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寓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寓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會詩寫的 宋詞是一朵情花:讀我千嬌百媚,願君如痴如醉 和劉少雄的 一闋詞.一份情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晶冠出版社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文化創意設計碩士學位學程 唐硯漁所指導 簡韶臨的 現代人對宋詞詞句之色彩認知與感受 (2019),提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寓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宋詞、國學經典、色彩認知、中華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蘇珊玉所指導 陳宜政的 蘇軾論畫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蘇軾、論畫、美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寓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寓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宋詞是一朵情花:讀我千嬌百媚,願君如痴如醉

為了解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寓意的問題,作者李會詩 這樣論述:

宋詞,是一朵絢爛的情花。 花開花落,都是一個個寓意豐滿的故事。   是悽苦的離別:   多是春風有意,把一年好景,先與安排。何人輕馳寶馬,爛醉金罍。衣裳雅澹,擁神仙、花外徘徊。獨怪我、繡羅簾鎖,年年憔悴裙釵。──張玉娘   是動人的詠愛: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   是超然的笑談: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東坡   是寧靜的思索: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晏殊   是惆悵的飄泊: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

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   詞,既可小意抒情,亦可磅礡明志,又能憤懣厭世,還能憐惜知命。   它開出了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美麗,字裡行間的韻味,值得細細品嘗,來回咀嚼。   在文學作品倍出、文學人才濟濟的宋代,宋詞以千嬌百媚的姿態流傳了下來,帶給世人不同於詩歌的聽覺和視覺享受。   且讓我們翻開屬於宋詞的華麗篇章,一起沉醉於這無盡無窮的詞香之中! 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35位宋代詞人名作,以流暢文字釋義,以溫柔口吻釋情,能夠輕易讓讀者進入當時的時代背景與感情心境,一同品味每首詞的深意,一同暢遊宋詞動人的意境。  

現代人對宋詞詞句之色彩認知與感受

為了解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寓意的問題,作者簡韶臨 這樣論述:

近年由於中國古裝電視劇興起,自2012年起陸續推出《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等一系列宮廷劇。以清代歷史軌跡作為時間線,除了劇中由歷史人物、虛構人物交織出引人入勝的愛怨情仇之外,戲外更加引起討論、製造話題的就是當代美學、色彩學的應用;甚至在不同的兩部電視劇中,應用了同一時期、相似的人物原型作為基礎,卻激盪出完全兩極化的用色美學。過去我們讀的歷史只看到成王敗寇的王朝更迭,卻不想其實文化積累才是真正富足我們的營養。而今世界就好像掀起一股東方古典熱潮,這股復古即時尚的風氣正逐漸改寫現代人對「色彩」、「美學」的定義。然而「完全復刻歷史」的色彩、美學應用,現代人會完全買單嗎?或者其實是借用深厚

的文化淵源,讓這些色彩應用有了思古幽情的寓意,從而引發人們對朝代的想像呢。認識一個文化,最迅速的方式就是從欣賞當代「經典」著手,同樣作為中華文化最精采輝煌的朝代,如果將唐代比喻為一個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的貴族,滿身富麗堂皇。那麼宋代就是一位謙謙君子,文人的氣質溫潤如玉,相當節制。深富底蘊的文化特質就在宋朝文學當中,因此透過品讀「宋詞」經典,則成為我們認識當代歷史的最佳捷徑。本研究旨在對國學文化的傳播,文學經典不該只是束之高閣的冷僻文字,如何讓它更加廣泛的融入現代,我們不妨可以從現代人對其的認知著手,讓舊時代與新時尚獲得平衡,從而實現文化的保護與傳播,使社會關注文化,閱讀經典。本論文透過色彩學與設

計應用的角度切入研究宋詞文學之美。根據問卷調查與量化分析結果,調查現代人較熟悉的宋詞共十六闋,並梳理其色彩感知與感受;得知宋詞名句代表色為紅、橘、藍,普遍感受為高雅、高貴、穩重。本研究從詩詞的美感為出發點,將閱讀詩詞時存在腦海中的色彩意境延伸到設計中,提供從事設計工作者更扎實的文化涵養、更準確的色彩應用,並提升消費者的美學體驗品質。

一闋詞.一份情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上)

為了解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寓意的問題,作者劉少雄 這樣論述:

