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高工免試入學11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吳政達所指導 張云棻的 服務學習對高中學生情緒智力影響之研究 (2017),提出嘉義高工免試入學11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中學生、服務學習、情緒智力。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劉宜君所指導 蕭永福的 高中職生服務學習運作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服務學習、學習成效、志願服務、反思檢討的重點而找出了 嘉義高工免試入學11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嘉義高工免試入學11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服務學習對高中學生情緒智力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嘉義高工免試入學112的問題,作者張云棻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服務學習對高中學生情緒智力之影響。希望能夠了解:(一)臺北市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服務學習、情緒智力的現況。(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在服務學習態度、情緒智力的差異情形。(三)服務學習態度與情緒智力之相關情形。(四)探討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之背景變項與服務學習態度對情緒智力之預測力。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的蒐集,共取樣臺北市9所公立高中(大型、中型及小型學校各3所)、18個班級及社團幹部,共計794人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括參考美國「社區服務態度量表」(Community Service Attitude Scale,CSAS)所改編的「服務學習態度量表」及國內

孫育智、葉玉珠(2004)所編製的「青少年情緒智力量表」。調查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後,主要發現如下:一、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的服務學習及情緒智力現況屬中上程度。二、不同性別對高中生服務學習態度「再評估」、「服務學習總量表」達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對高中生情緒智力「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經營人際關係」、「情緒智力總量表」部分達顯著差異。三、擔任幹部與否對高中生服務學習態度各向度均優於未擔任幹部的高中生;擔任幹部與否在高中生情緒智力「自我激勵」、「經營人際關係」、「情緒智力總量表」優於未擔任幹部的高中生。四、不同服務時數的學生僅在「幫助」上達顯著差異,其餘服務學習態度尚無顯著差異。不同服務時數的

學生在情緒智力上無顯著差異。五、服務學習後進行反思的高中生在服務學習態度各向度表現均優於未進行反思的學生。服務學習後進行反思的高中生在情緒智力「自我激勵」、「經營人際關係」、「情緒智力總量表」部分優於未進行反思的學生。六、服務學習態度越好,情緒智力越高。七、性別對於情緒智力有預測力,臺北市公立高中的女生情緒智力較男生高。擔任幹部、服務時數與進行反思對於情緒智力的預測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八、服務學習分量表對情緒智力的預測力為(一)服務學習態度中「知覺」愈好,情緒智力愈高。(二)服務學習態度中「道德義務」愈好,情緒智力愈高。最後根據上述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供主管教育機關、學校單位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高中職生服務學習運作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

為了解決嘉義高工免試入學112的問題,作者蕭永福 這樣論述:

服務學習課程融入的累積有助於學生在初期接觸並熟悉後,提升其日後參與服務學習的動機與成效。本研究旨在探討近年來校園推行服務學習融入課程後,高中直升參與服務學習的成效。本研究以桃園市高中職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依學校規模及類型採比例抽樣,共針對桃園市580位一年內曾參與服務學習之高中職生發放問卷,研究回收有效問卷數為537份,有效回收率為92.5%。針對研究問卷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研究結果發現:參與服務學習女生優於男生,女生在對於從事服務學習活動的比例較男生為多且投入。高中職二年級的學生在服務學習與學習成效上表現不如高一及高三的學生,因為高二學生在

服務學習的參與度上因無相關約束,所以在表現顯得較為被動,所以在服務學習與學習成效表現上不如高三及高一的學生。高等中學與職業學校雖然學校在課程規畫與學生性質均有所不同,但服務學習及學習成效方面並無顯著差異,顯示服務學習與學習成效不受學校性質及學生特性所影響。服務學習的老師或是領導著對服務學習的運作有顯著的影響,擔任規畫服務學習的老師或領導者對於服務學習活動目標、服務過程若有明確及妥善的安排規劃,並且在活動結束後確實執行服務活動後的反思檢討,將有助於學生學習態度改善、增加高中職生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更懂得時間安排更有效率;服務學習與學習成效呈現高度正相關,本研究結果 r= 0.878,服務學習各因

素與學習成效各因素之間的相關係數介於0.734~0.847 之間,以皮爾森相關係數強度大小表示其意義,即服務學習與學習成效之各因素相關程度大多在中度相關以上,顯示服務學習課程確實對於社會價值與問題解決等,確有其助益,此對於未來吸引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及認同感,更具支持與說服力。藉本研究成果,將有助於提供未來服務學習在政策面、學校課程設計與學生學習方面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