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塊生態農園營業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大木塊生態農園營業時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哲生,梁瓊丹,卓秀足,吳宗昇寫的 我們的小幸福、小經濟【增訂版】:9個社會企業熱血追夢實戰錄 和藤村靖之的 至少月入三萬元的小眾經濟:在這個複業時代裡,每個人都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理想生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木塊生態農園 - 健康跟著走也說明:大木塊 生態農場- 大木塊生態農園我們僅接受30位以上團體預約烤肉活動需10位以上預約入園農場地址:台中市潭子區大富路一段104號活動內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自然主義 和如果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 陳麗紅、孔憲法所指導 吳盈璇的 中部地區體驗型休閒農場經營模式之研究 (2004),提出大木塊生態農園營業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休閒農業、休閒農場、經營模式、經營管理。

最後網站大木塊生態農園門票 :: 台灣觀光指南則補充:台灣觀光指南,大木塊生態農園地址,大木塊菜單,赤腳ㄚ生態農莊,葵海農場,台中市潭子區大富路一段104號,休閒農場,台中農場套裝行程,台中控窯大木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木塊生態農園營業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們的小幸福、小經濟【增訂版】:9個社會企業熱血追夢實戰錄

為了解決大木塊生態農園營業時間的問題,作者胡哲生,梁瓊丹,卓秀足,吳宗昇 這樣論述:

「企業」和你想的不一樣, 「人生」可以更精采, 「消費力」更可以扭轉世界。   「幸福」企業可以有不同的定義!!   這兒所說的幸福企業,不是員工有比別人優厚的薪資福利、工作環境、分紅股利…;而是在穩定的薪資結構和獲利能力之下,能夠實踐公益理想的幸福、追求社會關懷的幸福。   這是源自於英國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一種肩負著社會使命,以商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兼具經營能力與社會效益的企業,經營的精神就在於「做好事又能賺錢,賺了錢又去做好事」;而這樣的熱血企業,在台灣土地上也正方興未艾、蓬勃發展。   書中精選九個孕育自台灣土地的社會企業典範,讓你我見識

他們的「柔情——對社會特定議題的關懷與解決」,以及「俠骨——能與一般企業競爭的創新經營能力與氣魄」,分別是:喜願共和國、勝利潛能發展中心、芳榮米廠、日月老茶廠、上下游新聞市集、生態綠、光原社會企業、四方報、大誌等。   熱血企業不靠販賣激情經營,憑藉創新經營開創藍海   作者群以第一手獨家報導,深入觀察剖析這九個社會企業,如何「看見別人看不到的事物,找到別人想不到的方法」,無論是服務對象創新、產製流程創新、經營模式創新,憑著過人的膽識、信念與決心,結合商業經營的思維與創新策略,嘗試解決問題,並貼近弱勢需求,扭轉所謂的「不可能」,呈現台灣小企業大影響的感動輪廓。   「這些生長在台灣各角落

的小企業,都是資源少卻影響大的企業;   是老技能大智慧的企業;是小地方大抱負的企業;   是特定人群永遠感念的企業……。」   喜願共和國:以簡單麵包,創造不簡單的土地風景   【我們的】施明煌棄高薪而選擇與身心受限者、小農站在一起       【小經濟】從做麵包到種小麥,本來都是以小搏大,竟然愈玩愈大   【小幸福】一塊好滋味的簡單健康麵包,成為奪回台灣多元糧食自主權的先鋒   勝利潛能發展中心:低調拓展震撼性身障者就業版圖   【我們的】張英樹讓身心障礙者走出庇護工場,和正常人一樣在工作上闖蕩   【小經濟】不販賣愛心、不對外募款、不消費故事,就是拚品質、拚服務、創營收   【小幸福

】低調拓展多樣性職種,勾勒出震驚各界的身心障礙者就業版圖   日月老茶廠:喝杯生態回甘的阿薩姆紅茶       【我們的】百年老茶廠面臨存廢問題,莊惠宜決定走向有機共好之道   【小經濟】成功轉型為兼具紅茶生產、有機農業及飲食教育等生態環境教育農場   【小幸福】製程遵循古法,健康無添加,從不奉承消費者的低調行銷,口碑傳千里!   上下游新聞市集:打造產地到餐桌的食趣與食育   【我們的】馮小非結合專業力,創辦土地和食物的獨立媒體,短時間匯集六十萬次讀者   【小經濟】喚醒消費者食物安全意識,成功阻止財團搶水危機、為小農疏解存米壓力等   【小幸福】更企圖以產品開發解決農業問題,改變消費者

