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吹雪埼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地獄吹雪埼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夏目漱石(一八六七~一九一六),谷崎潤一郎(一八八六~一九六五),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葉山嘉樹(一八九四~一九四五寫的 大文豪的異次元劇場——恐怖、靈異、幻想、怪談……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郞、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集 和多田克己的 日本神妖博物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李孝悌所指導 陳冠辰的 明清時期于謙的形象演變與民間信仰 (2012),提出地獄吹雪埼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于謙、歷史書寫、民間信仰、祈夢、科舉文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地獄吹雪埼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文豪的異次元劇場——恐怖、靈異、幻想、怪談……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郞、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集

為了解決地獄吹雪埼玉的問題,作者夏目漱石(一八六七~一九一六),谷崎潤一郎(一八八六~一九六五),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葉山嘉樹(一八九四~一九四五 這樣論述:

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 恐怖,靈異,幻想,怪談…… 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大文豪 最具獨特風格的「異次元」小說集結 茂呂美耶精心編選+忠於原著韻味的獨特譯筆+每篇文章詳細的註解+作品精闢有趣的賞析 ●為何挑選這十四位作家的這十五篇作品? 基於個人喜好。我自小學起,就很喜歡閱讀科幻、奇幻、魔幻、恐怖、驚悚之類的小說。這次挑選的短篇小說,除了〈口罩〉那篇是例外,均是幻想兼恐怖小說,都是描寫異次元世界的故事。再者,這些作品的爭議點不少,在讀書會中較易引起熱烈討論。 ——茂呂美耶 ●為何採取「不更動原文的標點符號」的直譯方式? 為了

保留各位大師的筆調與風格、文章節奏和語感,我的譯法是「不更動原文的標點符號」。 我為何要執著於標點符號呢?因為我想讓讀者感覺出,每一位大師的不同筆調與寫作風格。我認為,倘若不忠實還原出原文中的標點符號,讀者很可能無法區分出誰是誰。無論夏目漱石或谷崎潤一郎或芥川龍之介甚或是江戶川亂步,若不忠實地還原出原文中的標點符號,也就是作者的修辭技巧、斷句習慣、文章節奏等,譯文很可能會成為同一旋律、同一曲調,分不清孰是藍調孰是爵士,孰是搖滾孰是鄉村了。 ——茂呂美耶 /// 本書由茂呂美耶精選、翻譯、賞析,14位日本大文豪的作品,包括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葉山嘉樹、泉鏡花、梶井基次郎、佐藤春

夫、坂口安吾、宮澤賢治、小川未明、太宰治、上田秋成、江戶川亂步、菊池寬。這些作品除了基於茂呂美耶個人的喜好,擁有幻想、恐怖氛圍的「異次元世界」獨特故事外,也因為它們都受到日本讀者或專門研究者的大量討論,因此值得被挑選出來,與台灣讀者分享。 這些作品各自具備鮮明特質,以及令人料想未及的元素,完美融合在作品中。透過茂呂美耶精心翻譯解析,我們得以享受閱讀日本文豪上乘作品的愉悅,更重要的是重讀每一篇作品時的深刻心靈觸動。 ●各篇內容特色 .夏目漱石〈夢十夜〉 日本的初高中國語教科書,經常會出現夏目漱石的作品,而〈夢十夜〉出現的概率最高,因為〈夢十夜〉可以讓學生展開十人十色的論點。 夏目漱石是

橫跨日本明治、大正時代的文豪。他之所以被冠以「國民作家」美譽,因為他以小說這種工具,奠定了現代日本口語文(標準語,白話文)的基礎,確立了言文一體的日本口語文文體,並為日本現代文學開出嶄新的一條路。 夏目漱石的大部分作品,在歷經一百年、一百五十年甚或兩百年之後,依舊能讓後代人的初高中生在課堂中大聲朗讀,而且讀起來不但很順口,更不時會出現讓人想打起拍子的節奏。現代日本小說家所寫的小說文體,都是模仿夏目漱石的文體而成。 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夢十夜〉,夢的情節像一則則謎語,卻又如偈一般,讓人在閱讀中參透生命之道理。從第一夜,死去的女子要男子等她一百年,男子可能盼得百年好合?到第十夜,賣水果的庄太

郎幫一名女子提送水果,結果一去無返,第七天他卻出現了,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夏目漱石的文章大都淺顯易懂,但「讀得懂文字」並不表示同時也能理解其內容,最顯著的例子正是〈夢十夜〉。夏目漱石於一九○八年七月、八月在《東京朝日新聞》及《大阪朝日新聞》刊載了〈夢十夜〉,此時的夏目漱石四十一歲。〈夢十夜〉是夏目漱石所有作品中最獨具一格的作品,詭異唯美的氛圍,如夢似幻的描寫,令後世的眾多研究者不斷以不同切入點去進行解析,陸續發表了無以數計的論文,卻仍無法得到可以讓所有讀者心服口服的答案。〈夢十夜〉揉合生命各種光怪陸離與寓言的現象,它沒有正確答案,每一篇都是開放式結局,讀者可以基於自己的人生經驗,得出各式各樣

