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碳排係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天然氣碳排係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彥魁 寫的 綠色能源科技原理與應用(第二版)  和劉志海的 硅酸鈉生產操作問答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各种能源碳排放参考系数以及计算方法和公式也說明:能源名称 平均低位发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TJ) 碳氧化率 二氧化碳排放... 原煤 20 908 kJ/kg 0.714 3 kgce/kg 26.37 0.94 1.900 3 kg‑c... 焦炭 28 435 kJ/kg 0.971 4 kgce/kg 29.5 0.93 2.860 4 kg‑c... 原油 41 816 kJ/kg 1.428 6 kgce/kg 20.1 0.98 3.020 2 kg‑c...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 張揚祺所指導 曾郁升的 以系統動力學評估臺灣再生能源發展與私人電動運具之減碳效益 (2021),提出天然氣碳排係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私人運具、再生能源、系統動力學、電動車、電力結構、碳排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會計與管理決策組 許文馨、劉心才所指導 劉良德的 論台灣能源政策中發電配比之合理性與可行性 (2020),提出因為有 能源政策、發電配比、國家自定預期貢獻、減碳的重點而找出了 天然氣碳排係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CO2排放量 - 電子歷程e-Portfolio則補充:式中:Cplant:林木每公頃二氧化碳吸存量,CO2/C:二氧化碳與碳換算係數, N:每公頃存活株數,Vstem:單株材積,Vwhole/stem: 全株材積與幹材材積之轉換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天然氣碳排係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綠色能源科技原理與應用(第二版) 

為了解決天然氣碳排係數的問題,作者曾彥魁  這樣論述:

  能源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的必備元素,自十七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應用加速了工業發展的進程,直到二十世紀末期,化石能源枯竭以及地球暖化問題逐漸浮現以後,人類才開始用心找尋可替代的能量來源。現階段對替代能源的要求,除了必須具備經濟效益以外,對於環境、生態和景觀的維護也有所要求。以目前工業上大力發展的種種替代能源項目來說,大體上都具備了可再生與環境維護的條件,但在經濟效益上還有待努力去突破。   對於具有理工背景的同學來說,本書的內容完整而易懂,但對於那些不具有理工背景的同學來說,部分內容可能會有些難懂,研讀時可以略過那些計算公式,直接學習各種新能源的能量產生原理與

應用模式即可。學生們若能夠熟習這些基本知識,對於未來的職場工作能力將會大有提升。 本書特色   1.資料最新   2.內含溫室氣體盤查及碳交易等從現在到未來的獨家議題。   3.簡單的理論,容易計算的題目,貼近生活的原創範例。 第 1 章 能源概論 一、 能源概說 二、 能源的分類 三、 能源價值的品評 第 2 章 能量的分類與單位 一、 能量與功的定義 二、 能量的分類 三、 能量的單位與轉換 第 3 章 能源應用與環境生態維護 一、 有害物質的排放與汙染 二、 溫室效應與溫室氣體排放管制 三、 綠色能源的開發與應用 四、 能源轉換與效率 第 4 章 太陽能的熱應用 一、 太陽

熱能的來源 二、 太陽熱能的傳遞 三、 太陽能的熱應用 第 5 章 太陽能發電 一、 太陽能熱發電 二、 太陽能光伏發電 三、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新發展 第 6 章 風力發電原理與技術應用 一、 風力發電的原理 二、 風力發電機的分類與構造 三、 風力發電系統之應用 第 7 章 生質能源 一、 生質物的光合作用 二、 生質物的能量轉換 第 8 章 生質能源作物栽培 一、 生質柴油作物栽培 二、 生質酒精作物栽培 第 9 章 水力發電 一、 水力發電概說 二、 水利能量的釋出及其效率 三、 水力動能的應用 四、 水渦輪機的型式 第 10 章 海洋能 一、 潮汐能 二、 海流能 三、 波

浪能 四、 其他型式的海洋能 第 11 章 燃料電池 一、 燃料電池簡介 二、 燃料電池堆與燃料電池系統 三、 燃料電池的種類與應用 第 12 章 其他可再生能源 一、 地熱能 二、 氫能 三、 廢棄物轉換成能源再利用 第 13 章 溫室氣體盤查 一、 組織邊界設定 二、 基準年擬定與排放源範疇設定 三、 排放源鑑別 四、 溫室氣體排放係數與排放當量 第 14 章 碳權交易與產品碳足跡估算 一、 碳權與碳權交易 二、 產品碳足跡估算