貨架上的選擇權!   芳榮米廠:「無米樂」幸福農村典範   【我們的】WTO與休耕的衝擊下,芳榮米廠展現大智慧,決定重新定位自己   【小經濟】一肩擔起有機耕作、老農生計、沒落農村再造的企圖心   【小幸福】打造得獎冠軍米,更活化老街與農事體驗,讓人就想到幸福米鄉攬勝!   生態綠:一粒咖啡豆的寧靜革命   【我們的】徐文彥、余宛如熱血創辦生態綠,想做的不是生意,而是改變剝削的惡循環   【小經濟】因為一粒公平貿易咖啡豆,可替消費者找回被剝削的環境、社會、人力成本   【小幸福】未來希望力促複製這套良善機制,為台灣農業注入不可思議的寧靜革命   光原社會企業:阿里山上的有機之光   【我

們的】原住民要的是安身立命的幫助,陳雅楨認為提升成「有機部落」是唯一轉機   【小經濟】租地雇工、集體有機驗證、保證收購等創新策略,四年後走過損益平衡點   【小幸福】成為全台第一個原鄉有機專區,更為原住民找到自立、自信的一線曙光!   四方報:一解思鄉愁的心橋樑   【我們的】誰會想到要辦一份外勞、外配看的報紙呢?懂得思鄉苦的張正就這麼做了   【小經濟】內容讀者決定、讀者就是記者、小吃店就是通路,大膽開創前所未有新策略   【小幸福】越泰柬菲印尼等五種語言小報,照顧了六十萬個在台灣一顆顆飄泊的心   大誌:幫街友自立更生的熱血行動   【我們的】給流浪街頭的人一個自食其力的機會,讓他們

重新取得生活的主控權   【小經濟】於是,《大誌》不靠傳統總經銷發行,讓街友成為雜誌銷售主力   【小幸福】這群不可靠的街友還真可靠,讓《大誌》每月銷售量直逼三萬份……  

中部地區體驗型休閒農場經營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大木塊生態農園營業時間的問題,作者吳盈璇 這樣論述:

  休閒農場在目前國民旅遊市場中是當紅的旅遊商品,其所提供之觀光採果、鄉村民宿、自然農村景觀及生態教育等體驗服務,均深受國人歡迎。目前台灣雖以體驗型休閒農場數量較多,但由於其多數為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轉型經營,且又不能發展住宿、餐飲等來幫助農場營運;因此農民經營體驗型休閒農場時產生經營上的困境與問題。  因此,本研究將以中部地區體驗型休閒農場經營業者之二手資料分析與深度訪談,瞭解其投入資源、體驗活動及休閒農業設施、營運成果等經營概況,同時結合經營管理理念,提出中部地區體驗型休閒農場之現況經營模式,其後再透過體驗型休閒農場之理論經營模式來修正其現狀經營,讓體驗型休閒農場能更有效經營,達成追求利潤

與永續經營理念。  而本研究發現中部地區以複合導向體驗型休閒農場經營較好,其結合農產品生產及遊客體驗活動服務,且農場內農業資源豐富、較能吸引遊客,故建議中部地區生產、服務導向體驗型休閒農場應朝向複合導向體驗型休閒農場方向經營;同時本研究最後還對中部地區體驗型休閒農場經營業者提出改善建議與政府輔導方向,期望其能培養企業經營觀念,如此才能創造經營利潤。

至少月入三萬元的小眾經濟:在這個複業時代裡,每個人都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理想生活!

為了解決大木塊生態農園營業時間的問題,作者藤村靖之 這樣論述:

「複業」時代來臨,工作可以跟你想的不一樣! 只要認真生活,就能給自己快樂工作的機會!   工作,讓你感到開心嗎?   國家一昧地追求經濟成長,讓你我都成了依賴型社會的一分子。   我們什麼東西都不會做,什麼都花錢買,但為了買東西,不得不想辦法提高收入,孤單地在都市裡打拚,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厭倦每天上班疲累的感覺?   都市生活擁擠又吵雜,卻讓你更顯孤單?   放下對工作的成見,開啟對生活的想像力,發掘周遭的隱藏商機,   你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創造與眾不同的事業,過你想過的生活,做你想做的事!   「複業」時代來臨,工作愈多愈開心!   不要只做一份大工作,而要做很多份小工作,  