的結論。 .谷崎潤一郎〈刺青〉 〈刺青〉中的年輕刺青師傅清吉,走火入魔地為他迷戀的女孩,在她的背上刺青一隻蜘蛛,全心全意使她成為絕世美女…… 曾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日本文學界推崇為經典的唯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筆下的人物設定經常是怪誕與荒謬,作品常帶有因肉體上的恐懼所滋生的神祕幽玄;因肉體上的殘忍所感受到的那種反作用性的痛切快感,卻如此迷人的小說獨特性。 谷崎潤一郎於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二十四歲時,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文學。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十一月在同人誌《新思潮》發表了成名作〈刺青〉。 他早期的短篇小說,可以說幾乎毫無迴響,但永井荷風於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在自己主辦的雜誌《

三田文學》中,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谷崎潤一郎氏的作品〉,文章中極力讚賞谷崎潤一郎的作品,稱他是「當代稀有的作家」。正是這篇評論文章讓谷崎潤一郎於一夜之間馳名於藝文界,並奠定了其作家地位。永井荷風在評論文章中詳細解說了谷崎潤一郎所發表的五篇短篇小說,並強調〈刺青〉是其中最優秀的藝術傑作。 在〈刺青〉中,最著名的選詞用字是「女孩」和「女人」的用法。讀者在閱讀時,不妨注意一下,谷崎潤一郎到底如何用「女孩」和「女人」這兩個詞,來暗喻從一個純潔「女孩」,變身為君臨男人世界的「女人」之過程。 .芥川龍之介〈沼澤〉 「有一根細長莖桿,從我的屍骸口中,滑溜地伸長出來」,此為芥川龍之介〈沼澤〉中所描繪自

殺者的小說之奇幻意象。 芥川龍之介的這篇〈沼澤〉,很短,僅有一千多字。當讀者讀完後,會不會萌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的,它正是夏目漱石的〈夢十夜〉中的第一夜。事實上,〈夢十夜〉影響了眾多夏目漱石的門生,而芥川龍之介正是經常出入夏目漱石的晚年住居「漱石山房」的門生之一。不過,這篇〈沼澤〉除了有〈夢十夜〉的影子之外,還隱含著更多對另一位詩人的崇拜感情——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象徵派詩歌先驅波德萊爾。 波德萊爾和夏目漱石的共通點是文章都有韻腳,也都喜愛用疊句。芥川龍之介的這篇〈沼澤〉,融合了波德萊爾和夏目漱石雙方的文字風格,寫得很成功。 .葉山嘉樹〈水泥桶中的一封信〉 葉山嘉樹的〈水泥桶中的

一封信〉,一九七三年被正式收錄進日本高中國語教科書中。小說道出工人的辛酸與不幸,描寫殞命於水泥中的工人,如此寫實而令人不忍直視,彷如典型的現代恐怖小說。 一九一七年蘇俄革命成功,共產主義文學湧入了日本,普羅文學也隨之崛起。無奈浪漫的大正時代僅維持了十五年,一九二六年步入了恐怖的昭和戰前時代,當局嚴厲彈壓社會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進而扼殺文人為被壓榨的社會底層體力工人階級所寫的普羅文學,導致日本的普羅文學於一九三○年代一蹶不振。雖然日本的普羅文學壽命很短,卻留下了不少傑作,〈水泥桶中的一封信〉正是初期的代表傑作之一。 葉山嘉樹本人,曾在一九二○年任職名古屋水泥公司,任職期間,遭遇了同事工人在

清掃旋窯時,跌入了集塵機,因全身重度灼傷而身亡的事故。作者為了向公司要求給遺屬更多的慰問金,打算組成工會時,結果被公司解僱。這篇作品正是作者個人生活體驗的反映。 小說發表後,據說當時幾位文藝評論家給予了酷評,奚落作者寫的是「大眾小說」。但這篇「大眾小說」竟然流傳了百年之久,不但成為日本的普羅文學代表作之一,甚至被收錄進國語教科書,讓後代的初高中生,在課堂中各抒己見地進行熱烈討論。 .泉鏡花〈紫陽花〉 倘若你想在小說中享受一種幽玄意境,那麼,你就去閱讀泉鏡花的作品吧。倘若你想理解何謂日本美學的「物哀」,那麼,你還是去閱讀泉鏡花的作品吧。 只是,泉鏡花的作品都用古文体寫成,外語譯者手中若

沒有已經翻譯成現代日文的版本,很容易因為誤讀而導致誤譯。此外,泉鏡花的文筆風格著重於「陰翳之美」,故事中的真相都隱藏在濛濛細雨或茫茫霧靄中,讓讀者在閱讀後,明明有一種怪異、神祕、飄渺的感覺,卻又說不清何處怪異,哪裡神祕,什麼地方飄渺,只會留下一切都很美的記憶。 日本文豪之一的谷崎潤一郎曾說(泉鏡花作品):「在這個獨一無二的世界,我們稱之爲『鏡花世界』的世界中,儘管經常涉及到一些異常的東西和事物,但其中卻沒有任何病態的感覺。雖然它有時呈現出神祕、怪異、縹緲的氛圍,但本質上,卻是開朗、絢麗、優美、天真爛漫的。 而且最值得令人稱道的是,那個世界是一個純粹的『日本式』的世界。」 除非你經常接觸傳奇

