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教案範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小美術教案範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互動式導覽應用與實踐:美術館、學校及劇場 和林慧文的 不圓滿的貢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洪葉文化 和女書文化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蕭坤安所指導 蘇思樵的 設計思考教學模式導入國小中年級課程設計 (2021),提出國小美術教案範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設計思考、創意、問題解決、設計教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白子易所指導 吳秀英的 黏土蝴蝶教具介入對幼兒園學童蝴蝶保育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 -以臺中市東區某幼兒園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幼兒環境教育、黏土、教具、蝴蝶保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小美術教案範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小美術教案範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互動式導覽應用與實踐:美術館、學校及劇場

為了解決國小美術教案範例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本書集結編者近年來所撰述之「互動式導覽」理論脈絡、操作形式及應用實錄,並收錄2019、2020年「國美館」文化體驗教育「互動式導覽」之教案範例,以及各級學校教師將「互動式導覽」運用於跨領域/跨學科之活動教案。從中讀者可以窺見,「互動式導覽」不單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全新型之美術導賞形式,它試圖打破藝術作品只能在特定場域欣賞及單一講解的限制,著力將場館的空間感延展至學校或團體,開發出一種導覽的通用性,也因此順勢強化館校合作的機能,落實藝術教育向下紮根的目標。其「互動」的用意,係使藝術作品更為社交化,其所拓展之話題討論性、刺激思考性、關鍵評價性等均是展品活化的一種表現,藉此期待能

賦予作品蓬勃的生命力,同時激發觀者多元視角的追問意願與探詢精神。

設計思考教學模式導入國小中年級課程設計

為了解決國小美術教案範例的問題,作者蘇思樵 這樣論述:

面對經濟時代變遷,為了提升國家競爭力,各國皆重視創造力的根基,根據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課程總綱之核心素養項目「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提出國小階段學生應具備探討問題的思考能力,並且實踐處理日常問題。本研究將設計思考導入國小階段學童的課程,利用設計思考課程引導學生利用同理心去思考問題並且定義問題,透過創意發想找到解決方法,接著實際製作與操作,製作模型及測試,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有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及系統性地解決問題。本研究於高雄的一間國小中年級進行5週的設計思考課程,共10堂,在設計思考課程中實施前後測、課堂學習單、課後回饋學習單等紀錄學生在課程中的資料,透過質化的訪談與觀察紀錄,探討學生在設計思考課程

中的階段變化、對設計思考的認知與課程的感受程度,分析學生是否能透過設計思考的課程引發未來行為與態度上的改變。研究結果顯示,中年級學生在初步接觸設計思考時,需要較多的刺激與實際例子幫助學生了解設計,並且需要配合學生程度適時給予幫助與引導,在課程的萌芽期、茁壯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四階段學生都展現出創意、自信的學習歷程,課程結束後,學生對於設計思考課程的好感度高,雖然在課程中會感到困難,但完成課程與作品對於學生而言是有成就感的,經過問卷回饋調查,學生對於設計思考課程的滿意度比例皆高,總體來說,設計思考課程導入中年級學生之課程有正向的影響,其研究結果經過後續驗證後可作為未來國小設計思考課程之參考方針。

不圓滿的貢丸

為了解決國小美術教案範例的問題,作者林慧文 這樣論述:

  貢丸是位小學三、四年級的男生,來自於一個破碎家庭,父親進出監獄無數次,母親離婚後就不在他身旁,阿公阿媽也無法好好照顧他,幸好貢丸遇見了胡老師,一段師生關係良好的互動,讓他開始喜歡上學、喜歡同學。父親出獄了,帶給他短暫的快樂及幸福,但也疏離了學業,不幸的是,父親又再度入獄!阿公阿媽和獄中的父親商量,將貢丸送到育幼院生活及山上的小學就讀,兩老實在無法分身照顧……   在育幼院的大家庭中,貢丸不再擔心害怕,每天規律地生活起居,也培養出許多的興趣及專長。   一直關心貢丸的胡老師,都和貢丸一直保持連繫,陪著他成長。   真實生活中的貢丸已是高中生了,他喜歡音樂的愛好沒有改