 不是「副業」,而是「複業」!   ※台幣3千元(小錢)x 10份複業(小工作)=台幣3萬元滿足的生活   在日本,以每月做十份月入三萬日圓的「複業」,   可以創造出三十萬日圓的月收入。   考量台灣與日本的物價差距,   我們提出每個月做十份新台幣三千元的「複業」,   以達成月入三萬元新台幣的滿足生活模式!   掌握原則,「複業」隨手可得,做愈多,生活愈滿足!   ◎只做好事   ◎將顧客連結起來   ◎不借錢不貸款   ◎互相分享   ◎不靠網路販賣   ◎大家一起合作   ◎要讓人感動   ◎不靠大量批發   在日本各地展開的「複業」實例……   ※一天賣二十顆蛋的生意:打造住

家的迷你養雞場,生產營養豐富的雞蛋。   ※提供合作的愉快體驗:與顧客一起打造石窯,享受和夥伴們一起揮灑汗水的樂趣。   ※共享孕婦裝:量身打造的孕婦裝,傳承的是衣服,也是媽媽們的懷孕經驗。   ※代購服務:主動找尋「不便購物」的顧客,讓簡單的代購解決許多人的煩惱。   小眾經濟就是在生活中工作的經濟!   利用餘暇和閒置空間進行,不借錢就能產生商品,   零成本、無風險的微型創業,只要用心生活,機會就在你身邊。   要在生活中工作,不要在工作中生活   讓工作=快樂=做好事=賺錢!能賺錢的好事,做愈多愈開心!   在地共享的「複業」,讓你賺錢,也賺到人情,物質心靈一次滿足!   讓愉快

工作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回歸在地生活、組建工作坊、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努力,   只要肯做,這本書將告訴你具體的實踐方法,讓你遙不可及的夢想成真!   回到生活裡創業,只要真心與人連結,就能創造有價值又能賺錢的工作!   你發想的小生意,將會改變這個社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名人推薦   「人生最大目的,就是自由,過你想過的生活」作家‧洪震宇、   台灣6.0希望工程創辦人‧沈芯菱 好評推薦 作者簡介 藤村靖之   一九四四年出生,大阪大學基礎工學研究科物理系專攻博士課程畢業,工學博士。日本大學工學系教授,非電化工房負責人,主辦「創造鄉村工作學堂」。曾獲科學技術廳長官賞、發明

功勞賞等。他藉由發明及開發不須使用電的產品(不插電冰箱、不插電吸塵器、不用電住宅等),在日本提倡不要過度依賴能源的社會體系及生活方式。同時,在蒙古、奈及利亞等亞洲、非洲國家,他也提供以不使用電的自立型、持續型的產業模式。   著作包括:《慢科技革命》(テクテクノロジー革命―非電化とスロービジネスが未来をひらく)(與辻信一合著,大月書店)、《愉快的非電化》(愉しい非電化―エコライフ&スローライフのための)(洋泉社)、《好,輪到發明家出場了!》(さあ、発明家の出番です!)(風媒社)等。   非電化工房官網:www.hidenka.net 譯者簡介 李靜宜   文字工作者。近期譯作有《抗癌

,為了好好活:停止化療的10個時機》、《腸美人:健康從腸的保養開始》、《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等。 前言 第一章 所謂「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 一個月只賺三萬日圓/只做好事/只有好人會做/只有好人會買/做十個「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支出不多的生活型態/是「複業」,不是「副業」/互相分享的生意/一個月就是只賺三萬日圓/提供會讓人感動的商品/適當的訂價/將顧客連結起來/不透過網路銷售/不透過批發銷售/不借錢/用不借錢的方式製造產品/大家一起合作/不需要營業費用/朋友變多/工作坊/有人情味的互動關係/生態村/區域貨幣/非營利組織(NPO)/經濟規模變小/公共版權 第二章 「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實

例 一天賣二十顆蛋的生意/汽車電池再生的生意/銷售稻殼隔熱板的生意/收費的街頭表演/提供建造石窯的愉快體驗/開辦有機市集/提供共享的孕婦裝/經營乾草磚屋的簡易民宿(B&B)/只在週末營業的樹屋咖啡館/利用雨水的生意/供應木柴的生意/太陽能熱水器生意/自己種無農藥綠茶/經營市民農園的生意/配送多餘蔬菜的生意/配送有機便當/安排環保屋巡禮/代購服務/與酵母有關的生意/製作太陽能烤箱的工作坊/提供咖啡生豆 第三章 在地方鄉鎮創造出工作的原則 經濟高度成長付出龐大的代價/重新活化/稻米脫殼俱樂部/有機咖啡的公平貿易/專門用來取得木柴的「柴薪山」/自建房屋/活化銷售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活化生產、銷售