、怪談、幻想、奇幻之類的影片或讀物,否則很難理解泉鏡花的世界。 泉鏡花的作品都用古文體,但朗誦起來有一種獨特的節奏,習慣了他的文筆之後,會覺得那種節奏很舒服。此外,泉鏡花很喜歡用擬聲詞,這麼短的一篇小說,他竟然用了八個擬聲詞。古色古香的古文體,配上眾多的擬聲詞,確實很獨特。 .梶井基次郎〈櫻花樹下〉 是什麼光景,讓主角體味到,一種如同愛好挖墓盜屍的變態者那般殘忍的喜悅?是蟻蛉還是人的屍體?梶井基次郎所作的〈櫻花樹下〉,櫻花的絢爛與各種腐敗的屍體對照,並存著感性與知性的敘述,一切源頭卻皆憂鬱使然。 梶井基次郎於三十一歲時便因肺結核而早逝,因此作品不多。生前也沒有受到文壇正眼相看,可以說

是懷才不遇的作家。他在二十五歲那年年底,前往靜岡縣伊豆半島天城山的湯之島溫泉鄉長居。表面上的理由是去進行溫泉療法,實際上是想獲得年長兩歲的川端康成的賞識。這篇〈櫻花樹下〉的背景,正是梶井基次郎在湯之島逗留期間,所觀察到的大自然風景以及當時的感受,日後昇華為創作靈感。 敏銳的感受性、精練的文字、如詩般的句子、無處可修改的高完成度等,都是梶井基次郎的優勢特徵,卻也是他的弱點。生前的梶井基次郎很討厭自己的作品被人當作散文詩,他一直強調自己寫的是小說,他自己是小說家,不是詩人。但當時的文人大多認為他寫的是詩,大力支持並不吝讚賞的粉絲團,更幾乎都是詩人。就連三島由紀夫也評價說:「這人不是能成為小說家的

低劣人種。」 對後代的讀者來說,梶井基次郎到底是小說家,還是詩人,這完全不成問題。總之,他是位很獨特的作家,不但櫻花樹下可以埋有屍體,蟻蛉可以宛如阿芙蘿黛蒂那般地誕生,蟻蛉的翅膀甚至可以幻化為在空中飛翔的剃刀刀,隨時都有可能奪去作者的性命。難怪後代某些文藝評論家,會給梶井基次郎冠上「幻視者」的稱呼。 .佐藤春夫〈紫陽花〉 有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訴說,她不明白突然死去丈夫的心意,究竟是否同意她與他的關係。小說最終,男女兩人在佛壇房間講話,她的兒子卻直愣愣盯著空曠房間角落…… 佐藤春夫的〈紫陽花〉,是一篇僅有一千四百餘字的小說,卻堪稱靈異小說中的翹楚,令人回味無窮。之所以冠上「靈異小說中的

翹楚」,正因為文中完全沒有出現任何詭異的描述,也沒有出現任何與幽靈有關的字詞,但它就是一篇百分之百的靈異小說。一讀再讀之後,你會發現,不知何時,你的手臂已經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坂口安吾〈盛開的櫻花林下〉 為什麼櫻花樹下沒有人影時很恐怖?為什麼連山賊都會害怕盛開的櫻花樹?盛開的櫻花林下到底藏著什麼祕密? 這篇〈盛開的櫻花林下〉中的「櫻花林」,原風景是曾經火化並埋葬了多數戰爭犧牲者遺體的東京上野公園。在櫻花盛開的季節,櫻林中若沒有鋪在地面的緋紅地氈,沒有可讓遊客休息解渴的茶棚,甚至連一名賞花者的人影都沒有,周遭只有呼呼作響的寒風,與無以數計的燒焦屍體,以及深沉透徹的靜寂……那種光景,確實

極為駭人。 文中提及的「三月十日的第一次大空襲」,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自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至翌年八月十五日為止,美國陸軍航空軍對日本東京所進行的一系列大規模空襲作戰,轟炸次數總計一○六次。規模最大的是一九四五年三月十日和五月二十五日的大量燒夷彈轟炸行動。前者的死亡人數高達十萬餘,負傷十一萬餘,上百萬戶人家流離失所﹔後者的死亡人數約七千。坂口安吾目睹的是三月十日那次,那一年,他三十八歲。兩年後,他發表了〈盛開的櫻花林下〉。 假如坂口安吾沒有在晚年寫了〈櫻花盛開的季節〉,一般讀者大概會將〈盛開的櫻花林下〉視為單純的幻想小說,主題是美醜與孤獨的本質。但是,當讀者於事後得知,原來上野

公園曾經成為戰爭犧牲者遺體的臨時火葬場,並前後埋葬了八千四百多具遺體(日後有改葬),然後大約一個月後,自江戶時代起便是賞櫻名所的那片櫻花林,竟然一如既往地盛開著櫻花,只是那時候沒有人去賞櫻,櫻林中只有孤寂的櫻花,與沉默不語的死者靈魂這事後,讀者到底會以何種視點去重新解讀這篇小說呢? .宮澤賢治〈水仙月四日〉 水仙月四日這天,雪婆婆的大雪瘋狂吹襲,吹倒了雪地中一個小男孩。雪童子見狀,與雪狼們欲救他,小男孩後來如何了呢?兒童文學巨匠宮澤賢治的〈水仙月四日〉,將雪地中的風暴、白色壯麗、人性等,栩栩如生地描繪,講述一則救與被救的動人故事。 宮澤賢治在日本被歸類為童話作家,但一般兒童恐怕無法理解

