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詩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基督教詩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江瀾寫的 古羅馬詩歌史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東吳大學 音樂學系 江玉玲所指導 陳楷郁的 從內特爾的涵化論述探討陳泗治作品的音樂實踐 (2021),提出基督教詩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內特爾、陳泗治、涵化、融合、在地音樂。

而第二篇論文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文學碩士班-教會音樂組 林汶娟所指導 徐欽盛的 初探美國黑人靈歌與台語詩歌於民權運動中之角色與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黑人靈歌、台語詩歌、民權運動、民運歌曲、解放神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基督教詩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督教詩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古羅馬詩歌史

為了解決基督教詩歌的問題,作者江瀾 這樣論述:

《古羅馬詩歌史》以史為綱,把古羅馬詩歌的歷史劃分為萌芽時期、發軔時期、繁盛時期、衰微時期、轉型時期和不朽時期;以文體為目,分類評述各個時期敘事詩、抒情詩、諷刺詩等文體的詩歌作品;與此同時還以詩人為本,既重點闡述大詩人,如維吉爾、賀拉斯與奧維德,又兼顧一些小詩人,如馬爾蘇斯和佩多;以文本研究為主,以影響、接受研究為輔,力求全面、系統地評述古羅馬詩歌傳承、變遷的發展歷史,嘗試揭示古羅馬詩歌發展的立體圖景。古羅馬詩歌與它所繼承的古希臘詩歌一起確立了西方古典詩歌, 對後世詩歌發展影響甚大。 《古羅馬詩歌史》力求吸納學術界新成果,重新理清一些詩歌原初概念,如訴歌(ēlegēa)和敘事詩(epos)

,而且在漢語學術界首次闡述拉丁語基督教詩歌與拉丁語異教詩歌。本書對古羅馬詩歌史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填補了漢語學術界相關研究的空白。 江瀾,1972年生於重慶,四川外國語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碩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助理研究員,曾獲「廣州市十大傑出殘疾員工」、「廣州市自強不息好青年」等榮譽稱號。著有「古羅馬文學史」三種(含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一個);發表Der passive Rebell等論文六篇和譯品十余種。

基督教詩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隨意錄的

從內特爾的涵化論述探討陳泗治作品的音樂實踐

為了解決基督教詩歌的問題,作者陳楷郁 這樣論述:

民族音樂學家內特爾(Bruno Nettl,1930-2020)分別於1978、1985、1986年的論述中,述及涵化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現像是,非西方國家音樂受到西方音樂的引入的影響,而產生音樂風格的變化,並認為這是20世紀世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事件之初,大多是西方傳教士帶著西方文化來到異地,造成在地音樂和西方音樂風格的混合。有鑑於此,本文以臺灣早期作曲家陳泗治(1911-1992)為核心,從他的作品、書信,以及其學生的訪談,探討從西方傳教士來臺,經日治時期,再到戰後時期,陳泗治一生所處的不同殖民時代。文中分別以1. 鋼琴曲【幻想曲—淡水】2. 宗教歌曲【讚美頌】及【西面頌】,以及他唯

一創作的3. 室內樂【G調嬉遊曲】,探討內特爾涵化論述與陳泗治的音樂關聯。在陳泗治的音樂創作模式中,常呈現出兩種元素的融合,例如在東西音樂風格上,西方音樂的和聲功能,搭配東方五聲調式旋律,體現出突破傳統理論架構,創立獨樹一格的曲風;在音樂文化層面上,即使陳泗治接觸到不同外來政權的社會文化,他仍保有自己創作手法—以「在地音樂文化」為創作主軸,使用身邊的人、事、物為素材,創作了屬於臺灣20世紀「現代化」的作品,以巨集觀的視野使臺灣在地音樂與全球音樂文化發展與時俱進,並站上國際舞臺,讓西方世界看到臺灣作曲家所創作出不同音樂文化的融合之美,從而實踐了內特爾西方影響論述中提到的「現代化」與「融合」的涵化

觀點。

初探美國黑人靈歌與台語詩歌於民權運動中之角色與影響

為了解決基督教詩歌的問題,作者徐欽盛 這樣論述:

在美國黑人和台灣人的社會民權歌曲中,黑人靈歌與基督教詩歌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人士透過沿用靈歌旋律改編歌詞的方式轉化成社會民權歌曲,台灣社會民權運動人士,則是透過重新創作詩歌的方式形成社會民權歌曲;美國黑人極大部分有基督信仰背景,而台灣人則大部分不是基督徒,但在領導的社會民權運動的領袖與菁英份子中,有一大部分是基督徒。即便美國黑人與台灣人社會民權運動歌曲,背後都有基督教的精神蘊含其中,但在社會政經環境、歷史發展、神學主張以及音樂文化上還是存在許多差異。本論文透過陳述、比較分析兩者的異同,藉以了解美國黑人靈歌與台語詩歌於民權運動中之角色與影響。筆者發現:美國黑人社會民權運動的主要

訴求在於打破種族隔離與歧視,台灣人的社會民權主要訴求在於出頭天當家做主,因此分別孕育出美國的黑人神學與台灣「出頭天」的本土神學觀;而在音樂文化上,美國黑人靈歌主要是涵化了非洲音樂與西方音樂的結晶,而台灣本土詩歌則融合了中國音樂特色與西方作曲方式創作而成。最後,筆者認為美國黑人與台灣基督徒分別透過社會民權運動歌曲,借用了基督復活必勝的信念,傳達出社會民權運動必成的決心,這對於推動社會改革、安慰人心及消彌社會衝突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