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差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孫志鴻所指導 顏光儀的 以私部門觀點探討區段徵收之「公益性與必要性」研究--高雄市鳳山區五甲農業區案例分析-- (2012),提出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差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土地徵收、區段徵收、公益性與必要性評估、內容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 傅大為、吳泉源所指導 秦先玉的 「蒸煮」幸福:台灣戰後廚房電氣化發展,1945-1970 (2010),提出因為有 家電(業)範疇、電鍋技術、婦女炊煮技術、美援技術轉移、幸福電化家庭的重點而找出了 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差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差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私部門觀點探討區段徵收之「公益性與必要性」研究--高雄市鳳山區五甲農業區案例分析--

為了解決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差別的問題,作者顏光儀 這樣論述:

民國99年6月台灣苗栗大埔農業區徵收和中科四期用地徵收,引發土地徵收農民地主的「居住權、財產權」強烈抗爭。內政部遭受社會輿論壓力下,於民國100年1月8日頒行「土地徵收辦理公益性與必要性評估」規定,同時行政院要求核定土地徵收前必須進行公益性必與必要性評估。本研究以私人部門觀點試圖檢視高雄市鳳山農業區區段徵收之「公益性與必要性」評估成果。研究目的在於釐清:1、何以本研究農業區區段徵收並未誘發抗爭?2、私有地主對於公益性與必要性評估結果是否認同?或者是條件式的認同,考量因素是什麼?;3、利害關係人的弱勢戶權益保障是否充分?經由應用理性選擇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透過田野調查訪談、說明會紀錄以及官方文

書進行內容分析。應用信度效度分析,交叉分析,檢視變數之內外在一致性與信度效度,以及理論假設。分析結果發現里長,民意代表均肯定區段徵收之公益性與必要性。至於私有地主與開發商、土地投機者,均在土地開發利益驅動下,表達條件性的認同開發議題之 「公益性與必要性」。並爭議土地領回比例、分配土地遊戲規則,以及市價徵收補償的認定機制。這顯示私人地主均能在區段徵收下為「有限理性的選擇」。相對地,小面積地主、弱勢戶的協助與安置計畫並未受到官方重視,顯示在區段徵收的資訊揭露不足。公民社會意見主張,將部分開發利益透過安置計畫協助弱勢族群才能達成開發利益社會化,建構區段徵收的正當性,如此公共投資的公益性與必要性才會獲

得社會大眾認同。

「蒸煮」幸福:台灣戰後廚房電氣化發展,1945-1970

為了解決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差別的問題,作者秦先玉 這樣論述:

摘要 本論文主題是1945-70年代的廚房電氣化發展。1960-70年代台灣的家庭與廚房生活正經歷著一場物質革命,過程中,廚房電器日漸主導家庭生活節奏。經由分析家庭電氣化文化意涵演變、電鍋四階段發展史、以及諦造家用電器消費社會的技術,本論文嘗試釐清國家、技術、性別文化,如何相互交織出現代化家庭的面貌之一,同時,論文也嘗試分析這個過程對於家庭與社會的影響。 透過本論文研究,得到以下結論:(一)首先是日治到1960年代家庭電氣化文化意涵的轉變:概念上,當代慣稱的「家用電器業」、「家用電器」,從日治到1950年代末期仍未成為一產業分類、或是大量使用的指稱;產業上,戰後電工業發展則以國防軍需、電

力建設等為主,民生日用電器仍未成為重點。1960年代初期,電工業者從建構家用電氣器具/業論說,到成立家電部門組織等,逐步全面性轉換了日常生活電器與電氣器具產業意涵,使之承載著性別與家庭意涵。(二)間熱式電鍋,既是電工業者推動廚房電氣化的試金石,同時,它的誕生過程,更是具體呈現上述戰後電工業發展方向。依據政府協助民營工業方式,呈現出國家並未計畫式發展廚房電器。技術轉移方面,雖然大同電鍋TAC-6與日本東芝ER-4自動電器釜「類似」,但是,兩者誕生的炊煮文化、產業技術與社會脈絡不同,台灣電工業者勢必需要針對轉移的技術進行調整。加工技術、電力政策與飲食文化等因素,共同形塑了電鍋的在地化發展,這些在地

化技術並呈現出技術後進國工程師、黑手、女工、女性職員、同仁眷屬、以及女性家政專家的變更、改進等技術能力。另一方面,男性主導的工程師職場文化、美援家政學課程規畫以及科學廚房意識形態,這些因素既侷限女性家政專家參與廚房測試的程度,又間接強化廚房科技朝向適合家戶使用方向發展。(三) 論文重現1960年代電氣與氣體炊煮系統競爭過程,並以之為背景,解釋當時電鍋多功能料理敘事持續更新、電爐「失敗」等現象。使用上,鄉村地區農戶與城市地區非農戶不同的電力設備、經濟能力、家庭結構與飲食文化,造成電鍋多功能料理敘事與實際使用情形各行其事。依據職業與族群因素,城市外省中上階層軍公教家庭是第一波電鍋使用者之一;從「工

作過程」概念分析1960年代煮飯、電鍋料理家務,上述核心家庭主婦仍須扮演總籌者角色。對比之下,直到1969年鄉村地區農戶家庭的電鍋使用延緩現象,則與家庭型態、飲食文化與炊煮家務性別分工相關,最後,廚房電鍋化的影響也表現在貶抑婦女的炊煮技術。(四)廚房電氣化推動過程,電工業者面對種種不利實況,包括國民所得不高、有限內銷市場、工業發展為重的電力政策、工業發展優先的節約消費主張、以及不熟悉家用電器的使用者等,電工業者首先從意識形態著手,將日常生活電器「奢侈品」形象除魅,繼之,採用「第一次生產力運動」期間,自美、日轉移的廣義市場行銷技術,電工業者大量「製造」了一套性別化的「廣義技術」,諦造了家電器具消

費社會,以利廚房電氣化推動。關鍵字:家電(業)範疇、電鍋、婦女炊煮技術、美援技術轉移、幸福電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