變,和一群好友組了一個小樂團。   我們不禁要想,育幼院的生活對貢丸來說,也是一種多元文化家庭的型態?! ★本書特色   ●附錄有國小老師的教案範例, 供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參考   ●書後有兩位小朋友王佑宸、王佑寧精心設計繪製的『貢丸生活大冒險』遊戲。希望在真實生活中的任何像「貢丸」一樣的孩子,你不孤單,有同學們老師們陪著你! ★名家推薦   人是靠著和別人連結才能存活,隨著傳統家庭的崩解和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人和人的連結方式產生了巨大改變。人是活在一個社會的大結構中尋找新的連結方式存活下去,這是我讀這本書的啓發。--小野   養育小孩是需要一整個村子的力量。村子裡有負責親密的家人,和

氣熱絡的鄰居,安全好玩的社區,友善活潑的學校。但人生無常,世事多變,村子也可能崩壞,這裡缺個角,那裏掉塊漆甚麼的。這時候,只要有人願意伸手承接,在其中的孩子就不會無邊掉落,就像《不圓滿的貢丸》裡的貢丸,先有爺爺奶奶的照顧,後有胡老師的關愛,以及育幼院的接納。   其實,成為「台灣之光」並不需要特別立志,也沒有限額,書中的胡老師就是。她敏銳、細膩,伸出手,給個眼神,說幾句鼓勵的話,這樣持續的、小小的光點,匯聚起來便成了溫暖的光源。也因為有像胡老師這樣的人,村子便不會全盤崩塌,還能慢慢被補綴起來,再次圓滿。   --蘇芊玲   我們是否曾經因為期待自己能擁有完美的父母而不敢質疑「天底下無不是的父

母」這句被視為天經地義的圭臬?而當孩子們的眼淚已在新聞版面氾濫蔓延,我們聽到憤怒的聲響時,是否仍掩耳快步走過你我的鄰家大門?   這世間,真的只有那條唯一的軌道才走得到家、找得到愛嗎?   這個來自真實的故事,讓我們看見、聽見,因而願意另闢一段圓的弧線。   --幸佳慧

黏土蝴蝶教具介入對幼兒園學童蝴蝶保育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 -以臺中市東區某幼兒園為例

為了解決國小美術教案範例的問題,作者吳秀英 這樣論述:

本研究課程根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配合十二年國教環境覺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技能與環境行動等環境教育目標,自編蝴蝶保育之幼兒環境教育課程教案、學習單及問卷評量量表,並以黏土自製蝴蝶的卵、幼蟲、蛹、成蟲等一生完全變態之模型爲教具。研究選取樣本和範圍採便利抽樣,以臺中市東區某幼兒園學童爲研究對象,採準實驗研究法,分爲實驗組與對照組一、對照組二各30人,共計90名幼童。實驗組實施蝴蝶保育課程教學並介入黏土蝴蝶教具學習,對照組一僅實施蝴蝶保育課程教學但未介入黏土蝴蝶教具學習,對照組二則不介入任何教學及教具學習。配合蝴蝶保育課程以環境教育五大目標自編之問卷評量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問卷經由專

家審查修改及刪減題項後發展成一份具有信、效度的正式問卷,於教學前針對三組學童實施問卷前測,時隔一週教學後再進行後測。彙整之問卷評量量表以spss for windows 18.0 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及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由分析結果比較實驗組的環境覺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技能、環境行動各面向後測平均數得分為36.80、9.00、45.10、36.70、26.00分,均分別高於對照組一的各項後測平均數得分22.13、6.70、35.87、22.87、15.80分,及對照組二的各項後測平均數得分9.73、3.17、27.00、9.63、7.40分。參與蝴蝶保育課程學習及介入黏

土蝴蝶教具之實驗組,前後測之環境覺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技能、環境行動各個面向顯著雙尾值(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