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聖心小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基隆聖心小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喆閎人文工作室策劃楊如晶楊善堯宋欣恬寫的 姚宗鑑神父與聖心訪談錄 和謝如山,潘鳳琴的 數學教材教法:探究式教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基隆市聖心小學- 第2頁也說明:尋找家有基隆市聖心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媽媽因為有打算讓小朋友去念聖心小學我想請問媽咪有關入學,及學校的事宜若您方便,不知可以聊一聊嗎謝謝...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基市輔大聖心高中 和洪葉文化所出版 。

玄奘大學 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闞正宗所指導 江怡菁的 宗教信仰對幼兒園教師班級經營之影響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2013),提出基隆聖心小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幼兒園教師、宗教信仰、班級經營、宗教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胡淑琴所指導 莊佳倩的 在臺天主教小學宗教教育的目標與實踐-―以基隆聖心小學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宗教教育、天主教教育、全人教育、靈性活動、愛的重點而找出了 基隆聖心小學的解答。

最後網站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基隆市輔大聖心高中則補充:民國五十四年(西元1965年)創辦聖心小學,成為基隆市唯一的私立小學。 民國五十八年(西元1969年)籌設聖心工商,申請立案,經教育廳核准。 民國六十年(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隆聖心小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姚宗鑑神父與聖心訪談錄

為了解決基隆聖心小學的問題,作者喆閎人文工作室策劃楊如晶楊善堯宋欣恬 這樣論述:

  看天使婆娑起舞   天使婆娑楊柳坡   百花叢裡聽鶯歌   平生得喪都忘了   神父爺爺聲最多     姚宗鑑神父   天主教輔大聖心學校,自民國50年姚宗鑑神父向基隆市政府申請開辦聖心幼稚園;民國54年向基隆市政府申請設立聖心小學;民國58年向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申請設立聖心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至今已超過五十年。聖心學校這五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在創辦人姚宗鑑神父對於教育發展理念的擘畫,以及歷任校長、教師與神職人員的協助之下,聖心的教育體系從幼兒教育的幼兒園、初等教育的小學部到中等教育的國中部、高中部、高職部及進修學校等各級教育皆已完備。經過多年的運作與實踐,著實為基隆地區的教育環境及人才養成帶

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姚宗鑑神父與聖心訪談錄》的出版,其計劃源自於一個「從無到有」的校史保存過程。從想要了解學校發展歷程而開始翻找校內過去的資料,發現碩果僅存的一些檔案資料不足以還原學校歷史後,進而開啟了以口述訪問以留存史實的計劃。而其中在歷史專業領域研究人員與學校師生共同合作的進行過程中,以歷史專業對於口述歷史資料採集與整理的嚴謹規範來進行,亦可讓學生藉由校史資料的採集過程中,協助學生更加多元的參與,體驗到人文社會科學專業領域的應用與實踐,以增進這方面知識的推廣與認識。期望以此為開端,在未來能夠從師生共同持續參與校史保存的過程中,一方面理解學校歷史與發揚學校精神,並且進一步創造出屬於

學校自己的人文發展特色。 本書特色   ★收錄十篇與姚宗鑑神父親身接觸人物的深度訪談   ★輯錄多幅姚宗鑑神父與聖心過往的珍貴相片   ★剖析天主教在臺辦學及基隆教育發展的歷程   作者簡介 楊如晶   天主教輔大聖心高中中小學校長。 楊善堯   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大學講師,現任喆閎人文工作室創辦人,著有《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醫》、《北門區志:經濟篇》及多篇史學研究專書、期刊論文。   序言/劉振忠總主教(天主教輔仁大學董事長) 序言/魯和鳳校 長(輔大聖心高級中學前校長) 聖心影輯 導言 狄剛總主教訪談錄 (訪問:楊善堯