、消費三方的關係/複業化/半咖啡館半XX/有機農場志工(WWOOF)/微型在地化/在地化的條件/推動在地化/自給自足/依賴型社會的形成/可提升地方鄉鎮的自給率/九大類別/留意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包含五項要素的組合/免費提供專業知識/少量支出的生活型態/愉快從事自給活動/減少支出的生意/初期投資和借款為零/彩虹公司/在有點鄉下的地區開蕎麥麵店/地區的定義/自己和顧客都身處鄉下/把家鄉忘掉/自己住鄉村,顧客住都市/從鄉村運送商品到都市/推動人們往地方鄉鎮流動的工作/自建別墅村/必須有同伴/愉快才是主題/地方創意人 第四章 不使用能源和金錢也能實現的富足 那須的非電化工房/文科畢業的媽媽製作不插電冰

箱/用二十萬日圓蓋出不用電的稻殼屋/十五萬日圓蓋出不使用電的小澡堂/十五萬日圓蓋出不使用電的簡易型民宿/十萬日圓蓋出不使用電的生態廁所/十五萬日圓蓋出不使用電的溫室/駒之根市的道格拉斯‧菲爾/佐賀縣三瀨村的小野寺先生/巴拉圭豎琴演奏家倉品真希子/福島縣川內村的大塚小姐/那須町的奧永先生 後記 前言   「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指的是一個月只賺三萬日圓的生意。這種生意只做好事,而且能做的事很多。畢竟,腦滿腸肥的歐吉桑不會對一個月只賺三萬日圓的事感興趣。也就是說,這是競爭市場外的生意。因此,可做的事很多。       你或許會想,「一個月賺三萬日圓怎麼活!」那麼,「做十項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

如何?這樣一個月的收入就變成三十萬日圓。如果還能同時進行減少支出的愉快生活,那麼,即使是「做五項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也或許還有餘錢。       有人或許會覺得,「不是說逐二兔者不得其一嗎?何況是逐十兔?」如果是一般競爭性生意,確實如此。但「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是利用餘暇,在閒置的地方進行。畢竟是「月入三萬日圓」,所以空閒時間很多。若搭配得宜,可以同時做好幾種生意,所以不是「副業」,而是「複業」。       一個月只賺三萬日圓的生意也不會產生競爭,因此能和同伴互助合作。大家一起生產商品,互相指導……或許還能形成「彼此分享的生意」呢。       現在,只有腦滿腸肥的歐吉桑還認為,全球化的未

來是一片光明吧。可是有許多人為了追求真正的富饒,開始朝在地化發展。不久後,地方經濟可以自成循環的社會型態可能就會到來,地方鄉鎮也會有很多工作機會,只是現在暫時還處於過渡期,地方鄉鎮的工作機會不多。很多抱著希望下鄉定居的年輕人,由於找不到工作,只好又搬回都會區。這種令人遺憾的事實的確是日本的現況。但年輕人即使回到都市,為了應付龐大的支出,有時候還會搞得身心俱疲,難以工作。       要透過做好事愉快賺錢,一定需要智慧和夥伴,我撰寫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相關的參考指引。       第一章,我整理出「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的內涵。第二章則介紹實例。但它們只是例子,請當作參考,並自己想出更多「月入三

萬日圓的生意」。       我一直在經營一個不太一樣的學苑,名為「地區工作創造學堂」。第三章會介紹我整理給學員的一些原則。這些原則都是假設,請參考就好,不用看得太嚴肅。       「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必須配合支出不多的生活型態。不過,這種生活型態似乎不那麼愉快,好像會讓人變得不太幸福。因此,第四章會介紹一些實例,說明不靠能源和金錢也能擁有的富足生活。       我由衷期待這世上能有更多「互相分享的生意」,而非「互相爭奪的生意」。本書如果能提供一點參考,我會非常開心。   只將做好事當成工作。       不是互相爭奪,是互相分享。       這是做月入三萬日圓生意要遵守的約定。

二○一一年春  藤村靖之@非電化工房 後記   我認為,發明家的工作,就是在好人有困擾時,為他們發明出什麼以解決困擾。因此,一直以來,哪裡有有困擾的人,我就去那裡。生活不便的人似乎多住在貧窮國家或地區,像是非洲、中南美和亞洲國家,以及日本的鄉村地區等。   例如非洲的辛巴威,既沒有取得自來水的設備,就算掘井也沒有水,更沒錢買瓶裝水。在小學裡,學生和老師都因為用水而煩惱。我給他們的小禮物,是一個裝置。這個裝置能將樓頂的降雨儲存下來,然後,只要扭開水龍頭就能有乾淨用水。這個裝置能以幾近免費的價格自己做出來,而且水中不含細菌及化學物質,這是感覺比較像發明的部分。師生也都很開心。   雖然逐