他的作品,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也不見得讀得懂他的作品。這篇〈水仙月四日〉難度相當高,可能因為難度太高,據說在數種英譯版中,有些出版社或譯者乾脆刪掉原文中主角用來呼喚星系的歌詞,將故事重點放在白色雪景與紅色毯子上,徹底刪去了與宇宙星系以及希臘神話有關的所有句子,讓故事變成單純只在人間進行並完結的童話。 這篇〈水仙月的四日〉,撇開星系和神話隱喻,光是色彩描寫,以及動與靜的畫面,就堪稱一流了。白色雪景、紅色毯子、金黃色的球狀槲寄生、群青色的天空、啤酒顏色的陽光、褐色的扁柏、黃玫瑰般的亮光、金黃色的火焰、桃色陽光、雪狼口中的藍色火焰……這次第,怎一個美字了得! .小川未明〈紅蠟燭與人魚〉

人類的世界真的如海中人魚所幻想的那麼美好嗎?她爬到岸上生下的女兒,即使被一對原本好心的賣蠟燭老夫婦領養,但人心善變,人魚被送走後的日子,小川未明所描繪的海象令人心生恐懼,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詭譎氛圍。 擁有「童話之神」、「日本的安徒生」等美譽日本兒童文學之父小川未明,留下一千兩百多篇作品,大部分是童話作品,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正是〈紅蠟燭與人魚〉。只要是在二戰後的日本,上過小學或初中的人,大抵都曾在國語教科書中讀過他的作品。 小川未明曾經受到歡迎敬重,但也曾經遭到批判而落莫。二戰後的日本現代兒童文學,傾向敘述正面性的積極行動故事,小川未明的作品他的文章詞句,類似一種咒術或咒文,而且故事中的草木

不但會枯萎,城鎮也會毀滅,甚至連人物都會死去……,在當時遭受到許多的批判,以致於晚年過得並不好。然而二○一○年之後,時代似乎又看上了小川未明,各式各樣的小川未明作品選集,陸續出現在書店門市的推薦平擺桌上。文章風格類似咒術及咒文的兒童文學復活了,陰鬱、寂寞、孤獨的「小川未明世界觀」重生了。 .太宰治〈魚服記〉&關於〈魚服記〉 昭和八年(一九三三)三月,二十四歲的太宰治在同人雜誌《海豹》三月號上發表了〈魚服記〉。根據太宰治本人所說,這是「在東京首次發表的作品」,也是「成為作家生涯的出發點」。雖是一篇僅有十八張兩百字稿紙的作品,但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和寓言性、神話性,會讓人讀完一次後滿腦子都是問

號,於是情不自禁一讀再讀,試圖對故事中的每個情節作出合理解釋。 〈魚服記〉在同人界受到好評,成為熱門話題,以此為契機,太宰治獲得了在日本文壇出道的立足點。這一年,也是太宰治開始使用「太宰治」這個筆名的第一年。可以說,是「作家太宰治」誕生之年,而〈魚服記〉正是「作家太宰治」的催生劑。 這篇小說將近親亂倫這種悲慘故事,以象徵主義手法重新組成為一篇童話風格的變身故事。太宰治以自己的故鄉青森縣津輕的大自然景色,以及傳說為故事背景,再以寓言形式,描寫出野生少女素娃的天真無邪、純淨的憧憬、女人的覺醒、內心的孤獨、深濃的絕望,以及最後的變身。 太宰治用他獨特的構思與寫作風格,精彩地將民間故事昇華為現代

文學,難怪會在同人界中成為熱門話題。簡單說來,〈魚服記〉除了描繪出少女素娃的覺醒和絕望,也刻畫出某些被村落共同體所排除,生活在正常社會秩序圈外的孤立場所,與嚴苛大自然環境搏鬥的少數族群的悲劇。 .上田秋成〈夢應鯉魚〉 怪談小說大師上田秋成的〈夢應鯉魚〉,故事述及擅長畫魚的畫家興義,有一天在作畫時睡意襲來,夢到自己進入湖中,和大大小小的魚兒一起玩耍,他醒來後立即畫出夢中景象並貼在牆上,題款為「夢應鯉魚」。興義後來生了大病往生,但三日後卻死而復生,而他復活的過程暨不可思議且讓人稱奇…… 〈夢應鯉魚〉是上田秋成《雨月物語》九篇志怪小說中的一篇。江戶文學志怪小說代表中以《雨月物語》最負盛名,一

般日本私立高中入學考試時,最常出現的江戶時代作家及其作品,頂多只有七八位,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語》正是其中之一。 《雨月物語》故事多改編自中國的白話小說,一般認為〈夢應鯉魚〉的原型,是中國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醒世恆言》中的〈薛錄事魚服證仙〉,以及明代文言筆記小說《古今說海》中的〈魚服記〉。上田秋成在改編故事時,加上了兩種原型中沒有的故事結構;一是放生功德所帶來的異類報恩結構,另一是出鬼入神之技所帶來的重生現象結構。 《雨月物語》之所以能成為日本的不朽文學經典,主要原因是上田秋成既優美又幽玄的文筆。據說芥川龍之介寫小說時,參考了《雨月物語》中的故事開場寫法。而二戰期間三島由紀夫更隨