• 記錄:宋欣恬) 施宜材先生訪談錄 (訪問:楊善堯 • 記錄:宋欣恬) 張淑賢修女、任若芙修女訪談錄 (訪問:楊如晶、楊善堯 • 記錄:宋欣恬) 陳惠姬修女、雷華修女訪談錄 (訪問:楊如晶、楊善堯 • 記錄:宋欣恬) 年竹蘭修女訪談錄 (訪問:楊善堯 • 記錄:宋欣恬) 張素治修女訪談錄 (訪問:楊善堯 • 記錄:宋欣恬) 賀紹欽神父訪談錄 (訪問:楊善堯 • 記錄:宋欣恬) 梅冬祺神父、李玲玲修女訪談錄 (訪問:楊善堯 • 記錄:宋欣恬) 陸幼琴修女訪談錄 (訪問:楊善堯 • 記錄:宋欣恬) 戴愛仁修女、王秉英女士訪談錄 (訪問:楊善堯 • 記錄:宋欣恬) 姚宗鑑神父與聖心中、小學大事

紀要 序言   「生命落幕,精神永在」   一位偉人的生平,有很多已為人知並被傳誦的美德,但背後還有更多尚待追尋的事跡,對於姚宗鑑蒙席當然也不例外。   過去對姚蒙席的行事為人只有模糊的印象,因為都不是直接接觸的第一手資料,都是經過傳媒的報導或是某人的敘述。真正認識是近十年的事,一方面同是輔仁大學的董事,另一方面因為有較多的機會見面,直接了解他所創辦的幼兒園、小學及中學的經營、辦學理念與精神,以及閱讀不同的文章、資料,更多一點認識姚蒙席的生命與生活。僅就以下幾方面記述:   一、 堅定的信仰:他聽從福音的勸諭、追隨耶穌基督,選擇修道生活,立志當神父,一生謹守「神貧、服從與貞潔」三聖

願,成為皇天司祭,善度司鐸生活與善盡司鐸職務,往普天下去宣傳福音,使萬民成為門徒,度過近七十年(1944年-2012年)的司鐸生涯。   二、 事主忠誠:信守「永為司祭」的承諾,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與天主有約」,無論日課、彌撒、祈禱、默想與玫瑰經,數十年如一日,成為每天日用的精神食糧與生命的原動力。因此,虔誠事主與深度的靈修是維持司鐸生命與善盡牧者職務的「活泉」,誠如聖保祿所說:「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斐四13)   三、 生活簡樸:注重養生保持健康,但生活抱持省吃儉用,不貪求口腹之樂。對來訪的司鐸弟兄、修女與朋友都很好客,絕不吝嗇;衣著不是司鐸裝就是長袍馬褂,而且珍惜衣物,

一直用到不堪用為止。   四、 時代的教育家:他是一位富有先知性的教育家。1953年來到臺灣就有先知之明,知道人民受教育的重要性,因此,1961年首先要開辦聖心幼兒園、其次在1965年興辦聖心小學,至今仍是基隆市唯一的私立小學;隨後陸續創辦聖心工商職業學校及進修學校,後來轉型為聖心高中並附設國中部。1970年曾經想購地申請成立技術學院,但未獲中華民國教育部核准而作罷。可見他當時的作為,凡是對的,為教會、為社會有益的事,就義無反顧,亦無怨無悔地去做。這些都是他獨具慧眼、排除眾議,執行先知性的任務並堅持到底所結的美果。   五、 深富行政與領導能力:除了學識淵博、為人謙和、做事雄才大略、有魄力

外,更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而且也善於時間的管理與運用,找尋適任人才,充分授權分層負責,因此才能接受不同的職務。例如:堂區神父、中小學校長、耕莘醫院院長;催生輔大醫學院、醫學系以及附設醫院;有時還身兼數職,不但都能稱職而且成果斐然,這也是因為他知人善用,大公無私,全然為教會、為社會、為事業的好處,因此很多人才願意為他效力。   六、 辦教育不忘福傳:福傳牧靈工作是神父的終身職責,神父開辦學校的初衷就是要藉教育從事福傳工作,在校園散播「天主是愛…你們也要彼此相愛」的福音精神(若壹四8、11)。因此每週親自為教職員開辦四至五個慕道班,每班至少都有四至五人,尤其新進的老師都會被邀請參加慕道班,即便神父

同時任職耕莘醫院(代理)院長期間,慕道班仍然不間斷,可見神父對福傳工作的熱忱與重視,也因此學校教職員因慕道而受洗的教友人數也逐年增加。   七、 天主的忠僕:蒙席終身無私、無怨無悔的奉獻生活,即便有三次罹癌的事實,仍無所畏懼,抱持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大無畏的精神,從事職責所在不同階段的任務,除了功在自己辛苦所創辦的聖心中小學之外,還有耕莘醫院、輔仁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暨附設醫院。最後的心願就是:把聖心幼兒園、聖心中小學全數無償的移交給輔仁大學繼續經營。我們感佩姚蒙席一輩子無私、無我,為國家、為社會、為教會,將自己的生命、生活、財產,「給全、都給」的奉獻,堪稱為「天主的忠僕」