一解決別人的困擾也不錯,但我後來想到更好的可能性,也就是將解決問題當成工作。當然不是轉化成我的工作,而是當地人的工作。如此一來,能幫助有煩惱的人,同時也可以創造出工作機會,還能產生持續性。例如蒙古的遊牧民族。由於夏天羊肉很快就會壞掉,他們對於羊肉的保存很煩惱。所以,我想出一個生意模式:讓當地創業家,以相當於一頭羊的成本製作出不插電冰箱,他們再以兩頭羊的價格賣給遊牧民族,我也發明出這個不插電的冰箱送給他們。這個模式讓遊牧民族和創業家都很高興。   在這個過程中,我意識到「在地方鄉鎮做好事並愉快賺錢」非常重要。地方鄉鎮由於沒工作,導致人口減少,人口減少,工作機會因此更少,形成惡性循環,也無餘力解

決困擾的問題。非洲鄉村是如此,日本的鄉村也是如此。   於是,我思考出「在地方鄉鎮做好事並愉快賺錢」的原則,試著在各地展開訓練。在日本,十年內我培育出七百位左右的學員,努力創造工作機會,也有了不少小成績。這十年的活動也讓我有所學習。我學到的事情之一,是「創造工作的這件事不可看得太嚴重」。工作是幾乎能左右個人一生的重大因素,所以會嚴肅對待也不奇怪。不過,要是看得太嚴重,大多數人會覺得風險過高,因此害怕而退縮。於是,我才思考,能否用一種玩遊戲的心態來創造工作,由此想出「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這個原則。大約從三年前開始我就到處宣傳這個概念,似乎也開始造成一點小流行。概念流行起來雖然讓我很開心,但這麼

一來,卻讓有些人對這個概念有點誤解,再者,有具體結果的例子很少,這兩點讓我很在意,這也是我寫作本書的原因。   寫稿時,「創造鄉村工作學堂」的一、二、三期生也陪我腦力激盪。住在那須町的年輕人們也協助我完成各種商業模式。此書的出版,麻煩晶文社編輯部的倉田晃宏甚多。我對提供協助的各位,深深致上我的感謝。   這本書如果能在「透過做好事愉快賺錢」上有所幫助,讓有些年輕人能重新找回希望,我會深感榮幸。 第一章  所謂「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節錄) 一個月只賺三萬日圓  「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指的是一個月只賺三萬日圓的生意。由於一個月只賺三萬日圓,腦滿腸肥的歐吉桑連理都不想理,且全球化的觸手已

伸向世界各個角落,似乎也不會理睬這塊。也就是說,這種生意與競爭無關,因此能做的事很多。我試著和十個學員一起腦力激盪,兩小時就想到了五十種以上的「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  這裡所說的三萬日圓,是收入減掉製造成本或進貨價得出的數字。以會計用語來說,就是毛利或營業利益。也就是可當作生活費的金額。 只做好事  「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只將做好事當作生意項目。所謂「好事」,指的是能讓人和社會變得幸福的事。也就是說,這類生意要做的事,是去找出讓人和社會不幸福的問題,並且予以解決。  我們一直認為「經濟富裕就能帶來幸福」,並為此努力至今,但事實似乎並不然。不幸處處可見。因此,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可做的項目很多

。不過,這種生意雖然很多,但都賺不了什麼錢,因為來往的主要對象都是不太有錢的人。因此,才會一個月只賺三萬日圓。  將做好事當成工作,稱為社會企業,而以此創業的人,我們稱為社會企業家。二○○六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創辦人尤努斯(Muhammad Yunus),就是社會企業家的代表。說社會企業是時代的邀請,也不為過。 只有好人會做  願意將做「好事」當成工作,一個月只賺三萬日圓的人,一定是「好人」。好人不喜歡過度競爭,厭惡必須犧牲他人所換來的幸福。他們希望自己為了追求幸福和充實人生所做的努力,也能讓他人幸福、社會變得富裕。因此,「月入三萬日圓的生意」只有好人會做。  但應該會有人發出噓

聲說:「做生意沒那麼天真簡單」。真是如此嗎?做生意一定得野心勃勃、厚著臉皮賺錢嗎?這種邏輯可成立的時代的確持續了很久,不知從何時起,商業變成了不顧道義的戰爭。  但是,這種不講道義的戰爭已開始讓許多人感到疲倦,也開始有人抗拒。因此,好人藉由做好事賺錢的開始變多,這種想法絕對不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