身攜帶著收錄了《雨月物語》的上田秋成全集。他在日記中記載,不僅將其當作「座右書」,也當作「步右書」,尤其特別喜歡《雨月物語》中的〈白峰〉和〈夢應鯉魚〉。 .江戶川亂步〈帶著貼畫旅行的男人〉 彷彿如夢令般,主角在海邊看過海市蜃樓後,在唯二人搭乘的火車上,遇見一個白皙卻布滿皺紋臉龐的布貼畫畫家,乍看似四十歲,但再仔細看又如六十歲,像個西洋魔術師教人不可思議。而畫家隨身攜帶的布貼畫,究竟藏有什麼魅惑的驚人祕密?   江戶川亂步的這篇〈帶著貼畫旅行的男人〉可以說是神作。這篇小說的核心是視覺。海市蜃樓、畫框中的畫面、雙筒望遠鏡、紅磚塔淺草十二階塔頂的眺望、拉洋片攤子的鏡頭、車廂車窗……每一樣小道具

,都是會讓我們的視覺產生錯覺的裝置。 小說中所描寫的淺草景致,是明治、大正時代的淺草全盛期的繁華景象。關東大地震時,江戶川亂步不在東京,三年後他回到東京時,淺草十二階已經沒有了。這或許也是促使江戶川亂步寫這篇小說的動機之一。 .菊池寬〈口罩〉 「不懼怕疾病,不懼怕傳染的危險,其實是一種野蠻人的勇氣。而懼怕疾病並絕對防止傳染的危險,才是文明人的勇氣。當沒有人再戴口罩時,唯獨自己戴著口罩,確實很怪。不過,我認為此舉並非基於膽怯,而是基於文明人的勇氣。」   菊池寬的〈口罩〉發表於一九二○年七月,距今已有百餘年。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死亡率相當高的俗稱「西班牙流感」疫情之下。 因為是菊池寬的親

身體驗,文中詳細記載了當時日本人對疫情的防疫態度和看法。對照百年後的二○二二年的當下,現代日本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所做的防疫措施,以及疫情之下的世態民情,可以說幾乎一成不變,非常有趣。 〈口罩〉寫於1920年的西班牙流感時,作者菊池寬害怕心臟衰弱的自己得流感死亡,於是寫出戴口罩這個故事。對照2022年大疫之年,〈口罩〉讀來令人心有戚戚焉。 /// 茂呂美耶猶如文學的解剖者,縝密挑揀出文豪作品情節中的細節特色,於每篇末的「作品解說」歸納梳理該篇的創作背景、核心要點,讓我們有如推理般再深入重讀一遍經典精隨,超展開的延伸閱讀,有別於一般的經典文學譯本,值得收藏。  

地獄吹雪埼玉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巴哈姆特電玩瘋直播 PS4 對戰動作遊戲《一拳超人 無名英雄》 ,由編輯阿豪與 Nico 主持。《一拳超人 無名英雄》是日本漫畫家 ONE 原作的人氣動漫畫作品《一拳超人(One Punch Man)》首款家用主機改編遊戲,採 3 對 3 組隊對戰動作玩法,遊戲中玩家將操作埼玉、傑諾斯、音速索尼克、無照騎士、龍卷、地獄的吹雪、銀牙、蚊少女、深海王等個性十足的英雄 / 反派角色,展開翻天覆地的激烈戰鬥。

明清時期于謙的形象演變與民間信仰

為了解決地獄吹雪埼玉的問題,作者陳冠辰 這樣論述:

本文研究課題為明清兩代于謙的形象演變,及其死後於民間衍生出的各種信仰。此外,本文從文化史的視角出發,全面檢視于謙由忠臣演變為神靈的演變過程,藉此理解明清社會的自我表述、地方認同、歷史書寫與民間信仰四個主要課題。 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以于謙生前的政治角色為中心,探討其在地方與中央的治理政績,以作為往後各章課題的論述基礎。 第二章探討在于謙的忠節形象的建立過程中,如何受到國家、士人與家族的影響。同時,本文藉由考察國家賜諡號與建祠廟的表彰行為,爬梳背後運作的人際網絡、家族利益以及地方意識。 第三章以集中分析晚明至清中葉這段期間,于謙與岳飛如何被士人形塑為地方的忠節典範,並與西湖的

地理景觀結合,最終成為地方文化的重要一環。此外,本文也檢視明清士人有關于謙的歷史地位的爭論,藉以釐清時代脈絡與歷史書寫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則以民間信仰中的于謙形象為中心,探討于謙信仰在不同區域的崇拜形式(如雨神、都城隍神、夢神),並分析不同神格之間的互動關係。最後則以杭州地區的祈夢文化為例,分析士庶在信仰上的競合關係,以及不同社會階層在形塑于謙信仰時所扮演的角色。

日本神妖博物誌

為了解決地獄吹雪埼玉的問題,作者多田克己 這樣論述:

最值得收藏的日本神妖巨著! 日本,由眾多部落及遊牧民族所融合而成。文化上,由於受到中國儒教與印度佛教傳入影響,衍伸出具有獨特地域性的神話故事。傳說中,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西元前六六○年建立日本國,因此有關日本神話的起源,可從繩紋文化時期開始追溯。 本書作者親自走訪日本各地,採集中、日典籍諸多史證,以山、水、里、家、街、社寺等神妖出沒地點為架構,網羅古日本至明治時代上千種妖怪全貌,其中更包括平安時代著名陰陽家安倍睛明座下魑魅原形、日本怪談鼻祖小泉八雲筆下神妖原態,堪稱日本妖怪博物入門,絕對是部值得收藏的日本神怪百科!   *日本當代最具權威的神妖事典! *收錄神話時代至明治年間,上千種妖怪

精靈, *內容含括京極夏彥、夢枕貘等知名妖怪作家筆下諸多小說原形人物, *日本文化專家茂呂美耶盛讚,是部值得收藏的日本妖怪圖鑑!   | 審訂 | 國立政治大學日文系專任副教授 鄭家瑜 | 專文導讀 | 台灣大學日文系教授 陳明姿 | 專文推薦 | 日本文化專家 茂呂美耶  | 聯合推薦 |(依推薦者姓氏筆劃順序) 哈日摩人 阿日王 作家、翻譯家、日本文化研究者 林水福 輔大日文系教授 賴振南 【本書特色】 1.內容豐富、圖片珍貴:作者不但具備豐富、專業之知識與寫作背景,更致力於搜羅書中所提之神妖圖片(含江戶時代難得一見的珍貴古圖),完整呈現神話時代至明治時代萬年來之神妖全貌,是部內容豐富且

值得收藏的事典。 2.援引中、日典籍,文學意涵深厚:本書之構成,作者不僅親自走訪日本各地(北至北海道,南至沖繩),收集當地人才知道的故事外,更援引諸多處中、日典籍相關史證,內容極為紮實豐富。 3.列表整理:在內容相關處,會為讀者列表整理或比較。 4.補充註解:除了原有註釋外,另有審者註釋及譯者註釋,閱讀無障礙。 5.附中文妖怪名索引:以中文筆劃為序,附上中文妖怪名索引,方便讀者查找。 作者簡介多田克己生於一九六一年的東京都,是日本研究妖怪的專家,也是「世界妖怪協會」的評論員,特別了解中國妖怪,致力於研究中國與日本妖怪之源流。因與京極夏彥興趣相投,兩人合力編著許多妖怪相關評論及著作,或是一人

繪製,一人撰寫。京極夏彥還曾透露,其京極堂系列書中「多多良勝五郎」一角的原形人物,就是從多田克己而來。多田克己著有《百鬼解讀》、《中國魔物圖鑑》、《妖怪馬鹿》、《百鬼繚亂新妖怪雙紙》、《不可思議的旅行導覽—日本幻想紀行》。相關著作:《日本神妖博物誌》譯者簡介歐凱寧曾任職日文專利事務所。喜愛影片創作、翻譯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創意新鮮事物,專研中世紀武器,現為專職譯者。翻譯作品有《史上最強整理術》(商周)、《好食物事典》、《A4一枚工作術》、《小店錢滾滾》等書。 【推薦序】值得收藏的日本妖怪圖鑑 日本文化專家/茂呂美耶 【導讀】千奇百怪的幻想界居民 台灣大學日文系教授/陳明姿 序文 第一章、山之章

— 天狗     — 大太法師  大太法師/手長腳長    — 山男與大人  山巨人/大人/大人彌五郎/山女    — 小人  葉矮人/袍奇/一貫小僧/追人小僧    — 風神與雷神  風神/雷神/雷小僧/雷獸    — 山靈  聲之怪/音之怪/妖火/吸肉鬼/油澄    — 木魂  神木/樹嬰/釣瓶火/人面樹    — 一本蹈鞴  熊笹王/山爺    — 山精  山精/單腳上臈/魃/五通七郎諸神    — 山姥  山女    — 狼  鍛造屋之母/彌三郎之婆    — 鬼    — 酒吞童子    — 鬼女  鬼女紅葉/瀧夜叉姬/鈴鹿御前    — 天邪鬼    — 餓神    — 巨蟒 

八俣遠呂智/九頭龍/出世螺    — 大百足    — 土蜘蛛    — 覺    — 狒狒  猿神    — 後送犬  等人犬與接人犬      第二章、水邊與海之章 — 河童  河人/鹿兒島河童/彌彌子河童/一目入道/鹿兒島小河童    — 山童  山童/背子/木子/奈良山童    — 兵主部    — 水虎    — 樹精  樹精/樹怪/一社    — 水神  給你水    — 魍魎    — 洗豆妖  付紐小僧與搖樹籬/貝吹坊    — 橋姬  橋姬/橋之怪    — 蛟  夜叉池的大蛇/夜刀神   — 主  女郎蜘蛛/岩魚/山椒魚/粱    —怪魚    — 海中的怪物  蜃/蛤女房