當之無愧。   如今「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他的功績雖然讓我們望塵莫及,但是他做人處事的精神應該常存我心,學而時習之。   天主教輔仁大學董事長 劉振忠 2018年4月3日 序言   “Vivo jam non ego, vivit vero in me Christus”    「我活,已不是我活,而是基督在我身上活」   這句話是對神父爺爺一生最好的註解。凡是聖心人,我們都稱呼他神父爺爺,那是我們最敬愛慈祥的長輩!謝謝聖心學校,讓我有幸,能在爺爺一生不平凡的事蹟中,仰望他。他老人家的事蹟,講述的人已太多。但是身為他所創辦學校的學生、老師、校長及因他而慕道進教的教友等多重身分,我

有更多不一樣的感情,這篇書序,已是我修改的第三次。   我是聖心的校友,時光荏苒,當再回到聖心時,我已從「校友」成為「教師」。雖說對工作有著戰戰兢兢的心緒,卻對於這個環境充滿溫馨的回憶!我小學的老師依然任教,當那一聲「老師」喚出口時,熟悉感油然而生。我雖在高中職任教,卻是小學畢業的校友,那種聯繫斷也斷不了。當時,神父爺爺都會找當年新進的教師到他的辦公室加以勉勵一番,當知道我是校友又回來時,我看到他嘴角那抹安慰的笑容。我依稀記得,神父爺爺給我們講道理時,那對天主的感恩,對眾人的感謝。他自身用度甚儉,辦公室的的那套沙發是別人用過之後送給神父的,神父總說:「很好,很好,感謝天主!」這時,我眼中的神

父少了威嚴,卻越來越慈祥了。   日子一晃眼,我在聖心任教的歲月至今已有二十六個年頭,在這裡,所有人生的大事都在聖心完善了。然而,能更進一步學習神父爺爺的待人處事卻是接了行政工作之後,特別是又身兼董事會秘書一職,讓我看見他是多麼的感恩、知足,並且一心奉獻給天主,做神的好兒女。他對於人的體貼是發自真心,他感念每一個幫助過他的人,不論對方的身分和地位,他都銘記在心;但是他對別人的好或幫助卻是轉身就忘,這也是至今許許多多的人都念著神父的好的原因吧!   有時想著,我該以什麼角度來向你們訴說這樣的一位長者?每次談到神父爺爺時,腦海中浮現的總是他和藹的笑容,如沐春風,是誰曾說他嚴厲呢?在我們心中,他

從來就只是那位再親切不過的爺爺了。他的身影會在下午4點多時輕輕悄悄地經過聖心樓去到他的宿舍,又在近7點時回到他的辦公室。每當我拖著一身的疲憊,牽著小女兒的手走在長廊準備回家時,神父爺爺總會叫住我,再用江浙音的閩南話問:「呷飽沒?」又笑笑拍著我的手說:辛苦了!他就像一位心疼晚輩工作的長者,誰又能想像,神父最愛的嗜好是逛逛菜市場呢!   對於神父爺爺的事蹟,我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平凡的人卻成就了不平凡的事!」因為過去的慕道,也因為接了行政的關係,常常聽神父說他的故事。他常說梅神父送他的大衣,那是他最珍惜的衣物。當他展示給我看時,還說:你看,我穿得真暖!我知道,他總是感念那些幫助過他的人。所以,我

常常聽他唸著:施森道蒙席的接濟,梅冬祺神父的贈衣,給了他在臺灣的開始;賀紹欽神父的管帳,丁仁江伯伯的總管,修女們的協助(大張姆姆、小張姆姆、舒姆姆、高姆姆等)還有當時全校的老師,讓聖心發展起來;與輔仁大學的結緣是當初于斌樞機主教的邀聘在輔大的執教,羅光校長還畫了駿馬圖予以期許;錢志純主教、醫學院院長朱秉欣神父、柏殿宏神父、賈彥文總主教、狄剛總主教、教廷駐華代辦裴納德蒙席、單國璽樞機主教及李震蒙席等大力支持,醫學院始能成立,讓他能完成救人天職的心願;當他生病時,耕莘醫院的鄧院長、陸院長、馬院長、林副院長、戴醫生、王主秘以及所有醫療團隊對他悉心的照顧,讓他能健康痊癒,繼續為天主服務;學校與輔仁大學

