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甲烷氣候變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天然氣甲烷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PaulHawken寫的 Drawdown 反轉地球暖化100招 和山田吉彥的 【完全圖解】從海洋看世界經濟:從海上貿易、領海攻防,到石油、天然氣、水產資源的爭奪戰,看懂世界經濟全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出版公司 和漫遊者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海洋研究所 賀詩琳所指導 王趐心的 古菌脂膜脂質代用指標對沈積物中甲烷濃度的敏感性 (2020),提出天然氣甲烷氣候變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甲烷、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Methane Index、代用指標、TEX86。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蔡岳勳所指導 呂侑宣的 國際生質能源政策與法規發展之研析 -以歐盟為中心 (2020),提出因為有 生質能、生質燃料、生質能混燒、歐盟生質能源政策、新再生能源指令、歐盟綠色政綱的重點而找出了 天然氣甲烷氣候變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天然氣甲烷氣候變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Drawdown 反轉地球暖化100招

為了解決天然氣甲烷氣候變遷的問題,作者PaulHawken 這樣論述:

黃育徵(台糖公司董事長)推廣,從生活中開始實踐,你我都能成為改變全球氣候危機的助力!   美國Amazon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全球主要科學家與政策制定者精心研究   反轉地球暖化的100個實質解決方案   根據聯合國最新氣候調查報告,地球恐將於2030年突破攝氏1‧5度的升溫大限,若想解決這項危機,必須仰賴全球每一個人都盡最大的努力。面對這個迫切的問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在《Drawdown 反轉地球暖化100招》裡,有100個實際有效的方法等著我們去實踐。其中有些方法我們早已有所耳聞,有些則是聞所未聞。從清潔能源到飲食習慣,從都市規劃到土地利用方式,從運輸的選擇到材料的運

用,這些方法被證實不僅對減少碳排放有幫助,並在經濟上完全可行,並非紙上談兵。只要願意從生活中開始實踐,你我都能成為改變全球氣候危機的助力。   良好的環境可以讓人類更健康,也能使社會更安穩,並能促進經濟發展,只要我們一同為扭轉地球危機貢獻心力,必定能共同創造一個更適合人類居住的美好世界。地球未來的希望,掌握在你我手中。   【為響應環保,本書使用再生紙印刷。】 各界推薦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 苗豐強   台灣昕諾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暨全球副總裁 余泳濤   宏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葉清來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 張清華、郭英釗   台糖總經理、高鐵董事 管道一   經濟部

部長 沈榮津   農業委員會代理主委 陳吉仲   臺北市都市發展局前局長 林洲民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 李遠哲   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劉文雄   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 陳惠琳   藉由本書的出版,我們樂觀地確信,將會有更多的人們能真正理解自然資源確實是有限的。而作為消費者或生產者的我們每個人,也將知道必須以更負責任的態度,減少對我們所居住的環境留下足跡。──台糖公司董事長黃育徵   這是一本美麗、鼓舞人心的書,敘述著地球公民都在做著非凡的事情,逆轉全球暖化更是我們共同的故事。──環境保護署前署長李應元   奠基於世界各地主要科學家與政策制定者的精心研究,是扭轉全球暖化現象的100

個最實質的解決方案。──《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這是一本理想的環境科學教科書──不過它太有趣、太激勵人心了,實在不能被稱為教科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卡芮瓦(Peter Kareiva)  

古菌脂膜脂質代用指標對沈積物中甲烷濃度的敏感性

為了解決天然氣甲烷氣候變遷的問題,作者王趐心 這樣論述:

溫室氣體排放會造成氣候變遷,甲烷為溫室氣體的一種。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天然氣水合物分解釋放出的甲烷對全球氣候有影響。欲了解氣候變化, Zhang et al. (2011) 建立用於追蹤過去是否含有天然氣水合物解離和現存甲烷的代用指標–Methane Index (MI) 。 MI 為基於沈積物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 (GDGTs) 相對分佈所建立,其 GDGTs 來源為古菌脂膜脂質化合物。海洋沈積物 GDGTs 主要由浮游性 Thaumarchaeota 提供,其相對分佈可做為海水溫度的代用指標,稱 TEX86 (TetraEther ind

eX of 86 carbon atoms)。而與甲烷相關的 Euryarchaeota 膜脂內含的 GDGTs 分佈不同於 Thaumarchaeota ,因此當 Euryarchaeota 大量存在於沈積物時會影響沈積物的 GDGTs 相對分佈從而影響 MI 。正常海洋沈積物 MI 值通常小於 0.3 ,當沈積物MI值大於 0.3 時,被認為是天然氣水合物影響環境的典型特徵。MI 不僅用於偵測是否含有甲烷還作為控制 TEX86 的數據質量,但與甲烷濃度之間的關係尚未經過測試和量化。因此本研究選用來自熱液、冷泉、泥火山含不同甲烷濃度 (0 ~ 1650μM) 的沈積物對 MI 的可用性進行測

