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下游廠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許牧彥所指導 楊翰的 供應商對其潛在客戶發動專利訴訟之影響因素-以動態競合策略的觀點分析 (2020),提出大立光下游廠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專利訴訟、競合策略、動態競爭、工業行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 張子溥所指導 黃菁怡的 iphone與samsung新機上市對台灣供應鏈股價之影響-以光學鏡頭廠商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iPhone、Samsung、事件研究法、新產品宣告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立光下游廠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立光下游廠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供應商對其潛在客戶發動專利訴訟之影響因素-以動態競合策略的觀點分析

為了解決大立光下游廠商的問題,作者楊翰 這樣論述:

儘管台灣企業在專利佈局上已經挹注了不少資源,但每每在專利訴訟的戰場上卻還是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2013年光學鏡頭廠商大立光對其潛在客戶三星發動專利訴訟,而廠商間的專利訴訟往往是發生在同業競者之間,這種供應商興訟其潛在客戶的案例實為罕見,故本研究極欲探究該現象是否普遍?供應商對其潛在客戶發動專利訴訟的考量、目的與策略為何?兩造雙方競爭與合作的動態關係是如何演变的?本研究以台灣智慧型手機產業為研究對象,於美國聯邦法院電子檔案資料庫系統(PACER)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訴訟資料庫(EDIS)中對台灣智慧型手機產業之175家上市公司進行專利訴訟案件的檢索並以動態競合策略的觀點對指標性個案進行深入分析

。本研究發現供應商興訟其潛在客戶並非是普遍現象;「專利有效性」和「專利品質」是制勝的關鍵;而擁有完備實力的供應商可以通過專利換訂單策略,「以戰逼和」來打入潛在客戶的產品供應鏈,或運用專利訴訟的手段消除其他潛在客戶的侵權疑慮;「時機」對專利訴訟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外本研究亦闡明在理論及實務上的貢獻,希望在美國專利戰場中的「台灣經驗」可以供華人高科技企業去學習與借鑒。

iphone與samsung新機上市對台灣供應鏈股價之影響-以光學鏡頭廠商為例

為了解決大立光下游廠商的問題,作者黃菁怡 這樣論述:

智慧型手機成為現代人機不離身的必需品,iPhone與Samsung一直以來都是國內手機市場前三名,科技的演進也讓手機內建相機跟著提升。本研究自2010年至2018年期間蘋果公司與三星公司每年新上市手機的產品發表日及台灣上市宣告效果,並以台灣光學鏡頭廠商供應鏈作為研究對象,利用事件研究法進行研究,實證觀察事件日前後是否對台灣供應鏈股價有所影響,以2家光學鏡頭廠商「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進行檢定,實證結果發現iPhone在新機發表日後大多顯著為負的異常報酬,台灣上市宣告日前發現有顯著為正的異常報酬;Samsung在新機發表日前有顯著為正的異常報酬,事件日過後則呈現負向報酬

;則台灣上市宣告日前後有顯著為負的異常報酬,證實台灣上市宣告日對供應鏈廠商具有負向的宣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