從小店到大店的經營之路  周俊吉 作者

序三  讓客人感動的關鍵  戴勝益 前言成功開店不可或缺的DNA――初衷、抱負和夥伴 Part1 店長的角色與職能 店長,站在第一線的執行長 學分1人員管理 -實戰1-李明元 打造「3F」,搞定年輕員工 -實戰2-李明元 架好板凳人力,不怕被挖角 -實戰3-李明元 願景當動力,棍子靠邊站 大店長開講- 如何靠計時人員打天下/李明元 學分2標準化服務 -實戰4-周俊吉 建SOP,「用人」不「留人」 -實戰5-李明元 管店靠制度,新手要培訓 -實戰6-李明元 開店像打仗,倉管定輸贏 大店長開講- 做SOP,第一次就上手/李明元 學分3感動服務 -實戰7-李明元 搶救翻桌率,先取捨顧客群 -實戰8

-周俊吉 做「寬服務」,經營「窄客層」 -實戰9-戴勝益 先友後客,穩賺達人財 -實戰10-李明元 服務就像表演,需要不時演練 -實戰11-戴勝益 把屈辱當修練,就是服務的開始 大店長開講- 有滿意服務再談感動服務/戴勝益 學分4店長職能 -實戰12-戴勝益 家庭式管理用親切做口碑 -實戰13-李明元 打績效評比,別光盯業績 -實戰14-李明元 管不動員工?找顧客當教練 大店長開講- 誰說超級業務員一定是好店長/周俊吉 Part 2 店鋪的定位與轉型 跟著蘋果賈伯斯學開店 學分5產品策略 -實戰15-李明元 找出「公約數」,打破淡季魔咒 -實戰16-李明元 搶生意,就要出狠招 -實戰17-戴

勝益 換招牌?不如換菜單 -實戰18-戴勝益 多元經營不如緊抓目標客群 大店長開講- 漢堡店賣飯,錯了嗎?/李明元 學分6價格策略 -實戰19-李明元 面對包場客,要看長不看短 -實戰20-李明元 迎戰價格破壞,就靠高人氣 -實戰21-李明元 漲價衝獲利,小心逼走老客人 -實戰22-戴勝益 吸引舊客回籠,打折要乾脆 大店長開講- 單一價格威力大/戴勝益 學分7 差異化策略 -實戰23-戴勝益 先減法再乘法,小店變特色店 -實戰24-李明元 要捍衛藍海,就要殺出紅海 -實戰25-戴勝益 沒錢做行銷?就靠演講和得獎 -實戰26-戴勝益 開店看學歷?不如比企圖心 -實戰27-戴勝益 親訪百店求心得

大店長開講- 這樣開店,當然會倒/戴勝益 學分8轉型策略 -實戰28-周俊吉 賣達人服務,社區店新生路 -實戰29-周俊吉 打破商圈框架,抓住長尾財 -實戰30-李明元 建經營平台,要與情感連結 Part 3 深耕與成長的挑戰 開店,成就獨一無二的人生 學分9品牌定位 -實戰31-戴勝益 混搭新與古,改造柑仔店 -實戰32-戴勝益 老師傅更要換新思維 -實戰33-戴勝益 產業夕陽化,停損不如停業 大店長開講- 速食店如何搶星巴克生意?/李明元 -實戰34-戴勝益 斧底抽薪──改變商業模式 -實戰35-戴勝益 給足服務承諾,建立品牌口碑 -實戰36-戴勝益 牢記餐飲店成功五順序 -實戰37-李

明元 粉絲團人氣不等於買氣 -實戰38-戴勝益 吃巧勝吃飽,別做對賭生意 大店長開講- 事業要大,別賺貴客的錢/戴勝益 學分10 品牌價值 品牌價值 -實戰39-周俊吉 誰說租店不能建立品牌 -實戰40-戴勝益 拿不出財報,就別談文創 -實戰41-李明元 找槓桿點突圍,小店逆轉勝 -實戰42-戴勝益 先搶領導地位,再打形象牌 大店長開講- 為什麼創新反而導致滅亡/周俊吉 學分11跨店經營 -實戰43-戴勝益 有多少店長開多少店 -實戰44-李明元 展店先顧核心,守住續航力 -實戰45-戴勝益 強化網路行銷,勝開實體店 大店長開講- 開第二家店,沒那麼簡單?/周俊吉 學分12持續成長 -實戰46

-戴勝益 揪員工入股,終止內鬥 -實戰47-戴勝益 老東家留才,挺員工做頭家 -實戰48-李明元 店租抗漲,讓房東變股東 -實戰49-李明元 客戶當金主,免看銀行臉色 -實戰50-周俊吉 公益不是行銷,但要顧到生意 大店長開講- 愛玩,才能一直賺/戴勝益 附錄 初衷,決定你的開店之路可以走多遠! 前言 成功開店不可或缺的DNA――初衷、抱負和夥伴尤子彥   要擁有什麼樣的核心DNA,才能開一家會賺錢的夢想店?一大筆資金、金三角店面,或是獨家研發產品等等這樣的有形資源,恐怕都不是最關鍵的答案。   《大店長開講》綜合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前麥當勞亞洲區副總裁李明元、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等三位大店長開店經驗後發現,創業起點的「初衷」、可深可大的事業「抱負」,以及能一起走遠路、志同道合的「夥伴」,才是開店創業成敗最關鍵的DNA。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說過,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成為巨樹,早在四千年前種子落地時便已決定了。創業的「初衷」,正是決定事業格局大小的那顆種子。   一九八一年,二十八歲的周俊吉,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沒踏上律師、司法官的法律人之路,而是思考到,既然房地產交易糾紛頻傳,如果可以建立一個房屋仲介品牌,提供買賣雙方公平、合理,有保障的不動產交易服務,不僅是門好生意,更可有效疏減訟源,善盡法律人的社會角色。   本著這樣的心情,周俊吉在開第一家店的前夕,執