的合併時,他感謝輔仁大學劉振忠總主教、林思伶前次長、黎建球校長,聖心學校陳明清董事,周繼文董事及兩校所有董事們的協助,促使輔仁大學及聖心中小學的合併,讓聖心有更美好的前景。他總是感謝眾人!   神父爺爺所做的事情,即使遠在國外的羅馬教廷也讚賞他對臺北總教區的福傳工作、醫療服務以及自幼教至高等教育事業的貢獻。因此特由教廷駐臺代辦於教廷大使館頒發獎狀勳章。受獎時,神父爺爺以流利的拉丁語致謝詞,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引用了聖保祿使徒所說的:「Vivo jam non ego, vivit vero in me Christus.(我活,已不是我活,而是基督在我身上活)」神父爺爺,一生榮主救人,一心奉獻犧

牲,我們怎能不感佩?當時神父爺爺已94歲高齡,仍心心念念學校,關注校園一草一木,以及同學們的上課情形,只要是學校活動,神父爺爺都會參與。他堅定地說:他永遠是聖心的一份子。   神父爺爺亦曾榮獲國際名人錄封為亞洲五百大領導者之一,高瞻遠矚,著實令人敬佩。回顧神父爺爺擔任醫院院長期間,來回奔波於學校、醫院之間,奉獻一己心力,盡心盡力,因而積勞成疾,不得不暫且放下公務,先修養身體,但是他所做的一切,總是為了眾人之利,而非自己,這樣的長者,你很難不向他學習。然而,神父卻在2012年10月16日因身體不適,送醫就診治療。當時我們都以為爺爺休養幾日便可痊癒,卻忽略了他年事已高,病情已逐漸惡化,直至10月

24日,因肺炎導致呼吸衰竭,下午7時43分於新店耕莘醫院蒙主恩召,安息在主的懷抱,榮歸天國。   為了延續神父爺爺的創校精神,並謹記他對教育的熱忱,我們特別將他生前的辦公室保留下來成立紀念館,現在又將神父爺爺的事跡編輯成冊,更讓神父爺爺的哲人風範長存我們心中,感謝天主!   輔大聖心高級中學前校長 魯和鳳謹誌 2018年4月10日   一部校史,經過編纂與流傳,足以讓過去校友追憶當年的歲月;足以讓現在師生凝聚進步的動力;足以讓未來學生嚮往融入的優越。每一所學校的歷史,都是整個國家教育發展史上獨一無二的一環,其學校歷史源流與脈絡,經由口述訪問、資料研究、書寫沿革的過程,都值得被記

載保留以傳承於後世。也因如此,校史之編纂,方顯其存在的意義與精神。原先溯自於大專院校校史編纂與口述訪談的風氣,近年來由於歷史人文教育的向下扎根與普及化,「書寫歷史」這件事情不再只是歷史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能夠進行之事。隨著理念的推廣或者學校特殊的紀念活動,如建校週年校慶、學校與地方的互動發展、校史發展進程的特殊人事物等因素,都是一種引發校史相關編纂活動的契機。而在許多中、小學校長與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或許藉由歷史專業領域研究者的經驗分享,即能夠發起各種為自己學校留下歷史記錄的多元活動。不過嚴格來說,一部成熟的校史,在編纂過程當中亦是有一定的撰寫規範,甚至在學校若無保存自身相關檔案資料的概念下,長

久之後便很難再找出過往學校發展的各項資料,造成了編纂校史時的困難度。幸賴口述歷史這個還原與保存歷史的方法,在近數十年來由於各種階層領域人物與群體的操作案例,積累了大量的實務經驗,亦逐漸形成了成熟的方法理論,得以廣泛地將這套實作方法應用在各種多元主題的訪談之上。口述歷史的應用,也大大彌補了在保留與編纂校史的過程中,檔案資料佚失的缺憾,使得口述歷史的進行成為了校史編纂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資料獲取來源。天主教輔大聖心學校,自民國50年姚宗鑑神父向基隆市政府申請開辦聖心幼稚園;民國54年向基隆市政府申請設立聖心小學;民國58年向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申請設立聖心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至今已超過五十年。聖心學校