/蠑螺鬼/衣蛸/水母火球/白條海怪    — 牛鬼    — 海坊主    — 浪小僧    — 人魚      第三章、里之章 — 眼珠之怪  一目小僧/借簸婆婆/手眼/百百目鬼    — 來家裡的妖怪  生剝/叺老爹/隱座頭/靜糬    — 雪之怪  雪女/雪孩子/雪女郎/雪童子/雪坊/雪胴/冰柱女    — 產女  姑獲鳥    — 鬼婆  安達平原的鬼婆/古庫裏婆    — 道之怪  飛緣魔/甘酒婆/白粉婆/潑砂婆/拉線娘/蛇五婆/豆腐小僧/下雨小僧/算盤坊主/小雨坊/剪黑髮/百百爺    — 田野的怨靈  泥田坊/平四郎蟲    — 魔風  鎌鼬/頹馬/馬魔/穴西風/一目連    —

馬之怪  夜行者/年大人/首樣    — 惡作劇妖怪  背負妖怪/膽怯神    — 石之怪  小夜中山夜哭石/杓子岩/境神/借物神    — 草木精靈      第四章、家之章 — 座敷童子    — 轆轤首  轆轤首/落首與飛頭蠻    — 二口女  不食女房    — 依附在家裡的妖怪    — 妖怪屋  陽成院邸/空屋/家鳴/洗腳屋    — 金靈與龍宮童子  金主/金靈/金玉/龍宮童子/火德/貧乏神    — 疫神  風邪/疫病神/瘧鬼    — 蠱毒  貓鬼/犬神    — 棲息在體內的蟲  三尸/應聲蟲    — 依附物  狐依附/虎狐/飯綱/各種依附物    — 貓股    —

刑部姬    — 九尾狐    — 物之怪    — 付喪神  雲外鏡/硯魂    — 生靈  生邪魔/因緣調伏  第五章、街之章 — 百鬼夜行    — 街之鬼  茨木童子    — 鵺    — 鳥的怪物  以津真天/入內雀    — 四靈獸與四神  龍/麒麟/鳳凰/龜/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 車之怪  單輪車/輪入道/朧車/火車    — 道路惡魔  狐者異/倩兮女/大首    — 逢魔之時  厚臉皮/無臉坊/黑齒怪物/朱盤/討人厭/肉人  第六章、神寺之章 — 護法  護法童子/前鬼•後鬼    — 式神  十二神將/式王子    — 大鼠    — 狛犬  石獅/獬豸/御恐

    — 要石與大鯰    — 清姬    — 鳴鍋  溫羅    — 怨靈  菅原道真/平將門    — 寺之怪    — 墳場之怪  火前坊/肉塊鬼      參考文獻/中文妖怪名索引/後記 推薦序  值得收藏的日本妖怪圖鑑   你相信這世上有妖怪或精靈嗎?相信人除了肉眼可以看到的軀殼外,另有可與形體分離的靈魂意識嗎?相信超自然力量嗎?相信前世與來世嗎?相信在這個宇宙中,地球以外另有外星人或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存在嗎? 我想,就地球的人口比率來說,大部分人都相信,只有一小部分人認為那都是無稽之談或迷信的一種。 這本《日本神妖博物誌》收羅了約千種日本妖怪、怨靈、動物草木精靈、民間傳說主角…

…並分類為深山、水海、鄉里、住家、街頭、神社寺院六大類,堪稱日本妖怪博物的基本入門書。記得以前我曾在《妖物玩物誌》(葉怡君著,遠流出版)推薦序文中寫過如此一段:   「說起來,日本的妖怪並不可怕,甚至可跟『寵物』同列。因日本是神道思想,認為萬物都有『靈』,一株古樹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妖』;一塊岩石可以是『精』,也可以是『怪』。甚至連語言都有『言靈』,表示一旦說出口或寫成文字,那『事項』便具有自己的生命,會自己往『目的地』前進。 也因此,日本是『八百萬神』國,更是『八百萬妖』國。而妖怪,簡單說來,正是『沒當上神』的落伍神。一般說來,日本的神,不會插手管人間俗事。眾神專司大自然現象,而且沒有形

狀,但這些『沒當上神』的妖怪,不但具有各式各樣外型,也很喜歡跟人類黏在一起,喜怒哀樂都跟人類相同。 山中有天狗、送狼(跟在人背後直至下山),河邊有河童、小豆洗,海中有海和尚、幽靈船,村落有姑獲鳥(懷孕中或生產時過世的女性,下半身沾滿血跡,抱著嬰兒要過路人抱一下嬰兒)、雪女,家中有座敷童子、付喪神,街上有百鬼夜行,神社寺院有式神、護法童子……等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當時礙於字數有限,我無法詳細說明山中天狗、送狼,河邊河童、小豆洗,海中海和尚、幽靈船,村落姑獲鳥、雪女,家中座敷童子、付喪神,街上百鬼夜行,神社寺院式神、護法童子等,到底是何物。 然而,萬萬沒想到兩年後的今日,商周出版社竟然打算

出這本《日本神妖博物誌》,並找我寫推薦序文。我不知該說他們找對了人,還是無巧不成書。 這本書在日本是一九九○年十二月上市,算是十八年前的書,我目前只曉得這是一本長銷書,至今網路書店仍持續銷售;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始終擺在我家書架顯眼的位置,並代我詳細說明了之前我無法解說的內容。 簡單說來,時隔十八年,我不但沒把這本書賣出,甚至還保存得如剛從書店買回來的那般嶄新。因此,商周出版社找我寫推薦序文時,我馬上想起擱在書架上的這本書,當下慨然應允。 原文書後面不但附有參考文獻,還有妖怪名索引。光是書後所列出的參考文獻便有四百多本,而根據作者在後記中所說,他蒐集的妖怪書籍多達六百多本,可見本書讀起來看似輕鬆