筆寫下七十個字的立業宗旨(見第一八七頁),做為創業最高指導原則,也讓信義房屋從一家街邊店,跨入對岸中國,以及服務業高度成熟的日本等地;泛集團房仲家數亦逾千家以上。   此外,以企業執行長高度,打理一家店的「抱負」,則是讓小店長變身為大店長的槓桿點。正是因為心懷遠大的事業抱負,三十多年前,頂著國立大學學歷光環的李明元,願意彎腰從清掃、洗廁所,麥當勞餐廳最基層實習生做起,並通過重重考驗,出任台灣麥當勞最高領導人,更進而升任亞洲區副總裁,成為該集團管理階層位置最高的華人之光。   抱負高度不一樣,面對挑戰的心態也大不相同!李明元曾回顧,轉任人資、採購等後勤部門期間,雖然沒有在營業部門帶兵打仗贏得

掌聲的榮耀感,卻鍛鍊了他日後挑戰職涯顛峰,不可或缺的全方位經營力。   當具備「初衷」與「抱負」,一家表述經營者自我風格的夢想店,就有本事創造消費者認同的價值,獲利也不再是天邊的一抹彩虹。但這樣還不夠,登山的山友都聽過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跑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唯有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前進,美好的經營果實才得以持續茁壯。   創辦王品集團的戴勝益,除倡導獲利與同仁大方分享的「海豚哲學」,同時也寫下王品憲法、龜毛家族條款,建立企業文化並凝聚價值觀,是其能領導上萬名集團同仁,步伐一致、齊心打造全台最大餐飲集團的成功之鑰。   如此看待服務業成功者的經營思考,其必要性在於,台灣社會已

進入「感質」更勝「品質」,重視風尚美學的體驗經濟時代,探討服務業開店成功要素,不能只論有形的生產要素,其他像是經營者對於價值的論述,透過品牌形塑的生活風格等,這些穿透人心的無形資產,才是生活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本書概分為店長角色、店鋪經營與成長挑戰,共三大部分十二學分,每學分皆有來自全台店長曾向《商業周刊》「店長學堂」專欄提問的實戰案例,以及由大店長輪流分享,未曾曝光經營心得的精彩開講。   每一個案例,旨在探討問題背後的問題(QBQ,Question Behind Question),不只學習Know How,更強調思考Know Why。希望有助培養店長們,建立經營一家店的完整邏輯與

獨立思考能力,成就邁向大店長之路的人生願景;也期望召喚出每個人的心願,開一家充分實現自我的夢想店。 實戰7——搶救翻桌率,先取捨顧客群 李明元 暑假期間學生來店喝飲料,常有滿座情況,因咖啡廳沒有限制內用時間,曾有客人點完飲料置物占位,外出一、兩小時後,再回來繼續喝飲料,導致用餐尖峰時段上門的客人沒位子坐,如何在不趕走客人的前提下,增加翻桌率?(light咖啡陳店長問) 紐約的星巴克(Starbucks)同樣苦惱於遭顧客長時間占位,曾為了不讓店內餐桌變筆電族的書桌,全面取消設置電源插座,引發消費者權益廣泛討論,顯示就算在服務業高度成熟的城市,全球品牌仍得面對此難題。 餐飲服務業經營,必須有所堅

持,也要有所妥協。這中間,店家和顧客之間的協調須以社會共識為前提,經營者並據此取捨顧客。況且,沒有一個品牌或店家能夠大小通吃所有顧客,什麼樣的顧客該放棄、什麼樣的顧客值得深耕,雖是殘酷的決定,但因為顧客的管理代表一家店的形象,顧客面孔加總就等於具體的品牌形象,這是每家店都應要有的策略性思考。  以麥當勞為例,在台經營二十七年,即曾兩度在考量員工安全、品牌形象與多數顧客經驗的前提下,放棄少數顧客,進行關店決策。 當時有兩家店的餐廳座位,長期遭遊民及無業民眾占據,除影響其他顧客的觀感,門市營運坪效始終難提升。店內屢傳竊案、打架情事,常鬧上社會新聞版面,更對麥當勞商譽帶來負面形象。店長雖多次和管區員

警及當地里長協調,但效果不彰,其中一家甚至店經理晚班下班時,遭遊民猛打一巴掌。由於事涉員工人身安全,且品牌形象長時間蒙受傷害,已遠超過賺不賺錢的獲利考量,因此,總部隔天就提前和房東解約,立即停止該門市營運。 回到你的問題,理想上,店家最好能和顧客建立起默契,顧客能體諒店家經營需要,尖峰用餐時間不去占位,店家則在離峰時間釋出善意。至於遇到用餐時間占位的顧客,門市服務人員可在不傷和氣的原則下,委婉勸說或協調對方併桌,讓他清楚認知到,店內尖峰和離峰時間提供的服務不同。 不同業態不同商圈,要抓緊哪一群顧客,店家須有通盤策略思考,有所取捨在先,放軟身段應對在後,才能和顧客攜手創造雙贏。 ▇小店長這樣想:

「『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是做服務業的最高境界。」▇大店長那樣想:「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只能用心經營認同我服務風格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