以系統動力學評估臺灣再生能源發展與私人電動運具之減碳效益

為了解決天然氣碳排係數的問題,作者曾郁升 這樣論述:

私人運具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車輛的使用帶來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為此各國政府實施諸多政策以期降低車輛帶來的碳排放,這些政策的其中之一便是推廣替代燃料車輛,而替代燃料車輛中最成功的莫過於電動車。使用電動車並不會直接消耗化石能源,因此可有效降低城市空氣污染,然而世界上許多的電力來源仍是來自於化石能源,使用這些電力的電動車,能否改善交通運輸帶來的碳排放,是現今推廣電動車時各界爭論不休的議題。本研究以汽油及電動汽車與機車等車輛,以及再生能源對車輛碳排放帶來的影響進行研究,並使用系統動力學做為主要研究方法,在蒐集相關文獻與資料後,透過系統思考觀念,繪製出涵蓋人口、電動車、電力需求、燃油車與電

力結構的因果回饋圖,並以因果回饋圖做為藍圖,結合蒐集的數據,建構出可模擬未來車輛與電力系統之動態變化的系統動力學量化模型,並設計出禁售燃油車、持續新增再生能源以及改善燃油車油耗共三個政策方案,透過模型進行情境模擬與政策分析,並觀察其減碳效益,以供未來決策者做為參考依據。本研究發現若將三個政策擇一執行,持續新增再生能源能夠降低最多碳排放,而改善燃油車油耗的政策,比禁售燃油車有著更低的車輛碳排放;若將三個政策擇二執行,禁售燃油車並改善燃油車油耗的政策組合,能使車輛碳排放達成《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之目標,而持續增加再生能源並改善燃油車油耗的政策組合,則有著執行兩個政策的情境中最低的車輛與電力綜合碳

排放;而同時實施三個政策方案則會有最佳減碳效果。

硅酸鈉生產操作問答

為了解決天然氣碳排係數的問題,作者劉志海 這樣論述:

《矽酸鈉生產操作問答》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按照矽酸鈉的生產工藝流程,分別對矽酸鈉生產的原料及配料、熔窯及其操作和熱修、固體矽酸鈉和液體矽酸鈉的生產工藝與設備、生產所用燃料及設備、生產中常見問題及其對策、清潔生產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進行了介紹。 《矽酸鈉生產操作問答》可供矽酸鈉行業的相關技術人員和生產一線操作人員閱讀,大中專院校的相關專業學生也可參考。

論台灣能源政策中發電配比之合理性與可行性

為了解決天然氣碳排係數的問題,作者劉良德 這樣論述:

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惡化之故,各國在2015年巴黎會議達成共識,涵概全球排碳量97%的187國已遞交國家自定預期貢獻 (Intended 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INDC ) 並承諾在2030年大幅減少CO2排放量;台灣雖然非締約國,但也對國際承諾減量,並於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中明訂: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碳排量50%以下,並依此遠程目標制訂2025年碳排量降至2005年碳排量90%以下的中程目標。由於台灣能源部門碳排量佔全國總量約70%,且燃氣(煤、油)發電、核能及再生能源所組成之發電配比,其佔比消長之間對排碳量影響最顯著,因此經濟部

109年度施政計劃將推動能源轉型,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為方向,並設訂於2025年發電達到50%(天然氣)、30%(燃煤)及20%(再生能源)之能源配比目標。本研究針對全國各電廠、發電機組及數量龐大的風力、水力及太陽光電,依其預定投產、除役期程安排生產計劃,以程式模擬2025年的發電、用電及調度,並依『減碳符合INDC、液化天然氣用量低於供氣上限、排碳係數未達開罰標準』三要件,篩選出可能性較高之9個發電組合方案,結果顯示非核的方案,都面臨減碳不足及需要抑制用電成長。所以基於減碳的現實考量,確實須借助零排碳的核電使台灣履行減碳承諾。另外,經模擬2025年大量太陽光電、風力發電併網之北中南輸電狀

況,顯示需擴充輸電容量以避免棄電,另外火力電廠需配合間歇性、無法調度的再生能源,在天候變化時需急遽升降載,將挑戰電力系統穩定性。由於減碳、滿足供電等任務,全球皆然,因此本研究針對日本、南韓、新加坡,英國、德國、法國及美國等7國的發電配比,以及減、排碳量的變化進行分析,透過各國近年來的能源政策及減碳對策中發現,以南韓與台灣的條件較為相近,且能源配比政策值得台灣借鏡。