詞,一字一句, 皆有聲有色、有情有義。 在茫茫詞海中, 定能找到最療癒自己的那一首!     詞,是文學中最優雅輕靈的文類、最婉麗動人的體裁,它是歌詠青春的詩篇,是千年前古人悲歡離合的乘載,是陰柔中有著韌性的獨特生命情調。詞,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一種冉冉韶光意識與悠悠音韻節奏結合而成的情思韻律。詞,感動了世世代代的敏感心靈。     詞人多情,發而為詞,其實就是一段體驗、梳理或參悟人間情感的歷程——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這是最揪心的別後相思。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這是最美麗的愛的盟誓。   「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

黏地絮。」這是最執著不捨的深情。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最超越時空的愛戀。   尋尋覓覓,化為一種溫柔如水的堅韌力量,那是詞人言愛興懷的方式——   當寂寥心情無法排遣,歐陽修的「淚眼望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是最溫暖的撫慰;   對人生感到困惑,李後主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已替你輕輕探問;   柳永的「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懂得你的心事有時說不出口;   蘇軾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撫平你的傷痕,陪你悠然面對人生。     四十位詞家、一百二十闋詞,以十六個單元主題,探討近六十種幽微深邃的人間情意。由

唐五代到兩宋,五百多年的詞篇燦麗時光,從詞人、詞風、詞史、詞境到詞情,宏闊而深刻地鋪展在眼前、縈潤於心中。     看詞人在出入之間、情理掙扎之際所展現的各種生命情態,看詞作的跌宕之姿所興發的悲喜情緒;領會詞中的人情世界,我們也終將懂得如何表達情感,擁有聆聽他人與自己心聲的能力。   本書特色     ◆臺大中文系及通識課程最受歡迎的詩詞教授 劉少雄 至情力作。   ◆精選40位詞人、120闋詞,以16個單元主題,探討近60種幽微深邃的生命情態,認識人間情愛的多種面貌。   ◆回到感官世界,以情感喚起情感的全身心參與、沉浸式閱讀,細膩體會詞中的聲色之美、言外之意。

  ◆像看電影一樣讀詞,在如鏡頭般一幕一幕的推進中,走進詞人時空,心歷其情其境,和作家所見所感。   ◆為現代人的情緒出口而寫。當我們變得只會用貼圖、按讚來表達情感時,就從讀一闋詞來尋回心靈的敏銳吧。   ◆深度理解詞中的情緒語言,什麼是惆悵?什麼是斷腸?什麼是銷魂?真正進入唐宋詞,也真正進入了我們自己。   深情推薦     王安祈 臺大講座教授、國光劇團藝術總監   王盛弘 作家   田威寧 北一女國文教師   衣若芬 作家、新加坡南洋大學教授   宇文正 作家、《聯合報》副刊主任   李純瑀 臺師大共教中心國文組助理教授   祁立峰 《

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胡曉真 中研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兼所長   徐國能 作家、臺師大國文系教授   徐秋玲 北一女國文教師   郝譽翔 作家、北教大語文創作系教授   曾淑賢 國家圖書館館長   曾冠喆 薇閣中學國文教師   葉丙成 臺大教授、無界塾創辦人   楊孟珠 臺中一中國文教師   蔡淇華 作家、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顏訥 作家     這是一條長長的,從宋代到當代,從發現到發明的有情旅程。是宋人藝術化的情緒字典,也是當代人的情緒之書。——顏訥   詞原是音樂的文學,作者對詞的詮釋也像是音樂。時代如此焦躁疏離,正是時候走入深邃而

不沉溺的唐宋詞的情感世界。——胡曉真   織情入詞箋,以深入淺出文字直探詞心,娓娓道出內在的神韻。——曾淑賢   詞,不僅是美麗歌吟,更是作為生命「情感教育」的多樣典範。跟隨少雄老師,跨時空和這些偉大心靈對話、共感。——葉丙成   低迴在心中的無言歌,是一闋詞所帶來的沉澱。透過這本書中的話語,重新召喚雨過天青色的心事。——徐國能   此書呼喚四十位詞人,溫柔地激盪、觸動、撫慰你我最深層的情感。在每一闋詞中,我們看見自己,更看見眾生。——李純瑀   這部作品梳理唐宋兩代經典詞作,從個人的生命情懷,到古老悠遠的情思感悟,跨越時空帶給讀者深摯的感動。——宇文正   大氣磅礴的