這五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在創辦人姚宗鑑神父對於教育發展理念的擘畫,以及歷任校長、教師與神職人員的協助之下,聖心的教育體系從幼兒教育的幼兒園、初等教育的小學部到中等教育的國高中部、高職部及進修學校等各級教育皆已完備。經過多年的運作與實踐,著實為基隆地區的教育環境及人才養成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宗教信仰對幼兒園教師班級經營之影響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為了解決基隆聖心小學的問題,作者江怡菁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幼兒園教師宗教信仰對個人的影響進而對班級經營的影響力,以質性研究方式,擬定訪談大綱後,採用深入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研究對象為目前任職於桃園縣的幼兒園教師且定期參與宗教團體活動,具有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教、創價學會)的十二位幼兒園教師。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教師宗教皈信並非僅受單一因素所影響,「宗教團體」、「家庭」、「朋友」,是影響個人宗教信仰的主要因素。(二)教師宗教皈信阻礙主要為「時間因素」、「家庭因素」。(三)宗教信仰對教師是「全人」的影響,包括品格的提升、壓力的紓解、信心的增強、對自我的了解。(四)宗教信仰讓教師學習尊重與寬容,無論在師生、親師、同事間人際關係都有

所改善。(五)宗教信仰讓教師較能情緒平穩適切處理幼兒行為問題。(六)宗教教義透過讀經、生命教育、宗教故事、環保概念等活動適時融入幼兒課程。(七)宗教教育對幼兒的適切性因人而異看法就不同,但如要實施教師要保持中立態度避免傳教,並要顧及家長、學生立場及師資來源問題。本研究中,確實看見宗教信仰對幼兒園教師在班級經營上有提升的效力,但是教師還是需不斷追求自我專業成長。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及限制,提出共十二點建議給教師、家長、教育主管機構或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數學教材教法:探究式教學

為了解決基隆聖心小學的問題,作者謝如山,潘鳳琴 這樣論述:

  本書第一作者與台灣國中小學教師進行數學合作學習已逾十年,能結合中小學之實務與數學教育理論,協助中小學教師進行專業提升。本書第二作者,於台灣小學任教三十年,對於數學領域之實務有深入淺出之見解,編製出適合教師教學的活動,能即時解決教學現場的學生問題。   本書掌握了數學教學的趨勢,如探究的教學方法,對於數學的核心,如解題、推理、連結與溝通等,均以實例進行解釋,本書的內容可協助職前教師與現職教師對於數學教學、數學概念與數學認知都能有清楚的認識。   本書的架構完整,從數的概念、位值概念、整數四則、分數、小數、括號概念、比例、統計、幾何空間、量與實測、前代數概念等均進行完整的敘述。

不僅提供數學認知的概念,學生的迷思概念,也提供各年級所需的教學活動。   本書可作為教育大學、師資培育大學師培生學習數學科教材教法的主要教科書或是參考用書,及提供十二年一貫數學師資專業成長的參考書籍。  

在臺天主教小學宗教教育的目標與實踐-―以基隆聖心小學為例

為了解決基隆聖心小學的問題,作者莊佳倩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臺天主教小學宗教教育的目標與實踐,並以基隆市天主教聖心小學為例。本文採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和參與觀察法進行研究。 透過文獻分析法及訪談法,發現基隆市天主教聖心小學的宗教教育目標乃依據天主教教育目標及創辦人姚宗鑑蒙席的辦學理念而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及師長為推手,全人教育為職志。其目標為以下三點,分別為:一,向師生傳揚耶穌基督的愛、二,融基督的愛於人格養成中,並落實於生活中、三,親師應共同為學生全人教育之培育,建立合作溝通的管道。 探討出該校宗教教育目標之後,便透過訪談法與參與觀察法,就該校宗教教育目標檢視校內宗教教育的實踐狀況,且分成以下三部分提出建議,分

別是一,促進本校教職員工對本校宗教教育的認識與認同。二,完整規劃本校宗教教育課程。三,為學生的全人教育提供多元的親師溝通管道。研究者期待透過本研究之結果與提出之建議,有助於校內宗教教育之圓滿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