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接收站爆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製造科技研究所 李春穎所指導 黃晨溦的 以3D實體有限元素分析LNG儲槽應力與破裂機率研究 (2020),提出天然氣接收站爆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有限元素分析、破壞力學、液化天然氣储存槽、蒙地卡羅法、可靠度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商船學系 郭俊良所指導 王昱民的 航海人員具備超低溫冷凍技術之能力培養 (2019),提出因為有 輪機人員、冷凍液貨人員、冷凍空調學分學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天然氣接收站爆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天然氣接收站爆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3D實體有限元素分析LNG儲槽應力與破裂機率研究

為了解決天然氣接收站爆炸的問題,作者黃晨溦 這樣論述:

化工製程廠內 LNG 設備事故情節一般分為喪失包封(Loss of Containment)和製程意外(Process Upset)兩類,其中喪失包封將會造成火災和爆炸等重大危害。危害後果嚴重程度則與破口大小、洩漏量成正比,因此本論文針對喪失封包情況,進行破裂機率研究。首先使用有限元素套裝軟體進行有限元素分析,將3D實體模型進行網格設定並考量設計條件將其負載與邊界條件進行設定得出簡化內槽、實際內槽與外槽應力值,其中將其簡化內槽與實際內槽進行比較,發現加裝強化環與底環之實際內槽有效降低局部應力,接著將其有限元素分析所得之數值帶入破壞力學公式中,透過MATLAB軟體使用蒙地卡羅法搭配重要取樣法,

將其破壞力學公式攥寫成程式得出其簡化內槽、實際內槽與外槽之預存縫隙機率及穿壁縫隙機率結果,並將其簡化內槽結果與實際內槽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實際內槽之周向焊接穿壁縫隙機率有效降低,同時將其簡化內槽與外槽結果與使用2D模型進行有限元素分析得出之破裂機率進行比較,發現差異極大,因此若無時間與硬體負載之考量應使用3D實體進行有限元素分析。

航海人員具備超低溫冷凍技術之能力培養

為了解決天然氣接收站爆炸的問題,作者王昱民 這樣論述:

目 錄誌謝 I摘 要 IIAbstract III目 錄 V圖目錄 VII表目錄 VIII第一章 前言 11.1 研究動機 21.2 研究目的 8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111.5 論文架構 12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2.1 液化天然氣市場現況分析 152.1.1 全球天然氣蘊藏情勢 182.1.2 我國天然氣發展現況 202.1.3 我國LNG進口現況分析 222.1.4 氣體燃料船舶技術 232.2 全球LNG市場貿易發展現狀及趨勢 252.3

全球LPG發展趨勢預測 282.4 LPG船、LNG船和CNG船的區別 332.5 國際氣體燃料章程制定 35第三章 低溫船運作 413.1 船舶運作 413.2 儲存與運輸作業 423.3 船舶管理 453.4 工業專用港 473.5 貨物圍護系統 473.6 資料整理分析 49第四章 超低溫專業能力培養 674.1 國際公約STCW78/95液化天然氣船人員訓練發證之要求 674.2 國際公約STCW2010液化天然氣船人員訓練發証之要求 734.3 特定型式船舶 754.4 液化氣船專業能力

784.5 冷凍學程能力培養 794.6 學科訓練課程設計 83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5.1 結論 875.2 建議 87參考文獻 89附件1:LNG裝卸貨流程規劃 94附件2:到港前一般檢查表(化氣) 95附件3:船/岸安全檢查表 97附件4:裝卸液貨紀錄(共通管路用) 103附件5:冷凍空調學分學程實施辦法 104附件6:各職級船員依STCW公約2010年修正案應受專業訓練項目 105附件7:交通部船員岸上晉升訓練參訓資格表 108圖目錄圖1.1 LNG需求和大型LNG運輸船供需增長情況 4圖1.2 液

化氣體貨船型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本研究室整理 5圖1.3 LNT Marine的LNT-A-Box液罐系統 資料來源: 本研究室整理 9圖1.4 液化天然氣船 10圖1.5 研究流程 14圖2.1我國2020年天然氣之進來源 21圖2.2 LPG供給大於需求,美國成主要供應國(單位:萬噸,%) 29圖2.3 2005-2017年中國LPG表觀消費量變化趨勢圖(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30圖2.4 2005-2017年中國LPG產量變化趨勢圖(單

位:萬噸,%) 31圖2.5 2005-2017年中國LPG出口量變化趨勢圖(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31圖2.6 2005-2017年中國LPG進口量變化趨勢圖(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32圖3.1 液化天然氣供應流程圖 (資料來源:科學發展2011年9月,465期) 42圖3.2 液化天然氣儲槽及冷凍儲槽壓縮機 (資料來源:科學發展2011年9月,465期)

43圖3.3 液化天然氣船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流程圖 (資料來源:科學發展2011年9月,465期) 45圖3.4三種常見LNG船型外觀 45圖4.1最大冷凍船(16,500 m3) (資料來源:台塑海運) 81表目錄表2.1 世界各國天然氣蘊藏量與生產量表(統計至2020年6月18日) 18表2.2 我國近10年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 21表4.2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冷凍學程專業課程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