蘇、辛詞,柔腸百轉的花間詞,都在劉少雄老師的召喚下,轉世回魂。——蔡淇華   架構、理路與敘述皆清晰有條理,字句有情味,深入淺出地領人欣賞唐宋詞的內涵。——田威寧   以專題式的脈絡,透過時空的巨觀與心理的微觀,彰顯宋詞獨特的體悟與情思。——徐秋玲   讀此書,你會發覺原來自己不再是孑然一身孤獨於茫茫人海,你必能從中找到生命的歸屬與感動。——曾冠喆   詞比詩更朝向內在、私我世界,此書以情感召喚情感,帶領讀者移易時空,走入詞人幽微、深情的心靈之境。——楊孟珠 專文推薦     顏訥(作家):   蒂芬妮.史密斯在《情緒之書》中,考掘出一百五十六種人類情緒表現方

式。不同文化如何在感受到情緒湧動之時,伸手指向那幽微難解的混沌,為之命名,那便是人類情緒演化史最迷人之處。劉少雄教授的《一闋詞.一份情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則以更加敏銳的情緒探測針,為我們探勘宋人在詞中埋藏的情感脈礦,細膩而透徹地考證、分析詞體、詞史與詞人生命,勾織出屬於宋人特殊的情感共相。於是,我們得以清空行囊,順著劉少雄教授跌宕優美的導覽,如同走在陰鬱的天氣裡,尋著一個又一個被點亮的唐宋詞情緒語言,觀看有情宋人遭逢政治變局、戰爭暴力、宦遊遠行、死別生離,生命中種種為情所困、因情生愁。在好景不常引動的時間焦慮,但是又何奈的喟嘆深處,愁怨與生命的韌性,原來是情的一體兩面。   於是,即使

情緒是人人日以繼夜都在攀的山,那麼熟悉,但或許我們從未有足夠耐心伸手指向山徑旁那幽微難解的混沌,為之命名,以至於在傳情達意的征途上,經常敗陣下來。若我們持續習慣於情感語言的匱乏,那也只能放任自己久久長長地為情所困,束手無策。如此一來,當劉少雄教授對著凡常之情湧動處,伸手一指,手舞之足蹈之,全身心參與,給情緒們生命,創造沉浸式閱讀:惆悵。斷腸。銷魂。不言不語。欲語還休。人去心空。我們真正進入了唐宋詞,也真正進入了我們自己。   這是一條長長的,從宋代到當代,從發現到發明的有情旅程。是宋人藝術化的情緒字典,也是當代人的情緒之書。當各自登山的讀者們終於在山頂相遇,即使天氣陰鬱,但緩步走過這一遭

,或許也能如深知好景不常,卻此情不渝的宋人,臉上雨珠未乾,仍看出一片風景。   立在路的盡頭,我們低聲唱出:「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胡曉真(中研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兼所長):   詞原是音樂的文學,劉少雄教授對詞的詮釋也像是音樂,將幽微的詞心輕柔展開,反覆揉捻而層層遞進,也邀請讀者成為一個聲部,與作者的詮釋進行情感的對話。時代如此焦躁疏離,正是時候走入深邃而不沉溺的唐宋詞的情感世界。     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   作者積多年教學經驗和深探精研功力,織情入詞箋,書寫出唐宋詞人幽微深邃的情感世界:從傷春悲秋到離情別緒,從悵惘失落到感悟洞識

,從忠憤抑鬱到感時憂國,從飄逸豪放到興會閒情……,尤可貴者,以深入淺出文字直探詞心,噴珠吐玉,娓娓道出內在的神韻。     葉丙成(臺大教授、無界塾創辦人):   詞,不僅是美麗歌吟,更是作為生命「情感教育」的多樣典範。跟隨少雄老師跨時空和這些偉大心靈對話、共感,學習認識、理解自身內在的真實情感並正確表達,練習與周遭人際、與立處的世界共好。之前少雄老師透過臺大Coursera線上課程,感動了華文世界無數的學習者;這次少雄老師的新書,將帶給讀者更深刻的啟發!     徐國能(作家、臺師大國文系教授):   悠悠之思,是綿邈而溫柔的情愫,是低迴在心中的無言歌,是一闋詞所