試。結果表明海洋沈積物顯示正常海洋環境中典型 GDGTs 分佈其 MI 值小於 0.3 ,且不隨甲烷濃度 (0 ~ 400 μM) 變化;相反地,陸地泥火山甲烷範圍介於 150 ~ 1650 μM ,GDGTs 分佈特徵為 GDGT-0 ~ 2 相對較高, MI 值高於 0.7 。進一步對比海洋與陸地沈積物的古菌群落,發現冷泉沈積物古菌 Thaumarchaeota 和 Euryarchaeota 相對含量約各半,但 GDGT-0 ~ 3 相對含量卻不比受甲烷影響區域高。另擇表層海洋沈積物進行 TEX86 計算,將重建溫度對比近數十年的海水溫度,發現重建溫度皆落在表水至水深 100 公尺的範圍

內。由此表示此區域海洋沈積物中大部分的 GDGTs 皆來自浮游性 Thaumarchaeota ,而不受陸源或沈積物中嗜甲烷古菌 Euryarchaeota 製造的 GDGTs 影響。此發現與樣本的低Branched and Isoprenoid Tetraethers (BIT) 和 MI 值一致。由結果得出 MI 可以用於評估 TEX86 於海水溫度重建的可用性,但對於甲烷濃度的敏感度取決於沈積環境。

【完全圖解】從海洋看世界經濟:從海上貿易、領海攻防,到石油、天然氣、水產資源的爭奪戰,看懂世界經濟全貌

為了解決天然氣甲烷氣候變遷的問題,作者山田吉彥 這樣論述:

  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就在海洋,掌握21世紀最重要的國際觀!   讓你更了解經濟新聞、國際情勢的36個觀點      ◎新聞背後,你了解多少?   正上演激烈攻防戰的南海,實情是如何?   撼動世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爭奪的真相為何?   威脅世界經濟的海洋紛爭與恐怖組織也有關係?   觀光郵輪會帶來令人想像不到的經濟效果?      連結五大陸的海洋是最重要的交易路線!   了解「海洋」就能了解「世界」      地球約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自古以來人類因飄洋過海,帶動了文明交流、文化傳播、宗教傳布,進而拓展經濟往來,世界各大洲因此連結起來,海洋可說是促成全球化的重要通道。      隨

著陸地資源逐漸緊縮,海洋產業對國家經濟的貢獻日益顯著,海洋經濟的地位更形重要,開發海洋資源和依存海洋環境所進行的生產活動,已成為中、美、日、俄等主要國家及海島國家最重視的焦點。      面對複雜混沌的世界局勢,若是從「海洋」的角度開始理解,包括:石油、礦產資源、海運、造船、漁業、海權糾紛等去理解海洋經濟的變化與數據背後的意義,其實就等於掌握全球的脈動。      作者山田吉彥是日本頗富盛名的海洋專家,書中內容涵蓋政治、經濟、安全保障、新聞事件說明等面向,展現作者受到媒體歡迎的實力。雖是以海洋與經濟為主軸,讀來卻簡明易懂,並搭配清晰的圖解,提綱挈領地分析海洋經貿活動、領海爭議、海底資源開發,以

及與海洋相關的經濟議題全貌。      ◎海洋經濟的真相不可不知     了解「造船」,就能了解全球的動態──中、日、韓造船量占全球90%,海運需求大增,代表經濟規模擴大。     三大海峽與二大運河掌握世界局勢──認識麻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土耳其海峽、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等海洋要衝的重要性。     南海經濟坐擁20億美元的貿易圈──成為中、美、日、東協各國在主權、石油、戰略位置必爭之地。     世界三大漁場的競逐──西北太平洋、紐芬蘭大淺灘、北海周邊海域影響全球水產資源布局。    本書特色      分析新聞背後的數據與因果關係   簡潔明瞭的內文重點標注   一看就懂的圖解化數

據與知識

國際生質能源政策與法規發展之研析 -以歐盟為中心

為了解決天然氣甲烷氣候變遷的問題,作者呂侑宣 這樣論述:

臺灣屬於小型海島國家,其石化燃料等能源供給,極度仰賴於外國的進口,在大量地使用火力燃煤發電狀況下,已經對環境造成了不少的危害,故政府為推動能源轉型,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之目標,以擺脫核能、降低化石能源的依賴,力拚各類再生能源發電。我國在交通運輸燃料上之需求,隨著國人購物型態的改變及旅遊普及,帶動公路、鐵路、航空運輸量之成長,我國為達減少碳排放、發展再生能源之目標,生質能源無非係一大發展重點。生質能可挾其燃燒後達到碳中和之特性,可同時用於發電(木顆粒、甲烷)及交通(生質酒精、廢棄食用油)中,若有完善的法令規劃,除可達到減少碳排放外,另可以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歐盟於2003年通過生質燃料用於

交通運輸之指令,使生質能呈現爆炸性發展,隨後更於2009年制定再生能源指令,解決舊有生質能發展造成之環境糧食問題,更間接影響歐洲以外之國家。全球有三分之二生質能混燒發電工廠位於歐洲,其中德國擁有歐洲最多混燒電廠,主要是燃燒沼氣;而英國則大量利用木顆粒與煤炭進行混燒。在歐盟最新再生能源指令中,對於生質能之料源十分重視,故歐洲各國發展混燒之餘,逐漸重視制定檢視生質能來源之法令,是否符合非生物多樣之土地、減少排擠糧食作物等,並加速發展第三代生質能,以達歐盟發展再生能源之真諦。近年歐盟為促進經濟、推動能源轉型,以及因應2020年爆發之COVID-19疫情,制定綠色政綱(Green Deal),階段性投

入資金發展綠色經濟,朝向2050年之氣候中和大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