易解,實則花費很多作者的心血於其中。 作者在後記中還開了一句玩笑,說那些被刪掉的原稿,搞不好會變成「付喪神」。看到這句,我情不自禁為之莞爾而笑。這大概只有日本人才會有這種反應吧!畢竟書中所列出的精靈妖怪,大部分都是日本人所耳熟能詳的。 這些精靈妖怪,起初或許真是幻想世界中的住民,只是,一旦人族給它們命了名,並予以外型,那麼,它們便算是脫離了幻想世界,繼而降生於這世上。就看你願不願意肯定它的存在而已。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即使人類的科學已發達至可以飛往外星的地步,無奈科學並非萬能之神,這世上仍存在著許多科學家所無法解釋的物事,正如這世上仍存在著不少令現代醫學束手無措的疑難病症那般。 新的疑難病症不

斷在出現,而新妖怪也在日益月滋。新妖怪正是都市傳說中的主角。前些日子,我看了一段影片,內容是以日本童謠為主題,創造出一個「雨中柳樹下的男童」妖。 某些台灣讀者或許還記得阿公阿嬤那輩曾教過的這首日本童謠,原文翻譯大致是:「雨啊雨啊,下著下著,很高興媽媽帶雨傘來接我,淅瀝淅瀝嘩啦嘩啦,啦啦啦。」中文歌詞似乎是:「⋯⋯淅瀝淅瀝嘩啦嘩啦雨下來了,我的媽媽帶著雨傘來接我⋯⋯」 影片正是以這首童謠為主題曲,敘述著,媽媽帶著雨傘來接你回家時,歸途中如果遇見一個在柳樹下避雨的男孩,你千萬不能借傘給它,要不然它會一直跟到你家,在你進家門前跟你調換,你變成它,它變成你,讓你成為無家可歸的孩子,只能再回到柳樹下,等

待下一個犧牲者。 影片很短,僅有二十分鐘,但那個「雨中柳樹下的男童」形象卻深深烙在我的腦海中。也就是說,往後,倘若我在雨天看到柳樹,肯定會想起那個在樹下避雨的男孩。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在雨天看到柳樹的可能性不大,即便真讓我遇著了,柳樹下也不見得會站著一個避雨的男孩。可是,只要這個避雨男孩形象仍留在我的記憶網內,對我來說,他就不是幻想世界中的住民,而是「搞不好有一天真的會出現」的存在。 我所懷有的這種情感,並非基於害怕,而是期待。期待在往後的日子,真的讓我看到有個在柳樹下避雨的男童。如此,人生才有趣呀,不是嗎?   茂呂美耶二○○八年八月 於日本埼玉縣 導讀  千奇百怪的幻想界居民 自有人類

以來,幻想世界的居民便已存在於世。遠古時代的人們對周遭的各種現象及事物皆感到神祕而不可思議,大至暴風雨、地震、火山爆發,小至周遭的各種聲音、光影都會讓他們覺得既敬且畏。何者對人類有益?何者會危及人命?無法得知。為了要維護自身及其共同體的安全,他們憑著想像力試圖去勾勒出主宰各種現象的超自然存在並探索其特性,他們試圖將其分成對的居民除了日本本土的種類之外,還融合了中國文學、漢譯佛經人們有益的、有害的,或是因處理方式得當,可以將有害的轉變成有益的各種種類,於是神鬼、妖怪及各種精靈的概念逐漸形成。這些神鬼、妖怪、精靈等幻想世界的居民又因各國習俗、文化及人們思維方式之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造型及特性,日本又

因其在文化形成之際,受到東傳的中國文化影響,因此其幻想世界裡所描述的幻想界居民要素,因此其種類更是不勝枚舉,真可謂包羅萬象,多采多姿。根據本書作者多田克己的說法,在介紹各類幻想界居民時,已把一些較不具知名度者或屬於地獄及密鄉等異界的幻想居民略去未提,但仍收集了千種左右,成為一本巨著,本書堪稱是一本日本幻想界的居民大全。 在眾多的幻想界居民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是「鬼」。「鬼」這個字其實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漢字,根據日本古文獻《倭名類聚抄》(日本最早的分類體漢和辭典,於平安時代由源順撰寫而成)的記載,鬼的日本名稱為「於爾」(這兩個字其實是萬葉假名,亦即古代日本人借用漢字把日本的音表記出來的字);有另一

個說法認為應作「隱」(因為鬼不願讓人看到其形體,總是隱藏起來),但其音仍讀為「於爾」(Oni)。不過古代日本人所稱的鬼,其實所涵蓋的意義相當廣泛,除了幽靈、鬼卒、邪神、不明怪物外,也包括長相醜陋,形體不全之人,甚至蠻荒的野蠻人及脫離體制的集團都被稱為鬼。 古代日本人認為鬼會吃人,《風土記》的〈出雲國風土記〉在敘述大原郡的阿用鄉名稱由來時,曾出現「爾時 目一鬼來而食佃人之男」等文字。而且他們還認為鬼吃人是一口吞食下去的。據日本平安時代的和歌物語文學《伊勢物語》第六段〈芥河〉裡的故事記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