帶來的沉澱。   世間匆忙,煙景繁華,且讓我們透過這本書中的話語,重新召喚雨過天青色的心事,衣上酒痕詩裡字,都是曾深愛過的雲煙。     李純瑀(臺師大共教中心國文組助理教授):   人世的萬千情感,相思、執著、無奈……,一切的情意皆是此生終難脫開之事。然今月曾經照古人,在百年前已有用情至深的詞人,以最深情的字句為我們寫下如此難以言說卻心意相通的諸般感受。   《一闋詞.一份情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呼喚四十位詞人,溫柔地激盪、觸動、撫慰你我最深層的情感。在每一闋詞中,我們看見自己,更看見眾生。     宇文正(作家、《聯合報》副刊主任):   中國文學的抒

情傳統中,詞是最精緻的文類。這部作品梳理唐宋兩代經典詞作,深入淺出帶引讀者進入詞人種種情感,從個人的生命情懷到家國之憂;古老悠遠的情思感悟,跨越時空帶給讀者深摯的感動。     蔡淇華(作家、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庭院深深深幾許?   華人的文化庭園之所以博大幽深,與唐宋詞憂戚相關。大氣磅礴的蘇、辛詞,柔腸百轉的花間詞,都在劉少雄老師的召喚下,轉世回魂。   一闋詞.一份情,且讓唐宋詞,成為你我今日情思最美麗的出口吧!     田威寧(北一女國文教師):   本書的架構、理路與敘述皆清晰有條理,字句有情味。援引相關背景深入淺出地領人欣賞唐宋詞的內涵

,體會字裡行間的情感,感受詞之美。無論是入門者或想涵泳玩索的讀者,皆可藉《一闋詞.一份情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品讀詞作,品味人生。     徐秋玲(北一女國文教師):   此書以專題式的脈絡,提綱挈領掌握唐宋詞的時代背景與書寫意識,再透過個別作者與文本,由外而內,一一解讀詞作與作家及社會的交融,深入而細膩。透過時空的巨觀與心理的微觀,彰顯唐宋詞獨特的體悟與情思,值得推薦!     曾冠喆(薇閣中學國文教師):   古人作詞的動機往往是因為感時傷懷,但今人卻也是在讀詞的當下緣情興懷,感同身受。讀詞之人,若能用「心」感受,用「情」體貼,我們自然能與詞人感受到同一份哀婉與同

一種溫暖。讀劉少雄教授的《一闋詞.一份情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你會發覺原來自己不再是孑然一身地孤獨於茫茫人海,你必能從中找到生命的歸屬與感動。     楊孟珠(臺中一中國文教師):   詞比詩更朝向內在、私我世界,現代學子隔著迢遠時空讀之,往往霧中賞花。劉少雄教授《一闋詞.一份情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之解析,以情感召喚情感,帶領讀者移易時空,走入詞人幽微、深情的心靈之境。    

蘇軾論畫研究

為了解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寓意的問題,作者陳宜政 這樣論述:

本文著重研究「蘇軾論畫」,透過蘇軾散見於詩文中的論畫文字進行討論。 第壹章為緒論。主要將蘇軾詩畫相關研究做一查考;其次說明本論文如何將蘇軾論畫文字,以蘇軾立場作為思考起點,並由亞伯拉罕對文藝考察三面向:作者、文本、讀者的方式,思索蘇軾如何論述繪畫理念。 第貳章為蘇軾藝術性靈之蒙養──從三境界析論。藉王國維《人間詞話》之人生閱歷三境界論蘇軾藝術性靈之養成,產生蘇軾藝術性靈三境界,並以蘇軾詞作定義之,依次分別為:「獨覺──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堅持──密意難傳,羞容易變,平白地、為伊斷腸」、「頓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第參章為蘇軾論畫之主體精

神。透過蘇軾對文藝家之評論,以歸納蘇軾所謂創作主體應具備的素養內涵,必須包含:「崇尚真樸」、「專注執著」、「寄興賢哲」。 第肆章為蘇軾論畫之創作理念。蘇軾曾於〈跋宋漢傑畫山〉文中提及¬「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藉此了解蘇軾認為畫家創作理念宜涵蓋:「詩畫一律之思維」、「一觸即覺之靈感」、「物我合一之意境」。 第伍章為蘇軾論畫之鑑賞觀。針對蘇軾作為讀者角度,透過其對所見或他人收藏的歷代繪畫作品進行理解與分析,了解蘇軾鑑賞標準:持平心態──「寓意於物」甚於「留意於物」、觸物興發──「意在筆先,貴有畫態」。 第陸章為結論。對研究成果加以考察,並提出前瞻與展望,以做為未來持續研究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